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9月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科学知识

巧用兵合理布局 保基础全面安排
——关于水头公社劳力问题的调查报告
中共山西省闻喜县委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安排生活的基础。基础不发展,其他事业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全党全民抓农业,以农业为中心,一切从服务农业出发,来安排整个国民经济计划,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既有经济意义,又有政治意义。但是要充分发展农业生产,真正体现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就必须从合理使用劳力入手。因为劳动力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问题,是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尤其在农业实现机械化之前,劳动力的安排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最近,中共闻喜县委在水头公社对于劳动力的使用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调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大抓劳力合理布局,大挖劳动力潜力,合理使用劳力,对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当前农村在劳力使用上,确实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矛盾,这些矛盾主要表现在:①支援国家工业和发展社办经济与大搞农业生产的矛盾;②当前生产,特别是田间作业与农业基本建设在劳力使用上的矛盾;③以粮为纲与发展多种经营的矛盾;④农业“八字宪法”的进一步贯彻,田间管理水平要求愈高愈细与占用劳力过多的矛盾;⑤夏秋季节性强,农活高度集中与劳力不足,忙闲不均的矛盾。所有这些方面,就是当前农业生产上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主要标志,就是坚决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调动各行各业,为农业生产服务,保证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发展。因为只有农业生产高速度发展了,才能实现多种经营的方针,才能更好地发展社办工业和相应地促进财经、文化、卫生工作的发展。同时这些事业的发展,充实了支援农业的物质力量,反转来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这是相互推动,互为因果的。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一方面对现有劳力要进行合理安排;一方面要进一步挖掘劳动力的潜力。如果安排不合理,就会造成力量使用失当,不能体现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如果只满足于现有劳力的分布,而不去挖掘更多的劳动力的潜力,就不可能出现高速度,同样不能贯彻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二者必须同时并举,不可偏废。水头人民公社在农活繁重、劳力奇缺、事多人少的情况下,解决了这些问题。重点抓得准,劳力用得巧,潜力挖得透,因而在遭受严重干旱之后,小麦亩产还平均达到一百六十二斤,虽较去年略低,但比大跃进的1958年还有所增产。棉秋管理,井井有序,精雕细刻,细致加工,因而整个作物生长良好。目前这个公社正在干劲冲天地为夺取明年小麦大增产进行着一切准备工作。
