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再谈人和鬼
吴晗
谈鬼之风,自古有之。宋朝人李昉等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所编集的《太平广记》五百卷,其中就有四十卷是谈鬼的。
这些鬼故事是各式各样的,有好鬼,对人做好事,也有恶鬼,专门跟活人捣乱,也有很美丽的鬼,和活人结婚,总之,鬼也和人一样,在人类社会里所可能有的事,鬼社会里也是应有尽有,以此,爱谈鬼故事,实质上谈的还是人的故事。并且,谈人的事有时候可能不是很方便,容易得罪人,至于谈鬼,那就方便多了,无论如何,即使说错了,也不至于真有鬼来和你算账。
正因为谈鬼反映了各方面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只是有人爱谈,也有人爱听,谈鬼之风,便越来越盛了。清朝蒲松龄、纪晓岚、袁子才等人爱说鬼话,是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渊源的。
《太平广记》里的鬼故事,其中有几个很有趣,正确地说明了人和鬼的关系,不是人压倒了鬼,便是鬼压倒了人,人不怕鬼,鬼便怕人。
卷327引《述异记》说有一个广州显明寺道人名叫法力,有天早上上厕所,看到一个鬼,样子像个昆仑(黑人),全身墨黑,只有两个眼睛是黄的,光着身子。法力很有力气,便一索子捆了这个鬼,缚在柱子上,用棍子使劲打。奇怪得很,一点声音也没有,再用铁锁锁住,看它能变化不?到天黑时,鬼就不见了。
卷345引段成式《酉阳杂俎》:唐朝元和末年(公元820),有个淮西的军将,奉使到汴州(今河南开封),在驿中住宿。正要睡熟时,忽然觉得压得慌,原来身上有个什么东西压着。这个军将很有力气,便起来和它打架,把它打退,还夺得一个皮做的口袋。这个鬼服输了,连声讨饶。军将说:你告诉我这个口袋叫什么,我再还你。鬼迟疑了好久,才说这叫蓄气袋。军将顺手拣一块大砖头当头便打,鬼就不见了。这个口袋很大,红颜色像藕丝,在太阳底下看没有影子,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胆子大、力气大、压服了鬼。
还有一个故事是藐视鬼,把鬼赶走的。卷318引《幽明录》:有个人叫阮德如,也是上厕所,见了鬼,这个鬼有一丈多高,黑色,大眼睛,穿白单褂子,还戴帽子。德如一点不害怕,心安气定,笑着说:大家都说鬼讨厌,果然。鬼听了羞惭而退。
最有趣的是宋定伯卖鬼的故事,卷321引《列异传》:河南南阳人宋定伯年轻的时候,夜里出门碰见鬼,他问是谁,鬼说我是鬼呀,你呢?定伯说我也是鬼。鬼问定伯上哪儿去,定伯说到宛的市场上赶集,鬼说我也是到那儿去的。走了一会儿,鬼说走得太慢了,互相背着走好不好,定伯说很好。鬼便先背定伯,说你怎么这样重呀,不像是鬼。定伯说,有什么稀奇,我是新鬼,怎能不重?走了一程,定伯该背鬼了,很轻。这样互相背来背去,搞熟了。定伯便问:我是新鬼,不知道鬼最怕什么?鬼说最怕人唾口水。说了又走,过一条小河,鬼走过时一点声音也没有。定伯走过时,踩水哗哗响。鬼又问怎么这样响,定伯说:我新死,还不习惯踩水,所以声音大,不要见怪。快到宛市了,鬼在定伯背上,定伯一翻手狠狠抓住,鬼发急大叫,定伯不理,抓到市场,鬼变成一只羊,定伯怕它变化逃掉,连着对羊唾口水,卖了一千五百个钱,高兴地回家。当时人说开了:“定伯卖鬼,得钱千五。”
这故事有趣在宋定伯对鬼说鬼话,摸清了鬼的底细,攻其弱点,制服了鬼。
这些鬼故事说明了鬼是不可怕的,不必怕的,只有人怕它时才可怕。人不怕鬼,鬼便怕人。也说明了鬼虽可不怕,但是还必须了解鬼脾气,鬼毛病,抓住鬼的弱点,是一定可以把鬼消灭掉的。
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并不信鬼。但是,也不尽然,这一两年来,在闲谈中,发见也还有个别同志,在理论上不信鬼,但在生活上还是怕鬼,这就很不好。其次,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说过(见1959年5月18日《人民日报》八版《人和鬼》),死鬼是不可能有的,但活鬼还是有,例如成天想吃人,欺侮人,磨折人,奴役人的剥削阶级分子、反革命分子等等。对付这种活鬼之道只有一条,就是蔑视、藐视它,但在战术上还是要重视它,要像宋定伯一样,摸清鬼的弱点、底细,连着唾口水,使它再也不能变化,一句话,只有斗争,才能胜利,别的办法是没有的。


第4版()
专栏:笔谈散文

竹简精神
——一封公开信
李健吾
你问我这个不写散文的人,怎么样才能把散文写好,可以说是“问道于盲”。不过我也常读人家的好散文,聊且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归纳起来,供你参考吧。
记得若干年前,我有机会读一位大学生写的一封情书,十来页长,概括起来,“我爱你”这三个字也就够了。我硬着头皮读完了它。你写散文,当心别让你的读者有第三者读那种“意有尽而言未尽”的情书的感觉。中国小说家爱说:“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可以作散文的注脚。能为读者着想的作者,多少总算是有一点唯物观点的。这种唯物观点,我有时候对自己说,就叫竹简精神,像古人那样,把一个字一个字刻在竹简上。能把散文写的“字挟风霜”、“声成金石”,如鲁迅那样,很不简单。
不过写散文不是出门打行李,塞的越实,捆的越紧,就越方便。精炼之外,还得松动。让二者在矛盾中统一起来,散文就像有了健康的生命一样,呼吸自如了。篇幅越小,艺术的匠心越要藏在自然的气势底下才好。
做到这一点,算是行家了,可是要把散文写好,还得说自己真正想过的话,也就是要说“由衷之言”。这样,群众读他的散文,好像交朋友,觉得又亲切,又诚恳,有一种谦虚的亮光。停在灵魂的表面,和停在生活的表面一样,在自己是一般化,在读者却就“味同嚼蜡”了。
福楼拜说:“我用心想好,为了写好。”
话是这么说,做起来可并不那么容易呢。


