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9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到生产队去办综合商店
上海郊区万名商业人员深入农业第一线
据新华社上海4日电 上海郊区各县人民公社派出近万名商业人员,到生产队开设综合商店。综合商店既供应物资,又收购产品,还组织社员经济生活,积极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目前,全市已有一千五百多家这样的综合商店。上海、川沙、浦东、南汇等县基本上做到队队有商店。
在生产队建立综合商店,是上海郊区商业部门在当前新形势下,为了更有力地促进农业生产采取的一项新措施。综合商店是由公社供销部和生产队双重领导的。它一方面是公社供销部的派出机构,在业务上由供销部统一领导。它执行供销部制订的统一的购销计划,贯彻国家价格政策;同时随时把执行情况和生产队的需要向供销部汇报。这样就更加便于供销部统一安排工作。另一方面,综合商店在生产队党支部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生产队党支部也把综合商店工作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因此综合商店的各项活动就更加紧密地配合农业生产。商店营业员既做买卖,又参加队里的活动,和农民并肩劳动,共同生活,以便深入了解各方面的需要,开展工作。
这些综合商店里,陈列着农民日常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从镰刀、锄头、兽用药械、毛巾、袜子到针头线脑,一般有两三百种商品。大型机械、农具等商品,商店不备货,如果顾客需要,也可以代为购买。这样,农民买一般商品,就不用跑到集镇上去了。上海县华漕公社宝新生产队,最近在防台风的斗争中急需铅丝、元钉、麻绳等物资,告诉队里的商店,当时店里无货,营业员连夜上镇采购,第二天一早就送货上门。
综合商店也采取多种多样便利农民的办法,开展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和废品的收购工作。除了在门市收购、委托食堂代购以外,营业员还带着日用品串门,边供应、边收购,许多小宗零星的产品因此迅速收购起来。
在充当生产队党支部组织社员经济生活的助手方面,每个综合商店都有人员专门负责。他们帮助生产队公共食堂种菜、养猪,用好和管好粮食。许多生产队在综合商店帮助下,建立了理发室、洗澡堂、商品修配站等生活服务组织。
上海郊区各县各公社商业部门,今年来大闹技术革新,合理调整劳动组织,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有可能在做好城镇商业工作的同时,抽调一部分人员到生产队开办综合商店,加强对生产第一线的服务工作。


第3版()
专栏:

