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9月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在大搞群众运动和加强政治工作的基础上
上海各钢铁厂生产管理大改革
适应炼钢生产特点普遍实行“班炉竞赛纵横管理”的包炉制
加强责任心 加强协作 加强领导 职工劳动热情高涨 竞赛热烈
本报上海5日电 上海各钢铁厂炼钢车间,在大搞群众运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基础上,最近普遍实行了“班炉竞赛、纵横管理”的“包炉制”,把原来车间生产、管理分上下三班的组织形式,发展为既按炉座纵的组织生产、又按上下三班横的加强管理的新制度。这一生产管理工作上的大变革,更能适应炼钢生产环节多、连续性强的特点,有利于更充分发挥工人群众的积极性,便于更好发扬上下左右协调一致、万众一心的风格,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今年,上海各钢铁厂在大搞群众运动中,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广大职工的革命热情高涨,在生产、技术、管理上创造了很多经验。这种“包炉制”就是他们摸索到的一项重要经验。5月底,它由上钢三厂第二转炉车间化铁炉首先开始,以后逐步在全市各转炉车间化铁炉上推广;现在,各厂的转炉、平炉等车间的各种炉子、各个工段已普遍推行了这一制度。原来,各车间都是采用上下三班的组织形式,每班从化铁炉、转炉到浇铸都统一管理,上下三班之间开展竞赛。但这种形式不能很好适应炼钢生产连续性很强的特点。同时,各厂转炉车间化铁炉改为碱性、热风操作,进行全面技术改造以后,技术更复杂了,对工人的操作要求更严格了。工人在上一班、甚至在前一小时,不保护好炉子,就有可能在下一班、后一小时使生产受到损失。按上下三班组织生产的形式,更加不能适应这种新的形势。
为了使组织形式更好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上钢三厂第二转炉车间化铁炉工人首先实行“包炉制”,一座化铁炉日夜三班的生产划给一批职工专门负责,从头到尾全部包下来;同时,原来归车间掌握的有些技术管理权力,也下放给这批职工自己掌握。实行了这种“包炉制”以后,这个炉座的三班工人之间加强了协作,自觉地统一操作,大风、高压等新的操作技术迅速得到贯彻,生产显著提高。一号化铁炉实行包炉制的第一个生产周期,平均小时熔化率就从原来的十吨以内上升到十五吨以上。这种“包炉制”解决了交接班“纵”的矛盾,上下班之间协作更好了。但炼钢生产又是各个环节的大协作生产,要求从上料、化铁炉、转炉到浇铸的各个工段、各个工种相互密切配合,一环脱节,整个生产就要受到影响,因此,“横”的协作也十分重要。上钢一厂第二、第三转炉车间,在推行“包炉制”时,又根据这一生产特点,发展了上钢三厂的经验。他们在按炉座包生产的基础上,车间上下三班每班又都有自己的具体指标,生产计划班班落实。这样,群众的竞赛活动便纵横交错地展开了,生产协作也更密切了,新纪录不断涌现。现在,各厂一般都采用了这种“班炉竞赛、纵横管理”的办法。
