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1月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上海机床电器厂三年跃进的宝贵经验
坚持管理制度 坚持思想工作
产量高 质量好 品种多 成本低
本报讯 据解放日报消息:上海机床电器厂最近总结了三年大跃进的经验,进一步认清了如何才能实现多快好省方针的一些问题。
三年来,上海机床电器厂的产品合格率一直达到或超过上级规定的指标,三十多个系列的产品中,绝大部分达到了国内的先进水平。1960年同1957年相比,不仅产量提高了,品种也由三十七个系列、九十九种型号,扩大到三十九个系列、一百三十一种型号。三年来成本降低了近49%,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六点八倍。并且节约了三百多吨铜和矽钢片,以及四万多两白银。
坚持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是上海机床电器厂的重要经验。
上海机床电器厂是生产精密机床上各种电器设备的,有70%到80%的零件,要用模具加工。保证模具制造的数量和质量是技术后方工作的中心。大跃进以来,由于任务不断增加,生产规模逐渐扩大,部分干部曾经主张把力量集中在生产前方,而另一部分干部却认为:如果后方力量被削弱,模具质量不好,产品质量就不能保证。领导上采纳了后一种意见。三年多来,这个厂一直是“一手抓前方,一手抓后方”,既保证了工模具的质量和数量,也使产量成倍提高,并为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8年整风运动中,厂里决定裁并科室。当时,围绕着要不要检查科的问题,又展开了一场争论。大部分科室和车间干部主张撤销检查科,理由是:检查科同生产部门矛盾多,撤掉检查科可以减少矛盾,精简机构,节省人力。少数干部认为撤销了检查科,就失掉了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力量。
工厂领导干部首先分析了工人的意见,发现他们虽然对检查科提了许多批评意见,但都是不满意检查科人员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目的是要求加强检验,搞好产品质量,却没有主张撤销检查科的。同时又分析了检查科几年来的工作,觉得检查科几年来对保证产品质量起了不小的作用。经过具体分析,终于作出了正确的决定:保留检查科和全部检验人员,帮助检查科的人员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在加强专职检验的同时,这个厂还在全厂各车间的每个班组设立质量检查员。由技术水平较高、产品质量较好、与群众关系较密切的生产工人担任。他们协助检验员在班组里进行首件检验,有时也协助检验员检验一些零件或部件。并帮助技术较低的工人提高技术,改进操作。另外,一般工人还实行自检互检。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实现多快好省,固然要有必要的技术组织措施和规章制度,但是关键还是在于人们的思想。只有干部、群众对多快好省有全面的认识,才能自觉地正确处理产量和质量、多快和好省的关系,上海机床电器厂有些人往往只注意产量,忽视质量。领导上便采取各种方式方法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凡是用户对本厂的产品质量有意见时,领导上就及时向全厂职工公布。厂里还常常将兄弟厂和国外的第一流的同类产品,和本厂产品同时展出,以打开职工的眼界,启发他们树立力争第一流的思想。每次出了质量事故,领导上总是及时向全厂干部、工人进行教育,推动大家积极想法提高产品质量。
这个厂还建立了这样一项制度:凡干部汇报或检查生产,必须把产品质量情况作为主要内容之一;每次评奖,也总以产品质量作为一个主要条件。厂里树立质量标兵,总结他们的经验,在工人中间推广。
在总结经验中,他们也检查了目前产品质量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产品的外表还不够美观,零件部件检验和工艺规程还执行得不够严格,某些产品的性能还不够好等等。现在,他们正在进一步采取措施,力争精益求精。


第2版()
专栏:

