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尊重传统耕作习惯 满足群众生活需要
宝应十万亩一熟田复种茨菇
今年四分之一的一熟田将增收一季;茎秆沤烂作绿肥有利明年生产
本报讯 记者李峰、林洪、戴国强报道:江苏宝应县许多刚刚收过的稻田里又是一片葱绿,好似秋去春又来。这绿如春色的景象,是全县十万多亩茨菇在比高竞长。
宝应人笑谈茨菇经
茨菇,在宝应这里种植,每亩可收七八百斤,按四斤顶一斤粮食计算,等于每亩收二百斤左右粮食。
茨菇是很滋养人的东西。当饭吃,很耐饥;当菜吃,味道好。有人说,茨菇是“有尾巴的面疙瘩,有味的米团子,物美价廉的滋补品”。茨菇的吃法很多,有了茨菇,社员的饭食花样就多了。茨菇又最容易储存,放在家里,它不生虫,不易烂;留在地里,它不怕冻,可以在地里过冬,随吃随挖;晒成干的,它又能见水还鲜,色味不变。茨菇留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好!
茨菇有这么多的好处,宝应人一提起今年全县种了十万多亩茨菇,脸上的笑容就锁不住,嘴里的话也特别多。我们在电影《柳堡的故事》的故事发生地——柳堡公社以及夏集、望直港等公社访问的时候,简直每到一处,干部和社员都必谈茨菇,而且愈谈愈上劲。从他们的话语里,我们知道他们高兴的原因,不只是因为今年茨菇种的多,长得好,还因为他们从种植茨菇上,看到干部作风越来越踏实了。
查吃饭和种田传统
为什么社员把今年多种茨菇看作是干部作风越来越踏实的表现呢?
宝应县处于江苏省有名的里下河水网地区。全县河流纵横,湖荡相连,水位高,有四十万亩田长年积水,加上气候的限制,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由于耕作粗放等原因,水稻的产量不高,亩产三百斤左右。群众提高这种一熟田利用率的办法,就是在稻田里间种或用稻茬地复种茨菇。但是,曾有一段时间有的领导干部在贯彻以粮为纲的方针上,只看到了一个“粮”字,认为茨菇不是粮食,不加分析地把茨菇和水稻看成是对头冤家,说种茨菇影响水稻产量。结果茨菇减少了,而大量的一熟稻田收割以后,却光板板地闲着。
去年秋天,县委根据群众意见,对这里群众种植农作物的传统和吃饭的习惯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把当地人历来吃的东西排了个队,真是五花八门,有几十种。其中除水稻、三麦以外,茨菇是“当家的”,是“硬家伙”。今年县委在规划农作物的布局时,就决定恢复并扩大当地这种传统的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计划种七万亩茨菇。结果群众种了十万多亩,占一熟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这就是说,在这不能种两季的十万多亩田里,今年可以收两季。“冤家”还是“亲家”
在稻田里间种茨菇,对水稻的产量有没有影响呢?一些有经验的农民,用事实这样回答的:茨菇和水稻间种,双方要争阳光,争肥料,每亩水稻要少收二三十斤至五六十斤不等,可是每亩稻田又可收八百斤左右的茨菇,折粮二百斤左右。少收六十斤稻,多收八百斤茨菇,增减相抵,每亩还多收一百多斤粮。
其实,水稻田里间种茨菇,或者利用稻茬田复种茨菇,也有对水稻有利的一面。这里的群众有这样一个说法:今年田里多收一季茨菇,明年田里又长一季好稻。原因是间种茨菇的稻田,为了保证稻田更好地通风透光,使茨菇在收稻以前,不过多地与水稻争肥,需要经常打掉它一部分茎叶;收茨菇的时候,每棵茨菇又有好几斤茎叶留在田里。这些茎叶沤烂在田间,是一层好绿肥。茨菇长在地面以下,要把它一个一个地挖出来,又等于翻了地,有利于明年增产。
茨菇的启示
由于地、天、人等条件不同,宝应县种植茨菇的技术经验,对很多地方是无用的。可是,他们种茨菇的一段曲折过程,是发人深思的。贯彻以粮为纲的方针,不能只看到一个“粮”字,还要看到与生产、节约粮食、调剂人民生活等有关的东西;种哪种作物合算,不能只看它本身的产量,还要看与它上下茬有关的作物产量,加法减法一起算。
因地制宜的种植作物,是个科学问题。每个地方,都有前人积累了多少年的经验,留下了这方面的科学遗产,它集中地体现在一些优良的传统作物及其种植经验上,我们在安排种植计划时,应当珍重这种优良的传统作物和传统的耕作习惯。


