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1月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一切为了教好学生
记辽宁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教师江崇志
 本报记者 姚堤 姚桂兰
江崇志1957年从辽宁师范学院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在附属中学担任数学教师。
迎着困难前进
当他开始教初二几何的时候,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听讲时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习题也做得不好。什么原因呢?江崇志很苦闷,弄不清这里面有什么问题。他想:每次自己备课都很认真,完全按教材讲课,学生为什么不用心听讲呢?他找了几个学生谈心,谁知学生倒向他诉起苦来,他们说一开始学几何就有这么多的名词弄不清楚,将来怎么办呢?原来学生也同他一样着急哩!这样,他更着急了。这时候他想起一次数学会议上,有一个同志曾经说过:“初中学生学几何总要有半年糊涂。”江崇志心想:难道就不能突破这一关吗?有一次,江崇志带一个小学生到海边去玩。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水桶。为了测验这个孩子的智慧,江崇志问他:“从我们这边去拿这个水桶,怎么走最近?”孩子马上回答:“当然是一直走最近!”孩子敏捷的答复,使他联想到在讲两点之间以直线为最短这个概念时不少学生弄不清楚的事情。这时他恍然大悟:日常生活中到处接触到几何学,像这个简单的概念,只要结合实际事例来讲解,学生不是很快就能理解了吗?江崇志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他决定去补充教材中不足的东西。以后,他每讲一个新的概念前,总是周密地选择好既通俗又确切的事例。果然,教学效果就好多了。学生们说:“过去不懂只好死啃定理,现在理解了就会运用到实际中了。”
一个困难被克服了,新的困难又来了。几何课画图很多,一堂课光画图就要占很多时间。能不用工具画图吗?他试着不用工具画图,但是画出来的图形总不像,连根直线也画不直。他并不灰心,心想:只要功夫深,多练练就会了。于是他又开始练习画直线。有时他一个晚上画二百多次,一直练到能很自然地画直才罢休。接着,他又练习画三角形、画圆。三角形的角度要画准确;圆必须十分圆,不能像鸡蛋。每画一样,江崇志就要练一段时期。有时画得手都酸了,但当他一想到不用工具画图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时,就马上坚持画下去。接着,他又学画山水、浮桥、齿轮、钢珠轴承、水坝等等,凡是几何学上用得着的图形,他都学会了。有时画得不太像,就去请教学校里的美术老师。这样一天天地练,经过一年的锻炼,江崇志已能十分熟练地画各种图形,画出来的图形十分形象,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过去用工具画图形,每堂课只能讲六七道题,不用工具画图提高到十到十一道题。最近两年,江崇志负责教的初三几个班的几何课程,每到第二学期初,全部课程就讲完了。余下的时间,江崇志就帮助学生复习旧课,解决疑难问题,为学生投考高中作准备。
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去年,江崇志班上来了个名叫刘玉梅的女学生。这个学生过去学习成绩不好,常考二分,还留过一级。去年虽然勉强升了级,几何成绩还是很差。别班老师曾经表示:这个学生基础太差,对她能否学好信心不大。但是江崇志不这样下结论,他首先去调查刘玉梅的情况。经过多次了解,原来这个女孩子家住在乡下,离学校比较远,家中还有个患慢性病的母亲无人侍候,需要她经常回家去看望,因此她常请假,功课拉下很多。刘玉梅很想把学习搞好,但困难太多,自己也失去信心,心情很沉重。江崇志知道这个情况后,十分关心她。他决心个别辅导这个学生,一点一点地为她补课。在复习旧课时,他常鼓励刘玉梅先试着做习题,自己在一旁看着,做得不对,就耐心地教给她怎么演算,总要教到她全部理解为止。就这样,一天一天地,他帮助刘玉梅把旧课都复习完,跟上了班。每到星期六,他知道刘玉梅急着回家看望母亲,就特意叫她早些走,又告诉她以后给她补课。逐渐地,刘玉梅的心情不像过去沉重了,学习信心增强了,学习成绩慢慢好起来。起先,她的成绩一直保持住三分,以后提高到四分,也巩固住了。后来又不时出现五分的成绩,成为班上的优秀学生。今年暑期毕业考试,刘玉梅的几何获得了优良成绩。
严格要求自己
在课堂里,江崇志严格要求学生。在课后为了教好学生,更严格要求自己。他对教材的钻研十分认真。去年,他从报上得悉北京师大附中初中升学考试几何平均成绩达到九十分,觉得自己教的班只有八十点二分,水平还不高。他就托人在北京买了一本初三几何教材来看,发现这本教材有不少特点。又联想到:别的地区的教材,也一定各有特点吧!于是,他利用一个暑期,把福建、上海、黑龙江、甘肃等省市共三十九本教材都收集到,一本一本地仔细阅读。他发现现用的教材固然有很多优点,但概念多,实际运用少。如圆的一章讲圆和直线的位置就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上海教材中对这一章的讲解就比较具体。他又发现福建教材中把许多概念综合在一起讲,既概括又明确;北京教材选用实际事例很确切。他把每一个概念每一本教材是怎么讲解的,都逐一进行了比较,然后吸取别的地区教材中的优点补充到自己的教材中去。每个假期,他总会学到一些新的东西,他利用假期不断修改、充实现有的教材。教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显著好起来。他教的初三几何班的成绩一年比一年提高。今年,初三几何五个班的平均成绩达到了九十一分。
工作做出了成绩,江崇志并不满足。他懂得,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才是无穷的。几年来,他始终保持着谦虚的作风。江崇志开始做教师时,由于没有经验,不善于维持课堂秩序,有时在课堂上突然发现学生的情绪低落,上课不愿提问。他深深为这事苦恼着。什么原因呢?他反复检点着自己的言语和行动,可是总找不出原因来。一天,他便主动向张麟德老师请教。张麟德老师是一位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他热情地告诉江崇志:应该懂得学生心理。比如一个学生在课堂提问时回答得不好,老师不能简单地说:“二分。”应该说:“这次没有学习好,回去好好复习一下。”张老师告诉江崇志,这样和缓的口气就不会挫伤学生的情绪,反而会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可是怎样洞察学生们的心理呢?江崇志过去在学校里学习过心理学,但用起来就比较困难了。有一天,在张麟德老师的教室里,突然增加了一名“新学生”,这个“新学生”就是江崇志。江崇志和学生们坐在一起,一面听课,一面细心观察着张老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手势,听每一句话。张麟德也很喜欢这个“学生”,想办法把他在教学中摸索出来的经验教给他。就这样,江崇志在张麟德老师的课堂上听了一年课,把张老师许多好的教学方法都掌握起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当人们问起江崇志,像他这样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为什么一走出校门就会懂得怎样去生活的时候,他的脸上马上闪出幸福的光彩。他说:“培育祖国美丽花朵的职责鼓舞着自己。他要为着这个神圣的义务而献出一切。”
(附图片)
苗地插图