这种纵横交错的“包炉制”的出现,是随着上海钢铁战线群众运动蓬勃开展的新形势,在生产组织上产生的一个新变化;它的迅速推广,又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劳动热情和自觉,更加发扬了上下三班和左右各工段之间密切协作的共产主义风格。由于每个炉座的一批职工专门负责,因此,这批职工内部的三班工人思想一致、目标一致、操作一致,一举一动都从整个炉子的生产、集体的荣誉出发。上一班主动为下一班创造条件,下班前都把炉子搞得很正常,并且经常注意维护。在交班时还做到认真交情况、交问题。上钢一厂第二转炉车间一号化铁炉,有一次夜班工人在交班时,发现出铁眼堵塞,他们耽心接班的工人情况不熟悉,交班以后,仍守候在炉前,和接班工人一起打通了铁眼,然后才回去休息,使生产没有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加强了“横”的协作,班内各个工种之间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保证本班多出铁水、多炼钢。料场工人不辞辛苦,坚持“粗粮细作”,把石灰块子小的筛去,大的敲碎;运料工人主动到炉前看料线,保证炉子吃饱吃好;砌炉、热风等各个工段都把自己工作做好,多方面为炉前创造条件。上钢三厂第二转炉车间一号化铁炉由于各个工段、上下三班协作好,平均小时熔化率达到了十八点一吨,炉龄达到二百七十六炉,成为上海大型化铁炉中的一面红旗。
推行“包炉制”,把有些管理工作下放以后,进一步扩大了工人参加技术管理的权力,因此,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自觉性更为高涨,责任感大大加强。他们想出许多办法来提高炉子的产量质量,积极采用新的操作技术和先进经验。为了提高炉子作业率,充分发挥设备潜力,工人爱护自己的炉子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炉前工人不仅操作时严格、认真,人人做维护工作,而且还和打砖、砌炉的泥工一道商量办法,帮助他们把砖打得结实,炉衬砌得砖缝均匀,以延长化铁炉、转炉的寿命。上钢三厂第二转炉车间一号转炉,还实行了“包打”、“包砌”、“包炼”的办法,炉龄比车间内其它转炉的平均水平高出了六炉。风量、风压、渣料、焦比等的管理权力由车间一级掌握下放给炉座以后,各炉炉长都随时根据生产情况灵活掌握调整。如上钢三厂第二转炉车间一只化铁炉有次发生了“挂料”毛病,炉长马上要鼓风房工人把风压降低;停了一会,又要他们把风压升高,这样反复“上升”、“下降”了几次,就把“挂料”冲了下来。这比过去解决问题更加及时了。现在,各厂化铁炉的熔化率、去硫率都稳步上升。上钢一厂、三厂、五厂转炉车间的大型化铁炉,在铁的硫磺配到0.7%左右的情况下,平均每小时出的铁水普遍由十吨左右提高到十四吨以上,有不少化铁炉已达到十八吨左右。
在纵横管理的基础上,各厂又组织班与班、炉与炉之间的劳动竞赛,使群众运动开展得更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在这样的竞赛活动中,各厂大树标兵,大搞试验炉,你追我赶,力争上游。8月下旬以来,上钢一厂第一、第二、第三转炉车间都连续创造了今年以来日产量最高纪录。上钢五厂转炉车间的六座化铁炉之间开展竞赛以后,平均熔化率比过去提高了30%到40%,去硫效果提高了20%左右。
实行“包炉制”以后,车间领导干部也改变了过去千斤担子一人挑的情况,不少技术问题由工人自己动手解决,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生产第一线,帮助解决关键问题。上钢一厂、三厂、五厂各转炉车间的主要领导干部,人人有试验炉,通过试验炉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全面工作;下去抓住关键问题,解决关键问题。各车间还把原来按班成立党支部改为按化铁炉、转炉、机修、浇钢等工段成立党支部,把政治思想工作和专业生产领导紧紧结合起来。(附图片)
上钢三厂第二转炉车间一号化铁炉是上海市五大转炉车间化铁炉中的一面红旗。图为一号化铁炉出铁。夏道陵、贾振福摄(新华社稿)


