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
专栏:
改进领导方法 提高领导水平的一个好办法
易县干部深入第一线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新华社天津6日电 河北省易县各级干部深入第一线以后,普遍运用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的方法领导生产,收到了显著效果。
易县从今年3月推行“二五制”领导方法以来,全县共抽调一千八百二十名各级干部,采取分工包干、蹲点包干、一包到底的办法,深入生产第一线。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干部加强第一线领导的作用,中共易县县委就他们怎样通过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的问题,作了调查研究。县委第一书记石双琪在深入天宫寺公社调查时发现:因为干部工作方法不同,表现在工作效果上,却有很大差异。当时正处在抗旱浇麦、抗旱春播的紧张时期,包这个社顺和营生产队的公社党委副书记吕维新,在和群众“四同”中,非常注意抓思想教育,抓积极因素,在浇麦中,先后发动群众总结推广了“多井汇浇”、“五轮水车安摇架,用晃车抽水代替人推水车”等先进经验,全队六百八十九亩小麦,只用四天时间就普浇一遍。可是住在李郁庄生产队的公社干部史伯,工作也很积极,但只是埋头干活,催要进度数字,不注意安排工作和依靠群众总结推广群众的经验,因此全队七百二十亩小麦,虽然同顺和营生产队条件相同,苦战了五天,浇了还不到一半。从这个事实和其他县委委员了解到的类似情况中,使县委明确了这样一个问题:干部下乡蹲点,只是解决了深入工作的第一步,要更好地加强对基层工作的领导,还在于用什么方法来领导生产,怎样把群众的干劲和智慧充分调动起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县委在顺和营、李郁庄召开了领导方法对比现场会议,推广了吕维新用总结经验办法指导工作的领导经验,并在贯彻“二五制”的基础上,向全体下乡干部提出了“五深入”“五具体”的工作方法(即深入群众,具体掌握群众思想情况,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深入调查研究,抓积极因素,依靠群众具体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深入生产第一线,具体帮助基层干部,提高领导水平;深入田间,通过参加生产,有的放矢地具体解决阻碍生产的关键问题;深入食堂,具体帮助安排好群众生活),并把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指导工作的方法,列为“五好”干部的评比条件,发动全体下乡干部展开了“看谁依靠群众总结经验多,推广快,领导方法好”的评比竞赛运动。在这一运动中,县委还针对部分干部对总结工作存在的“迷信”思想,采取学、带、讲、包、传、帮六字措施。学:就是发动各级干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群众的生产实践知识和经验,先当好群众的学生,再当群众的先生,用总结群众实践经验的办法,指导生产;带:就是各级书记以身作则,带头总结经验,树立榜样,指导一般;讲:就是利用各种场合,用活的事实,讲解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的好处;包:就是建立写作研究小组,能写的和不会写的订立包教合同,互相帮助;传:就是请有总结工作经验的干部,传授经验;帮:就是取长补短,组织协作,互相帮助。六字措施推行后,全县很快出现了一个上至县委第一书记,下至管理区一般干部,人人深入基点解剖“麻雀”,个个动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的新局面。
