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9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社论

农业战线添精兵 搞好生产有保证
认真检查农业劳动力的安排
在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运动中,有两项具有决定意义的措施,正在全国各地积极实行。一是干部深入第一线,参加生产领导生产;一是集中最大数量的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具体帮助人民公社和生产队解决各项具体问题,保证把主要劳动力用于当前农业生产上,特别是秋田管理和秋种准备工作上。
福建省闽侯县祥谦人民公社党委不久以前决定以80%的劳动力抢收早稻和抢栽晚稻。党委订了计划方案,也及时布置下去了。可是,中共闽侯县委书记马福祥同志深入到这个公社的东升、风港、大义等生产大队中,发现实际参加抢收抢种的劳动力不但没有达到80%,甚至比去年同期还少一半。为什么党委的方案行不通?主要是因为公社和生产队的部分干部对于“以农业为基础”和“以粮为纲”的方针缺乏正确的认识,害怕加强了农业生产,会影响了工业生产和副业收入;另有一些干部不善于分别轻重缓急,所以也没有把可能抽调、应该抽调的劳动力集中到农业生产第一线来。马福祥同志帮助祥谦公社党委向全社干部进行了深入的思想教育,运用各种具体事例,反复说明农业生产发展了、粮食生产发展了,公社的工业、副业和基本建设都才可能真正发展的道理。大家认识一致了,然后采取坚决措施集中劳动力: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适当调整一部分工业和副业;帮助各个社营企业、专业队合理安排劳动力,把各行各业多占用的劳动力抽调出来。这样,全公社参加抢收抢种的劳动力由七千多人增加到一万三千五百多人,达到总劳动力的83%,胜利地完成了抢收抢种任务。
祥谦公社的事实说明,把80%以上的劳动力集中到农业生产上,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它包含着多方面的复杂的关系;有农业和县、社工业的关系,有农业和林、牧、副、渔各业的关系,有当前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关系,有农业和财贸、文教事业的关系,有农业生产第一线和“后勤”工作的关系。这么许多复杂的关系,怎样处理才是恰如其分,各得其所呢?应该向广大干部说清楚:县、社工业,林、牧、副、渔各业,基本建设,财贸、文教各业,都是必不可少的,都有远大发展前途。但是,跟农业生产比较起来,特别是跟粮食作物的生产比较起来,这些事业毕竟是要围绕着粮食生产这个中心环节来办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如果不以主要力量发展农业,那末,这些事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肯定不会持续地全面地发展起来。各个省区都有许多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各种事业的例子,用这些例子向干部、群众进行教育,是很有说服力的。云南元江县洼垤公社1958年农业生产发展不大,部分口粮要靠国家供应;因为根子扎得不牢固,社办工业、畜牧业、副业的发展都受到很大的限制。1959年公社集中优势力量发展粮食生产,粮食产量跃增43%,由缺粮社变为余粮社。由于农业发展快了,精饲料增多了,畜牧业跟着飞跃发展起来,全年畜牧业收入增加了两倍;由于农业发展快了,工业和副业的原料和资金充裕了,全年工业和副业收入增加了六倍。全公社社员的平均工资因而增加了。洼垤公社的同志们从此认识了一条真理:“有了粮食,不论什么工作都主动得多了”。