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社论

在向大自然作斗争中夺取主动权
近几年来,我国人民在对大自然作斗争中取得了特别巨大的胜利。不少地区连年遭受旱涝和其他自然灾害的侵袭,但是,这些地区的农产品的年产量仍然高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平均年产量;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则获得了更大丰收。这是怎样获得的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全国各地广大群众和各级干部学习毛泽东思想已经有了很大成效。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思想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已经变成了巨大的物质力量。在困难的情况下,人们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斗志昂扬地运用一切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想出更多办法在种种情况下争取增产保收。在情况比较顺利或抗灾斗争得到初步胜利的情况下,人们没有在胜利中陶醉,而是兢兢业业地继续斗争,一方面运用有利条件争取更大胜利,一方面防备发生新的困难。有了在各种不同情况下都能应付裕如的准备,就能够确保在不利的情况下也得到胜利,在有利的情况下就得到更大的胜利。
7月12日,本报发表了陕西省农村在当前生产中建立三道防线,准备两套锣鼓,在干旱条件下争取秋季丰收的消息。今天,又发表了云南省农业战线上部署三道防线,坚决多种多收,坚决高产多收的消息。山西省委也已经通知全省各地学习和推广灵丘县落水河人民公社“摸清规律,研究对策,防字当先,两套安排”的抗灾经验(本报7月8日介绍了这个经验)。陕西、云南、山西的这些做法,正是运用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思想指导生产斗争的几个范例。人们在战斗中都要力争主动,力避被动。毛泽东同志历来指示我们争得主动权的方法,就是:力求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自觉的能动性;要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要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一个又一个地夺取堡垒。
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指出,要取得革命斗争和生产斗争的胜利,必须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然后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发扬人的自觉的能动性。在目前条件下,同大自然作斗争,像打仗一样,有许多现象比别的方面的现象更难捉摸,更带所谓“偶然性”。但是,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不管怎样的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先之以各种侦察手段,继之以指挥员的聪明的推论和判断,减少错误,实现一般的正确指导,是做得到的。我们有了这个‘一般地正确的指导’做武器,就能多打胜仗,就能变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论持久战》)大自然的变化也不是什么“神物”,而是天地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也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它的规律。集体力量的强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更使掌握这些规律增大了可能性。陕西、云南、山西等地的“三道防线”“两套安排”,都是总结了当地多年来农业生产和抗灾斗争的经验,分析了当地自然环境的情况和作物生长的规律,研究了今年的具体情况,而后采取的战略部署。云南每年5月以前天旱不雨,不少地区从前一年冬季到第二年5、6月这段时间滴雨不下,按节令栽种有严重困难。另一方面,历年的生产实践证明了,越是干旱的年头,地温越高,就这一点说则有利于农作物的成长。如能充分运用这个有利因素,就能变干旱年为丰收年。关键在于能不能抢在雨季前把作物栽种下去。要在雨季前栽种,就必须有水灌溉。由于过去基础薄弱,经过解放后连年兴修水利,云南全省的保水田还只有二千万亩,其他大部分农田还不可能有水灌溉。因此,必须在雨季前地温高最有利于增产的节令内栽完这批有水灌溉的二千万亩田,保证它们确实高产多收,力争“一亩顶两亩”。