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以农业为中心合理摆布劳动力
——怀来县董家房人民公社劳动管理问题的调查 河北日报记者、张家口市各县(区)通讯干事集体采写
河北怀来县董家房公社是张家口市工作基础较好的一个公社。全社八个管理区,三十一个核算单位,一万零二百三十六户,三万二千七百五十人,耕地十六万二千五百四十亩,平均每人占有耕地四点九亩。
1958年以来,这个公社支援大工业生产劳动力三千三百六十四人。现有劳力的分配是: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一万零三百八十人,占总劳力70%以上,每个劳力负担十五亩多耕地;把辅助劳力折合成整劳力,平均每个整劳动力负担耕地二十三亩多。
两年来,这个公社的生产获得了高速度发展。1958、1959年卖给国家余粮一千九百一十万斤,油料三万斤,工业用席、造纸原料等近百万斤;今年虽然遇到了特大干旱,由于田间管理精细,作物生长茁壮。社营工业也有很大发展,上半年生产总值达十一万多元。
最近我们就这个公社的劳动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可供各地参考。
保证农业所需劳力
为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董家房人民公社在去冬今春对农村劳力的使用进行了调查,全面安排了农村劳动力。凡是常年与农业生产有紧密关系(如农具修配厂、化肥厂、粮食饲料加工厂等)的事业就坚决办下来,而且要办好;农忙季节与农业生产关系不大的,该缓办的缓办,该下放的下放,该停办的停办。经过分类排队,全面整顿,既保证了农业所需的劳力;也保证了农业所需要的各方面的支援。
在安排生产时,把和农业生产关系不大的理发、饮食、澡堂、钉鞋、图章等八十一个厂、组,共五百八十九名劳动力,下放到生产队,由生产队灵活掌握,根据农活忙闲情况开展业务,有些业务在农忙时停止经营。这些生活福利事业,比集中在公社时,更便利群众,也为农业生产增加了机动力量。社员们满意地说:这么办是“两全其美”。比如在夏锄突击灭草荒时,这些行业的劳动力都参加了。对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如火硝厂停工了。职业剧团下放到生产队,变成业余剧团,全部参加生产。
经过整顿,全公社一万四千八百零九个男女劳动力,农业生产占用70%以上;社办工业占用3.3%;生活服务行业和交通运输业占用5%以上;林业、牧业和水利建设占用8.3%;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等集体生活福利事业占用5.8%;文教卫生事业占用0.8%;财贸金融占用1%;其他方面占用5%。
对于基本建设,采取了农忙时停办、小忙时备战、农闲时搞突击战的办法。去冬今春的农闲季节,曾集中一千三百多名壮劳动力,突击完成了六条全长二十五万四千米、共计八万零八百立方米的渠道土方工程,修建了一百四十九条支、毛、斗渠,安装地下管道三十六华里,共计扩大浇地面积一万五千零二亩,到农忙时全部竣工,在今年抗旱斗争中发挥了效益。在副业生产上,也采取了农闲大搞,小忙小搞,只有少数副业生产常年搞,作到副业生产不与农业生产争用劳力。比如,全公社副业中占劳力最多的编织业,农闲季节曾达到两千多人,农忙时只剩下少数辅助劳动力,这就保证了农、副业双丰收。去年副业收入就达到八十二万多元,占全社总收入的30%以上。
多方挖掘劳动潜力
经过合理的摆布,全公社保证了70%以上的劳动力参加农业生产,但与农业增产的要求所需要的劳力还相差很远。今年全社播种各种农作物十六万二千多亩,按照各种不同作物增产的要求,需用工二百五十六万五千个劳动日,连同基本建设用工共需要二百八十一万六千五百个劳动日。而全社投入农业生产的整半劳动力和辅助劳力是一万零三百八十人,按全部劳动力全年平均每人出勤二百七十五天,每天每人做六分五厘劳动日来计算,全部劳动力只能完成一百八十五万五千多个劳动日。这就是说,现有的劳动力所能完成的劳动日,与实现增产任务所需要的劳动日相差九十六万一千多个。
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人坚信依靠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多方挖掘劳动潜力,是可以满足生产需要的。少数人看不见群众的力量,企图用降低生产指标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公社党委坚持了促进派的道路,批判了畏难情绪。在思想统一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挖掘劳动潜力。
