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从积极发展生产入手增加财政收入
德州财政部门协助企业改善财务管理
训练财务人员,处理积压原料,加强经济核算,使企业利润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得到保证。
据新华社德州电 山东省德州市财政、金融部门帮助工业企业改进财务管理工作,使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利润逐步增加。
德州市国营工业企业绝大部分是1958年后建立起来的,小型企业多,管理基础薄弱,财务人员少,业务水平低。这些企业建立后,财务工作曾一度出现混乱现象。这个市以市财政局为首,举办了财务人员训练班,先后培训了一百六十七名企业财务人员。
这个市的财政干部在下厂时,总是首先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有的干部还深入到车间、班组跟班劳动,从生产中发现问题,帮助解决。如市财政局干部张英春,在烟厂二车间和工人们一起劳动时,了解到这个厂原料不足,影响生产正常进行。张英春在取得财政局领导同志同意后,先后到邹县、益都等地采购到土烟叶等二十多万斤,并帮助运输进厂,保证了生产。由于财政干部处处关心企业生产,不断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企业也就主动及时地向财政部门报送报表,如实交纳企业利润和税金,有的单位还主动地清查了过去少交的利润和税金。7月间,德州有些生产单位资金紧张,财政局和银行就分别派出干部到厂矿企业,具体地分析各厂资金不足的原因,找出问题,帮助研究解决,使许多企业缓和了资金紧张的局面。如财政局干部到德州棉织工厂,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原料材料储存过多,便帮助处理了八万多元的多余原料,还帮助这个厂综合利用原料,扩大了生产,加速了资金周转。这个厂过去占用二十万元资金还感不足,经常有超额贷款。这以后由于资金运用合理,资金压缩到十二万元还感到有余。德州机床厂也一度资金不足,财务部门配合生产管理部门到仓库摸清库存,发现超过合理储备量的轴承、电气配件、化工材料等超储达五十九万多元。财务部门的干部就跑了九个城市三十多个单位,把应该处理的物资全部处理完毕。
这个市的财政、金融管理部门,还具体协助德州机床厂、第一机械厂、烟厂等企业健全经济核算制度,改进核算方法。有的厂在开始推行班组经济核算时,核算时间过长,核算项目过于复杂。财政部门下厂干部就配合厂的财务干部,简化了核算内容。确定班组只核算产量、质量和节约三大指标,使核算时间由二小时缩短到十分钟。
为简化核算手续、缩短核算时间,各企业的财务部门还为核算员和工人制定了不少简便仪表,减去核算时打算盘的麻烦,使工人核算时间缩短到五分钟。
为了加速企业资金周转,这个市的财政部门还协助工商企业不断清理资金、商品和原料库存,有些单位已把这种清理工作订为制度,从而加速了资金周转。商业系统今年3月份清理资金、在途商品和库存商品,查出应收未收款六十八万元,处理积压商品款二百多万元。商业系统在财务部门的协助下,先后恢复和健全了商品入库验收、保管出库、仓库盘点、资金管理、费用开支等二十项经营管理制度。


第3版()
专栏:

改善经营管理 以料定产 分项核算
高平多数手工业社成本降低
南昌抚河区九个月手工业产品比去年增加三倍
据新华社太原电 山西省高平县各手工业生产单位发动群众改善经营管理,降低产品成本。目前全县约三分之二的手工业厂社的产品成本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当地主要产品铁锅、擦床、铁壶、铁瓢等的成本都降低20%以上。产品成本的降低,使市场上手工业品的销售价格也随之下降了。
高平县是晋东南手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在5月以前,不少单位生产效率低,产品成本高,有一部分企业赔钱。6月以来,当地有关领导部门发动手工业工人从市场需要出发,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产品品种,提高劳动效率,很快取得了效果。例如城关五金业合作工厂,产品品种已经由6月份的三十六种增加到9月份的五十三种。工人的生产效率也显著提高,每盘炉日产擦床,由原来二十四把迅速提高到九十把,最高日产量超过一百五十把。铁瓢、铁壶每炉日产量也都提高两倍以上。
在产量迅速提高以后,各手工业合作工厂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又进一步推行了定人员、定原料、定产量、定质量和定成本的管理方法,以及以料定产、分项核算成本等制度。崛山铁业合作工厂生产打农具用的小板铁,过去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成本很高。6月以后,企业经过整顿,实行以炉定产,以产定消耗,从而使每吨成本由6月份的七百八十元降低到7月份的六百五十元,到8月份又降为五百七十六元。各厂社的领导干部,在推行这些管理办法中,普遍到生产现场,同工人一起劳动,帮助解决问题。
7月份以来,各生产单位还普遍健全了产品入库检验制度,不合规格不入库。有的厂社把老技术工人分配到各个生产组和生产炉把紧质量关。因为大家注意质量,减少了由于次品多而增加成本的现象。
据新华社南昌电 南昌市抚河区手工业工人今年1至9月份生产的产品,比去年同期增加三倍,花色品种增加一倍多,产品质量也有提高。
抚河区的有关领导部门今年以来加强了对手工业生产的领导,及时帮助手工业生产单位解决原料材料、设备等问题,并扩大了手工业队伍。手工业工人也积极改进操作、革新工具来提高产量。篾器生产合作社做米筛,产量一直很低,工人们改进操作,产量比原来提高一倍多,做出的筛子很好用。
这个区手工业工人不仅注意增加产品数量,还注意扩大花色品种。木器生产合作社今年设计木椅有十多个式样,其中有立式的,圆式的,靠背的,卧式的。
为使群众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剪刀生产合作社的工人改变了过去开刃的做法,改用水磨砂轮开刃,使剪刀口很锋利,又耐用。


