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9月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坚韧学习科学 一心建设农村
——记何文义和他领导的共青团化工厂
王宗元 李振东 程渡 朱玉田
这是在洛河边上的卿避村,共青团陕西省委和大荔县委正在这里召开现场会议。
作报告的人身量不高,年纪不过二十岁左右吧,穿着一件蓝条土布衫子,两只手常常举到胸前,打着各种比喻。
他转过身,在黑板上写出:
第三部分——细菌肥料
“同志们,植物生长需要三种要素,那就是氮、磷、钾……空气里面本来有许多氮,可是这些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有一种细菌,名叫‘固氮菌’,它是一个小小的工厂……”
坐着听讲的有两三百人,一点声息也没有,几百支笔飞舞在几百个笔记本上,发出沙沙声。
他是谁?是大学教授吗?是化学专家吗?不是。他只是一个念过半年高小的青年农民,名叫何文义。
就是他,两年前连一个化学符号都认不得的小伙子,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鼓舞下,苦钻猛干,力攻科学堡垒,制造和发明了各种化肥、菌肥、农药及其他化学工艺品一百一十七种——一双勇敢的手撕开了化学工艺和细菌制造的神秘帷幕。
他所领导的这个工厂,两年来换了三个名称:起先叫“土化肥厂”后来叫“细菌肥料厂”现在叫“大荔县段家公社共青团化工厂”,他们的产品陈列在一间大厅里:
这里是硝酸钾、氨水、植物生长刺激素、硫铵、土尿素……
这里是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金霉素、地霉素……
这里是土赛力散、苯硫二剂、1605、1059、牛癣药水、百日咳药粉……
社员们亲切的叫他们是“万全化工厂”——生产上需要什么,这里就供给什么。
他们坚持为农业服务的方针,两年来,制出各种化肥、菌肥一百九十万斤(可供全公社每亩施用二十四斤),农药六万斤,还有其他多种产品。可以说,段家原上每一棵迎风摇摆的麦穗,每一朵含笑绽开的棉花,都曾经从这个小小的化工厂里取得营养呢!
他们坚持“勤俭办厂,以土代洋”的方针。走遍他们的车间,能够称得上“现代”设备的,只有几支温度表,一个新添的高压灭菌器,一副土壤速测箱。而那些蒸馍的笼,盛水的缸,煮饭的锅和各处搜集来的玻璃瓶子,在这一群大无畏的青年人手中发挥了神奇的作用。
“我的前途就在这里!”
开始,他们三个人——何文义,何有生,何家则——在戏楼底下搭起三口铁锅,就动手熬制颗粒肥料和土尿素。
富裕中农出身的何家则才上阵就不想干了,说他胃口不好,闻到臭气就反胃——这是个大空场子,附近连棵树也没有,三伏天的太阳当头晒着,拌大粪的气味、蒸骨头的气味、熬尿的气味熏的人头昏脑胀,当然不是一件舒服事。
何文义说:“行,你的胃不好,你去筛土好啦!”何家则念过几天初中,觉得自己有点文化,一面摇筛子一面叹气:“这会有什么前途呢!”
何文义却拣着最苦、最肮脏的事情自己做。每天清早挨家挨户去倒尿盆、掏茅厕,像找金子似的四处搜寻死猫烂老鼠和各种骨头。
当他挑着粪担从村中走过时,有些妇女老远就捂住鼻子,唧唧喳喳的喊叫:“文义,你算把咱一村都臭完了!”文义却笑嘻嘻的说:
“这怕什么!没有臭的能吃上香的?”有些人在背后猜测说:“文义准是犯下错误了,要不,他当团支书的为什么整天担大粪呢?”
回到家里,老婆也嫌他脏,不许他进房子,不跟他一桌吃饭,不给他洗衣服,说:“你看你,当团支书的就弄这些事呀?”
“这是党给的光荣任务!”
“光荣?衣服没人给你洗!”
