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9月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邢燕子发愤图强建设新农村
二十岁的女共青团员——邢燕子,全家人都在城市工作,她听党的话,坚决留在农村,团结广大青年,和全村人民在一起,埋头苦干,战胜灾荒,为改变穷队面貌做出了成绩。
邢燕子的事迹鼓励着广大青年发愤图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需要千千万万像邢燕子那样眼界宽阔而又有雄心大志的青年。
在唐山市蓟运河两岸的广大群众中,传颂着一个十分感动人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全家人在城市工作的农村知识青年——汉沽市大钟庄公社司家庄生产队共青团员、“燕子突击队”队长邢燕子,这个二十岁的姑娘,为了改变穷队面貌,听党的话,不怕去年严重灾害带来的困难,坚决留在农村。她克勤克俭,埋头苦干,团结广大青年,和全村人民在一起,战胜灾荒,为发展生产作出了巨大的成绩。中共唐山市委认为邢燕子是党的好儿女,青年的好榜样,号召全市党员干部、青年和广大群众向邢燕子学习。
是聪明还是“傻子”
去年秋天,司家庄遭受了沥水灾害,全队一千多亩庄稼,绝大部分被淹没了。这是司家庄接连第二年遭灾。这个队1958年遭到一场大水,收成无几,全队社员在党的领导下,搞副业战胜了灾荒。去年这一场灾,又没有多大收成,眼看吃粮就没有着落,第二年地也没及时种上。党支部决定动员社员战胜灾荒,改变穷队面貌。
深夜,社员大会还在进行着。党支部书记董德林和社员们商量办法。社员知道当时是个紧要的关头,不能泄劲,一定要鼓着一股劲,克服困难。
要战胜灾荒,困难确实不少。一提到困难,有的社员就说:“咱村这么穷,又连着两年遭灾,底子薄、劳力少,冬天吃的就够呛,还说得上明年丰收和赶上富队?”许多社员不同意这个说法,可是一时又找不到适当理由驳倒这些论调。有几个原来就不大安心农业生产的青年,就乘机提出要到城里去找工作。这时,邢燕子站起来,大眼睛闪闪地望着支部书记说:“董支书,我坚决留在农村,为改变咱村贫穷面貌,为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农村,献出我的青春。”
燕子的态度给了人们很大的影响。因为:燕子的一家人,大部分都在城市里工作,父亲在天津市一个工厂担任副厂长,母亲也在天津市一个缝纫厂作工。伯父伯母在北京市一个干部学校工作,哥哥在江苏省一个工厂工作。只有她和爷爷在农村。人们本来认为她到城市里找工作有方便条件,尤其是在这严重灾荒情况下,她却坚决留在农村,大家都很佩服她。
燕子这样做,也有个别的人想不通。有的人就说:“别看在会上说的那么坚决,呆不了三天两早晨,准得溜进城里去。”有的老大娘还劝燕子说:“你识文断字的,为什么愿在家里拿锄把?”这时候,燕子在外边的家里人,听说村里遭了灾,也来信叫燕子到城市里去找工作。燕子接到来信,心想:“现在村里也真困难,是去?是不去呢?”思想上有些动摇了。党支书董德林同志知道了,找到燕子说:“你是个团员,这是党对你考验的时刻,要实现我们的远大理想,就要不怕困难,困难越大,我们干劲应该越足,这样,困难就会变成胜利。”燕子听了,安心农业生产的思想更坚定了,就对董支书说:“你说的对,我一定记住你的话。”