今年他们继续集中主要劳动力于农业生产,水稻栽插、中耕进度快,质量好;多种经营继续大步发展,到6月底生猪存栏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六成,上半年生猪交售任务超额完成72%,工业、副业净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两倍多。广西玉林县小平山公社党委十分明确地把农业摆在首要地位,适当地安排了农业和社办工业、多种经营的劳动力,农闲时全社参加工业和多种经营的人力有一千九百三十四人,农忙时只留下四百五十九人,其余的人调到农业生产第一线。这样,全公社参加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农闲时达到70%以上,农忙时增加到85%以上。农业生产搞得很出色,上半年工业和多种经营的产值也由去年同期的六十七万七千多元增加到二百七十多万元。像洼垤和小平山这样的公社,在各个地区都能找到很多,用当地的材料教育当地的干部和群众,必然收到更大的效果。
集中劳动力应该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改变劳动力分散使用的状况,一是克服浪费劳动力的现象。在许多地区和单位中,这两种情况往往混在一起,因此应当通过对各行各业劳动力分配的审查和整顿,一并加以解决。各县、公社、生产队都应该以农业生产为中心来安排各行各业的劳动力。包括水利建设在内的农村基本建设必须服从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在保证当前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分期分批地进行。县社工业和多种经营,除了一部分必须维持常年生产的以外,一般都应该同农业生产季节相结合,农闲多办,农忙少办,大忙停办,农忙务农,农闲做工。这样就可以改变劳动力分散使用的状况,集中大批劳动力到农业生产第一线来。节约劳动力是一个严重的任务,应该采取精简机构、整顿专业组织、实行强弱劳动力合理搭配等措施,让各单位过多占用的劳动力回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农村集镇上也有大批闲散的劳动力,应当组织起来,输送到农业生产上去。最近各地整顿劳动力的事实证明,不管哪个地区、哪个公社,可以调到农业生产方面的劳动力都是很多的,关键在于领导者有无最大的决心,有无适当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湖北襄阳县经过一次认真的整顿,十个公社有九千多人回到生产小队。他们采取了如下几项措施:一是大力减少公社内部脱离农业生产的专职工作人员。黄集公社各管理区只留一个文书,生产队只留一个会计员,二百四十二个青壮年专职电话员、通讯员、统计员、保管员完全回到生产第一线。二是精简企业机构。东津公社社营企业原来占用一千八百多个劳动力,窝工现象相当严重,一个木工厂就多占用了二十人。经过这次精简,这个公社从所属企业中抽出三百五十多人,投入了农业生产。三是整顿文工团等非生产组织,各公社都抽出一批青壮年,回到生产小队。襄阳县集中劳动力加强农业第一线的措施,受到生产小队的热烈欢迎。
有些地区早秋收获已经开始,大部地区秋收作物进入了生长中期和后期,亟需加强田间管理。无论哪个地区,都要立即准备秋耕秋种。当前正是争取今年秋季高产多收和为明年夏季丰收打好基础的决定关头。农业劳动是全民的最光荣的劳动。农村中的工作人员、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先进分子们,以身作则,热烈地响应党的号召,模范地执行上级的决定,在农业岗位上大显身手,为增产粮食和各种工业原料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2版()
专栏:

领导干部下定决心 做透政治思想工作
石屏抽调精壮劳力充实农业第一线
已调四千九百多人回到生产小队,其中整劳动力占92%以上