“没人洗我自己洗,那有破不开的芝麻秆!”文义笑了笑,拿起那沾满了污渍的汗衫,跨出门,挑上粪担子走了。
不久,又发生了第二次争吵。
那时厂里已经增加到十八个人,乡党委要求他们十天中间突击三十万斤土化肥,以便给秋田追肥。恰遇到省里几家工厂来招考徒工,熬肥锅旁边起了波动,何家则等人撇下这“没有前途”的地方去考大工厂了。
何文义急得火油煎心,老婆却劝他:“文义,你看人家都去考大工厂了,你怎么这样傻?你又是团员,政治条件又好,要想想自己的前途呀!”
何文义说:“我的前途就在这里!”
老婆生气的问:“放着大工厂不进,成天担大粪,这就是你的前途?”
何文义也生了气,手指门外,斩钢截铁的喊道:“我要把这厂办到底,党的任务完不成,我那里也不去!”
上天入地找骨头
在党支部的帮助下,展开了一番辩论:“土化肥厂有没有前途?”问题辩论清楚了,大家思想提高了,就都安下心来,鼓起了干劲,没有人再嫌脏怕臭,没有人再偷偷溜回队上去了。小伙子们日夜轮班的战斗起来,三支烟洞滚滚不停的冒着浓烟,产品像一座座小山似的涌到场子上。
“骨头不够用了!”三十万斤土化肥要三万斤骨头,那里能找到这么多呢?派出去的人,走遍了附近村庄,搜遍了深沟陡?,带回来的骨头一天比一天少了。
有一天,何文义从乡上开会回来,看到沟边放着一只筐,搭着半截绳子,往前一看,“可不得了!”徐根茂吊在半崖上不知在做什么。“根茂,你不要命啦?这三、四丈的高崖是开玩笑的吗?”何文义着急的喊。可是徐根茂却高兴的喊道:“你看这是什么?”原来他两只手一边举着一块牛腿骨。
何文义眼里射出惊喜的光芒:“骨头!还有没有?多少哩?”
“多哩,不知道是古时的井窖还是墓子?就在这半崖上,里面还有呢!”
何文义顾不得再问,立刻把绳子拴到自己腰上,说:“根茂,你拉住,慢慢往下放!”
徐根茂说:“不行,你不是说危险吗?”
“不要多说了,把绳拽牢!”
何文义拿着镢头溜到半崖,在崖上掏了个立脚的地方,仔细一看,果然土里埋的骨头很多,他忘掉了危险,高兴的大喊:“根茂,快回去叫人,可发现了宝库了!”
光这一个窖,他们就刨出六千来斤牛、马骨头。
何文义想:“是不是还会有这样的地方?”他就回到村里向老年人请教。一个姓雷的老人说:“光绪年间闹牛瘟,村里的一口废井里面扔进去不少死牛!”
这伙青年人,叫着喊着跑去了,找到那口湮没已久的土井。刨下去一丈多,就有一股臭气冲上来,越往下刨,气味越浓了,油灯放下去就灭了,人也在里面支持不住。
何文义又去请教那姓雷的老人,老人说:“井埋了多年,那些臭气走不出来!你们这么……”老人叫何文义寻一只筐,筐上拴一段绳,一上一下在筒里摆动。“这样阴气就流动开了!”
他们照这办法弄起来,果然有效,灯能点着了,人能下去了,在这个井底下,又挖出来三千多斤骨头。
这时,乡党委发出号召,全乡掀起一个“支援化肥厂”运动。各村各队都来给他们送骨头。业余技校和小学校的学生们,从深沟里给他们抬运硝土,党委书记的自行车后面也经常捎着几块骨头……
得到群众的热烈支持,十天中间,他们造出了三十三万斤土化肥。
“你回去吧,再换个人来!”