参加农业生产并不像燕子想像的那样简单。因而她也曾经苦恼过,流过泪。刚参加生产的时候,队里派她去幼儿园当教养员。她不乐意干,喜欢参加田间劳动。她想:劳动虽累点,但省心。可是她又想,这是党交给的任务,一定要搞好。一开始办幼儿园没经验,三十多个孩子,不大听话,跑的东的东西的西,有的动不动就吵架,燕子一管就挨骂。她心里想:干这活不讨好,净挨骂,于是去找支部书记,要求参加田间劳动。董德林说:“那怎行?你当教养员正是让广大妇女去参加劳动。党给你这个担子不轻啊!小孩一吵就不想干,再遇见大困难怎办呢?”燕子心里想:对呀,碰见这点小事就不干怎行,有困难就应该想办法去克服。后来燕子把幼儿园搞好了,党支部叫她把工作交给了别人,让她参加了田间劳动。
司家庄牲口少,没机器,生产很困难。燕子有时候干活累了一些,也曾动摇过,爷爷这时候给了她很大鼓励:“干活累点不算啥,趁着年轻多干点,社好咱也好。”她想:爷爷说的对,就又鼓起了勇气。燕子也曾去看过爸爸,爸爸领她参观过工厂。她看见那么多机器,产品像山一样,她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飞跃发展高兴得了不得:多好啊!我一定要在农村搞好生产,支援工业。爸爸留她多呆几天,她怎的也不肯,几天就回来了。
燕子决心留在农村。支部表扬了燕子。燕子的爸爸也给燕子写信鼓励她,要她坚决听党的话,安心农业生产,作党的好儿女。党的鼓励,群众的支持,使燕子的信心更高了。她积极地去找青年们,商量怎样把生产搞好。有的原来想到城市去的青年,受到她的影响,也不想外出了。
越说咱不行越要干
冰上治鱼的季节来到了。当时,能不能度过灾荒的关键,就是能不能搞好治鱼的副业生产。搞好了,生活问题可以大部解决,还可以给第二年农业增产打下基础。可是全队只能抽出八个男劳动力,许多人认为劳动力少没法治鱼。燕子知道了这件事,觉得要不战胜灾荒,就不能夺得1960年大丰收,就不能改变穷队面貌。她悄悄地串连了共青团员王永荣、董维芝、刘连荣、邢秀芳和青年妇女董立芬等七个人,向党支部提出组成妇女治鱼队。
这个消息传开了,有些歧视妇女的人议论起来:“没听说过妇女能拉冬网,有鱼也得给吓跑了!”“看吧,到冰上就得冻回来!”有的队员听了这些话也有些泄气。燕子说:“为了战胜灾荒,困难再大也不怕,别人认为咱们不行,咱们就非把生产搞好了不可!”大家一听,又都鼓起了勇气。
第二天,北大洼开天辟地头一个妇女治鱼队来到冰上。这是对燕子她们的一次严重考验。
“三九”天,在冰上干活分外冷,不一会手脚就冻僵了,大家又不知道怎么干,心里都没有底。燕子一面鼓励大家,一面带头干,不会就问,什么活累就干什么。在二尺来厚的冰上打冰洞的活最累,燕子就抢着干。水溅到身上,立刻成冰,燕子也不去理会。
风越刮越大,天气越来越冷。大家越干越来劲。第一网下去了,就要起网,这是紧张的时刻。燕子用力捣网绳,网绳一出水就冻成了冰棍,抓在手里刺骨寒。燕子把手冻破了,偷偷地用布裹起来。终于,第一网拉上来了,白花花的鱼出现在大家面前,姊妹们高兴地忘了寒冷,干得更欢了。就是凭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燕子和全队的妇女,战胜了困难,学会了治鱼,捕上来一网网鲜鱼。
这时,队里又找到了打苇帘的副业,搞好了也是一大笔收入。但是,社员们白天捕鱼,没有人打。燕子听说了,就和姊妹们商量,夜里再打一会苇帘。
夜里,燕子点上马灯打苇帘。因为一天劳累,现在又困又乏,冻裂的双手,阵阵发疼,燕子也想歇一歇。可是她觉得:我累,别人也累,我要不干,怎么影响别人?怎样战胜灾荒?这时候,她看见共产党员王雪娟,困了跑到屋里喝口水,回来就喊:“姊妹们干哪,困了喝口水就不困了。”燕子看见很受感动。她想:共产党员能这样,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她用嘴呵一呵手,又接着干下去,还去鼓舞别人,给大家讲董存瑞、黄继光的故事。妇女们听了燕子讲的英雄事迹说:燕子为了大伙,手冻的那样还干,咱们也得像燕子一样才对。有些从来不干活的老大娘也参加了打苇帘生产。
