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9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统一组织调剂忙闲 改革工具提高工效
万安公社做好后勤工作增强前方力量
新华社成都1日电 四川三台县万安公社在集中劳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以后,大抓后勤工作,用搞好后勤工作,来加强和巩固第一线,保证了80%以上的劳动力,坚持在第一线安心生产。
万安公社为了抓紧时机,搞好秋种和秋田管理等工作,力争多收秋粮,从7月开始,在社办工业和食堂、菜园等后勤部门中抽出一千多劳力,加强了农业第一线,使参加田间劳动的劳力达到劳力总数的82.9%。第一线的力量增强后,后勤部门在人员减少的情况下,工作任务比以前增加,要求也比以前高。因此如何提高后勤部门的工作效率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成为保证第一线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公社党委及时注意了这一问题,立即指示社、队干部深入食堂和饲养场,亲自参加煮饭、喂牛、喂猪,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摸索经验,以便办好后勤工作,巩固第一线的劳力。
经过一段摸索,干部们发现,留在后勤部门的劳力,本来是够用的,但因分工过细,忙闲不等,有的部门便显得人力不足。根据这个情况,公社党委在对全体后勤人员加强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并在后勤工作中普遍推广了“结、管、带、改、集”等办法。
结就是把后勤战线各部门进一步统一起来,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由各级党组织管生活的书记挂帅,统一使用劳力,闲忙互济。如耕牛饲养员兼管磨,种菜的兼管给食堂摘菜,粮食保管员兼给食堂担水,这样作相当于给食堂增加了一到二个炊事员。
管是加强后勤人员的劳动管理,及时按照新的情况制定新的劳动定额,实行超额奖励。
带是组织第一线的社员收工时从田间为后方带柴、带猪草、带菜。三大队五小队过去每天都有三个专人拣柴,实行带柴后,不仅满足了食堂每天烧柴的需要,半个月中还积存了两千多斤。
改是改革工具,改进技术,提高工效。全社以食堂工具改革为中心,大力推广了土自来水和切菜机、切片机、畜力磨等。目前有二十多个食堂实现了用水自流化,消灭了人挑水的现象,既不占用主要劳力,又提高工效十倍以上。
集就是把有些过于分散的猪圈等适当集中。这样作不但可以减少人员,还能提高工作质量。这个社的第六管理区五小队过去养猪分散,五个饲养员养三十七头猪,现在改为联圈饲养,由两个饲养员养,管理反而比以前精细了,仅二十天便把七头三类猪喂成了一类猪。
现在,万安公社各生产队都因地制宜地推广了上述一些方法,使后勤工作面貌一新,样样事情有安排,工作质量也有提高,促使集中在生产第一线的劳力生产干劲普遍提高。


第2版()
专栏:

确保农业生产所需劳力 兼顾多种经营全面发展
保山集中优势劳力常年坚持田间生产
常年固定半数劳力从事农业生产;其余30%组成机动队伍,农忙时参加农业生产,
农闲时搞多种经营;社办工业和生活福利事业等方面的劳力则控制在20%以内。
本报昆明4日电 云南省保山县以50%的劳力组成固定的农业基本队伍,常年从事农业生产;以30%的劳动力组成机动队伍,根据农事季节的需要灵活调配,在农闲时修水利、开展多种经营等活动,农忙时则集中到田间。这两套队伍既保证了农业生产上在大忙时有80%以上的劳动力、中忙时有70%的劳动力、小忙时有50%的劳动力集中在田间,又保证了农田基本建设和多种经营的进行。
这两套安排劳动力的经验是从板桥公社沙坝管理区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沙坝管理区有一千二百多个劳动力,去年就固定了六百一十多个劳动力专门进行田间管理,共组成了五十个田间管理作业组,在任何时候不准抽调。此外,在大春作物中耕、薅锄期间,另调15%的机动力量参加。在秋收秋种等大忙季节,则集中80%的劳动力进行突击。按照这个原则安排劳动力以后,全管理区的各项生产搞得很好。