何文义跟着县里组织的参观团到西安、太原、石家庄等地去参观了一趟。亲眼看到大跃进中的祖国,到处一片澎湃沸腾的气象,特别是在党的总路线鼓舞下,千千万万像自己一样的青年人,大胆攻科学,双手创奇迹,使他受到很大的激励。
何文义从参观学回来“砖面培养”制造细菌的办法,这个厂开始制造“自生固氮菌”。不过这是一种土办法,产量不高,质量也不够好。听说大荔农校在用“洋法”生产细菌肥料,何文义立刻蹬上自行车跑去了。
“噢,欢迎欢迎!”负责指导菌肥厂的王老师,口里这样说,两眼却不住的打量这土里土气的青年人。“学习制菌要有几个条件,一个是高中程度,最低也要初中毕业……”他听说何文义只念过半年高小,便连连摇头说:“你回去吧,再换个人来。”搞细菌不简单,弄不好有危险哩!”
何文义要求给简单的介绍一下,王老师很不耐烦的说:“我问你,你有细菌概念吗?”他顺手在纸上画了一串化学符号。“这些你能看懂?”
何文义木然的楞在那里,他的确看不懂。王老师转身去上课了。
“不能回去。制造细菌肥料这是党给的任务!”何文义扑了扑身上的灰尘,在教室门口蹲下来。
王老师下了课,惊讶的看到何文义仍旧站在教室门口。
“王老师,能不能叫我进去看一下?”何文义指着制菌室的门说。
“咳!”王老师皱着眉头说:“这不能随便进去,恐怕带进去杂菌,这里面有电温箱、电冰箱、高压灭菌器,还有灭菌用的紫外线灯……光这套设备就要一万多块钱,何况目前缺货,有钱也买不到!”
“有什么土办法能代替吗?”
“这我们还没有研究!”
何文义一把拉住王老师的衣服,着急的说:“能不能请你打开窗帘,让从外面看一看?”
“不行,细菌怕阳光!”
王老师拒绝了这个请求,走了。何文义一个人站在那里,面对着小小的制菌室,看着那遮得严严实实的窗帘,牙齿咬得格崩崩响:“细菌啊细菌!你就有这么神秘?你就有这么难?王老师啊王老师!你就不肯把门打开一个缝缝吗?”
戳穿细菌的神秘
回到公社党委,何文义找到貟书记,汇报了经过。
“人家说至少要初中毕业的程度……”。貟书记给这满头冒汗的小伙子倒了一杯水,说:“有个王保京,你知道不知道?”
“王保京我怎么不知道,我们还一块开过会呢!”
“王保京他有多高的文化程度?”
“对,我还要去!”何文义推开茶杯站起来。“那有破不开的芝麻秆!”
“等一等!”貟书记拦住了他。“党委给你们写一封信……”
第二天,何文义拿着信,同着另外三个青年,来到大荔农校党委办公室。
党委负责同志热情的接待了他们,亲自带到王老师那里,说:“一定要负责把他们教会,他们要学什么就给他们教什么!”
王老师看到何文义又来了,这个青年的顽强精神,使他受到感动。
在学校住了三天,从接种到固体培养、液体培养、灭菌、菌液拌合他们都学会了。何文义心里高兴的说:“这也没有多难哪!”他一边学,一边考虑着“以土代洋”的问题。
“我们回去,没有温箱,能不能用别的代替?”何文义向一个姓李的同学请教。
“不要紧,有热炕也可以,只要能保持二十五度到三十度的温度就行!”
“我们也没有这样的无菌室呀!”跟何文义同来的女副厂长蒙如月发愁的说。
何文义说:“弄一间房子,把它好好糊一下,再用六六六和硫磺熏一熏,不知道行不行?”
“行!”那姓李的同学说。“只要能消除杂菌,能保住温度,固氮菌培养并不太难。有什么问题,你们以后可以随时来找我们!”
他们回到卿避村,恰好给北京菌肥厂和苏州菌肥厂写信要的材料都寄来了,这就更增加了他们的信心,“你看,几千里外都伸出手来支援咱们呢!”
过了十多天,何文义又来到大荔农校,手里拿着一支玻璃管,笑嘻嘻的说:
“王老师,我们从西安买回来一些菌种,请你化验一下,看行不行?”
王老师接在手里,看了看,放在显微镜底下观察了半天,又做了抗强力的试验,点头说:“菌苗很好!”