国家投资 工人支援 和县虽旱 江水到田
水利建设充分发挥作用 早中稻得到好收成
本报合肥1日电 今年遭受严重干旱的安徽省和县,由于国家投资和城市职工的援助,抗御了旱灾,七十天内兴建了十三座中小型电力抽水站,使全县四十一万多亩早中稻获得好收成,晚稻也生长很好。
和县东临长江,西南不远就是巢湖。东南是低洼的圩[wéi]区,西北是较高的山区,中间是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带。雨量少了,山区丘陵区易旱;雨水一多,圩区就涝;全县人民年年都得同旱涝灾害作斗争。
1959年,依靠人民公社的力量,一个冬春就兴建了大小水库十六座;疏浚[jùn]河道二百七十里;修建渠道四百八十里,全县基本形成了一个与江湖水库塘坝脉脉相通的排灌水系。
但是这个县从去年10月到今年8月一直很少下雨。长江和巢湖的水位都低于内河河底二米左右,水流不进来,水利工程便不能发挥作用。到4月早稻插秧时节,全县三万二千多个塘坝,就干涸[hé]了二万一千多个。
和县领导部门组织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抗旱斗争,调动了全县六千一百多马力的各种机电灌溉设备,分别装在驻马河口、石拔河口和金河口,抽进江水灌溉拔海九米的圩田,抢栽上早稻七万八千多亩。但是,一些拔海九米以上到二十二点五米的土地,仍然得不到水。
在这个时候,安徽省的有关部门给予了有力的支援,决定由国家投资兴建十三个中小型电灌站,供应一千六百多马力的排灌机械,并帮助公社再办一批小型灌溉站。
这项决定得到了工业、水电系统职工的拥护,很快筹集了七千五百多马力的电灌器材设备运往和县。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工矿企业部门还抽出二百多名技术工人帮助安装电灌站。由于设备配套、材料齐全、工具凑手、技术熟练,建设安装的速度很快。从6月中旬到8月中旬,仅七十天时间,就在和县的田野里架设了高压线一百六十里,安装了城西、黄坝两个中心变电站和十三个中小型电灌站。使江水源源流入九至二十二点五米不同高程的渠道中,二十九万多亩水稻得到了自流灌溉,从而腾出了许多劳力,车水灌溉另一部分稻田。全县在严重干旱下,完成水稻种植计划的90%左右。
由于全县人民的努力,以及国家及时的支援,和县七万八千多亩早稻和三十三万三千亩中稻获得了好收成;现在十三万亩晚稻已黄熟,好收成已成定局,广大社员正欢欣鼓舞抢收庄稼。


第2版()
专栏:

林带就是“粮带”
龙江防护林带内农作物成熟早籽粒重
“风库”托克逊营造万亩林带防大风护农田
本报讯 黑龙江省龙江县人民积极营造防护林,全县森林复被率已由解放时的0.07%增加到12.3%。
龙江县每年1到5月常刮大风,年降雨量的70%集中在6、7、8三个月;年蒸发量又为降雨量的三四倍。由于自然灾害的威胁,粮食常常减产。
1952年以来,群众连年种植,边种边护。目前已造林四十七万亩,幼树高达三到六米不等。全县有四十六个生产大队实现了农田林网化,七十五个队林网初具规模,四条公路实现了绿化。全县还建立了二十七处果园和六万亩以杨树为主的用材林基地。此外,恢复了解放前破坏的五十八万亩天然次生林。
森林植被面增加以后,在调节气候、抗御自然灾害、增加生产等方面都发挥了显著作用。据该县白山公社龙建大队观测,在林带背风面距离树高五倍到二十倍处,比无林空旷地区降低风速36.6%到9.8%。林带背风面五到十倍处的蒸发量,较空旷无林地区减少20%—30%,相对湿度平均提高21%,绝对湿度平均提高21.5%。
林带改变了气候条件,农作物普遍生长健壮。林带保护范围以内的小麦,长得高,成熟早,籽粒重。1960年保护区内的小麦比保护区外的每亩平均增产二十四斤。今年春旱,一般农作物普遍缺苗,但在林带保护范围内的幼苗得到了保全。群众满意地说:“林带就是‘粮带’、‘宝带’。”
本报讯 新疆托克逊县营造的防护林带,有效地制止了风沙危害农田。
托克逊县有“风库”之称,每年3至9月暴风频繁,风沙灾害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15%左右。这个县雨雪也少得出奇,年雨量仅九毫米左右,气温高,而且干燥。
托克逊的农民从1954年起,截至今年上半年止,共造林三万多亩,其中护田林带一万二千多亩,如今大部分林带的林木株高二至六米,形成了道道绿色屏障,有效地保护着农作物的生长。
今年5月31日,托克逊县出现了三十年来少有的特大暴风,风力达十一级,延续二十三个小时;6月1日继续刮风,相对湿度降为5%。在空旷无林地带,暴风将春播的种子和幼苗刮走,将小麦的茎叶吹折。但是,护田林带保护范围内(相当林带树高十至十五倍范围)的农田受害不重。根据新疆科学研究机关在先锋公社二大队的调查:这个大队无林保护地带的小麦,今年基本上没有收成,而防护林保护范围内的小麦,亩产量达一百一十斤。