为什么固定50%的劳动力从事田间生产以后,会在生产上发挥这么巨大的作用?中共保山县委总结有四大好处:首先是生产责任制得到贯彻执行。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各道工序之间要环环扣紧,一环放松就会影响全盘生产。贯彻了生产责任制以后,社员走上步就看到下步,保证道道工序按质按量完成。瓦窑公社瓦窑管理区认真贯彻了生产责任制,使社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样样活计按质按量完成,去年粮食获得高产,今年的庄稼长得比去年还要好。第二个好处是,便于因地制宜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保山县的土壤、气候都很复杂,每丘田有每丘田的脾气和特性。劳动力固定以后,就能使社员熟悉土地的习性,摸出各种土地需要的密植程度、施肥量及施肥时间等规律,使先进的增产措施和因地制宜相结合,发挥最大的效果。全县在建立了常年的田间管理作业组后,分别找到了治服“漏沙田”、
“脏水田”、“痨病倌田”等特殊土壤的办法,今年的三类苗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将近一半。第三个好处是,生产队长普遍反映好领导了。生产队长会不会当家,很重要一条是善不善于安排劳动力。现在固定了50%的劳动力,生产队长易于掌握劳动力安排的规律,因此都觉得队长的工作比过去顺当了。第四个好处是,在固定50%的劳动力搞田间生产的同时,又有30%的劳动力组成了机动队伍。这支机动队伍在田间生产紧张时,就固定在作业组内参加突击,农闲时就抽出来另外编成专业组,安心从事农田基本建设和开展多种经营,而无“后顾之忧”,也不致“顾此失彼”。
如何能够把50%的劳动力固定下来?保山县各生产队首先把劳动力使用情况进行一次普查。在普查清楚以后,从各条战线调集出两万四千多劳动力输送到生产队去,使社办工业、畜牧业、生活福利等方面的劳动力控制在20%以内,保持80%的劳动力用在农业生产上。其中又把占全县50%的劳动力固定下来,组成常年性的田间生产队伍。在常年的劳动力固定以后,各公社、管理区就以生产队为单位,根据土地远近、节令早迟、活路难易和作物品种来搭配土地,根据党团员和积极分子多少搭配骨干,根据劳动力强弱混合编成作业组。为了使这套组织能够常年固定下来,各队还实行了“三包”、“五定”的责任制。“三包”就是包工分、包管理面积、包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五定”就是定领导、定劳力、定时间、定措施、定奖惩。实行了这些制度,就做到丘丘有兵、片片有将,从种到收,负责到底。此外,为了保证这支固定队伍不受冲击,在组织必要的生产协作时,只从机动队伍中去调整,不牵动固定队伍。
至于占劳动力30%的机动队伍,仍以粮食生产为主,这些劳动力仍然按田地相对固定,并不单独编队。他们平时被安排在固定的作业组内,只在机动外出时另编专业组,突击回来后仍参加原组内生产。如在今年夏收夏种的大忙季节,沈官屯等生产队的机动力量全部调回参加抢收抢种,使全队提前一个节令按质按量完成了栽插任务。今年稻田发生了大面积粘虫灾害和旱灾,机动队伍又从各个战线上调回来,参加固定作业组,共同扑灭灾害。
保山县把劳动力这样进行安排的结果,今年粮食和其它各项生产都搞得很出色。在八个月未下透雨的大旱下,全县仍比原计划提前一个节令完成了三十五万亩基本农田的栽插;栽插结束,由于有50%的劳动力固定在田间,对农作物的加工管理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组织,今年的中耕夏锄进行得又快又好。全县的两千多个生产队还运用机动队伍,开荒扩种了十六万亩晚秋作物;今年上半年的副业收入比去年全年还多一半,畜牧业、林业和县、社工业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第2版()