水头公社位于闻喜县西部,北依稷王山,南连鸣条岗,涑水河由东而西,横贯全境,是一个山、川、岭、垣兼有地带。全社共有耕地十六万六千六百多亩,人口三万一千六百多人,劳力一万零二百八十七个,耕畜七千零八十一头,平均每人占有土地五亩,每个劳力负担耕地十六亩,每个牲畜负担二十二亩。按照今年农业生产的要求,全年共需四百一十五万个工,平均每个劳力需做四百个工,而按照社员所报的基本劳动日只有三百六十万个,还相差五十五万个,再加上一些病弱孕产妇的缺勤和临时遭受自然灾害的额外投工,以及临时突击任务的计划以外用工,那就问题更大了。那么怎么办呢?对于这个问题,在干部群众中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人,单纯从一些现成的数字上,死算账,算死账,结果问题越算越大。他们主张减少复播面积,减少投工数量。另一种人则不然,他们活算账,算活账,越算头脑越亮,办法愈宽阔。他们的主张是巧用兵,用好兵,大挖劳动力潜力,调动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从积极方面着眼,彻底解决问题。经过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听取意见,上上下下,反复讨论,提出八项有力措施,解决了劳力问题。从劳力布局与劳力使用上,真正体现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为实现“以粮为纲,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大抓合理安排,提高劳动力的使用率
劳动力的合理使用,包括两个含义,首先对于全部劳力的布局要分布的合理,使用的得当。前段在劳力使用上确实有分散主义现象,尤其参加田间生产的劳力仅占在家总劳力的55%,而在其他方面则占用了45%,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不仅是劳动力的使用问题,而且是对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的认识问题。关系到以粮为纲,发展多种经营方针的执行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高速度按比例的发展问题。公社党委有鉴于此,根据“急其所急,缓其所缓”的精神,当机立断,采取了一压(压缩社区非生产人员二百一十二人)、二并(合并了十四个性质相同的厂子,挤出劳力一百六十五人)、三缓(缓办了十六项季节性的工业副业生产项目,腾出劳力一百一十七人)、四停(暂停了四项基建工程,腾出劳力一百七十九人)、五抽调(从服务、畜牧等战线上抽调强壮劳力二百七十一人)的有效办法,大大加强了农业生产第一线,使服务业人员由原来的13%减到占总劳力的8.7%;畜牧业人员由5.97%减为5.27%;农业基本建设队(水利、水保、造林)由9.8%减为5%;工业副业生产人员由7.08%减为2.9%,而直接参加田间生产的人员则由原来的55%,增加到占总劳力的78%,其中强壮劳力达五千六百三十八人,占田间参加生产人员的75%。这就是说: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体现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
其次对每一个劳力的使用,要在不影响通盘安排的前提下,根据个人所好与特长,因材使用,因人给事,这样做,可以发挥一技之长,提高做活效率,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原来公社党委和管理区干部虽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缺乏经验,以致造成一部分人学非所用,作非所能,把一些适于做出力活的人,分配了手艺、把式活;把一些善于做手艺、把式活的人,分配了笨重活计;对一部分有技术专长的人,也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公社党委采取了“解剖麻雀”的办法,到兴南、水头、下晁等三个劳力使用较好的管理区,进行了调查,并召集老农进行了座谈,总结了经验,在全社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因材用人,调整农活运动,并已取得显著成绩。据不完全统计,今春以来,共调进政治可靠,热爱食堂的做饭把式三百六十三人;调进爱抚弄牲口,熟悉饲养工作的饲养员一百五十人;有三百七十个适于做出力活的人,从棉秋管理队伍中,以及瓜地果园调到了切堰垫地、水利、深耕等农业基本建设队伍中。有七百二十九个有技术专长的人,分别被派到瓜果、菜园、工厂、作坊、技术作物管理等专业队伍中。全社在因材用人方面一共调整了二千六百一十二人,占总劳力的25%。这样作,并没有影响整个劳力的安排,而是大大发挥了每个人的专长,调动了劳动积极性。