第2版()
专栏:

白城地区秋季造林三万亩
据新华社长春电 吉林省白城专区开展秋季造林活动,继续建设东北西部的防护林带。10月中旬以来,全区各国营林场职工和人民公社的社员们已造林三万三千多亩,其中将近一半是农田防护林。进度较快的扶余、白城、大安、乾安等县市,已完成秋季造林计划的50%左右。
白城专区是我国东北地区西部防护林带重点营造区域之一。这个地区一向风沙干旱比较严重,但是从1952年营造东北西部防护林带以后,自然面貌开始改观。十年来,全区共营造农田防护林带、林网一百多万亩,约有六十多万亩防护林已经开始发挥蓄水保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作用。


第2版()
专栏:简讯

为支援农业生产出力
山西省电力工业厅电网局介休供电所,积极扩大农村供电范围,支援农业生产。截至10月初统计,介休供电所的输电线路已经伸展到汾阳、孝义、祁[qí]县、平遥、灵石、霍县、介休等县的四十九个公社,有三百三十二个生产大队开始使用电力灌溉、照明和农副产品的加工。用电户数和电力供应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将近半倍。
浙江绍兴钢铁厂大力增产制造农具和日用品所需要的铸造铁。8、9月份这个厂生产的铸造铁,占全部生铁的81.87%,合格率95%以上。为提高铸造铁的质量,厂的领导上最近还组织炼铁工人到杭州、宁波、温州等机械厂和手工业工厂访问用户,了解需要,征求意见。
福建省化工试验厂今年4月份以来,生产了优质氨水二百三十多吨,运销福州市郊区和龙溪、晋江、闽侯、福安、南平等地农村。这个厂在开始投入生产时,铜氨液(它是在生产氨水过程中用来洗涤[dí]毒气必不可少的一种化合物)不够,共青团员李必心和工人范玉苍等,在老师傅的指导下,翻阅有关制造铜氨液的资料,结合本厂情况,终于制造出了两吨铜氨液,使氨水的生产顺利进行,并为国家节省了资金。
辽宁省安东制药厂迅速提高硫酸铜产量。硫酸铜是防治油料作物和蔬菜、果树病虫害的特效药。这个厂今年3月份试制成功用贫铜矿石代替铜直接生产这种农药后,很快就投入了生产。这个厂还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活动,扩大生产能力,使日产硫酸铜由一百公斤上升到二百公斤以上。


第2版()
专栏:

左图:天津长城橡胶厂工人们正在检验即将出厂的农村用三角胶带
袁浩、国汉摄(《河北日报》稿)
上图:上海市积极调运支援农业生产的各种钢材。这是堆积在黄浦江码头上即将运往各地农村的钢材 
   新华社记者 霍生联摄


第2版()
专栏:

植树护田
农田防护林是在风沙危害严重的田边或田间营造的带状林,也叫护田林带。垂直种植于主要害风方向的为主林带,垂直种植于主林带的为副林带;主林带和副林带构成长方形的护田林网。我国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如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河北省永定河下游和新疆农垦区,都营造了这样的防护林。
护田林带的作用,主要是减低林带间田地上的风速,减轻暴风对作物的危害。根据科学界的观测,在林带的防护范围内(相当树高的二十五到三十倍距离),风速平均降低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说,林带能使大风变为小风。风速降低了,也会减轻寒潮冻害和冰雹灾害。
护田林带另一个作用是减轻田间干旱的程度,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在林带的保护下,冬季田间积雪不致被风吹走,能比较均匀地覆盖在耕地上,增加农田水分。林带能从较深的土层中吸取水分,经过树叶蒸发,湿润田间空气。由于林带削弱了气流交换的速度,空气湿度总比条件相同的空旷地区高些。根据各地观测,一般提高相对湿度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空气相对湿度越高,水分蒸发量越低;风速越小,水分蒸发量也越小。因此,林带农作物和土壤水分的蒸发量比旷野地区减少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林带间的土壤水分也总比条件相同的旷野地区高,特别是在干旱的年份和干热风较多的沙漠气候区域,这种差别就更明显。
营造农田防护林可以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可以增多适合栽培的作物种类,提高作物产量。
(李一功)