专栏:

干部到丘 劳力到丘 技术到丘 肥料到丘
凤尾大队秋田管理措施逐丘落实
全队晚稻生长良好,一二类苗达90%以上,三类苗迅速减少
新华社福州电 福建连江县敖江公社凤尾大队,看田、看苗、看节令,逐丘订出晚稻田间管理措施,实行干部、劳力、技术、肥料定到丘,精细管理晚稻,促使晚稻丘丘生长良好,一、二类苗达到90%以上,为秋季平衡增产打好了基础。
凤尾大队集中80%的劳力完成晚稻第一遍耘草追肥以后,大队党支部组织老农、技术员和干部,开展了田间检查评比,发现有些稻田由于土质、插秧时间等不同,虽然同样耘了一遍草追上一次肥,但是稻苗生长不一样。党支部便进一步组织力量逐丘检查分类排队,摸清了全队二百七十八丘、二千五百六十二亩田大体分为五种情况:沙质田四十三丘四百一十亩耘草不干净、追肥不当,部分田地发生虫害,稻苗生长不好;十一丘一百二十亩白粘底田,肥吃不饱,稻苗生长也一般;五丘四十八亩石头底田,有泉水,地温低,土壤瘦,稻苗生长弱小;土质肥的田有二百零七丘一千八百七十四亩,草净肥足株大叶绿,全部是一类苗;迟插的十二丘一百一十亩,由于没有追上速效肥,才开始返青,稻苗很弱。
党支部分析以上情况后,立即召开田头会,发动干部、老农、技术员和社员代表、管水员,结合季节,因田因苗逐丘订出田间管理措施。这些措施的主要内容是:(一)按丘追肥:土质肥的田在白露前施一次人粪,白露后二天普追一次草木灰、粪池渣等磷钾肥,以防倒伏;沙质田土质很瘦,要立即追施牛栏粪、马粪和花生藤等有机质较多的肥料,白露后几天看苗再补一次肥,促进稻苗分蘖;石头底、白粘土底的田,施用混合肥,既能改良土壤,又能促使穗大粒多、粒饱。(二)按丘精细耘草:根据不同土质采用不同的耘草方法,石头底、白粘土底和沙质田,使用耘草耙除草,把土耙烂,有利根群伸长和分蘖;其他土质的田,即用手耘草。(三)看苗看田分丘灌溉:分蘖不够的苗水深保持在五分到一寸之间,促进快分蘖;分蘖够的灌水一寸半到两寸,抑制无效分蘖。此外,到黄熟初期落干烤田一次,收割前七天到十天再稍灌一点水,促使粒饱,产量高,也有利于冬耕冬种。各丘还订出了防治病虫害的办法。
逐丘订出田间管理措施之后,为保证全部实现,党支部又采取了“四到丘”的办法,即:(1)干部定到丘:全队一百九十八个干部、党员、团员每人包一丘,一抓到底。支部书记和六位支委、正副大队长,分类搞十六丘参谋田,直接掌握施肥、耘草、治虫、灌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指导全面。(2)劳力定到丘:全队五百四十八个农业劳力,除积肥造肥和管理经济作物的两个专业队外,把三百七十二个强劳力按小队建制分为三十一个作业组,分片包干管理,实行人田对号,建立责任制。(3)技术定到丘:全队八十七个土专家,合理安排到作业组,每组二到三人,进行技术指导。(4)肥料定到丘:全队把四百一十二个肥坑、牛栏、猪圈和垃圾坑都进行全面排队,各种肥料分别存放。对积肥专业队、养猪场、看牛牧童和食堂炊事员所积肥料也规定固定存放地点,每个存肥地点,都挂牌标明肥料性质和在那些田中施用,社员看牌运肥、施肥。
凤尾大队采取这些办法以后,大大推动了田间管理。新华和新光两个小队为了保证把沙质田耘草搞好,社员们白天干活,晚上整修了一百多把耘草耙,耘田全部用铁耙,保证了把田耙深耙烂,土松草净,作到沙田耘草高质量。全队十二位管水员除了看水以外,还利用早晚时间整修了四十一条毛渠,保证丘丘灌溉畅通,作到浅水勤灌,丘丘有水。经过干部和社员七天努力,全队第二遍除草已经结束,除了土质肥的田以外,其余的稻田都根据按丘所定的措施,补追了一次肥料。四百一十亩三类苗已大部分赶上了一、二类苗。(附图片)
江西广丰县河北公社在秋田管理中,大闹工具改革,实现了送肥、提水、耘田半机械化。图为第九大队送肥队正在晚稻田间追肥。
新华社记者 喻衍华摄


第2版()
专栏:

千方百计用好兵
调度有方
