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割、运、打、晒、扬、称、藏、管八字“一条龙”
杨庄大队收割中稻多快好省
据新华日报消息 江苏建湖县近湖公社杨庄大队干部社员,总结两年来大跃进中精收细打的经验,在大面积中稻收割中,全面推行“割、运、打、晒、扬、称、藏、管”八字一条龙的措施,使已成熟的中稻普遍做到了适时收割、一次打净、一次入仓、产量一次见底。
杨庄大队是一个纯水稻地区,共种植水稻七千九百六十亩,中稻占了五千四百亩。今年中稻面积大,比去年扩大50%;品种单一,去年有七个以上品种,今年只有两个品种,因而成熟期一致;大面积生长平衡,用工量大,去年一人一天割稻一亩二分以上,今年估计只能割八分。如果还按照往年的收割习惯,以现有的劳力、畜力计算,四十天才能全部抢收上场,就不能保证全部适时收割、丰产丰收,甚至还要影响秋种茬口。
大队党支部把今年秋收的三大特点告诉了群众,并发动大家出主意、想办法。讨论中,社员个个都说:党中央号召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我们一定要把秋收收好,做到颗粒归仓,寸草归垛。丰产丰收的思想坚定了,党支部就引导大家通过排工序、查漏洞、找经验,认真总结了两年大跃进中精收细打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反复排工、认真找漏洞,大家得出一个结论:往年凡是丰产丰收的,都是因为道道工序抓得紧,一环扣一环,环环不放松;只要有一道工序上稍有疏忽大意,就免不了要抛撒浪费一些粮食。最后,党支部把大家的意见归纳起来,总结为“割、运、打、晒、扬、称、藏、管”八字一条龙:“割”,就是九成熟十成收,先熟先割,割时平泥下刀,轻割、轻理、轻放、捆紧,田不漏株,割得干净;“运”,就是边割边运,田里不存隔宿稻把,要选体强身高的人挑,如果用船运稻把,上下船的地方要铺席垫,每天晚上收工前普遍扫一次掉穗掉粒;“打”,就是边运边打,场上不放隔宿稻把,场面要平,没有裂缝,不积水,稻谷打不净,稻草不上垛;“晒”,就是边打边晒,保证稻谷干稻草干,先晒稻后晒草,碰到天雨,立即做到谷进仓草上垛;“扬”,就是上扬下净,上午扬稻叶子、草毛子,下午扬二遍,扬后一分三处,饱稻、“二?”、?子分别堆好;“称”,就是稻晒干后立即过秤入仓,做到上场稻谷不与下场混合;“藏”,就是该交售给国家的稻子立即交售给国家,口粮、种子立即进仓,统一保管,做到场上不存干稻;“管”,就是种子、口粮分仓保管,做到品种分管、好次分管,并建立和健全管理粮食的制度。
“八字一条龙”的收割措施订出来了,党支部书记、委员又立即深入各小队,具体帮助解决“八字一条龙”措施的落实问题。首先对劳力、工具、场头等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检查,把占78%的七百一十个劳动力调到秋收战线;同时还整修了二十台脱粒机,在每个场头上预备了六把扫帚、十五把叉子、八个大小笆斗,做到大小工具配套;并根据水稻面积,赶筑了十八个打场。在此基础上,发动干部群众讨论制订了四项措施,保证了“八字一条龙”字字落实。第一、制订秋收作战计划。按照中稻成熟先后与面积大小,收割工作共分三个战役进行,并规定生产小队两天具体安排一次。第二、合理安排劳动力,组织连环专业队,推行连环责任制。根据秋收需要,全队把投入秋收的七百一十个劳动力分别组成了割运、打晒、扬称、藏管四个连环专业队,并做到人尽其才。为了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保证收割质量,除合理修订了各工种的劳动定额和推行任务到组、责任到人的“五定”(定人、定时、定质、定量、定工分)责任制外,还规定每个连环专业队之间,有相互检查与监督的权利。第三、在层层建立秋收一条线组织的基础上,全队五十三个大、小队干部,都分别担任了专业队的正、副队长,其中十八个支委和大队干部还各包一个场头,担任场头组长,做到吃、住、工作、劳动在场头,切切实实加强对秋收工作的具体领导。第四、不断组织检查评比竞赛,大插红旗。大队三天一查、五天一评比;小队一天一查、三天一评比。检查评比内容是:查出勤、比工效;查数量、比质量;查计划、比安排;查连环好、比搭配巧。
