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鞍钢今年试制成二十八种新钢材
在试制这些新产品的过程中,各单位重视发挥技术人员和老工人的作用,解决了许多技术上的难题
新华社鞍山30日电 鞍山钢铁公司今年以来试制成功二十八种新钢材。现在这些钢材已经陆续投入小批试生产或成批生产,供应各地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
1953年以来,鞍钢的钢材品种年年增加。今年试制成功的新钢材包括低合金钢板、薄壁无缝钢管、螺纹钢筋、不扭转钢绳、深冲宽面钢板、道岔轨、丁字钢、低温高冲击值合金钢板等。这些新产品是制造发电机、汽车、拖拉机、矿山机械、石油机械、化工机械以及建筑、铁路等方面需用的重要钢材。像深冲宽面钢板,只用一张就可以冲压成一个汽车驾驶室的上盖,比用几张窄面钢板拼接起来的驾驶室上盖坚固、美观,而且加工过程也比较简便。根据洛阳拖拉机制造厂需要试制的十八号低合金槽钢,比普通槽钢能承受更大的力量,可以用来制造马力更大的拖拉机;如果制造同样马力的拖拉机,也可以比用普通槽钢节省材料。他们试制成功的低温高冲击值合金钢板,在零下六十度的条件下仍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是石油工业需用的重要材料。过去建设厂房常用热轧钢材,今年鞍钢用冷弯方法试制成功并已开始成批生产的六种新型钢材,比热轧型钢分量轻、强度高,用于建筑厂房可以节省钢材20%以上。他们根据铁路部门需要试制的高矽钢轨,有着较高的耐磨性能,特别适合铺设运输频繁、弯道较多的线路;它的使用寿命要比我国现在铁路线上的炭素钢轨高两三倍。
今年,鞍山钢铁公司把增加产品品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早在去年10月,他们就着手新产品试制的准备工作,广泛征求了各地用户对钢材品种的要求。他们根据国家确定的新产品试制项目,邀请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洛阳拖拉机制造厂、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哈尔滨电机厂、阜新煤矿等单位人员,具体研究确定了这些单位需用的新产品尺寸、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等。公司按季、按月编排了新产品试制计划,把每项新产品试制任务落实到工厂、车间、工段。新产品试制之前,都根据技术条件要求制订出试制规程,作为试制的依据。很多新产品都是经过反复试制,直到完全达到规定标准才开始小批试生产。一些试制新产品项目较多的单位,如大型轧钢厂等,还组织职工讨论建立了新产品试制管理制度,以保证多、快、好、省地完成新产品试制任务。
在试制新产品过程中,鞍钢各单位都很重视技术人员和老工人的作用。每项新产品试制前,各厂都召开有老工人和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会议,研究试制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并且组织技术人员和老工人向各班工人讲解有关新产品试制的技术。如在试制十八号低合金槽钢时,大型轧钢厂技术人员和老工人经过多次研究试验,设计出轧辊的孔型,解决了产品发生“外扩”“内并”等问题,使这项技术要求较高的新产品及时试制成功。在试制深冲宽面钢板时,中央试验室的技术人员参考国内外资料,为有关各厂提出一套较完整的试制规范;各厂技术人员、老工人还和职工一道克服了炼钢、轧制过程中许多技术上的困难,使这项新产品不到十天就试制成功。现在这种钢材已经成批地供应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附图片)
鞍钢正在外调各种稀缺品种钢材
新华社记者 苗明摄
(传真照片)


第7版()
专栏:

海州露天矿加强新工人技术教育
采取现场实习,师徒合同,业余技术训练班等办法,提高新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
本报沈阳30日电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以现场实习为主,结合开办技术训练班等多种形式,向新工人进行技术教育,全矿六千多名新工人都参加了学习,迅速提高了操作技术水平。如采掘段有一百七十多名新工人经过半年多的技术学习,掌握了独立操作电镐的技术,已由电镐助手提拔为副司机。
现场实习活动,采取技术表演、经验交流、包教保学等形式。运输段为了使新提拔的电车司机学会更换电机车车轮闸瓦的操作技术,组织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在现场表演、传授,使许多新司机不仅学会了更换闸瓦的本领,而且学到了三十多项机车维护修理和事故管理的经验,有效地减少了机车故障,8月份机车操作事故的次数,比开展技术学习以前的2月份减少了43%。采掘段为了减少电镐断“二车大轴”的事故,组织了一次专题经验交流会,由42号电镐司机报告了发生断“二车大轴”事故的经过和教训,99号电镐司机介绍了防止这种事故的经验。经过这次活动,全段直到现在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故。全矿组织了三千九百多名新老工人分别签订了一千九百多份师徒包教保学合同。采掘段102号电镐老工人刘忠和新工人李万春签订师徒合同后,刘忠发现李万春操作电镐转动的角度和勺斗挖掘的动作配合不好,把掌子挖掘得凹凸不平,容易引起机械事故,就耐心地指点,甚至把着李万春的手教。经过四个月的学习,李万春已能够独立操作电镐,被提拔为副司机。
海州露天煤矿近几月来举办了六十四个各种专业的业余技术训练班,由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工人向新工人系统地讲解技术理论和操作知识。参加各训练班学习的已有四千多人。采掘段、运输段的许多新工人学习技术理论知识后,提高了技术操作和维护机械的水平,学会了处理事故的本领。机电段新工人学习发电机原理以后,也普遍提高了检查和处理电镐故障的技术。
这个矿还采取“技术问答栏”、“班前一件事”、现场实际测验等辅助性活动,帮助新工人学习技术。采掘段出版了七十多期“技术问答栏”,它根据发生故障的情况,经常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到现在已解答了二百多个技术难题,受到了新工人的欢迎。运输段职工开展“每天一件事”的技术学习活动,每天在上班前,由技术学习辅导员讲解一项故障的原因和处理办法,对防止故障发生起了良好的作用。


第7版()
专栏:

积极增产轻工业品
天津造纸业:原料来路广,纸张产的多
天津缝纫机厂:缝纫机质量超过国家标准
天津橡胶杂品厂:大宗小宗橡胶杂品都生产
据新华社天津电 天津市造纸行业从多方面扩大原料来源,增产纸张。
天津市有十一个造纸工厂和一个油毡厂,生产大量油毡、滤纸、感光原纸、沥青防潮纸、玻璃纸、胶版印刷纸、办公纸、卫生纸等,供应全国各地。为了满足造纸工业的原料需要,今年,这个行业积极利用野生纤维作原料,取得很好效果。到目前为止,他们已从广西、陕西、四川、河南等地收购了龙须草、毛锥草、芮草、山白草、山红草等野生纤维二十多种,一万多吨。天津市造纸公司还帮助邯郸、石家庄、保定、承德等地有关部门,把原来分布在各地的五百三十多个不固定的草浆生产点,调整为四十八个常年生产的草浆基地和六十个利用农闲生产草浆的基地。目前,这些草浆生产基地由于设备逐渐充实,工人技术水平逐步提高,草浆产量都比过去增加,在今年头八个月里,他们仅供应天津的草浆就达一万零九百余吨,相当去年全年供应量的91.5%。
由于造纸原料的增加,7、8月份全市机制纸产量比第一季度显著增加。各工厂试制成功和投入生产的影印纸、宣纸、有光纸等新产品,也已开始供应各地。有光纸、书写用纸、打字纸等文化用纸,基本上达到了白、细、薄的要求,正品率达到96.1%。
本报讯 天津市华北缝纫机制造厂,第三季度以来制造的家用“五一牌”流线型缝纫机,性能比以前显著提高,质量超过国家规定指标。
这个厂从1960年10月开始生产这种新型缝纫机。今年4月份以来,这个厂通过厂内检查,厂外访问和把本厂与兄弟厂的产品进行分析对比等方法,检查出缝纫机的上下轴、牙叉、梭床等十一个关键性零件存在比较大的缺陷,影响了缝纫机的性能。根据这个情况,工厂采取加强生产技术管理,改革操作方法,训练新工人等办法,提高产品质量。
在厂长的直接领导之下,这个厂的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和各车间结合起来,审核和修正了全部设计图纸和工艺图纸,制订并严格执行生产按图纸、操作按工艺规程的技术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了产品质量检验制度,加强了检验力量,检查校对了全厂一千多套工具、卡具、量具,对其中有20%左右不够准确的,已作了修整和改进,并规定以后定期校正修订。
这个厂有许多新工人操作技术不够熟练,工厂便对新工人加紧进行技术教育。现在已有95%的新工人能按照图纸和工艺规程独立操作。
经过这些努力,以前存在缺陷的十一种零件的质量都已达到规定要求,从而保证了“五一牌”流线型缝纫机达到了先进的水平。
据新华社天津电 天津市橡胶杂品厂今年以来生产了二百四十多种橡胶制品。这些产品包括煤矿通风用的胶布导风筒,和其他工业部门用的胶滚、胶版、皮碗、阀垫等。供应了各方面急需而用量不多的橡胶杂品。今年7月份天津无缝钢管厂安装设备缺少二十个耐油胶圈,工厂知道后,立即安排生产。
工厂的职工还经常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提高橡胶杂品的产量,在制造煤矿用的胶布风筒时,职工们用一周的时间,改装与修好了一台十六寸轧延机,改进了操作方法,使产量增加了将近两倍。


