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9月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一首英雄诗
荣高棠
彩色纪录片《征服世界最高峰》是一部出色的、有着巨大教育意义的影片,是一首英雄诗。它深刻地、鲜明地反映了我国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在总路线和大跃进的鼓舞下,具有共产主义的雄心壮志,敢于攀登这样一个重重天险的世界第一高峰和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的思想。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影片突出地反映了这次登山活动,是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是在人民的支援和期望中进行的。从登山队决定攀登珠穆朗玛峰起,就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给了巨大的鼓舞。当登山队到达西藏以后,西藏工委和西藏自治区筹委会的领导同志,对登山队的工作作了多方面的指示和鼓励。许多城市为登山队赶制了高山食物和高山装备;科学研究部门派出了优秀的科学工作者协同登山队员们为夺取珠穆朗玛顶峰而战斗。从北京到珠穆朗玛峰,建立了气象情报网,为登山队员提供精确的气象预报;藏族人民派遣了优秀的儿女和汉族兄弟一起承担了征服珠穆朗玛峰的任务;沿途的藏族人民凝望着远去的登山队员们,表达了人民期望英雄们胜利归来的殷切心情;当登山英雄们凯旋归来时,从拉萨到北京,人们以巨大的热情欢迎了英雄们。
影片的绝大篇幅,展现了我国登山英雄们征服珠穆朗玛峰的惊心动魄的战斗。登山队员们忘却疲累,不顾危险,跋涉在喜马拉雅山茫茫的万年积雪之中,跨过纵横的冰川地带。通过“北坳”地带的这一幕战斗情景,充分体现出了我国登山队员们坚苦卓绝的精神。侦察队员们用冰镐、用双手在坚硬的冰雪上刨出为大队通行的“冰雪公路”;在坡度达七、八十度的陡峭的冰坡上,四条生命连结在一起地一个个结组匍匐着前进;高山缺氧,走几步就得停下大口地喘气;在这光滑陡峭的冰壁上,随时都可能发生冰暴雪崩,每一步都埋伏着丧失生命的危险。但是,登山英雄们浑身是胆,一步一步开辟着胜利的道路,终于征服了通向珠穆朗玛顶峰的“第一道难关”。在七千多米的高山上,队长史占春带领了同志们作第三次适应性行军,以找出通向顶峰的道路。十二级以上的狂风把他刮倒了,但是狂风并不能动摇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爬起来,站稳了脚跟,再继续前进。这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情景,英雄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战斗意志,深深地抓住和激动着人们的心。
影片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登山队员们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高贵的集体主义的共产主义风格。面对着这样一个艰巨的战斗,年青的登山队员们一个个生气勃勃,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高山上欢乐的手球比赛;唱一曲快板预祝同伴的胜利;在云海深处心情畅快地了望祖国壮丽山河,……一个个细节的描绘,刻划出了英雄们不惧艰险的本色。征服珠穆朗玛峰,是一次集体主义的伟大胜利。登山英雄们为了集体的荣誉,为了祖国的荣誉,表现出了舍己为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荣誉让给别人的高贵品质。影片虽然未能摄下刘连满同志在八千七百多米的缺氧地带把人造氧气留给突上主峰的同志们的事迹,但拍下了刘连满同志第一个踏上了“北坳”冰胡同的顶端后,虽然已经精疲力尽,还坚持着挂起软梯,接应和帮助后上来的同志们;拍下了无名英雄们——运输队员们背负着沉重的装备和物资,来回奔波于艰险的冰坡和陡岩上;拍下了气象工作人员和报务人员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为突击顶峰的同志们作出自己的贡献;拍下了医生随着登山队员登上七千多米的高度,细心诊视着每一位队员的健康等等十分感人的镜头。这一切集中地反映了每个人辛勤的劳动,都是为了征服珠穆朗玛峰这一崇高目的,这一切鲜明地反映了我们伟大时代伟大人民的精神面貌。
拍制成功这样一部优秀的纪录片,本身也是一桩英雄的业绩。摄影工作者和登山队员们一起,在严寒和狂风的侵袭中,在艰难困苦的旅程中,有时要抢在登山队伍的前面,有时要紧紧追上远去的队伍,他们在积雪、冰坡、悬崖之间奔波,摄取战斗的情景,这在摄影史上是一场少有的艰苦的搏斗。
当摄影师们攀登到七千六百米的高度,由于生理条件不允许他们再往上攀登以后,登山队员们就承担了拍摄工作的沉重任务。在八千米以上缺氧的高山上,他们忍受着极度的疲累,顾不得由于缺氧所引起的急促的、逼人的喘息,拍下了世界电影史上珍贵的镜头。由于突击顶峰时,是在只有星光和雪光的黑夜中,没有能够拍下五星红旗高插“地球之巅”的情景,但在清晨回到八千七百米的地方,已经疲乏不堪的屈银华,还拍下了两个稀世珍贵的镜头。
《征服世界最高峰》,也给我们描绘了珠穆朗玛峰的奇景异色——蓝玉石般的冰塔,水晶般的冰柱,造型奇特的“冰蘑菇”,缭绕峰顶的烟云……琳琅满目,引人入胜。鲜艳的色彩,美妙的构图,动人的音乐,有力的解说词,也各有其特色,把雄伟壮丽的珠穆朗玛天险和登山的英雄业绩衬托得更加扣人心弦,有声有色。
《征服世界最高峰》的上映,再一次鼓舞我国广大人民学习登山英雄们的雄心壮志和科学求实精神,学习他们为党、为人民、为革命事业所表现出来的高贵品质。它将进一步激励我国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在任何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改造世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立志要登上工业、农业、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一切最高峰!(附图片)
在海拔8700米处俯视山下,是一片茫茫的云海。
屈银华摄
登山队员们接近冰胡同


