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改造化铁炉
上海各转炉钢厂职工正进行着一场攻克高硫的 斗争。在这个斗争中,上海市委和冶金系统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集中优势力量狠抓化铁炉的技术改造。在各行各业的支援下,现在大部分化铁炉已改造完毕,目前正在大抓化铁炉改造以后的技术操作。上钢一厂三转炉车间和三厂二转炉车间的试验炉,已初步总结出一些操作经验,化铁炉熔化率、脱硫效率逐步提高。
抓炉衬质量
太原钢铁公司转炉车间在化铁炉基本上过了技术关后,开展了转炉一条龙的抓炉衬质量活动,从白云石的选料、粒度分级、焦油脱水、拌料时间到压砖、成型和砌炉,大搞群众运动和加强责任制度。在转炉吹炼上,则认真贯彻执行操作规程,坚持面吹,力争消灭后吹,减少转炉事故、延长转炉炉龄。这个车间的领导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地摸情况、摸思想,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具体解决,为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大挖铁路潜力
山东省淄博市充分发挥“地方军”的作用,在最近的五十天当中,共多运矿石、煤炭等物资十万多吨,保证了生产单位用料。铁路“地方军”就是在地方党委领导下,由铁路局指挥,用来完成不超过一个地区(省、铁路局)范围的运输任务。这对于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提高运输效率有很大作用。
用草类纤维造纸
吉林省白城造纸厂,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用苇浆代替木浆,生产凸版印刷纸、胶版纸、招贴纸和感光原纸等高级文化用纸。经过科学鉴定,质量都达到国家标准。文化用纸的产量,已由年初占总产量的25%,增加到75%。
一条龙包炉竞赛
唐山钢厂围绕化铁炉三高一无(熔化率高、脱硫率高、炉龄高、无事故)和转炉高产长寿,开展了从化铁炉——转炉——铸锭工段的包炉竞赛。在这个竞赛中,三班互相支援,一致护炉,并加强了小组管理和责任制度,使化铁炉和转炉在高产长寿方面出现了新的局面。


第3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

坚持就是胜利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认识和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必然会增强我们对新事物一定要胜利的信心。继电器厂技术革命运动,从星星之火,到势如燎原,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精练的过程,就是新生事物不断成长、完善和胜利的过程。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它的成长过程中,始终充满着新与旧、先进与落后、革命与不革命的两种世界观、两条道路的斗争。真正革命者不仅要善于锐敏地发现新生事物,而更重要的是要保护新生事物幼芽和支持它成长壮大,同时,敢于同危害新生事物的旧势力作不妥协的斗争。继电器厂自动化车间,十三台六角车床全部实现自动程序控制之后,有七台能运用自如,提高效率一倍至数倍,可是余下的六台则干干停停,甚至用而不“灵”,生产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倒比过去降低了。这时一些习惯从事物表面现象看问题的人,便说,“白费力气了”,他们主张恢复老一套的干法。于是,一场“走不走回头路”“前进与后退”的两种世界观的斗争展开了。就在这时,继电器厂党委遵循党指明的方向,站得高,看得远,他们深入第一线,同群众一起研究、摸索、商量,精心地观察,锐敏地辨别,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有七台车床好使,他们相信,既然有一个好使的,就能有一百个、甚而更多好使的。就从这七台能运用自如的自动车床上,他们得到了启示,看到了新生事物蕴藏着无限的生命力,因此,他们抱着坚定不移的态度,坚决不走回头路,相信新的一定能胜过旧的。这不是他们在困难面前盲目乐观,而是把握住了事物的本质。这一事实说明了新生事物的成长、壮大,要求每个革新者都要有顽强不屈、坚持到底的革命精神。也就是说,在任何时候,都要与新生事物同呼吸、共命运,忠实地不断地为新生事物成长扫清道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方向对头,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是不断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使客观规律为人们所利用,为人们服务。我们要牢牢地记住前人的“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能否坚持到最后,往往是决定革命事业成败的关键。在当前以“四化”为中心的技术革命运动中,出现了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经验等新事物,这些新事物我们要不仅给予全力支持,而且还要贯彻始终,使所有的新生事物都能充分显示它的无穷威力,都能迅速开花结果。既然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本身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提高生产力促进生产大幅度增长,那么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徒具革新创造的虚名,要力求生产实效。我们创造的许多新技术,如果不去充分运用它、发展它,势必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达到技术革命的真正目的。应当看到,一件新技术、新经验坚持和推广之后,就必然会不断地得到丰富、发展、提高。当然,新事物刚一出现时,总会有不完善的地方。在这时候,革命者的责任就是拿出最彻底的革命精神,勇于坚持革一切旧技术和习惯势力的命,使大量新技术不断升级、不断地完善起来,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彻底性在技术革命上的表现,是技术革命不断赢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这种彻底的革命精神,突出地表现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个问题上,继电器厂同志们的体会是,能否坚持巩固、推广、发展、提高一切新技术的成果,关键在于一个革命者有没有真正的革命事业心,有没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对待已出现的新技术、新事物,一定让它力求实效,坚持到底,而绝不能有半点含糊和半途而止。(摘自“哈尔滨日报”)