据云南日报报道 云南石屏县坚决抽调精壮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现在,从县到管理区所调出的占原来农业劳动力10%的四千九百六十七人,已有四千九百一十三人回到生产队,参加了生产,其中整劳动力占92.23%。
7月中旬,中共石屏县委进一步把包产指标落实到生产队后,广大干部和社员鼓足干劲,继续增添增产措施,争取秋季高产多收。县委同时注意摸了全县劳动力使用情况,发现农业第一线强壮劳动力不多,县委就下决心从各方面集中精壮劳动力到农业生产战线上去。
为了做好这一工作,县委决定广泛深入地进行一次以农业为基础的宣传教育,做透思想工作。全县先后召开了六次党团员大会和声势浩大的全民办粮食广播大会,并运用广播、黑板报、大字报和大会报告、小会讨论、个别谈话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的思想。结合讲农村大好形势和劳动力使用情况,全党全民展开了一场热烈的大讨论。讨论的题目主要有:为什么要以农业为基础?如何保证粮食生产持续跃进?经过讨论,在群众中树立了农业劳动光荣感,使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思想深入人心。许多机关、单位的青年干部、工人,一面讨论,一面张贴大字报,申请到农业战线上去。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临时工人白小三在领导批准回农村后,高兴地说:“要建设社会主义,粮食是宝中宝,我能为社会主义生产宝中之宝,是最光荣的事情。”城市居民陆李氏三番五次申请到农业战线去,她坚持说:“我有一分热,要发一分光,拔棵草也是为社会主义出力。”
这个县抽调劳力不仅行动快,而且特别注意质量。最初,有的单位不愿把强壮劳动力集中到农业战线上去。石屏县委发现了这个问题后,除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使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思想深入人心外,并做了一定要多调青壮年的具体规定。由于县委对这个问题抓得紧,抓得具体,集中到农业战线的劳力的质量都比较好。据调查,三岔河水利工地第一批调出的六百三十个劳动力中,男的有三百五十九人,女的有二百七十一人;青年占55%,壮年占45%;党团员占13%;干部占9.3%。但是,县委对集中劳力问题并不放松,进一步又组织检查。五个县委书记分片包干,二十三个县委委员分工包公社,组织了五个检查小组,深入公社、管理区、生产队进行“三查”:查应调的人是否调够,查已调人员是否适合质量标准,查调回的人是否作了妥善安排。经过检查,在已经调回的四千九百六十七人中,男的占63.5%,女的占36.5%;整劳动力占92.23%,半劳力占6.32%,附带劳动力占1.45%,基本上保证了农业战线所需劳力的质量。社员们对调强壮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反映很好,有的称赞说:回来的人可以一顶三!
为了保证调出的劳动力回到生产队,真正投入农业生产,石屏县委除了规定任务、时间外,还规定不准层层扣留。
由于集中的劳动力一竿子落实到生产队,有力地推动了当前生产运动。全县一百五十五个管理区中,有二十五个管理区已经集中力量大面积地突击抢收,一百一十八个管理区开始了小面积秋收,做到熟一块收一块;扩种晚秋作物的日进度,由原来的一千七百四十亩,增加到三千七百二十五亩;小春的积肥人数由8月5日前的三千二百人,增加到五千二百人,全县积肥已完成小春用肥计划的38%。(附图片)
河南林县河顺公社通过改革工具等办法,使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劳力由过去的65%提高到85%。图为西里生产队调整后的兵强马壮的秋田管理大军正在出工。 新华社记者 杨丙文摄


第2版()
专栏:

大批强壮劳力加强农业第一线后