广泛收集技术资料 大办新农具“试验田”
天津农业机械采购供应站帮助公社改革农具配套成龙
他们已帮助兴淀公社制造出一整套适用园田耕作的机具,包括从耕地、松土、筑畦到播种、除草、收割等各种新工具共二十三种。这些工具都具有构造简单、使用轻便、用料省、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社办工业也比较容易制造。
本报天津4日电 天津农业机械采购供应站认真贯彻土洋并举的方针,在供应各地农村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同时,主动把从各地收集来的农具改革的新资料,加以综合比较,选择其中工效高、成本低、易于制造的“配套成龙”,编印成农业机具改革资料,供给各地参考,并在农村人民公社大办农具革新“试验田”,支援农业技术改造。
这个站针对园田生产占用劳动力多的情况,首先在天津市郊区兴淀人民公社建立了园田机具“试验田”。他们采取供应技术资料、器材和帮助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等办法,协助这个公社的社办工业制造出一套从耕地、松土、筑畦垠到播种、除草、收割等用于园田生产的机具共二十三种。这些机具都具有构造简单、使用轻便、用料省、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便于各地社办工业制造推广。像用于翻地松土的园田耙,由两个人牵引,一天可耙园田三十亩,比人工用四齿耙刨效率高三十多倍。播种大白菜、西红柿、茄子等蔬菜用的四行播种器,把挑沟、撒种、盖土、踩实四道工序连接起来一次完成,比用人工效率高十四、五倍。胡萝卜播种器不仅把撒种、盖土、压平三道工序一次完成,而且解决了胡萝卜种籽因体轻有毛、有风不能撒或技术不好不能撒的问题。这些机具中还有适于蔬菜密植播种的密植播种器和万能补苗器等。这些用于园田生产的土机械已在兴淀人民公社普遍推广,并且在最近抢种秋菜中显示出了很大的优越性。宜兴埠管理区今年大白菜播种面积由去年的六百多亩扩大到一千六百多亩,如按往年的种植情况,需要一千五百多名劳动力,播种一个月才能完成;由于使用了新机具,仅用了一百多人、二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同时,撒种均匀,行距适当,播种质量高,还节约了三分之一的种籽。
这个采购供应站的任务,是根据国家计划,负责把天津市农业机械工业生产的拖拉机、柴油机等供应给各地农村。今年以来,全体职工树立了“以支援农业为荣”的思想,为了更好地支援农业,他们经常深入农村,调查人民公社对农业机具的需要情况。他们看到农村为了加速农业技术改造,需要大量的农业机械,而目前供应各地农村的现代化农业机械一时还不能满足需要,这个站的党政领导便主动在3月间专门抽调七名干部,成立了支援农业技术改造办公室,负责帮助人民公社大搞农具改革,研究制造半机械化的机具。支援农业技术改造办公室成立以后,一方面派人到许多地方学习和收集当地制造的半机械化农业机具,一方面发挥商业部门联系面广的长处,主动和吉林、辽宁、甘肃等地的一百多个农业机械生产和研究部门联系,建立了有关农业机具革新资料的交换关系,在一个多月里就搜集到二千一百多种改良农具的技术资料。他们采取了边搜集、边研究、边试制、边鉴定的办法,同农村人民公社挂钩,建立机具革新“试验田”,大搞农具改革试验。他们根据农业生产当中旱田、水田、园田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在天津市郊区兴淀人民公社、卫南人民公社和宁津县的保店公社建立了三处“试验田”。在这些“试验田”里,他们协助公社工业把搜集到的各地农业机具和革新成果“配套成龙”,然后推广。目前,他们除帮助兴淀人民公社园田生产实现了半机械化以外,还帮助保店公社制成一种三用拖拉机。这种拖拉机,既能牵引农具,深耕土地,又能作为动力机械使用,作到一机多用。他们还协助卫南公社制成一架水田耙地机,每天可耙地一百亩,能代替三十个人力和二十头牲畜。这架水田耙地机与插秧机、挠秧器、稻谷收割机配套,可使稻田生产基本实现半机械化。(附图片)
贵阳市南明城市公社甲秀分社南明沙石厂的工人周裕庭(左)和他爱人傅志书(右)夫妻二人都是筛沙能手,这次被批准到农业第一线去,十分高兴。他们正在出发前检查自己携带的农具 新华社记者
 南沙摄


第3版()
专栏:

迎接民主改革后的第一个丰收年
西藏各行各业全力支援秋收
农具厂职工日夜赶制秋收工具;交通部门保证农具随到随运;解放军、机关干部和城市居民组织人力支援秋收;气象工作人员也决心为农民当好秋收的“耳目”。
新华社拉萨电 西藏高原秋收季节即将全面开始,这是西藏民主改革后翻身农民的第一个丰收年。全区各个行业已紧张行动起来,采取各种措施,全力支援秋收。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已发出帮助藏族人民秋收的通知,要求各驻地部队迅速以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援当地群众。全区的机关干部、城市居民和学生也已开始组织秋收大队分批下乡。
从峡东、噶尔穆直到西藏境内一千多公里的运输线上,交通运输部门采取了快调快运秋收工具和其他生产资料的紧急措施,调运农具一般都是随到随送。农具运到拉萨后,西藏贸易总公司便用汽车、马车、牛皮船等很快调往农村。7月份以来,调到各地的镰刀、羊毛剪、铁锹等秋收和其他生产工具三十多种,共七万三千七百多件,还有七万余件秋收秋打的农具正在继续调运。
拉萨市新成立的综合农具厂和市工商处的铁木工厂全体职工,正日夜赶制秋收工具,已生产出一万零四百把镰刀和大量的杈、耙、风车、锄头、脱粒机等。拉萨综合农具厂还生产了四万多颗滚珠和五百多套轴承,供农民在秋收前后制造各种车子。
各地城市和农村的手工业工人也纷纷组织起来,试制新农具,许多地方都新建了农具厂或农具修配厂,仅拉萨地区堆龙德庆县就建立十九个大小综合农具厂。城市手工业工人在生产秋收工具的同时,还组织了巡回修理小组,到地头田间为农民修理农具。
西藏各地的气象工作人员,决心为农民当好秋收的“耳目”,纷纷组织调查组深入农村,与老农共同研究秋收期间的天气情况,及时作出气象预报。西藏气象处最近还派出四个工作组到各级气象站,加强基层台、站工作。
各地医务人员也组织秋收巡回医疗组,准备一边帮助农民秋收,一边在现场为农民治病,一些当地的民间医生也积极参加医疗组的工作。