第一,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大搞工具改革,这是解决劳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社改革工具的效果看,在农具方面,已经试制成功并生产了三十三部深耕犁。这种深耕犁用一人操作,两个畜力牵引,一天能耕地五亩,深度在一尺左右,相当过去人力用锨深翻地的二十五个劳动力的工作量;按全年使用六十天计算,就可以为社里增加四万七千多个劳动日。试制成功的玉米脱粒机,已生产出二十三部,每部用三人操作,一天能脱粒一万斤,平均每人每天脱粒玉米三千三百多斤,较过去一个劳动力脱粒三百斤提高工效十倍。今年全社种植玉米二万五千一百四十三亩,估计可产玉米一千零五万七千二百斤,使用脱粒机可节省三万零四百七十七个劳动日。在粮食加工方面,全公社的七十五个生产小队已经实现了动力化,仅粮食加工一项,每日就可节省二百六十一个劳力和二百八十五个畜力,全年就为社里增加九万四千二百六十五个劳动日和十万三千零二十五个畜工。仅按以上三项计算,今年改革工具即可增加十七万一千多个劳动日和很大一部分畜力。
第二,挖掘妇女劳动潜力。公社根据便利群众,灵活多样的原则,整顿、巩固了集体生活福利组织和社会服务行业。全社有幼儿园七十四所,托儿组四百五十五个,公共食堂二百五十二个,缝纫厂、组和洗衣组八十四个,解放出妇女整半劳力三千二百多名。她们普遍地学会了整地、播种、锄苗等农活,许多妇女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以后,已经从原来的辅助劳力变成为农业生产战线上的主力军。
第三,组织辅助劳力参加生产。过去,这个公社的社、队干部,认为辅助劳力干不了什么活,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适合辅助劳动力干的活却让整劳力去干。经过实践证明,辅助劳力能发挥很大作用。董家房队第三十小队张明先领导的小组,过去出勤簿上只有十一名青壮年,经过挖掘辅助劳动力,现在经常出勤的达到了三十七人,比原来出勤的人数增加两倍多。全公社各个生产队普遍采取逐户逐人排队,把轻活、零星活分配给辅助劳动力去干,腾出壮劳动力做重活。这样,全社共有一千三百十一个辅助劳动力,如按四个人折合为一个整劳动力,按全年出勤二百七十五天计算,就可以增加八万二千多个劳动日。
第四,组织非农业劳动力参加农业生产。这个公社的机关干部、工厂职工、学校师生以及各行各业的非生产人员,都规定有参加农业生产的任务。公社、管理区等各个部门的脱产干部,推行全年每个月有半个月的时间半天工作学习、半天劳动,农活大忙时一律半天工作学习、半天劳动的制度。“四化”中学、化肥厂等单位,都分配了包种、包管、包产量,全年一包到底的生产任务。在突击夏锄灭草荒的紧张时刻,全公社组织三千八百四十二名非农业生产人员突击灭荒,提前十天锄完了头遍苗。
此外,生产队之间,根据彼此农活忙闲程度的不同,也互相协作,互相支援。
调动社员劳动积极性
这个公社在日常工作中,很注意提高社员劳动积极性。首先是加强了对社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从去冬开始结合社会主义教育,对以农业为基础的问题,展开了全民性的大辩论。通过鸣放辩论,使广大干部和社员深刻地认识到:农业生产不能高速度的发展,就会影响各个方面的大跃进;只有农业的大发展,才能更快更好地促进工业、文教、财贸等各方面工作的高速度发展,才能加速改变农村面貌。
及时作好分配,是调动社员劳动积极性的重要工作。董家房人民公社在1959年的分配中,强调了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适当地安排扣留比例,减少非生产性的开支。据董家房、下葫芦两个生产大队的调查,去年的扣留比例是:生产投资(包括籽种、肥料、农具、农药、牲畜、农业税等)、公积金、公益金、生产管理费等几项扣除,占总收入的45%,社员纯分配部分占总收入的55%。分配的结果是:90%的户,较1958年增加了收入;6.3%户不增不减,减少收入的只占总户数的3.7%。对减少收入的户,各生产队都分别进行了安排,使他们的收入也不低于一般户。第二,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政策。全公社各个生产队大都采取了“三包”、“一奖”和定工生产、定额管理以及小包工的劳动管理制度,使出勤多、工效高的社员得到了应有的劳动报酬。据董家房生产大队的调查,每个强劳动力全年做二百五十个到三百个劳动日,每个中等劳动力做二百个以上,弱劳动力也做了一百个左右。此外,劳动好、增产多的生产小队,还得了超产奖励;思想好、劳动好的社员,除受到表扬,还得了奖金。董家房、下葫芦两个生产大队,有十四个生产小队得到了超产奖励,有一百四十八名思想好、劳动好、节约好、服从领导好、爱护集体好的“五好”社员受到表扬和物质奖励。第三,做好小段预分,使社员手里不断零花钱。这个社的绝大部分社员都作出了勤俭过日子的长期打算,把暂时花不着的钱存到信用社里。据下葫芦、董家房两个生产大队的调查,在信用社有存款的社员二千六百七十四户,占社员总户数的77%。