给农业生产带来哪些好处?
栗木公社的调查表明:生产进度显著加快;农活质量普遍提高;技术革新运动得到进一步开展;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思想深入人心。
据贵州日报报道 大批劳动力调到农业第一线,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哪些好处?最近,记者在都匀市栗木公社对这个问题作了一次调查。这个公社经过几次抽调,一共调回了六百八十一名精兵强将到生产小队。从这个公社的调查来看,大批精兵下到基层,对于小队生产起了很好的作用。农民普遍说这是把钢安在了刀口上了。
调回的这支队伍,人人都是担、抬、犁、耙、薅、?、割、打样样在行的精兵。这支生力军上阵,使全社生产进度迅速加快,面貌一新。以泡木管理区团寨生产队为例,7月中旬,公社下放了十六个人到这个队,其中有十名是在公社化肥厂学习过制造化肥技术的社员。他们在三、四天内,带头造出了二十多万斤各种优质土化肥,并教会社员如何合理施肥和科学施肥。全队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禾苗普遍升了一级。同时,全队空田空土也全部种上了晚秋作物,超额完成了栽种任务。栗木管理区战斗大队迎丰小队过去只有六个能犁牛打耙的人。因此,春耕打田插秧时候,活路显得特别紧。这次,小队增加了五个身强力壮的人,社员高兴地说:秋耕秋种不怕没有人犁田了。由于增加了大批人力,这个公社的生产进度大大加快了。各生产小队的人力充实后,纷纷修订了增产措施。本来计划薅三道的,改为薅四道;原准备施两次追肥的,改为追三次;没有打算多种晚秋作物的,也来了个五旁四坎不空,寻缝插针……。
这个公社从各行各业调整下放的三百三十八个精壮人力中,党团员占40.5%(党员四十一人,团员九十六人),平均每个小队增加了两名骨干。这些人政治觉悟高,有很多原来就在生产大队、生产小队担任队长、会计、保管等职务,现在他们响应党的号召,带头支援农业战线。他们一到农村,群众热烈欢迎,并很快委以重任。据统计,有一百零九人被选为干部,其中:正副小队长五十一人,小队和大队会计二十九人,食堂主任和保管员二十人,正副大队长九人。此外,还有许多人被选为记工员。他们在回队之前,都经过一次学习,对农业是基础的深远意义认识较深。回队以后,因此能事事带头,坚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共产党员王恩云、张玉荣二人回到团寨生产队以后,发觉队里因为缺乏红薯秧,不打算多种红薯。他们听说先锋队有多余薯秧,7月2日晚上,连夜赶到先锋队,调剂到三千五百多斤薯秧,次日就发动社员翻地、挑粪、种薯,一天内就种完了全部薯秧。此后,他们又带头领导群众利用五旁四坎及空田空土大种晚秋作物三百十五亩。
近来,栗木公社有些社员总爱俏皮地说:“我们队里来了几个活‘鲁班’,以后搞工具改革不愁没有师傅指点了!”此话一点不错。栗木公社的工业在经过技术革新,越办越精悍的情况下,抽出了七十七名铁、木等技术工人支援农业生产。这些人回到了原来的生产队,被群众看成是今后农村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财富,受到了很大的尊敬。许多青年当即拜师学艺。在这批“活鲁班”的积极带动下,这个公社的技术革新运动得到进一步展开。木工李明荣回到先锋生产队,他看见全队七个食堂只有一辆马车运煤,每天还要专派二十个人跑到二十多里路远的地方去担煤。他向党支部建议改人挑为车子运输,队里分给他七个懂点木匠手艺的社员,结果在一个星期内,造出七辆车子。一天只用五辆马车运煤就够全队食堂用,每天可腾出十五个人力投入农业生产。铁工王玉科、罗甫兴二人回到所在的邦水生产队,在田间劳动之余,抽空为生产队生产和修补小农具,一个月时间,就为生产队节约了一千多元资金。据统计,下放的这批技术工人,已经为三秋工具立了功:五十七部损坏的打谷机已修好,一百九十五张敞斗改成了围斗;新修和改装了二十一间谷仓。
