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兴修水利 改变耕作制度 解除干旱咸潮威胁
沙井人民公社粮食连年增产
去年水稻总产量比一九五七年增加百分之二十七,提供的商品粮增加百分之四十;今年早造又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四十一
本报广州30日电 广东省宝安县沙井公社几年来的水利建设,使全社农田基本解除了干旱、咸潮的威胁,三年来粮食生产连续大幅度的增产,其中早季作物增产尤其突出,去年早造比1959年早造增产21%,而今年又比去年增产41%。
沙井公社在珠江口东岸,面临大海,是个半沙田、半民田的地区。沙田,是分布在珠江口的冲积土壤,十分肥沃,但常受海水侵袭,容易咸死禾苗。1957年以前,占全社水稻面积一半的一万七千八百多亩沙田,只能在5月至8月天阴多雨、潮水变淡的季节,种植单季稻,而且产量很低。另一半稻田,离海较远,分布在丘陵地上,称为民田。民田种植双季稻,但因地势高,河流少,经常受到干旱威胁,产量也不稳定。
早在1955年,沙井地区各地农民便要求在七沥地方兴建水库,用淡水冲洗咸田,灌溉旱田。人民政府派出了技术人员到七沥作了测量和设计,准备施工。因为农业合作社的力量小,没有建成。1956年,沙井农民兴起了一个大修小型水利工程的运动,建设了三十二个山塘和大批田头蓄水湖。这些“望天山塘”,每个只能灌溉二三十亩农田,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咸、旱灾患。
公社为大规模建设水库创造条件
从1958年到1960年,沙井公社先后同邻近各个公社协作,建成铁岗、石岩、七沥三个水库。这三个水库,没有一个位于沙井公社范围内。铁岗水库在西乡公社,石岩水库在公明公社,七沥水库在福永公社。在建设水库的过程中,各个公社根据等价互利原则,组织协作。各公社参加建设水利主体工程的劳动力,都是按照受益田亩的多少来决定。输水的干渠支渠,由各个公社、生产大队在本地区内分段开挖。铁岗水库是全县最大的水库,早在1956年就动工了。当时动员了南头和上南两个区的群众,修建了两年多还没有完成。到1958年,经西乡、南头、沙井、福永等四个公社协作,才全部竣工。石岩水库和七沥水库,都是在公社化后兴建的,从动工到落成,还不过一年。
沙井公社在大兴水利的几年里,很注意安排当年冬季与来年春季的生产,做到基本建设与农田生产两不耽误。每年冬季,他们派出一半的强劳动力兴修水利;由另一半较弱的劳力种植杂粮,耕翻越冬土地,开挖排水沟,积集春耕肥料。因此,在水利发挥效益以前,沙井公社的当年生产都搞得很好。这种全面安排的作法,也贯串在建设水利的过程中。他们派兴修水利的主力建设水库主体工程,以部分人力建设渠道配套工程。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同时竣工,及时发挥了灌溉效益。沙井公社三万四千亩农田,受益的有二万亩;其中有一万六千亩沙田,获得了淡水灌溉,消灭了咸潮为害。
因地制宜扩种双季稻
沙田地区有了淡水灌溉,再不受海水咸潮威胁。当天旱不雨、海水咸潮沿河上涌的时候,沙田堤围上的水闸便关闭起来,把咸潮挡在围外,然后引淡水进田,为大面积改单季稻为双季稻创造了条件。1957年以前,全社的沙田都种单季稻。到1958年,铁岗水库开始放水灌溉,沙井公社便进行改种双季稻的试验。1959年以后,单季稻改双季稻,便逐年大面积地增加,1959年改了一千七百亩,1960年增加到六千三百亩,到今年早造,全社一万七千八百多亩沙田,改为双季稻的田已达到一万零五百亩,约占沙田总面积的60%。在民田地区,由于解除了干旱威胁,能够适时地提早春耕,使许多过去干旱的民田,能够争取在年底多种一造冬季作物。1959年以来,沙井公社农田水利建设占地达八千五百亩,由于改变了耕作制度,提高了复种指数,播种面积还大大增加了。1957年全年水稻播种面积是五万一千八百三十九亩,1960年增加到五万三千零二十二亩,今年更达到六万零四百一十二亩,比1957年扩大16%。