全大队中稻收割正在紧张进行。“八字一条龙”的新措施虽然贯彻还没有几天,但已显示了它的优越性。社员们说,它至少有三个好处:第一、收割进度快、质量好,能多收粮食。到11日止,全队已收割中稻一千九百亩,比去年同期快30%以上。据初步统计,每亩要多收稻谷二十斤、稻草五十斤。第二、产量及时见底,国家、集体、社员三者关系也能及时安排好。全队四十二万斤粮食征购任务已全部完成,并有七万多斤种子、口粮全部入库,各小队都具体安排了社员吃粮计划,从囤尖上就开始计划用粮。第三、劳动力使用合理,做到人尽其才。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山西大批干部支援“三秋”工作
中共山西省委组织了强大的农村工作团,于16日出发,分别深入到临县、离石、中阳等五十个县,帮助人民公社认真做好“三秋”工作和农副产品的收购工作。
农村工作团,由省级各机关二千五百多名干部组成,按地区分为四个团、五十个工作队,由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书记处书记王谦,书记处书记、省长卫恒,书记处书记池必卿分别担任团长。
贵州抓紧时机准备秋种底肥
贵州省各人民公社在加强秋收作物后期田间管理的同时,抓紧当前山草茂密时机为秋种准备底肥。到现在为止,全省平均每亩秋播作物已有底肥一千五百斤。
贵州山区当前积肥,是以积制圈肥和沤青肥为主。各人民公社除了组织专业队伍积肥以外,还发动社员利用早晚时间割草垫圈和沤青肥。铜仁县漾头公社开展割、运、堆、沤、采“一条龙”的积肥运动,全社有七千人上山割草,一千人在坝上堆、沤,还安排了牛马车、木船和架设滑丝运肥,七天就完成了原订积肥计划的51%。
许多公社为解决运肥劳力不足的问题,采取了牛圈上山,猪圈下田,就田积肥的办法。
安徽已积秋种基肥一半以上
安徽省秋种所需基肥已积了一半以上,其中大部分是经过沤制的绿肥、高温堆肥和人畜粪。
合理布局建设肥料站,是安徽省积肥、运肥做到花力小、收效大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个经验是?上县城郊公社创造的。他们根据作物分布、土质、肥源、离庄远近的情况和节约劳力的原则,采取就猪场、就道路、就田头、就水源的办法,建成了十亩地一个沤肥池、五百亩地一个肥料库、千亩地一个养猪场的田间肥料站,改变了过去猪场、肥场在村里,距农田太远的状况,节约了运肥劳力。阜阳专区推广这一经验后,全专区秋种所需基肥已完成70%。
汉江两岸人民战胜特大洪水
湖北省汉江两岸一百多万名防汛大军,在各级防汛指挥部领导下,经过两天时间的突击,就把汉江干堤的低矮部分普遍加高了五分米到两米左右,完成土方三百五十万立方米,战胜了特大洪水。目前,全江水位已平稳下降,防汛人员已分批下堤,留在堤上的少数民工仍警惕地巡逻防守。
自9月2日起,汉江中上游地区连续普降暴雨,一周内降雨量多达二百至三百多毫米。汉江干流和各支流洪水同时迸发,洪水流量和高峰水位均超过1958年汛期最高纪录,也是1935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舟山群岛开展秋汛捕鱼竞赛