根据云南省的水利条件,即使在栽插节令前滴雨不下,仍能保证这两千万亩田按节令栽种,这是比较有把握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保证完成今年生产计划的主要防线。同时,他们又积极做好准备,一旦雨水落地,就突击抢栽其他农田;如果到了一定季节仍然缺雨,就要及时在这些田里种上耐旱作物。总之,要尽可能争取多种多收。这是不可忽视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是完成全省今年农业生产计划的基本部署。此外,又根据云南土地广阔、气候条件好的特点,在大面积栽种基本结束时,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大种晚秋作物。这就是第三道防线,可以成为今年农业增产的重要后备。这样的部署是周密的合理的。这正是科学地概括了当地农业生产经验和自然条件的特点,具体地分析了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的结果。
陕西、云南、山西等地的经验,有普遍的全国的意义。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三道防线”,“两套安排”,充分体现了从坏事中看出好事和变坏事为好事的精神,在种种困难情况下都能看到有利因素,都能抓住有利条件;同时,又充分体现了预防好事变成坏事和力求使好事变成更好的事的精神,在比较顺利的情况下也向最坏处着想,向更好处努力。在“三道防线”中,每一道都有“两套安排”。既为对付最不利的天时作了周密的打算,也为利用最有利的天时作了必要的准备。既抓紧了条件最好的土地上的丰产措施,也照顾到条件最差的土地上的保产措施。既注意了多种多收,又注意了高产多收。既准备了战胜一种灾害、短期灾害,又准备了战胜多种灾害、长期灾害。这样,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也能固守阵地,确保完成生产计划;在最有利的情况下又能不失时机,超额完成生产计划。这样,就有了最大的回旋余地,也就能最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三道防线”,“两套安排”,根本目的都在于想出更多办法增产粮食和工业原料,根本精神都是要求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鼓足干劲,在情况有利的时候准备迎击困难和扩大战果,在情况不利的时候也信心百倍地奋勇前进,在情况不能判断得十分清楚的时候决不心存侥幸。只有永远地鼓足干劲,在客观许可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才是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我们说的设想多种可能,是说既不能尽往好处想,又不能尽往坏处想,也不能只作“不太好也不太坏”的打算。向最坏处着想,也是为了力求把坏事变成好事。在陕西、云南、山西等地的每一道防线、每一套安排中,都包含着一系列扎扎实实的防守和进攻的措施。既要狠抓每一道防线,又要积极准备下一道防线。在具体行动当中要一步不放、步步坚持,争取几道防线的全胜。上至最好,下至最坏,都有准备,都有办法,“东方不亮西方亮,这里丢了那里找”,人们的视野和活动的范围海阔天空了,就比较主动、比较自由了。一方面,我们应当相信,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一切规律都是能够认识的;在和自然斗争中,人决不是无能为力的;人的干劲鼓得越足,越能正确地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另方面,我们应当了解,许多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正确无误地掌握住它们的规律;对于有的严重的自然灾害,即使了解了它的活动规律,目前也还不能完全控制住它。“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起作用的范围正在不断缩小;但是它在目前还不是一句完全不起作用的话。要设几道防线,要作几套安排,正是为了在发生“可测”的变化的情况下能稳操主动权,在发生“不测”的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力争稳操主动权。