第4版()
专栏:

繁荣舞蹈创作 提高表演技巧
首都舞蹈界探讨独舞和双人舞特点
据新华社1日讯 首都舞蹈界最近连日举行座谈会,探讨独舞、双人舞的特点及其表演艺术。
这次座谈会是结合中央歌舞团、中央民族歌舞团、北京舞蹈学校、总政歌舞团联合演出的“独舞、双人舞表演会”进行的。
近几年来,我国舞蹈界在收集、整理、革新民族民间舞蹈遗产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工作,并创作了一些歌舞剧。但是,为了鼓励舞蹈的题材、形式、体裁、风格的更加多样化,还要求有更多各种风格的舞蹈小品,使演员的舞蹈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提高整个舞蹈艺术的演出水平,以满足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
独舞和双人舞的体裁要求内容更加提炼和集中,演员艺术技巧也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座谈会上,许多编导和演员对这次会演的节目作了具体分析。有些人认为,独舞和双人舞所能表现的容量有一定限制,它比较适合于择取生活中的片断,用舞蹈形象来刻划性格和抒发感情。例如,《鱼美人》中的蛇舞通过诱惑与反诱惑,描绘善与恶的斗争;《摘葡萄舞》反映了维吾尔族姑娘在丰收时的喜悦心情;《驯马手舞》刻划了蒙族驯马手剽悍[piào-hàn]刚强的性格。观众虽然在舞台上看不到蛇、葡萄和烈马,但通过演员的舞蹈动作,能够联想和感受到它们的存在。此外,许多人还认为,创作和表演独舞、双人舞应该做到有起伏、有对比、有陪衬,层次分明,以收到更好的美感效果。
俗话说:“独脚戏难演”。独舞、双人舞表演的人数少,但演员的表演必须使整个舞台空间显得充实,抓住每个观众的注意力;同时,演员一举、一动、一跳、一招都在观众的集中注视之下,容不得有丝毫的疏忽和破绽[zhàn]。凡此种种,都要求演员的舞蹈动作、节奏感和舞台调度做到精确与熟练。大家欣喜地指出,这次会演中涌现了一些有才能的舞蹈演员。朝鲜族演员崔美善在《长鼓舞》的表演中,用双鼓点击出四种不同速度的节奏,使鼓点、音乐、舞蹈语言融为一体,舞姿动中有静,柔中有刚;动作洗练利落,从每个角度来看都是一座优美的雕塑,向观众深刻地揭示了朝鲜族妇女蕴[yùn]蓄的那种端庄、宁静、刚强、秀丽的气质,并且表达出她们在人民公社幸福生活中欢欣鼓舞的心情。陈爱莲在《鱼美人》第三幕双人舞和蛇舞中,结合人物性格特征,有时借用古典戏曲中旦角的身段,有时吸取民间舞蹈活泼轻巧的动作,有时又融合了芭蕾舞的表演技巧,身体的柔软度和弹跳性都达到了一定的要求,显示了掌握舞蹈艺术的才能。以擅长东方舞著称的张均,在表演印度《拍球舞》、缅甸《双人舞》和印度尼西亚《面具舞》中,运用多种多样的舞姿和风格,传神地刻划出三种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物。座谈会上认为,必须培养出更多有才能的独舞、双人舞的演员,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舞蹈艺术水平。因此,要求演员不断加强舞蹈、音乐、美学、戏剧、文学各方面的修养,提倡演员持久地进行各种专门技巧的严格训练。
(附图片)
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和文化部艺术局,最近在北京举办了独舞、双人舞表演会。上图:唐·吉呵德。表演者:高醇[chún]英、吴祖捷右图:蒙古族舞蹈:“灯舞”。表演者:张曼如 新华社记者 吴化学摄