这个公社还十分重视组织社员生活。他们抓生活的办法是:各级书记进食堂,政治进食堂,层层干部包食堂;把全年吃粮指标交给群众,由群众自己掌握,民主管理。这样,领导心里有数,群众心里有底。群众按照全年吃粮指标,闲时少吃,忙时多吃,逐月进行安排。群众不仅吃的饱,吃的好,还节约了粮食。有的生产队对婚丧嫁娶、生育子女等用粮都做了妥善安排。社员生活安排的好,有劳有逸,促进了生产,也进一步坚定了广大社员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
合理计工,是提高劳动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董家房人民公社,在计工方面,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根据劳动力强弱评定劳动工分,按晌记工,这是不合理的,不能促进提高劳动效率和保证农活质量。目前只有少数生产队这样作。第二种是小包工,这种办法能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但有时容易忽视农活质量。第三种是“以人定工”和“以农活定工”相结合的制度,这种办法既调动了广大社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又提高了劳动效率,且保证农活质量。目前正在积极推行这种办法。
“以人定工”和“以农活定工”相结合的办法,是在“三包”、“一奖”的基础上,加强生产小队对社员个人劳动管理的办法。“以人定工”是采取自报公议的办法,按照劳动力强弱的不同,订出个人每月和全年的出工计划。“以农活定工”的办法是,把各种农活按照轻重、难易、土地远近、技术性高低、山地、平地等经营管理条件,以及群众有无习惯等,分为三种类型:凡群众过去有习惯的农活,如打埂、挖渠、送粪、收割等,订出常年定额;凡是过去群众有临时包工习惯的,如整地、锄苗等,就搞小段定额;对群众不习惯的农活,如补种等零星杂活,只定工分不定额。各项农活制定出定额以后,按长安排短修订的方法灵活掌握。长安排是根据农作物生长过程和管理措施、生产指标,定出春播、夏锄、秋收等每一阶段、每种作物每亩地的用工标准。对各种作物因气候等条件引起的变化,进行临时修订,做到定额合理,社员满意。
“以人定工”和“以农活定工”经群众讨论制定后,把农活包到生产小队,责任到人,实行“四定”:定地块、定工分、定时间、定质量。结合每半月一次的爱社检查日,进行检查评比,超额完成定额并且保证质量的,除超过部分按定额和本人的劳力等级记分外,再奖励超过部分的25%;对完不成任务但又没有一定理由的,进行批评教育。责任到人以后,开展了携手赛,大插红旗,广树标兵,表扬先进。有了先进的劳动组织,有了先进的管理制度,还必须坚持政治挂帅,加强对社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劳动积极性才能越来越高,越来越巩固。
推行“以人定工”和“以农活定工”相结合的定额管理办法以后,调动了社员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全公社出勤人数由八千人增到一万多人,出勤率达到96%。原来感到劳动力不够支配的东堡生产小队,执行劳动定额以后,不仅够用,还支援了其他队。
劳动潜力仍然很大
采用这些办法以后,这个公社的劳动潜力算挖尽了吗?没有,经过调查研究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就以食堂来说吧,目前全公社平均每个炊事员做五十一个人的饭,而千儿岭生产队食堂的炊事员,每人平均做到八十三个人的饭。如果经过炊具改革,全社炊事员的工作量都达到一比八十三,那么就可抽出劳力二百多人。在畜牧业方面,这社以养猪为主,目前全社平均一个饲养员喂养十六口猪,养猪率最高的董家房生产大队第四十一小队,两个男半劳力,平均每人喂养四十一口。如果全社饲养员的工作量都达到一比四十一,按现在全社喂养的七千三百零八口猪计算,即可抽出二百七十八个劳动力。
通过工具改革,挖掘劳动潜力,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不但可以解决,而且还可以在原来增产计划、增产措施的基础上,把各种农作物管理的更加精细,达到更高的增产要求。


第2版()
专栏:

树立以农业为基础以粮为纲思想 分别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劳力
融安迅速集中劳力加强田间生产
南海采取有效措施从各方面抽调劳力加强第一线
本报讯 广西融安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劳动力使用情况后,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使全县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劳动力从24%激增至80%。
