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按照需要和可能条件从有利于生产和生活出发
崇儒公社兴办多种农村作坊
今年来他们建立起七个碾米作坊、五个磨粉和面条加工作坊,以及酱醋、榨油、豆腐作坊,为社员加工农副产品,受到群众欢迎。
本报福州14日电 福建省霞浦县崇儒公社兴办了多种多样的农村作坊,对活跃农村市场、节约农村劳力、改善群众生活起了显著的作用。
兴办作坊是群众的要求
崇儒公社是个山区,盛产粮食和油茶、茶叶、毛竹、木材等经济作物,但是这里过去作坊很少,群众日常所需的食油、面粉、酱、酒、醋等生活必需品基本上仍靠城里供应,吃米要靠人工碾臼,很花劳力。崇儒大队社员每月吃粮达五万多斤,粮食加工每月就得花二百五十多个工。崇儒、东?、石亭、横江、溪西等大队,今年油菜比去年增产很多,而公社仅有一个油坊,每月只能加工二十多担,适应不了全社社员的吃油需要。同时全公社今年养猪比去年底增多了,家禽生产也发展得很快,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也需要扩大农产品加工来增加饲料。这样,建立和扩大农副产品的加工作坊,已成为改善群众生活、促进生产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今年以来,崇儒公社根据群众历来加工习惯和现有加工条件,因地制宜地在崇儒、岚下、横江、平厕、石亭、东?、溪边等地建立了七个碾米作坊、五个磨粉和面条加工作坊、两个米粉作坊、一个醋作坊、两个糕饼副食品加工作坊和四个临时性豆腐作坊、三个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加工作坊,地方国营霞浦酒厂和粮食部门还搬来一个酒坊和一个米粉坊,专为社员加工农副产品。从今年3月成立以来,这些作坊已为社队和社员加工了许多粮食和其它副食品,群众对作坊十分满意。
兴办作坊的好处多
崇儒公社建立和扩大农村作坊以来,在促进生产、改善生活等方面起了显著的作用,首先是给群众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现在崇儒等四个大队的大村庄社员需要米粉、面条就不再出村;偏远的小村落社员需要米粉、面条也只须出村三、五里即可加工。平时探亲、访友或婚丧喜庆需要米粉、面条、豆腐等,也都随时可得。其次是促进了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崇儒大队由于贯彻执行了有关养猪的政策,又建立了农产品加工作坊,猪只就从过去三百一十头发展到五百二十一头,家禽从一千二百多只增养到三千五百多只。畜牧业的发展,又多积了六千五百多担肥。作坊的建立还活跃了农村市场,减少了商业部门的经营环节和供销任务,为社队节约了劳动力。过去社员需要面条、酱醋等都得跑城关去购买,现在有了加工作坊,每月可为社队节省二千五百多工的上市劳力,对于克服山区劳力不足很有帮助,同时还给社、队增加了收入,充实了生产资金。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这个公社举办农村加工作坊,是根据群众历来加工习惯和当地产品资源,以及现有加工条件的可能,因地制宜来合理布局的。例如碾米作坊就在各个大队普遍建立。同时,根据队的大小和自然条件,在崇儒公社所在地利用水力建立一个规模较大的作坊,其它大队利用原有土笼、风车、春臼建立小碾坊。这些作坊,除必须常年生产加工的以外,其它实行农忙少搞或不搞、农闲多搞的原则。在劳力方面,除抽调一部分有加工技术的全劳力社员外,特别注意利用半劳力和妇女等辅助劳力。他们本着勤俭办作坊的精神,土法上马,充分利用过去的旧厂坊、土工具,全社80%的加工作坊都是利用过去的磨坊、油坊、茶场旧址搞的。
勤俭经营分级举办
在举办作坊中,他们还和群众商量,从有利生产,有利生活出发,分级办作坊,如需要较多的投资,经营复杂,技术要求高的,由公社举办经营。如三个综合加工作坊,就是由公社办的。这些作坊加工品种多,服务面广,生产能力强,能适应社员多种农副产品加工的需要。至于能就地取材、因陋就简,投资少、劳力少、技术简单的作坊就由大队举办。如社员生活迫切需要的碾米作坊,各大队都办一个。主要油茶、油菜产区的大队还办单一的榨油坊。这样,既适应了社员加工需要,又不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为了适应生产大队、生产队和社员多种加工需要,目前社办作坊已向综合性加工发展。如公社原来的茶叶初制厂,附办了一个碾米坊,利用水力为动力,从单一的制茶、碾米加工发展为榨油、磨粉、面条、米粉、饲料等综合性加工,这样,作坊房屋和工具更能充分利用,节省了开支。


