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思想评论

时间就是力量 李志民
我们从事任何革命工作,都离不开时间。时间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对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来说,它是无限的;对我们完成一件具体任务来说,它又是有限的。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时间观念。把时间花费在制造人类的痛苦、挥霍社会财富、骄奢淫逸、吃喝玩乐上面,是剥削阶级没落的、垂死的心理状态的反映。拖拖拉拉,松松散散,满足现状,不求上进,是小生产者无大志向、无大作为的精神状态的反映。无产阶级对待时间的态度则截然不同,它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共产主义的雄心壮志。因此,它总是精神焕发,朝气勃勃,雷厉风行,说干就干,最善于珍惜和使用时间,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艰巨的任务,创造最伟大的成绩。同时间赛跑,尽一切努力赶在时间的前头,是我们革命生活的特征,是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表现。
时间是我们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能否争取时间,往往决定革命事业的成功或失败。在一定意义上说,争取了时间就是胜利,丧失了时间就是失败。能否争取时间的中心问题是快和慢,而快和慢的实质就是主动和被动。以作战为例,两军遭遇,谁动作快,先展开兵力,先抢占要点,谁就争取了主动而制对方于被动,取得“先机之利”;反之,主动权就会被敌人夺去,而陷自己于被动地位。中国人民在二十二年的革命战争中所取得的任何一次战斗的胜利,都是与争取了时间分不开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上也是如此:或者是高速度建成社会主义,或者是落后、被动、挨打,二者必居其一。正如列宁所说:“或者是灭亡,或者是开足马力向前猛进,历史就是这样提出问题的。”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时间的因素,表现了惊人的精力和智慧。他能够最有效地使用时间,以惊人的效率处理着复杂而繁重的工作。他是那样地善于抓取时间,捕捉时机,十分准确又极为及时地提出和解决革命中的各种关键问题。毛泽东同志经常要求我们很好地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在这个前提下,敢想敢干,高速度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进革命事业的迅速发展。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的时候就说过:“不是说中国的事情只能慢吞吞地去干,中国的事情要勇猛地去干,亡国的危险不容许我们有一分钟的懈怠。今后革命发展的速度,也一定比过去要快得多,因为中国的和世界的局面都是临在战争和革命的新时期了。”①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战争中,毛泽东同志在争取时间和赢得时间上表现了无比的英明。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战略上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术上的速决战的方针。所谓战略上的持久战,就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利用时间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形势,进行持久作战,争取时间,生息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直到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而最后战胜敌人。所谓战役战术上的速决战,就是在具体的战役战斗上,选择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一举消灭敌人。而战役战术上不断赢得时间,取得胜利,又帮助了我们在战略上赢得时间,加速取得整个战争的最后胜利。当我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转入社会主义革命新阶段以后,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在短短的七年里,就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迅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毛泽东同志更进一步指出:“中国的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项事业的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已经不能完全按照原来所想的那个样子去做了,这些都应当适当地扩大和加快。”②1958年,在基本完成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经过全民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取得政治思想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又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它的精神实质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高速度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因此,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灵魂,就是高速度,就是争时间。毛泽东同志把同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竞赛提到日程上来,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在十五年(后又缩短为十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英国的号召。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在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如万马奔腾,一日千里地连续跃进,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早已提前三年完成,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正在迅速改变。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连续大跃进,标志着六亿五千万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决心做时间的主人。大跃进使人们对时间产生了新的概念。过去认为几年办不到的事,现在几个月甚至若干天就办到了。过去认为目前还无法着手进行的工作,现在已经一批一批地提上日程。过去认为难以达到的高指标,现在一个又一个地被突破。1959年在工农业生产上每分钟所创造的价值,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1949年)增加了四倍多,而与1957年比较,两年内即增加了一倍。争取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增加大量的财富;而浪费一分钟的时间,就是大量财富的损失。“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何最有效地使用时间,成了大跃进中的中国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是我们一切工作能否持续跃进的标志。