为了使总结经验、指导工作的方法,紧紧围绕当地当前最关键性的农活来进行,各地采取了“党委出课题,大家作文章,上下一齐动,全力攻关键”的作法,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干部深入工作,总结推广对当前生产最起作用的先进经验,推动了各项生产高速度跃进。今年,易县的春夏作物,大部分是在异常干旱的情况下播种的,有的播种后经过几次查苗补苗,作物生长情况相差悬殊,因此在完成大田作物播种后,如何切实加强各种作物田间管理,促晚苗赶早苗,促弱苗赶壮苗,便成了当前夺取秋季全面丰产的关键。为了作好这一工作,县委向全党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开展超产赛,力争田间管理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各级下乡干部围绕这一课题,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只三天时间,全县就贴出大字报十二万张,提出各种建议一千二百多条。各级干部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同时,深入重点,解剖“麻雀”,先后发动群众总结出挖掘劳力潜力、合理使用劳力、工具改革、巧压绿肥巧追肥、改进领导方法等先进经验八十七件。县委对这些先进经验,按照重要程度、普遍意义的大小和时间性的急缓,采取多种形式,在全县或公社、管理区范围普遍推广,使全县以田间管理为中心的农业超产竞赛运动开展得既热烈又扎实。
下乡干部通过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不仅增强了对生产实践的了解,使工作越做越细致;还帮助基层干部提高了领导生产的本领。同时增强了各级干部总结工作、识别问题的能力。(附图片)
河北藁城县兴安公社正公生产队的党支部书记冯小娃(右一)正和社员们一起锄草 新华社记者 时盘棋摄
第5版()
专栏:来自第一线的日记
现场解决问题深透快 中共山西芮城县委第一书记 李琏 7月13日
在南磑公社南张管理区第三生产队,劳动了几天,发现下去的干部在工作方法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劲头很大,但起早摸黑只顾劳动,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推广工作中的经验,却做得很少;一种是坐不下来,整天是这里跑跑,那里看看,很少帮助基层干部解决具体问题。同时还发现队干部整天纠缠在派活、叫人的事务圈子里,忙得不可开交,顾不上研究全队工作。究竟如何当好队干部的“参谋”,队干部如何做好工作,这是所有干部在深入第一线后,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我和一块下来的同志,就抽了个晚上时间和所有队干部,连同在这里的所有工作组,共同在一块把这个问题研究了一次。研究的结果,确定我们都具体分工担任一定的工作,深入田间,一边劳动,一边帮助解决问题。我担任了副队长,和陈俊哲负责田间管理,制订定额;曲廷湛负责了饲养管理工作;刘学珍、王允忠、张钦、赵五子深入灶房,担任了事务长和炊事员;叶向唐负责政治思想教育;几个队干部也同样进行了分工。经过这几天的实际摸索,总结出一套“七一二四”和“学、干、研、碰”的工作方法。即七天当中,白天劳动,抽晚上时间学习、开会、研究工作,在时间支配上,一个晚上和支部委员会讨论工作,两个晚上开会(星期四晚上召开群众会,星期日晚上召开党、团员生活会),其余四个晚上学习。“学”是和社员在一起学理论、汉语拼音和农业生产技术;“干”是和社员在一起劳动,参加生产,指导生产;“研”是利用星期一的晚上和干部在一起,总结上一周的工作,布置下一周的任务;“碰”是每天饭后和队干部碰一次头,了解当天生产进度情况。通过这一工作方法的贯彻执行,要求所有干部,在很短时间内达到四会,即会搞以三包一奖推行劳动定额为中心的田间管理,会当事务长和炊事员,学会农业生产技术,会喂牲口。队干部一致反映说:这一下心中有数啦,工作主动了,效率提高了,工作上出现了生龙活虎的新气象。
7月14日
这个管理区共有二十六个生产队,其中有十七个生产队住在水地区。每天有三百多亩水地要下种,有三百五十五亩菜地、四百三十亩水地棉花和已下种出土的六千多亩秋粮作物,都需要加强管理,伏耕任务还有六千多亩。这么多的农活挤在一起,每个劳力平均要管理九亩九分地,无论如何也管理不过来。管理区和生产队的部分干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没有办法解决。相反,住在旱地区的九个生产队,除了在十七个水地队补种了一少部分秋粮作物外,再没有别的事干。