广大社员高兴地说:“这一下龙归大海,鱼跃深渊,放开脚步敞开的干吧!”兴南庄实行因材用人,调整劳力以后,王庚卯老汉赞叹不已地说“真是用兵如神”。下晁管理区十五队社员高文焕老汉,有种瓜种菜的技术,而且也爱拨弄瓜菜,但分派了别的活计,而种瓜菜的却派了些生手。今春整风期间,老汉给队长贴了个大字报说:“队长派活不适当,不问社员啥特长,种了半辈子菜和瓜,偏偏叫我种棉花。”在调整农活时,满足了老汉的要求,老汉情绪特别高涨,日日夜夜辛勤劳动,整天不离田间,种的四亩西瓜,收入一千八百元。他又在瓜地套种了蔬菜,还准备在菜地种麦子,不误麦田归队。大张区黄申禄老汉,爱抚弄牲口,当了饲养员后,把十二头牲口喂得滚瓜流油,膘肥体壮,全部评为一类膘。并且学会了配种和给牲口医治简单的疾病。
为保证妇女全勤,他们还规定:“强壮妇女种远地,做正活,有累手孩子的妇女种近地,做零活”。
对于畜力,也进行了规划,作到人畜配套,牲口与工具配套。
挖掘劳动力潜力,给农业增兵添将
一、办好集体福利事业,挖掘妇女劳动力潜力。妇女在生产战线上,已经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劳动大军,但是以前由于集体福利事业搞得较差,所以有一个时期有不少妇女没有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出勤不经常。去年全年妇女出勤仅占65%,平均每人做劳动日仅达一百五十个。公社党委发现了这个情况之后,便大大加强了集体福利事业的领导,大办全民性的公共食堂,大办托儿所、幼儿园,使全社二百一十六个食堂,七十七个托儿所,六十二个幼儿园办得很好,入食堂人数由今春的35%增加到现在的99%。入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孩子由一千三百人增加到二千八百六十四人,从而又腾出妇女劳力一千八百人参加了生产,使妇女出勤率经常保持到85%,不少妇女做到月月不缺勤。半年来平均每个妇女做劳动日九十三个,比去年同期提高20%。
二、充分发挥辅助劳力的作用。劳动人民都有爱好劳动的习惯,即是老年人,只要能动弹,他们也总是要求找点活干。在这方面,公社党委作了周密的规划,因材用人,因人设事。如老汉耕地有经验,会种经济作物,就分配他们犁地、种菜、管棉花,老婆婆性情温和、爱孩子,就分配她们当保姆,看孩子,以便腾出妇女参加生产。腿脚不俐落的人不能跑路,但可以喂牲口;眼力不好的人可以摇水车,踩风车,这样就使全社一千三百零九个辅助劳力都动员起来,参加了生产。他们高兴地说:“想不到我们这些人还有大用。”
三、组织集镇上各单位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田间生产,支援农业。全社共有各机关、企业、厂矿干部、职工九百六十六人,高小以上学生一千七百七十人,教员七十人,根据工、交、商、学、兵一齐来支援农业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精神,公社党委作了全面规划,组织单位与区队挂钩协作,定期劳动。如果一个职工每月劳动以三天计,教员学生每星期劳动半天,全社共可做劳动日八万四千个。
四、大搞工具改革。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公社党委早就提出了:“改革工具搞生产,一人可顶数人干”的口号,掀起了大搞工具改革的高潮。全社共改革各种工具三十多种,达七千余件,工效提高一至三倍,共节省劳力达千余个。如兴南管理区,原来中耕需三套人马,经三道工序,即:第一道刀耙一遍,第二道浅犁,第三道小耘碎土,经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后,将犁前边加刀耙,后边带小耱,实行了三合一,只用一套人马就行了。节省劳力提高工效都达两倍。
综合利用劳动力,提倡一人多艺
劳动力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但这不只是人的数量问题,而且要大搞劳力综合利用,提高劳动力的使用率。他们的办法是:
社办工业副业经济,除个别与农业生产有直接关系的坚持常年办厂外,其余本着“亦工亦农”的精神,农闲则办,农忙则停,参加农业生产。如抗旱中,全社就有十八个工厂企业事业单位,抽出四百一十人,投入抗旱。
饲养员原来不管担水,不管除圈,不管铡青草,不管拉垫圈土。其实这些活,饲养员都能捎带着干,不需要另派人去干。在大搞综合利用后,饲养员把这些与饲养有关的事,都担当起来了。半年来全社就省工五千三百个,也并不影响饲养工作。有些饲养员还抽空轮流参加了田间劳动。