第2版()
专栏:小常识

关于茨菇
茨菇别名水萍、白地栗,是宿根球茎类的蔬菜,生长在浅水沟溪、稻田内以及池塘靠岸的地方;高一至两尺,叶片宽大,呈三角状箭形,6、7月间开白色小花;根茎在土中生出蔓枝,贮蓄养分,日渐膨大而成为球茎(就是茨菇)。
茨菇在秋季采收,个体有大有小(大的像鸡蛋,小的似枇杷),表皮有褐色环节状的变形叶,顶端有突出的顶芽。茨菇有青皮和白皮两种:青皮种形圆个小,肉质细嫩,香气浓,品质好;白皮种球茎较大,常呈椭圆形,肉质较粗硬,略有苦味,品质较差。吃白皮种茨菇时,应先将顶芽除去
(因苦味大部分都集中在顶芽处)。
茨菇除含有较多的淀粉、蛋白质、醣类外,还含有乙种和丙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比芋头多两倍,比马铃薯多三倍;醣类比芋头几乎多一倍。茨菇不仅是一种很好的蔬菜,而且可以当粮食吃,很容易消化。茨菇的茎叶可以喂猪,是一种很好的猪饲料。
茨菇在华东地区种植较多。它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不容易感染病虫害,浅滩、浅沟、池塘靠岸边缘以及低洼地区都可以种植。


第2版()
专栏:

荷花荡掏藕记
陈惠钧
九月中旬一天清晨,我随着江苏宝应县水泗公社魏荡大队社员泛着轻舟,沐着朝霞,到荷藕产地——美丽的荷花荡,掏中秋藕。
景色宜人,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纯白的水晶花,金黄的浮萍花,淡紫的野草花,五彩缤纷,那翠绿肥大的荷叶生长得密密层层,晶莹的露珠在上面滚来滚去,洁白的、粉红的莲花亭亭玉立,散发出阵阵醉人的幽香。一声唿哨,掏藕的一艘艘小船,拨开荷花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扑通、扑通跳下水去。他们时而潜身水底,时而跃出水面,瞬间,一段段枝节完整的肥藕便漂浮水面,随即由捞藕的社员装上船,运向收购站去。
荷藕是宝应著名的土特产品,这里出产的一种鹅毛大片的藕粉驰名南京和苏南各地。魏荡大队有藕田一千五百多亩,产的藕以品质优、产量高闻名全县。这里许多社员世世代代种藕,他们经过长期辛勤劳动,精选培育出的暗红、美人红、大乌刺、钻鼓子、红嘴绿鹦哥,都是著名的良种大藕。公社化后,这个大队藕田固定给十六个生产队经营,各生产队让社员当家作主,合理安排了荷藕生产,不违农时地进行了筑杠子,追肥除草、苫草、转藕头,加强了管理,因而今年全大队藕田平均亩产达八百斤,有三百多亩藕田亩产达千斤以上,队队实产超包产,平均亩产量比去年高百分之四十左右,比丰收的一九五八年还增产一成。
掏藕要在深水里作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劳动,掏藕的能手善于识别苗子,无论蕻渣田或实土田,荷叶稀疏或茂密,都能得心应手掏到荷藕。第三生产队社员潘长有告诉我:“看准了苗子,把脚趾伸到藕尖,抓住中间一节拱它几拱,藕就能和盘托出。”
这次各生产队共组织了三十六条农船、二百四十多名劳力下荡掏藕。掏藕能手潘家宜、苏大智、衡香成等每天掏藕达四百多斤。三天时间,全队已超额完成中秋前交售十万斤的任务,供应城市人民欢度中秋佳节。


第2版()
专栏:

采用各种措施克服雨多地湿困难
山东力争小麦及时下种
广西博白县河山大队依靠群众解决冬种具体问题
据新华社讯 山东各地人民公社采用各种措施,克服雨多地湿的困难,加快秋耕进度,力争小麦按原计划适时下种。据4日统计,进度较快的泰安专区已完成播种计划的65%,受灾严重的德州专区也播完55%以上。
山东省自“秋分”以来,雨水较多,不少地区出现雨多地湿、牲畜无法下地的情况。各地为了抢时间播麦,都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办法来克服这些困难。郯城县大店公社有的生产队地洼积水无法耕种,有的队地势高,墒情适宜。他们就彼此协商,用牛工换牛工;人工换牛工或付款等等价交换的办法协作。这样,全社二千多亩早茬地很快耕完,并有二百一十亩进行了深翻。曾遭受水灾的惠民县淄角公社还总结了老农的经验,根据土地含水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办法播种。非常湿的土地,就用人工犁沟播种;含水量较差的土地,就用耧铲耩,播后耙平保墒;对墒情好和草多的土地,就耕翻或先灭茬而后下种。临沂市洪瑞公社大官庄大队还组织各生产队挖了六条排水沟,四十多个水窖,使四百一十亩地的积水迅速排出,三百多亩涝陷地也加快了渗水返干。
各行各业都积极协助紧张的秋耕秋种。海阳县商业、供销部门,在9月15日前,就将全县所需的化肥、农药、犁犋等主要物资基本备足,保证了供应。青岛化肥厂已将生产的二百五十三万多斤钙镁磷肥及时运到益都、曲阜、兖州、平度等县的人民公社。文登县大水泊供销社所属的十七个零售店,全部采用送货到队的办法,到9月中旬,已将85%的农药送到生产队。
本报南宁12日电 广西博白县沙河公社河山大队放手发动群众,让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合理解决了今年冬种中的具体问题,促进了冬种准备工作。
河山大队水田较多,历来田地都休闲过冬。公社化后,随着水利、肥料、耕作技术和劳动管理等条件的改善,逐步把冬闲田利用增种一季粮食。去年,冬种面积已占冬闲田的63%,增收了不少粮食、饲料和燃料,此外,麦秆灰和红薯根还为早稻提供了一定数量的肥料。但是,在这几年的冬种实践中,也存在两个问题需待解决:一是冬种粮食作物生长期长,影响早稻适时插秧;二是冬种作物遭受霜冻,产量不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最近,大队党支部和管委会,放手发动群众,认真地开展了讨论。为使冬种不误早稻插秧季节,讨论中有些社员主张多种成熟期短的冬种品种;另一些社员却不同意这种意见,他们说,早熟品种产量低,要使冬种多收粮食,必须多种成熟期长的品种;还有些社员对上述两种意见都不同意,他们认为,搞生产一定要从全年增产着眼,不能单看一季收入或某一项作物的收入,既要冬种多收,还要考虑到早稻和全年多收。因此,冬种品种和早、晚两季水稻的品种应该早熟、中熟、迟熟等合理搭配,使冬种生长期较长的红薯、小麦与早、晚两季水稻的早、中熟品种搭配起来,冬种生长期较短的冬豆、荞麦、油菜与早、晚两季水稻的迟、中熟品种搭配起来。广大社员经过反复讨论比较,认为第三种意见比较合理,对冬种和全年增产都有利。大队根据群众的意见,结合本地的土质、种子等实际情况,对今年冬种面积作了合理安排,使冬种与早稻插秧季节的矛盾基本上得到解决。
目前,全大队的冬种准备工作已经积极开展起来,冬种用地已经规划落实。全大队为冬种准备的干粪和粪水已有七千八百多担。冬种所需的种子也作了检查,并由专人负责翻晒保管。(附图片)
山东临清市老宫砦公社北三里大队邢庄生产队的社员们在播种早茬小麦。 王瑞华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各级干部深入田间参加秋收领导秋收
四川各地大春作物收获过半
永吉县大河川大队教育社员精收细打提高秋收质量
据新华社讯 四川各地普遍收割中稻、中玉米、高粱和豆类等大春作物。川南、川中许多地区大春作物已收打一半以上,接近结束。
中稻、红苕、中玉米和杂粮等作物生产,是四川全年农业生产中的一季主要生产。今年在大春作物生长过程中,全省大部分地区先后发生严重的旱情,西部一些地区遭受暴雨洪水侵袭。全省人民在各级党和政府领导下依靠集体力量,团结一致,向干旱进行了持续的斗争,力争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川东地区的万县、涪陵、江津、重庆等地区从5月到9月上半月,连续四个多月没有下过透雨,塘堰大部分干涸,溪流断水,致使一部分水稻和玉米失收;有些社队经过努力,取得了保产或稍有增产的成绩。川中地区干旱时间稍短,各地加强了后期管理,减少了水稻损失,玉米则生长不好。川西绵阳、温江、乐山等地区有些地方曾发生过夏旱和洪水灾害,入秋后气候正常,作物一般生长较好。金沙江岸的西昌专区许多地方达到常年水平,有些社队还有较大增产。