6月初以前,融安县投入田间生产的劳动力经常只有一万五千多人,早稻的耘田追肥进度非常缓慢。中共融安县委为解决这个问题,曾专门召开过几次电话会议。但是,劳动力还是上不去。问题在哪里?县委书记处书记和县委委员都亲自深入生产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全县农村总劳动力共有六万五千人,其中县办企业、基建工程和事业单位有七千八百六十人,占总劳动力12%;社办企业有一万多人,占总劳动力16.1%;用于社、队副业及非农业生产的后勤人员有二万八千多人,占总劳动力43.4%;因各种原因,如孕妇、病号等暂时不能参加劳动的有三千人;实际参加农业生产的只有一万五千多人,占24%左右。显而易见,参加田间生产的劳动力太少,而上调的劳动力、社办企业占用的劳动力、生产队用于非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占用太多。
劳动力迟迟集中不起来,问题究竟在哪里?县委领导干部又进一步深入调查、访问,研究了公社、大队和小队干部的思想情况,发现公社、大队和小队干部思想上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以农业为基础、以粮食为纲的思想没有真正树立,在具体执行抽调劳动力的问题就下不了决心。这具体表现在有些公社干部对收益大的企业,舍不得压缩或停办;也有些公社干部对某些企业、基建工程不愿下马,怕以后上马不容易。例如有些干部为了早日建成发电站,不愿停建缺材料的泗维河水电站,因此三千多民工没有抽回生产队来。其次是大队在执行暂停某些副业生产的规定时,怕少搞副业减少现金收入,影响分配。此外,有些干部领导作风不深入,只满足于下面汇报的数字,不深入检查劳力集中的真实情况。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融安县委立即采取措施,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农业为基础、以粮食为纲”的大辩论。不仅从道理上说明这一方针的重大意义,而且通过算劳动力账,说明劳动力必须首先保证农业生产的需要,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一方针。红岭公社算了一笔账:全社今年粮食包产任务四百四十五万斤,按当前收种任务投入的劳动力必须保证二千二百人才能完成任务。但是,这个社投入收种的劳动力仅有一千八百人,还差四百人。如果不立即增加劳动力,就会误过节令,再要实现全年包产任务就有困难。思想认识清楚了,公社党委立即压缩了非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补足了收种所需的劳动力。目前,收种进行得又快又好,超包产运动搞得热火朝天。
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县委对全县劳动力实行大盘点,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全面调整和安排。第一,坚决压缩县、社企业和事业,抽调劳动力充实农业生产。对生产关系不大、暂缺材料的水电站、砖瓦厂、牛奶厂、酒厂、造纸厂等暂时停办;对性质类似可以合并管理的林场、园艺场进行合并,缩减一部分劳动力回生产队生产;对生产迫切需要的农械厂、试验场、畜牧场,尽量利用城镇居民、家属等换回从农村调出的劳动力;文工队、民办学校暂停活动,全部到田间生产。第二,大量压缩副业生产的劳动力,并做到农闲多搞,农忙少搞或不搞。第三,对非农业生产的后勤人员,采取以弱换强的办法,把强将精兵开赴农业生产第一线。此外,县委还对保留下来的县、社企业和专业队伍加强领导,大力改善经营管理,大搞技术革新,以便进一步节约劳动力。
采取这些措施以后,全县调回生产队的劳动力成倍增长。据统计,县办企业和事业等单位腾出劳动力约七千人,社办企业和大队副业腾出劳动力一万五千多人,大队非农业生产的后勤人员腾出劳动力八千多人,公社下放干部和城镇居民参加农业生产约五千人,全县共腾出劳动力达三万五千多人。目前投入田间生产的劳动力已增至五万二千人,达到农村总劳动力的80%。劳动力高度集中以后,大大鼓舞了农村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夏收夏种的速度大大加快。
本报讯 广东南海县采取有力措施调整劳动力,有效地充实了农业生产第一线。现在全县从事田间作业的劳动力已从原来的十一万五千七百人,增加到十三万八千三百多人;即从占农村总劳动力的57%增加到69%。
南海县各级党组织在集中劳动力的时候,首先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在干部和群众中大张旗鼓地宣传“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的思想。