浙江舟山群岛各公社在力争秋汛超夏汛的口号下,热烈展开秋汛捕鱼竞赛。广大社员驾驶着几千条渔船,正在渔场上日夜捕捞,决心增产更多的鱼虾,向国庆节献礼。
开展竞赛的倡议,是全国著名的蚂蚁人民公社提出的。这个公社全面完成了上半年的渔业生产计划,获得了优胜红旗。最近,这个公社研究秋汛生产时,向各公社倡议开展秋汛超夏汛、全年超计划的劳动竞赛,各公社热烈响应。
顺江公社节约用地扩种粮食
四川省内江县顺江人民公社本着以农业为基础、以粮食为纲的精神,合理节约使用耕地。这个公社大队以上各级举办的多种经营、社办工业以及基本建设等部门,最近积极清理和压缩出三千多亩耕地,投入农业,优先发展粮食生产。


第2版()
专栏:社论

大规模开展“小秋收”运动
满山遍野的野生植物陆续成熟,收获旺季就要来了。我们应该在加强秋田管理的同时,做好充分准备,发动广大群众,合理安排时间,开展一个比去年规模更大的“小秋收”运动,大量采集、加工和利用野生植物。
“小秋收”是大秋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小秋收”的大胜利,对于增加社会财富,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跃进,对于增加人民公社和社员的收入,具有重大意义。去年“小秋收”运动的巨大成果就是有力的证明。各地在去年“小秋收”运动的短短时间中采集的野生植物原料,大大超过同年头九个月采集的数量,也大大超过1958年全年采集的数量。这是我国人民向大自然进军的一个重大胜利。“小秋收”运动给国家提供了大量工业原料。各地还利用野生植物制成大量生产资料(各种农具、筐篮、草袋、绳索等)和生活资料(副食品、文化用品和日用杂品等),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满足了市场的需要。“小秋收”运动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人民公社社办工业的发展,增加了公社和社员的收入。贵州剑河县在去年“小秋收”运动中,全县平均每人增加的收入,比农业生产的收入还要多。当然,剑河县是山区,野生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小秋收”运动又开展得非常好,所以取得这样巨大的成绩。这不是任何一个县都能马上作到的。但是,从这个突出的例子当中,我们却看到了“小秋收”运动能为国计民生带来多么丰硕的果实。
我国广大的山区和草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据初步调查,已经发现可以大量采集、利用的野生植物原料约有几千种,总产量达几千万吨,实在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绝大部分野生植物都不用种,也不用管,只用把它采集了来,就是一笔大财富。今年春天,不少地区开展了播种和栽植野生植物的“小春耕”运动,这是今年取得“小秋收”更大胜利的最有利的条件。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去年“小秋收”和今年“小夏收”的丰富经验,加强领导,大搞群众运动,把这些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起来,大收特收野生植物。