第7版()
专栏:上海通讯

继续奋勇前进
上海各个工业部门最近几年涌现了大批的先进人物。今年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又有些什么新的成就?国庆前夕,我们访问了出席过全国群英大会的一部分先进生产者。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奋勇前进。
韩忻亮重上第一线
上钢三厂平炉车间的炼钢能手韩忻亮,回到一号平炉上重新当炉长,到现在已经四个月了。这个有着将近十年炼钢经验的老炉长一回到炉上,生产就起了变化。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韩忻亮,原来是两座平炉上的六个炉长之一,他过去所在的乙班是有名的青年炼钢班,生产一直是比较先进的。可是自从去年韩忻亮被提拔为车间副主任以后,这个炼钢班,在六个班里评起来,常常不是老五,便是老六。原因很简单,今年钢的质量和品种要求都提高了,原来在韩忻亮组里当一助手、二助手的小伙子,要独持一面就比较难对付了。今年5月里,这些小伙子写了两张大字报,一张给厂党委,一张给厂团委,一致要求老炉长重新回去。
韩忻亮自己也有这个要求。领导根据他们的要求,从6月起,让他一面担任车间副主任,一面兼任一号炉青年班的炉长。
韩忻亮回到炉子上不久,就接到了炼一批要求很高的电焊条钢的任务。这种钢过去连韩忻亮都没有炼过,他便把1958年总结的高温、好渣、活跃沸腾等一套经验拿出来了。他亲自指挥几个助手操作。结果这炉钢一共炼了六小时十八分钟,比一般钢种只多了八分钟。
韩忻亮重当炉长以后,看到生产要求高了,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现在,他是炉长,又是车间副主任,所以考虑问题就比过去全面细致得多。有一次,上班的甲班在交接班的时候,没有把出钢槽、铁水槽都弄清爽就交给乙班。过去碰到这种情况,急性子的韩忻亮有时不免要发点脾气。这次,他具体地去了解一下甲班的情况,原来甲班放钢离下班时间很侷促,工作没有安排好,工人们也很疲劳,因此没有及时做好出钢槽和铁水槽的工作。于是,他就和甲班工人商量如何把工作安排得更好,同时又详细地说明把出钢槽弄清爽,这是一项制度,大家都要严格执行,才能保证整个车间生产都好。由于他用耐心说服的方法比较全面地处理上下班之间的矛盾,班与班之间的团结更好了,以后这种情况就不再发生了。
一号炉青年班的生产在韩忻亮重当炉长后,一步步地上去了。6、7两个月一跃而为第二名,8月份又被评为第一名。这个班升了上去,另外两个班也抓紧了,于是,整个一号炉都赶上去了,改变了今年上半年以来在完成国家计划方面几乎一直落在二号平炉后面的局面。
朱恒依然足智多谋
朱恒,这个去年技术革新运动中以“智多星”闻名的革新能手,现在是上海电机厂的工程师。他一面工作,一面在工厂举办的工人工程师学习班学习。见了人总是笑迷迷的朱恒,如今仍然保持着助人为乐的风格。
今年上半年,全厂开展工具革新运动,不少工人向他反映,合金刀的刀尖容易爆断,很伤脑筋。朱恒原来是直流电机车间的车工,对刀具有研究。于是,他决心要攻下这一关键。一天,朱恒一边走路,一边想,为什么刀头子会断呢?一不小心,脚尖踢在突出路面的石头上,痛得非常厉害。这一痛,恍然大悟,马上想到刀尖容易折断不正是受力太大的缘故吗?他心中暗喜,忘了脚痛,继续思索减少刀尖受力的方法。走了不久,忽然看到球场上一群人在踢足球,他想,足球被踢得又高又远,踢球的人脚并不痛,那是踢在脚背上的缘故,那么,合金刀切削金属时切削力让刀背多承受些,刀尖不就不容易断了吗?想到这里不禁大喜,调转头,三步并作两步地回到车间,立刻动手磨刀,把刀面上磨出一个斜度,一试之下,果然很灵:切削速度提高一倍,刀的寿命还比原来的要高两倍。
今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智多星”在厂里见到了领袖毛主席,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从这以后,他工作得更积极了。5月以来,他一共革新了二十多项技术,其中不少是重大的改进,不仅提高了加工的质量,有的还提高生产效率几倍到二十多倍。今年下半年,他担任了车间技术专刊的主编。过去没有念完小学的朱恒,现在,在其他工人和技术员的帮助下,把上半年他所创造的几十种先进刀具的名称、磨法、用途、功效写成了文章,一期又一期地刊登在黑板报上,连续了四个月,刊登了十九期。朱恒的先进刀具迅速地为全厂工人知悉,厂部举办的新工人、艺徒的技术学习班也请他去讲课,先进刀具在全厂也就更为迅速地推广了。
李福祥进修写论文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开始了新的学年。李福祥佩上了大学校徽,第一天在大学的教室里听课,心中非常激动。