第4版()
专栏:

彩虹升起在千里马大地上
〔朝鲜〕 白仁俊清晨,千里马驰骋的大地上,英雄国土的苍穹,升起五彩缤纷的长虹。这绚烂的七色天桥啊,从巍峨的北方山巅,横越风景绮丽的金刚山,一直延伸到祖国南海岸。地平线上听见敞开南北大门的巨响;沐浴着曙色的三千里江山,冉冉升起千里马的朝阳。黄海的炼钢工人,昌城的农民,维尼龙的建设者,纺织姑娘,这国度团结一致的人民啊,都怀着一片赤诚的心,迎着崭新的朝阳,整装排列在党的身旁。浩浩荡荡的常胜大军,开天辟地的雄壮队伍,挺胸前进,气壮山河。千里马旗手们,同声高呼:——祝福您,敬爱的领袖!
“克利里温号”船甲板上的孩子,
〔注一〕智异山下茅舍前的老大娘,
〔注二〕都在向着伟大的祖国致贺!我们雄壮的队伍向着那历史的新山峰,踏上了日跨千里的行程。走完了多么漫长的道路,攀登了多么险峻的山岭!站在这高峰上举目远眺,那五年计划耸入云端的群峰宛如高低起伏的丘陵。从那漆黑的封建窟穴,向着社会主义壮丽的高峰,高飞疾驰的人们,如今被世人称谓“千里马国家”。他们自豪地站在人类历史的前列,肩并着肩,阔步向前。我们不羡慕别人,也没有谁能阻挡我们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展翅飞翔吧,光荣的祖国!党中央开辟了道路,领袖在指引。进军号响了,大地在翻腾,钢花飞溅,丝绸流泻,庄稼处处丰盈。奔驰吧,千里马!为了祖国的统一,前进!号角声响彻天南地北,仿佛在古老的千山万壑回荡。奔驰吧,千里马!为了实现宏伟的七年建设计划。让历史的牛鬼蛇神,在奔腾的雄师面前颤抖惊惶!〔德烈译〕
〔注一〕“克利里温号”船,是最近载运旅日朝侨归国的苏联轮船。
〔注二〕智异山是朝鲜南部著名的山。


第4版()
专栏:

“黄生借书说”句读有误编辑同志:
看了一月二十三日人民日报“从借书谈起”,甚有趣,报纸能多刊载这样的短文,可以省时省纸,对读者大有利益。惟所附袁枚“黄生借书说”原文,句读有误,因之译意亦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应改为“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省记犹言记得,“通籍后,俸去书来”,是说通籍后有俸可以买书。过去中了进士的,他的名字就上通到朝廷了,所以叫通籍,这是个小错误。
又译意注里说四库全书馆编书十六万八千余册,亦有问题。据我所知,四库全书原有七部,每部三万六千余册,今藏北京图书馆者系文津阁本,凡三万六千二百七十五册。
陈垣
〔编者附记:陈垣同志信中的意见是正确的,这是我们工作上的疏忽。现在发表陈垣同志的来信,以代更正。另外,欢迎其他作者也为我们挑选或注译一些对读者有所启发、有教育意义的短文来。〕


第4版()
专栏:

少年积肥队
士美
少年积肥队,红领巾飘呀,飘呀……
早上,少年积肥队的队员们,踏着晨雾,走上了山口大道,走上了山间小路。他们背筐的背筐、挑担的挑担,红领巾飘呀,飘呀,红艳艳的。
太阳老高了,红领巾们满载而归了,满筐满筐的粪肥,还在热腾腾地冒气。大孩子们挑着的扁担,拉成了弓,颤悠悠的,走起路来,步子好像长着羽翅!快乐的歌声,比山下飘上来的炊烟还飘得高……。活泼的孩子们,银铃一样的笑声,好像山泉在潺潺飞溅。朝阳照耀着热爱劳动的孩子们的笑脸,好像红领巾一样,红艳艳的。
吃过早饭,少年积肥队的队员们,背起书包去上学了。同时,也背起了粪筐,他们唱着快乐的歌,向学校跑去,一边也忘不了捡粪,待到中午放学回来的时候,孩子们的粪筐便又是满满的了。
晚上,少年积肥队的孩子们,都聚集到支部书记刘才叔叔的办公室来了,刘才叔叔办完了公事,总要抽空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
在少年积肥队里,都是十一、二岁的“红领巾”,只有刘才叔叔是一个特约队员,是红领巾积肥队的指导员。刘才叔叔四十多岁了,胡子拉喳的,可是,他每天起来也和我们一起捡粪……。
我们的少年积肥队,现在已经积下很多优质粪肥了。我们都懂得,春天里积下粪肥,下到田里,到了秋后,就会增加金灿灿的粮食产量!这些,少年积肥队的孩子们都懂得,在他们的心眼里,已经看见明媚的春天的景色了……


第4版()
专栏:

垦荒(平沙农场速写)  王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