食堂管理员部分兼任炊事员、保管员,炊事员兼管养鸡、喂猪、拣菜,还可与面粉加工员相结合,这也便于生活调剂,如食堂需要什么面,不管是粗的、细的、豆面、杂面、玉茭瓣等都可随时解决,这对改善伙食,也有好处。
妇产院也有潜力,如产妇在产前产后都可作些零活,如缝缝补补,饲养家禽。对敬老院的老人们也可根据情况,分派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推广李天柱经验,时不空过,路不空行,号召空人出村捎担粪,回村捎篮菜。据初步统计,光捎脚这一项,半年共捎粪五十一万担,捎菜三十二万斤。
安排季节茬口,调剂农活闲忙
农业生产是季节性最强的一门科学,但是忙闲不均,时紧时松;这就给劳力使用带来极大困难,尤其夏收秋收季节,农活高度集中,劳力应付不暇,稍有疏忽,就会顾此失彼。要解决这个矛盾,除合理安排外,必须适当分散农活,使作物错开茬口,把一部分农活赶前或推后。其具体作法是:①从作物品种上,调开季节茬口。特别是夏收期间,问题更大,人常说:“蚕老一日,麦熟一时”,一夜之隔就会出现“春风吹黄千顷浪”。而这里又是麦产区,如何在这个“龙口夺食”的季节里,作到万无一失,他们根据历年经验和具体情况,种植了成熟期不同的三种小麦品种,以避免麦收期的农活过分集中。全社麦田较多的十一个丘岭地区,共有麦田四万多亩,其中种植了成熟较早的白山麦二千三百亩,成熟一般的碧玛一号、四号三万七千八百亩,成熟较迟的白线麦、早洋麦三千二百亩,这就调开了农活茬口。②在秋作物方面,大搞晚秋套种和营养钵育苗,这在全社秋作物中,有早秋三千二百七十二亩,有晚秋三万一千九百四十亩,套种秋一千七百五十亩,把秋作物的成熟期也分成三批。而且秋田套种,棉花育苗,促进了作物早熟,有利于麦田归队,避免了农活拥挤。③在作物种植安排上,也根据不同地区作了不同规划。如水浇田地区,人多地少,水肥充足,要求复插面积达90%以上,而且要多种高产作物。丘岭地带人少地广,水肥俱缺,要求适当少复播一些,复播占麦田20%—30%,并要多种些费工小的绿豆、豌豆之类的作物,而且豆类的根瘤菌还可以顶肥料,解决丘岭地肥料不足的困难。④充分利用农闲空隙,把在大忙前可以做的农活提前做好,力争赶前一步,一早百早,争取主动。做到冬干春活,夏干秋活。如今年麦收口里,全社三万二千亩棉田,普遍进行了检苗锄草,其中有六千一百亩喷打了一次六六六药剂,防治了虫害发生。所以在紧张的麦收期间,全体社员能够集中力量搞夏收,无“后顾之忧”。在这段夏田管理期间,他们不光对全社六万二千亩休闲麦田施了底肥,而且四万八千亩准备归队的麦田所需要的肥料,也送到地头,……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总之一切赶前一步。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我国几千年来由于封建割据以及小农经济所造成的土地支离破碎的状况,早已彻底改观,但遗留下来的残余痕迹仍然存在。如水路弯曲,土地插花,田间道路迂回等,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生产的发展。如不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会造成劳力上的浪费,而且与目前的大生产不相适应。为了节省更多的劳力,公社进行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①调整旧有水路,改变不合理的水规,将受行政区划和经营范围限制而流向不合理的三十五条大小渠道,本着局部服从整体,小利益服从大利益,以及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原则随着方田的建设,规划改建为一条干渠,十二条支渠,既减少了水量的消耗,又作到综合利用,加快流速,扩大浇地面积七千五百余亩,并且大大节省了劳力。如原来由于渠道流向不合理,弯度太多太大,浇水时需要几个人看水,而现在一个人就行了。仅西下晁一个管理区,在今年夏浇期间,就节约了三千二百五十个工。②调整插花地。公社化后虽也调整了一下,但不彻底。西下晁、小张等十一个管理区交插种地,并且还有插进别区别队心脏地区的土地四千五百余亩,每年往返费工约计八千余个。经过调整后,土地连片,耕作方便,大大节约了用工。③随着“八字宪法”的进一步贯彻,施肥量的不断增加,相应地增加了运输量。据初步估计,一年运肥用工一般占总用工量的20%—25%,特别是远地用工量更大。蛇虎涧管理区耕地最远的六、七华里,上地翻三条岭二道沟,强劳力一天仅能送肥六担,亩施肥以六十担计,就需十个工,这就可以看出,在运送肥料上,潜力是很大的。公社党委在布局上采取了“六畜下田,以畜就田”的办法,特别是在农忙时,对一些远地和方田,就地饲养,就地使役,就地积肥;在丘岭地带,大搞切堰垫地积扫路土,田间积肥,就地施用,减少肥料运送工。这不仅是改造远地薄地的一项根本措施,而且也是节约劳力的一条有效办法。此外还进行了作物连片种植,便利耕作,减少往返;田间建立打麦场;交通要道村子建粮仓;也节约了不少的劳力。