何文义忍不住要笑,问:“比学校造出来的怎样?”
“差不多,质量还不错!”
“谢谢你,王老师!”何文义一出门就哈哈大笑起来。
过了不久,县科学普及协会打来电话:
“喂,是王老师吗?何文义他们培养出来的固氮菌……你化验过了?……”
“什么?是他们培养出来的?”王老师吃惊的问。
送话器里传来何文义的声音:“王老师,实在对不起你,请你不要生气……”
王老师这时觉得又惭愧,又高兴,又惊奇。下了课他就骑上自行车朝卿避村跑去。
那时候,何文义他们是“地下工厂”——因为没有地方,他们收拾了几孔人家存放糠秕的地下烂窑,自己又在崖半腰打了几孔小窑洞——王老师找了很久才找到,他拨开荆棘杂草,下到“车间”,一伙子青年人都在雾腾腾的蒸气里;蒸瓶子的蒸瓶子,接种的接种,拌菌的拌菌,有说有笑,十分热闹。
何文义领着王老师参观了各个“车间”,也看了他们制出的第一批成品。
青年人的这种干劲,这种创造精神,深深感动了这位教师:他们的温箱是一只竖柜,里面点了盏煤油灯,外面包着两层棉被。他们的灭菌器就是蒸馍笼,洋芋水代替了洋菜液,冷窑洞代替了冰箱。没有白金接种环,竹筷上绑了个铁丝圈;没有接种管,跟卫生所要来些盛葡萄糖的针管……
王老师暗自点头佩服:“真是海水不可斗量啊!”他答应留下来,帮他们解决了操作上的一些问题。
一批批的细菌肥料,不断从这“地下工厂”运出去。1958年,段家公社有四万亩小麦施用了他们制造的固氮菌。
“胡成精”变成“百宝箱”
“科学”像一座高山,横在何文义前进的道路上,由于不认得化学符号,有一次他们寄了一些水到西安去化验,可是寄回来的化验单,谁也看不懂,只好跑几十里路到城里请人看。由于不知道硝酸钾就是土硝,硫酸钙就是石膏,硫酸亚铁就是青矾……有时手头有这种原料,却还要派人出去买。至于看不懂化学上的分子式、分子量,不会计算,给工作上不知增加了多少困难……现在何文义还保存着早先一个笔记本,上面画满了圈圈、××、杠杠和他自己
“创造”的各种“符号”,有时记下些配料单,拿回来他自己也看不懂了。
“那有破不开的芝麻秆!”何文义爱说这么句话。他就用这样的精神,劈开困难,夺取知识,钻研创造,勇往直前。
这个平日不肯枉花一文钱的青年,进了城连一碗凉粉也舍不得吃的人,成了新华书店的经常顾客,他如饥似渴的攻读着化学、物理、肥料讲义、算术、中药学、兽医手册……他的胳臂上,手背上,常常写满了各种符号和不认识的字。
他学到一点,马上就试验,就应用。“即学即用”是他学习中的一大特色。
有时,他为了研究一种东西,就把行李搬到阴湿的窑洞里,十天半月钻在里面。有时,他带上几个馍,整天到野外跑,一会下到沟底,一会爬上山坡,仔细观察着各种土壤和野生植物。有时,他想什么想呆了,两眼直瞪瞪的走在路上,别人招呼他他也听不见。有时,他整夜整夜的看书,记笔记。瞌睡了,就扒在小桌上打个盹,额前的头发被烧卷了,同志们开玩笑叫他“烫发头”,他自己却不知道。
这些行动,开头有些人看不惯,管他叫
“胡成精”“熬干油”。可是,后来一件件的事实封住了他们的嘴。何文义的发明创造,一桩桩取得了鲜明的效果,社员们亲切的叫他“百宝箱”,地里要肥料找他,庄稼起了虫找他,牛长了癣找他,甚至小娃害了病也找他。
农活正忙时,牛起了癣,传染的很厉害,有些牛很快的乏瘦下来。饲养员来找何文义,他造出一种“牛癣药水”,这种药水效果很好,不但能治愈癣疥,还能使掉了毛的地方照旧长出毛来,全公社四百多头害癣的牛,都用这种药水治好了。
小麦条锈病严重,生产队长发愁的说:
“文义,你有什么办法吗?”“好,我来研究研究!”后来就创造出一种命名为“苯硫二剂”的药,这种药品洒到麦田里,一方面可以杀死病菌,一方面还有追肥的作用。