第8版()
专栏:

《征服世界最高峰》摄影工作人员
摄影:
一级运动员 王喜茂
二级运动员 牟 森
特约摄影:
运动健将 屈银华
运动健将 石 竞
运动健将 王富洲
二级运动员 刘启明


第8版()
专栏:

突破地球尖端——看纪录片《征服世界最高峰》
袁水拍山在虚无缥缈间,脚踏实地能上天。唯我红色运动员,突破地球之尖端!李白叹蜀道,难字一连串;岑参咏边塞,风雪写不完。比一比喜马拉雅山群峰,岂不是小巫见大巫?听一听登山者的语言,才懂得新时代的青年:
“穿过宝石的走廊,进入水晶的宫殿,无高不可攀,困难就是考验。”大自然花几万年工夫,安排下天罗地网迷魂阵,共产主义者在一个早晨,登上了西方人不信能达到的
顶峰。一笔勾销“东亚病夫”的称
号,永远顶回去“优秀种族”们
的嘲笑。你,年轻的地质工作者!你,过去的藏族奴隶!你,深山里的林业工人!还有你,把氧气留给同志们
的共产党员,
为集体开路的刘连满!人民歌颂你们的英雄事迹,人民歌颂你们的高尚精神。人民歌颂你们,更歌颂党的英明!是你们把红旗插上山顶,是红旗引导你们得胜。作旗杆的
是八千米高峰,欢呼胜利的
是十二级巨风。
注:引语见影片解说词。


第8版()
专栏:

在世界最高峰上纪录下英雄业绩
摄影师 王喜茂
第三次行军开始了。我背着一台五公斤半的摄影机和八公斤多的胶片,喘着粗气和队员们一起从海拔七千米的“北坳”沿着珠峰和北峰相连接的雪脊向上爬行。天气变了,气温急骤下降到零下三十七度左右。十二级的大风掀动着身躯,脸上被风吹得像针扎一般。每当风势稍弱时,不用谁打招呼,大家就不约而同地向前移动。这些惊险的场面该是多么好的镜头啊!可是随时都会把我们掀下万丈深渊的无情大风,使我紧握冰镐的双手,不能取出机器来拍摄。
当我们快爬到雪脊的顶端——海拔七千四百米营地的时候,夜幕笼罩了山峰,我们只能借着雪的反光和闪烁的星光向上爬行。连日的行军使我的体力消耗很大,将近三十公斤的背包压得我有些喘不过气来,过度的劳累也使我的大腿像有几千斤重似的抬不起来。这时我想到:党的教导和关怀,六亿五千万人民的重托,登山队员们蔑视困难的勇敢无畏精神和他们帮助我背机器、胶片的高度阶级友爱和共产主义风格,在危险的地方保护我拍材料等等。这一切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使我又重新鼓起勇气,利用冰坡,趴在冰面上手脚并行,一寸一尺地向前移动,终于爬到了海拔七千四百米的营地。
早晨起床时,我在过“北坳”冰胡同冻伤的手脚被接触组长屈银华同志发现了,他马上汇报给了史占春队长,我赶紧向队长解释和争取继续前进,可是在这种情况下,解释和争取又有什么用呢?只好服从命令下山。在返回大本营之前,我的摄影机又在这暂短可贵的时间里转动了。刘连满和张俊岩同志在准备岩石锥、小挂梯;王富洲同志用鲜艳夺目的国旗包裹着我们各族人民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的石膏像……我冻伤了的手脚不听使唤,只好跪在地上拍;可是无情的大风刮得我摇摆不定,最后我索性趴在地下把这些有历史意义的镜头拍下来。队伍出发了,风还在不停地刮着,我把镜头从珠穆朗玛峰顶移到队伍的前面,忽然我从画面里看到开路的史占春队长虽然在浮石坡上被风掀了下来,可是还在顽强地工作着。他只休息了片刻,又背起背包,挺起胸膛,傲然地爬上了浮石坡!
× × ×
别的帐篷都已熄灯休息了,唯有队部的电灯还在亮着,登山队副队长、党委委员许竞等同志正在开党组会。参加会的还有王富洲、屈银华、牟森等同志。他们正在讨论和决定如何完成第四次行军拿下主峰,和用电影纪录下这一人类历史的伟大事件。在会议结束的时候,许竞同志激动地挥着一只手,用宏亮有力的声音说:“牟森同志的体力已消耗殆尽,王喜茂同志已冻伤住院,我们不但要用党性克服重重困难保证拿下主峰,同时也一定要用党性保证完成牟森和王喜茂同志所不能完成的登上主峰的拍摄任务。”许竞同志的话没落音,膀宽腰圆的大力士“三吨半”——屈银华同志豁地站起来说:“为了把摄影机背上顶峰,我决定少带一瓶氧气!”王富洲同志马上也接着说:“我们可以大家轮流背摄影机,不管怎么样也一定要把摄影机背上顶峰去!”
同志们都知道要把摄影机背上顶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海拔八千米以上氧气极度缺乏,在过去的世界航空生理学上说海拔八千米以上是死亡地带,没有人造氧气装备,人就不能生存!由于增加氧气负重,登山队员在海拔八千米以上要背三十公斤的物资和装备。为了减轻重量,队员们用秤一两一两地往下减着一个岩石锥和一条带子的重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决定给我们背上一台四公斤的电影摄影机和将近两公斤半的四百呎胶片。同志们都知道一般人在海拔三、四千米的地方呼吸都相当困难,而他们也十分清楚地知道在海拔八千米以上不用氧气和少用氧气在生理上所引起的痛苦程度。但他们仍然决定自己忍受痛苦为我们完成拍摄任务。
5月24日早晨九点多钟,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三个同志共同背着摄影机和胶片,冒着刺骨的寒风,从拔海八千七百米出发,到八千八百三十米的时候,他们带的人造氧气也用完了。等他们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艰难的路程,攀到海拔八千八百八十二米的珠穆朗玛峰的时候,已是25日的清晨四时二十分。在这样的高度上,他们每走一步,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在这里走一步要等于我们在平地上走一里地的时间。虽然他们在最后一个段落的艰难的路程中,是凭着雪的反光和星光,匍匐在岩石上一寸一寸地爬上顶峰的,但是我们的机器和胶片都一直伴随着英雄们!英雄们因为在夜里没有拍下登上主峰的镜头感到极大的遗憾。在顶上又不能久停,他们只好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又把我们的摄影机和胶片从顶峰上背下来。这时天气又突然变坏了,雪开始不停地下着,当他们回到海拔八千七百米的时候,天已经亮了。为了拍下主峰,屈银华同志拿起摄影机准备拍摄两个镜头,但因过度疲劳,使他站立不稳,双手颤抖,他只好坐在山坡上依靠着背包拍了一个复着白雪的顶峰,和俯拍了一个喜马拉雅山云海镜头。
这两个用生命换来的珍贵镜头,将永远刻印在人们的脑海里,将永远载入史册,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芒!(附图片)
攀登冰陡壁