第1版()
专栏:

具体分析各种不同土质 具体采取各种不同措施
斗山公社细心治理晚稻三类苗
增施追肥,补苗除草,促使禾苗好转,力争增产多收
本报讯 据南方日报消息:广东省台山县斗山公社对各种不同土质的晚稻三类苗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具体措施,全社生产队长以上干部一千二百人都大力领导群众加强管理三类苗。全社从8月18日至28日,每天组织二万一千多名社员,对五种落后田加强田间管理。有一万六千多亩施了追肥,占落后田的83%,共施下各种肥料三十六万五千担。凡要补苗的全部都进行了补苗除草。现在,这些禾苗生势已经开始好转。
斗山公社今年晚稻插得较早,基肥较足,大多数禾苗生长良好。但是,通过田头会诊,评比检查,发现禾苗生长仍不平衡。全社落后禾有一万九千五百亩,占晚稻面积的17.6%;这些落后田包括山坑田,单造高片田,远路田,迟插秧坎田和浅脚黄泥骨等五种田。为改变这五种田禾苗生长情况,公社党委第一书记祁长城在西栅大队向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后,召开了有各大队干部、老农、技术员参加的田头会议,通过具体分析,确定了对五种田不同的管理措施。第一类是山坑田,多属反酸冷底,插后回青慢,分蘖少。决定采用开排洪沟、排铁锈水沟、排灌沟,以便彻底做好排灌工作;追肥三次;铲掉田基草、拔掉田草,除治病害虫害。第二类是单造高片田,多属粘质土壤,漏孔多,缺肥缺水。决定每亩下绿肥五百斤、缸肥八担、混合肥四百斤;拔除围基草和田草;要塞好漏孔,做到足肥足水;普遍补苗。对单造深水田特别注意全苗。第三类是迟插秧地,每亩下速效肥二十担。第四类是远路沙质田,决定就地积、沤绿肥十担作为追肥,并加施石灰五十斤。第五类是浅脚黄泥骨田,每亩下厂肥三十担,草木灰二百斤。
这些措施制订后,党委第一书记祁长城又到西栅大队最落后的大岗蛇洞和下蓢洞中去,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实行领导、劳力、肥料三集中的方法。8月24日,西栅大队在党委书记带动下,出动三百一十人,大举围攻大岗蛇洞二百三十亩落后禾,一天送肥四千五百担。驻西坑大队党委委员李浓也和党支书、大队长等十多个干部深入山坑田,总结了东成队去年对十五亩山坑田进行开好排灌沟,追肥三次,获得丰产的经验后,8月25日起组织社员二百八十人(占劳力80%以上),对四百多亩落后田进行开沟和追肥的工作,在三天中开三沟三十条,同时集中二万多担精肥施到这些落后田中去,平均每亩下肥六十担(缸肥十五担,绿肥十五担,土杂肥三十担)。三天后禾苗开始转青,每穴长出新苗三条至四条。地多劳力少的五星大队,历来对单造田不追肥,现在也改变了过去的老常规,在20日集中劳力三百二十人,围攻单造高片田,已施肥六百五十亩(每亩下混合肥二十五担或缸肥十五担)。现在,每穴有效分蘖达到八条,最高的有十三条,生长良好。
8月29日,公社党委召开了干部会议,参观和总结五星大队在单造高片田、西坑大队在山坑田围歼落后禾的情况和经验,总结了西栅大队消灭缺苗、保证全苗等经验,决定再大干十天,彻底消灭落后苗,争取晚造增产多收。


第1版()
专栏:

民主改革劳动互助带来生产大发展
西藏农业区收成空前好
农民在“尝新”的时候,首先用雪白的哈达包着新糌粑献给毛主席像,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
新华社拉萨5日电 西藏高原上的拉萨、山南、林芝、昌都等主要农业区的秋收工作全面展开。
目前,拉萨、山南和昌都农业区的早熟庄稼已经收割完毕。在气候温和的林芝专区的林芝、波密、米林等县,庄稼已经大部收割完毕。季节较晚的日喀则、江孜专区的粮食作物也逐渐成熟,那里的藏族农民们除了陆续开镰收割早熟地上的青稞外,正在积极进行各项秋收准备工作。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以后的第一个大丰收年,从目前各地打场的情况来看,都比以往任何一年大大增加。一些过去土壤贫瘠和缺水灌溉的山谷、坡地,由于改进了耕作方法,大抓水、土、肥、种和田间管理,今年也获得了丰收。许多藏族老农民都说他们活了六、七十岁,从来没有看见过像今年这样好的庄稼。山南扎囊县孟噶如乡九十岁的老阿妈彭措坚丹说:像今年这样好的庄稼,过去在封建农奴制度下不仅没有看见过,连想都没想到。获得丰收的藏族农民们纷纷组成报喜队,敲锣打鼓,抱着丰硕的麦穗向党报喜。他们在“尝新”的时候,首先用雪白的哈达包着新糌粑献给毛主席像,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的好领导。
秋收中,各级领导干部都深入第一线,一方面参加秋收,一方面领导秋收,就地解决问题,使得今年西藏地区的秋收工作作得又快又好。各地机关、部队、学校、城市居民和各行各业也从各方面大力支援秋收。目前,仅拉萨市机关、部队、学校和市民帮助农民秋收的已达上万人次,拉萨市的手工业工人还支援了农民大批秋收工具。人民解放军的助收队不但割得快,而且作到了收净、拾净、运净和打净,受到藏族农民的热烈赞扬。
秋收中,各地都以互助组为单位,分别组成了收割、拾穗、运输、打场等专业队伍,充分发挥了组织起来集体生产的优越性。收割前,各互助组都详细讨论了收快收好的措施和办法,合理安排了劳动力,并把每块庄稼地的收割日期,按成熟先后排了队,很多互助组还成立了农忙托儿站。拉萨尼木县罗浪村由于集体分工劳动,抽调经验丰富的农民精收精打,使每克地(相当一亩)多收粮食十九斤。群众普遍赞扬说组织起来搞互助合作就是好。许多乡村都提出了“往年秋收两月半,今年秋收十五天”的响亮口号。拉萨市东郊彻金、红旗两个乡的农民五天就收割了八千克青稞,并随收、随打、随入仓。各地农民在今年的秋收中使用了新制的镰刀、石磙、风车和脱粒机等工具,大大加快了秋收进度。
各地农民在今年的秋收中,普遍发扬了社会主义协作精神,晚收的地区支援了早收的地区,劳动力多的地区支援了劳动力少的地区。各地翻身农民还在秋收中展开了劳动竞赛。