针对今年部分大春作物生长不够好的情况,广大干部、群众紧紧抓住最后一关,千方百计精收细打,争取多收粮食。各级干部深入田间和生产大队干部、社员一道参加秋收。万县、江津等重灾区许多生产队针对今年作物栽种时间长、成熟迟早不一、品种繁杂的特点,组织了收打小组,规划了收打时间和措施,做到熟一块收一块,同时对不同作物采取了不同的收打方法。万县市龙宝、高峰等公社还组织了一批半劳力和辅助劳力复收复打,七天打出粮食四万多斤。收成较好的华阳县中和公社新农大队的社员们根据今年水稻好,倒伏多的情况,专门由割谷能手黄文清介绍割倒伏水稻的经验,并从打、晒、运各方面献计献策,使抛撒大为减少。会东县岩坝公社根据山区多兽的特点,社员群众广泛开展了防兽护秋活动。
在秋收中,许多地区的社员群众掀起了热烈的快收快打、细收细打的竞赛,互相帮助,共同搞好秋收。井研、涪陵、万县等地一些高山区和低山区、水稻多和水稻少的地区之间,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开展了劳力、工具、畜力的协作。绵阳专区不少地方以拌桶组为单位,掀起红旗桶竞赛。绵阳县梓绵公社四大队在竞赛中有90%的拌桶组成为“红旗桶”。
本报长春12日电 吉林省永吉县双河镇人民公社大河川大队党总支,从加强思想工作入手,教育社员精收细打,提高秋收作业质量,收到显著的效果。
这个大队今年庄稼长的比较好,据各生产队初步估算,有八个生产队有把握超产,有五个生产队平产,有两个生产队可能减产。在秋收开始之前,社员当中普遍存在两种情绪:超产队的部分社员认为,今年超产满有把握,“到嘴的食不怕晚”,对秋收抓得不紧;在可能减产的生产队里,有部分社员则认为,赔产已经成为定局,咋样也得赔产了,产生了一种消极情绪。党总支经过分析,认为这些情绪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必将影响秋收质量,造成丰产不丰收。为此,党总支召开了党员大会,首先帮助党员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在会上大家回忆起这样一件事实:去年前大院生产队庄稼长得比较好,队里的干部和社员都认为超产满有把握,因而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队干部放松了对秋收工作的领导,割地动手晚,速度慢,水稻遭几次霜打以后,掉粒很厉害,又加收割的质量不够好,损失了一些粮食,结果将够平产。相反的,河北生产队按照庄稼生长的情况看,可以平产,超产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于他们及时提出了“精收细打,力争超包产”的行动口号,秋收的质量好,结果超了产,得了超产奖。通过对这些事实的回忆,使大家认识到,能不能超包产,不光要看庄稼,还要看人采取什么态度来收割拉打。
干部的思想认识明确以后,普遍加强了对秋收工作的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狠抓秋收质量,并且向社员进行算账对比教育。靠山生产队今年庄稼长的比较好,有超产的可能,但是,有些社员在开始秋收的时候,割地的质量不够好,丢穗拉穗不少。歇气的时候,生产队长在一平方尺的稻田里,就拣到四棵稻穗。队长马上召开了地头会,向社员进行精收细打的教育。在讨论中大家粗算了一下,要是这样丢穗,每亩地要损失四斤,全队四百二十亩稻田,就要丢掉一千六百八十斤稻子。如果高粱、大豆、包米等上千亩庄稼也都每亩损失几斤,超产也会变成减产。经过这样一算,使社员们认识到,要保证超包产,还必须精收细打,一环也不能放松。当场研究确定了秋收的质量要求,实行了小包工,建立了严格的责任制度。
在两个可能赔产的生产队里,在讨论秋收工作过程中,社员当中有两种主张:少数社员认为,农业反正赔产了,好孬收完算了,赶快集中人力搞副业要紧,农业丢了副业找。大多数社员认为,这种认识有片面性,就收入来说,农业丢了副业可以找回来,但是粮食丢了没处找。他们主张在目前首先要收好粮食,在可能的情况下,拿出少数力量继续搞“小秋收”。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后一种主张,并且提出了要做到精收细打,要在秋收中争取增收。他们根据本队的具体情况,确定了本队的精收细打的具体措施。新成生产队今年部分稻子遭受了稻瘟病,割时容易掉穗,就在上午趁露水割稻子,下午割包米等作物,避免粮食遭受损失。
经过思想发动和建立责任制以后,社员们都注意了割地质量,做到细割轻放,减少掉粒和掉穗,并且随割随拣、谁割谁拣。全大队一百三十余名今年参加农业生产的高小毕业生,割地技术不够熟练,就确定专人以师带徒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收割技术。