第3版()
专栏:

探索作物增产规律促进庄稼穗大粒饱
陕西200万农民参加科学研究
山东大批医务人员深入农村边劳动边防治疾病
本报讯 陕西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围绕粮食增产和当前秋田管理,开展了多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今年,由于在干旱的情况下,秋田都是种了再种,补了再补,品种不一;往往在同一块地上,作物长得高的高低的低,这就给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兴平县绛帐公社的科学研究组织对在棉田补种玉米的秋田,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进行了灌溉试验。凤翔县蔡家坡公社岐星生产队从施肥方面进行了研究,他们给出苗早的玉米施了一次骨粉、过硫酸钙等钾肥,给出苗迟的玉米施了两次含磷肥较多的速效肥料——人粪尿、硫酸铔等。在施肥方法上,为了适应早玉米、晚玉米混种在一起的特点,全部改撒施为窝施,不但见效快,而且节省肥料。他们把这一经验推广到大田以后,不到一周,玉米就起了显著变化,现在全队一千二百三十亩早、晚玉米普遍扬花结棒,叶宽色黑,很难分清那是晚玉米,那是早玉米。
在抓紧当前粮食生产中研究课题的同时,社员们还积极地开展了育种、防止小麦倒伏、新技术的应用和耕作制度的改革等比较长远的探索性的研究课题。特别是良种培育问题,各地都进行着选种、有性杂交、无性杂交等研究项目。宝鸡市虢镇公社东阳生产队科学研究室培育的小麦王,穗长六寸,一株七十九个穗子;大麦王一株一百零七个穗子。镇安县石镇公社下梁试验农场培育的多穗玉米,有的竟然一株结棒十五个。汉中市南海公社农民科学家张朝林运用远缘杂交创造的旱稻品种,连续三年获得亩产一千五百斤。
在耕作制度的改革方面,广大社员探讨了倒槎、套种间作等增产方法。烽火公社今年种植的四万亩棉花,全部套种了玉米和谷子。不仅如此,各地社员在光的利用上还进行了一些创造性的试验。蒲城县罕井公社高会青年种植组经过研究和试验,创造了几种作物套种、文武密植、内稀外稠的一套种植方法,解决了在密植条件下通风透光的问题,克服了玉米空秆现象,使每亩玉米留苗达到七千四百四十三株,双棒率达到11.3%。商县广大社员今年大搞林粮间作,利用大量的林地扩种粮食,全县已在林地间作粮食作物十三万三千多亩,初步摸索出一套林粮间作的经验。
陕西省农民群众的科学研究工作,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全省三分之一的公社和大部分生产队都建立了试验站、研究室、试验农场等组织机构。其中单是试验农场就有一万多个,占全省生产队的40%以上。经常参加各种研究活动的农民达二百多万人。这些研究组织都和丰产方连在一起,直接为丰产方服务,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田间研究网。
新华社济南4日电 山东省到8月底止已有公社以上卫生医疗单位的专业医务人员和高、中级医药院校师生、保健员等八万八千多人,深入生产第一线,结合当前中心工作,大抓爱国卫生运动和田间劳动保护工作。
齐河县抽调的五百八十名医药卫生人员,同农村保健员一起,在卫生局长、站长、医院院长等率领下,组成一百一十三个巡回医疗队(组)和十四处药材供应点,分片包干,边劳动,边开展医疗预防工作。曲阜县医务人员下乡后,对秋季容易发生的痢疾、伤寒、疟疾等传染病作了详细调查研究,边研究、边防治,效果很好。平度县的医务人员在八个重点防汛区,为民工们训练了安全卫生员,做到每小队都有一名安全卫生员。
到生产第一线的医务人员们,与社员同甘共苦,发扬了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菏泽市何楼公社近六十岁的老中医李云丛,在防汛排涝中,两昼夜走遍二十多个村庄,诊治了一百三十多名病人,受到党委表扬和群众好评。山东历城县柳埠人民公社六万多亩秋田作物得到及时中耕锄草、追肥、浇水,普遍生长良好。新华社记者 李汉孝摄