野生植物品种多,产量大,生长分散;同一品种的野生植物的成熟期十分集中。这两大特点,决定了“小秋收”运动具有很大的群众性和突击性。要调动庞大的人力,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很多的野生植物拿回来,必须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和组织工作。各级领导机关和人民公社,要把本地野生植物的品种、产区、产量和成熟时间调查清楚,根据各项农活的需要,合理安排劳动力,做出切合实际的具体规划。哪些东西需要动员大队人马突击采集,哪些东西可以由专业队采集?哪些需要有经验或强壮劳力去采集、哪些可以用妇女、老弱劳力去采集?哪些是季节性特别强的、国家最需要的先去采集,哪些是季节性不强的可以利用社员工余时间来采集?多少劳力用于采集,多少劳力用于运输、加工?凡此种种,都要加以全面规划。一般地说,“小秋收”季节正是农业生产繁忙的季节,因此,合理地安排劳动力,乃是取得“小秋收”胜利的重要关键。许多地区的经验证明,只要把农活、劳力安排好了,完全可以在管好、收好粮食和别的田间作物的前提下,搞好“小秋收”,作到双丰收,两不丢。贵州剑河县在去年“小秋收”运动中,根据大秋作物和山货同时成熟的规律,从调整农业生产着手,把能提前收获的庄稼提前收获,能提前完成的农活提前完成,到了山货成熟季节,集中全力向深山进军,大干半个月,顺利完成了山货采集任务,取得了农业、山货双丰收。在采集的时候,要注意保护资源,实行采集和培植相结合,千万不能枯本竭源。有条件的地区,还应该选择一些经济价值高、质量好、有发展前途的野生植物,进行人工培植,变野生为家生,建立起大量生产基地。
及时作好野生植物的加工和收购工作,是取得“小秋收”运动全胜的一个重要环节。突击采集的许多新鲜野生植物,水分很大,容易霉烂变质,如不及时加工处理,就会造成损失。许多野生植物量大体轻,如不进行加工运输也不方便。因此,野生植物的采集、加工、收购、运输各个环节都必须扣紧,力争做到随采集、随加工、随收购、随调运、随利用。
为了开展轰轰烈烈的“小秋收”运动,必须进行踏踏实实的组织工作。在大量采收季节,领导干部应该带头上高山,入森林,进草原,亲自指挥战斗,把一切可以利用的野生植物尽可能地采集起来,让更多的野生植物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第2版()
专栏:

以粮为纲全面安排劳力 抓紧时机突击采集
桦甸各种野生原料源源下山
八月份采集量比去年同期增加,每人收入十多元
本报长春17日电 资源丰富的吉林桦甸县,本着以粮、豆为纲,全面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在开展农业超包产运动的同时,抓紧各种野生植物大量成熟的有利时机,组织足够的人力,上高山,入密林,赴荒沟,进草场,开展“小秋收”运动,突击采集各种野生植物。据统计,8月份全县就采集各种野生植物达二百多万斤,还利用野生植物加工出各种成品二十六万斤。各公社共收入现金一百一十七万元,按农业人口平均计算,每人收入十多元。
今年,中共桦甸县委为了进一步查清全县的野生植物资源,掌握各种野生植物的最有利的采集时机,以便妥善安排劳力,有效地组织采集,于7月初从工业、农业、商业、医药和运输部门抽调三十多名干部,配合各公社一百多名有经验的社员,组成了勘察大军进行普查。他们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踏遍了全县一百零九万公顷山林丘陵和荒洼草场,共查出野生纤维、油料、酒料、造纸原料、化工原料、中药材和各种野生饲料等三百多种,其中新发现二十多种有采集价值的野生植物。县委根据普查到的详细材料,找出各种野生植物的最有利的采集时机后,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原则下,对秋后的农副业生产活动都作了具体研究、安排和部署。各公社根据县委的指示,对秋后的农田管理、野生植物采集和积肥造肥等生产活动进行了全面规划。以后期田间管理为主划分三条战线,根据各线生产任务需要、活计轻重、技术高低,采取男女劳力、老弱辅助劳力、职工家属等进行三排队,本着人尽其才、有效使用劳力的原则实行合理安排,建立专业队伍。同时,根据各项生产的时间长短,生产活计多变的特点,保证各线互相支援,不错过有利时机,又在各条战线劳力中组成了后备突击队。