第2版()
专栏:

福建油棕首次结果
本报讯 福建省国营诏安建设农场在1958年引种的高产木本油料作物——油棕,现在有的已经开花结果。这是福建省历史上第一批生长的油棕果。
建设农场在三年前开始试验种植的二亩油棕,最近已有90%以上的植株开了白花,花朵茂密;其中有一株高达二米多,结果穗五个,果实有杨梅那么大。1958年以来,这个农场还陆续种植了油棕一百五十亩,幼苗现也生长健壮,一片葱绿。
正在开花结果的这一片油棕,是种在一块土质疏松、灌溉便利的坡地上,通风透光良好,冬季凝霜少,加上职工们管理得细致,因此使油棕能够正常开花结果。
又讯 福建厦门市许多农场试种的油棕也生长良好。厦门市亚热带作物试验场在1958年种植的两株热带作物——油棕,已高达二米多,其中有一株开了五朵雄花。
厦门市于1957年向广东海南岛引进大量油棕种子,1958年以来,厦门市亚热带作物试验场、厦门国营第一农场、竹坝华侨农场、凤南农场、白砂仑农场、大帽山农场和马巷公社等单位,曾先后种植油棕五十多亩,目前都长得很好。


第2版()
专栏:小常识

油棕是“油王”
油棕是一种热带油料作物,产油量高,有“世界油王”的称号。
油棕是多年生的作物,形状和椰树相似,株高达十米以上,幼苗抚育一年便可定植,定植后三四年就能结实,以后可以连收二三十年。它的果肉,含油量高达百分之五十五至百分之六十,果仁含油量也达百分之五十以上。在盛产期,平均每株油棕可产棕油三十至四十斤以上,棕仁油八至十斤。按一亩地(也可利用荒山荒地种植)种植十株计算,平均每亩可产棕油、棕仁油四百至五百斤,相等于五亩左右花生的产油量。
棕油除供人们食用外,还可制造人造奶油、肥皂、蜡烛、润滑油、马口铁压延及镀锡用的辅助剂、刃具及机械的防锈剂等,经过化学处理后,还可以制成动力燃料。棕仁油特别适合制高级香皂,经过精炼,还可供食用、药用,以及作化妆品的原料。棕仁榨油后的渣,可作饲料和肥料。由核壳烧制的活性炭,可作脱色剂、空气电池、毒气吸收剂等。脱去果实的果穗,可以制造牛皮纸等坚韧的纸张;树汁可酿酒和提炼酒精。


第2版()
专栏:

先紧后松 留有余地
姚津大队社员安排用粮
江西临川凤岗公社姚津大队社员发扬勤俭持家的优良作风,实行计划用粮,作到算了再吃,节约粮食蔚然成风。
姚津大队广大社员对计划用粮非常注意,早稻收割粮食分配到户后,许多社员都召开了家庭会议,讨论和研究了如何节约用粮,安排好家庭生活。第一生产队社员朱丁生,家里有七个人吃饭,口粮分到家后,便与爱人冯嫦娥具体讨论了如何计划用粮。作到先紧一点,后松一点,细水长流,留有余地。仅五十多天的时间,他们全家按定量用粮标准计算,已经节约了粮食七十多斤。第二生产队社员余年辉,家里也有七个人吃饭,他们在讨论用粮计划时,采取看天看时作饭的办法。这样既节约了粮食,又保证了吃好。
姚津大队也还有个别社员,对节约粮食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大手大脚,用粮没有计划。对这样的社员,大队就个别帮助他们安排用粮计划和种好自留地。这样全大队一百七十户社员中,绝大多数社员户都有一部分积存粮食。