第3版()
专栏:

当前农业急需什么就供应什么
花山中心商店一心为农业
本报武汉4日电 武汉市支援农业的红旗单位——武汉市郊区花山中心商店,积极围绕当前农业生产需要,做好支援工作。
近来,武汉地区高温无雨。市郊各县(区)人民在中共武汉市委的领导下,展开了抗旱斗争;花山商店全体职工也积极为抗旱服务。他们组织专业队伍,实行技术到田、运输到田、购销到田、生活服务到田,深入为抗旱服务。早在旱象出现以前,这个商店的职工就曾四出奔走,千方百计组织抗旱需用物品。他们先后组织到三十多宗物资和器材,使抽水机等抗旱工具“配套成龙”。这个商店的抗旱工具修配队,深入抗旱现场,开展巡回修理活动,保证了各生产队提水工具的正常运转。火箭生产队一台抽水机的喷油嘴发生故障,社员很焦急。修理队马上赶到,进行了检修,给换上喷油嘴,使这部抽水机很快便又抽起水来。在抗旱斗争中,这个商店的营业员、服务员,一面参加劳动,一面热情地为社员服务。如在田间为社员理发,供应药品,把自制的汽水、红枣汤等清凉饮料送到社员手里,给社员们避温解渴,大大鼓舞了社员们的干劲。
在力争晚稻超早稻的群众运动中,花山商店党支部书记带领职工分头深入生产小队,了解晚稻超早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他们发现晚稻禾苗有的肥、有的瘦,便一面将库存的二十七万多斤化肥运到各生产队,一面协助生产队发动群众沤制了大量的土化肥。追肥后的晚稻禾苗生长旺盛,一片油绿。
最近,武汉郊区公社各生产队正乘夏末秋初这一开荒抢种的大好时机,向荒地进军。为了充分供应开荒所需工具,花山商店及时派人四出组织货源。他们突击收购了一批废铁、旧五金,委托农具厂就地加工,制成了七百多把锄头,同时购进了一百八十多部各式步犁,并把这些工具迅速送到开荒现场,有力地支援了郊区公社开荒和抢种晚秋作物。