通过下放大批精壮人力到第一线,栗木公社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活教材广泛向农民进行了一次“农业是基础”的教育。许多人从事实上进一步看到了搞农业生产的光辉前途,有的老农民说:“毛主席把城里人和厂里人都派下乡来搞生产,农民要更加劲才行!”共青团团寨生产队支部书记罗兴明,原来不安心农业生产,这次受到了教育,决心在农村干一辈子。


第2版()
专栏:

抓肥如抓粮肥多粮食多
为秋播作物备底肥
江苏南通专区各县人民公社,在田头大搞水肥库、草泥塘、大粪池,就地采集杂草、水草和使用农作物秸秆等沤制肥料,为麦子、油菜、蚕豆等秋播作物准备底肥。现在,全区已建立水肥库和草泥塘一百四十六万多个(平均每六亩田一个),田头大粪池十四万六千多个。许多库、塘、池里已经积满了肥料。
开展秋季积肥运动
湖南省各地抓住当前树叶野草茂盛,气温高,肥源广的好时机,开展了群众性秋季积肥运动。湘潭、郴县、衡阳等三个专区投入积肥的劳动力达六十八万多人。湘潭专区已为全区晚稻和杂粮作物平均每亩积足了二十多担肥料。目前,全省晚稻田已有百分之七十七追肥一次,禾苗生长良好。
各地在积肥运动中都大搞工具改革,不断提高工效。双峰县在运肥方面因地制宜推广了索道、滑道、车子、木船等工具,制肥方面推广了土起重机、下肥用泥船、追肥用灰船,工效普遍提高一两倍。
大批城粪运到农村
福建省各地城镇纷纷积运肥料下乡,支援农村人民公社开展的秋田超包产运动。福州、泉州、南平三市结合大扫除积肥,七天中已赶运各种肥料九十八万多担下乡。建宁县里心镇居民经过两天突击,运送了两万一千多担人粪尿、阴沟泥、垃圾等肥料下乡,并帮助施肥下田。
沈阳市迅速把大批城粪运往农村田间,支援郊区增产粮食和蔬菜。从八月三十一日到九月二日,全市已运出粪肥一万多吨。市郊秋菜目前已全部出齐罩垅,送去的肥料正赶上追肥需要。
在赶送城粪下乡中,沈阳市各行各业热烈响应党的号召,踊跃参加这一运动。
组织土化肥生产
甘肃省大力组织土化肥和土农药的生产,支援农业。
甘肃省石油化工局早在年初就组织了土化肥、土农药的生产;五月份又组织三百人的工作组和检查团,到专区和县具体指导这项生产。山丹、陇西、天水等地兴修的小化肥厂,四月初开始建设,由于大搞快速施工,一个来月就投入了生产。
为了供应化肥、农药生产所需的原料,全省各地化肥厂、农药厂采取了多种办法。


第2版()
专栏:

早看几步棋
卫星管理区第二生产队使用劳力的调查报告(之三)
中共武胜县委通讯组 本报记者
初秋时候,嘉陵江照例发出了猛烈的咆哮,要在往年,这算“五秋”(收、耕、种、管、藏)的一曲前奏,今年则如同马后炮。濒临江边的四川武胜县旧县公社卫星管理区第二生产队,“五秋”激战早已全面开展,而且在全社取得遥遥领先地位。这个队的晚秋作物面积比去年扩大了两倍;今秋播种明夏收获的小春作物面积、明年大春作物和晚秋作物面积也要比今年扩大;同时,每季高产田所占面积也要扩大。不用说,要实现这一计划,工作量有很大增加。可是旧县公社卫星管理区第二生产队,不仅有把握多种,而且在贯彻各项高产措施时能有劳力保证。要问他们怎样解决持续跃进与劳动力不足的矛盾,那末,社员们就会如此明快地告诉你:全靠汪书记早看几步棋。
社员们所说的汪书记,是全县支部书记的标兵,卫星管理区支部书记汪定昌。他自1958年大跃进以来,便分工常驻第二生产队。每年秋前,他都要领导群众提早制定下一年的生产计划和劳动力安排使用的长计划。所谓长计划,是从上一年秋播开始,到下一年秋播以前为止。因为前秋种下的小春作物要在第二年夏天收获,每年秋播就标志着一个新的生产年度开始。同时,这一季作物种什么,啥时播种,关系下一年全年的作物搭配,而作物搭配又决定今后每一时期的农业用工。为了提前从大的方面摆布好劳动力,他总是在秋前为劳力布局苦思苦想。像过去一样,他这次帮助第二生产队安排劳力,又绞了很久的脑汁。
支部书记的心事