大面积推广优良种子
过去,沙井公社为适应不良的耕作条件,只得采用赤谷、义仔、黄壳、高脚占、锦谷、花腰等耐咸、耐旱、耐浸等低产品种。现在民田不旱,沙田不咸;单季稻变为双季稻,具备了栽培良种的优越条件,因而推广广场13号、广场15号、塘蒲矮、南特、澄秋、逻黑等高产稻种。这些稻种的面积,占全社稻田总面积的95%以上。推广良种的结果,使单位面积产量获得显著提高。推广良种以前的1957年和1958年,单位面积产量只有二百六十一斤和二百七十二斤;大面积推广良种以后,1959年的单位面积产量达到三百二十五斤,1960年为三百二十四斤,都比推广良种以前的两年增产五六十斤左右。而今年早稻一季的单位面积产量就有三百零二斤,又比去年同期二百七十三斤增产10%。
切实解决劳力和肥料不足问题
沙田地区原来就是田多人少,自从改种双季稻以后,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就显得更为突出了。从1959年大面积改种双季稻开始,随着他们每年改双季稻面积的增加,宝安县拖拉机站替他们代耕的面积也逐年增加。1959年的机耕面积为三千亩,1960年增加到三千八百亩,到今年又增加到五千亩,占全社单季稻改双季稻面积的一半左右。为了解决肥料缺乏的困难,沙井公社利用了沿海动物肥源丰富的优越条件,由公社直接建设了一个海肥厂,设了七座窑炉,每年烧出蠔壳灰(牡蛎贝壳灰)三万担,同时还组织了九十多吨渔船出海打捞海肥,每年采集到海蚬动物肥一万多担。海蚬的肥效很高,农民都普遍认为比化学肥料还要好。在社办企业的支持下,加上各个生产大队的积极积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改种双季稻的需要,保证了在改革耕作制度后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的提高。
由于沙井公社在大兴水利建设期间能同时抓好当年生产;在水利建设发挥效益以后,又能从种子、劳动力、肥料等主要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适应耕作制度的变革,因此,从1958年以来,沙井公社的水稻总产量是年年递增的。1960年全社水稻总产量是一千七百一十七万斤,比1957年总产量一千三百五十二万斤增产了27%。由于改种双季稻所增加的复种面积是在早造,因此,几年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是早造水稻。1960年早造总产量是五百三十五万二千五百斤,比1959年同期总产量四百四十万零五千七百斤,增产21%;而今年早造又比1960年再增产41%,总产量达到七百五十五万九千二百斤,比1957年早造增产83%。沙井公社年年增产,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也大大增加,1960年提供的商品粮食,比1957年增加了40%。由于粮食丰足,生活安定,三鸟(鸡、鸭、鹅)的饲养量也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1960年全社饲养三鸟达十六万九千多只,比1959年八万七千多只增加了95%。而今年上半年的饲养量又达到十二万六千八百只。