村里孩子们害起百日咳,何文义记起某一本书里说鸡苦胆可以治百日咳,他弄来一些鸡苦胆,用各种方法加以处理,最后提炼出一种药剂。“究竟有没有效用呢?”恰好他自己也在害咳嗽,他就挖了一匙吃下去,这一下可坏了,又拉又吐,像中了毒一样,这时正在深夜,周围一个人也没有,第二天清早,人们发现他直僵僵的倒在窑洞门口。
大家把他抬到家里,党支部书记听见消息,马上同着医生来了。何文义刚睁开眼,就说:“派人……把药拿……到卫生院……”
经过解救,何文义脱离了危险。卫生院写来一封信,说:“鸡苦胆素”对百日咳有效,可以试用,至于发生“中毒”的情形,是因为吃得太多了……何文义躺在炕上读了这封信,脸上露出了笑容。
村里十二个害百日咳的孩子,都用这种药治好了,消息传了出去,几十里外的人都跑来寻药,半夜里还有人来敲“化工厂”的大门呢!
两年来,在研究试验过程中,何文义不只一次中毒、昏倒、受病。可是他怕大家替他担心,总是尽量隐瞒着。公社党委书记和大队支部书记见面就说他:“文义呀,看你气色不好,又害病了吗?要当心身体啊!”文义只是笑笑,说:“没什么,我好着哩!”他心里暗自说:“研究科学么,和打仗一样,还能碰不着一点!多少大科学家为事业献出了生命,我,一个在党的怀抱里长大的共青团员,能做一个科学上的黄继光、丘少云,那该是最大的光荣!”
乘风破浪继续前进
1960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夜已深了,何文义仍旧在煤油灯下,在那一堆瓶瓶罐罐中间忙碌着。
他不知道,就在这时候,在几十里外的中共大荔县委的会议室里,正在讨论着他。开了一整天会的县委书记和县委委员们,在注意的听取贺国强书记关于何文义和他领导的这个化工厂的报告,人们点着头,交换着简短的意见。这里是党的指挥部、司令台,党的英明的眼睛,时刻在注意着地平线上出现的每一个新的事物,新的萌芽。县委会指出:何文义艰苦钻研,大胆创造的精神和这个化工厂的创业道路、生产方向是有典型意义的,应该热烈支持,普遍推广。
段家公社党委委员们,坐在一张会议桌周围,通过了这样的决议:化工厂应立即增加人员,扩大生产,划归公社领导。
当然,这些事情何文义是不知道的,但他坚决相信:“只要自己做的是于人民有益的事,党一定会大力支持的!”
4月初,一批新生力量来到厂里。
接着,解决了房子问题,分别成立了化肥车间、细菌车间、农药车间……
县委第一书记师道铎同志来看他们,给了许多鼓励。
团总支书记把行李也搬来了,准备长期住在这里。
7月初,省、县团委在这里召开现场会议,全县各公社的代表,陕西省直属县市的代表,团省委书记都来了。
大荔县青年中间,展开了一个学何文义、赶何文义、超何文义运动。
这一切变化很突然吗?不,在我们社会里,就是这样。这里,没有被埋没的天才,没有被抑压的幼苗,一分光,一分热,都会被党珍惜重视。党,帮助千千万万青年把理想变为现实。
这一向,何文义是更忙碌了,要接待参观的人,要出去做报告,要给新来的同志们上课,经常开会开到十二点以后,可是,在白天,不管熬制肥料的锅旁,运输青土的高线滑车台上,或是烧着高压灭菌器的炉灶前,你经常会发现这个穿着蓝条子粗布衫的精力饱满的小伙子。在晚上,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你又可以看到他伏在煤油灯下,孜孜不倦的读书,做笔记。
文义变得更谦虚了,如果问他:“文义,你那里来的这样无穷的精力呢?”他会很诚恳的回答:“党和人民把我培养起来,给了我这么大的荣誉,而科学是一片汪洋大海,我没念过几天书,不努力可不行啊!”