“差了四千五,应该怎么办呢?”“不晓得!”汪定昌的小娃娃望着她正在出神的父亲,不知所措地这样回答。“怎样才能既多做四千五,又保证劳逸结合?”“睡吧,明天再想吧!”汪定昌的爱人知道她丈夫是在为工作伤脑筋。为了这“四千五”,汪定昌已经跟生产队长陈远文、副队长陈德友,以及队上二、三十个社员讨论多次了。支部书记念念不忘的“四千五”不是别的,而是第二生产队今秋到明秋在农业生产方面新增加的工作量。这是一个月以前,汪定昌领导该队制定了1961年进一步实现多种、高产、多收的跃进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农业生产用工要从今年的二万个左右,增加到二万四千五百多个。从去秋到今秋的情况来看,农业用工达到二万个,已经是很难得的事情了,再继续增加工作量无疑要算一个难题。可是,新增加的四千五百个农业用工要不解决,今秋到明秋就不能进一步实现多种、高产、多收。就以小春作物来说吧,今年10月、11月进行播种和田间管理时,便与收获大春作物和晚秋作物等农活打挤;到了明年4、5月收获时,又与夏种等农活发生“顶牛”现象。总之,劳动力不足是明摆着的困难。
夜访老贫农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四千五”当然不能将汪定昌这种“关心群众疾苦像一只羊,贯彻党的政策像一块铁”的“好当家”难倒。一天晚上,他买了一些糖果,踏着月光去探望老贫农陆双全的病情,顺便就对劳力不足的问题作了一次长谈。陆双全老头经过一番考虑后,向汪定昌问道:“明年的农业用工是多少呢?”“二万四千五”。“冬闲三个月每月平均用工多少?”“一千二”。“小忙四个月,每月用工多少?”“一千五”。“大忙五个月每月用工多少?”“二千九百八”。汪定昌一一回答了陆双全的问话后说:“问题就在大忙这五个月上边,按照每天出工八十多人,每天作七十个工计算,每月只能做二千一百个工,还差八百八十个工。”这时,老贫农陆双全就提起他单干时,因为劳力不足,曾经将一部分历来种中熟作物的田地,改为种早熟和晚秋作物,再加上分期分批播种,全年播种的面积扩大了,用工量虽然增加了一点,但却不像光种中熟作物时劳力那么紧了。随后他又发表感想说:“依我看,改变作物搭配,把大忙的农活,分散一部分在小忙和农闲时候来作,保证一年四季的农活不打挤,就全年来说,这叫大劳逸结合!”汪定昌一听,立刻就带着一种激动的语气说:“对头,陆大爷你说的对头!我们安排劳力,对付农活,也要像毛主席当年领导部队打敌人一样,把敌人分散成很多小块块,让我们自己集中力量,一个个地吃掉它。”他当夜就跑回去召集生产队长陈远文、副队长陈德友和会计、作业组长等,讨论如何改变中熟作物过分集中的状况。过去这个队绝大部分田地都采用以下的作物搭配方法:第一季种植小麦、油菜等;第二季种植中熟水稻、玉米、红薯、高粱等。现在决定降低这种作物搭配所占的比重,提高下列作物搭配的比重:第一季种蚕豆、豌豆;第二季种早稻、早玉米;第三季种晚稻、秋玉米、秋红薯等。这么改变,一则可以多种和错开需肥时间;再则改变了中熟作物过多,农活打挤的现象,使原定大忙期中的用工量,由每月二千九百八十个工,降低为二千五百个左右,减去本来计划的二千一百个工,大忙期中每月还差四百多个工。
“这就好办了。我们要充分利用公社优越性,大忙要组织各队抽出一些人来搞协作。”汪定昌启发大家再从另一方面来挖潜力。经过讨论计算,估计外队的协作支援可解决二百来个工。不过,要搞协作,就必须使各队的作物搭配情况和播种时期有所不同,以便前后错开,避免劳力同时吃紧,腾不出手来。于是,汪定昌又找了其它几个生产队的队长,一面介绍这个队搭配作物的经验,一面让他们考虑修订增产计划,改变作物搭配方法和播种时间,以保证队与队之间你紧我弛,必要时能与外队换工二百多个。经过群众充分讨论后,卫星管理区的四个生产队便修订了增产计划,改变了作物搭配和农活分布状况。这个计划连夜报到公社党委、区委后,很快就被批准了。从卫星管理区第二生产队的情况来看,通过改变作物搭配,以及各队相互协作,大忙期中每月只差二百多个工。这两百多个工,通过改革工具,短安排,精打细算,将农活前提后移以及开展高工效运动,完全可以得到解决。
持续大跃进的战略