河北束鹿县东卓宿人民公社抓生产规律,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安排劳动力。公社党委根据历年来领导生产的经验,对不同时期的农活任务大小,和占用劳力多少,本着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提前作出全面规划。一手抓当前生产,一手抓下段生产准备。对比较集中的农活,采取集中主要劳力打歼灭战的办法,攻打生产关键,使各项生产一环紧扣一环。如在夏收前,为了防止到时农活集中和影响棉田管理造成损失,全社就集中劳力突击棉花的中耕、除虫、追肥、浇水。到夏收时,既满足了夏收需要的劳力,又保证了棉花的正常生长。在天旱时期,除了突击抗旱浇水保苗外,还狠抓中耕除草,作到浇一水锄一遍,把杂草消灭在初生期。因而进入雨季以后,全社没有出现大片草荒。由于劳力调度有方,使各项农活进行得既快又好。今年全社四万三千亩棉花,普遍比去年多锄了两遍。四万多亩粮食作物中耕,也比去年同期大大提前了。
建立农活榜
河南兰考县爪营公社第二大队第五生产队实行了农活张榜公布的生产管理方法,建立了干部分工负责和作业组集体负责的生产秩序,充分发挥了社员的主动性、积极性。
这个生产队五天订一次小段计划,先把农活站站队,然后订出各项农活的任务要求和包工负责人张榜公布出去,让社员都知道五天内干什么活,以便根据先急后缓、先整后零的原则去生产。
实践证明:“农活榜”是生产管理的一种好方法。一、加强了生产的计划性;二、更合理地使用劳力,充分发挥社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生产队长摆脱了派工和事务琐事,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劳动;四、实行队委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充分发挥了队委和作业组长的作用。
农活分三等
江苏省灌云县云台公社杨场大队第三生产小队在当前收、种、管各项农活交错进行的情况下,将农活分成三等(急办的、先办的、缓办的),巧妙地安排时间,合理地使用劳力。
这个小队在8月下旬,一百七十三亩早玉米成熟的时候,三百零七亩大豆田里的治虫工作还未结束,食堂里新种的六亩菜地也急需浇水治虫;另外,七十四亩甘薯刚刚锄过草,下阶段需要翻藤追肥。队长乔乃昌领导队委委员作了周密研究,把作好各项农活所需的人力、物力、时间等,一项一项地加以排队。决定把早玉米的收割当为中心工作,白天集中力量抢收,利用早饭以前两小时的时间,全部劳力突击进行豆地治虫工作,晚上又机动地抽出一部分力量戽水浇菜。切实地做到了急的急办(治虫)、中心工作突出(秋收),可以缓办的(晚甘薯翻藤工作)就推迟了几天。从8月23日到26日,玉米已基本收割结束,大豆田的虫害已经清除,食堂菜地的虫害已经停止发展。群众对这种安排农活的办法很满意,普遍说:“农活分三等,队长用兵有分寸”。
安排劳力“三为主”
青海贵德县河阴公社本着“三为主”的精神安排劳力。所谓“三为主”,就是以农业为主兼顾工、商、文教、卫生等事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兼顾林、牧、副业等多种经营;以当前生产为主兼顾基本建设。根据这个原则,河阴公社从社办工业、生活福利事业、副业等部门抽调了九百七十四个劳力,加强田间生产。目前,这个公社投入田间生产的劳力占总劳力的百分之八十点四。(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陈远文指挥生产有方
卫星管理区第二生产队使用劳力的调查报告(之一)
中共武胜县委通讯组 本报记者
最近,我们在四川武胜县旧县公社卫星管理区第二生产队访问时,发现该队队长陈远文,是一位善于领导生产的好队长。
这个队位于嘉陵江边的浅丘地带,主产粮食,兼种少数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全队共有二百零六亩耕地,目前由于狠抓增种、间种、套种,实际播种面积已达二百七十亩以上。他们在田间管理上也下了很深的功夫,按照高标准检查,高产田的面积达到30%。这个队的自然条件和劳力情况跟别处差不许多,全队四十八户社员有一百零五人参加劳动。由于合理安排使用了这些力量,不仅眼前的庄稼种的多、长的好,而且连年实现了高速度增产。
“常胜法宝”
知己知彼,百战百殆。这是自古以来兵家用兵的“八字经”,也是陈远文领导全队完成各项任务时屡战屡胜的“法宝”。