第2版()
专栏:

会过日子的陈老汉
一走进贵州水城县新农公社东风大队金轮生产队社员陈云周家的院子里时,就看见门前摆着四五个圆簸箕,里面装满了茄片、豆角、天星米、红稗[bài]之类的农产品。跨进屋以后,墙角处又是成堆的老南瓜,还有刚从自留地里收回来的干包谷……,这些东西,都是陈云周为了安排好他一家人的生活而准备的。
陈云周已经有六十五岁了。他家人口多劳力少,六个人吃饭,只有两个劳动力。在这次秋粮分配中,他家分得的粮食,比起劳动力多、劳动力强的户,要少一些。陈云周为使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更好,在粮食分配到户后,便和老伴一块合计,决定除了坚持按计划用粮以外,还要搞好三个“搭配”。第一个搭配是:农历9月至11月份,以瓜、粮搭配为主。今年他家收了八十多个老南瓜,加上茄片、豆角,共有七百多斤,足够吃到11月底。第二个搭配是:12月至明年2月份,以粗粮细粮搭配为主。他家利用家前屋后种植的天星米、红稗、荞子、毛稗等杂粮共收得两百多斤,计划留着与细粮掺着一起吃。第三个搭配是:明年3月至6月份,以粮、菜搭配为主。目前,陈云周家的园地里,青菜、白菜、萝卜等蔬菜都长得很好。


第2版()
专栏:

汪子如爱粮如宝
福建浦城浮流公社阁下大队第一生产队老社员汪子如在秋收中十分珍惜粮食,他走在路上见丢粒就拾,下到田里见社员收割粗糙就帮助改进,发现哪里有抛撒粮食的漏洞就堵。
汪子如从秋收以来,每次出工,出门,身上都要围一条围裙,或是腰里挂上一个小竹篓,准备把随时发现的谷粒拾起来。每天收工后,他总是最后一个回家,在收完的稻田里检查一遍,拾起一粒粒丢掉的谷子。秋收以来的二十天中,他共拾回六十多斤谷子,交给了生产队。
汪子如不但自己处处珍惜粮食,还经常帮助青年社员搞好精收细打。队里有十七亩稻子,在秋收前被大风刮倒了。少数社员在收割倒伏稻子时,仍按常规办事,这样虽然收得快,损失却不少。汪老汉看了好不心疼,他向队长建议说:“倒伏细收割,费工不减粮,应该顺势收割,轻轻地拉。”他还到田里去实地试验,社员们一看,都说老汉的办法好,虽然慢一些,每亩至少可多收十斤谷子。这个办法推广后使队里多收一百多斤谷子。
汪子如随时随地珍惜粮食、推动精收细打的行动,教育了许多社员,在一次社员大会上,社员们提出要学习汪子如,力争每亩多收十斤粮,支援灾区。


第2版()
专栏:

翟玉清精心收获粮食
黑龙江省依安县中心公社民乐大队第三队社员翟玉清,几年来,积极出工,关心集体利益。今年秋收开始,翟[zhái]玉清精收细收秋粮,不让粮食白白损失。割地时,不但自己注意质量,还时时注意帮助别人提高收割质量。有人割的毛草,丢穗多,翟玉清就告诉他们割地要走步稳、抓小把、刀平茬[chá]低的技术,并把丢掉的穗头拾起来。青年社员李景春,是个新从学校回村参加劳动的新手,翟玉清就主动地向队长要求让李景春同他一块干活。他热情地教给李景春割地,几天的工夫,李景春的割地技术就大大提高了。
翟玉清不但注意珍惜粮食,平时也很遵守劳动纪律,凡是分配他做的活,都能很好地完成。由于他关心集体利益,劳动质量好,连续三次被评为五好社员。


第2版()
专栏:

龙江林带成荫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1952年开始营造的防护林带,现已初步形成。林木成长好的地区风沙已经减轻,流沙地逐渐稳定。不但保护了农田,还增加了农用材和烧柴。
上图是黑龙江省西部龙江县1952年开始栽植的防护林带
   新华社记者 刘志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