第1版()
专栏:

周总理电贺富马任老挝首相
富马亲王复电周总理表示感谢
新华社5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3日打电报给梭发那·富马亲王,祝贺他荣任老挝王国政府首相,电文如下:老挝王国政府首相梭发那·富马亲王殿下:
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以我个人的名义祝贺殿下荣任老挝王国政府首相。我希望,通过我们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老两国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祝老挝王国繁荣,人民幸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一九六○年九月三日
新华社5日讯 老挝王国政府首相梭发那·富马亲王5日打电报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感谢周恩来总理对他任老挝王国政府首相的祝贺。电文如下: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阁下:
我谨代表王国政府,并以我个人的名义衷心地感谢阁下对我们表示的祝贺和祝愿。
我确信,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会了解我们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的基础上同各国人民和平相处,不管他们具有何种意识形态。
我请阁下转达我们对毛泽东主席的敬意。我们祝中国人民幸福和繁荣。
致最崇高的敬意。 首相梭发那·富马亲王
一九六○年九月五日于万象


第1版()
专栏:

周总理接见英国记者格林
新华社5日讯 周恩来总理应英国记者格林提出的电视访问的要求,今天中午接见了格林,并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
接见时,在座的有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龚澎、副司长康矛召等。


第1版()
专栏:

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发表第三次会议公报
圆满解决联合勘察队提出的问题
双方就中缅边界条约草案进一步交换了意见并就边民过境耕地问题的处理原则达成协议
新华社仰光5日电 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今天在这里发表了关于第三次会议的公报,全文如下:
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从1960年8月25日到9月4日在仰光举行了第三次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中国首席代表姚仲明先生、缅甸首席代表昂季准将以及双方代表和顾问。
中国代表团在仰光逗留期间,拜会了吴温貌总统、吴努总理、奈温将军、外交部长藻昆卓以及其他人。由于缅甸政府的盛情安排,中国代表团还访问了勃生市,他们在那里受到当地军政当局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联合委员会检查了联合勘察队的工作,对勘察工作的迅速进展、双方勘察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如期完成所交托的任务感到满意。因此联合委员会对勘察人员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表示赞扬。联合委员会还根据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协商,研究和圆满地解决了联合勘察队提出的问题。
为了保证如期完成今年10月在北京签订中缅边界条约的全部准备工作,双方就条约草案进一步交换了意见。
根据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和避免双方边民之间可能发生的纠纷的愿望,联合委员会就双方边民过境耕地问题的处理原则达成了协议。
联合委员会还就其他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双方对第二次会议规定这次会议讨论的一切问题得到认真的研究并且在友好合作的气氛中获得解决这一事实极为满意。
双方确定,联合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9月19日在北京举行。
新华社仰光4日电 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最后一次会谈今天在这里举行。出席这次会谈的有双方的首席代表、代表和顾问们。在会上,联合委员会检查了条约起草小组草拟中缅边界条约的工作,同意关于解决中国和缅甸双方边界居民过境耕种土地问题的原则的协议,以及同意对联合勘察队提出的问题的建议和解决方法,并且决定举行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日期和议程。