第3版()
专栏:

调查研究 摸清底细 切实解决具体问题
小竹园矿改进几十件新工具
本报讯据四川日报消息:四川普济煤铁厂小竹园矿区切实解决革新工具在使用、推广中的具体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这个矿区职工去年在采矿、掘进、运输方面创造和推行了不少新的工具,但过了一段时间,工人们却把新工具搁在一边,又使用起旧工具来了。
中共矿区党总支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结果了解到新工具不能坚持使用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部分新工具在推行时生搬硬套,没有因地制宜制造使用,如滑行锤就只能直打,不能侧打和斜打,这样在工地上就不适用;二是部分新工具缺乏保管、维修制度,损坏无人管,修配无人负责;三是部分新工具没有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而加以改进,如打眼机,原先巷道大,工作面宽,做的五尺长、三尺高,使用起来方便灵活。后来矿层变薄,巷道改小,工作面改窄,而打眼机却没有改进,用起来费力,工效低;四是矿区几次调整劳动组织以后,一些使用新工具技术熟练的老工人调走了,新下井的工人技术操作不熟练,就不乐意使用新工具。针对上述情况,矿区领导同志首先发动工人对新工具逐件鉴定,找出不够完善的地方,提出改进办法,将革新工具普遍作了改进。滑行锤经过六次改进,做到轻便、灵巧、速度快,打眼工效比手打二锤高一倍半,很受群众欢迎。滑行矿车由人工装卸改为自动装卸,并安装了滚珠轴承,运效比原来提高一倍。全矿区四十多件新工具经过群众鉴定、改进之后,一般都达到了省人、省力、工效高的要求。
在改进提高新工具之后,还针对各种新工具的不同特点,和井下不同的生产条件,组织工人因地制宜,配套使用。为了帮助新工人迅速提高技术水平,矿区分井开展了新旧工具对比表演赛。通过现场表演,使工人从具体事实中体会到了新工具的优越性。矿区领导又进行了技术排队,将几十名使用新工具技术操作熟练的老工人分别调到新工人较多的班组,采取熟手带生手的办法,帮助新工人迅速掌握使用新工具的技术操作。
新工具维修、保管得好不好同能否坚持使用有很大关系,矿区又把各种改进后的新工具分别交给班、组和个人使用保管。同时,抽出铁木工专门成立了一个修配小组,及时做好新工具的维修和零件、部件的增补工作。


第3版()
专栏:

开封工农具合作社开展学习活动
缩短技术差距 保持产品特色
据新华社郑州11日电 开封市工农具生产合作社生产几十种产品。他们生产的“邵家锄”、“王葫芦镰”、“双王牌菜刀”、“赵双圈麦铲”等传统名牌产品,受到广大用户欢迎。今年以来,由于生产发展,制造名牌产品的师傅少,工人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较大,影响到一部分产品不能达到名牌产品的质量要求。
为改变这一情况,这个社开展了学习名牌产品生产技术的群众性活动,社里建立了每旬生产技术质量检查会、班后技术经验交流会等制度,有计划地组织群众性的评比活动。每天上班以前下班以后,许多师傅和师傅,师傅和徒弟,三五成群地交谈名牌产品的生产技术。生产“邵家锄”的邵兰生,为了把二十多年积累起来的经验传授给别人,不断上炉打样板,进行示范。现在,这个生产合作社许多小组技工的生产技术已经达到或基本上达到老师傅的生产水平。合作社当前生产的十种名牌产品中,锛、斧、铲、锄、刨等都保持了名牌产品的传统特色。