第2版()
专栏:四川通讯

岷江船夫曲
新华社记者 阎光银
岷江,惊涛骇浪,滩险礁多。辛勤、勇敢的船工们,每天同险滩恶水搏斗,把一船船化肥、农药和日用工业品送到农村,把生铁、煤炭、轻工业原料和副食品运往城市。下面记叙的是四川乐山专区航运公司乌尤坝航运站杨俊海领导的船队的事迹片断。
雾里行舟
一天早上,天刚朦朦亮,杨俊海船队便离开宜宾港,赶回乐山装运化肥、生铁、耐火材料。这天天气很坏,浓雾弥漫,沿江上下一片混沌,对河两岸互相望不见。船工们拉着纤,在岸上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船头上的领航员持着篙,机警而熟练地探着礁石、水深,不断纠正着船只的部位。到了铜锣湾,雾更大,船只必须过江靠南岸航行,才能保证安全。但是,怎么过江呢?能过江的地带只有百多米长,上首是漕口急流,下方是雷霹石,在天晴日朗的时候经过,也要耽心,何况这样大的雾?船工们三三两两地议论着,有些性急的年轻人就把支部书记杨俊海(过去是船队队长)和队长刘泽荣围住,要求他们下令冲过去。
支书、队长同船工们详细研究了安全过河的办法。十号船上的舵工马树全说,最要紧的是船在河心不迷失方向。他们想利用风向辨别船的方向,但是观察毫无结果,桅杆上的小旗连个影儿也看不见,扯起手绢,一动不动。忽然,马树全发现烟卷上冒出的烟在动,就提出:“烟往一个方向流,舵工就可以根据船身和烟流的角度,对准南岸放船;等到船速加快了,有了流船风,再看风帆的鼓胀和偏斜情况行事。”大家都说这办法很好,就决定先由一个船过去,其他的船等它到达南岸再过江。
十号船担任了先锋。马树全把着舵,紧盯着烟的流向,调整着船的方位,十多个桡工把桨摇得上下直翻,十号船一溜烟地隐没在茫茫的雾帐中了。约莫十来分钟,便从南岸传来了欢呼声:“同志们,我们安全抵岸了,你们开船吧!”
巧渡岷江大桥
在一个洪水暴涨的日子,岷江大桥桥下水面上升,水流冲力过大,很难通过,一百多条上水船被挡在桥下,船挨船地足足拉了两里多远。杨俊海船队一行六条船,来到这里,也被迫在这条龙的尾巴上停住了。那时正当农业物资调运紧张的时候,真是一刻值千金,耽误不得。什么时候退水,又没个准。大家都十分焦急。
杨俊海和各船的驾长、老工人一起到桥头,详细地观察了水位和岩上纤道的情况,大家都说,只要人力安排得当,多使把劲,是能够通过大桥的。经过领导上仔细研究,决定设法过桥。他们艰难地越过了停在前面的每条船只,六条船一齐到了大桥脚下。嗨!好险啊!水面离桥面只一丈多高,一股一股巨大的水流,无情地冲击着桥墩,激起雪白的浪花。船队决定一船一船地通过大桥。他们把竖起的船桅横放下来,由支部书记和队长领头,拉着粗大的纤藤,沿着悬岩上的纤道向前走。为了防止断纤出事,他们用一条粗大的绳索把船挽在岩边的树杆上,
船进一步,就把绳
子紧一下,步步向
前推进。但是,由
于洪水过大,加上
在转弯地带纤藤着力不均,虽然六条船的工人同拉一条船,但一进桥洞口,船就被几尺高的洪峰堵住,相持不下,始终过不了桥洞。他们又把船慢慢放下去,从别的船队请来了一些伙伴,增加了一根纤索,这才压过了洞口的洪峰,顺利地过了大桥。
一寸水
十吨货
今年1、2月份,杨俊海船队和别的船队一样,因为枯水的威胁,船只普遍减载,载重一百吨的船,只能装八十来吨。一天,船队从宜宾回到乐山港,准备第二天清早装货再下宜宾。夜深了,十六号船上的舵工袁仲祥还未入睡,他正盘算着明天如何满载航行的事。这个从十一岁就下河帮长工、在旧社会饱经风霜的老船工,这时一下子想起了过去船老大的一句口头禅:“船过一叶水”。这句话不是说明浅水地方水有多深,船就能吃多深的水吗?多吃一寸水,百吨出头的船至少多装十吨货!现在一般船在浅水地方都少吃两三寸水,自己这条船至少也少吃了寸把水,潜力可大呢!他把这事告诉了睡在一旁的杨俊海;杨俊海兴奋地说:“嗨,老袁呀,一句话提醒梦中人!不过为了安全,我们不过一叶水,就过个五分水吧。明天先在你这船上试试。”
袁仲祥第二天一早就到航运站,把乐山到宜宾所有浅水地带的水深问得清清楚楚。最浅的地方是五道桥上面的称杆碛,水深二尺九寸,袁仲祥指挥船工把船装到二尺八寸五,比以往多吃水一寸多。这条一百一十吨的大船,足足多装了十吨多,达到了满装满载。船到称杆碛上面,袁仲祥接受了伙伴们的建议,把暂时不用的跳板、船桅等拴着放下水,减轻船只重量;人们在船上不动,只由后舵掌握方向,让船平平地顺水流去。就这样,袁仲祥凭着他二十多年安全航行的经验,把十六号船顺利地驶过了称杆碛。