燕子就是这样和全生产队社员们坚持了三个月。全生产队这两项副业,共收入三千九百多元,光妇女捕鱼队就收入二千六百多元。这两项生产对全村胜利地度过灾荒起到了很大作用,党支部在全村群众大会上,表扬了燕子和妇女捕鱼队。给这个队命名“燕子突击队”,队员由七个人扩大到十六个人,全队一致选燕子当队长。
天寒地冻也要种好麦
司家庄党支部坚持不断革命精神,在领导全村群众战胜冬荒以后,决定领导全村群众夺取1960年农业大丰收。
就在这时,传来了小于庄铁姑娘队苦干一年赶上超过富队的模范事迹。燕子把自己和铁姑娘作对比,感到自己还作得不够,下决心向她们学习。她说:“人家那么穷,只用一年,就赶上了富队,司家庄生产条件比小于庄还好,也能够在今年赶上富队。”燕子队的队员们向党支部提出:“我们保证在改变本队贫穷面貌中,起突击队的作用。铁姑娘们能作到的,我们一定也要作到,党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
这个生产队要赶上富队有两个关键:一个是响应上级党的号召,在四百三十亩脱水地里种上春麦,力争夏季大丰收;一个是开荒地增产粮食。抢种春麦是最重要的一关,如果种不上,夏季口粮有问题;如果播种时间拖长,就要影响开荒计划的完成。但是,当时全队只有三头牛,有两头还不能用,劳动力又少,在“七九”里很难种完。党支部提出:同时间赛跑,种“六九”麦。有人听说要种“六九”麦,说:“老辈子都是‘七九’种春麦,‘六九’天寒地冻,白糟蹋种,还不如把麦种吃了呢。”也有的说:“缺牲口,少劳力,在‘七九’里种上二百亩春麦就行了。”燕子却想:千条万条,党的领导是第一条;千难万难,依靠群众就不难。种“六九”麦是有困难,大家来想办法,就一定能种好。燕子突击队队员们也表示:“地冻想办法,是石头地也要种出麦子来!”她们把抢种“六九”麦的艰巨任务担当下来。
地还冻得棒棒硬,燕子突击队的突击队员们一齐投入了战斗。耠子耠下去,只耠起了一层薄薄的土皮,不能下种。队员刘连凤,蹲在地上扒着耠过的垅沟,想着想着,忽然叫起来:“燕子,有了办法了。你看,上午耠过的沟,中午就化了一层冻,要是再耠一遍,不就深了?”燕子和扶耠子的老大爷商量,老大爷说:“可能行,咱们试试。”用这办法,耠了第二遍,地倒是比过去耠深了,她们又耠了第三遍。终究因为天寒地冻,耠起来的土还是不多,播上种能不能出全苗还是没有把握。燕子又去请教老农,宋连弟老汉本来反对种“六九”麦,但看到这群姑娘这么干,很受感动,想出了播种后顺沟施肥的办法,这样可以保证出全苗。今年,这些麦子长得很好,得到了好收成。
坚决让荒洼变粮仓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种完春麦,展开了向荒洼要粮食的斗争。
队里发动社员讨论怎样开荒。按照队里的开荒计划是四百九十亩。全队今年要春播一千三百亩,只有三头牲畜,种完这些地就已经很紧,要开这些荒,困难更大。有的社员就说:“二百九十亩熟荒好开,今年可以完成。开生荒费工费力气,明年再说吧!”燕子想:我们是突击队,有困难的时候,应该去打冲锋。想到这里,燕子站了起来说:“请支部把最艰苦的任务交给突击队,我们保证按时完成任务!”有的人对燕子说:“这可不像吹气容易啊,你们费劲巴力开出荒来,收了粮食又能分到多少?”燕子回答说:“多收了粮食,是为国家,为公社,为大家;国家有了,公社有了,我们就有了!”
