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9月1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福建莆田灵川公社和北京苏家坨大队干部和社员共同生活
密切联系广大群众办好公共食堂
本报讯 福建莆田灵川公社干部深入生产队食堂,和社员同桌吃饭,帮助食堂改进工作,进一步密切了党和群众的关系,使全社二百多个食堂越办越好,社员干劲越鼓越足,有力地推动了生产。
灵川公社干部自大跃进以来,坚持了参加生产领导生产。但许多干部没有深入到生产队食堂去和社员同桌吃饭。这样,干部在生活上还没有完全和群众打成一片。针对这一情况,公社党委今年2月决定撤销了公社一级机关和大队的干部食堂,要求全社干部和上级机关来的干部,都到生产队食堂和社员同桌吃饭,公社召开的一些小型会议,也是和当地生产队食堂“搭伙”,不另搞会议伙食。干部在那个食堂吃饭,就要保证办好那个食堂。公社党委作出这一决定后,全社干部在那队领导生产,就在那队食堂吃饭,没有下队的各业务部门的职工,也分别和附近生产队直接挂钩,到食堂和社员同桌吃饭。
这个社的干部自2月份下队和社员同桌吃饭以来,一直坚持按定量标准吃饭,和社员吃同样的饭菜,生活和群众打成一片,因而进一步密切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在中何生产队食堂吃饭,炊事员认为他工作忙、身体又不大好,有时给他准备了一些好菜,但每次他都谢绝了。社员们感动地说:吴书记是党的好干部,是我们的好兄弟,我们吃什么他也吃什么,生活没有半点特殊。公社党委宣传委员谢金蝉在蔡亭生产队食堂吃饭,一天发现六十多岁的妇女何定安吃的是硬干饭,立刻把自己一碗比较软的干饭让给她吃,何定安接过这碗饭后,感激得说不出话来,事后她向炊事员提意见,要他们好好照顾干部,保证干部劳动或开会晚回来,也能吃到热饭热菜。干部和社员同桌吃饭,互相体贴,互相关怀,进一步密切了关系,许多贫农下中农主动和干部交上了知心朋友。全社干部通过下食堂和社员同桌吃饭以来,交了贫农、下中农的知心朋友一千二百多个,平均每个干部都有知心朋友五个以上。
由于各级干部坚持和社员同桌吃饭,对食堂存在的问题了解得都比较深透,并能根据群众意见及时解决,使食堂越办越好。公社党委副书记江元和,自2月份以来坚持在柯朱大队第二食堂吃饭。几个月来,贫农下中农社员向他反映了有关办食堂的二十多个重要问题。他在吃饭中,听到社员反映食堂蔬菜不足,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主要原因是食堂没有种菜专业队。于是他就领导几个共青团员和老农,建立了蔬菜专业队,加强了蔬菜生产。现在,社员每日可以吃到足够的各种鲜菜。另外,他还帮助食堂办起了加工厂,加工各类蔬菜,保证食堂蔬菜常年不断。全社干部下食堂,和社员同桌吃饭后,听到社员的各种意见和要求,领导社员整顿了食堂。现在各队食堂都是由贫农、下中农社员当家,全社八百五十一个炊事员和食堂管理人员中,贫农下中农的积极分子就占了八百二十个。春耕前,全社二百零四个食堂,有近百个是三类食堂,现在80%以上都跃入一类食堂行列,被群众称为“幸福堂”、“铁食堂”。
公社各部门职工下生产队食堂和社员同桌吃饭后,也进一步了解到广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更好地根据群众意见办事,把本部门的工作搞好。公社保健站医务人员,过去只背药箱下队为社员治病,但全社卫生保健工作却没有搞好。今年2月份以来,他们在食堂和社员同桌吃饭,发现广大社员卫生常识比较缺乏,就在食堂里张贴了各种卫生宣传画,宣传卫生常识,并训练炊事员搞好卫生。现在许多大队食堂的卫生工作都有了改进,社员疾病大大减少。商业办事处职工过去不大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收购农副产品要社员“送货上门”。后来他们在青山大队食堂和社员同桌吃饭后,听到群众对此有意见,便根据社员要求在食堂设立了小卖部和收购站,委托食堂总务员代为管理,既便利了社员购买日用品和出售农副产品,又开展了商业工作。
本报讯 北京海淀区永平人民公社苏家坨大队党总支,为了进一步改进食堂工作,深入到西小营食堂和社员同吃,取得办好食堂的经验,在全大队推广。
苏家坨大队党总支,一贯重视食堂工作。但过去对食堂工作的领导,多限于听汇报,开会,看书面材料,有些具体情况了解不深不透。为了把食堂办得更好,苏家坨大队党总支决定从4月份起撤销大队的食堂,干部到小队食堂和社员同桌吃饭。同时,采取深入一点、指导全面的办法,到西小营食堂摸索经验。大队干部在西小营食堂除了和社员同吃外,总支副书记萧振清、妇女队长魏秀荣等还亲自参加食堂管理工作,和食堂管理员、炊事员一起做饭、一起卖饭,这样,队干部不仅广泛听取了社员对食堂的意见,而且对食堂的“家底”也摸得很清楚。
大队干部在西小营食堂和社员同吃同管理后,了解到食堂的管理员不管账,只是按时向中队会计报单据和领东西,对食堂收支心中无数,不能发挥食堂管理员的作用。经过研究后,撤掉了中队会计,账目下放到食堂,让食堂管理员具体掌握收支。同时,他们还帮助食堂管理员建立了现金出纳、明细分类等简便易行的账目,作到了顿清日结。大队干部在食堂吃饭时,亲身体会到打饭等候时间长,影响社员休息,便帮助食堂改变了打饭方法,作到社员随到随打,不用等候。大队干部还帮助食堂建立了粮食管理制度,实行了“以人定量、凭票吃饭”的办法,粮票由一月发一次改为十五天发一次,这样便于社员分段核算。同时实行“用饭早报单”的办法,每户社员有一张卡片,社员在卡片上预先写好下一顿的饭量交给食堂,食堂根据卡片,每顿按量下锅,并做到一天一清账,十天一大拢,按月作核算。另外,还帮助食堂试验推行了双蒸饭方法,群众既满意,又节省了粮食。大队干部深入食堂同社员一起吃饭后,还加强了对食堂管理员、炊事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办好食堂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加热爱了炊事工作,处处为社员着想,千方百计办好食堂。
这个大队的干部在西小营食堂摸索出办好食堂的经验后,立即召开现场会议,在全大队推广。现在全大队的二十四个食堂,都推行了“以人定量、凭票吃饭”的粮食管理制度。后沙涧第一、二食堂,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做饭心中无数,有时做多,有时做少,造成浪费。他们采用西小营食堂按量下锅的办法以后,消灭了粮食浪费现象。第十七生产小队的食堂实行用粮卡片制度后,把当日用粮分三段掌握,作到上顿不用下顿粮,今日不吃明日粮。全大队二十四个食堂的炊事人员,通过在西小营食堂参观学习,都学会了双蒸饭法,既增加了饭食花样,又节省了粮食。
(张志清)