陈远文是共产党员,是一个转业军人。当年在连队当兵时,他常听首长谈起“知己知彼,百战百殆”的道理,因为没有带兵打过仗,感受不深。自从转业回来,当了生产队长以后,他才一年比一年更深刻地懂得这句话的意义。他说:“整治老天,就像整治敌人一样,首先,要摸透对方的脾气;其次,要核实、估足自己的力量。这样,就能看准在什么时候,朝什么地方打它,用拳打或是用脚踢,总而言之,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保证多花一番功夫,就多得一番收成。”最初,我们对这几句话还领会不深,住了一些日子以后,越来越觉得他话有所指,言之有理。
这是夏种收尾的时候,半夜落了一场雨,公社党委立即发出生产指示:“抓住雨后大好时机,三大作物(水稻、红薯、高粱)栽种一天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全力以赴,栽完了这样再种那样,就要顾此失彼了;种的人马分成三路,又会因人手太少,样样错过栽种时机。像这样突然发生的农活集中现象,对于一个新手很可能不知所措,但陈远文马上召集作业组长和社员开了十分钟的碰头会,分析了“敌情”:高粱,适宜乘雨后潮气未散,土壤湿润时候,一大早就栽,栽前也不需要较多的准备工作;红薯,适宜在雨后土壤稍干的上午时候栽,栽前需要刨好厢、割好藤;水稻,则适宜下午栽温水秧,栽前需要整地、施肥。针对这一情况,他们安排了劳力:一大早,除抽少数社员割藤、刨厢进行栽薯准备外,集中力量种高粱;上午除抽少数人犁田、施底肥进行插秧准备外,集中力量栽红薯;下午则全力给水稻插秧。这样一安排,不仅适应作物生长的要求,而且由于一手抓当前生产、一手抓下一步生产准备,大大提高了工效,抓住了有利时机,保证三大作物的栽种在第二天全部完成。
这个队紧靠嘉陵江。今年夏种时候,队上决定充分利用江边的空地,多种一些作物。可是嘉陵江水的涨落,却像秋天的天空一样多变莫测。在江边种的过多,就会被水淹没,白白浪费了人力和物力;种的过少,就不能充分利用空地。后来,陈远文在江边划了一条线,领导群众在这条线以内尽量地种。个别老农认为“这条线划的太长,太险”;个别青年人认为“这条线划的太近,太短”。到底是太远还是太近,我们看得清清楚楚:嘉陵江在7、8月最大的洪水期中,三涨三落,有一夜激增八米,但是当它达到今年的最高水位时,仍然没淹到株苗。我们量了量,最高水位距离陈远文划的这条线,只有半尺多远。为什么这条线划的这样准确?仔细一打听,才知道陈远文年年观察水性,摸住了嘉陵江的脾气。临去划这条线之前,他又跟很多有经验的农民商量过。划了线之后,又在最靠近这条线的地方种的是高粱、玉米等,即使遇到一点水也不妨事。陈远文正如人们称道的是一个“胆大心细”的人。
陈远文不光留心观察作物、土壤、天气、嘉陵江的脾气,他还十分注意掌握人的思想、性情。调配劳力时,一直注意全面搭配好劳力、技术和思想。这个队的社员唐双全和胡仁成,都是技术熟练的八级劳动力,但他两个一道犁田,每天每人只犁一亩。陈远文对这两个人作了一番观察了解之后,就将他两分开,各与一个思想进步、技术较差的年青人同道犁田。结果每人每天犁三亩。原来,陈远文发现这两个人还是要强好胜的,要让他们跟技术稍差的人一道干活,那就非要露两手不可。
几条战术
一般地了解到陈远文调配劳力的情况后,我们很想知道,他经常运用什么办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经过多次了解,我们发现他经常运用的有以下几条战术:
“首先抓关键,只要抓住关键,把钢火加在刀口上,就能少花工、多增产”。这是陈远文向我们介绍的第一条战术。他所说的抓关键,指的是增产的重要时机,各阶段的农活中心,各项作物生长的重要“关口”。比如,就各项作物共同的“关口”来说,陈远文特别注意把三类苗消灭在播种之前。他们在夏收夏种时这么做了,秋收秋种还要这么做。他给我们摆出了下面的事实:有一块三亩大的“沱沱田”,前一年农历7月割麦后,马上犁田,做到农谚说的“7月犁田一碗油”;冬季彻底扑灭了螟虫;结合六犁六耙重施八千多斤青肥,栽秧时又施了一万二千多斤青肥。前期共花了十二个工,加上后期用工,总共用工二十二个,平均亩产七百多斤谷子。而另一块条件相同的“五挑谷”稻田,是前年9月犁田;冬季没有治螟,只经过四犁四耙,底肥总共施了五千斤青肥。前期共花工七个,但后期多除草两次,多治螟一次,多施肥两次等,共花工二十八个,前后期总共用工三十五个,比“沱沱田”多花十三个工,平均亩产只有六百多斤谷子。