节令不让人,正开荒,播种季节已到。队里决定边开荒,边播种,生产更紧张了。燕子考虑到怎样把社员生活安排得好,使大家有劳有逸。经过和社员们商量,规定早晨、中午都在地里吃饭,这样省时间,社员又能休息。燕子尽量让队员们休息好,当别人休息的时候,她去担水、拣柴烧开水。刚刚吃完干粮,就又和队员们一起干起来。
燕子突击队这样干,鼓起了男社员们的更大干劲,男社员王学芝等都暗暗加了劲,和燕子队赛起来,大大加快了播种进度,开荒播种任务按时完成了。
只花了九分钱
燕子为了集体事业,总是从集体利益出发,用“穷棒子社”克勤克俭的精神来约束自己,在生产上带头,在生活上也克勤克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一天,燕子到公社里参加干部会议,队里给了她一元钱的伙食费,燕子到饭馆里,菜、汤什么都没买,只花了九分钱买了点吃食,把剩下的九角一分钱交回队里。有人问她为什么不买菜吃,她说:“队里还有困难,能少花一文,就应该少花一文。”今年春天,燕子的父亲给燕子寄来了二十元钱,叫燕子添置一些衣裳。燕子没有做衣裳,她想:
“在大家生活还很困难的时候,我也应该节省一些。”正巧队里搞生产缺资金,她就把去冬准备作棉衣的钱和这次父亲寄来的钱,自动借给队里使用。一些老大娘知道了,疼爱地对燕子说:“闺女!你为社苦干了一冬一春,连个新棉袄都没有做,你就添件衣裳吧!”燕子说:“大娘,我现在还有穿的,队里还有困难,就让队里先用吧。”
司家庄变了样
有了燕子队,全村变了样。这是司家庄群众的一致反映。的确,现在全村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灾后,队里增添六头牲畜,购置了柴油机、小钢磨。特别是在今年劳力少、牲口缺并且严重干旱情况下,比去年开荒扩种地四百九十亩,夺取了夏季丰收,人们更是高兴。现在全队除了河套里四百多亩一水一麦地以外,全队一千二百多亩大田庄稼长得很好,没荒一亩地。春播高粱,长了一人多高,黑油油的正在吐穗。陆稻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路过的人都夸司家庄变了样。现在,社员们劲头更足了,正在加强田间管理,力争秋季丰收。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不只是生产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员们回想从去秋抗灾,到现在只短短的八、九个月,变化却这样大,使北大洼彻底翻身的信心更足了。这个村外出的三个青年也都回来了。王淑华回到村里以后,生产很积极,已经被燕子突击队的队员推选为副队长。还有一个姑娘,曾经三下唐山找工作,现在决心留在农村,和燕子一起改变北大洼面貌。男社员宋任清,也几次跑到城市里去找工作,队干部谁劝说也不听,他也回来了,并且向支部书记说:“我过去想错了,现在我坚决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我保证做到哪里,坚决向邢燕子看齐。”
向邢燕子学习
燕子的故事,不仅在她所在的公社、在汉沽市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唐山市其他县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向邢燕子学习,向邢燕子看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出自己的青春!成为广大青年们的共同口号。一些与公社挂钩的厂矿职工,纷纷要求到农村去支援农业。
最近,中共唐山市委第一书记马力同志,接见了邢燕子,表扬和鼓励了她。勉励她发愤图强埋头苦干,为发展农业立功劳。燕子紧紧记住了党的亲切教导,她感到现在自己为党为人民作的工作,还仅仅是个开始,党给予的更艰巨、更光荣的任务还等待着自己。为了彻底改变家乡面貌,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农村,要更加努力,为党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盼燕子队早日飞过黄河、长江!
河北日报 唐山劳动日报记者(附图片)
党的好女儿——邢燕子 华一摄(新华社稿)燕子突击队队员们愉快地在田间劳动 华一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发扬邢燕子发愤图强的革命精神