第3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

生产越忙越需要技术革新
怎样正确的解决生产同技术革新的关系问题,是经常摆在工矿企业领导干部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处理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当前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的大提高、大推广和生产的飞跃发展。技术革新同生产是统一的整体,技术革新是手段,促进生产是目的,二者互相促进,互相联系。生产的大发展需要不断革新技术,而技术的革新再革新又不断促进生产的持续跃进,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辩证关系。全民性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全面持续大跃进,找到了最为广阔的道路,生产离开了技术革新就不能够实现质的飞跃,而技术革新离开了生产,就无的放矢,便失去了它的生命力。许多事实证明,生产越忙,任务越重,越需要技术革新,生产忙、任务重的地方,技术革新最能发挥它的强大威力。
有的工矿企业领导干部,片面认为搞技术革新要影响生产,因此,在生产一忙、任务一重的时候,往往就把技术革新放在一边,这显然是不对的。事实正相反,把生产和技术革新人为的分割开来,势必束缚生产力的向前发展,妨碍生产的大跃进。我们说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中前进的,没有矛盾,事物就不可能存在。必须承认,技术革新同生产也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毫不奇怪。但是如何去对待这个矛盾和解决这个矛盾,关键在于敢不敢革命。马克思主义者应抱的态度是:承认矛盾,主动积极地去解决矛盾。只要领导得好,组织得好,结合得好,就能很好的解决和消除技术革新同生产的矛盾,使生产和技术革新双双跃进。
(摘自“内蒙古日报”)


第3版()
专栏:

采取具体措施巩固革新成果 用辩证观点看待新生事物
阿城继电器厂坚持革新不回头
全厂已有93%以上的技术革新项目坚持正常生产,60%以上的新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
据哈尔滨日报消息:哈尔滨阿城继电器厂在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中,以革命者的姿态,正确认识新事物的新矛盾,深入细致地作好各项思想、组织工作,踏踏实实地解决实际问题,大大促进了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的大跃进。
这个厂在以“四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中,创造和改革了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的设备和新技术、新工艺等达七千多项。随着运动向深广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工人对新技术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运用。二、新创造的机械化、自动化设备本身还不够完善,投入生产后,运转不正常。三、有的机床实现自动化后,只能生产单一产品或规格,使用效率较低。
面对着新事物刚一出现还不够完善的情况,有的干部产生了“走回头路”的错误思想。工厂党委认为这种思想是只看到了事物的现象,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为此,他们首先广泛地组织了广大干部、工人学习“马克思主义者如何对待新生事物”、“不断革命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等文件,并发动职工以“新技术不完善怎么办”、“如何掌握新技术”等为题,进行大鸣、大放、大辩论。通过学习、辩论,大大提高了干部与职工的思想认识。
工厂党委认为,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巩固、推广、发展、提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光凭一般号召是不够的,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到生产中去,和群众一道,踏踏实实地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工厂的党委书记、厂长等主要领导干部,都分兵把口,深入到各个车间去,抓关键问题。这个厂第一自动化车间,有十三台六角车床,实现了自动化,原来只有七台能正常生产,曾有人主张把其余六台由自动化还原为老一套的干法,当时,斗争很激烈,而斗争的焦点是“走不走回头路”,工厂党委书记就亲自到这里来“坐阵”,他和群众一起查找部分自动化机床不好使的原因,组织大家进行反复辩论、试验,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十三台自动化六角车床全部正常开动。标准件车间六台压力,原来全部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很大,这次改为摩擦压力,减轻了体力劳动,但工人也不愿意用。经过领导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才发现改革后虽然减轻了体力劳动,但劳动效率比手工操作低,工人们为了多生产才不用的。领导干部就与群众一起研究,把摩擦压力改为电压力,既减轻了体力劳动,又提高了劳动效率,使沿用了十多年的手工操作,真正实现了机械化。各级领导干部上前线,和职工一起解决关键,给群众指了方向,壮了胆子,鼓了干劲。很多工人都说:领导干部来了,啥问题都能解决。
为了帮助工人掌握新技术,工厂采取了举办技术讲座,师傅带徒弟,现场教学,开展技术表演赛等方法和开展比开动机床多、产量高、质量好、改进多的“优等操作手”生产运动会,举红旗,树标兵。由于采取了这一套方法,迅速地提高了工人的技术水平,到目前已有95%以上的工人掌握了新技术,并有60%以上的工人能够检修、维护机床,大大促进了生产的提高。
由于这个厂在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中,深入细致地作了思想、组织工作,踏踏实实地解决了运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使已有的技术革命成果得到了巩固、推广、发展、提高。到目前,全厂有93%以上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项目坚持正常生产,并有60%以上的新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提高,六十五台自动化单机和五条自动化生产线达到一机多能、一线多用,加工零件品种由七十一种扩大到一百六十种。


第3版()
专栏:

领导工作越做越细 革新成果越结越大
天津制鞋厂新技术新工艺普遍开花结果
据天津日报消息: 天津制鞋厂领导干部深入车间、小组,采取分片包干,一包到底的方法,切切实实地、一个一个地解决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当中的具体问题,把技术革命成果迅速而有成效地运用于生产,做到普遍开花结果。这个厂96.2%的革新项目已经推广使用,使六百多制鞋工人摆脱了笨重手工劳动。全厂在上半年全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基础上,7月份按日全面超额完成计划,平均日产量比6月份提高了8%,正品率达到100%,每双鞋的原料消耗也显著降低。
在以“四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职工们创造了五百多台各式各样的制鞋机,对于改变手工操作的落后生产面貌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有些机器试验成功以后,没有能够正常地用到生产上去。这个问题立即引起了厂党委的注意,党委书记亲自到机台前,和工人谈心,了解机器不能使用的原因,发现有些是机器本身还不够完善,有些是工人操作还不够熟练。于是,这个厂的党委书记、厂长等领导干部,就分片包干,到车间“安家落户”,以狠抓重点小组的关键项目为主,和工人同劳动,同商量,一起逐件分析革新项目不能正常使用的原因。边分析、边议论、边改进,并且发动群众就“使革新项目进一步完善投入生产好,还是从机器生产退回到手工好呢?”展开了鸣放辩论,在职工中树立起坚决把革新成果用于生产的观念。接着,又组织干部和工人一起总结了革新成果,把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逐项地切切实实加以解决,使技术革新成果切实反映到产量、质量、品种、消耗等指标上来。
在领导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狠抓“四化”成果的巩固、推广、提高过程中,这个厂在群众中又掀起了火热的“三包两看一跟到底”的竞赛活动,凡是每件革新建议提出后,革新者在党委支持和帮助下,包制造、包试验、包推广;看产品产量是否上去了,看产品质量高低,同时一直跟到机器没有毛病,工人能掌握为止。这种竞赛,使革新者和使用者密切结合,使“四化”项目试制成功快,发现问题快,解决问题快,推广快,能使项项革新投入生产,“打一个落一个”。


