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9月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朴素作风
保德县干部和群众亲密无间
本报讯 革命老根据地山西省保德县干部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克勤克俭的优良作风,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受到全县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保德县是晋西北的一个黄土丘陵区,土地贫瘠。广大干部继续发扬了过去抗日战争时期那种艰苦朴素的作风,那里有困难就到那里,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与天斗争,向地要粮”,战胜了各种灾害的袭击,保证了丰收。当地群众称他们是“自己的心上人”,“山上的老八路”。
保德县干部不论在任何困难面前,总是站在最前列,以身作则,带领群众前进。去年7月,曹虎公社寨子山受了严重的雹灾,眼看收成无望,党委书记胡水同就带领干部背着种籽星夜赶去,一面帮助群众安排生活,一面同社员一起翻地、掏粪,突击种菜和补种晚秋作物,经过生产自救,群众生活没有受到大影响。群众高兴地说:“毛主席教育下的好干部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又一次,山洪暴发,洪水漫了城关附近的房子,机关干部就没明没黑地在洪水中帮助群众搬家,并且主动腾出房子让群众居住,群众很受感动。平时,广大干部走到那里,就吃在那里,劳动在那里。白天劳动,晚上工作,或者上午劳动,下午工作,坚持同群众一起生活,一起劳动。几年来,保德县的五个县委书记和十四个县委委员一直坚持实行70%的时间下乡、30%的时间在机关开会和学习的制度。推行“二五制”以来,全县98%以上的干部和群众坚持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截至7月底,全县在机关工作的干部平均每人做劳动日六十个以上,经常下乡的干部和基层干部平均每人做劳动日一百个以上。
由于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使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亲密无间,群众都主动热情地向干部谈自己的心里话,让干部帮助解决问题。群众对干部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看见干部睡的炕冷了,就给烧炕;住的不好,就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干部和群众亲密无间。
在生活作风方面,全县干部始终保持克勤克俭,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的优良传统。全县各级干部自己扫院、打水、送信。由于干部都能这样做,仅县级机关就腾出了十三个事务通讯员,到贺家山办起了农场,开荒种地六百多亩。县委机关从书记到一般干部亲自当饲养员,七个月共养猪十八口,县委原来有两匹马,供领导干部下乡时骑用。后来考虑到国家需要马,就把马支援了生产建设。从那以后,不论书记还是县长下乡,都和大家一样背着铺盖说走就走。干部每月的工资,除了日常费用和订阅书报杂志外,多余的钱都存入银行。领导干部生活上的俭朴,已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附图片)
成都市委农村工作部组织处处长余文金(中)和公社干部、社员们在田头研究快收、快打、快栽插的问题。
新华社记者 黄陆衡摄


第4版()
专栏:

永远和群众同甘共苦
克勤
我们党的许多干部,在过去革命战争时期,就有着与群众同甘共苦、克勤克俭的作风;在今天和平建设时期,他们依然保持和发扬了这种优良作风。山西省保德县干部的事例,就是这种千千万万事例中普通的一例。
和群众同甘共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任何一个有强烈的群众观点的干部所必需具备的思想作风,是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所必需具备的条件。能够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干部,才能把自己的全副身心放置于群众当中,真正和群众在思想上、劳动上、生活上打成一片,知道群众的“甘”和“苦”,懂得群众喜欢什么,反对什么,有些什么困难,又有些什么要求,从而更好地实现领导。他们懂得群众,是群众的知心朋友,反过来,群众也懂得他们,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只要干部和群众亲密无间,工作的成功就有了可靠保证。
要能真正和群众同甘共苦,首先要在思想感情上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把群众的事业当成自己的切身的事业,把群众的欢乐当成自己的欢乐,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群众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样,就不仅在胜利的时候,和群众共享“甘”的欢乐,在群众生产、生活遇到自然灾害或其他不顺利情况时,也能立即挺身而出,和群众一起战斗,领导群众,战胜困难。保德县的干部就是这样的。他们有一个公社的庄稼遭到严重雹灾,公社党委书记立即背着种籽,星夜赶去,和群众一起翻地、淘粪,补种晚秋;洪水漫了群众的房子,干部立即腾出房子,给群众住。这种和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行为,正是发自内心的、把群众的利害得失当成自己的利害得失的真实感情的表现。
现在,我们有千千万万的干部具备了和群众同甘共苦的思想作风,我们要求每一个干部都能作到这样。因为这就会使党与非党干部和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同心同德,为我们共同事业的更大胜利而奋斗。