那么,怎样才能最有效地使用时间呢?关键是有无革命干劲,哪里有革命干劲,哪里就能跃进;哪里的革命干劲越大,哪里的工作就越能赶在时间的前头,多快好省地提前和超额完成各种任务。反之,哪里没有革命干劲或干劲不足,哪里就必然要落到时间的后面。干劲出时间,干劲出速度,道理就在于此。但是有了革命干劲,还不能说就有了一切,还必须注意如何很好地使用这种干劲。要想充分发挥群众的革命干劲,必须走群众路线和大搞群众运动,高速度是同群众路线分不开的。事实证明,只有充分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大搞群众运动,才能实现高速度,实现大跃进。在大跃进中必须注意有张有弛、劳逸结合,这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慢,实际上只有这样才能持续跃进。而能否作到这一点,关键又在于要把苦干和巧干结合起来,要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大搞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就可以保证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节约时间。目前在我国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技术革命运动,正在使我国国民经济加速实现全面的技术改造,许多生产单位的劳动生产率成倍地提高,劳动力大量地节省,时间大大地缩短,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持续跃进。要想最有效地使用时间,还必须不断地改进领导作风,不断地改革劳动组织与生产组织。社会主义建设不断跃进出现的新形势,有力地促进着我们的领导作风和劳动组织与生产组织方面的革命;而不断地改进领导作风,不断地改革劳动组织和生产组织,又是充分地调动广大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最有效地利用时间的重要保证。能否作到这一切都决定于人,决定于人的政治思想状况。因此,为了做好这一切,就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
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跃进,必须同一切浪费时间的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要不断地批判疲疲沓沓、干劲不足、甘居中游甚至甘居下游的右倾思想。这是腐朽没落的剥削阶级的世界观在革命队伍中的反映,因而不是短期内可以肃清的,必须同它进行长期的反复的斗争。应该指出,对时间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对时间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由于时间是无形的东西,人们对于浪费时间往往不像对待浪费物资资财那样重视,这种观念必须打破。要在一切工作中尽力减少所需时间的消耗,争取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量,制造更多更好的产品。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要注意节约时间就够了,可以不注意节约物资资财。要知道,在生产中缩减物化劳动的消耗,减低了成本,节省了原料、材料、工具等等,也等于节约了过去在创造这些产品时所消耗的时间,因为可以利用节约的材料和资金,生产更多的产品,使建设事业发展得更快。任何铺张浪费所造成的物力和财力的损失,都是等于对创造这些物资资财所消耗的时间的浪费。有少数人虽然主观上也想跃进,想多做工作,但是,他们缺乏实事求是、踏踏实实的作风,表面看来似乎做了不少工作,实际上并没有落到实处。他们把多快好省割裂了,只求多快,不求好省。这样,不仅不能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而且由于过多地消耗了物化劳动,降低了质量,甚至造成返工,反而造成时间的更大浪费。因此,必须把多快好省看成是矛盾的统一体,以快为中心,带动优质、高产,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不仅要求多快,而且要求好省;不仅要求数量,而且要求质量。对时间的节省不仅表现在产品数量的提高上,而且表现在产品质量的提高上。因为产品的质量提高了,就延长了产品使用的期限,也就等于缩短了制造这些产品的时间。
官僚主义的领导作风,也常常造成对时间的浪费。有少数同志不善于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很少深入基层和深入群众,而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乱发文件指示,填过多的表报,开过多的会议,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他们开会无准备、无中心,东拉西扯,拖延时间,不能解决或很少解决问题。他们发言、作报告、写文章,冗长空洞,言之无物,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又浪费了别人的时间。对于少数干部仍然存在着的某种程度的官僚主义习气,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坚决加以克服。
时间在前进着。时间,对革命者来说,是宝贵的力量,时间的前进,标志着革命事业的发展;时间,对垂死没落的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来说,则是可怕的威胁,时间的消失,标志着他们末日的临近。我们说: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也就是说,时间有利于我们,而不利于敌人。历史的车轮向前飞速滚动,人类将进入无限美好的共产主义大同世界,帝国主义和一切腐朽势力将要从地球上彻底消灭。这是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但是,我们不能睡大觉等待这一天的到来。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会自行消灭的,他们还会作垂死挣扎,竭力争夺时间,妄图扭转历史前进的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地利用时间,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懈地进行艰苦的工作,驾驭时代前进。我们现在所进行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是同帝国主义争时间、比速度的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的时间和速度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我们只要赢得时间,就能取得胜利。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我们是时间的主人。我们要遵循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既要有高瞻远瞩的雄心壮志,又要有踏踏实实的苦干精神。这样,我们就能最大限度地支配时间,使用时间,让它在我们手中发光发热,化为力量,促使新生事物迅速成长,加速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加速帝国主义和一切腐朽势力的死亡。
①《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②《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


