1961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千里棉区银花竞开
冀晋豫棉农边采摘边出售
本报天津18日电 盛产棉花的河北省,目前千里棉区银花遍开,广大棉农正在积极采摘新棉。到10月8日,全省已采摘棉花一亿三千多万斤,已卖给国家皮棉一千七百多万斤。
今年,河北各产棉区虽然遭受到长期春旱,以及沥涝、虫雹等多种自然灾害,但由于贯彻了植棉奖励政策,依靠几年来兴建的农田水利工程,经过产棉区广大社员抗旱播种,精细管理,减轻了灾害带来的损失。
在收摘棉花的过程中,各地妥善安排劳力、畜力,制订合理定额,进一步调动了棉农采摘棉花的积极性。
由于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了优棉优价的收购政策,社员在采摘中注意了提高棉花质量。许多社队推行了好棉次棉分摘、分晒、分存、分售的“四分”办法,提高了棉花品级。在摘棉中,许多生产队还注意了选留优种。石家庄专区各社、队已选留棉种七百多万斤。
本报太原18日电 山西省进入了新棉收获季节,各产棉区的社员正在积极采摘。全省采摘籽棉已达一亿斤。
山西省晋南、晋中等产棉区,为了扩大棉花收获量、提高棉花质量,很多公社在收摘以前,积极进行后期加工,促使棉花早熟,减少霜后花;采摘以后,通过试算分配方案、贯彻奖励植棉政策,鼓励社员收好棉花。有些地区通过合理安排农活、调整采棉定额等措施,组织社员抢收,以免遭到秋雨后,降低棉花质量。目前大部分地区已摘过二次棉。
采棉时,各地经过干部、社员民主讨论,采取分朵摘、分袋放、分别处置,随采摘、随晾晒、随出售等办法,为国家多提供优质棉。
本报郑州18日电 河南各地棉桃已进入吐絮盛期,头喷花刚刚摘完,中喷花接踵开放,产棉区人民公社积极组织劳力细摘新棉。
今年河南由于受到“伏旱”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除个别地区外,棉花生长不好。为了做到精细采摘,力争多收一些棉花,新乡、洛阳、开封等主要产棉地区的许多人民公社,根据天气变化和花瓣开放情况,采取了突击收摘与固定劳力随开随摘相结合的办法,力求收细、收净。以植棉为主的生产大队还总结与推行了以往进度快、质量好的摘棉经验。荥阳县广武公社广武大队在摘棉中,积极组织社员学习和推广了这个队摘棉能手张秀英的“眼看准、四指扣紧、猛抓直拉”的摘棉经验,大大加快了采摘进度,质量也好。


第2版()
专栏:

湖北新洲县铁甲公社,今年的棉花遭到严重的干旱和虫害。经过社员们一百二十天的提水抗旱,和十二次与虫害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较好的收成。这是三大队社员踊跃交售新棉,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张其军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以农养牧 以牧扶农 互相促进
巴浪湖农牧场粮畜齐增产
粮食1960年比1959年增长5.7% 大家畜比1959年增长79%
本报银川18日电 国营巴浪湖农牧场认真贯彻执行了农牧结合的方针,以农养牧,以牧扶农,促使牧业和农业蓬勃发展。大家畜由1959年的一百三十头,发展到现在的二百三十三头,增长79%。粮食产量1960年比1959年增长5.7%。随着畜牧业、农业的发展,巴浪湖农牧场向国家交售的畜产品和农产品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960年共出售仔猪一千七百八十六头,而今年到8月底已出售仔猪三千四百零九头。羊毛1960年比1959年增长了59.55%,今年仅夏毛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羊毛产量。同时,每年给国家交售数十万斤商品粮。
国营巴浪湖农牧场是1959年7月由巴浪湖农场和吴忠羊场合并建成的。合并之前,这两个毗邻的农、牧场,都是单纯发展农业或畜牧业的,因此,步子都迈不开。吴忠羊场从1953年至1958年的六年间,羊只繁殖的很慢,主要是因为没有强大的饲草饲料基地,一遇到天旱草薄,羊只就过不了冬春乏弱关。巴浪湖农场1953年建场以来,职工们在荒湖碱滩上开垦出二万一千亩土地,肥料却一直无法解决。1955年和1956年施肥面积只占总耕地的27%;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施肥面积的比例也就逐年缩小,到1958年,施肥面积才占总耕地面积的18%。
合并以后仅两年多时间,以农养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巴浪湖牧场不但逐年建立起较强大的饲料、饲草基地,而且,水稻的副产品——稻糠,每年可有一百多万斤用来喂猪和饲养鸡鸭。提供的饲料数量逐年增长,1959年比1958年增加140%,1960年又比1959年增加63%,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以牧扶农,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合并之后,肥料逐年增加,施肥面积迅速扩大。在实行农牧结合的第一年(1960年),农田施肥面积就由18%增加到63%,粮食产量比1959年增长了5.7%。今年的施肥面积相当于去年,但肥料质量比去年有所提高。此外,大家畜的增长,不但改善了耕作和运肥条件,还节省了人力。
国营巴浪湖农牧场贯彻农牧结合,其特点是各有重点、全面发展。所谓各有重点,就是在全场范围内,有以农业为主的单位,有以畜牧业为主的单位。现在全场六个单位中,有四个农业单位,两个畜牧业单位。畜牧业单位中,一个以养猪为主,一个以养羊为主。所谓全面发展,是指在农业队里也发展畜牧业,在畜牧队里也发展农业。在四个农业大队里,都有一个畜牧小队,分别饲养猪、大家畜、鸡、鸭、兔等。在这两个农、牧场合并之前,这四个农业队只喂着几头自食猪,而现在已经发展到一千四百一十七头。两个畜牧单位,也都有农业和饲料小队,两个畜牧单位共耕种土地两千七百七十二亩,占全场总耕地面积的13%。畜牧单位繁殖的仔畜,除了大量交售国家和供应给附近的人民公社以外,还要把适量的仔畜,分散到四个农业队去饲养,以便充分利用农业队的饲草、饲料和劳动力。实行农牧结合的各有重点、全面发展的方针后,使农业队里肥猪满圈,鸡鸭成群;而在畜牧队里,种植了大面积的粮食作物,解决了饲草、饲料困难。
农牧业结合发展,还使劳力、机械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在农忙季节,畜牧业可以抽出一定力量支援农业;在畜牧业需要劳力的时候,农业也可以用较多的力量支援畜牧业。


第2版()
专栏:

充分利用水草丰美的自然条件
三物大队贯彻农牧并举方针
本报长春18日电 吉林乾安县所学公社三物大队,贯彻农牧并举方针,粮食和牲畜都有增长。
三物大队地处白城草原深处,耕地草原插花交错,水草丰美。从1958年以来,这个大队因地制宜贯彻农牧并举方针,促使粮食和牲畜生产逐年稳步上升。粮食总产量1957年是一百三十八万五千斤,去年增加到二百七十三万六千斤;1957年大家畜的存栏数是四百四十七头,到今年的8月底,就增加到九百四十六头。
三物大队绝大部分耕地瘠薄,增产粮食主要靠广种多收,1957年以前,因人、畜力少,扩大耕地面积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三物大队党支部发动群众研究办法。他们根据这里地多、草好的特点,决定全面的贯彻农牧并举的方针,领导全体社员制定了农牧业生产齐头并进的发展规划,并建立了农牧业两条战线。几年来,这个大队增加了一百二十多匹口齿适宜、使役力强的耕畜,开荒扩大耕地面积二千四百多亩。耕畜增多,为改革畜力牵引的播种、施肥、铲趟、翻地等农业机具,提高耕作技术水平创造了条件。今年,各种作物一般作到了适时播种、按时铲趟。为提高粮食产量打下了基础。农作物增产,为牲畜提供了丰足的饲草饲料,近几年来基本上消除了过去冬季饲草、精料不足而发生牲畜死亡的现象。


第2版()
专栏:

像收获粮食一样精收棉花
贾墙大队加强思想教育合理安排农活提高摘棉质量
本报太原18日电 山西临汾县县底公社贾墙生产大队,通过对比算账,教育社员像收获粮食作物一样快收细摘棉花,加快了进度,提高了质量。
这个大队共种棉花一千五百零二亩。由于社员精细管理,棉铃大,吐絮早,目前棉絮盛开,急待收摘。由于种麦、收秋、摘花三项主要农活挤在一起,有些干部在安排生产时,存在着先粮后棉的偏向,因而,采摘棉花的进度迟缓,采摘也不细致。
大队党支部和管委会发现这种情况后,及时组织干部、社员开展讨论,反复地说明增产棉花对支援国家工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且算了细账,如果摘的不干净,每朵花丢一个籽的“眼睫毛”,全大队就要少摘籽棉一万五千零二十斤;由于迟摘受了雨淋,棉花质量要降低一至二级;这样不仅影响国家收购任务,而且降低工业品质量。同时,由于少收了棉花和降低质量,集体和社员个人的收入也会减少。通过宣传政策和具体算账以后,大部分社员认识到应该像细收细打粮食一样地快摘细摘棉花。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干部、社员一起制订了以下几项快摘细摘棉花的措施。
一、合理安排农活、挖掘劳动潜力。早上露水多,潮气大,这个时间收豆子,不崩角,好割、好捆、好运;如果收棉花既难摘,又难晒,还影响质量。因此,各生产队除种麦的专业人员外,其余的劳力,每天早上集中收秋,上午收棉,同时还组织放秋收假的学生和老弱辅助劳力参加。摘花的劳力由三百零一人增加到五百八十九人,由原来七天摘一茬缩短为三至五天摘一茬。
二、合理计酬。这里原规定每摘五十斤记工十分,社员提出脚花、腰花、梢花开的多少,摘的快慢各有不同,工分一样,不合理。大队管委会根据社员的意见,经过民主评议,作了调整。脚花和梢花开的少,摘的慢,规定每摘四十斤记工十分;腰花开的多,摘的快,规定每摘六十斤记工十分。
报酬合理,社员摘花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了。
三、为了提高摘棉的质量,挑选好棉卖给国家,采取了每人用两个兜,一个装好的,一个装次的;或者是前面一人摘好花,后面一人摘次花。这种分摘分装办法,有效地保证了采摘质量。细摘不丢,棉花中没土没叶心,给予适当奖励;对采摘粗糙,带有杂质的,要由原摘棉人负责挑拣干净。
四、组织传授技术,开展互学互教,大队由田春英、贾全爱、翟福女等二十个摘棉能手,组成摘花技术传授组,分别深入到各个作业组,传授摘花经验。今年回乡的罗淑兰、贾小女等二十九个学生和青壮年社员,通过学习摘花技术以后,采棉的数量和质量都提高了。
采取以上措施后,提高了社员快收细摘棉花的积极性。最近全大队已由日摘棉一万一千斤提高到二万四千斤。到10月7日,全大队已采摘棉花十万零四千五百斤,晒干了八万斤,现已卖给国家七万六千斤。


第2版()
专栏:

河北定县清风店公社西岗生产大队第八生产队社员采摘中喷花 李棫摄(《河北日报》稿)


第2版()
专栏:

生产大队里的“方便铺”
唐昌华
山东省平邑县仲村公社有些生产大队,设有铁匠铺或者木匠铺,任务是修修补补。社员管它叫“方便铺”。
一天中午,我们走进康家寨铁木铺,只见刚刚修好的小车、耙、杈、饭桌、锨、刀……一件一件整齐地摆在棚下,乍一看来,真像供销社的农具零售店,却比供销社更要热闹。红炉上叮叮当当,铇床上大锯沙沙作响,社员们人来人往,有的修好拿走的,有的坏了来修的。有一个社员,手里拿了一个断脖子镢头从外面进来,放下镢头就问:“什么时候来拿?过午行不行?”“急活先作,你吃了晌午饭来拿就是!”铁匠师傅说罢,那社员就匆匆地走了。
我们看到这种情况,说了声:“这可真方便!”
“俺就是干这些活,随来随干,大活干不了,小活随来快去,修修补补,淬淬火都行,便利社员呗。”铁匠老汉说罢,又给我叙说了前些时的一桩事:那天社员咸化才锄地时把锄钩拉断啦,他扛来火急地要求,无论如何要在下午给接上,否则就误了灭草荒。我请他坐下歇歇,没等十分钟,锄钩接好啦,咸化才拿过锄掂量了一下,他高兴地说,一点农活没耽误!
康家寨大队有三百二十多户人家,村大事多,过去社员谁家坏了件农具,都得上仲村镇上跑,等上一天半日也不一定能修好;虽说公社修配厂派人下乡,社员感到时来时走不应时。大队研究了这个问题,就在今年2月开办了这个铁木铺子。铺子办得很简单。村里有两个老汉,一个是齐自益,干过四十多年的木匠;一个是康田修,当了二十八年的铁匠。两人都为人爽直,还是当地有名气的老“把式”,如今又给他们配上了几个青年小伙子,有师有徒,修修配配,锤锤打打,当然不在话下。有了这“把式”,架子就搭起来了。两个老师傅把过去的工具,锛、凿、锯、锤、炉、钳、砧都拾掇了出来,自有自带自用,队里规定使用坏了照物赔偿。至于厂房就更简单,在大队保管处的大院里,有两间草棚成了仓库,靠草棚搭了两个秫秸棚子,一伙木匠,一伙铁匠,各占一个棚底,大队的保管员兼作他们的会计和保管,真是要人有人,要物有物。铁木匠的报酬也作了妥善安排。
修配也有闲有忙,农活多了修的工具多,农活少了修的也少。铺子里有时忙得不可开交,就日夜赶修,闲时就采取“归队”干农活的办法。例如夏季木工活很少,又是突击锄草灭荒的时节,于是三个木匠就归了队,参加了灭荒。经过二十来天,木工活积了一部分,就先由一个人修补农具。秋收秋耕前,各生产队都把以往不用的破乱残缺的农具找出来抬到棚下,犁、耙、车、杈等不下百余件,好多社员也把找来的废铁废物拿到这里改成农具,半年来,这个铺子光给社员修理的小农具、小家具不下百余种、一千一百多件。


第2版()
专栏:

争取明年夏季丰收的重要环节
青树咀大队早沤氹肥多种绿肥
油车桥大队扩种青蚕豆增加肥源
本报长沙18日电 湖南省南县沙港市公社青树咀大队从总结早稻丰收的经验中,认识到早抓狠抓肥料,是争取明年夏季丰收的重要环节,现在全大队的积肥种肥工作已经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青树咀大队今年占水田面积四分之三的三千多亩早稻获得丰收,平均亩产干谷五百四十六斤。为什么得到这样好的收成?社员们总结出一条重要经验是:去年秋冬备耕中抓好了肥料,为今年丰收打了底子。去年入秋不久,这个大队发动社员,在9月中旬就动手搞肥料,主要是沤氹肥和种绿肥。氹肥是在田边地角挖一个小池作氹,以优质家肥混同湖草、草皮等粗肥入氹发酵沤制而成的一种精肥,过去这里常在冬季沤制,秋季沤制却没搞过。大队干部和老农研究,认为秋季野草多,气温高,容易积沤,肥质也高。但是,满田秋禾,要想挖氹就要移苗,移苗不当,往往影响生长;同时,劳力也需要作合理安排。大队和生产队一边同社员设法安排劳力,一边就在已发兜圆脚晚稻田边移苗作氹,结果,移植到氹周围的苗生长正常。移苗作氹试验成功以后,各生产队就抽出部分劳力突击挖氹,铲草放水沤肥。同时,根据群众原有的习惯,因地制宜地扩大种绿肥。到今年春节,全大队每亩水田已有优质氹肥一百三十担,每亩水田合上半亩绿肥。这一来,不仅使今年早稻底肥较足,而且春耕大忙中积肥用工也大大减少,腾出了许多劳力投入其他活路。在总结经验中,社员们也发现去年积肥还有一些缺点,如有的生产队工作安排不当,积肥影响了秋季生产等。
为了把明年生产搞得更好,各生产队决定运用和发展去年积肥的经验,早在八月中旬就动手抓肥。大队干部帮助生产队作好了以下三项安排:一是用工安排。八、九月间,抽出参加田间管理的半数以上的劳力,搞积肥;突击治虫和秋收秋种时,则只用少部分劳力搞积肥。二是用地安排。全大队约抽出10%的壮劳力,开垦湖洲废堤,扩种蚕豆、油菜,以便腾出部分正田扩种绿肥。三是挖氹时间安排在禾苗发兜圆脚以后,吐穗扬花以前,这样既不错过沤肥时机,又能保证作氹稻田移植的禾苗生长不受影响。
由于安排得好,这个大队的秋季生产和积肥活动齐头并进,主动迅速。今年挖氹比去年提前了十多天,目前,全大队已作氹三千九百多个,积肥四十七万多担,已为明年早稻平均每亩准备了氹肥一百多担。同时,四千多亩绿肥也已全部下种,比去年扩种了九百多亩。
本报讯 浙江萧山县大庄公社油车桥大队各生产队总结增产经验,扩种青蚕豆。
最近三、四年来,这个大队由于复种指数提高,三熟制面积较大,今年规划冬种时,社员们要求多种些绿肥,以培养地力。但是,在开始讨论冬种面积安排的时候,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为了满足明年春季的粮食需要,今年冬种应该多种大、小麦,少种绿肥。”但是多数社员认为必须扩种草子,以满足明年扩种双季稻的肥料需要。
在讨论中,老年社员吴仁泉提出了扩种青蚕豆代替部分绿肥的办法,他说:多种些蚕豆,明年可以摘青吃,又能解决肥料问题。这个建议,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各队社员都回忆了种植青蚕豆的好处:一,每亩可收青蚕豆八百至一千斤,折原粮八十至一百斤,今年春季光青蚕豆收入,全队平均每人能吃半个月;二,青蚕豆茎叶当绿肥,肥效高、能改良土壤;三,蚕豆田经过冬耕冬种,土块碎,杂草少,有利于早稻生长。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扩种青蚕豆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因此各队在今年冬种面积安排中,都扩大了青蚕豆面积。


第2版()
专栏:

农家肥潜力大
本报记者 彭自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四川苍溪县岳东公社五星大队第一生产队小春播种所需的肥料现在已基本准备好了。
今年这个队积造的小春底肥,有个显著特点,是质量较高的猪、牛圈肥有了大量增加,并且沤制得好。而过去几年这个队小春播种使用的底肥,主要是粗杂肥,农家肥很少,因此不得不施用较多的商品肥料,增加了生产成本。
几年来,这个生产队的猪和牛都有发展,数量不算少,而积的农家肥很少,今年为什么能骤然增加呢?这主要是由于生产队管委会改变了原来对农家肥重视不够的缺点,进一步贯彻了收购社员家庭肥料和集体积肥政策的结果。
五星大队第一生产队首先发动社员充分讨论,适当提高了社员交售圈肥的工分报酬,鼓励社员多养猪,多积肥,同时又改变了养牛户和集体猪的饲养员的计酬办法。这个生产队原来规定养牛户,按所养的牛的大小、强弱,分三等计酬,牛粪为集体所有;养猪的饲养员按养猪多少计酬,猪粪也为集体所有。因此,养牛户和饲养员,很关心牛和猪的增膘情况,但不太注意积肥多少。新的计酬方法确定降低养牛户和饲养员的基本工分,但圈肥归养牛户和饲养员所有;按交肥的数量和质量另付工分和奖励。
这个生产队根据集体和社员家庭用肥兼顾的原则,经过协商确定每月每户社员交售肥料数量,同时确定每十天收购一次家肥。收肥时由生产队队长,会计和两个社员代表组成收肥评议组,评议组和售肥户民主协商,大家满意,互不吃亏。
这个队经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改进,就大大地鼓舞了社员积造和交售家肥的积极性。全队社员除一户以外,现在家家都养了一两头猪,他们勤割青、勤垫圈,积极交售肥料;养牛户和集体猪的饲养员也经心积肥,牛棚、猪圈内,经常是一层青草、树叶,一层猪牛粪尿,牲畜圈沤制了大量优质肥料。
积肥工作经常化,也是这个队改进积肥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全社社员现在都能主动地安排自己的积肥时间,农闲大积,农忙小积,大忙也抽空积,春夏秋冬四季不停。
去年6、7月间,队里曾开展三次突击积青运动,共积青肥十万零五千斤,但运动结束后,社员也基本停止了积肥活动;今年6、7月间,队里也给社员安排了三次割草的时间,社员们在规定时间内固然大积大造,但在规定时间以外,社员的割草造肥工作并没有停止,家家户户都利用早晚定时和家里闲散劳力经常割草积肥,使全队积肥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87.3%,质量大大提高。