第2版()
专栏:浙江通讯

活龙潭
许绪檄
走进浙江省天台县三合公社的地界,到处可以看到一片片斩齐的晚稻,正在迎着秋天的阳光抽穗扬花,社员们笑呵呵地告诉我说:“同志,今年的晚稻可长得不坏啊!”从他们的那副神采可以看出他们的内心是多么的愉悦呵!
三合公社在解放以后才开始种植连作晚稻。今年,入夏以来,这里的雨水很少,干旱从6月初开始,一直延续了三个月。在这样的大旱年景下晚稻又怎么会长得这么好呢?社员们都说是靠着一个“活龙潭”。
“活龙潭”是什么呢?仔细一问,原来是说的公社化后兴建起来的“龙珠潭水库”。还在公社化前夕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这里许多高级社就想兴办一些较大的水利工程,多种连作稻,力争多产粮。但是,限于高级社的规模较小,都没有办成。像只有一千多户人家的塘下大队就办不了像龙珠潭那样要花二十四万个工的水库。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以后,力量就大了。这年冬天,在公社统一领导下,下场、黄务、羊头、塘下、山头羊等十八个大队联合起来,兴建了“龙珠潭水库”。这个水库能蓄水七十多万方,尽管水库的附属工程还没完全修好,但是,在今年的大旱天中,已开始发挥了作用。
7月底8月初,正是早稻抽穗扬花的当紧时节。这时缺水,禾苗就会枯萎。可是,烈日当头,万里晴空,老天就是不下雨。凶猛的阳光火燎火烧地射向大地,像吸血鬼似的大量吸去地上的水份。在这样严重的干旱情况面前,三合公社山头羊生产大队的干部社员都在考虑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战胜干旱?车水抗旱吧,水源却很差;指望龙珠潭水库的水吧,离水库又有十里地,同时渠道还没修好,远水救不得近火。再说,水库是十八个大队联合建筑起来的,现在天旱了,又是旱在一升水就是一升米的当口,你要放水,人家也得要放水,该给谁先放呢?
在这大家都眼巴巴注视着水库的时刻,三合公社党委召集了各生产大队干部,开会讨论龙珠潭水库的用水问题。接着,县委书记处书记唐林生也来到这里,和干部社员一起研究如何合理使用龙珠潭水库的水。大家认为建水库是各队出力,合理负担;现在用水库的水,也应该是大家受益,合理用水。研究结果,决定先灌早稻后灌中晚稻,先灌白田后灌湿田,先浇高田后浇低田,保证正在抽穗扬花的早稻田用水,分清缓急,兼顾近田远田。同时,公社又统一成立了放水小组,按照以上决定放水。这样,只三两天时间,就发动各生产队协力把渠道挖好。对山头羊、塘下等离水库较远的队,公社还从县里买来抽水机,从渠道上打过水去。这样,龙珠潭水库的水,就先后灌到了这些生产大队的田里,使二千多亩早稻获得了丰收;又使各生产大队及时地插下晚稻。由于自流灌溉,还使各生产队能够抽出劳力进行积肥、施肥、耘田、除草、除虫等田间管理,使晚稻一天天发棵成长,越长越茁壮。
就是这样,三合公社各生产大队依靠联合起来的巨大威力,依靠人民公社统一领导和在自愿互利等价交换原则下开展起来的协作,修建了过去高级社时期无力修建的水库和渠道,保证在这样大旱的年景取得了较好的收成。