第3版()
专栏:河南通讯

一个由工厂走入农村的好干部
本报记者 陈健
工人出身的共产党员徐兴同志,调到河南巩县大峪沟人民公社担任党委第一书记一年多来,工作艰苦深入,踏实认真,在社员中广交知心朋友,带领群众把一个年年缺粮的山区穷社,变成为连年丰收的富社。
徐兴原来是巩县地方国营工厂的一个模范打包工人,对农业生产是外行。党把他调到穷乡僻壤的大峪沟人民公社工作时,他只有二十五岁。他给县委写了一份长期在山区落户的决心书后,便随身带着一个简单的行李上山了。这个行李中有一套毛泽东选集和一个小日记本。日记本上有一首诗:“水利赛江南,土地似田园,生产机械化,劳动轻又便,粮食仓仓满,除卖备三年”。徐兴没有上过学,自学点文化,但写出了自己建设山区的理想。当时的大峪沟人民公社是巩县的一个深山穷社,全社被一百三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山岭和无法计算的河沟割裂开,人口居住分散,三家五户的到处散落在山坡上,工作条件十分艰苦。
1958年11月,一个倾盆大雨的傍晚,徐兴来到了大峪沟公社。他和公社干部深谈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仍然背着那个小包,迫不及待的下队了。他用一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全社一百三十多个村庄,连在这里工作过多年的干部都没有去过的“一岭一家”的山顶,他都去了。他和社员广泛交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状况。在人烟稀少的“将军岭”,他发现贫农曹保雨病得很严重,就立即下山请来医生,医好了曹保雨的病。他到大峪沟的最初几个月里,就在各大队交上了许多朋友。社员们觉得他是自己的知心人,经常向他反映情况、研究问题。
徐兴同志不声不响,紧紧依靠群众,事事和群众商量。群众说他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总是那么踏实、认真和细致。这种工作作风使他很快的抓住全社需要解决的两个重大问题:一个是水,一个是肥和肥的运输。在这里,不要说用水浇地,社员吃水都比较困难。当他看到社员一个早上只能把几十斤重的一担粪,从山下挑到山上,心想:这还谈什么增产?就决心帮助群众解决这些问题。他和公社的干部、技术员,夜宿深山密林,在一百多个山岭中调查访问,寻找山泉和水源。走到哪里,就向社员宣传水肥的重要性。之后,就领导全社社员,在极端艰难的自然条件下,开展了夺水大战,开挖了五百七十多个山泉,建起三十多个河坝、九十六处引水工程,使全社的水浇地由原来的六百亩扩大到一万三千亩,抗住了去年河南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旱年。
徐兴同志在人烟稀少的“新山岭”上,和一个名叫范平安的放羊老农结成了朋友。那老农诚恳地向他建议:“老徐,要是把社里的羊圈、猪圈、饲养房都搬到山上,就地积肥、上肥,那一年该省多少劳力哇!”徐兴把老农的意见提到公社党委会议上,被通过了。全公社实行牛、羊大搬家,一个季度全社就可以节约运粪劳动日十九万多个。
在山里,徐兴好几次看到社员用一种叫“煤熏”的类似草木灰的东西做燃料,他派人把这个东西弄去化验,证明是肥效很好的
“草炭肥”。他又和常年用它做燃料的有经验的老农一起查找勘探,找出了两个储量很大的“草炭肥”山。现在,这两座山上建立了两个露天草炭肥场,每天出“草炭肥”二十二万多斤。去年河南大旱,大峪沟由于适当的解决了水、肥和劳力不足等问题,却得到了特大丰收,全年粮食单产增加48.8%,第一次向国家出售余粮三百九十六万多斤,自己储备十五万多斤,结束了年年要国家补助的缺粮情况。社员们建设山区的信心更加提高,纷纷要求开荒生产。徐兴就带着他们驻在离大峪沟七十多里的黄河滩上,开荒七千多亩,今年收获四十多万斤小麦,现在那里的几千亩早秋作物都已经结穗了。
徐兴的工作越做越深入,成绩越大,自己就越是谦虚谨慎。当大峪沟人民公社一再受到上级的奖励和群众的赞扬时,他就更加清醒地想到工作中的缺点和问题。他有个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专门记下群众的各种批评意见和有益的建议。今年夏季布置抗旱任务时,因为没有照顾到董岭大队刚刚落了一点雨的特殊情况,有的社员批评他主观主义,他当场作了检讨,并立即和周围的大队协商,调来八百多名劳动力,帮助董岭大队趁墒抢种一千八百多亩。
徐兴同志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埋头苦干、正确处理各种问题的思想基础,是他孜孜不倦的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这个工人出身的年轻的共产党员,是巩县干部中学习毛主席著作比较有成效的一个。他随身带着一部毛泽东选集,每天不论工作多忙,他都要挤出时间学习两小时。他说:“毛主席的教导,激起了我变革现状、深入实践、解决矛盾的强烈要求和愿望,哪一天不发现一些问题,解决几宗矛盾,这一天便觉得没有味。”徐兴根据党的要求和领袖思想的指引,投身到群众中去,像投入到一个浩瀚的智慧的海洋里,他总是感到自己不行,孜孜不倦地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
现在,大峪沟人民公社已经拥有两部大卡车、四十部动力机械和四十部胶皮轮马车。最偏僻的山坡都能通行胶轮马车,挑担的现象已基本消灭了。社员的生活水平比两年前有了很大提高,穷山区的面貌基本上变了样。