在整顿劳动力中,南海县还着重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有计划地整顿大队劳动组织,加强劳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各生产大队在整顿劳动力的时候,都采用了“定员、定额、定任务”的办法,对专业队伍加以整顿。这样,不仅在专业队中抽出了大批劳动力,而且使各线的正常生产完全不受影响。三山大队实行这一办法后,还促进了工具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养鸭从每人管理三百只增加到四百只,瓜菜地从每人管理两亩增加到三亩,养猪从原来每人养六十头增加到八十头,管理鱼塘从每人管理六亩增加到八亩。
第二、大力组织城镇工人家属、小商贩家属、干部家属和超龄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只要认真做好思想工作,他们还是愿意参加劳动的。例如,平洲公社夏西大队在几天内便发动了一百二十八个城镇劳动力参加农业生产。他们的做法是,首先召开会议,讲清政策,说明道理,然后发动大家谈思想,提意见,再按各人的劳动条件分别具体安排,各得其所,人尽其才。这样,大家都很满意。
第三、对县、社工业,除整顿劳动组织,压缩多余劳动力以支援农业生产外,还采取发展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工业,削减、下放、撤销与国计民生关系不大的工业,省出劳力,支援农业。
此外,还决定包产队干部一律不脱产,其余干部一律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带头劳动;这样不仅能增加劳动力,而且将大大密切干部和群众的关系。


第2版()
专栏:

科学到“方”好的很 津文
大面积丰产方的出现,是农田的经营方式和耕作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彻底改变了个体经济时代把土地分割成小块,不能合理经营利用的状况。这一巨大的变革,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课题,其中之一就是科学技术要跟上去。
高速度发展农业,必须系统地总结、推广大面积的丰产经验;研究农业“八字宪法”的科学规律,并及时地推广新技术,等等。河北省唐县采取的科学到方的措施,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科学到方是使干部、技术员、老农相结合,科学技术与农民实际经验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指导、传授、学习、研究,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对症下药地采取先进的科学措施,还可以培养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材。当群众一旦掌握了科学而又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就会成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力量。唐县以方田为课堂,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就使近三十万人听了各种科学技术讲座,十万人受了各种专业训练,一百多人成为农业技术研究员。这个事实,有力地说明了科学到方的巨大意义。
大家知道,科学来自实践,通过实践可以丰富科学的宝库,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科学研究到方,使科学技术人员走出办公室,深入到生产实际进行研究试验,正是使群众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和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专业队伍结成一体,使专家和群众打成一片,把农业科学理论和生产实践、试验研究和普及推广结合在一起。农业科学理论通过实践得到检验,老农多年来的生产经验又丰富了农业科学理论,这就可以使农业科学不断地得到发展。
科学到方是适应新的生产形势,由群众创造出的一个推动生产迅速发展、推动科学研究工作迅速发展的好办法,应当大大提倡,广泛推广。


第2版()
专栏:

把农业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唐县建丰产方科学研究基地网
乐都县祁家山生产队科学研究活动推动农业生产
本报讯 河北省唐县普遍建立方田科学研究基地,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增产运动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唐县连年大搞方田建设和土壤改良运动,大片耕地达到园田化标准。针对这一新的形势,中共唐县县委采取了科学到方的新措施,把各级农业科学研究所、气象站和书记试验田合而为一,形成方田的科学研究基地。同时将全县的科学技术队伍分布到各个方田,作到了万亩有站、千亩有组、百亩有员,形成了遍布全县方田的科学研究试验基地网。