第2版()
专栏:在我们公社里

王大妈交肥
一天清早,上海市南汇县惠南公社惠东大队第五生产队的村东头走来了一个五十开外、鬓发有点花白的老大娘和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们合抬着一桶粪。大娘名叫王桂仙,她趁早上闲空,把交售给队里的粪送到这天要施肥的稻田边。今年以来,她已经向队里交售了二十担家肥,这是她第七次交肥。
清明节过后不久,队里的早稻秧苗需要施人粪,可是队里积存的人粪不够用,干部们很着急。王大妈知道了这件事,就算了一下季节,自己自留地上的菜过一阵施肥不要紧,而队里的秧苗不追肥就要误了季节,这可是件大事。想到这里,她就和干部说:“我家茅坑里有三担粪,队里派人来挑吧。”
为了多积、多售肥料,王大妈时时操着心。她家里养了三头猪,一头羊、三只兔子和九只鸡鸭,场地上鸡鸭拉的粪,她都仔细收集起来;还经常捞些水草,给猪垫圈积肥。现在她猪圈里已经积聚了四十多担猪粪,准备留给队里种麦子用,王大妈对干部说:“队里啥时要,我就啥时交,一担也不留。”
施希仁、黄紫骅(附图片)
秋来 插图


第2版()
专栏:在我们公社里

夫妻包锤田坎壁
在四川高县西龙公社泡桐大队第六生产队,经常可以看到一男一女在一片田里用泥巴补塞田坎田壁上的裂缝,或者拿着“田坎棒”,一起一落地锤田坎田壁。
这男的叫黄万贵,女的叫陈万芬,他们是一对热爱劳动的好夫妻,最近一些日子,夫妻俩一直在这名叫“烂碾子”的二十二亩“望天田”里锤补田坎田壁,以免蓄上水又漏走。
第六生产队的九十多亩稻田,绝大部分是“望天田”,特别是“烂碾子”这片地,因为最容易漏水,蓄上去也不顶事,社员们形容它是“白天装太阳,晚上装月亮”的干田子。为了蓄足冬水,种好明年的水稻,队委会最近开了几次社员大会,发动大家献计献策,当时,一部分人认为,就是把大海里的水搬来也装不满“烂碾子”。但大家又知道二十多亩“烂碾子”如果栽不上稻,就要少收万多斤谷子,足够全队人三个月的口粮呢!这时,黄万贵站出来说:“我和陈万芬琢磨过,以往关不住水,那是功夫不到家,只要功夫下得深,保险能把水关住。我们要求队里把‘烂碾子’交给我们来整治”。生产队长和许多社员都热烈支持了他们的建议,队里并另派社员董才元帮助他们。
这样,每天天不亮,夫妻俩和董才元就下田了,董才元负责犁田,黄万贵夫妻俩负责锤补田坎田壁。两夫妻把这片田糊了又糊,补了又补,锤了又锤;每落一次雨,又一前一后地交叉锤两道,所有的田都已锤糊过六道,块块田里都蓄了满满的水。
由于黄万贵夫妇和董才元辛勤劳动,爱护集体,他们最近都被评为“五好”社员,得到了队里的奖励。
胡安英 翁云生


第2版()
专栏:在我们公社里

不让大车淋雨
8月初的一个傍晚,天空浓云密布,河南中牟县八岗公社祥符刘大队第四生产队社员刘景汉,看到队里放大车的草屋已经顶上透天,他想,一下雨,大车准要遭到雨淋,一个生产队有一百多人,人多事多,干部难免有想不到的地方,不能一切事都等着队长分配了才干,自己今天轮到休假,正好抽空把车房修缮一下。想好了以后,他就找邻居刘金龙商量,刘金龙很赞成他的主张,也决定参加修房,刘景汉又把爱人叫来,三个人就这样和泥的和泥,整草的整草,从傍晚一直干到天黑,把车房修得顶新墙光。
房修好后,这天夜里果然下了雨。队长刘德运次日发现车房修好了,大车没有淋到雨,非常感动,问明是刘景汉他们修缮的以后,就表扬了他们。他们觉得爱护集体的财产是一个社员应尽的义务,算不得什么。后来经社员一致同意评给刘景汉夫妇和刘金龙一定的工分。
周长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