第2版()
专栏:

多产快运坑木 支援煤矿生产
南岔林业局抽调一百多工人优先挑选集运坑木
朗乡到九月末已有九万多立方米坑木供应煤矿
乌敏河加强贮木场管理装车时间缩短一个小时
本报讯 黑龙江省南岔、朗乡、乌敏河林业局,加紧生产和调运坑木,支援煤矿生产。
南岔林业局进入9月份以来,就把坑木生产列为重要项目,向全局职工宣传了加快生产坑木对支援煤炭生产的重要意义,使坑木生产计划迅速落实到了林场、工段和工组。这个局还抽调一百二十多人,在山上中楞结存的大量木材中,优先挑选、捣集坑木,实行单独归楞,做到坑木、原木区分,平车随到随装。为了保证完成坑木生产计划,各林场、工段、工组还建立了当日检查,公布完成情况的制度,做到当日计划当日完成。9月上中旬,全局生产的坑木较8月同期提高77%。
朗乡林业局也积极选造、选装坑木,至9月末已完成九万二千一百一十四立方米的坑木,供应了煤矿。
这个林业局为增产更多更好的坑木,先后训练了一千二百余名采伐造材工人,并制订了采伐作业规定。
乌敏河林业局贮木场最近也努力加快了坑木调运进度。这个林业局贮木场为了优先调运坑木,从8月末以来,抽调四十余人,利用一台拖拉机和四台平车进行坑木清楞工作,在贮木场铁路专用线两侧设置了两个坑木堆放区。目前经过清理出来的坑木达两千多立方米,基本上消灭了场内存材坑木、原木不分的混楞现象。由于生产准备工作做得好,因此日装运坑木量由过去六车提高到十车,装车时间由过去三个小时缩短到两个小时,加快了调运进度,9月份的二十天中就调运出坑木二千八百三十六立方米。