各个方田普遍地展开了农作物的种植、管理等科学研究的活动,使技术和理论密切地结合到一起。今年,各方田都已经作了不同品种、不同播种形式、不同浇水和施肥等对比试验。对作物每个生长发育阶段,也都经过干部、技术员和老农共同进行田间会诊和化验分析,然后制订出施肥、浇水等科学管理措施。小西堤丰产方技术干部和老农共同进行对口试验,在今年作到了有促进、有控制的麦田管理方法,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科学技术措施,在二百多天无雨的干旱情况下,使二千亩小麦丰产方,获得了大丰收,同时还总结出一整套科学管理小麦的技术资料。各个科学研究基地的活动内容,也是丰富多采的。一般不仅有简易的气象预报组织和小温室,而且还有自造的化验仪器,田间作物的化验分析工作都能够自己解决。
各级主管农业生产的书记都亲自挂帅,下到方田领导科学研究工作。党委也把研究基地当作指挥方田生产的参谋部。为了掌握土壤与作物的肥水变化,给施肥、浇水提出科学依据,半年来,县委曾调动全县化验人员,在作物每个生长发育阶段,逐方逐块地进行了六次土壤化验,细致地测定了土壤含水率多少,含氮、磷、钾多少,然后根据化验出的一万八千多个结果,结合老农经验,制定出适宜的管理措施。
小西堤丰产方的夏玉米发现了粘虫,党委一方面通知其他方田作好预防准备,同时调动有经验的技术干部和老农立即试制杀虫的药剂,很快根除了这一病虫害。
技术人员下到方田以后,为农业生产培养了大批技术力量。县委在今年组织了科学技术讲师团,曾先后巡回到方、到队,以八大作物为内容讲授科学技术,听讲的社员近三十万人,广大社员普遍懂得了各种作物的主要习性、生长规律,并学会了实际应用。同时,在方田里有十万多人受到了专业训练,提高了专业知识。
随着技术队伍的壮大和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也就使各地的丰产经验能够及时地进行总结。今年在小麦收获的同时,全县已写出1960年小麦丰产经验,这就又为争取明年的小麦大丰收准备了丰富的科学技术资料。
本报讯 青海省乐都县碾伯人民公社祁家山生产队,结合大搞丰产方广泛开展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
祁家山生产队位于山区。从今年2月大搞丰产方运动时起,该队就以干部、青年、老农为核心,组织起了以“一校、一组、五田、一条龙”为内容的科学研究组织,展开了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一校”就是红专学校,“一组”就是技术研究小组,“五田”就是干部、青年、老农、妇女、少年种植的试验田,“一条龙”就是在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时,党、团组织和技术研究小组,密切配合,由党支部作决定,技术研究小组当参谋,干部任指挥,青年当先锋。
这些科学研究组织成立起来以后,都把总结、推广农业生产经验,研究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当作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任务。例如红专学校的学员,在学习技术课和进行科学研究时,即做到了以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对象,以田间为课堂,以作物为教材;白天在田间劳动,晚上在教室研究,发现有新技术、新经验,立即在试验田先行试验,然后进一步总结、提高和推广。科学研究组织的成员经常深入田间,观察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便马上开会研究对策。他们根据经常为害庄稼生产的瞎老鼠的生活习性与活动规律,提出用磷化锌制成毒饵大面积毒杀的办法,有效地制止了二千九百多亩地的鼠害,保护了庄稼的正常生长。
目前,祁家山生产队结合大搞丰产方开展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在生产队党支部的具体领导下,已经形成了一个“人人学习农业科学,人人掌握农业科学”的群众运动。广大干部和社员提高了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对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推广科学的先进生产经验,更加积极和自觉。(附图片)
河北省唐县小西堤丰产方建立了一所方田科学研究所。上图为技术干部何志学(中立者),正在田间讲解科学技术知识。
新华社记者 李正杰摄
左图:方田科学研究所的技术员刘建茹(左)正在给方田生产队队员讲解气象观测的知识。 新华社记者 李正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