是的,科学是一片汪洋大海,今天,勇敢的中国青年,正以万船齐发之势,破浪前进。党,像北极星一样永远为我们指出正确的方向,亿万人民,鼓起强大的东风吹送我们的帆,
浪拥着风,风拥着浪,
天地变了色,
高山把路让。
年轻的科学家,勇敢的战士们,越过一个浪峰又一个浪峰,前进,前进吧!
(转载《陕西日报》)(附图片)
赵志方 插图


第4版()
专栏:

学习青年农民何文义
本报评论员
陕西大荔县段家公社只念过半年高小的何文义,两年前,还是个连化学符号都认不得的青年农民。可是,他经过了刻苦努力,现在已成为试制成功了一百一十七种化肥、菌肥、农药及其他化学工艺品,并且领导着一座共青团化工厂的土专家了。何文义为什么能够这样迅速地掌握了科学技术,为祖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出色的贡献呢?这首先是由于党和群众对他的无限关怀和支持。在何文义开始办土化肥厂时,有人看不上这个破烂厂子,党支部就领导大家讨论,坚定了大家的信心;在他们制作化肥用的原材料(骨头)的来源有了困难时,乡党委就组织了“支援化肥厂”的运动;在他去大荔农校学习制作细菌肥料未被收留时,党委又出来帮助他,给他们写了介绍信;在他们的工作有了成绩时,县委开会讨论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地支持他们,普遍推广了他们的经验。群众在党的号召下,也多方设法给他们以援助。这就使何文义建设祖国新农村的雄心壮志,不畏艰险困苦、百折不挠的革命干劲,坚韧不拔、刻苦钻研文化、科学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鼓励,锻炼成为千千万万先进青年农民中的一个。
大荔县段家公社的戏楼底下搭起三口铁锅,动手熬制颗粒肥料和土尿素时,何文义就把它当作一项光荣的事业。当富裕中农出身的一个青年嫌臭、嫌脏,说“这会有什么前途”的时候,何文义坚定地说:“我的前途就在这里!”一片大粪、三口烂锅在何文义看来,就能为发展农业生产干一番大好事业。他的想法是很正确很切实的,因为要把“一穷二白”的中国农村建设成最美最好的现代农村,只能从“一穷二白”的实际条件出发,赤手空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创立事业。万丈高楼也是从平地起的,只有千千万万的人,个个都从我们现有的条件开始,树立起雄心壮志,埋头苦干,才能有富强的新中国,才能有个人的光辉灿烂的前途。何文义满怀热情全神贯注于党交给他的任务。他把建设农村和自己的前途结合在一起,他把祖国的前途和自己的前途结合在一起。在他的头脑里充满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无限美好的理想,他决心竭尽全力作出贡献来。这种赤诚的建设新农村的事业心和雄心壮志,是何文义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的最重要的条件。
赤手空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创立事业,就意味着必须有敢想敢说敢干,敢于去克服一系列的困难,敢于去进行一系列的创造和试验,不畏艰险、不怕困苦、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革命干劲。正如我们许多工人、农民所说的:难字当头,就会寸步难行;干字当头,就能一日千里。我们有党的领导,有群众的支持,只要切切实实地干,有勇又有谋,有干劲又有办法,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具备了这样的精神,就不会在
“一穷二白”面前畏缩起来,而是把它看成是大有作为,大显身手的好时机。何文义就是具有这种精神的人。他在创办化工厂的过程中,真不知碰到多少困难,但是困难一个个被克服了。当制作土化肥用的骨头不够时,他们从高山边上,古废井里找到了。在试制细菌肥料没有洋设备时,他们就用土设备来代替。这种百折不挠、苦干实干的精神,对一个革命者来说永远是必要而且可贵的。
要建设一个美丽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农村,必须实行农业的技术改造,使农业逐步现代化。要实现这个远大的理想,需要我们刻苦地进行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党,把这个希望寄托在我们青年人的身上。目前,我国农村受过高等或中等教育的青年还不太多,有志气的青年必须在业余刻苦学习,千方百计地去攻克科学文化堡垒。何文义只念过半年高小,“科学”就像一座大山挡住他的前进道路,但是,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党对他的信任和希望,人民的需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成为促使他克服困难顽强地进行学习的动力。