进入8月后,当各种野生植物开始大量成熟的时候,一个比往年声势更大、规模更广的“小秋收”运动,在全县各地普遍展开。全县组织了占总劳力11.3%的远征队,抽调大批畜力和运输工具,在高山大谷和密林深处安营扎寨,突击采集。为了不错过一刻时机,不漏掉一个品种,保证各种野生原料宗宗下山,样样不丢,全县还大挖劳动潜力,组织二千名由辅助劳力、工矿职工家属等组成的采集队伍,并开展全民动手的突击采集运动。许多公社参加田间管理、放牧和后勤等工作的人员都结合自己的工作采集野生原料。据统计,今年全县8月份的采集量比去年同时期增加10%。各公社根据野生植物品种多、分布广的特点,实行了以包产值计划、定品种项目、劳力、任务、时间、超额奖励等生产报酬制度,将各种野生植物按品种按任务落实到组、到人。这样就做到根据各种野生植物分散程度和产量大小等特点,灵活地实行集中或分散生产,克服了采集中的重大轻小、重多轻少等现象。据收购部门的调查统计,今年收的野生原料比去年同时期增加七十多种。
中共桦甸县委根据山区交通不便和当前多雨季节运输困难等情况,在组织群众突击采集的同时,非常注意加强对加工、收购和运输工作的领导。在加工方面,从县到公社、管理区三级办厂,已在各个城镇、山村和采集点上建起各种类型的中小型加工厂一百三十多个。
商业、运输部门随着采集、加工的广泛开展,积极开展收购和大搞调运,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第2版()
专栏:

金盆湖骤变
——记华阳人民公社围垦金盆湖的成就 本报记者 汪钦 冯武生 望江县华阳公社编写组
这是发生在安徽省望江县华阳人民公社的一个故事:去年夏天,离华阳人民公社三百多华里的无为县,有个名叫李琪胜的老人,在华阳公社的金盆湖捕了很多的鱼,老人很高兴;今年这个时候,老人又约集本乡四五个同伴,带着网具,来到金盆湖。可是,他们到湖边上一看,原来的一片白茫茫湖水,如今竟变成一片绿色的稻海了!这个神奇的变化,使他们大吃一惊。
金盆湖新貌
盛夏的一天,我们随着华阳公社党委副书记、金盆湖水稻丰产指挥部负责人李知敬同志,参观了今天的金盆湖。站在指挥部附近的抬水坝上,看到眼前的景象,实在无法按捺内心的激动:乌黑油绿的水稻,迎风翻滚,很像一床无边的绿色锦被。长达八千多米的“幸福河”从东而西横贯湖心,宽阔平坦的“长青路”又纵贯湖心,在由“幸福河”与“长青路”纵横切开的四大片稻海里,有密如蛛网的大小沟渠;在这些河道、沟渠里,荷花正在盛开,很像是无数条鲜艳的彩带绣在这床无边的绿色锦被上。我们沿着“长青路”向过去的湖心行进,湖边的早稻已经收过了,现在又插上了双季晚稻。继续前进,便看到了大面积单季晚稻,棵棵都有碗口粗,二尺多高,社员们正在田里耘草。我们来到“幸福河”与“长青路”交错处的一座桥上,李书记兴奋地指着桥上一个大“金”字说:“这就是我们才修起的‘金桥’,这个地方也就是过去的湖心,它比临近长江的水面还要低两米。现在,我们要让湖心献出粮食!”在回去的路上,李书记还向我们介绍了他们计划怎样利用河网发展养鱼业(现已放鱼九百二十五万多尾)和家禽业,怎样管理和利用各沟渠的荷花、全面美化金盆湖等等。李书记还告诉我们,有些老年人来到金盆湖,看到这里长起了这样一大片好稻子,甚至感动得流出了眼泪。大号大队有位周老汉,在开河竣工的庆祝大会那天,他自动走上讲台,提议把湖心河定名为“幸福河”,把大公路定名为“长青路”。这就是这条河和这条路的名字的来源。