河北日报社论摘要
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我省农业生产战线上,不断涌现一些英雄人物,他们忠心耿耿,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在农村埋头苦干,带动群众不断前进,为加速改变我省“一穷二白”的面貌,做出了出色的贡献,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党的好儿女邢燕子,就是成千上万个英雄人物中的一个。
我们说邢燕子值得学习,首先因为她有着发愤图强的革命精神。她不甘心自己的生产队老是个穷队,不甘心自己的家乡生产总落后,于是就学习王国藩勤俭办社的“穷棒子精神”,决心把北大洼变成鱼米之乡。别人瞧不起她,说什么“黄毛丫头办不了大事”,她硬是要争一口气,坚决做出成绩来。有人说她是“傻丫头”,她硬是不以为然,用道理,更用事实,说明办好农业、改变穷队面貌,并不是傻事。“穷棒子精神”,就是发愤图强的精神,发愤图强,正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建明社很快改变了山区面貌;因为有了这种精神,
“铁姑娘队”很快使小于庄由穷队赶上富队;也因为有了这种精神,燕子突击队很快使司家庄变了样。王国藩、铁姑娘、邢燕子,都是有志气的人。有志气,才有力量,才能够翻天覆地,扭转乾坤。
要发愤图强,必须克勤克俭,必须埋头苦干。邢燕子在这方面也表现得很好,值得人们学习。勤俭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德。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当发扬这种美德。目前尤其需要。要勤俭持家,勤俭办社,勤俭办厂,勤俭办一切事业。要尽可能多生产粮食、棉花等等,又要尽可能节省,从节省一粒米、一寸布做起,把各种物质力量很好地用到生产上去。这样,才能逐渐由困难到不困难,逐渐由穷变富。邢燕子在生产上带领社员勤勤恳恳,在生产救灾中,作出了显著的成绩,在基本战胜灾荒后,又立志改变穷队面貌,在种“六九”麦中克服了地薄的严重困难,要在石头地上也种出麦子来。在生活上,她也是艰苦朴素的榜样,到公社去开会,队里给了她一元钱的饭费,她只花了九分钱,其余的又交给队里。这都反映了她埋头苦干、克勤克俭的可贵精神。不勤不俭,就不能叫什么埋头苦干。而如果不埋头苦干,发愤图强就是一句空话。发愤图强,埋头苦干,这就是既要立革命的雄心大志,又要踏踏实实、实事求是地办事情。这二者结合起来,什么困难也可以克服。
邢燕子为什么能够这样发愤图强、埋头苦干?最根本的原因,是她忠心耿耿,听党的话。听党的话,要表现在具体行动上,不能停留在口头上。邢燕子就是这样的。党需要她在农村,她就在农村,党需要她干什么,她就干什么。不光自己干,还主动地帮助别人,使别人也干得出色。建设社会主义,要有社会分工,谁去搞工业,谁去搞农业,都要根据建设的需要来决定。这样才能保证工、农业的协调发展。如果不服从建设的需要,单按个人的志趣办事,就会影响国家建设。听党的话,首先就看能不能服从建设的需要。在目前,党强调加强农业战线的时候,就应该积极地从事农业。听党的话,并不排斥个人的理想。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但是个人理想只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利益一致起来,才够得上远大,也才能够实现。如果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排难趋易,挑肥拣瘦,即使勉强服从了建设的需要,也会提不起精神,鼓不起劲。受这种思想支配的人,必然是一事无成。邢燕子下决心留在农村以前,并不是没有一点个人想法的,也不是没有思想斗争的。她能在家乡受灾时留下来,是因为她听党的话,把社会主义建设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结合了起来,自觉地把个人利益服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利益。听党的话,也表现在努力工作,发挥积极性与创造性上,把工作做得出色。邢燕子在工作中,党需要她当教养员,她虽然开始时并不喜欢这个工作,但因为是党的需要,仍然服从分配;在工作中遇见困难,虽然也苦恼过,但她听党的话,为了解放更多的妇女参加劳动,就坚持和困难作斗争,想各种办法,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第2版()