第7版()
专栏:

大胆和细心 济南汽车制造厂机工车间机修工人 焦其振
机床是机械制造最基本的生产工具,能不能保证机床的正常运转,维修工作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维修工人能又快又好地消除故障,就会减少机床的停息时间。如果机床停修时间过长,就会直接地影响国家生产计划的完成。要做好维修工作,就既要大胆又要细心。
1959年年底,我们全厂职工为了提前跨入1960年,开展了劳动竞赛。就在这生产的紧要关头,担负着加工螺旋伞齿轮的关键机床“五二八”型出了毛病,领导要我们紧急抢修,否则就会影响全厂生产任务的完成。我们这些小伙子立即动起手来,一古脑地把机床拆卸开,毛病是找出来了,也修好了。但许多零件忘了原来的位置,先装什么,后装什么搞不清了,急的团团转,守着零件干发愁,整整装了三天三夜,才装好;可是由于装的不对头,在试车时几乎造成事故。事后,我们每个同志都觉得这件事干的太盲目,太“大胆”了。
时间过了不久,厂里开展了“大渡河战役”的生产竞赛。到了战役的最后一天,也正是生产最紧张的一天,关键机床“一一五”型出了毛病,情况很紧急。这时我们又担负起抢修的任务。由于接受了上次的教训,因而许多同志围着机床打转转,不敢下手;有的这里松一下,那里紧一下,缩手缩脚,一夜的时间过去了,毛病仍未找出来,结果使生产遭到了损失。但事后经过检查,发现仅仅是油压活塞的一个螺丝帽脱落,只要卸下一个盖来,将帽扭上就可以了,总共用不了十五分钟。有的同志说:我们这件事又干的太“细心”了。
学习了毛主席著作,我们才找到了病根子,原来“大胆”和“细心”之间有着辩证的关系。只大胆不细心,大胆就变成了蛮干,或者只细心不大胆,细心就会束缚住手脚;两者必须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离开了任何一方,都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如果大胆不与细心结合起来,就是说不进行冷静的科学分析,单凭热情去办事,这就不是真正的大胆,就会出现盲目的行动,把事情办糟。因为这种大胆缺乏科学分析的基础,没有抓住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一定会碰钉子。像我们第一次抢修机床的情况就是这样,结果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同样,如果细心不与大胆结合起来,也不是真正的细心。因为缺乏敢想敢干的精神,缺乏在战略上藐视困难的精神,就会成为客观规律的奴隶,在困难面前就心慌意乱,缩手缩脚,无能为力。我们在第二次抢修机床时,就犯了这种所谓“细心”病,同样又给生产造成了损失。
因此,从两次的失败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真正的大胆必须以细心为基础;同时只有在大胆精神的指导下,才会有真正的细心,而细心的目的又是为了更大胆地进行工作。对于大胆和细心,不能忽视任何一方面,否则尽管主观愿望是好的,也会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在工作中就大大减少了事故。例如复杂程度并不次于“五二八”型的“五二六”型机床,今年年初突然停住了。这时,我们首先向操作工人问明了机床停住的情况,然后便沉着地开始全面反复地检查,转动各个部分,在纵横交叉的许多轴和齿轮中间分清了它的主动和被动的关系,仔细地作了分析研究,最后找到了一根长轴停止了转动,但它周围的各个部件并未发生毛病,这根长轴为什么会不转动呢?这时我们就很快地分析出它是由于油路堵塞、套筒粘住了的毛病。结果不到一天的时间,“五二六”型机床就完全修好了。