奇妙的传说
地处江边湖畔的华阳地区,解放前,一到涨水时即江湖不分,一片汪洋。这地方是大雨大涝,小雨小淹,不雨即旱,收成没有保障;再加上地主与反动政府的残酷剥削和压榨,群众生活极为悲惨。有一首歌谣唱道:春天靠草(打湖草),秋天靠柴(打芦柴),江里去,湖里来(打鱼)!”这里的农业收成是这样地可怜:“磨刀收割一餐饱,刀把一放就讨饭!”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大力治水,在控制水害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是,灾难根源之一的金盆湖还没有被连根拔掉,遇有大水时,它仍旧像一条蛟龙似地漫淹湖周的几万亩良田。
关于金盆湖,老年人都记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很早以前,金盆湖是一个什么都出产的“聚宝盆”。可是,后来湖里来了一条蛟龙,它每年夏天要朝拜龙王,而每次朝拜,都要搅得天昏地暗,雷雨交加,湖水高时过丈,少时也有三尺余,沿湖几十里,寸草皆无。据父老们说,金盆湖是由于湖型像个盆而得名。湖周圩区形成以前,湖内水深数丈,圩区围成以后,全圩高处一百多平方公里的水,便从四面八方注入湖中,年年冲积,湖床渐渐淤塞,蓄水量缩小,便经常泛滥成灾。
解放后,沿湖人民不再信什么关于蛟龙的迷信传说了。有些人开始在湖边围垦了一些土地,可是他们所付出的劳动,多半没有换来应得的报酬,有时甚至白干了。华阳大队总支副书记徐礼德在公社化前四下金盆湖的经过,是沿湖人民同金盆这条“蛟龙”进行艰苦斗争的一个缩影。徐礼德第一次到金盆,是二十多年以前被他父亲用稻箩担去的。当时的金盆湖是“春牧牛羊冬宿雁,夏秋白水接蓝天。”由于湖水连年泛滥,那时不仅收不好庄稼,一家人还险些把生命丢在湖里。解放后,徐礼德担任互助组组长。那年,约了四户邻居二下金盆,在湖边围了二十八亩地,种上了庄稼,但当秧苗一片乌绿的时候,一场夏汛就给淹个溜光。1955年办起了初级社,徐礼德担任社长,又带领几十名社员三下金盆湖,这次力量大了些,一举开了七十亩荒,并围上了小胡子埂。可是当年5月下旬遇上几场大雨,尽管社员冒雨排涝抢救,结果还是大部分圩田被淹了。这年秋,高级社成立了,徐礼德带领更多的社员四下金盆湖,这次对邻近他们社的湖田作了较全面的规划,圩围得高,沟也开得很深,又开垦了二百多亩地。过了年,社员们满高兴地种上了稻子。可是这年又遇上了内涝,洪水冲破了围坝。他率领三百多个社员同洪水拼命地搏斗了七昼夜,把大部分稻子保住了,但终因秧苗受伤过重,而没有收到很多粮食。徐礼德深深地感到:一个高级社的力量还是太小了。
书记探湖心
金盆湖沿岸的人民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凭借着人民公社的威力,在短短的六个月时间内,把为害多年的“蛟龙”制服了,成了名副其实的金盆湖。
“向金盆湖进军,向金盆湖要粮!”这是华阳公社党委会,在去年秋天认真地研究了县委的“大举向荒湖滩进军”、“要变荒湖为米粮川”的号召以后作出的大胆的决定。1958年以后,这个公社湖区前后曾经开通了大小沟渠五千六百七十多条,新建了两座排灌闸。在金盆湖四周修起了八千多米长的合成圩排灌道,使全社八万多亩地的用水有了保证。但是,在合成圩正中心的金盆湖却还没有完全得到根治。要根本改善自然条件,首先就得把金盆湖围垦起来。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公社在金盆湖四周大修水利,已使金盆“蛟龙”的狂暴本性受到很大约束。公社在金盆湖四周修起合成圩和排水沟后,外水内流的现象已基本上制止了;国家在华阳河上修建起华阳大闸以后,不仅控制了江水倒灌,也使金盆湖水的水位大大降低了。公社建立以来,由于购进了十二台拖拉机、二台康拜因以及其他许多机器,因此能够腾出一部分劳动力来治湖垦荒。公社党委在研究了以上的情况以后,认为大干一冬春,完全可能使金盆湖根本改观。