专栏:

干部老农技术员三结合 系统总结耘草经验
塘屿大队掌握规律巧锄草 田间管理质量高
根据技术方案组织专业队,干部参加劳动,技术员具体指导,稻田无杂草
本报福州1日电 福建长乐营前公社塘屿大队干部、老农、技术员三结合,全面总结耘草经验,订出今年高标准耘草计划和操作规程,大大提高了耘草质量。目前全队一千六百六十四亩晚稻,第一次耘草已经完成,耘过两次的达22%,普遍做到田塍、田里、田头“三光”,晚稻生长良好。
及时耘草赛施肥
塘屿大队在夏种基本结束后,曾开展一次积肥突击运动,每亩田都下了精肥。在初步解决了肥料问题的基础上,大队党支部又根据田间管理各项措施互相制约的道理,广泛发动社员,总结往年耘草经验,以全面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及时耘草赛追肥”,许多社员在总结中都提到这句农谚,他们都认为掌握耘草时机十分重要。怎样才算是“及时”了呢?晚稻一般要耘几次?什么时候耘最好?——这就成为社员们讨论的第一个问题。
过去这里流传着这样的农谚:“处暑时,最及时”、“白露草,明年好”,意思是说耘草头一遍和最后一遍在处暑和白露两个季节。但是,在座谈会上,青年社员们提出:去年“观音亭”地方六亩晚稻,“大暑”后四天插秧,社员们打破老习惯,在插下十二天就耘第一次草,结合施肥,促使稻子迅速返青,以后每隔半个月至二十天又耘一次,前后共耘了三次;另外墓下三亩由于根据“处暑时、最及时”的老皇历,插下十九天才耘草,不但花工多,还影响到耘草质量,这两丘田条件相同,其他措施相同,就是耘草时间不一样,结果稻子高矮相差两寸,产量相差五十多斤。根据这个事实,大队技术员林大兆又从科学道理上作了解释。他说:耘草的作用除了避免杂草占用空间和肥料外,还有三条,即疏松土壤、流通空气、促进肥料分解。晚稻插下十二天左右即已返青,进入分蘖阶段,这时最需水、肥、阳光,及时耘草,能够促使新根生长,嫩草压在土里腐熟后,又是好肥料;如果耘草不及时,草的生长力比禾苗强,结果养分都被野草吸收去了,禾苗自然瘦小萎黄。经过讨论,社员们一致认为:耘草次数看田、看苗、看草而定,必须有两套安排,一套是根据作物一般生长规律,全面耘草三次:第一遍在返青后分蘖前期,作用是促进分蘖保证苗壮苗旺;第二遍在“处暑”前后分蘖中期,目的是增加有效分蘖;第三遍在白露前分蘖末期,目的是保证穗长粒大。第二套安排是根据作物生长的特殊情况,因地因时制宜,适当增加耘草次数,保持“三光”。社员们总结说:“掌握时机巧耘草,手指底下出肥料”。
耘田要“三抢三忌”
掌握时机还得照顾到其他各种因素。在总结的时候,第二生产队长林祥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适时耘草的道理他也知道,但农活往往排不好,影响到耘草的季节和质量。像去年一队在四坑同地方有六亩二分山田,第二遍锄草在“处暑”前,趁田里有水就耘了草;而邻近二队的三亩多稻田只晚了一天,就因田水晒干,耘不动了,一直拖到“白露”后才耘草,结果一队的田又平又光,每亩收成五百多斤;而二队的田几乎被荒草掩没了,每亩少收近一百四十斤。因此他说:“看苗耘草固然重要,如果不注意水源条件也不行。”因此讨论就转到耘草如何与其他耕作措施紧密结合的问题。社员们认为,水、肥、密、土四个因素,都直接影响到耘草。他们说:“水、肥、密、土四个环节和耘草之间就像连环套一样环环套紧,如果不瞻前顾后,单抓一环,就会越搞越紧,越抓越乱。”
根据上述经验,社员们提出了“三抢三忌”的耘草原则:施肥前和施肥后要抢先耘草,施肥后四、五天作物正在吸肥长根,严忌耘草;高田、沙田、缺水田要抢先耘草,严忌放深水耘草和搁田耘草;返青以后和孕穗抽穗以前要抢先耘草,返青前孕穗抽穗期中严忌耘草。根据这样的原则,社员们编了一个耘草歌诀:“肥前肥后浅浅水,赶潮抢火莫挨延,看水耘田田土好,看肥耘草节节长。”
精中出巧
过去许多社员认为耘过一遍就算一遍,其实这里边大有学问。农谚“会薅薅一蔸,不会薅薅千蔸”就是这个意思。座谈会上,第五队的老农李恩钱谈了自己的体会:解放前有一年,他到邻村帮短工,耘草时把“田头蛋”(野草名)拔起塞在泥中,别的农民告诉他,“田头蛋”要丢到田外去,塞在土里,一株会生两株。后来他在自己田里作了试验,果然这种草越埋越多,繁殖很快。在会上,他感慨地说:“我种田几十年,直到最近才懂得耘草的技术,真是做到老学到老。”耘草的操作究竟有哪些技术问题?这首先要明确每一次耘草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其次要了解各种野草的不同特性。譬如禾苗返青以后,田里草多而嫩,耘草时就要伸直手掌,用“手刀”把嫩草铲除干净,要求不漏过一株杂草。到二、三遍耘草时,禾苗已经长大,杂草较大较老,就要用五指深抓。同时,当地田中常见的杂草有:土毛、鸭嘴荚、田头蛋、鸭仔菜、猪母耳等十多种,其中鸭嘴荚和田头蛋两种繁殖力极强,必须连根拔起,带到田外处理,其余各种杂草只须深埋田中就行。