第4版()
专栏:

联系实际组织教师进修 合理安排做到精讲多练
上海中小学总结教学改革经验
本报讯 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党组织,发动教师总结教学改革的经验,准备在新的学年中继续进行教学改革试验。
上海中小学教学改革工作,从今年2月开始。改革前,许多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党的教育方针。同时,组织教师、学生参加劳动,联系生产实际,为教学改革作准备。华东师大第一附中、复兴中学等校教师还专门访问了大学,调查研究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通过调查研究,教师们认识到现行中小学教育可以做到“适当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的要求,因而积极地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由市教育部门领导成立了以华东师大为中心的中小学课程革新委员会,吸收全市大中小学优秀教师参加制订新学制,编写新教材;另一方面,各校教师也根据革新精神,对现有课程作了适当的精简、加深、更新,增加现代化内容,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许多学校教师一边改革教学,一边自觉组织起来进修,有的大中小学协作挂钩,层层帮助。在教学设备方面,各校也进行了补充和自制新的教具。
改革后,由于课程安排合理,教师采取了“精讲多练”等新的教学方法,课堂时间有了多余,可以让学生在课内多作练习。华东师大附中、第一师范附小等,改革后都出现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负担减轻的现象,使学生有较多时间参加科技活动、生产劳动和体育活动。很多教师认为,今后中小学生除了参加工农业劳动外,还应适当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便在学生中树立一切劳动都光荣的思想。
关于对原有课程进行适当精简、加深、更新问题,半年来各校教师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试验。如在物理课中精简了重复、陈旧的内容,增加了联系当前生产实际和有助于提高基础理论知识的无线电、电工学等内容和有关的实验;化学课尝试以物质结构为纲进行教学,补充了新内容,减少了课时,学生也易于理解;在数学教学中补充了近似计算、制图与测量等密切联系生产的部分。对这些比较成功的做法,总结中指出,对原有课程进行精简、加深、更新,必须注意:不削弱基础知识的讲授;重视科学的分析和处理,注意与上下左右的课程衔接;要有适当的教学方法,不增加学生负担。
“精讲多练”是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学校组织教师作了专题讨论,绝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作了探索。市东中学化学教师在讲高一化学课中“周期率和元素周期表”一章前经过研究,认为教材内容还是根据一百年前的观点,没有深刻反映元素性质递变的规律,而且对现代工业生产中已经广泛应用的副族元素,一点没有提到。因此,教师讲授时,改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讲清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的规律,同时补充了副族元素。这样不仅提高了讲课质量,而且精简了课时,学生也有更多时间从事科技、劳动等活动。根据这些情况,大家肯定认为所谓“精讲多练”应当是教师充分地钻研教材,掌握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把这些部分讲深讲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多实践、多练习。
上海教育行政部门准备集中这些改革经验,制订出中小学教学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使各校有所遵循。各校可以在完成了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条件下,继续进行改革试验。 (高洁)


第4版()
专栏:

学习解放军英勇无畏的精神
驻辽宁部队表扬一批抗洪抢险英雄人物
据新华社沈阳31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辽宁部队,最近表扬了一批在抗洪抢险中英勇无畏、舍己为人的英雄单位和英雄人物。
8月初辽宁部分地区遭到洪水袭击时,全省驻军全力以赴,始终站在抗洪抢险斗争的最前列,使许多地区转危为安。辽阳市东门外峨房大坝有处险工,因为器材一时供应不上,眼看就要决口,远道赶到的数百名官兵,立即跳入水中,沿大坝筑成人堤,挡住了洪水的冲击。接着,部队又派出汽车,运来大批器材,迅速把大坝加高一米,保住了整个辽阳市的安全。太子河高丽门大坝两次出现坝脚漏水的险情,某部政治部副主任于耀升率领五百多名官兵及时赶到,他们几次潜入水底,堵住了坝外漏洞。某部官兵赶到了一个被洪水包围的村庄,冒着暴风雨把全村四百多人和粮食、牲畜全部抢救到安全地带。这期间,空军飞行人员日夜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坚持飞行,为灾区空投救灾物资。某海上运输大队也来到抗洪前线,多次克服内河航运不熟悉等的困难,抢救出大批灾民和物资。这些单位都分别受到了部队领导机关的表扬和奖励。
受到表扬的官兵们,表现了人民战士热爱人民、见义勇为的高贵品德。某部班长任洪轩、副班长杜希灿等在一个村庄里抢险时,忽然发现洪水里漂过人,他们立即跳入激流,前往营救。水大浪高,他们几次把落难者托出水面,又都被浪头打下去。当他们把人救上岸时,自己却被一股激流冲出八十多里,经过一天一夜的顽强搏斗方才脱险。
水情好转后,各部队接着又投入了救灾和帮助灾区恢复生产的工作。解放军抗洪抢险的英雄行为,使灾区人民深受感动。他们向战士们表示,要学习解放军英勇无畏的精神,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附图片)
驻辽阳某部官兵组织了两个突击大队,深入灾区运送食物。这是官兵们在装运橡皮船 新华社记者 崔宝林摄


第4版()
专栏:

抗洪抢险中的英雄战士
水下的战斗
8月4日晚上,辽阳地区一座大铁桥的桥头堡告急,凶猛的洪水涨到离桥面只有半米,桥头堡堤岸的石块、泥土哗哗下泻。如果桥头堡被洪水冲垮,辽阳全城就会被淹,沈(阳)大(连)线交通运输就会中断。
人民解放军某部干部训练大队二百六十八名官兵,组织了一支抗洪抢险大队,冒着风雨连夜赶到了桥头堡。他们站在没腰深的水中一面扎桩,一面垒砂袋,一夜间就筑起了一道新的堤坝。
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水位上涨十五厘米,坝外地区有一处向上冒水,怎么也堵不住。有人说,这可能是桥头堡堤基有问题。突击队政治委员宋焕祥立即在桥头堡上召开了党委会,做出了潜水探险的决定。
洪水滔滔,突击队没有潜水衣和救生圈,潜水探险是件困难的事。但是,突击队里二百二十四名共产党员围着宋政委争先恐后地要求批准潜水:“我有二十年水龄,在这条河上可以走个来回!”“我在水底下摸鱼可以呆一个小时!”“我是马拉松运动员,在家过河不坐船!”“我是哈尔滨人,游过松花江!”“我横渡过长江!”“……”
十七个水性好的同志被批准潜水探险了。第一批下水的副指导员谢奎和新战士徐久兰,拴好保险绳后就跳进巨浪里。桥头堡上、河堤上,官兵和民工们数百双眼睛都在注视着水面,宋政委不时的望着手表,三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过去了。谢奎潜入水底还没有出来,水太急,徐久兰扎不下去还浮在水面上,叫人多么焦急啊!忽然,一个巨浪过后,徐久兰扎进水中,谢奎也钻出了水面。谢奎踩着水向岸上报告:“堤坡大部被冲垮,能摸着堤基上的石头和青草,还有一部分没摸清楚”。当宋政委叫他上岸换人下去时,谢奎说了一句“让我再来一次!”就又扎入水底。这时,徐久兰也在另一处水面出现,补充了一些堤基被冲情况。第二批、第三批潜水的官兵下去上来后,报告的情况完全和谢奎、徐久兰报告一样。
险情侦察清楚了,子弟兵们站在最前列,和九百多名男女民工一起,用成千上万条装着石头和土的麻袋,堵住了坑洞,加固了堤基,桥头堡下的急流漩涡终于被制伏了。
满载着旅客和物资的火车,鸣着汽笛,安全地穿过大铁桥,向远方飞驰而去。
波涛中的小船
人民解放军某部指导员马威,率领几个战士驾着
“铁一号”船,冒着风雨,在洪水中搏斗了十多个钟头,救出了六十多名被水围困的群众,现在,他们还没来得及进一口茶饭,又冲破滚滚洪峰向沙岭人民公社养鱼池村驶去。
船在村中地势较高的一个大院旁停下。马威跳下船,扶着受灾群众上船。不一会,船上就挤满了四十七个大人和小孩。船已经超过规定的载重量了。怎么办?叫上船的老乡先下去一些,回来再接他们?马威心里想:“不能!要想尽办法把他们都救出这危险地带!”他高声喊道:“乡亲们,现在就要开船了,请大家坐好,不要乱动,不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一定要把大家送到安全地方。”他一面带头和几个战士下水推船,一面组织共青团员陈友德等四人,沿着河岸电线杆拉纤。天黑雨大,又是逆水行舟,拉纤的同志只好摸索着前进。
船行到离登岸点还有三十米时,忽听洪水顺着决口呼呼吼叫,船也随着激烈地摇摆起来。船上的社员们有些惊慌了。这里是水最深的地方,如果船不能平稳,迅速通过,就有被洪流卷走的可能。马指导员站在船头上,说:“乡亲们,只要大家坐稳,船就能平稳前进。乡亲们放心,只要有我们解放军在这里,就一定把你们救出来。”
船稳定下来了,马指导员指挥着战士沉着地与洪水搏斗。“铁一号”船终于冲破洪流,胜利到达登岸点。
在激流中
雨越下越大了,有的地方变成了一片汪洋。解放军某部副班长杜希灿和炮手陈新山,从洪水中救出公社生产队的最后一批东西出来,准备向高地转移。
这时,翻腾的洪水中出现了几个黑点。
“快,下水救人!”杜希灿向陈新山喊了一声,手执竹竿,跳下水里。班长任洪轩也到了,三个人就一起扑向落水的工人。当他们将要接近落水者时,却被排空的波浪卷了回来。洪水越来越大,浪头越翻越猛。然而,战士们只有一个念头:“划过去,救人要紧。”但是,划上去,卷回来,划上去,又卷回来……。白花花的浪头,一个紧跟着一个,一会儿把他们推上半空,一会儿又抛下深谷。这时候,排长苗传廷也赶来了,他不顾自己正发着高烧,也立即跳进水中抢救群众和战士。
三个工人被救上岸了。可是,苗传廷和三个战士却被急流冲走……。
在一棵摇晃着的杏树上,他们四个人相遇了。共产党员苗传廷召开了一次小组会。他首先发言:“情况是严重的,我们四面都是洪水,只有勇敢、沉着、团结一致,才能战胜洪水……。”“只要有一口气,就要和洪水斗争到底,就要抢救人民群众!”共产党员任洪轩说。接着,共青团员杜希灿、陈新山表示:“排长指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决不吝惜生命,为人民利益牺牲是光荣的!”一阵狂风,掀起猛烈的波浪,杏树被冲倒了,四个人有的抱着大树,有的扶着刚拾来的救生圈,随着重重叠叠的浪涛漂去。
一天一夜过去了,三个战士在水中摘了些榆树叶充饥以后,被激流冲到了一个沙滩上,排长苗传廷漂流了八十多里,也在太子河铁桥附近遇救。他们见义勇为抢救人民群众的英雄事迹,在驻地人民中到处传诵着。 (新华社沈阳31日电)


第4版()
专栏:

庆祝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
首都举行越南电影周开幕式
中国作家协会和音乐家协会昨晚举行音乐、文学晚会 新华社31日讯 为庆祝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由文化部、对外文委和中越友协举办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电影周的开幕式,今天下午在首都剧场举行。
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对外文委副主任屈武,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中越友协秘书长崔仲远等出席了开幕式。
越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陈子平和夫人以及大使馆官员,以陈辉燎为首的越中友协代表团,出席了开幕式。越南贵宾们受到出席开幕式的一千多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
夏衍在开幕式上讲话时,向兄弟的越南人民致以最热烈的节日祝贺,并热情地称颂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勤劳勇敢的越南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说,中国人民因此感到最大的欢欣和鼓舞,并且引以为自豪。夏衍说,中国人民坚决支持越南南方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全体越南人民和平统一祖国的正义事业。
夏衍说,随着我们两国经济和文化合作的加强,我们两国的电影交流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说,这次越南民主共和国电影周的举行,必将进一步加强两国人民传统的兄弟友谊,和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彼此的支持和鼓舞。
陈子平大使在讲话中讲述了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十五年来的斗争历史和各方面建设的巨大成就。大使说,今天越南人民充满无限的信心和决心,正以新的朝气蓬勃的气概加紧准备跨入1961年—1965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大使在介绍越南人民文化事业的发展时说,革命的文化和新的民族、民主文化正在蓬勃发展起来,它成为越南人民的真正的文化。爱祖国、爱人民、爱真理、爱科学、爱劳动等正确而健康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大使介绍了越南电影事业的发展情况,指出越南电影事业的发展虽然还很年轻,但他们所摄制的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越南人民英勇战斗、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他们忘我劳动和新的生活作风,对教育和培养人民的革命感情起了良好的作用。
大使说,这次中国举行越南民主共和国电影周,将有助于加强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文化合作关系。
各国驻中国的使节和外交官员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举行后,放映了表现越南人民为统一祖国而进行斗争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第一部故事片“同一条江”。
在电影周期间,首都和全国其它十五个城市将放映越南故事片“同一条江”,纪录片“胡志明主席革命活动片断”和“北兴海”。
新华社31日讯 为庆祝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由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音乐、文学晚会,今天在民族文化宫礼堂举行。晚会上动人的诗歌朗诵,优美的音乐演奏,伴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为正在庆祝越南人民光辉节日的首都人民增添了格外的欢乐。
对外文委副主任丁西林,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邵荃麟,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中越友好协会秘书长崔仲远,以及首都文学、音乐界著名人士赵沨、萧三、时乐蒙、喻宜萱、汪定仙、王元方、孙慎、袁鹰等人出席了晚会。
应邀出席晚会的,有越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参赞陈仲括,以陈辉燎为首的越中友好协会代表团,以及在北京的越南同志。
吕骥在晚会上致词。他向越南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并且热情地赞颂越南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和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他说,我们坚决支持越南人民和平统一祖国的斗争,我们为越南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欢欣鼓舞。
吕骥赞扬越南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时说,十五年来,越南作家和艺术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音乐作品,反映了越南人民和平统一祖国的愿望,反映了越南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斗争。他说,中越两国文学艺术的交流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他祝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
晚会上,北京电影演员剧团、北京电影学院的演员、教员朗诵了胡志明主席的诗作“睡不着”、
“看千家诗有感”、以及越南现代著名诗人素友所写“我们向共同的目标前进”、我国诗人袁鹰所写反映越南人民反帝斗争意志的“南方的怒火”等文学作品。中央广播乐团合唱队在晚会上演出了越南作曲家协会主席杜润所作“滔河的游击队”、以及“歌唱越南劳动党”等越南歌曲,和中国作曲家瞿希贤所作“中越友好歌”等作品。中央音乐学院合唱队、管弦乐队还演出了在我国学习的越南留学生所写的毕业作品。所有演出节目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第4版()
专栏:

庆祝越南国庆
邮电部发行纪念邮票
新华社31日讯 为庆祝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邮电部将在9月2日发行“庆祝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纪念邮票一套共二枚。
邮票的第一图(横型)以中越两国国旗组成,前下方绘有中越两国少先队员,表示中越两国的友好团结。第二图(竖型)以越南首都河内的还剑湖和湖中的龟塔为主图。这套邮票用彩色影写版套印。邮票面值都是八分。


第4版()
专栏:

陶铸和陈郁
送给胡志明主席一艘游艇
新华社河内31日电 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员会第一书记陶铸、省长陈郁赠送给胡志明主席的一艘游艇30日下午在海防市举行交接仪式。
正在越南访问的广东省党政代表团团长、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林锵云代表陶铸、陈郁同志把这艘游艇移交越方。越南劳动党海防市委书记兼行政委员会主席黄友仁受胡志明主席和劳动党中央的委托,接受了这艘游艇。


第4版()
专栏:

中朝友协代表团回到北京
新华社31日讯 以团长李德全和副团长李颉伯为首的中国朝鲜友好协会代表团,在参加了朝鲜解放十五周年庆祝活动和在朝鲜访问之后,带着英雄的朝鲜人民的深厚友谊,于今天下午乘飞机回到北京。
到机场欢迎的,有老舍、楚图南、许之桢、贺彪等。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李永镐和大使馆外交官员也到机场欢迎。
新华社平壤31日电 应邀前来参加“八·一五”朝鲜解放十五周年庆祝典礼的以李德全为首的中朝友好协会代表团在朝鲜进行了二十天的访问以后,满载着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情,在今天中午乘飞机离开平壤回国。
到机场送行的有:朝中友好协会委员长河仰天,朝鲜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委员长宋影,高等教育相金钟恒,朝中友好协会副委员长玄弼勋,外务省副相金泰熙等。
我国驻朝鲜大使馆临时代办刘祥纶和使馆其它官员也到机场送行。


第4版()
专栏:

中尼边界联合委员会举行第四次会谈
新华社30日讯 加德满都消息:中尼边界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四次会谈30日上午十时到十二时三十分在尼泊尔王国首都加德满都的狮宫举行。
会谈是在诚挚和友好的气氛中举行的。下次会谈将在9月2日举行。


第4版()
专栏:

阿富汗副首相接见我球队队员
新华社31日讯 喀布尔消息:阿富汗副首相阿里·穆罕默德8月30日接见了北京市学生男子篮球队的队员。
接见时在座的有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郝汀。
阿里·穆罕默德对中国球队队员参加阿富汗独立节庆祝活动表示感谢,他请队员们向中国青年转致阿富汗青年的最好的祝愿和崇高的问候。他说,运动员的互相访问将进一步增进中国和阿富汗之间的友谊。他向中国运动员赠送了纪念章和礼物。
北京市学生男子篮球队领队任超表示,中国球队队员为能够参加阿富汗独立节的庆祝典礼而感到高兴,并感谢阿富汗政府给予他们的热烈欢迎。


第4版()
专栏:

精力充沛 满怀信心
全国中小学进入新学年
据新华社31日讯 全国中小学师生结束了愉快的暑假生活,精力充沛、满怀信心地跨进了从9月1日开始的新学年。
为了适应新学年教学改革工作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许多省、市、自治区教育部门根据劳逸结合的原则,利用暑假一部分时间组织了全日制学校教师进修,使广大教师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都有很大提高。据山东、山西、湖南、陕西四省和天津、沈阳两市的不完全统计,暑期参加进修的中小学教师就有五十一万多人。福建莆田县四千三百多名小学教师通过暑期进修,在讨论新教材、交流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普遍进行了备课,订出了新学年的各科教学计划和进度表,为迎接新学年的任务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开学前,各地中小学师生的暑假生活,在各级党委的关怀和有关部门的妥善安排下,丰富多采,过得十分愉快而有意义。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联合举行了“水上活动日”和联欢晚会。许多教师组织了短途旅行,到名胜地区游览。还有许多教师在幽美的风景区疗养所度过了暑假。重庆、上海、哈尔滨等市的学校,普遍开展了军事体育活动和游泳、乒乓球赛、故事会、游园会、文艺晚会等文娱活动。同时,广大师生还热烈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支援农业生产。各地都有数以万计的师生利用假期到人民公社,参加劳动,支援夏收、夏种。


第4版()
专栏:

周总理观看蒙古艺术团演出
新华社31日讯 周恩来总理今晚观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布多省音乐话剧院艺术团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并且在演出休息期间接见了古尔拉格查团长等领导人和艺术团的主要演员,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今晚演出的节目以艺术团的合唱蒙古民歌“阿尔泰颂”开始,共演出民歌、合唱、舞蹈等十五个节目,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
蒙古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托依夫也观看了今晚的演出。
观看演出的还有张致祥、夏衍、楚图南、屈武等。
演出结束后,周总理步上舞台,同蒙古艺术家们亲切握手,祝贺他们演出的成功。(附图片)
8月31日晚,周恩来总理观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布多省音乐话剧院艺术团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图为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总理和演员们合影。 新华社记者 杜修贤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