第3版()
专栏:

塑料鞋底的故事
本报记者 张超
北京市宣武塑料厂根据消费者的意见,把本厂生产的塑料鞋底作了反复的修改,当塑料鞋底出厂以后,厂里又分别通知北京市的各鞋店:“请你们在卖鞋时向顾客们说明,如果买去的塑料鞋底,穿一个月左右就发生裂纹和断痕,就可以到我厂退旧换新。”
两三个月时间过去了,还没有一个人来厂退换过。前些日子,厂里派人去各鞋店门市部访问,售鞋的营业员们说:“顾客们对塑料鞋底的耐磨、结实比较满意,他们说,就是鞋底的光泽不明”。
塑料鞋底的光泽是这个厂正在解决的关键之一。工程师和技术员将塑料粉变成塑料板的各种因素——塑化的温度、湿度等,都作了分析,可是还找不出原因。有一次,一批外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员来厂参观,厂的领导干部立即抓住机会向他们请教。客人们很热心,他们根据厂里提供的情况作了仔细的研究,提出可能是塑化的温度不够高。厂的领导干部接受了客人们的建议,让塑化工人调整了设备,作了提高塑化温度的试验,果然很好。从这以后,塑料鞋底就光泽明净了。
塑料鞋底虽然一次又一次地作了改进,这个厂的同志还是放心不下,他们说,这是今年三月才投入生产的新产品,生产经验少,不可能没问题。他们又邀请穿鞋人来座谈。参加座谈的三十七位消费者都查看了自己的鞋子,只有运输大队的一个同志的鞋换了帮,其余三十六人的鞋底仍完好无损。人们提不出什么意见,最后,他们只根据一般塑制品的性能,提了一个问题:塑料鞋底夏天穿没问题,恐怕天冷时穿了会断裂。
这个意见,引起宣武塑料厂领导同志的重视,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试验。技术员们增加了耐寒增塑剂,很快生产出了一批试制品。可是现在不是冬天,怎么去试验这批鞋底的耐寒性能呢?工人们为了要弄出个结果来,于是大家互相研究,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塑料鞋底做了一批棉鞋,送给北京食品公司制冰车间的工人试穿,来检定鞋底的耐寒能力。制冰车间的工人们穿着它,在零下二十度的冰窖内干活,和穿胶底鞋一样轻便。一天,宣武塑料厂技术室主任胥成基来到冰窖查看结果时,试穿的工人脱下脚上的鞋,折了又折,说:“穿了二十多天啦,连一丝裂纹还没有呢。”


第3版()
专栏:

增产农业机械
上海机电工业今年生产了品种繁多的排灌设备、农业机械和拖拉机、内燃机配件等,供应全国各地农村。今年头八个月,调拨给各地的这类产品的总值,已达一亿两千余万元。其中,运往各地的各种规格的水泵达四千九百九十五台,比去年同期增加23%以上。


第3版()
专栏:

尽量节约棉布
哈尔滨橡胶厂裁剪小组工人重视节约棉布,他们生产的四十号棉胶鞋,平均每双用布量已由年初的四点四九五平方市尺逐步降低到四点三一七平方市尺。由于提高了棉布利用率,这个小组在今年前九个月中,已为国家节约棉布九万多米。这个小组里担任叠布、画样、裁剪任务的工人,为了尽量节约棉布,大家配合得很好。从去年到现在,全组先后采用了“梯形裁布”、“无缝套裁”、“连续接布”、“取长补短”等好几种节约棉布的剪裁方法。


第3版()
专栏:

生产冬季用品
长沙市工商部门紧密协作,积极生产冬季日用品。到目前止,全市已生产出围巾、手套、棉帽、夹帽七万多打,还有大量的其他冬季日用品。这个市的商业部门向工业部门提供了今年冬令商品的品种规格和质量要求,并且尽力协助解决原料供应问题。担负生产任务的工厂和手工业社,在生产过程中,特别重视产品质量。


第3版()
专栏:

努力增产麻袋
辽宁省辽阳麻袋厂利用野杂纤维增产麻袋,9月份生产了七万多条,比8月份增加三万多条。这个厂曾经采用四十余种野生植物纤维与麻类纤维混纺,发现蒲草、马兰草、羊胡子草、椴树皮、换香树皮等纤维最好。今年以来,他们利用野生原料已生产了九十多万条麻袋,质量一般符合使用要求。