第6版()
专栏:

早准备 细收打 颗粒归仓
吉林六十万人收大秋 广西已开始收割中稻
宁夏快收紧运防秋雨 江西积极准备收晚秋
本报长春30日电 吉林省主要大秋作物相继成熟。东起长白山麓,西至白城草原,到处是一片繁忙的秋收景象。目前,全省小杂粮已经收完,包米、高粱、谷子等大秋作物已收割了三百四十多万亩。
今年,吉林各地由春到秋,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水、旱、冰雹、虫等自然灾害,特别是春耕阶段,大部地区未降透雨,白城地区今年春旱尤其严重。夏锄期间,易涝的中部地区长春、四平等地,又出现了淹地、草荒和各种虫害。去年曾遭到严重水灾的通化地区,今年也遭到几次冰雹袭击。但是,由于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认真地贯彻各项政策,社员们信心百倍地向各种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斗争,从而减轻了受灾程度。入秋以来,雨水比较调和,日照较好,气温正常,社员们又进一步加强了后期田间管理,使庄稼成长迅速,成熟期比去年提前四至五天。目前看来,全省的包米生长较好,棒子粗大,颗粒整齐;高粱、谷子穗匀粒饱;水稻面积比去年有所减少,但生长还好;只是大豆部分地区出现了贪青现象,可能收成差些。
中秋节以后,吉林各地的秋收活动已进入紧张阶段,据9月25日统计,全省已有六十二万多人、二万五千多台大车投入秋收。
本报南宁30日电 广西桂林、柳州专区中稻成片黄熟,大部分地区开始收割,季节较早的部分县已进入收割大忙。
桂林、柳州专区是广西中稻主要产区,今年这两个专区的中稻种植面积比去年扩大三十多万亩。由于面积大,又要求收得好,因此,不少县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资源县的许多生产队就准备了大批谷垫、禾桶、禾镰等收打工具;发动群众制订了各项农活的包工办法和劳动定额。
在收割中,各地区都要求做到精收细打。融安、柳城等县的许多生产队,社员们在收割时,一般都做到轻割、轻收、重打、轻扬,减少抛撒浪费。
桂林专区大部分县在秋收前就制订了分配方案,并且试算到户,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收割进度最快的全州县,已完成中稻收割任务53%。
本报银川30日电 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地正在紧张地进行秋收工作。秋作物比重较大的六盘山地区已收面积占应收面积的65%;黄河灌区水稻收割也将近半。
宁夏回族自治区秋作物占全年各种作物的三分之二。六盘山地区和盐池、同心等山区的秋作物,今年普遍生长较好;黄河灌区的水稻、洋芋和糜子等由于遭受不同程度的冰雹、雨涝等灾害,生长较差。
收割开始以前,许多生产队在总结夏收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秋收计划,并教育社员珍惜粮食,把秋作物收快收细。为了保证适时收割,各地一般都保证有70%的劳力集中秋收。最近,自治区气温逐渐下降,有可能出现连阴雨,各地在加快秋收进度的同时,及时拉运。现在全区各地拉运到场的秋作物,占已收面积的30%。
本报南昌30日电 江西各地的二季晚稻和秋杂粮作物即将黄熟,公社的社员们正加紧准备,迎接秋收。
今年,江西晚秋作物面积较多,生长较好,收获工作量大,加上还要冬种、收摘油茶子、采集野生植物等,秋收任务比较繁重。针对这一情况,各地广泛发动群众讨论,通过总结过去收打经验,制订了今年秋收的具体措施,及早进行准备工作。永丰、吉水等县的许多公社还广泛开展了细收秋粮的思想教育活动。许多生产大队和生产队根据割、打、运、晒、入仓等工序,分别制定了精收细打的具体措施。乐平县泗田公社大部分生产队成立了老农检查组,准备秋收一开始便深入田间复收复验,以保证实现颗粒归仓。


第6版()
专栏:

黔阳专区林粮间作双丰收
林地杂粮穗大粒饱待收割
据新华社讯 繁忙的秋收季节已经来到湖南黔阳地区。这里不仅忙着收割山垅里的迟熟中稻和一季晚稻,而且还有大量间种在深山、幼林的包谷、高粱和粟米,也待收割。
9月中旬,记者访问了这个专区东部的雪岛山区和南部的会同林区,所到之处,看到间种在林地里的杂粮,一般生长均衡,包谷双棒多,颗粒壮,高粱穗头大,粟米穗子一般都有八寸多长;生长在粮食作物中的苗木,枝叶肥硕,非常茂盛。记者在会同金龙公社看到间种在粮食作物中的苗木,大部分是1959年春天种的,已长到二尺多高,最高的有四尺左右,成活率达97%。幼林中间种的包谷、高粱和粟米,也长得很好。
今年黔阳地区粮林间作的粮食生长良好的因素很多,首先是进一步贯彻执行了党的各项政策,强调了因地制宜,适时播种,培育管理周到,一般都做到了两次中耕,加以后期雨水均匀,对杂粮作物生长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这个山峦重叠的大山里,林地间作粮食的潜力还很大。还有许多肥沃的荒山和幼林地带,没有被充分利用。已经间作的林地还有些尚须加强经营管理。


第6版()
专栏:

太行山里看收成
青之
我们9月初到了山西晋东南专区。先到长治,以后到平顺,还访问了晋城。在太行山中,随处都可以看到庄稼长得很茂盛。
长治和平顺一带的谷子长得最好,很多田地里的谷穗长得很丰满,腰儿压得弯弯的。玉米的生长情况各地不完全一样。平顺县晚玉米因缺雨长得差一些,早玉米长得好一些。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所在的西沟大队,一些杂交种的玉米,长得又粗又长。晋城的情况与平顺不同,那里的麦茬玉米长得比早玉米好,其中间作的豆子今年也长得不错。
农村里的瓜菜现在已经陆续收获。今年集体和个人种的瓜菜都很多。我们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都堆放着刚分下的茄子、南瓜和豆角。在路上,也常常看到人们挑着一担担从自留地收回的山药蛋、南瓜和西葫芦。
这样的好收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据当地的人说,从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太行山区的天气旱得厉害,小麦因此减了产,春播因此也增加了困难。只是依靠着公社化以来兴修的水利工程,依靠着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才克服了这些困难,适时完成了播种任务。夏天的雨水倒很充足,它一方面促进了作物的生长,另一方面也使地里的杂草长得特别多。社员们说:几年来也没见过这么多草,锄了一遍又一遍。草消灭得差不多了,秋旱又来了。在有些田地里,我们还看到被雹子打坏了的玉米残秆,但是下面都已经长满了群众在遭雹后抢种上的荞麦。
今年农村劳动力大大增加,也是克服困难、赢得秋季较好收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里,随处都能看到,从各方面来支援农业的人,有工人、有学生、有干部。这些人虽然身上穿的是工人服或学生装,但他们大部分原来种过地,回来后很快就成了农业生产第一线的骨干力量。
我前年曾经在平顺县石城公社劳动过,那时候的许多空场、草地、山坡小块荒地、田边地角还空着不少,今天可都种上了粮食和瓜菜。我们到石城公社的第二天下了雨,第三天早晨还有小雨,各个生产队放了假,许多社员都趁假期到山上开荒垒梯田。这里开垦的荒地有两种:一种是在集体劳动时间共同开垦的,收获归集体;一种是在假日社员自己开垦的,收获归个人。今年无论集体开的或个人开的,为数都不小。西沟大队从去年到现在已经开拓了五万多亩荒地,占原有耕地面积三分之一。
现在,这里的人们在准备积极完成征购任务,交售给国家足够的好粮食,支援国家建设,同时也在盘算怎样有计划地过日子。在平顺县的三级干部会上,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作了增产粮食和增加粮食储备的发言。西沟生产大队目前已经储存了十一万多斤粮食,今年还准备再增加一些储备,力求在较短时间里存到一年食用的粮食。


第6版()
专栏:

依靠公社夺得丰收
山东莒县爱国公社党委书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吕鸿宾
国庆节来到了。在这举国欢腾的节日里,我们爱国公社的社员们都以庆祝丰收的喜悦心情,欢度佳节。
今年,我们爱国公社由于坚持了从实际出发,把各种作物种植在适宜的土地上,因此样样生长得好。已收的夏熟作物,获得了好收成;待熟的作物可以说是丰收在望。今年种植的作物品种也比去年多了,农产品和副产品的种类随着增加。今年社员的食粮品种由去年的四种增加到十种;社员们烧柴足;生产筐篓、笤帚、炊帚、锅盖、席苇笠、蓑衣等副业原料和修建房屋用的材料,也都准备了不少;全公社饲草饲料有二百四十四万多斤,能够满足牲畜今冬明春的需要。社员们在安排自己生活的同时,积极交纳公粮,出售余粮,现已卖给国家余粮二十一万斤。
今年,我们战胜了旱、涝、虫等自然灾害,克服了种种困难,夺得了好收成。这个事实,使我们又一次深刻地认识到人民公社的巨大力量。比如,根据实际情况,在更大的范围内因地种植,只有在人民公社组织内才能实现。我们每一个大队都有千亩以上的土地,这些土地又分高、洼、平原。高地种谷子、地瓜、玉米,洼地种高粱、穇子,积水地种水稻、民穇,沙土地种花生等等,这就为防御旱涝灾害、增收粮食创造了有利条件。再如,今年我们公社劳力多、工具全、牲口足,各项农活都做得扎实适时,赢得了时间。早春作物播种很适期,结果玉米秸粗秸硬,结棒在下部,增强了抗风力;高粱抽穗早,穗大粒密。
公社化以后兴建的水利工程,在今年的抗旱防涝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去冬今春雨雪稀少,小麦遭受了严重的干旱威胁。爱国村生产队由于用灌溉渠浇了二百亩小麦,使这个队的五百三十亩小麦平均单产,比同等土质不浇的麦田增产30%以上。
社员们依靠公社的力量搞好了生产,他们就更加热爱公社、热爱集体。目前,我们公社的干部和社员们在总结大秋丰收经验的基础上,民主制订出秋种计划,力争适时种足种好小麦,为争取明年夏季丰收打好基础。


第6版()
专栏:

浙江龙泉县八都人民公社建设大队的社员在瓜棚架边晒新粮
新华社记者 陈秉祥摄


第6版()
专栏:

公社之秋
支援
大家动手做准备
农忙之余
净场
好年景
喂壮耕畜迎“三秋”
胡照华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