第3版()
专栏:

大闹技术革命(国画) 旦宅作


第3版()
专栏:四川通讯

红旗越举越高
——记不断钻研科学技术的仓库保管员樊光荣 本报记者朱实 李世义
5月的一天,记者来到成都市贸易公司五一二仓库,一进办公室,就看见正面墙壁上有个装着一排排电表、大小灯泡、开关、传话器、听话器的木箱子。原来,这就是仓库管理员樊光荣在党和群众支持下创造的“十防自动线”的控制台——仓库的头脑。
这箱子上方牵出红红绿绿的胶线,那是通到仓库去的神经。管理员将商品按不同性质、特点储存时,就调好了商品共同的“正常体温”和“正常湿度”,把易燃的和易遭虫、鼠危害的放在一起,装上仪器,等电流一通,控制台就自动工作起来。如果库内温度升高,导电温度计的水银柱便上升,当到达“正常体温”的警界线时,控制台上的灯光刷地亮了。管理员立即扳开一个开关,通风器便呜呜地欢唱着,为仓库退热。当指示“治病情况”的电表从游动中停下来,管理员明白了:仓库温度已恢复“正常”。指示灯熄了,通风器停止了工作,商品又安然无恙了。同样,商品如果得了“湿气病”,毛发湿度计诊断出来后,红外线灯亮起来,为商品去湿;如果库内有虫、鼠危害,负责灭杀的紫外线灯发亮,氯气瓶茅塞顿开,立即捕杀干净,如果有了火警,消防设备会加以扑灭。此外,凡是仓库里有风、雨、水涝、气候变化,管理员都会从控制台上得到可靠的情报。
这个仓库是一个大型的副食品仓库,保管着数百万斤一季产、四季销的农副土特产副食品。从前,这里一年要大翻仓四次,总量高达一两千万斤,好几百工人成天为加工、搬运、保管商品奔忙。现在,这里再也不需要一年四次的大翻仓,加工工人已减到很少了,它已为科学的、自动化的管理所代替,每年节省的用费从九万元、十八万元直到今年的二十二万元。仓库里整齐、清洁,井井有条。 开始研究科学
1958年夏天,有一次仓库刚收进十万斤黄花,技术员提出应该立即加工,防止霉烂,加工的办法就是将十万斤黄花一包包拆散,用人抬进密封仓,用硫磺熏后再抬到保管仓内。这样做不仅要花四千个人工、两千多斤硫磺,而且,加工后的黄花要降低等级,削价出售,最后,仍免不了霉烂的危险。当时,保管员樊光荣就不同意,他大胆向技术员说,这样的作法不科学。技术员看到一个普通的保管员在他面前谈“科学”,就不服气地说:“我是技术员,我要对公司负责,你不同意加工,就打张不会霉烂的保票给我,免得将来责任不清!”
樊光荣在党支部和另一些同志的支持下,虽然并没有灰心,但究竟怎样才能“科学”地管理这些商品,也没有办法。于是,他白天瞧着黄花,晚上守着黄花睡觉。结果,不但没弄出个眉目来,倒反转弄了一身感冒病。他到医院去看病,护士给他量体温。樊光荣猛一下想起黄花,回去就向党支部建议,买支温度计来也给黄花量量“体温”。党支部对他的建议很支持。
经过几天观察,樊光荣发现黄花的“体温”下降很快,分析原因,是黄花在沿途车船运输中,日晒夜露,冷热不调,以致温度增高,只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温度下降,即可免除霉烂的危险,樊光荣从这里不仅找到了保管十万斤黄花的办法,使它储存了一年没烂一斤,而且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使他向科学的入口处跨进了一大步,不久,他自制了简易显微镜、酒精灯、电烘箱、毛发湿度计来考察商品内部的组织和变化情况。
耐高温的特殊材料
樊光荣的创造,使仓库保管工作进了一大步,但他觉得每天还得花十几个人三番五次去给商品“检查身体”,不符合总路线的精神,如果坐在办公室就能知道每个仓库商品的温度变化情况,以节省人力和劳动,不是更好么?不久,他从某工厂的一个电子温度计上得到了启发,便给想像中的新仪器取了个名字:“导电温度计”。