第2版()
专栏:

把一切能用的木材都收集起来
浑江林业局收运散失木材
本报讯 吉林省浑江市湾沟、三岔子、临江等林业局加强林场管理,搜集和装运散失在山上的有用木材。目前,各林业局从山上、路边、河沟收集和装运出来的有用木材已达三万六千八百多立方米。
浑江市各林业局近年来散失在山上、路旁、河边的木材数量很大。各林业局把收集和装运这些有用木材,当做增产节约木材的重要措施。为了摸清这些散失木材的情况,各林场组织了调查小组,深入各林场已经采伐过的区域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有了下列几个散失木材的环节:有装车时剩下的楞底材,采伐以后没有及时集运遗留下的木材等。各林场在查清浪费木材的环节以后,采取先运集中的,后运零散的;先集运近的,后集运远的等办法,将山上各处散失的木材分类排队,划分出若干地段,定出集运点,分别交给各工段的工人,按轻重缓急集运。
在集运散失木材的过程中,采伐以后没有及时收集而遗留在山上的木材,散失的面广、零星,没有运输线,收集和运输都比较困难。各林业局就发动群众登山拾拣,把零星木材集中在一起。湾沟林业局组织了二百多名职工,到采伐过的地方收集了三千五百多立方米木材。


第2版()
专栏:

呼和浩特、包头着手储存秋菜
本报讯 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两市的商业部门和城市居民,积极准备和储存今冬明春的食用菜。
呼和浩特、包头两市的商业部门和居民对蔬菜的储存加工等都抓得特别紧。呼和浩特市商业部门从夏天就开始陆续腌制咸菜,市场上有余菜时多腌,菜少时不腌,秋菜大批下来后计划再腌制一部分。储鲜菜窖和所需工具已准备妥当,一到季节马上就能储存。包头市商业部门一方面进行本系统的储菜准备工作,另方面还同市妇联等单位,总结推广了群众的先进储菜经验。
包头市的居民近些天来正在积极刨窖、准备家具,计划多储备、晾晒、腌制秋菜。