全国先进生产者李福祥是上海锅炉厂的钻床工人。他在钻床旁边工作了十六年,对钻床很有研究,先后创造出十八种新式钻头,使工作效率成倍地提高,钻工们都称他为“钻家”。去年,上海锅炉厂提拔他为工程师;中国科学院上海力学研究所等科学单位聘请他为特约研究员。上海工具厂并采用李福祥式钻头作为自己的产品,大批生产供应各地机械厂使用。
李福祥在钻头的磨制和使用上,有很多独特的体会和心得。可是限于自己科学理论基础知识的浅薄,在介绍经验时往往讲不清楚道理。因此,他立志要总结自己的经验。从去年四季度起他就开始写“论钻头”的论文。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花了七八个月的时间,反复修改了十六次,近万字的技术论文《论钻头》终于写成了。今年6月,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举行年会,李福祥在会上宣读了这篇论文,引起工程技术界人士很大的兴趣。
李福祥在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到生产上实际经验越多,越需要懂得更多的科学理论知识,才能提高。他虽然经过刻苦的业余自修,具备了相当于高中的文化水平,但是,要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数学和物理知识就很不够。他很想有一个机会在这方面得到深造。正在这时,党把他送到上海科技大学去学习了。
杨富珍在更高的水平上
上海国棉一厂南织车间乙班挡车工人、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杨富珍,是全国闻名的织布能手。从1953年到现在,将近九年的时间里,月月全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曾有六十八个月不出一匹次布。
杨富珍一贯是见困难就上,见重担就挑。当工厂承担新的任务时,她带领小组工人首先创造经验,为全厂完成任务创造条件。几年来她和她的小组生产的布,经常不断地翻改品种,杨富珍总是预先作好准备工作,在每次翻改新产品前,就练习好了新的巡回路线和操作上的各项动作。因此,不论翻改的品种规格多么特殊,质量要求多高,她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今年4月份,这个厂翻改4040府绸。这是一种高档精密织物,密度很高,梭子穿来穿去,很容易把纱磨断;稍有一点飞花,就会造成疵点。杨富珍记起了厂里北织车间也生产一种类似这种织物的产品,就利用休息时间去学习。她来到北织,跟着跑巡回。她发现张德乔、朱扣子两人跑巡回不慌不忙,可是车子上却做得清清爽爽,次布出得最少,下了班就拖住她们两人讨教。从她们两人口中,知道这个产品的毛病最容易出在跳纱上。杨富珍细心的研究分析,终于找出了跳纱这个毛病的关键是出在盘头上。这种产品布面要光洁、手感要平满,要求接头快而无白点。杨富珍就随身带着一团纱,一有空就练习接头。果然,她的努力没有白费,新产品一翻上去,她就熟悉了它的性能,摸透了它的脾气。
杨富珍不单是自己提高操作水平,少出不出次品,而且帮助小组工人掌握新产品的特性。有些女工一时学不会杨富珍的操作方法,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的做给她们看,讲给她们听,甚至把着手教。在她耐心帮助下,全小组操作技术水平提高了。在全车间十二个小组中,她们一直是产量高、质量好的标兵小组。
新产品生产了三个月之后,在厂的领导同志帮助下,她总结了自己的操作法,并把这些经验教给全厂织布挡车女工。上海纺织工业局也组织了工作组,专门总结了她的操作经验,在全市织布女工中推广。
本报驻上海记者


第7版()
专栏:

安全行车十五年
全国闻名的先进机车——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的“毛泽东号”机车,是1946年时,用一台不能用的破机车修复的。十五年来,乘务员们一直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红旗,艰苦奋斗,发愤图强,使这台京山线上最老的机车,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技术状况,安全行驶了一百二十多万公里,多拉了五十一万多吨货物,节约了三千二百多吨原煤,并积累了一套安全、正点、多拉、快跑、节煤、保养的经验,成为全国铁路上的一面光辉旗帜。
“毛泽东号”机车包乘组全体组员。前排左一是司机长蔡连兴
司机长蔡连兴(中)正在给新工人讲述“毛泽东号”机车的历史
新华社记者 郑震孙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