要做“导电温度计”,玻璃厂的技术员告诉他,得找能耐高温的白金丝才行。樊光荣心想,白金丝可难找呀,找别的东西代替不行吗?夜晚,他对着喷灯白热的火焰,把一根根铜丝、铁丝、钢丝拿来试验。它们一碰上火焰就都断了,满满地堆了一桌子。樊光荣看着,心里十分难受。在这困难的时刻,他想起了党的教导:在革命战争的战场上退却是可耻的逃兵。他就浑身上下有了力量。第二天,他从热补胶鞋蒸汽炉上的那支大灯泡上,找到了同样能耐高温的钨丝,克服了第一道难关。但在进一步试验研究时,却遇到了更大的困难。
樊光荣当时一边抽空学习,一边寻师访贤。有一次他跑到四川医学院去请教一位教授。教授先讲了一阵电学的道理,最后表示,如果学理上有什么困难,他可以帮助,至于要做的东西,书上没有,别处也没见过,似乎太缺乏根据了! 樊光荣又去找工人,在四川大学附属工厂的玻璃车间,得到了老工人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工人们白天黑夜和他一起干。试验没有成功,仓库党支部又发动全体同志和他一起搞,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直失败了一百五十多次,细玻璃管烧断了足足六斤。也就在失败中,他掌握了这方面科学技术的秘密,克服了重重困难,去年1月,理想中的“导电温度计”终于诞生了!
樊光荣把它装在仓库里,通上电流,坐在办公室里便知道仓库温度的变化情况。他的愿望实现了。 没有止境的道路
樊光荣继“导电温度计”之后,又制成了“导电湿度计”、商品堆码机、单杆和双杆起重机,使商品保管步步科学化、机械化。樊光荣在党的教育下也更加努力学习文化、技术和政治理论,在百忙中陆续读完了毛泽东选集、高初中物理、化学,苏联出版的副食品保管方法、组织与技术,苏联高等学校用的机械运输力学等。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去年他还写了一本“副食品保管学”,向国庆十周年献礼。
这一切,樊光荣还觉得不够,在他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后,又响应党的开展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号召,想着把“导电温度计”改成“自动化”的仪器。今年4月,樊光荣从重庆开完全国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现场会回来,从其他单位的经验得到启发,在火车上就想着搞一条自动线,能自动防热、防湿、防火、防虫、防鼠、防洪、报风、报雨、报告气象,然后再搞一条有轨自动线和无轨自动线,解决搬运进出仓问题,使保管工作更加科学、更加省事。于是,欢迎樊光荣归来的会变成了讨论这三条自动线的会,全仓库同志都行动起来了;上级党和其他单位也热情支持。樊光荣和同志们一起解决了原料材料缺乏的问题,在边干边学中克服了技术上的重重困难,经过日夜奋战,喜讯终于传出来,三条自动线试验成功了!
他的事迹像春风一样吹遍全国,从上海、云南、陕西、新疆等许多地区不远千里而来的取经者不下百余起。今年“五一”节,刘少奇主席在成都参加庆祝活动,接见了樊光荣,听取了他的汇报,勉励他作好人民的当家人。6月份,他又光荣地被选为全国文教群英会代表。在北京,他带着“十防自动线”仪器,参加了全国技术革新表演会。在会上,由于受到了新的启发,他回来后不久,就制成了“无线电遥控”自动堆码机。最近,当记者第二次见到他时,他指着手上拿着的无线电发射机说:一系列新的革命又开始了……有了这家伙,我那“十防自动线”看来又落后了。