第2版()
专栏:广东通讯

王槐煜和他的果园
曾惠存 李本镐
在广东省电白县霞洞公社,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占地一千一百多亩的大果园,生长着柑、桔、菠萝、杨桃、木瓜等一百五十多个品种的二万四千多棵果树。这样规模的一个大果园,只不过有三年多的历史。
1958年,一个普通的公社社员——王槐煜,带领着二十多个年青人,在这贫瘠的黄土岭上开始了艰巨的开辟果园的工作。在此以前,这里只是一些长满着荒草和矮树丛的荒地。
王槐煜生长在电白县著名的水果之乡——霞洞。他在果园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对种植果树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过去,他的家乡只有荔枝、龙眼、黄皮和香蕉,没有柑桔等其他水果。十六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到一艘轮船上去当接货员,当船只每次经过盛产柑桔的江门时,那一大片金黄色的柑桔树总是深深地打动他的心。他希望自己的家乡也能长满柑桔,因此常常上岸去拜访果农,希望学到一些种植柑桔的技术。
解放后,他在林头供销社当会计员。他利用休息时间在供销社旁边辟了一个小果园,种了十几棵柑、橙、桔和黄皮等。1955年,供销社调他到药材门市部工作,他常常下乡收购药材和组织药材生产。一次,他到电白和阳江两县交界的大榜、青湖一带去,发现那里有一大片望不到边的荒地。他想:有朝一日,所有这些荒地都变成果园,那该有多么好。他学习园艺知识更加勤奋了,把可能利用的一点一滴的业余时间都花在这上面。他怀着极大的兴趣读完了一些园艺科学技术书籍杂志,并把报纸上关于园艺方面的资料都剪下来阅读。1957年4月,他在南方日报上看到华南农学院园艺系主任黄昌贤教授的一篇文章,他写了一封信给这位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电白县是否具备大规模发展柑桔生产的自然条件?例如,柑桔在电白县有没有地区局限性?在林头长得好,在大榜、青湖和其他沿海地区能否长得好?
他很快就收到了回信。黄教授回答说,电白的经纬度同廉江、化州相近,气候、地质结构和其他自然条件都差不多,既然化州橙长得这样好,那么电白县发展柑桔一定可以成功。黄教授同时告诉他,工作应该“循序而进,先搞试验,逐步发展”。这封不长的复信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此后,他又给好几位教授和专家写过信,向他们提出许多他在试验中发现但在书本上都无法找到解答的问题。例如果树嫁接要用接腊封闭,以减少水分蒸发,这个小小的接腊问题曾使他大伤脑筋!他用蜂腊烘滴在接口上,刚滴下马上就硬了,涂不均匀,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极易裂开,水分当天就干了,接穗很快就死掉。他嫁接过几百次,查遍了他能够找到的资料,一般在谈到嫁接问题时,都没有谈接腊是如何配制的。一天,他在《广东农业通讯》上看到潮阳柑桔示范场技术员郑芝强写的一篇介绍柑桔生产经验的文章,他便写信给文章的作者,请他介绍接腊的配制方法。这位技术员给他作了非常详细的答复,他根据这位热心的技术员的介绍,果然嫁接成功了一批橙苗。
从此,他就和好些学者、专家建立了经常的联系,除了要求解答问题以外,还把电白本地优良果苗寄给他们,而他也常常从“老师”那里得到不少名果种苗。这样,他在园艺学方面逐渐积累了经验。1958年初,党提出了支援农业的号召,他立刻提出了回乡发展果园的申请。他得到批准,回到霞洞以后,公社的干部热情地支持他在荒地建设果园的建议,并且抽调了二十多个能干的小伙子和他一起干。经过三年多的辛勤的劳动,终于把那个一片荒芜的黄土岭变成了一个一片青绿的果园。园里1959年种下的二千多棵柑橙,今年已经结了不少果实,这位辛勤的园丁就将开始自己的第一次收获。


第2版()
专栏:

海康县积极管理菠萝
本报讯 广东海康县各公社,积极鼓励和帮助各生产队因地制宜发展菠萝生产,加强田间管理,力争菠萝多收。
菠萝是广东四大名果之一。它具有耐旱、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强等优点,不但适宜平原、丘陵地带种植,也可以大量上山。海康县的荒山荒地面积既大,又肥沃,生产潜力很大。因此,各公社的生产队都积极开垦荒山荒地,种植菠萝。到目前止,今年全县已种一万七千多亩,比去年扩大15%。目前正是菠萝种植和管理的季节,各生产队正在抓紧时机,合理安排劳动力,除加强对现有菠萝园的除草、松土、保墒、追肥外,还积极扩大种植面积。
(中共海康县委通讯组)