公社党委围垦金盆湖的决定,体现了沿湖人民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受到了广大社员的支持。在公社中很快掀起了一个报名参加治湖的高潮。不久,一支由四千多人组成的龙飞虎跃的大军,开到了金盆湖边。
大战湖底河
去年12月20日,挖湖底河的斗争开始了。这是整个治湖工程的第一战,也是决定治湖成败的一战。不首先挖通湖底河,湖里的存水就排不出去,其他围田等工程也就无从着手。因此,工地指挥部采取了“全面开花”与“分段集中突击”相结合的措施。沿湖四围,营寨相连,红旗招展;机械排灌站的马达,在湖的东南角日夜轰鸣。八个中队的四千健儿展开了火热的你追我赶的竞赛热潮。由曾经四下金盆湖的老将徐礼德率领的华阳治湖中队,一鼓干劲占了先;接着,白沙中队又赶过了华阳队。你追我赶,互不相让。华阳队与杨长队在公社化前,是隔湖相望的两个高级社。那时,它们曾为围圩放水发生过多次争吵;现在,大家在一个公社里,同甘共苦,改造自然。杨长中队李书记看到多次占先的华阳队,遇上了一段最难开的烂泥路,工效迅速下降时,便马上调集本队队员前去支援。在杨长队和其他几个队的支援下,这段路很快地就被突破了。
河道越挖越深,工程越来越困难。由于社员们成天活动在没腿或没腰深的泥水里,活动在有很多带刺的荷茎和菱角的泥水里,工效开始降低,人们心里十分焦急。于是,公社党委便组织各队大搞工具改革,大搞技术革新。泥水行走不便,华阳队就来了个“旱地行舟”,结果,全队平均日工效由三方突增到三十八方;接着,新农林中队又改装成功了绳索牵拖泥机,使日工效跃到了八十六方的最高纪录。这样,全工地仅十七天,就推广使用了两万四千五百多件新工具和改良工具,使工效普遍由六点三方提高到二十方。
兴修开发湖底河的工程,正好在风雪交加的时候,进展到湖水最深的湖中心时,党委决定组织千人突击队,吸收身体强健的党团员和青年积极分子参加,由党委副书记胡鹏飞同志率领突击。供销、医疗等部门都派人上工地,直接为挖河的人们服务。突击队的英雄们斗志昂扬,提出了“要用豆腐(指稀泥)砌高墙,要用废铁炼纯钢”的豪壮口号。小伙子们卷起裤腿就破冰下水,姑娘们也把外衣扎在腰里,同自己的对手坚持竞赛。党委副书记胡鹏飞,也整天战斗在泥水里。经过两天半的苦战,终于把湖心河中的一段一千八百米长的最难开的河道打通了,使湖里积存的水全部排了出去。
湖底变粮仓
金盆湖围垦指挥部门前,已经换上写有“水稻高额丰产指挥部”的牌子了。
由于国家在与湖心河相通的华阳河上修有可以防止江水倒流的大闸,由于沿湖四周有去年以前修建的较为坚固的抬水坝可以阻止外水内流,由于在湖心河两端都修有顺畅的排水沟与闸门,以及湖的东南沿又有公社的机械排灌站等等,金盆湖终于完全摆脱了内涝的威胁。今年5月,曾发生一次两小时降雨二百七十毫米的大雨,平地水深一尺,但金盆湖内却未受害。这个事实有力地证明金盆“蛟龙”是被彻底地制服了。金盆湖心的地都可以不涝,湖边地当然就更有保证了。这个公社去冬今春除了围垦金盆湖以外,还在鸡冠湖,青草湖,东、西、中湖等地,开了三万多亩地。
通过开发金盆湖,社员们的眼界扩大了,受到了一次极为深切的人定胜天的教育。华阳大队党总支书记吴晓香在回忆过去的这一段战斗经历时,做了这样的概括:“几个月来,不只是打开了大地上的金盆湖,也打开了我们思想上的金盆湖!”。


第2版()
专栏:

北京市房山县长沟公社商业部门把准备好的大批秋收工具运往各生产队 新华社记者 杨展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