在农业生产斗争中,把“人定胜天”作为战略口号,无疑是十分正确的。这就是说,我们不怕任何自然灾害,从整体上看,人是大自然的主人,我们能够尽一切人力的可能去抵制或减轻它对农作物的威胁和危害。广大地区千百万群众的抗灾斗争,充分体现了这种必胜信念和英雄气概。但是在每个战役当中,在每项生产活动当中,在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上,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各种困难,区别不同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集中优势力量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所教导我们的:“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当前,农业战线上总的形势是很好的,我们有理由充满信心地夺取今年农业战线上的胜利。同时,在争取和保卫农业丰收的每一场斗争中,都要认真分析实际情况,妥善安排轻重缓急,集中主要力量夺取一道防线又一道防线的胜利。战略和战术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敢于藐视困难,一方面是由于在整体上对形势有正确的认识,又一方面是由于在一个一个具体问题上有足以征服困难的具体措施,而且能够坚定不移地采取比较准确有力的措施。在每一道防线上都有两套安排作保证,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攻中有守,守也是为了攻;这样,就能把农业战线的主动权紧紧握在我们手中。
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要不断地取得更大的胜利,必须一方面用更多的物质武装起来,一方面用更多的理论武装起来。“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矛盾论》)我们有了强大的人民公社,又有社会主义工业对农业的越来越多的支援,同大自然作斗争的条件越来越有利。可是,要确保取得胜利,还须加上主观的努力,还须善于运用客观的条件;不但要有战胜大自然的勇气,而且要有驾驭整个斗争形势发展变化的能力。在这里,加强理论修养、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思想水平就有了决定的作用。我们一定要更多更好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思想,并且把它正确地灵活地运用到当前的实际斗争中去。这是取得更多更大的胜利的极其重要的保证。
(这篇社论是本报编辑部和云南日报编辑部共同写作的)


第1版()
专栏:

切实总结经验 掌握客观规律 夺得生产抗灾主动权
云南设下“三道防线”抗旱保粮
种好两千万亩基本农田确保高产多收 抢种两千万亩一般农田力争多种多收 扩大种植晚秋作物作为重要后备
本报昆明8日电 云南省各族人民积极贯彻云南省委的树立“三道防线”、在干旱情况下争取丰收的战略思想,战胜了长达七个多月的严重干旱,胜利结束中稻栽插,包谷的播种计划也超额一百九十多万亩提前完成。各族社员在栽种胜利的基础上,又掀起了以薅锄为中心的超包产田间管理的高潮。
目前,连续七个多月的严重旱象已经解除。整个云南高原从南到北,一片油绿。抗旱栽种的大春粮食作物,已达三千五百多万亩。作为今年粮食生产骨干的第一道防线,即两千万亩大面积高产基本农田,已经按计划在最有利的节令里全部种下去。深翻、晒垡子、密植和施肥等技术措施,都按照比较先进的规格,保证了栽种质量。这些对大秋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基本农田栽种的胜利完成,给全省各族社员们带来了很大的鼓舞,各地接着又乘胜迅速转入了第二道防线(二千万亩一般农田)和第三道防线(晚秋作物)的抢种工作,使整个三道防线的栽种计划步步主动。早在6月底,全省一至三道防线的栽种计划,就已经完成了96%。今年还进一步打破了往年栽完再管的老规律,实行边栽边管。到栽种基本完成时,全省已有二百万劳动力转入基本农田的薅锄工作。现在,薅锄完二道的稻谷和包谷,已达二千多万亩,薅锄的进度和质量比去年同期好。
为了从多方面保证今年粮食丰收,各级党委又乘胜把第三道防线扩种晚秋作物六百多万亩的计划,扩大为一千一百多万亩。并纷纷建立了第四道防线,充分利用云南有利的自然条件大种蔬菜、瓜豆、薯类和杂粮。在搞好田间管理的同时,千方百计地挖掘土地潜力,实行扩种、间作和套种。现在,全省已种下蔬菜一百一十多万亩,另外间种、套种一百三十多万亩,利用零星土地种下六亿多窝瓜豆和蔬菜。
云南今年的夏种工作的最大特点,是广大干部群众一股劲头,依据“两个坚决,三道防线”的指导思想,把冲天革命干劲,与实事求是地掌握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和云南的自然特点结合起来,在制订计划时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和不利因素;在生产安排中采取了多道防线和多种保证措施。因而充分发挥了群众的积极性,把长达七个多月的干旱所造成的损失,尽可能缩小到最小的限度。