第3版()
专栏:在我们公社里

好管家
我们公社西台生产队党支部书记宋福臣、会计宋朝利,是两个有名的“好管家”。
支部书记宋福臣去县里开会,往返一百五十多里,都是自带干粮,步行,从来不花盘费。他特别善于安排劳动力,增加生产。农忙时,就集中主力从事农业生产;春耕、夏锄、秋收的季节里,他总坚持把90%左右的劳力,调到农业战线上去,连年因此获得了好收成,今年的秋庄稼也长得很好。他还善于从多方面找生产门路,去年,组织社员利用农闲时间上山砍柴、烧炭、挖药材,收入一万多元;今年上半年又增加收入五千五百多元。全队有九头毛驴,农忙时驮粪、耕地;农闲时就搞短途运输,平均每月收入五、六百元。
会计宋朝利,特别注意节约开支。办公室的房子坏了,他自己动手修理;办公用的纸张,都尽量用废旧纸。在支部书记和会计的影响下,全队非生产性开支逐年减少,去年比1958年减少21%,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减少15%。
北京怀柔县桥梓公社 王夫里


第3版()
专栏:在我们公社里

农具的“护士”
“农具好比战士的武器,保管不好就要影响农业生产。”这是破坑小队农具保管员章土庆常说的一句话。
章土庆担任保管员已有四年了,他保管的农具没有丢失和霉烂,一年来,共节省农具修理费八百多元。章土庆保管农具的方法是把怕受潮的农具放在楼上,楼下地面垫上木板和稻草,同时根据农时季节经常整理,把要用的配成套放在一起:铁制农具容易生锈,他就把每个零件擦干涂油。篾竹器最易霉烂或受虫蛀,他经常拿出来翻晒。挑过土和盛过肥田粉的箩筐,马上刷洗干净。农具坏了,章土庆还能自己动手修理。有一次,正是秋耕秋种紧张时期,一张犁坏了,木工又不在,章土庆就自己动手把犁修理好了。社员们说:章土庆不但是农具的“护士”,还是农具的“医生”。
浙江桐庐县华浦公社 华期业


第3版()
专栏:在我们公社里

省下钱来建电站
我们公社只有几间办公室,没有干部宿舍,六十多名公社干部分别住在各个生产队里;有时,回公社开会还要连夜回到生产队去。为了照顾公社干部的工作和休息,县里拨了八百元钱给公社建宿舍。
拨下钱来以后,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徐兴却有个新的打算,他想:需要建一些房子,但也用不了这么多的钱,只要本着因陋就简的原则,就可以节省下一部分钱用到生产中去。公社干部都说徐书记的主意好,大家决定人人动手,利用大办钢铁时留下来的旧棚子,盖了二十六间宿舍。剩下的钱,修建了一座十五瓦的小型电站,公社办公从此有了电灯,社办工业有了动力。河南巩县大峪沟公社 杜春林


第3版()
专栏:在我们公社里

“二队长”
我们公社曹家沟生产小队,有个贫农社员叫潘文,人人都称他是“二队长”。
今年春耕的时候,生产小队里有六块耱,不大好使,有的人主张买几块新的;这时,潘文说:“咱们队现在富裕了,富日子可得当穷日子过。1958年只有四块耱,也把地耱完了,今年有六块,虽说不好使,可以修理呀!过去比这个更破的咱们也使用过。”在他的坚持下,终于用这六块旧耱耱完了三千五百亩地。
目前,我们公社正在收秋。有一个年轻的社员只图快,丢撒了一些莜麦穗。他过去就找这个社员算细账,末后又说:“旧社会你爹活着的时候,为向别人借二斤面,磨破了嘴,好话说了一大堆,还是借不到;如今有了好生活,可不该乱丢乱撒啊。”说得小伙子红了脸,很惭愧,再不敢丢撒粮食了。 河北十八顷公社
张嘲云


第3版()
专栏:在我们公社里

十姑娘办猪场
今年春天,公社党委号召大量养猪,共产党员龙金枝,共青团员黄美枝等十个姑娘向党委申请要办一个猪场。
党委指示她们要“勤俭办场”,十个姑娘拿起扁担、扛起铁锹,打硪的打硪,挑土的挑土,动手盖起八个猪圈大的猪场。建场材料是她们清理的旧砖和一些棍棍棒棒,因此,没用公社一文钱。
养猪,要有饲料,她们就动手开荒,没有耕牛,龙金枝、高巧云两个人扶犁,其余的姑娘拉犁,生荒地地硬草多,一条垅沟一身汗,姑娘们没有向困难低头,苦干一春,开出了三十亩荒地都种上了猪饲料。由于十个姑娘的艰苦劳动,现在已有七十头肥猪。
湖北汉川县脉旺镇公社
周立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