究竟如何合理使用劳力?需要马上解决。在开展继续抗旱补种的同时,“管”字立即上马,认真加强田间管理,这是摆在眉梢上需要立即解决的一个问题。于是,我们一面亲自深入下去,摸各队农活和劳动力的底子;一面和管理委员会以及所有工作组,研究了这一问题。经过反复算劳力,算任务,算时间,最后还是决定从旱地区队抽了二百二十六个劳力,一百一十二头牲口到水地区“安营下寨”,采用两种办法,进行田间管理,一下“管”到丰收。一种是合伙管理,做在一块,收在一块,秋后分在一块;另一种是固定专业队伍,划出地块,实行包工包产,分开管理。社员们一致反映说:这一下心可安下了,责任明确了,到了地里有了抓头。生产一下上了轨道。
7月15日
这几天,在田间劳动时发现一部分社员劳动不够积极,上地晚,收工早,作活中休息时间过长。追其原因,主要是劳动没有定额,责任也不够明确。我们就在东捻地锄棉花的时候,开始实行了劳动定额,四垅一亩,锄一垅一分。结果,提高了工效。接着,我们又进一步把全队劳力,根据当前农活划分成三个流动作业小组,一个组负责伏耕,一个组管理棉花,一个组管理秋田。从此,队长下地时再不叫人等人了。
这一办法和管理委员会研究后,马上成立了包工包产定额研究委员会,三天以后在全区普遍推广开了。
7月17日
今天早上馍蒸得不够好,大家很有意见。如何提高作饭率,出面率,饭菜花样多,使社员吃饱、吃好、吃省,这是搞好生活的一个中心问题。这一段我们深入食堂,深入磨房,协助生产队的炊事人员、磨面的,经过改笼、改灶、改箩以后,原来一百斤麦子只能磨九十三斤面,现在磨到九十五斤;原来一锅面条需要三十三斤面,现在只用二十七斤。这样,不仅吃得饱、吃得好,而且每天还节约粮食十一斤。
以后,就有六、七个队的食堂自动前来学习。我们随即召开了现场会,推广了这一经验。目前已以第三队食堂为中心,开展了红旗食堂和红旗磨房竞赛运动。
第5版()
专栏:
干 乔园
干,是我们党的干部的优良传统。在战争年代里,他们带领群众与敌搏斗,和战士一起转战沙场,消灭了敌人,壮大了自己,取得了胜利。在建设时期,他们又同工人、农民一起,战斗在车间和田野,改变着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赢得了持续大跃进。
“二五制”领导方法在各地推行以来,这种和群众一起干的作风,更为普遍,更为经常,更为深入。许多地方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干部,都和群众干在田间,吃在田间,甚至睡在田间。他们赤脚光头,手拿锄头,身怀记工本,干在哪里,就记在哪里,真正做到了一个普通劳动者。他们的模范行动和带头作用,鼓舞了群众,推动了生产。社员歌颂道:干部能带头,我们能加油;干部能搬砖,我们能修楼;干群齐努力,丰收不用愁!
干部是普通劳动者,同时是生产领导者。因此,干部在参加生产时,应当全面考虑,抓住关键,有目的,有计划地干,不能碰到什么就干什么。河北吴桥城关公社党委提出,干部要到最关键的地方去参加生产,干困难最多的活,这是完全正确的。最关键的地方,困难最多的活,就是矛盾最集中的地方,若不加以解决,别的事情就会受到影响,工作就不能全面铺开。我们要因时因地制宜,时刻抓住关键,并用“解剖麻雀”的办法,把它解决,取得经验,全面推广。这样,才能起到领导生产的作用。
但是,要领导好,又必须首先干好。要想不仅仅当一个普通劳动者,又必须首先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只有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踏踏实实地干上一番,才能了解关键之所在,洞察问题的真相,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亲身实践,取得经验,全面推广,指导生产。河北吴桥县推广“二五制”五个月来,总结出各项工作的数千条经验,首先就是因为干部在实际中干的结果。
毛泽东同志说得好:“……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改造我们的学习”)干部通过干,掌握了情况——认识了世界,这只算办了一件大事;还必须根据党的政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造世界。这两件大事都办好了,才能达到干部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的目的。
第5版()
专栏:
体现毛泽东文艺思想 贯彻为工农兵服务方向
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生到福建前线慰问演出