春耕一开始,中共云南省委就预见到今年干旱的发展趋势。便依据十年来农业生产与抗旱斗争的经验,分析了云南省的自然特点和农作物生长的客观规律,把今年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生产上的不利因素等等困难,作出充分的估计,作好战胜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物质准备和组织准备,做到有备无患,留有余地。使农业生产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全省制定了战胜干旱夺取丰收的“一股劲头,两个坚决,三道防线”的战略部署。“两个坚决”,即坚决贯彻高产多收与多种多收相结合的方针,三道防线,即:(1)首先充分利用严重干旱带来的气温高的有利条件,抓住最有利的节令,按照先进规格种好有水灌溉的两千万亩基本农田,确保大面积高产,力争一亩顶二亩。(2)雨水落地,立即抢种两千万亩一般农田;如果到了一定季节仍然缺雨,就及时种上耐旱作物保证多种多收。(3)利用云南气候条件好,土地面积辽阔的有利条件,大种晚秋作物。这个部署,是一个充满着力争上游的思想,在战略上蔑视困难,而又踏踏实实;在战术上不忽视任何困难的部署。
由于这一指导思想包含了广大干部、群众多年来生产实践的切身体验,因而很快就变成了各族干部和千百万群众自己的思想。他们欢呼这一部署是对夺取丰收“具有决定意义的一着好棋”。(附图片)
江苏吴江县平望公社集中了百分之八十五的绝对优势劳力用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各项增产措施作得细致踏实。这是社员们在稻田里耘田、除草 徐自强摄(新华社稿)


第1版()
专栏:

向光荣的朝鲜劳动党和英雄的朝鲜人民致节日祝贺
沈阳盛会庆祝朝鲜解放十五周年
以金钟恒团长为首的朝中友协代表团参加大会受到热烈欢迎
新华社沈阳8日电 辽宁省和沈阳市各界人民今天下午隆重集会,热烈庆祝朝鲜解放十五周年。
前来我国参加朝鲜解放十五周年庆祝活动的朝中友好协会代表团,参加了今天的庆祝大会。下午三时,当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相、朝中友好协会常务委员金钟恒为首的全体贵宾,在中共辽宁省委第二书记、辽宁省省长黄欧东,中共辽宁省委书记、中朝友好协会辽宁省分会会长李荒,辽宁省副省长仇友文,沈阳驻军首长曾思玉中将,中共沈阳市委书记吴铁鸣等陪同下登上主席台时,全场起立,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中朝友好协会辽宁省分会会长李荒宣布大会开始。乐队高奏朝中两国国歌。沈阳市的少先队员向来自朝鲜的友人献了鲜花。
中共辽宁省委第二书记、辽宁省省长黄欧东首先在会上讲话。他代表辽宁省人民,向光荣的朝鲜劳动党和英雄的朝鲜人民致热烈的节日的祝贺,并对朝中友好协会代表团全体贵宾表示热烈欢迎。
黄欧东在讲话中阐述了十五年来朝鲜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朝鲜人民在抗击美帝国主义斗争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他说,朝鲜人民的胜利就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胜利,就是中国人民的胜利,我们把朝鲜人民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精神,当成学习的榜样。
黄欧东说:中朝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我们的友谊是在反对我们共同敌人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是两国人民的鲜血凝成的。近几年来,中朝两国人民的团结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和发展。
黄欧东强调说,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向热爱和平。但是我们知道,要保卫和平,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对帝国主义进行斗争。美帝国主义至今还赖在南朝鲜不走,破坏朝鲜人民和平统一祖国的斗争,并不断违反停战协定,制造战争威胁。他说:好战成性的美帝国主义是朝鲜人民的死敌,是亚洲人民的死敌,是全世界人民的死敌。我们必须看到美帝国主义的本性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只有同它进行坚决的斗争,才可能迫使它低下头来。对于美帝国主义决不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黄欧东最后说:目前形势对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斗争空前有利。在东风压倒西风的形势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寿命不会长了,朝鲜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日子也不会远了。我们坚信,有着三千里锦绣山河的朝鲜一定会实现统一,有着四千年悠久历史的朝鲜人民终将团聚在一起。