陈远文的第二条战术叫“双保险”。那是到了给晚稻、玉米、红薯分别“锄关键草”、“浇关键水”、“施关键肥”的时候,陈远文在前一天便仔细检查了各个作业小组的劳力、肥料、工具等准备工作。看来这个准备是相当齐全的,但是陈远文并不放心,他继续向各个作业组提出很多问题:要是落了雨,少数女社员不能出工怎么办?要是出了太阳,坡地需要多浇水怎么办?等等。直到问明各个作业组,针对客观情况可能发生的几种变化,已作好不同的安排后才算放心。他告诉我们,“双保险,没有这一条,抓关键就容易落空”。
陈远文的第三条战术是“两手抓”。在抓好当前生产的同时,抓好下一步生产的准备。具体作法是,在抓当前生产的同时,挤出时间或抽出一部分劳力,紧紧围绕着下阶段“抓关键”、“双保险”的需要,进行物质准备,并争取将下阶段的一部分一般农活提前作完。
既要抓中心农活,又要兼顾一般农活,既要按正常情况作好准备,又要作好特殊情况的准备,不用说,弄不好就会造成农活“顶牛”、劳力紧张。我们曾向陈远文以及这个队的干部和社员,问起他们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经这一问,便问出了陈远文保证实现“抓关键”、“双保险”、“两手抓”的后三条战术。这后三条战术是:“两套活”(因时因人因地因情况安排两套农活,保证在各种情况下,人人都有适当工作,不抓上步生产就抓下步准备,不抓关键农活就抓一般农活等);“一道清”(作这样农活时,稍带做好那样农活,如播种早玉米时,稍带给红薯理厢;出工收工稍带运输等);“五好两改双高一结合”(经常评选政治思想好、劳动生产好、服从调配遵守纪律好、爱护公共财物好、团结互助好的五好社员;改革工具、改善劳动管理;开展高工效、质量高的竞赛;贯彻劳逸结合)。
巧布“五秋”阵
这次正碰上第二生产队进行“五秋”(秋收、秋耕、秋种、秋管、秋藏)的短安排。这个短安排着实搞的很巧。这天,陈远文召集作业组长、队会计、积极分子,学习讨论了公社、管理区有关“五秋”工作的指示。随后大家分析了今年“五秋”的特点,你言他语地说了很多,陈远文归纳起来,共有五个字:一是大(中熟作物收获量大,抢收用工比去年同期增加25%);二是多(晚秋作物种得多、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两倍);三是紧(“五秋”齐头并进,时间紧);四是高(各项农活规格质量高);五是强(时间性强,技术性强)。因此,今年“五秋”用工量比去年同期增加40%以上。这是困难的一面。但也有有利的一面:中稻是分三批栽插、三批成熟,活路错得开,各队中稻成熟期不一致,可以相互支援,已有80%以上的劳力投入农业第一线,等等。
分析了主客观的大体情况后,为了解决农活多、劳力少的矛盾,陈远文的战术就用上了。他说:先看看啥子是关键。从整个“五秋”工作来看,中稻收割是当前生产的关键。从收、耕、种、管、藏的每一方面来看,也各有关键。这“关键”,都是一些时间性、季节性强烈的农活。于是他们便以中稻为中心,根据中稻分三批成熟的具体情况,将“五秋”工作分成三个小段(每段五至七天),分清每一小段除了收获中稻以外,还包括收、耕、种、管、藏各方面的那些关键农活,先将每一小段关键农活的需工量计算清楚,采取“双保险”的办法保证按时、按质、按量作好。
算出每一个小段关键农活的需工量之后,便将一段农活安插在各个小段之中。在集中抓关键农活,实行“双保险”的同时,通过“两手抓”“两套活”、“一道清”等办法,尽量将一段农活捎带作好。例如,他们在第一个小段,以抢收“沱沱黄”、“黄边粘”、“麻壳壳”等中稻为主,结合进行犁田、晒草、晚稻治螟等工作;第二小段以抢收第二批中稻为主,结合完成耕板田、收谷草、种晚秋等任务;第三小段除完成第三批成熟的中稻外,大力抢种晚秋作物,结合完成收摘棉花,管理晚秋作物,以及征购任务等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