第3版()
专栏:行行业业

访上海中国唱片厂
最近,我们怀着很大的兴趣,访问了上海中国唱片厂。
在录音室里
正凑巧,我们来到唱片厂的这天上午,著名的女歌唱家周小燕刚好在那里录音。在高大宽敞、光线柔和的录音室里,忽然传来一阵低低的铃声,整个屋子立即鸦雀无声。过了几秒钟,墙上的一盏红灯一亮,录音便正式开始。随着钢琴的伴奏声,空中便荡漾起周小燕优美婉转的歌声:“我是快乐的百灵鸟。……”和录音室隔着一块厚玻璃的工作室里,音响导演黎锦光正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放大器从隔壁送过来的歌声。在他身边的录音机上,胶质磁带正在慢慢地滑过。……
一曲唱罢,录音人员马上把录下的声音放给演唱者本人审听。当周小燕快要听完的时候,她忽然发现有一个地方自己还不够满意。于是,第二次录音又开始了。唱片的录音不同于一般舞台的实况录音,它不但要做到没有一点杂声,而且音质的要求也很高。这天上午,周小燕单单《快乐的百灵鸟》这一首歌曲就唱了六遍。
用磁带录音,这还是唱片厂近几年来采用的新方法。过去录音都是直接刻录在一块比唱片大一点的腊盘上,如果发现有点差错,只好从头到尾再录一次。而往往在第二次录音时,原来错的地方改正了,可是又出现了新的差错。所以有时只好将就一些,把稍为好一点的腊盘拿去做唱片。还有一些时间较长的交响乐和京剧等戏曲节目,过去因为过几分钟就要停下来换一次腊盘,演唱的人只好常常停下来,这样就影响演奏和演唱的效果。现在改用磁带录音后,可以把几条音带通过剪辑,把各条音带上最精彩的部分合在一起,再拿去做腊盘。很长的节目也可以一次全部录完,然后再根据唱片的要求,拿去分段处理,做成一张张的唱片。
开拓了新的天地
中国唱片厂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的唱片,一共包括一百零八个剧种、二十六个曲种。一百多个剧种中,只有京剧、越剧、粤剧、评剧等三十三个解放前曾经灌过唱片,其余的七十多个剧种,如广西的桂剧、邕剧、采调,安徽的黄梅戏、徽剧以及吉林的吉剧等,都是解放后第一次灌片。曲种方面如山东的琴书,四川的清音,湖北的碟子,湖南的弹词、甘肃的道情等,也都在最近几年先后上了唱片。解放前不被重视的少数民族的民歌,现在已成了音乐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唱片厂现在已经出版的少数民族的民歌共有三百二十六张,包括二十三个兄弟民族。
唱片还在保存文化遗产上起了很好的作用。有些著名的艺人去世了,他们的歌声却通过唱片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新疆刚解放不久,文化部门曾在那里发现了一种快要失传的民间艺术“十二木卡姆”(木卡姆意思类似交响乐的乐章)。这种古老的艺术在当地称为“维吾尔音乐之母”,内容极为丰富,有演唱,有讲故事。它原来发源于中亚细亚的一些国家,现在大都已经失传,有的国家虽然有人会唱,也只能唱其中的几个片断。新疆音协等部门在天山南北发现了几个高龄的老艺人,立即把这种几百年来一直口传的艺术录了下来。过了不久,这些老艺人都相继去世了,中国唱片厂把那些录音带拿来灌制了一套完整的唱片,保存了这份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这套唱片最近已经整理出版,从头到尾唱一遍,要二十多个小时才能唱完。
不唱的唱片
中国唱片厂还充分利用唱片的特点,为多方面的需要服务,如为教学服务的唱片就有许多种,有学习汉语拼音、学习外文、推广普通话的等等。另外还有一些非常别致的教学唱片。医学院教授上课讲解各种不同心脏的跳动时,只好口头讲,无法实地试验。唱片厂就为他们制了一种专门介绍心脏跳动声音的唱片。有了这种唱片,教授上课就可以一边讲,一边让学生听,帮助他们从实际的声音中来判断不同的病症。医院里,有些病人施用气功疗法,但有的人一离开指导这种疗法的人,自己便不会做。唱片厂也为他们做了一种和工间体操音乐唱片相仿的唱片,病人只要被指导几次,便会随着音乐声的起落,自己进行治疗。
还有一些更加特殊的不唱的唱片。前些时候,水利建设成就展览会派人来要求唱片厂做一批唱片。这个展览会内容非常丰富,要很多讲解员不停地介绍,很吃力。唱片厂就为他们做了一批代替讲解员讲解的唱片,在展览会上和活动的模型配合起来,模型上指示灯指到哪里,唱片的解说也刚好说到哪里。
在工厂内外