第4版()
专栏:

干部来到第一线(转载山西日报)  凤仙画


第4版()
专栏:

同吃 桑基
同吃的目的,首先在于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更好地实现对于群众的领导。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的干部不但和群众战斗在一起,而且生活在一起。当群众吃糠咽菜的时候,干部也吃糠咽菜。现在,吃的条件比起过去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党的这种艰苦朴素、和群众生活完全打成一片的作风,却一直保持和发扬光大。同吃,和群众的生活完全打成一片,这是更好地实现党对于群众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我们要永远保持和发扬这一传统。
同吃的目的,还在于切实地帮助食堂改进工作,管好群众生活。也就是说,既要吃食堂,还要办食堂。我国农村目前有三百九十万个食堂,随着人民公社的巩固发展,这些食堂也走上健全发展的道路。但是,事物总是不断地发展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出现。我们的干部在和群众同吃中,要善于发现食堂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予以解决,促使食堂办得好了更好。在同吃中,还应当广交知心朋友,听取他们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意见,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把食堂作为加强党对群众领导的一个阵地。
到食堂和群众同吃,必须注意和群众吃一锅饭,同桌吃饭,并按当地定量标准吃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思想上和生活上与群众打成一片,亲如家人。只有这样,社员才会无所顾虑,想在心里,谈在口上,无话不说,并为你出主意,想办法,成为知己。假若同堂不同灶,同灶不同量,或者是同量不同质,还是不能和群众真正打成一片,因而就不能洞悉食堂存在的问题,帮助食堂改进工作;也无法广泛听取到群众的各种意见,帮助改进其它各项工作。
那么,深入第一线的干部,应当到那个食堂去同吃呢?一般说来,固定包队的干部,应当在所包小队的食堂吃饭。包片的干部,应当干在那个小队,吃在那个小队。办得较差的食堂,问题比较多,干部应该自觉地到这些食堂去同吃,以便找出问题的关键,帮助解决。有时为了总结先进经验,推动后进赶上先进,也应该到办得较好的食堂去同吃。此外,我们还要根据不同情况,定期到食堂去当管理员、保管员、炊事员,解剖麻雀,摸索经验,指导一般。目前,应当根据增产节约的精神,教育群众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帮助食堂作好计划用粮,建立家底,建立和健全各种制度,保证社员吃省,吃饱,吃得干净卫生,促进生产持续跃进。