组织协作,互相支援
由于水旱地区的不同和劳力多寡、土地宽狭、庄稼成熟迟早等条件的不同,也就出现了劳力时松时紧的暂时不平衡现象,这也给地区之间的大协作带来了可能性。在今年抗旱中,水浇田地区为了夺取节令,赶前下种,掀起了抢收、抢浇、抢种高潮。同时还要进行棉田和早秋的加工管理,处处呈现劳力不足。而旱田地区,由于天旱地干,农活较少,公社就组织了八个旱田地区的一千三百个劳力,五百八十个牲口支援水浇田地区,水浇田地区为同旱田地区共同度过灾荒,无偿地让出五百亩水地,叫旱田地区耕种。在伏耕期间,由于水地复播面积大,休闲麦地少,伏耕任务小,于是,又抽出劳畜力支援旱田地区进行伏耕。这种地区间的有机结合,穿插进行,不仅挖掘了劳动力的潜力,而且也发扬了同舟共济的共产主义风格,使人们树立了集体主义精神,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大抓思想教育,提高群众劳动自觉性
在大挖劳动力潜力的同时,还必须十分注意作好人的思想工作,因为人是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而人又是受着思想支配的。水头公社党委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大抓以农业为基础和爱社教育,提高社员思想觉悟,树立主人翁思想。同时开展五爱日劳动竞赛,评出勤多少,评做活质量,评遵守劳动纪律。如兴南区实行劳动日升降表,五天一公布,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出勤率。这个区的第三队共有劳力六十三人,第一个五天出勤仅四十五人,平均每人每天得劳动工分8.34分,最高的13分,最低的3.5分。经开展评比,公布劳动日后,第二个五天的劳动出勤人数增加到五十八人,每人每天平均得劳动工分9.48分,最高的达16.4分,最低的也有6分。社员李锦秀过去不多劳动,前五天仅做活两晌,开展教育与实行评比后,百日无缺勤。曹张管理区的工作本来不先进,在抗旱斗争中,通过算家底账、时间账、收入账,大大启发了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使出勤率由75%增加到97%。
虽然取得了上述成绩,但公社党委感到劳力的潜力仍然很大。如林场、小农场……社办企业事业单位,仍有占用劳力过多现象;社、区两级干部,能下放的,还没有完全放下去。农业中学、民办中学根据“耕读并举”的精神,还有潜力可挖。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开展得很不够,没有形成群众运动。现在公社党委正在前段胜利的基础上,决心大力调配劳力,大挖潜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认真贯彻农业为基础的方针,确保农业大增产。


第7版()
专栏:科学知识

微生物的应用
胡乃宜
在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中,两门相近的科学——物理学和化学的成就有着巨大的影响,因而使这门科学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用同位素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和醱酵机制等问题,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研究微生物中同位素交换机制和动力学亦有相当进展,用同位素研究维生素对微生物的合成代谢机制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因此,同位素已经是实验室不可缺少的设备,不久将会发展到如同使用一般试剂那样频繁的程度。用微生物勘探石油,在苏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用微生物防止钢铁生锈,已经不是什么奇异的事,并且已经从霉菌内提取出一种化学物质,证实是高效的防锈剂。