上海过去的唱片公司,一般都是请人上门去录音的。中国唱片厂改变了这种做法。我国是一个大面积、多民族的国家,民间歌曲非常丰富,要各地的演员和艺人都到上海来录音,十分不便。他们就采用“旅行录音”的办法,由录音员和编辑组成了录音组,奔赴各地,把许多人们过去从来没有听到过的民间歌曲录下来带回上海。前些时候,他们到云南的一些小城市去录音,但当地没有完善的录音场所,他们就设法借当地的一些剧场、俱乐部,用一些布幔、木板搭成临时的录音室,尽一切办法来隔除杂音,把最完美的声音录下来。这些年来,他们的足迹北到黑龙江,南到海南岛,遍及全国二十一个省、几十个大小城市。
翻制旧版唱片,去除其中的沙音这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旧版唱片过去因为技术条件较差,唱片的质量较低,而且经过长久的使用,就产生了一种沙沙的噪音。这些唱片的底版有很多都已经失传了,可是其中有不少唱片是些著名的老艺人的代表作。中国唱片厂最近就研究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尽可能地把那些惹人讨厌的沙音“切掉”,把原来的声音保留下来。经过多次试验,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前辈京剧演员余叔岩的十八张半、三十七面唱片(有一张的一面是别人的节目),底版都没有了,每张唱片沙音都很大。经过唱片厂一番加工以后,现在除了四张唱片因为“先天不足”外,其余的十四张半,沙音都大大减少了。
现在录音的新唱片,质量就更好了。有些戏曲因为都是在室内录的音,声音比较集中,最近他们在灌制一套“红霞”歌剧唱片,在音响上作了一些改进,结果唱片虽然是在室内录的音,但听起来好像是在旷野里唱的一般。
三十年和十年
生产唱片在中国已有四十年的历史了。在中国没有唱片厂时,外国人从海外带来的最早的一张唱片叫做“洋人大笑”。他们灌了些莫名其妙的笑声,拿到街上,一个铜板听一次,后来他们在中国录了音,带回去做了唱片再拿到中国来。那时的唱片还只有一面好听,也不是像现在这样从片边向片心转进去,而是从片心向外转出来。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外商才在上海先后设立了几家唱片公司。解放前,上海就有“百代”、“胜利”、“蓓开”、“高亭”、“大中华”五家唱片公司。除了“百代”、“胜利”、“大中华”三家外,另外两家都是“皮包公司”,自己没有厂,录了音都由“百代”代做唱片。到后来,正式生产唱片的就只有“百代”一家了。
那几个公司的掮客,争先恐后到处设法请有名的演员录音,从中取利。唱片公司看哪种唱片销路最好,就生产哪一种。“百代”的三十年间,只有在“九一八”事变以后,聂耳、冼星海在这里担任一些工作时,才出了一些《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等进步歌曲唱片。后来,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没收了冼星海的《战歌》这首抗日救亡歌曲唱片的底版,冼星海辞去了“百代”公司音乐部主任的职务。从此以后,这里黄色歌曲唱片大量发行,整个公司一片乌烟瘴气。
现在的中国唱片厂里,充满着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就在周小燕录音的房屋旁边,又一座面积更大、设备更好的录音室快要完工了。再过去一点,一幢四层楼的新厂房已经投入了生产,厂房里正在成批地生产精美的唱片。在唱片车间里,不但大量生产着每分钟七十八转的粗纹唱片,过去没有生产过的每分钟四十五转、三十三转、十六转的慢转密纹唱片,也已成为这个厂的主要产品了。
新华社记者
周永康


第3版()
专栏:

新建设
下图:上海炼油厂新建成的石蜡机械装置,目前正在试车。有了这种装置,就可以从石油原油中提取石蜡,制成合成脂肪酸给肥皂厂代替食用油制造肥皂。这是石蜡机械装置的外景
新华社记者 杨溥涛摄
上图:安徽省巢湖东岸今年5月份建成的巢湖闸,这项水利工程可灌溉巢湖沿岸农田273万亩
新华社记者 王勉之摄


第3版()
专栏:

唐山市西缸窑陶瓷厂积极培养新工人,提高新工人的技术水平,这是裕丰分厂彩绘车间老工人苗品一在教新工人李文芳彩绘技术
操惠摄(“河北日报”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