第4版()
专栏:

高速度培养工人技术人材
天津举办工人工程师进修班
本报讯 天津市举办工人工程师进修班,高速度地培养既有实际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工人技术人才。
天津市工业领导部门1958年在各工厂的老技术工人中提拔了一批工程师。他们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但是文化理论知识不够系统。为了迅速地提高他们的文化和科学技术理论水平,以适应工业生产不断跃进的需要,市科学技术协会、市总工会和机械局、电机局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去年12月联合举办了一个机械工业系统的工人工程师进修班。参加学习的学员是来自天津市三十五个机械工厂的六十五名工人工程师和工人技师、技术员,他们大都担任工厂的厂长、生产技术科长、车间主任等负责工作,有不少是工业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工龄最长的有三十八年,最短的七年左右。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政治觉悟也比较高,其中共产党员就占64%。
这个进修班教学计划主要是根据生产需要和学员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情况,经过老工人、工厂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学校的教授座谈研究而制订的。计划用两年的时间,使学员们达到中等技术专科学校毕业生的技术理论水平,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
针对学员生产经验丰富、文化水平较低和学习时间较少等特点,教师讲课时尽量利用生产和生活中实际事例通俗地阐述理论原理,并注意把大家生产实际中的丰富经验,提升到理论上来加以分析,采取边讲解、边复习巩固的方式,每次教师讲课以后,余下的时间就进行课堂讨论或复习、做作业。在课堂讨论和复习、做作业时,把学员文化程度高和低的分别组织成为小组,提倡能者为师,开展互助互学,解决学员文化程度不齐的困难。为了帮助学员课外更好地消化和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还根据学员的生产时间和居住的远近等具体情况,成立了课外学习小组。在各学员所在单位聘请了二十多位业余辅导员,由一些具有较高技术理论知识的工程师和技术员担任,帮助学员复习功课,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员课外学习。学员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都很高,学习出席率达到87%左右,最高达到94%。
这个工人工程师进修班,经过八个多月的学习,学员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在推动生产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天津发电设备厂的几名学员,经过学习,进一步运用科学理论来指导生产,解决了很多生产关键问题。这个厂的工人工程师王冠甲由于学会了分析、计算等设计理论知识,不仅大大提高了传动、造材料等设计质量,而且节省了很多材料。他说:“过去只凭经验考虑问题,说出来不敢肯定。现在心里有底了。”


第4版()
专栏:

首都文艺工作者热烈欢迎日本话剧团
日本艺术家由车站赴住地途中举行游行反对日美条约
新华社16日讯 本社记者汪波清报道:日本人民的友好使者——日本话剧团,于今天下午乘火车到达北京,受到首都三千多文艺工作者和各界群众热烈的欢迎。
日本男女艺术家们在由北京车站前往居住的新侨饭店的途中,精神抖擞地举行了游行。他们高举旗帜、标语,整队行进,齐声歌唱,他们的标语写道:“粉碎日美军事同盟条约!”“日中两国人民团结万岁!”“日中两国文化交流发展万岁!”
日本艺术家们的游行队伍,在所经过的约五华里的路上,接受了排列在道路上的首都戏剧、舞蹈、音乐等文艺工作者们的热情欢迎。当日本艺术家们唱着“东京—北京”等歌子走过来时,欢迎的人们挥舞彩旗,有的吹起唢呐和喇叭,有的打起锣鼓;欢迎队伍中,口号声此起彼伏,这里高呼:“欢迎日本话剧团”,“庆贺日本人民反美爱国斗争的胜利”,“反对日美军事同盟条约”,那里又高呼:“反对美帝侵略、保卫世界和平”,“中、日两国人民团结起来”,“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随后,所有欢迎群众又尾随着日本艺术家们的游行队伍行进。
他们走到那里,那里便出现欢腾景象,大街上来往的人们也自动汇集起来,向他们招手鼓掌。在到达新侨饭店的大楼前,尾随而来的欢迎群众向日本艺术家们告别的时候,日本话剧团副团长千田是也率领全团艺术家高呼:“日中两国人民团结万岁!”接着,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也带领欢迎群众高呼:“中日两国人民团结万岁!”伴以热烈的掌声,更多的人随之跟着高呼起来。
今天下午三时,日本艺术家们在团长村山知义,副团长千田是也、泷泽修、山本安英、杉村春子率领下,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走下火车,每一个人都接受了献花。他们在站台上和前往欢迎的人们一见面,就像老朋友久别重逢一样,又是握手,又是拥抱,问好声、欢笑声和鼓掌声,交织成一片,激动人心。欢迎的人中有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丁西林、夏衍,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还有文艺界著名人士欧阳予倩、许广平、梅兰芳、吕骥、李伯钊、周而复、陈其通、马彦祥、吴雪、金山、马少波、任虹、舒绣文、叶子、蓝马等。到车站欢迎的还有在北京的日本和平人士西园寺公一和日中友好协会常任理事吉田法晴、事务局长长谷川敏三等。
丁西林在车站上代表大家向日本艺术家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我们深信,日本艺术家们这次访问中国,对于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加强两国文化交流,一定会起到巨大作用。他最后祝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常青。
村山知义团长讲话时对主人们的热情欢迎表示深为感动。他表示,他们这次访问中国,一方面将向中国人民介绍日本人民的生活和他们的斗争面貌,另一方面要看看中国大跃进的情况,通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为增进日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合作做出贡献。
村山知义团长说,到目前为止,日本政府还没有和中国建立正常的邦交。日本人民认为这是可耻的事情。日本人民正向日本反动势力和站在它背后的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村山知义团长在讲到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斗争的支持的时候,他说,我们亲切地感到,我们不是孤立的,我们是和你们在一起进行斗争的。
丁西林副会长和村山知义团长的讲话,在车站上激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日本话剧团是由东京艺术座、民艺剧团、俳优座、葡萄会、文学座五个话剧团体联合组成。全团人员共七十一名。他们向我国观众携带的大型话剧,不仅有民间故事“夕鹤”,现代剧“女人的一生”,还有以日本渔民反对美国军事基地斗争为主题的“死海”,同时还将演出反映日本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几个活报剧。(附图片)
日本艺术家由车站赴住地途中举行游行反对日美条约,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第4版()
专栏:

全国田径运动会三天来
六名运动员打破四项全国纪录
据新华社16日讯 1960年全国田径运动会今天进入第三天,又有三名运动员打破了两项全国纪录。至此,三天来共有六名运动员打破了四项全国纪录,一名运动员平了一项全国纪录。
男子四百米中栏决赛,北京选手周连立和梁仕强的成绩同是五十二秒五,都打破了梁仕强保持的五十三秒的全国纪录。梁仕强到终点时只同周连立差一肩的距离,才被列为亚军。
男子一千五百米和一万米决赛,直到最后一段距离还很难分出谁胜谁负。去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男子一千五百米冠军、河北李贺年在最后二百米时同黑龙江包树森展开激烈的“冲刺”竞赛后,才以三分五十三秒二的成绩首先冲过终点,打破了殷凤武保持的三分五十四秒二的全国纪录,成为我国第二个达到一千五百米运动健将标准(三分五十四秒)的选手(殷凤武今年6月曾创造三分五十三秒三的全国新成绩)。
包树森得第二,成绩是三分五十四秒九。
安徽二十二岁的长跑新手程明昭,今天在一万米决赛还剩最后一百米时加快步伐,力争上游,连续赶过了原来一直领先的解放军选手、去年全运会万米冠军黄志勇和这次运动会的五千米冠军、解放军的王存发,以三十一分四十八秒四的成绩夺得了冠军,博得观众的热烈掌声。这是安徽田径选手历年来在全国性田径比赛中夺得的第一项冠军。年轻的程明昭从1958年底才开始练习长跑,去年他在全运会上万米成绩是三十一分五十六秒六,只列第十位。
今天的其他几项决赛冠军是:男子二百米山西陈立祥,二十二秒一;男子十项运动解放军田茂林,五千六百八十一分;男子铁饼山东孙久远,四十九米零七;男子十公里竞走黑龙江李福德,四十七分三十六秒八;女子二百米山东王春英,二十五秒二。
今天其他较好的成绩是:山东郑凤荣女子五项运动的跳高比赛中,跳过了一米七十二;广东朱明在男子跳远“及格赛”(及格标准六米九十)中,成绩达到七米四十五,接近七米五十三的全国纪录。


第4版()
专栏:

蒙古人民共和国自行车队到京
新华社16日讯 应邀来我国访问比赛的蒙古人民共和国男女自行车队一行十三人,今天由领队尼玛苏伦率领乘飞机到达北京。他们在飞机场受到了我国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代表和自行车运动员们的热烈欢迎。
客队中包括六名男运动员和五名女运动员,他们都是公路自行车选手,预定将在北京和旅大同我国自行车选手举行友谊比赛。
中、蒙两国自行车运动员早在1954年就建立了友谊。那一年,蒙古人民共和国自行车队曾经用半个月的时间,长途跋涉一千四百多公里,由乌兰巴托骑自行车来北京访问。1957年,中国自行车队也访问了乌兰巴托,并在那里同蒙古人民共和国自行车队举行了第一次友谊比赛,在四个比赛项目中,中国队获得了男子五十公里团体赛、女子二十五公里团体赛和女子五十公里个人赛三项冠军,蒙古自行车队获得了男子一百公里个人赛冠军。


第4版()
专栏:

全国田径运动会上的老将新手
在全国田径运动会的第一天,山东选手田兆钟在男子三级跳远决赛中,创造了十六米三十五的达到世界水平的成绩,博得了观众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和赞扬。
田兆钟今年二十三岁,身高一米八十七,1955年4月他在上海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田径比赛时,只以十三米五十二的成绩名列三级跳远第四。但两年以后,在1957年7月,他的成绩就跃进到十五米十八,成为我国第一个达到三级跳远运动健将标准(十五米)的选手。以后,他一直保持着“全国纪录保持者”的称号,而且成绩每年都在提高。1958年,他的成绩是十五米六五;1959年是十五米八二。今年,他的成绩仍在跃进,8月20日达到了十六米;这次又成为我国第一个突破十六米“大关”的三级跳远选手。
田兆钟成绩的不断提高,是和他长期坚持全面锻炼分不开的。他能用十一秒左右的时间跑完一百米,跳远成绩达到七米以上。根据他在这次比赛中四次试跳都打破全国纪录的情况看,他还有很大潜力来提高自己的成绩。
在全国田径运动会的女子跳高决赛中,北京十七岁的跳高新手吴浮山引起人们极大的注意,她使前世界纪录保持者、山东选手郑凤荣三年来在国内第一次受到了严重威胁。郑凤荣这天跳多高,她也跳多高,最后同郑凤荣的成绩相等,都跳过一米七十,她仅仅因为失误次数多,才获得亚军。
年轻的吴浮山从1958年才开始练习跳高。1959年当她十六岁时,她的跳高成绩就由一米四十跃进到一米六十,达到了运动健将标准。
今年2月,吴浮山被光荣地选为出席北京市群英会的代表后,更鼓舞了她提高成绩的信心,2月底她就跳过了一米六十一;5月中又跳过一米六十六,成为我国第三个跳得最高的女运动员。8月,她的跳高成绩提高到一米六十七。最近,她终于连续三次跳过一米七十,成为我国第二个跳得最高的女运动员。一米七十,这个高度已经超过她身高两厘米了。