朝中友好协会代表团团长金钟恒在热烈的掌声中讲话。他说:辽宁省同朝鲜只有一江之隔,朝中两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互相接触的友谊的道路贯通着辽宁省。辽宁和东北其他地区是朝中两国人民友谊史上永放光芒的革命战绩地,以金日成同志为首的朝鲜共产主义者们曾在这个地区同中国人民一道进行了历时十五年的英勇反日武装斗争。我们能够在这样有意义的场所和你们一起庆祝祖国的民族节日,感到无比的高兴。
金钟恒说:朝中两国人民为反对共同的敌人美帝国主义而展开的斗争,更加清楚的显示了我们两国人民友好团结的不可战胜的威力。优秀的中国儿女在朝鲜锦绣江山上撒下的鲜血永远不会消失,他们表现的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朝鲜人民的心里。在朝鲜人民战后恢复时期,中国人民又给予了我们莫大的物资和技术援助。最近,北京等中国各地人民对南朝鲜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斗争的声援,大大鼓舞了朝鲜人民为和平统一祖国而进行的斗争。没有任何力量能够破坏朝中两国人民这一传统的友好团结。
金钟恒热情地祝贺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后,介绍了朝鲜解放十五年来工农业飞跃发展的情况。他说,今天朝鲜北半部人民过着幸福、繁荣的生活,正在沿着胜利的大道,跨上千里马向前飞驰。现在美帝国主义者仍然盘据在南朝鲜作威作福,横行霸道。如果美帝国主义者仍然不肯滚出南朝鲜和中国的台湾,继续进行挑衅,它们就注定要遭到比在朝鲜战争中更加惨重的失败。
金钟恒最后说:朝鲜人民今后将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更加巩固朝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团结,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并且在维护远东和世界和平的斗争中永远同中国人民一起前进。
他们的讲话不断引起热烈的掌声。
参加今天的庆祝大会的,还有沈阳市副市长宋光、张磐新和中朝友好协会辽宁省分会秘书长、理事以及各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会后,放映了朝鲜影片“要爱未来”。


第1版()
专栏:

各级领导干部到第一线抓生产
煤矿职工深入开展增产原煤竞赛 阜新煤矿
新华社阜新8日电 阜新煤矿在超额完成7月份生产计划的基础上,8月头五天,全矿超额七百四十六吨完成了国家原煤生产计划;掘进超过国家计划25.8%,比7月份平均日进水平提高6.83%。
为了确保煤炭高产,阜新煤矿在7月份就组织各矿最优秀的掘进队,进行了技术表演赛,使十一项先进技术搭配成套,迅速在各矿推广。
8月份以来,各矿井下掘进队又开展了月进双千米的高速掘进竞赛运动。平安矿1至4日掘进一千五百一十八米,平均每日掘进三百八十米,比7月份平均月进度又提高了18.3%。各矿在大抓生产准备工作中,还对机电设备进行了全面检修,有力地保证了8月份煤炭持续高产。
各级领导干部在增产原煤的运动中层层下放,全矿区有一千一百多名坑段长以上的干部在生产第一线安营扎寨。矿的党政领导机关搬到生产现场办公,坑口建立了井下办公室,部分矿党委书记、矿长和坑长,分别下放担任坑段长的领导工作,在生产第一线踏踏实实地解决问题。 开滦煤矿
新华社天津8日电 开滦煤矿职工掀起了一个新的生产高潮。8月1日到5日煤炭的平均日产量比7月下旬提高2.44%。
为了实现第三季度大幅度增产,各矿一进8月,就召开了职工代表会,互相挑战应战,开展“一顶几”竞赛运动。唐家庄矿水采三机职工,在竞赛中研究出一种新的生产办法,全区虽然抽出二十八名劳动力支援干港回采掘进,每天还超产五百多吨煤。在竞赛中,各矿还抽出了掘进能手任广进、李长亮和采煤闯将李柏堂等四十多名标兵,到各矿传播表演新技术。林西矿一○三三工作面通过传播表演,解决了煤壁“丢疙瘩”的问题,日产量由一千一百吨提高到一千七百吨。
开滦煤矿的各矿党委书记、厂长、工程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切实地帮助解决生产上的薄弱环节问题。从7月底以来,由于煤的产量不断提高,运输能力不能适应生产需要。各矿领导干部就深入到运输部门,猛攻运输关。马家沟矿副矿长阎子清在跟班劳动中,和老工人一起研究,调整了绞煤时间,使井下出煤时间由原来六小时增加到七小时。 京西矿务局
新华社8日讯 今年头七个月超额完成采煤和掘进计划的京西矿务局,8月前七天产量又有新的增长。全局原煤产量和掘进总进尺分别超过国家计划11.7%和2.99%,平均日产量和平均进尺都超过7月同期水平。
进入8月份以后,京西矿务局的职工进一步展开了生产竞赛。大台煤矿领导干部和科室人员也到井下参加生产,指挥战斗。在领导干部亲自指挥下,掘进工人千方百计提高掘进效率,前七天总进尺比计划超过5.71%,回采工人每天订出指标措施,收工后就进行评比检查,前七天也超额27.21%完成了国家产煤计划。 太原西山矿务局
新华社太原8日电 太原西山矿务局集中力量加强采掘,取得了回采掘进双丰收。8月份1日到4日,全局原煤平均日产量比7月份平均日产量增长了20%,掘进进度增加了37%。