获得了政治思想、文艺思想和创作方面的大丰收
据新华社上海6日电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舞台美术系的应届毕业生,改变过去毕业班以排演古典名著作为毕业公演的传统习惯,他们带着现代题材的大、小节目,到福建前线去作两个半月的慰问演出,使学生们在政治思想、文艺思想以及创作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丰收。
今年3月,学院的党委在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中,决定这两个系的应届毕业生以到前线去慰问演出作为毕业公演。学生们从闽东北到闽南,从沿海的城市到前沿阵地,跋山涉水,连续慰问演出七十九天,共演了一百八十二场,并进行了中、小型慰问活动四百五十次。
这些毕业生发扬了部队文工团的革命传统,千方百计为战士们演出。为了争取让每个战士都看到他们的戏,有时四十多个学生同时上演两台大戏,演员不够,就一个人担负演几个角色。他们既为几千观众演出,有时步行十数里,也为一位坚守在祖国海岸上的哨兵演出。实在没法去的地方,学生便在电话里为战士演唱一个战士们喜爱的家乡民歌,或者说一个相声。这时候电话里就传来了战士们激动的声音:
“亲人们,谢谢!”学生们知道炊事员的工作最忙,戏看得最少,每到一地,都有一些学生下厨房为解放军烧饭煮菜,让炊事员安心去看演出。有一次,学生们知道了在附近六百米以上的山顶上也有我们的战士,他们很少下山看戏,过去慰问团来的时候,常常只派一两个人上去演出,这次师生们决定上山去作一次最正规的演出,他们背着布景道具,艰难地爬到山顶,尽管观众只有几个人,可是学生们把他们当作十万、百万观众一样,认真地演了两个戏:“平凡的工作”和“关不住的一股劲”,和一些音乐舞蹈节目,战士们深深地受到感动。
学生们不仅在前线演出,还利用一切时间参加劳动,为战士们洗衣,洗被,擦皮鞋,补衣服,或者帮助修路、修工事,下连队当兵,坚持不懈地进行锻炼改造。在前线七十多天中,他们废寝忘食地慰问、演出,劳动、服务。在两个半月的时间内,他们曾经在十二个城市作了演出,大家一心深入部队,部队的首长高兴地说:“感谢党培养出了我们自己的知识分子和演员,无产阶级的文艺开花结果了。”
通过这次慰问演出,师生得到最大的收获是文艺思想的进一步转变。他们开始懂得了如何去为工农兵服务,具体地认识了什么是评判文艺的标准,亲身体会到了文艺武器的作用和威力。当在福州第一次慰问演出的时候,学生们上演了“无名岛”和“枯木逢春”等大型的多幕舞台剧,但是不敢上演小戏,他们思想上认为唯有这几台大戏才能代表“学院水平”。男学生中不愿意唱“当兵为什么光荣”这一首歌曲,认为这首歌词“口号化”,旋律“单调”,唱不出“水平”。慰问团的党组织发现这些情况后,立即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并鼓励他们去演出那些因资产阶级思想作祟而认为“打不响”的节目,事实证明,这些节目正是战士们所喜爱的。有一次,在前沿阵地为一位值勤的哨兵演唱“当兵为什么光荣”歌曲时,当学生们唱到:“当兵为什么光荣,光荣因为责任重,握紧枪杆,擦亮眼睛,保卫万里江山,保卫六亿人民,保卫社会主义,……”。战士的眼睛盯着远方,可是渐渐地流下了兴奋和感激的眼泪,紧紧地握着演唱者的手,这时候学生们才觉察了这首歌产生的巨大力量。这些事实,使师生们懂得了只有更好地表现人民群众,文艺才有意义。师生们从中也具体地认识了政治是衡量文艺的第一标准,有了工农兵的感情才能演好戏、唱好歌。他们深深体会到毛泽东文艺思想,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是唯一的正确方向。
在七十多天慰问演出中,由于深入生活,熟悉生活,师生们创作出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有多幕剧、独幕剧、活报、说唱、歌曲等。
第5版()
专栏:
全国文代会全体大会继续举行
阳翰笙代表文联主席团作会务工作报告
赵树理等表示坚决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更高的作品
据新华社6日讯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今天下午继续举行全体大会。