第7版()
专栏:工农论文选

难和不难 哈尔滨和平糖厂工人 高桂英
在任何事物中都包含着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失去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就不存在了。如没有上也就没有下,没有下也就没有上,没有先进的就显不出落后的,没有落后的也显不出先进的,没有困难也显不出顺利,没有顺利也显不出困难来。过去我在工作中往往是只看到困难的一面,而看不到顺利的一面,学习了《矛盾论》才认识到这个缺点。
难和不难是相对的。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一件事情难和不难,看是对谁而言,同一事物对于某些人是难的,对于另一些人就是不难。比如在二年前,我到电气修理部不久,师傅分配我检修一台小电钻,当时自己心里很怕,感到很难,卸开找了半天毛病也没找到,后来还是师傅帮助我把毛病找出来了。修理时,我又干了足足有三个小时,也没弄好,师傅拿过去不到五分钟就弄好了。可以看出,对于掌握了事物规律的人是容易的,而对于没有掌握它的规律的人就会感到困难。要变难为不难,就要认真学习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毛主席告诉我们,矛盾是可以转化的。难和不难也是可以转化的。同一事物对于那些敢想敢干,虚心学习的人,难也可以变为不难;但对于缺乏干劲和有骄傲情绪的人,不难的也可以变为难。下面的例子还可以说明:在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时,有些人认为理论学习是一件难事,特别是在我们小组开始采用人人当先生,人人当学生的学习方法时,第一讲是我们五个人来讲,虽然已经听过几次课了,但是在准备材料时,我们几个人东翻材料,西找报纸也抓不住中心,都感到讲课真难。可是,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学习,现在讲课时就有办法了。并不像从前那样着急了。而有些人,对一件事情说起来很容易,但通过实践一检验,就不像自己所说的那么容易了。如我们小组有的学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有的作技术活多一些,学的也就多一点;在我们小组开展生产运动会时,学员们都勤学苦钻地积极练兵,有些学得多的就不好好练兵,认为自己满有把握当上标兵,但在生产运动会的实际表演中却落后了。而标兵却被平时学得少而积极练兵的人当上了。
毛主席教导我们的话对呀,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也就是说,我们在工作中从思想上不要怕困难,要敢于战胜困难,不要被困难吓倒,但在具体做法上必须重视困难,想办法克服困难,因为困难是不会自消自灭的,必须去战胜它和克服它,才能使我们的工作顺利进行,否则它会妨碍我们的工作向前发展。


第7版()
专栏:读者来信

喜读工农论文 理论结合实际的范例编辑同志:
最近一个时期,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些工农论文。读了这些文章,我们受到很大启发,觉得既开了我们学习理论的心窍,又指导了我们的工作,真是受益非浅。
平时,我们在学理论中,总是感到不容易学懂,但最近读了几篇工农论文之后,觉得顿开茅塞。这些文章,真可以说是理论结合实际的范例。
例如,上海电影机械厂钳工闵长远同志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文中谈到,毛主席的《实践论》告诉他做工作“要了解工作的内容和规律性”,为此,就要“亲身参加到变革现实的斗争中”,去认识“工作的内容和规律性”。正是这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思想,使他大胆地开始了立体摄影机的试制工作。又是毛主席的抓主要矛盾的理论,使他解决了“连锁横轴”的难题。
再如,丰台机务段机车司机长岳尚武同志,在《一盘棋和一只棋》一文中说:他学了毛主席的《矛盾论》后,根据“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的原理来解释“全国一盘棋”的号召,并且进一步和自己的工作结合了起来,弄清了在铁路交通事业中站务的快装快卸和机务的多拉快跑是铁路上机、车、电、工、检之中的枢纽,这个枢纽和其他方面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正是这种一盘棋的思想,激发了他们的共产主义大协作精神,鼓舞了他们的积极性,多快好省地完成国家任务。
这些文章,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重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正如闵长远同志说的:“毛泽东思想就是真理,就是胜利……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自己,就能使我们的工作和生产无往不胜。”这些文章也使我们认识到:学习理论必须与自己的工作、生产结合,用所学的理论去认识自己工作的本质和规律,用毛主席给我们的锐利眼睛去认识客观事物,搞好自己的工作。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些文章有发人深省的东西,值得多读。
最后,希望人民日报编辑部多选登这类文章,让初学理论的同志从中吸取经验;让那些“理论枯燥论者”和“理论对我无用论者”早开心窍!
蚌埠七中 张全水 闪烁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编辑同志:
工农论文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有的放矢,字里行间闪烁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思想性和战斗性很强,读后使人深受教育。同时,工农论文短小精悍,文字生动活泼,有逻辑性,使人百读不厌。我觉得,工农论文和新民歌一样,体现了新的文风和学风,是我们所应该倡导和坚持的方向。我殷切地希望报上多多刊载工农论文,因为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工农学习理论,而且更有助于推动我们改造自己的文风和学风。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
党史系四年一班 刘定祥 希望经常办下去编辑同志:
近些时来,在人民日报第七版上经常看到《工农论文选》,我喜欢这些文章,每篇必读,甚至看几遍。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语言群众化,简洁通俗,道理说的透,配合当前工作,真能解决问题。工农群众在这些文章里宣传了先进思想,对保守思想进行了斗争。读了这些文章实在令人感动。在过去旧社会文化水平很低的工农群众,如今当了文化的主人,写出了这样好的文章,这应该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这里可以看出在中国实现劳动人民知识化的任务已经不是很遥远的事情了。
最后,我希望《工农论文选》继续经常地办下去。
中共河北邯郸市委
第一工业部 李瑞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