丘丘无杂草
经过总结经验,广大社员加强了对耘草重要性的认识,干部、老农、技术员进一步掌握了耘草的规律,大大提高了田间管理水平。在这基础上,党支部发动群众制订了今年晚稻耘草技术方案,并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保证这个方案的实现:(一)安排劳力,组织专业队,在全队五百十五个劳力中,抽出一百五十四人,占30%,根据劳力强弱,技术特长,组织耘草专业队,保证每八天完成一遍耘草;(二)以生产队为单位,由队长、技术员组成验收小组,丘丘验收,次次检查评比。(三)实行定人、定丘、定分“三定”制度,保质保量,互相促进。(四)干部深入第一线,和社员、老农、技术员共同研究,田头讨论,不断总结经验,使耘草工效和质量普遍提高。全大队耘草的新气象是:干部排工及时,社员操作熟练,技术员指导具体,丘丘稻田无草。


第2版()
专栏:

尽量早播 合理安排茬口 切实加强管理
卫星管理区找到晚稻早熟高产关键
本报成都1日电 四川武胜县旧县公社卫星管理区总结晚秋增产的规律,千方百计力争早种早收,提高晚秋作物产量,并为早种明年小春作物创造条件。
为了保证晚秋增产,长时期以来存在这样一个矛盾:晚秋作物是利用大春收割后至小春播种前这一段时间生长,因此,保证高产必须给予一定的生长时间;但是生长时间过长,就会延迟小春播种,影响小春产量;反之,生长期过短,又会影响晚秋作物产量。如何正确解决这个争时的矛盾,就成为晚秋作物增产的一个关键问题。管理区党支部通过几年的摸索,初步掌握到一些经验,即一方面晚秋播种必须争分夺秒,尽量早播;另一方面,必须在作物组合上恰当配合,以解决晚秋多种高产与小春生产的矛盾。与此同时,党支部并发动群众对往年晚秋作物的增产经验,深入进行总结、分析,终于找出了既不影响小春作物,又能保证晚秋高产的作物组合的办法。比如后期小春作物要是播种时间较迟的南大二四一九小麦,这季晚秋就栽上生长期较长的秋甘薯和秋荞子;后期作物要是播种时间早的胜利油菜和葫豆,这季晚秋就种下生长期短的秋萝卜和蔬菜。对不能衔接的品种,则采取套种等办法进行合理解决。
除了搞好前后作物的衔接和早播、早栽外,卫星管理区党支部还根据边种边管的精神,及时抓好田间管理,促进晚秋作物快发育、早成熟。他们采取的办法是根据各种晚秋作物的特点,对症下药。如秋甘薯的特点是种得迟,难以保证有适宜它生长的温度,影响高产。因此,他们对已栽的秋甘薯就大施追肥,保证及早把苗子培育起来,促进它早长块根,赶上猛长薯块的季节。并决定今后万一错过季节,或临时遇到低温天气,就通过搞好排水、多施热性肥料、多中耕松土等办法,提高地温,创造长薯条件。根据副队长陈德友去年管理秋甘薯的经验,抓住以上特点,狠狠地促进甘薯早发育、早成熟,每亩产量可比一般高出50%以上,接近伏甘薯产量水平。秋荞子的特点,是带花生长,每拔一个节,开一次花,结一批籽。一般有三次拔节、开花、结籽,每次间隔三十天左右,因此在田间管理中,必须多施追肥,缩短每次拔节、开花、结籽的时间,最后一次开的花,才能躲过历史性的霪雨,保证结上籽粒。过去,部分社员这样做的结果,每次拔节、开花、结籽的时间缩短二十天,保证最后一次开的花结上了籽,后来产量提高40%左右,因此社员就采取大肥、大水的办法,及时合理地给已种荞子施了肥,浇了水。
为了使播种、管理质量一丝不苟地达到要求标准,这个管理区在播种以前,就按每一个劳力管一至二亩的原则,把每一块晚秋作物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并规定由管理人验收质量,因而对保证质量起了很大作用。同时,还通过群众性的积肥运动,给晚秋作物准备了很大一批底肥和追肥,满足了当前的需要,促进了晚秋作物的播种和生长。(附图片)
河南长葛县坡胡公社社员们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促使玉米多结棒、结大棒、长饱棒。           新华社记者 唐茂林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