可是,大忙的农活需工问题解决之后,小忙与冬闲的需工,却相当紧张。一方面,这是由于大忙五个月朝小忙和冬闲移了二千多个工,使这一段时间的农业用工增加了;另一方面,根据农业高速度增产的要求,养猪、工具改革等需工量增加一千七百个。两方面加起来,小忙和冬闲七个月之中至少增加三千七百个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汪定昌白天一边参加生产,一边找社员交换意见;晚上组织干部和社员讨论;到了深夜,又点着灯算账。他说:“我们现在少睡一阵,要是想出办法来,明年就会使社员夜夜睡足,也能使我们自己无牵无挂睡个安稳!”有了这样的精神,还能想不出办法来?汪定昌领导群众反复讨论算账以后,终于使小忙和冬闲期中新增加的三千七百多个工落了实。
一、以改好用好运输、加工、养猪和基建工具为重点,成套改革工具。今冬在工具改革上增加二百个工,明年至少在当年生产上节省二千五百个工。
二、多种经营突出抓养猪,力争生猪翻一番,达到每亩地养猪一点三头。今年养猪用工有九百个,占多种经营用工30%。1961年养猪用工一千九百个,占多种经营用工55%以上,比今年增加一千个;但是,这些人养猪积肥,就可以大大节省农业积肥用工。由于一人常年养猪积肥,至少抵三人常年积自然肥,明年新增加的一千个养猪积肥用工,至少可节约农业积肥用工三千个。
三、去年基本建设用工中,能够当年受益的仅占60%,明年85%的基本建设用工都投入规模小、花工少、当年受益的项目(明年用于当年受益的基本建设用工,比今年增加五百个左右)。根据计划,这增加的五百个基本建设用工,项目如下:花工五十个修一条水渠可扩大自流灌溉面积十亩,至少节省一百个工;修沉沙函四个,花工八个,可以避免明年下山挑土盖田,至少节省四十八个工;改良土壤四十亩,花工四百个,使明年的土壤增强保水、保肥能力,至少可节省浇灌和施肥用工八百个等。因此,基本建设今冬明春用于当前受益工作日增加五百个,至少可节省明年挑水灌田等农业用工一千个左右。这样算下来,以上三方面共可节省农业用工六千个以上。不但解决了小忙和冬闲期中缺少三千七百个工的困难,而且使大忙期中有了机动的工作日。
为了切实保证在劳力安排上,贯彻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他们根据耕作制度的变化,将全年二十二种作物、一百多项农活、四十多项中心农活,依先后次序排队,使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需工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始终,月月落实;使多种经营等需工围绕着这根“红线”波动,以农业为转移,农业用工在一定限度增加,多种经营则在一定限度内减少,农业用工减少,多种经营则增加。明年农业用工大致分布情况如下:4月、5月、8月、10月、11月为大忙月份,田间生产用工最低和最大限度为75%—82%(粮食生产为70%—75%);多种经营(包括养猪)占5%—8%;生活福利占5%,其余为机动工。3月、6月、7月、9月为较忙阶段,田间生产用工占65%—70%(粮食生产占60%—65%);多种经营占15%—20%;生活福利占5%,其余为机动工。12月、1月、2月,为一般月份,农业用工占50%;基本建设占25%;其余为多种经营、生活福利等。这样算下来,全年农业用工占72%,每月平均有七十五人参加田间生产,六十五人生产粮食;基本建设占6%以上;其余为多种经营和生活福利。在我们了解了这一段有关劳动力的长计划的生产过程之后,汪定昌告诉我们,光看明年农业用工的比例,好像只比往年增加了百分之几,其实不然,由于明年85%的基本建设用工是投于农业当年受益的项目;二分之一以上的多种经营用工是用于养猪积肥;这样,直接间接用到农业生产上的劳动日,估计至少在85%以上。这是增加农业用工的大窍门啊!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要大改工具,至少让一个人抵一个半用。这样,农业生产上的七十五个人,至少就抵一百个人用了。(全文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