第4版()
专栏:

日本戏剧界的使者
日本访华话剧团一行七十一人,在团长、著名剧作家村山知义、副团长千田是也、泷泽修、山本安英和杉村春子率领下,带着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于9月16日来我国进行访问。不久,他们就要在舞台上同我国观众见面了。
这次来我国访问的日本话剧团,是由日本著名的东京艺术座、民艺剧团、俳优座、葡萄会、文学座五个话剧团体联合组成的。这个代表团除正副团长都是日本话剧界著名人士外,代表团还有松尾哲次、峰辉子、木下顺二、戌井市郎、屋崎宏次等名编导、名演员。日本话剧团到中国访问,是日本话剧产生五十四年以来第一次的海外公演,因此受到日本国内外艺术界的重视。
组成日本访华话剧团的五个话剧团,经过数次联合演出,经过反对“警职法”修正案,特别是反对日美“安全条约”的全民性斗争,不断地加强了团结。日本话剧团的组织过程也体现了他们战斗的团结。日本话剧团的全体人员一致认为,不仅在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之间促进文化交流,并且要为促进日中邦交的恢复和实现日本的和平与独立、为巩固世界和平而努力。日本话剧团副团长千田是也说:“迄今为止的话剧,包括曾经有过的普罗戏剧在内,似乎对于群众只有抽象的了解。但是,经过反对‘警职法’修正案和反对日美‘安全条约’等斗争,话剧界出现了日本话剧史上第一次的大团结,同时能够打破了抽象的观念,对于群众有了切身的具体感受。我们要把这种新的体验向中国作一番介绍。”
日本话剧团在来中国之前,不仅进行了紧张的排练,而且组成学习委员会进行有关的学习。他们听了“日中关系史”、“中国古典和现代戏剧”的报告,并且学习汉语。在学习委员会开列的自修参考书目中有: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三十年”、贝冢茂树著“毛泽东”等文献。学习委员会还决定到访华演出完毕时编一个刊物“学习札记”。
日本话剧团将在我国上演三个大型话剧。话剧团团长村山知义特为此次访华演出而写的新作“死海”,描写日本渔民参加反对日美“安全条约”斗争的故事。话剧团团员木下顺二作的“夕鹤”,是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剧目。还有剧作家森本熏作的“女人的一生”。
此外,日本话剧团还准备了“阻止修改‘安全条约’斗争的纪录”、“三池煤矿”和“冲绳岛”等几个活报朗诵剧。(峰)