第2版()
专栏:

种植豆科绿肥好处多
朱美予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庄稼最需要的肥料之一是氮素肥料。缺乏氮肥,庄稼就要枯萎,产量和品质自然谈不到提高。但是,土壤里最容易缺少的又恰恰是氮肥。怎样增加土壤的氮肥含量呢?一个又经济又有效的办法是:大量种植豆科绿肥。
豆科绿肥,有紫云英、黄花苜蓿、苕子、草木樨等等。这种绿肥作物的特点是,它们的根部生有根瘤菌。根瘤菌是制造氮素的能手,豆科绿肥所含全部氮素,约有三分之二是由根瘤菌所供给的。这种菌能够把空气中的氮引到土壤里。叫这种游离的气体乖乖地稳定下来,转变为有机态的氮化物,这叫做“固氮作用”。这样一来,就丰富了土壤中的含氮量,而庄稼就可吸收利用了。
当然,豆科绿肥还有其他很多好处,主要的如它含水分多,茎叶柔嫩,埋入土中容易分解腐烂,庄稼得以及时吸收。同时豆科绿肥还能使粘性的土壤变为松软;砂性的土壤成为有团粒结构。由于土质得到改良,土壤里的微生物大大的活跃起来,促使有机物的分解,增加土壤的肥沃性,从而使不肥的土变肥,不好的土变好了。
我国劳动人民对绿肥的好处有深刻的体会,他们说:“担破肩膀皮,不及种绿肥。”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挑河泥没有种绿肥合算。如种一亩田的紫云英所获得的氮,相当于三百多担河泥的含氮量,而种一亩紫云英只要花四、五个劳动日,但要挑三百多担河泥,需要的劳动日可就多了。
我国劳动人民还摸清绿肥的脾气,因地制宜的加以利用。如西北各地多栽紫苜蓿,列为轮作制中的主要豆科绿肥;陕西、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多栽苕子作为绿肥;长江中、下游各地,特别是江西、浙江、以及江苏的江南,多栽紫云英,黄花苜蓿等绿肥,用以开辟肥源,恢复地力。除以上草本豆科绿肥适于平原栽种以外,在华北各地还应用木本豆科绿肥,如胡枝子、紫穗槐等在山坡栽培,它们能耐寒,抗碱性,而且肥效也很高。
种一亩豆科绿肥作物究竟能够收到多少氮肥呢?根据研究分析,豆科绿肥因品种不同,产氮量也有高低。如鲜草一千斤中,紫云英的含氮量为三点九斤,黄花苜蓿为五斤;每亩含氮量,紫云英为十六—二十斤左右,黄花苜蓿在二十斤以上。这就是说,种一亩紫云英或黄花苜蓿获得的氮素,相当于施用一百斤左右硫酸铵所获得的氮素。
由此看来,因地制宜的种植豆科绿肥,是解决肥料不足的多快好省的办法之一。让豆科绿肥作物,在“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中发挥它的作用吧。


第2版()
专栏:

沤绿肥 娄世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