第1版()
专栏:社论

争取晚稻高产多收
南方地区的双季晚稻已经插完。这是今年的最后一批主要粮食作物。争取晚稻高产多收,是争取今年粮食增产的一场最后的决定性战斗。
双季晚稻在夏播作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据南方种双季稻较多的十三个省(区)市计算,去年双季晚稻面积占夏播粮食作物面积的46.9%,总产量却占夏播粮食作物总产量的57.1%,可见双季晚稻是高产粮食作物。当然,各地情况是不同的。广东省双季晚稻产量历来较高,但就在这样的地区,仍然有很大的增产潜力。这个省的潮阳县的双季晚稻,1959年比1958年增产25.7%;潮安县的双季晚稻,1959年比1958年增产23%,就是两个突出的例子。在长江流域,过去双季晚稻产量一般不高,普遍低于早稻。可是,就在这个地区,也出现了不少高产的典型。例如,湖南醴陵县去年种了四十一万多亩双季晚稻,平均亩产比早稻高44%;湖北鄂城县去年种了十三万多亩双季晚稻,平均亩产超过早稻13.7%。在这样的地区,争取双季晚稻多收,具有更大的潜力。
今年3、4月间寒潮较多,早稻生育迟,收割晚,不少地区晚稻插秧推迟了。根据历年来的经验,岭南地区10月上旬经常发生规律性的寒露风,长江流域9月下旬常有规律性的低温,如果晚稻正在这个时候抽穗开花,就会花而不孕,增多不实率。这个情况应该引起双季晚稻产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注意。但是,历年的经验同时告诉我们:只要加强田间管理,抓紧追肥、中耕除草,适时晒田,促进早熟,争取高产还是完全可能的。据西南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在“立秋”后六天插的“10509”和“浙场三号”晚稻,由于田间管理得好,分别取得了亩产四百零七斤和三百六十四斤的收成。江西宜春专区有些地区在“立秋”后几天栽的晚稻,由于管理得好,亩产也达到四百斤左右。这种例子各地很多,应该总结起来,大加宣传,增强人们争取晚稻丰收的信心。
目前双季晚稻正在转青、分蘖,正是需要加强田间管理的时候。晚稻生长前期,还是高温季节,如果管理得好,每穴增多一个分蘖是不难的。如以每亩两万穴计算,就可以增加二万个穗,每穗以结实五十粒计,每亩可以多收四、五十斤稻谷。但是,晚稻生长前期的高温季节十分短促,所以必须及早进行田间管理,不容有丝毫疏忽。
各地争取双季晚稻丰收的田间管理经验,最主要的有三条:第一是抓紧追肥,主要是施分蘖肥和攻穗肥。第二是加强水浆管理,适时晒田,利用灌溉水调剂温度。第三是确立人定胜天思想,战胜一切自然灾害。目前正是双季晚稻活棵、分蘖的时候,必须抓紧追肥、中耕、灌溉、晒田和防灾工作。只要后期田间管理作得好,原来插秧早、施肥多、适当密植的,固然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原来插秧较少的,还可以争取早分蘖、多分蘖;原来插秧迟的,也可以提早在寒潮到来前抽穗扬花。在各种增产措施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增施追肥。今年晚稻面积扩大,需肥数量增多;但是少数地区由于前期抗旱任务较重,没有来得及大量积肥,有些晚稻是白水插秧的。我们一定要依靠人民公社的力量,大力贯彻大养大种大积大造的积肥方针,乘目前山青湖草较多,气温高、雨水多、肥料又容易腐熟的季节,抓紧时间,大量积肥,大量追肥,保证双季晚稻高产多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