中共太原西山矿务局党委,在7月下旬从基本建设和辅助车间,抽调出一千四百个劳力,加强了采掘工作;同时,又减少了队一级的领导机构,抽出队级领导干部五十多人,下放到小组担任领导,参加劳动。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全矿回采工作面由原来的三十一个增加到三十六个,掘进组比原来增加了一倍还多。这个矿还大力推广西铭煤矿创造的掘进工作使用的“六○四”装煤机,来提高掘进速度。为了扩大煤的生产能力,全矿又新开采了三个小煤窑,日产量可达八百多吨。 鹤壁煤矿
新华社郑州8日电 鹤壁煤矿在8月的头五天平均日产原煤两万零六百七十一吨,比7月份同期提高6.5%,比国家计划增加28.2%,掘进进尺比7月份同期增长34.5%。
鹤壁煤矿各级领导干部都深入第一线,解决生产跃进的关键问题。陈家庄矿党委副书记李刚毅,深入矿下狠抓掘进,采取“二掘保一采”(即两个掘进工作面保一个采煤工作面)的方法,保证了生产持续跃进。教场矿由于增加了掘进和采煤工作面,原煤日产量比7月份增加了一千三百多吨。职工们还热烈地展开了矿与矿、区与区、班与班的竞赛。今年6月1日才投入生产的年产六十万吨煤的罗村矿,矿工都是从其它原有矿井调来的。他们在原来工作的矿井找竞赛对手,互相挑战竞赛。这个投入生产仅有两个多月的新矿井,8月头五天平均日产原煤两千二百多吨,超过设计水平10%。


第1版()
专栏:

太子河边铁路沿线军民胜利保证鞍山物资运输
英勇修复沈大线中断路段
驻辽宁地区官兵发扬光荣传统奔赴抗洪最前线
新华社沈阳8日电 新华社记者缪雨、铁风报道:从6日中午到7日晚上,五十多列满载煤炭等物资的火车陆续开往鞍山。太子河北边的一段铁路线,平整地伸展着。要不是铁路两侧留有洪水的痕迹,人们很难想到,两天前这段线路曾被洪水冲毁过好几公里。
8月份以来,辽东地区连降暴雨,洪水猛涨,沈(阳)大(连)线接官亭桥到太子河桥之间的一段约五公里的铁路,很快就被洪水淹没,变成一片汪洋。洪水漫过铁路线,把路轨连枕木一起都冲得翻了个身。为了保证钢都鞍山的生产,铁路职工和沿线军民在铁路被冲以后迅速展开了英勇抢修。铁道部副部长郭鲁、沈阳铁路局副局长李参等领导同志,都亲临前线领导抢险。几百名铁路职工首先奋勇地保住了接官亭桥和太子河大桥,这时候,抢修方案确定了,大批整装待命的路局职工赶到了,一车车抢险材料也运到了工地。随着水势的下落,一场紧张的抢修战斗开始了。
为了集中力量加快修复工程进度,职工们首先突击修复受害较轻的上行线,由两头同时并进。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执行任务的重大意义的铁路职工和沿线军民们,个个生龙活虎,干劲冲天。著名的青年突击队——第三工程段第二中队第一小队的职工,接受了填平接官亭桥边分洪口子的重要任务。他们以愈战愈勇的气概展开竞赛,每个人挑土的筐数不断增加。很快就把口子填平,铺上钢轨,让后面的材料车迅速前进。
5日夜晚,出现了最紧张最动人的场面。天下着大雨,聚光灯在雨点中射出白色的光芒,在一公里多长的抢修线上,扛运钢轨和枕木的劳动呼声、倒土声和广播喇叭里传出来的挑战应战声同雨声交响在一起。各小队都把自己的挑战应战条件告诉宣传员,请宣传员在播音器里广播。竞赛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在深夜,传来了中共辽宁省委的表扬信,人们立刻沸腾起来。各小队愈战愈酣,他们的事迹来不及告诉宣传员,就自己派代表跑到播音器跟前去报告。许多领导干部也都和大家一起劳动,并且脱下自己的雨衣,披在新工人的身上。老工人马广德、王玉书两人不顾大雨和地下泥泞,搬运从水中捞出来的枕木,别人两人抬一根,他们一人扛一根,一直干到完成任务。午夜十二时许,职工们就把上行线的路轨接通了。不久,一辆试运行的车子就安全通过了这条中断了一天多的线路。
6日中午,前来支援抢修的铁道兵某部也赶到了。他们技术熟练,干劲很大,分配了二百五十米抢修任务,一口气就完成了五百米,使进度大大加快。到7日清晨,这一路段上行下行全部修复通车,先后不过一昼两夜。
当一列列运煤的火车从人们的跟前向钢都驶去的时候,大家都忘记了自己的疲劳,露出胜利的微笑。
新华社沈阳8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辽宁地区部队大批官兵,奔赴辽宁省东部地区抗洪最前线。驻沈阳地区部队负责人陈锡联上将、曾思玉中将,亲自上阵,指挥官兵投入抗洪抢险斗争。
驻沈阳地区部队于4日召开紧急电话会议,向所属部队布置了参加防汛的工作。
陈锡联上将号召各部队紧急动员起来,发扬人民子弟兵的光荣传统,开赴抗洪抢险前线,与人民一道战胜洪水。各部队马上组成了防汛指挥部,大批官兵连夜开赴发生险情地区,和广大群众一起,加固堤防,抢救国家和人民财产。空军部队连续出动飞机侦察险情,报告情况。部队还调拨了五百多只橡皮船、一百多辆卡车以及汽艇、操舟机、水陆汽车等器材,供抢险使用。
辽宁各部队及所属机关、学校,都出动了大批人员。在二十三公里长的浑河大堤上,部队官兵与人民群众一起担负了加固加高工程。某部队一百五十多名官兵,在政治部副主任王日轩率领下,与公社的干部和社员一起冒着大雨筑堤,一天就筑起一道三米宽、两米高、八百多米长的堤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