全国文联秘书长阳翰笙代表文联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向全体代表作了会务工作报告。阳翰笙在报告中,介绍了1953年召开全国第二次文代大会以来全国文联组织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六年多来全国文联在推动文艺界开展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深入工农兵群众、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参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保卫世界和平及对外文学艺术交流和组织艺术观摩等方面工作情况,并提出今后任务。
阳翰笙报告后,转入大会发言。今天在会上发言的有赵树理、范雪朋、赵鼎新、王少堂、康朗甩五位代表。他们在发言中,表示深深感谢党的培养和教育,并以自己的亲身体会,从进行文学创作、长期深入生活,进行思想改造、反对修正主义等各方面的成绩和收获,谈到必须坚决遵循党的文艺方针,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更高的作品。
作家赵树理在发言中,介绍了自己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深入工农群众的经验,他的主要体会是到农村去必须“久”,要长期深入生活,要久才会产生对群众的爱,要久才能对群众的生活和斗争认识得全面和深刻,然后才有可能写出扎实的作品。他说,长期下乡,还应该多学习党中央的方针政策,遇事从全国着眼;多读其它各地区农村情况的报道,尊重人家的工作成绩,时时学习各个地区的长处,使我们对现实生活了解得既深入又全面。
五十二岁的电影演员范雪朋,在会上激动地谈到自己在解放前后截然不同的遭遇。解放前她演“武侠片”,三十岁时老板嫌她老了,把她踢出电影公司门外,失了业,在电影界被人遗忘了。解放后,党又使她重新恢复了艺术生命,在“你追我赶”、“钢铁世家”、“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反映大跃进、表现工农兵的影片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她为自己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自豪。她衷心感谢党对文艺工作者的关怀和培养。
北京市代表赵鼎新在发言中,谈到北京市的大多数作家、艺术家,由于贯彻执行了毛主席的文艺思想和文艺方针,而取得的创作成就及所起的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赵鼎新介绍了北京文艺界在深入生活方面,根据文艺工作者的不同特点,实行长期下放与短期下放相结合、定点下放与包区辅导相结合的经验和开展群众创作等方面经验。
扬州评话老艺人王少堂,在发言中介绍了党怎样帮助他纪录、整理、出版了祖传几辈、集中了无数艺人、群众心血的评话“武松”。他激动地说,这部一百多万字作品的出版,生动地说明党对民族文艺遗产的重视、对老艺人的关怀培养,它是党所提出的批判地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方针的成果。
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歌手康朗甩,在会上介绍了祖国边疆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的情况。他说,学习毛泽东文艺思想已经在傣族歌手中形成高潮。他们正在农业战线和各个建设工地上和劳动人民同劳动同歌唱,边劳动边创作,唱出了我们伟大的现实生活和我们民族的愿望和理想。
明天继续进行大会发言。(附图片)
作家李准、王汶石、柳青、杜鹏程(自左至右)在一起交谈。 新华社记者章梅摄
第5版()
专栏:
真挚的慰问 深刻的锻炼 本报记者 杨瑛 何其烈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和舞台美术系的应届毕业生七十多人,深入福建前线,慰问解放军,为解放军演出,向解放军学习,获得很大成功。 最高的舞台
过去,有些学生把红丝绒幕,水银灯,看做是演出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来到前线之后,在部队生活的熏陶下,学生们懂得了要为工农兵服务,就不能等人家准备好条件让我们去登台,而要为自己创造演出条件。