他工作很忙,就挤业余时间学;白天有事,就抽黑夜学;进城,就到新华书店去学,终于在短短的两年时间中,学会了不少科学知识。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农村,每一个人、每一个青年都要尽力作出更多的贡献。让我们都来学习何文义的革命精神吧!我们希望每一个农村青年,每一个到农村去工作的青年知识分子,要决心长期在农村生根立足,在党的培育下,轰轰烈烈地干出一番事业来。把我们美丽的青春献给祖国,在祖国新农村建设史上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


第4版()
专栏:

采取群众路线 结合军事用语和日常用语
解放军开展注音识字和学习普通话
据新华社4日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大士兵开展注音识字和学习普通话,在短时间内有了显著成绩。
解放军部队历来都十分重视对每年应征入伍的新兵进行普通话训练,但新兵来自全国各地,方言土语十分复杂,在没有采用注音识字以前,费时很多,不能很快适应训练的需要。今年总政治部发布了学习拼音字母和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各部队采取注音识字、学文化、推广普通话三结合的办法以来,这个过程大大缩短了。今年入伍的一些新战士,有的经过三、四十个小时,就学会了拼音字母,然后利用拼音字母进行扫盲和推广普通话,短短几个月就收到了显著效果,对部队的训练和工作起了促进作用。如某部队新战士王辉洲,一到连队看到油光闪亮的枪炮,高兴极了,恨不得马上学会使用。可是排长上课讲武器性能时,王辉洲不懂普通话,听了两个钟头,没有听懂,学习了拼音字母和普通话后,他学习军事课,比过去方便多了,进步也快了。
各部队组织士兵开展注音识字和推广普通话时,采取了群众路线、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驻河北省某部队一开始缺教员、少教材、没经验,困难不少,党委提出:没有教员到群众中找,没有教材由群众来编,没有办法发动群众去想。由各单位推荐,业务部门集训,很快培养出二十多名教员。成都地区部队某部采用“以兵教兵”的方法,从各个连队选出一批有高小程度的、普通话讲得好的战士,进行了四天的训练,培养成会拼、会写、会教的小教员。
部队推广普通话,受到广大士兵的热烈欢迎。但也有一些战士,一时不习惯改变家乡话。各部队党委根据这些情况,组织大家学习了中共中央和总政治部的指示,以及山西万荣县注音识字的经验。广泛宣传了开展注音识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好处,造成人人学普通话,人人说普通话的风气。许多连队的士兵文化学校,成了推广注音识字和普通话的基本阵地。
在组织广大士兵开展注音识字和推广普通话中,各连队都注意从实际出发,摸清士兵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然后对症下药。广州地区部队某部专门调查了士兵的籍贯和发音的特点,找出规律后,改变语言就不再采取一字一字地改,而采取成批地改,大大便利了教学。许多单位还针对不同地区战士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逐个纠正。并且注意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军事用语、日常用语的注音识字,彻底改变方言。驻广西部队某连无线电排长袁士廉根据战士发音不准的情况,创造了“活舌头”教学法:把人的口腔图形放大,按照各个字母发音时舌头转动的形态,将纸剪成的各种各样“舌头”安在口腔图形上,演示出各个字母发音的部位和方法,让大家练习,效果很好。


第4版()
专栏:

奈温将军欢宴中国代表团
新华社仰光3日电 缅甸国防军总参谋长奈温将军今晚举行宴会,欢迎以姚仲明为首的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中国代表团。
出席宴会的有缅甸外交部长藻昆卓、贸易发展部长吴敦、克钦邦事务部长杜瓦信瓦瑙、检察总长吴延昂、国防军副总参谋长(空军)克利夫特准将、前外交部长吴千吞昂、丁佩准将、军事训练局局长貌貌上校、国防军军事情报处处长伦中校、外交部常任秘书詹姆斯·巴林顿、外交部执行秘书吴苏丁、外交部亚非司司长吴巴漆、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吴巴茂和其他高级军官。
出席宴会的还有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缅甸首席代表昂季准将以及其他缅甸代表和顾问。