第2版()
专栏:山东通讯

葡萄之乡
林麟 张春亭 王连举
正当葡萄成熟的季节,我们访问了山东威海市南郊以种植葡萄闻名的小山村陶家夼。
我们踏着一条山路进村,大街小巷,到处都可看到丰盛的葡萄架,枝叶茂密,透过阳光,一串串明珠般的葡萄,晶莹明亮。这里没有一家社员的庭院不在葡萄的复盖之下,连大队六间猪舍的顶盖上,也挂满了一串串的葡萄。“葡萄夼”这名字真是名副其实。
我们在陶家夼村访问了许多户社员,他们的生活确实富裕。全队九十八户人家,近半数有自行车,百分之九十的户有余款,虽然社员的经济收入来自多方面,但培植葡萄的收入却占相当大的比重。社员陶遵敬家,种了三棵狮子眼葡萄,一九五八年收入一百二十元,去年收入二百一十元,今年预计可收入三百元。这个八口人的家庭,有两辆手推车,还有两辆自行车。陶遵敬高兴地说:“过去我一没房子,二没地,有回地主骂我,叫我扛着腿走,我现在偏要骑着自行车走呢!”
在旧社会,全村百分之八十的农户地无一垅,缺吃少穿,不少人被地主压迫得背井离乡上关东,或者流浪在威海码头卖苦力,并且有百分之十的农户以讨饭为生。当时,这里流传着一首歌谣:
陶家夼,三面山,山穷地薄人可怜;
苛捐杂税压在身,累断脊梁受饥寒。
任凭小伙子多能干,谁和他们结姻缘?
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土地改革,走上合作化、公社化的大道,人们才有了改变穷山秃岭的力量。
陶家夼今天变成幸福的“葡萄夼”,并非一日之功。这个村虽然已有三十多年种葡萄的历史,由于个体利益、保守思想的束缚,种植葡萄的人不肯外传树苗和技术。开始种植葡萄的只有一二户人家,直到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才开始了群众性的种葡萄活动。社员在山上凿石填土,栽培葡萄、苹果、桃、杏、梨等果木,给荒山穿起了绿衣;在房前、屋后、院内、院外、路边、街旁也都种上葡萄了。现在,除由生产队定期给葡萄打药外,各户社员一般都懂得施肥、修剪等技术。
具有三十多年种植葡萄的经验、并两次出席过全国果业技术会议的副支书兼副队长陶遵祜告诉我们:培植葡萄占地少,费工少,收益快。种得好,当年就可结果,第二年可收获几十斤,第三年就可收二、三百斤。据他介绍:葡萄没有大、小年,只要管理得好,有地方,葡萄蔓可以年年发展,产量也会年年提高;一棵葡萄可以繁荫数亩,产量可达一两千斤。


第2版()
专栏:

苹果收获的季节到了,辽宁旅大市金县友谊公社七里大队第五生产队的姑娘在摘苹果 新华社记者 王少清摄


第2版()
专栏:

在劳动岗位上
重庆两路口地区商店服务员、市先进工作者丘正富(右),在入冬之前,积极为群众修补门窗。这是他正在为居民夏于珍安装窗子上的玻璃
新华社记者 刘诗临摄


第2版()
专栏:

为明年种好棉花早做准备
南通商业部门帮棉农加工种棉
东台城东公社安排力量进行选种工作
本报讯 江苏南通专区各地商业部门及早采取措施,帮助棉区生产队搞好留种棉的加工工作,使生产队及早备好明年需要的棉花良种。
南通商业部门首先组织技术力量帮助各个公社修配了一千六百五十七部小型轧车,由大队帮生产队加工种棉;其次是在公社、大队加工力量不足的地方,安排国营轧花厂,在照顾到不影响国家皮棉轧制任务的情况下,抽出一些皮辊机,另辟车间,专门替生产队加工。据南通、海门等五个县统计,目前各厂已抽出的皮辊机一百四十一台,启东县还抽出二十台皮辊机流动到各生产队,约定时间,轮番代为加工,使生产队感到很方便。另外规定各加工厂在为生产队加工留种棉时,都要原籽归还,保证棉种纯度。
又讯 江苏东台县城东公社为了保证明年有足够的棉种,在不误秋收秋种的情况下,对棉种的选留和加工作了全面安排,到9月中旬为止,已贮集了优质种棉五万多斤。
城东公社计划在明年种植棉花二万三千八百九十一亩,计需留棉花种子四十三万多斤。为了保证种棉采集的质量,公社派出了有经验的干部,分赴各生产大队,进行种棉采集的技术辅导,认真做好验收工作。各生产队也组织了辅助劳力认真进行选种;还安排了专仓保管种棉。
在种棉加工方面,城东公社本着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相结合的精神,首先将公社范围内的二十六部轧花车,全面检修配套,并由各生产大队安排劳力。这样,可以自行加工十三万斤棉种。


第2版()
专栏:

吉林省临江林业局积极安排生产坑木、枕木和各种建筑木材。这是为各地煤矿生产的坑木正在装车外运 新华社记者 胥志成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