第4版()
专栏:西藏通讯

夫妇乡长 赵家烈
7月17日,西藏米林县扎西绕登区章达乡的乡长大娃郭杰,被批准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的预备党员。当支部书记傅烈贤告诉他这个喜讯的时候,他激动地向党表示:“在党的教导和培养下,我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献给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表示自己不但要努力工作和学习,还要帮助副乡长——自己的爱人央宗做好工作、提高觉悟、争取入党。
燃起熊熊烈火
提起这对藏族夫妇乡长,真是人人赞、个个夸。米林县三级干部会议表扬他们“好干部”,章达乡的翻身农民群众,更是赞不绝口地称他们是“乡长亚呷”(好乡长)、“额楚密玛乡长”(我们人民的乡长)。
大娃郭杰和央宗所以受称赞,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与广大翻身农民同命运、共呼吸。
去年,党把他们派到这个乡,来领导农民开展民主改革运动。当时,有些饱经苦难的农民,一时还看不到劳动人民自己的力量,顾虑重重,不敢毅然地起来斗争。这时候,大娃郭杰和央宗,便深入到有顾虑、最穷苦的群众家去访贫问苦,诉苦引苦。他们先向乡亲们诉说自己痛苦的过去和幸福的现在,然后再听乡亲们诉说自己的惨痛遭遇。诉到伤心处,他们一起哭;说到不平处,他们一起发出愤怒的吼声。这样,民主改革的烈火,便在全乡熊熊地燃烧起来。农奴与农奴主展开了面对面的说理斗争,封建农奴制度的锁链,就如同摧枯拉朽一般,被觉醒了的农奴打烂砸碎了。
启发降巴老人
当时有一个名叫降巴的老人阶级觉悟较低,为了启发他的阶级觉悟,大娃郭杰就搬到老人低矮潮湿的房里去住,任凭跳蚤虱子叮咬,与老人同吃同住,促膝谈心,用许多事实揭露三大领主的罪恶,并以自己的身世作为例子,启发降巴老人。他向老人介绍:他与央宗,都是二十八、九岁,现在是革命干部,但过去却过了二十多年的奴隶生活。从八岁起,他们就各自从自己父母的手里,接下了世袭的奴隶身份,给日喀则的一家领主种地,冬天赤脚干活,常年吃坏糌粑,一直到二十三、四岁。共产党领导修筑拉萨到日喀则公路的时候,他们才逃出凶恶的农奴主的虎口。修路期间,由于工作人员和解放军同志的帮助,认识到封建农奴制度是使他们受苦的原因。1956年,他们被送到西藏公学去学习。大娃郭杰向降巴老人说:“是共产党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只有共产党才是我们穷人的救星。”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老人的心弦,从此,降巴坚决地投入了争取翻身的斗争。
迎接生产高潮
随着民主改革的胜利,章达乡掀起了农业生产高潮。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农民群众的守旧习惯相当浓厚。这时,他们便根据党的政策和指示,又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他们事事做示范,样样搞试验,把群众不愿耕种的三类田开垦出来,种植了一克(合一亩)小麦、一克青稞、一克饲草、一克蔬菜、半克豌豆、半克油菜和半克洋芋。另外,还喂了三头猪、养了十八只鸡。他们在自己的试验田里做出样板,向农民宣传深耕细作的意义,推动了全乡的生产。
在改变农民不多施肥的习惯上,大娃郭杰和央宗费了很大力气。此地农民原来在每克地上只施底肥五十筐(每筐五十斤)左右,不施追肥,更不利用人粪尿肥。开始大娃郭杰要大家多施底肥的时候,议论纷纭,有的说肥多不出苗,有的说肥多烧死苗。于是,他就向群众说明:肥是庄稼饭,肥多苗才旺。群众认识提高了,施肥的劲头起来了,每克地都施了二百筐以上的底肥。当庄稼长起来需要施追肥的时候,央宗又领导群众连续施了四次追肥,每克地都达到了一百筐。
最难办的是用人粪作追肥,农民始终不愿意。为了说服群众,大娃郭杰和央宗就背了二百筐人粪,施到自己的小麦试验田里。结果麦苗黄熟时,株高达到一米七、八,穗长三寸,穗粒一般都在八、九十粒,是这一带冒尖的头等庄稼。农民不断地来参观,并后悔自己不该不听乡长的话,表示明年一定照着办。于是全乡家家修厕所,大积人粪肥。
参加生产、领导生产
大娃郭杰和央宗最受群众热爱的,还在于他们苦干实干地与群众一起劳动。他们样样农活都是内行,下村工作时,自己背上一小袋糌粑,住到最穷的人家里。无论赶到那里,也无论农民群众在干什么活,他们都插上手干。他们经常通过与群众一起犁地、播种、背粪、拔草等劳动,来宣传党的政策,布置当前的工作。据支部书记傅烈贤与大娃郭杰一起工作四十五天中的统计,他给群众做的活累计起来就有十八天。他与农民协会委员或者互助组长干上半天活,就把工作布置得妥妥贴贴,连工作方法、工作步骤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然后由农会委员或组长去主持群众开会讨论,既培养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使全乡的各项工作,都做得扎扎实实,差不多都走在米林县各乡的前面。
群众的知心人
大娃郭杰和央宗处处关心着群众,群众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总喜欢找他们谈心、拉家常。青年人和大娃郭杰在一起干活,劲头特别大,闹得也特别欢,要大娃郭杰教他们唱“社会主义好”,唱“东方红”,要他讲讲如何走到社会主义。老年人几天不见央宗到他们村去走走,总要问个下落,或者跑来看望。4月里,央宗快要临产了,没有下地,老婆婆们总是三天两头跑来看她,有的捎鸡蛋,有的提牛奶,再三叮咛她不要干活了,要吃好一些。临产的前几天,总有一两个老婆婆伴在央宗身边。当她生下一个胖胖的“布母”(女儿)时,前来看望的人更多,像自己办喜事一样。
(原载西藏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