第4版()
专栏:

苏联扩大超声波运用范围
新制成的超声波发生装置在水中发生的加速度超过地球引力加速度一千万倍
新华社莫斯科31日电 苏联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制成了独一无二的超声波发生装置,它在水中所产生的超声波强度达到了每平方厘米一百瓩的空前纪录。
这是苏联勃列霍夫斯基赫通讯院士和罗津别尔格技术科学博士最近在《消息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的。文章介绍了苏联在超声波和次声波方面的研究。
文章指出,苏联这一装置可以在水中造成强达六百大气压的压力,振动达到每秒五十万次,这时发生的加速度超过地球引力加速度一千万倍。
文章说,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在每秒十六次到二万次之间。高于这个范围就叫做超声波,低于这个范围叫做次声波。现代技术已能获得频率高达每秒一百亿次的超声波,也可以获得波动周期达到几十分钟的次声波。
文章指出,声波,特别是次声波,是唯一的一种可以在海洋中传到任何地点以及深入洋下地壳中的波。它对考察海洋深处,研究其中无穷无尽的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苏联科学家在这一科学部门占有最先进的地位。
文章指出,超声波用于生产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现在已有几十种生产过程在运用它。其中占第一位的是超声波清洗和去脂,苏联科学家详尽地研究了这一过程的原理。其次是超声波切削玻璃、陶瓷、石英、硅[guī]和锗[zhě]等半导体材料、超硬合金、包括钻石在内的宝石之类硬而脆的材料。文章说,利用超声波可以在这些材料上钻出任何最复杂形式的孔,而且做到高度精确和纯净。苏联科学家运用现代精密研究方法,包括超高速显微摄影方法,揭示了复杂的超声波切削过程的原理,拟订了大大提高其生产效率和降低动力消耗的现实方法。
文章指出,超声波还可以焊接各种各样用其它方法所不能焊接的材料,用来在常温下进行干燥,而且使脱水速度提高一两倍。这对加工燃料和易挥发材料是十分重要的。
文章还说,超声波在生物学和医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现在已经成功地确定,它对末梢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脊神经根炎,具有良好作用。


第4版()
专栏:

陕西镇安县处理人民来信的榜样
秦桂兰千里迢迢寄信寻亲人
公安人员热心帮助父女团圆
本报讯 陕西镇安县公安局认真对待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帮助秦桂兰找到了失散十八年的亲人,受到群众赞扬。
今年5月12日上午,镇安县公安局收到江苏省南京市御道街标营四号秦桂兰一封来信。信中写道:“……我四岁时,因家庭受旧社会的压迫,生活贫困,父母把我给了一个姓秦的作养女。养父、养母对我十分苛刻,经常挨打受气。解放后,我不愿再受虐待,就和他们脱离了关系。但我离开亲生父母已经十八年了,一直打听不到住址,心里很难受。现在我只能记得我家在镇安县,父亲的名字叫马永福,我的小名叫马麦琴,其他情况一点也记不得了。我相信在今天的社会里,你们知道了我的遭遇,一定会帮助我找到亲生父母。”
镇安县公安局领导同志看了这封来信,觉得秦桂兰的遭遇,正是旧社会剥削制度给人们制造的悲剧,这样的悲剧,在今天不能再让它持续下去。于是开会研究,决定发动公安人员寻访马永福,帮助秦桂兰一家人团圆。
镇安县地区辽阔,居住分散,寻访马永福困难是很多的。县公安人员发扬了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工作中走群众路线,认真寻访。
对群众提供的每个马姓线索,公安人员都进行了认真的查对。如回龙公社公安特派员张应惠在公社召开的基层干部会上听说?峪[xǔ-yù]管区有个马永福,就立即派人跑了十多里路去了解,结果这个马永福已死,而且,过去没有给过别人孩子。但是,公安人员在群众支持下,没有动摇寻找马永福的信心,他们继续在马姓社员中寻访。经过这样认真细致的查访,终于在5月22日,由公安特派员魏高选同志在长哨公社的沟詹子,找到了秦桂兰的父亲马永福。
当马永福知道了他十八年前给人的亲生女儿——麦琴给公安局写信寻访自己,而且参加了革命工作的时候,悲喜交集。他一声一泪地向公安人员叙说了他在旧社会由于生活所迫,不得已而把女儿送人的往事。
现在,秦桂兰已和马永福取得了直接的书信往来,从书信里,他们互相畅谈着别离后的痛苦和今天的幸福;互相表示要用做好工作和搞好生产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党和毛主席对他们的关怀。


第4版()
专栏:学会动态

学会动态
群众经验编印成册
吉林省自然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秋季田间选种考察组”,到农村人民公社,采用田间调查和召开老农座谈会的方法,总结当地历年来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的繁殖和群众田间选种的经验。目前,这个协会正根据考察总结的材料,着手编印科学技术普及小册子。
科学技术“集市”
不久前,天津市机械工程学会举办了一次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周。内容有学术报告、先进技术经验交流、专题座谈、资料展览、科技影片放映等。参加的有一百八十多个单位,共一千九百余人次。大家反映:这真是科学技术上热闹的“集市”。
座谈肺结核综合治疗
中国防痨协会和中华医学会结核病科学会,最近举行了
一次肺结核病的综合治疗座谈会。会议着重讨论了什么是肺结核病的综合治疗,以及疗效、机制等问题。会上,北京结核病研究所介绍的气功对肺功能影响的观察材料,引起广泛兴趣。
一百多次学术活动
四川省自然科学协会所属的各自然科学专门学会,在最近三个月中开展了一百二十多次学术活动。在学术活动中,有关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一定质量的学术论文、试验研究报告和调查报告,对促进生产和科学研究工作,起了一定作用。


第4版()
专栏:

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四周年
苏联大使馆举行电影晚会
新华社1日讯 苏联驻中国大使馆今天举行电影晚会,庆祝即将到来的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四周年。
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林枫,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副会长沈雁冰,以及其他方面的负责人伍修权、李强、屈武、武衡、萧向荣等,应邀出席了晚会,苏联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苏达利柯夫和使馆官员,陪同他们观看了电影。
晚会上,放映了纪录片《苏联人民伟大的胜利》、《苏联航空节》和《再度飞往星际》。


第4版()
专栏:

前往参加扩大的日内瓦会议
贵宁·奔舍那和富米·冯维希到北京
新华社1日讯 参加扩大的日内瓦会议的老挝王国政府代表团团长贵宁·奔舍那,老挝爱国战线党代表团团长富米·冯维希,在去日内瓦途中于今天下午乘飞机到达北京。
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第二亚洲司司长周秋野,越南驻中国大使陈子平到机场迎接。


第4版()
专栏:

缅甸联邦国会代表团去上海
据新华社武汉1日电 缅甸联邦国会代表院副议长德钦山韦率领的缅甸联邦国会代表团,今天上午乘专机离开武汉去上海。湖北省副省长孟夫唐、武汉市副市长唐午园等到机场欢送。
代表团是10月30日上午由洛阳乘专车来武汉的。当天下午,由孟夫唐副省长陪同,参观了武汉钢铁公司的炼铁厂、炼钢厂、初轧厂。


第4版()
专栏:

荷兰驻华代办奉调离任
新华社1日讯 荷兰王国驻华代办柯大伟奉调离任,已于今晚离开北京。


第4版()
专栏:体育

足球联赛第二阶段接近尾声
五日分别在京津进行第七轮比赛
北京:北京青年对吉林;辽宁对上海一队;上海青年对“八一”
天津:四川对天津一队;辽宁青年对北京体育学院
新华社1日讯 1961年全国足球甲级联赛第二阶段的比赛接近尾声。5日将分别在北京、天津进行第七轮的五场比赛,全部比赛将在8日结束。
今天在北京、天津分别举行的第六轮的比赛中,吉林队以二比一战胜辽宁青年队,“八一”队以一比○战胜去年全国亚军的辽宁队,上海青年队以二比○战胜了四川队,由年轻选手组成的北京青年队以一比一逼和了目前有希望获得冠军的上海一队。
到目前为止,参加决赛的十个队中,上海一队和“八一”队战绩最佳,它们都取得了七赛四胜三和的战绩,并且从第二阶段开赛以来就一直保持了不败的纪录,现在积分均为十一分。去年全国冠军天津队七赛二胜四和一负(积分为八分),辽宁青年队和北京青年队各积七分。
今天在第六轮比赛中,由于北京青年队以一比一战和了上海一队,这样,就使“八一”队的积分和上海队相等。因此,究竟谁能夺得1961年全国冠军,须待5日举行的最后一赛中决定。
由新手组成的北京青年队不畏强手,先后战和了去年全国冠军天津队和这次比赛战绩最好的上海一队。他们在同实力雄厚的“八一”队比赛时,曾以零比二失利,但他们立即吸取了教训,在后几场的比赛中,表现出顽强的战斗精神。
5日,将继续在北京、天津举行最后比赛中的五场。在北京举行的三场是:北京青年队对吉林队,辽宁队对上海一队,上海青年队对“八一”队;在天津举行的两场是:四川队对天津一队,辽宁青年队对北京体育学院队。
(附图片)
八一队对上海一队的一场比赛     新华社记者 王敬德摄


第4版()
专栏:体育

孙梅英当了教练以后
本报记者 周建英
“你快攻我!对,再攻!”乒乓球像流星似地在桌上来回飞滚。孙梅英额上已冒出汗珠,但还是接连不断地用各种速度和角度放出高球,给对手小韩有攻球的机会。孙梅英打出来的球是出名的“刁”而“狠”,要“抽”回去确实不容易,小韩刚一犹疑,就在对方果断的口令下,勇气倍增,一板又“杀”过去!练球完毕,孙梅英高兴地走过来对小韩说:“好!你今天攻球率比以往高多了,今后要更勇敢地扣杀!”
这是全国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孙梅英在“带徒弟”的一个镜头。随着我国广大群众对乒乓球的爱好,和培养新生力量成长的需要,孙梅英在今年6月份愉快地走上了教练工作岗位。这位在乒乓球坛上战斗了十多年的女将,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时,以她猛攻快杀的精湛技术,同丘钟惠合作获得女子双打亚军;同王传耀一起取得男女混合双打第三名。现在,她正在热心地把自己的本领传授给更年轻的一代。
“只有刻苦锻炼,才能使你的技术日益提高,经得起各种考验。”这是孙梅英担任教练四个月来时刻叮咛年轻的乒乓球手们的话。她对记者说:“我深感过去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差,有时就因体力不支或缺乏毅力而输球。因此我希望年轻的运动员们一开始就养成苦学苦练的好习惯。”孙梅英经常不辞劳累地陪她的“徒弟”们在乒乓球桌前挥拍练球。
孙梅英经常细心地观察和分析每个“徒弟”的优缺点,然后具体地进行个别帮助。她发现小林打法挺狠,顺利时,直逼得对方难以起板。但是她不够沉着,失去几个球就会毛躁起来,连连失球。孙梅英就帮她分析胜败的关键不在于失掉几个球,而是要对每一个球都认真地尽最大的努力去打好。小王打球手法灵活,掌握技巧也全面,打胜的机会很多。但不久,孙梅英发现她如果输了一场就有些胆怯,扣球就提心吊胆起来,往往因此失利。孙梅英就不厌其烦地把战略上要藐[miǎo]视对方、战术上要重视对方的道理,结合打球的情况,讲给她听。对于稳打善守的小韩,孙梅英则千方百计地培养她主动进攻的本领。这样,她们在孙梅英帮助下都有了程度不同的进步。
(附图片)
孙梅英在向年轻运动员传授球艺      本报记者 顾德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