出席宴会的还有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临时代办雷扬、大使馆的参赞们和武官蒋克定上校。
宴会上充满亲切友好的气氛。
宴会以后,中国贵宾观看了歌舞演出。


第4版()
专栏:

包尔汉欢宴印度尼西亚人民文协代表团
新华社4日讯 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协会会长包尔汉在4日晚举行宴会,欢迎以印度尼西亚人民文化协会书记处书记沙曼查雅为首的印度尼西亚人民文化协会代表团。
在宴会前,包尔汉会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宾主间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参加宴会和会见时在座的,有我国文艺界人士邵宇、杨朔、林林等。


第4版()
专栏:

古巴、巴西、墨西哥、乌拉圭、厄瓜多尔
五国教师工会代表离京回国
新华社4日讯 应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邀请,前来我国访问的古巴、巴西、墨西哥、乌拉圭、厄瓜多尔等五个国家的教师工会代表十人,于9月4日乘飞机离开北京回国。
到机场送行的,有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栗再温、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方明等。
各国教师代表在我国期间,受到了刘少奇主席的接见,并访问了北京、洛阳、郑州、武汉、上海等城市。古巴全国师范及同级教师学会代表团代表古巴全国师范及同级教师学会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签订了联合声明。


第4版()
专栏:

北京铁道学院、二十六中和北京少年儿童分别集会
庆祝越南人民的光辉节日
据新华社4日讯 北京铁道学院、北京市第二十六中学、北京市少年儿童在4日和3日分别集会,热烈庆祝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
越南驻华大使陈子平的夫人、越南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陈仲括和夫人,以及大使馆的其他外交官员出席了北京铁道学院在今天晚上举行的庆祝会,受到铁道学院三千名师生和越南留学生的热烈欢迎。对外文委第一司副司长王仪,也参加了庆祝会。
中共北京铁道学院委员会书记兼院长钱应麟在会上讲话。他赞扬英雄的越南人民在以胡志明主席为首的越南劳动党的英明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越南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陈仲括在会上讲话。他说,越中两国人民原来就有友好的关系,这种关系现在更加紧密了。让我们歌颂我们两国的太阳——中国共产党和越南劳动党;歌颂两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和胡主席。
铁道学院越南留学生代表陈敏也在会上讲了话。
会上,互相赠送了礼品,会后,中越两国学生演出了文艺节目,并举行了舞会。
北京市第二十六中学的一千名师生今天上午和越南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陈仲括、及大使馆的其他外交官员一起欢庆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
中共二十六中支部书记兼校长林惠如在会上讲话说,让我们中越两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互相支持,互相鼓舞。不管美帝国主义玩弄怎样的阴谋,越南人民统一祖国的正义要求一定会实现。
越南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陈仲括在会上向二十六中学师生介绍了越南北方学生们幸福的学习生活情况。会上越南朋友向二十六中学赠送了礼物。会后,学生们演出了文艺节目。
北京市六百名少年儿童3日晚和在北京的越南少年儿童一起在少年宫举行了联欢会。越南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阮进和其他外交官员也出席了联欢会。中国儿童徐宏懿在会上讲话,她说,亲爱的越南小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做毛主席和胡主席的好孩子。会上阮进向中国少年儿童赠送了礼物。中国少年儿童们演出了“胡志明颂歌”等文艺节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