在电线电讯器材防霉问题上也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同样微生物在纤维制品、塑料、木竹制工艺品以及涂料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医用微生物方面,对于恶性肿瘤的研究,全世界的病理学者、生化学者、微生物学者以及其他研究工作者都投入了很大力量,力图尽快解决防治问题。虽然肿瘤的发生是否全部由病毒所引起还在争论,但微生物工作者对肿瘤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流行性感冒的成因,也是微生物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知道流行性感冒是最容易传染的一种疾病,因此在防治及卫生防疫机关工作中占显著的地位。结核杆菌和流行性肝炎病毒的研究正在大规模地进行。噬菌体在医学上的应用,已有了很大的进展。在抢救钢铁战士丘财康中,噬菌体战胜了绿脓杆菌,使丘财康恢复了健康。
在农业微生物方面,根瘤肥料、固氮菌肥料、钾细菌肥料、磷细菌肥料以及抗生菌肥料的广泛应用,大大增加了农业产量。固氮菌不但可做细菌肥料,而且可加快猪的发育,仔猪加喂干燥固氮菌,比对照的重量增加17%。赤霉素的发现,为植物生长刺激素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赤霉素是一种具有高度类型的物质,用量低,应用广,效能显著。它能促进植物茎叶伸长,促进开花,解除休眠,促进种子萌发,促进结实,促进生根。每公顷施用五克赤霉素就足以获得巨大的蔬菜产量,而且可以使植物生长从几个月缩短到几个星期。另外在土壤中还有许多有益于农作物的细菌,如氨化细菌,能把有机物变为无机态的氨,再经过硝化细菌的生命活动,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这种作用使土壤中的氮素物质易于为植物根系吸收。纤维素细菌能把大量的植物残体变为土壤中碳素的泉源。硫细菌能把经腐败细菌分解后而产生的硫化氢转化成硫酸,硫酸再与环境中碳酸盐作用以产生植物可以吸收的硫酸盐。铁细菌可以把土壤中铁的化合物变为植物可以吸收的铁,同时亦可把地球中心的铁向其表面移动,把稀松的状态的铁变为浓缩状态的铁,这些作用决定着铁矿的形成与开采。
在工业微生物方面,制革工业中常应用细菌的腐败作用,除去毛与表皮层,并使皮革柔软光滑。在麻纺工业中常用细菌加速麻类果胶质分解,从而提高纤维的总产量,并获得品质优良的纤维。在醱酵方面,微生物可以醱酵柠檬酸、丙酮、乙酸乙酯、山梨糖、酒精、酪蛋白等。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面包、罐头的制造,牛乳、奶粉、冰淇淋等的贮藏都与微生物有关。此外还有抗菌素的醱酵,现在已醱酵成功的有金霉素、链霉素、四圜素、氯霉素、新霉素、青霉素、多霉素、紫霉素、白霉素、灰霉素、土霉素等等。抗菌素不但能治疗人和家畜的疾病,还可防治果树、蔬菜、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止果汁、蛋类、奶油、蔬菜的腐败。如果家畜在屠宰前注射抗菌素,则可以防止肉类败坏;如果用高浓度的抗菌素喂家禽,则家禽所下的蛋亦可保存较久。抗菌素喂家畜家禽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减少死亡率,如果小牛每天喂金霉素二十四毫克,比对照牛体重增加12%,用金霉素喂小鸡其生长速度比对照增加半倍到一倍,同样以金霉素二十五毫克喂婴儿可使婴儿在十天内体重比对照的增加8%。
在微生物遗传变异方面,如何使微生物定向变异,培养出人们需要的新菌种,是微生物学者面临的重大问题。目前全世界许多微生物工作者都在大力从事抗菌素的菌种选育和寻找新抗菌素的工作。
微生物的非细胞生命形态,不仅引起了微生物学家的注意,也引起了普通生物学家的重视。细胞只有从细胞产生的学说已经被否定了,而非细胞生活方式的存在已被证实。微生物的非细胞生命形态问题是现代生物学上极重要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意义是在于它关系到生物学上许多基本问题的解决,如生命的起源问题,生命存在的可能形态,细胞的起源问题,有机体的发育、变异及种的形成问题等。微生物滤过型的存在的事实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意义。它说明了细菌细胞在一定的生存条件下可以形成活的过滤型,从过滤型又能重新产生细菌细胞,因此,这一点证明了细胞可能从无细胞构造物质演发而来的原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