第3版()
专栏:修修补补 变旧成新

修修补补 变旧成新
万能修旧街
从清晨到黄昏,南京市山西路这一条街上,始终是熙熙攘攘,热闹异常。在这条不到三百米长的马路上,却有五十二家专营和兼营各种修旧业务的店铺,从生活上的修锅补碗、缝衣补袜、修理儿童玩具,到生产上的修理马达、风钻、仪表,共经营二百六十多个修旧项目,基本上做到了来什么修什么,群众称这条街是“万能修旧街”。 鼓风机又转动了
山西路上的各个修旧商店,不仅为人民生活服务,同时也积极为生产服务。小修或急修随叫随到。一天晚上,水佐岗翻砂厂熔铁炉的马达鼓风机突然停止了转动。这下,可把工人们急坏了,因为熔铁炉一断了风,就熔不出铁水来。这时,有人提醒大家:“赶快到山西路闪光电器修理门市部,请修理工人前来支援。”可是,当他们派人赶到那里的时候,店内的老师傅们都已下班回家休息,他们又立即赶到张永祥老师傅的家里。张师傅一听说是支援生产,马上翻身起床,拿了修理工具,急忙赶到翻砂厂。经过张师傅紧张修理了半个小时,马达鼓风机又呼呼地转动起来了,使熔铁炉继续正常生产。 新开的特殊商店
最近,山西路上的修旧业务又有了新的改进。从这条路上的四十一号起一顺九间门面,新设了一家过去服务行业中从来没有过的大型综合修旧商店。在这家商店里,有来自十八个行业的五十位修旧人员,他们都是从各行各业中挑选出来的“修旧翻新、妙手回春”的能手。这样一来,就把人们日常生活中,有关穿的、用的、住的各种修旧业务都汇聚在这里,为群众带来了更大的方便。商店开张的第一天,一位姓江的老太太去修理一双破胶鞋,手里提着的那只竹篮子里还带去一只通了底的钢精锅子和一双破皮鞋、一双破布鞋。胶鞋修理员王大章一手连篮子把这四样东西全接了过去,说:“老奶奶,我们这儿全都能修,连这只破篮也能修。”这位江老太太又惊又喜地说:“只有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替老百姓办事才想得这么周到。” 钱涵德 武国祥 修锅能手“李三年”
老铜匠李顺义,是南京市建邺公社升州路分社仓巷街道委员会修补组组员。他在仓巷摆了三十年的修旧摊子。不论谁来补锅,他总是拿起个修好的锅子,用他那把木锤子把新换的锅底“当当”一敲,说:“包你三年!”久而久之,人都叫他“李三年”。
其实说包三年,又何止三年。就说住在一百二十七号的杨明清家,煮饭的那口二号钢精锅子,换的底已经四年了,锅子可还是好好的。
李顺义今年六十二岁,他的手艺越来越高,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修的锅又好又快。他今年在全市第二次商业职工技术运动会上,以三分十五秒三的纪录,换好一个加高一寸的九寸钢精锅底,获得了修旧“冠军”奖旗。
(沈涛)(附图片)
南京白下人民公社恒昌花席店积极开展兼修业务,满足群众需要。6月份以来已为顾客修补席子五百多条
新华社记者 朱冰菊摄
南京鼓楼人民公社山西路修伞组工人朱毛筱,积极为顾客修补各种破伞
新华社记者 朱冰菊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