第8版()
专栏:

战斗的实录 壮丽的诗篇
马铁丁
《征服世界最高峰》,看过不止一次,每看一次,都压抑不住心头的兴奋和激动。
珠穆朗玛峰高不高呢?那还用说,世界第一高峰。就是这个第一高峰,踩在我们登山英雄们的脚下。
世界摄影界也许可以摄十部、百部、千部、万部比《征服世界最高峰》还要惊险得多的影片,可是,这些惊险片或者完完全全是虚假的,或者多多少少带有虚假的成分。唯有这《征服世界最高峰》,既是战斗的实录,又是壮丽的诗篇!
在海拔八千七百米处,摄下了两个镜头——云海和复着白雪的山峰。这两个镜头在世界摄影史上写下开天辟地的光辉的一页,现在与未来,千千万万观众,都会从这一页中吸取无穷的精神力量!当我在银幕上看到这两个镜头的时候,我的心由于过度兴奋而突然沉下来,默默中向我们的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有一首民歌:
“天有把,我们举得起,
地有环,我们提得起。
毛主席叫我们做的事体,
你看哪项不胜利?”
革命的豪言壮语,是以革命的干劲,革命的实践作为佐证的。毛主席要我们把五星红旗插到世界顶峰去,我们的登山英雄们响亮地回答:向毛主席保证,我们一定插上去。
“行百里者半九十”,长途走路,越到接近终点的时候越艰难;登山更是这样,越接近顶峰,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体力消耗,都需要坚强的意志,无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韧性战斗来支持。
“天气变了,气温急骤下降到零下三十七度左右。十二级的大风掀动着身躯,脸上被风吹得像针扎一般。每当风势稍弱时,不用谁打招呼,大家就不约而同地向前移动。”(《在世界最高峰上纪录下英雄业绩》)
这岂止是登山英雄们,难道不也是我们整个国家的生动形象吗?坚强的意志,无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韧性战斗精神,又岂止是属于登山英雄们的,难道不也是属于阶级的、民族的、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吗?
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把祖国建成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正像高登珠穆朗玛峰一样,即使旅途中会遇到种种困难、险阻、挫折,但是,顶峰一定要登上去,也是能够登上去的!
我们是新时代的“愚公”,让那些“智叟”们站在一旁讪笑吧。谁笑得最后,谁笑得最好。中国人民在高度的谦逊中就有那么一点硬劲和骨气:对反对我们的人,讪笑我们的人,偏要给点颜色他们看看。不信的话,有登山英雄们的榜样在!
登山英雄们不仅是攀登上自然界的最高峰,而且在思想领域、精神境界上创造了难能可贵的高峰。但是,高峰是攀登不完的:地球之外,还有无数星球;共产主义的精神境界也是峰峦起伏,爬上一个高峰,还有更高的高峰在前面。我们所获得的成就,对革命者来说,无非是继续前进的鼓励和鞭策。沿着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时代长河,披荆斩棘,奋勇直前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