有一次,学生们听说在前沿有个岛屿的山顶上,住着几位担任了望的官兵,因为山高好几百米,上下不方便,战士们很少下山,学生们便决定上山去演出。部队的同志劝阻说:“山又高又陡,上去不容易,演出也没有场地;以前的慰问团都是派几个人上去演个相声或小演唱,表表心意……”
“正因为山路难走,战士们难得下山,也难得看到戏,所以我们要去作一次最正规的演出。”
学生们背上布景道具;他们想到山顶上没有淡水吃,每人又为解放军带了一壶水。
上山,对许多没有离开过上海,连山也不曾见过的同学来说,确实不容易。爬着爬着,有的摔倒了,有的给灌木刺痛了,有的感到喘不过气来,但谁都不甘心掉队。
到了山顶,口干舌燥,腰酸腿软,可是没有谁想休息,没有谁喝壶里的一口水。马上准备演出,可是舞台搭在哪儿呢?山顶上只有接近山尖有一块二米见方的平地,把它当舞台,观众座又设在哪儿呢?最后就让观众坐在山尖上往下看戏。
师生们就在那块地上连续演了三小时,演出了独幕剧《平凡的工作》《关不住的一股劲》和一些小演唱。这是他们从来没有尝过的最幸福、最难忘的演出。
“亲 人 之 路”
在前线,要为最可爱的人洗涤、缝补一件衣服,擦一双皮鞋,可不是容易的事。因为前后有八十多个慰问团去过了,官兵们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可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同学却为他们洗涤和缝补衣服、被子两千多件,擦了一千二百五十多双皮鞋。他们的经验是:你要为战士服务,一定得动脑筋找“门路”。
一次,一群女同学偶而看见一个战士的裤子破了,糟糕!那个洞正好在屁股上。她们知道若是向战士提出来要为他补裤子,他准会一溜烟跑掉。女学生们咬了一阵耳朵,就上前一本正经地对那个战士说:“亲人,我们对卧倒姿势老学不像,你肯教教我们吗?”“那很容易!”战士说着就做了个漂亮的卧倒姿势。不料同学们一涌而上,有的按腿,有的拉手,有人就拿出随身携带的针线马上缝补起来。
十八个女同学在离开她们当兵的连队之前,决定要为战士留下一点小礼物。她们看到战士上山下山因为没有路,来往很不便,就决定在小山上辟一条路。她们以练武为理由借来十几把洋镐,晚上就偷偷地修起路来。不巧这事给部队发觉,把洋镐拿走了,要她们好好休息。
深夜十二时许,她们从床上爬起来,轻手轻脚来到原地用仅剩的几把镐又开起来了,不到一个钟头,又被哨兵发现了。学生们不等哨兵开口,就连珠炮似地叫:“亲人,给你唱个歌好吗?”“你喜欢什么歌?”弄得哨兵不知如何是好,只得答应不“泄密”。可是结果还是走漏了消息,部队的首长赶来,没收了工具。
“我们赤手空拳也要修好这条路!”说着,她们就用双手在地上扒起来。官兵们再没勇气阻止了,只好和她们一起来修路。天快亮时,路修好了,一个战士手里拿着一块木牌插在这条路旁,上面写着四个大字:亲人之路。隔了几天同学们从这里经过时,看见路两旁种了不少花木,同时这条路附近出现了好几条“亲人之路”。
雨 中 作 画
离开团部好一段路了,画画的同学们望着团部门口几块雪白的粉墙,决定回去画好壁画再赶队伍。
战士们送茶、送水、扶梯子,同学们很快把早就打好的腹稿草拟出来,调好颜料,挥笔画将起来。在这紧急时刻,偏偏来了一阵急风骤雨!
“为战士服务,一定画好!谁也没有理睬这不识相的雨。
正在画一位守卫祖国海疆的英雄形象的雷志能,忽然感到头顶雨没有了。掉头一看,原来有人给他打着伞。他不是刚才在团部见过的李政委吗?一位出色的战斗英雄。
“谢谢首长!”雷志能楞了楞说。
“你们太辛苦了!下这么大的雨还在画,停停吧,别淋坏身体!”雷志能见李政委没穿雨衣,没戴军帽,赤着脚,衣服都湿透了。心里一阵阵热呼呼地,同时感到过意不去,连忙说:“首长,你看你自己……快回去吧,你要淋坏身体的。”“不要紧,我爱看你们的画。你们不知道,战士们看见你们留下的画可起劲哩。”李政委笑着还是劝他等“雨停了再画”。“这点雨不要紧。”雷志能说着不觉得掉下几颗热泪。这热泪里包含着对为工农兵服务的更深刻的理解与感受。同学们就这样,走到哪里,演到那里;劳动在哪里,画在那里。现在前沿阵地上到处可以看到学生们作的雄伟的壁画。(附图片)
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们在前线演出的同时,沿途还绘制了许多壁画、诗画配。新华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