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坚决执行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向 继续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全国文联所属各单位会员代表大会、理事扩大会议先后结束
新华社5日讯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期间,从7月30日起分别举行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所属各协会、联谊会、研究会、学会的会员代表大会或理事扩大会,已在4日或5日上午先后结束。
六天多来,代表们继续就全国第三次文代大会上的讲话和报告,并结合本单位的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二百六十多位代表,分别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三次理事扩大会、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理事扩大会、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扩大会、中国摄影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作了发言(包括部分书面发言)。
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三次理事扩大会上发言的,有萧三、沙汀、张天翼、严文井、何其芳、杜鹏程、李季等六十七位理事或代表,他们分别就作家深入生活、加强创作和理论批评工作、批判地继承遗产、反对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等问题发表了意见。
在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代表们就有关戏剧的发展和提高、加强戏剧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梅兰芳、阳翰笙、欧阳予倩、李伯钊、李伦、张金辉、马少波、姚璇秋等五十二位代表分别作了发言。
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周巍峙、李伟、赵沨、李焕之、王元方和代表德波希夫等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分别就群众音乐运动、部队音乐工作、音乐教育工作、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艺术、国际音乐文化交流和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作了专题报告。还有十二位代表在会上发了言。
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发言的,有刘开渠、吴作人、王朝闻、安性存等十五位代表,他们分别就美术创作如何表现人民群众的英雄时代,如何进一步提高国画、版画、漫画、工艺美术、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油画、雕塑等作品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等问题发表了意见或提出了建议。
有四十位代表在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作了发言。蔡楚生、瞿白音等对纪录性艺术片工作作了专题发言。陈荒煤、袁文殊、柯灵分别对电影艺术如何创造新的英雄形象、电影文学的发展、电影艺术如何更好地为五亿农民服务等问题,作了书面发言。在会上发言的还有陈播、亚马、洪林、丁峤等代表。
在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理事扩大会上发言的有韩起祥、王少堂、高元钧、白凤鸣、孙来奎等二十三位理事或代表。他们就曲艺创作、曲艺艺术革新、批判地继承曲艺遗产和培养提高曲艺队伍等方面交流了经验。
在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发言的代表有舞蹈工作者戴爱莲、胡果刚、康巴尔罕、贾作光等十三人。他们在发言中谈到舞蹈艺术的理论研究、创作、演出、教学、辅导、发掘民族民间优秀舞蹈遗产等方面的成就。
各民族的民间诗人、歌手和民间文艺工作者王老九、徐嘉瑞、康朗甩、李根宝等十六人,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扩大会上作了发言或献诗,他们介绍了本地区或个人的工作经验,热情地歌颂党的英明领导。
在中国摄影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陈昌谦、蔡尚雄、高帆、陈正青、黄翔、刘旭沧等分别作了关于新闻摄影工作、画报工作、人民解放军摄影工作、加强摄影理论研究工作和风光静物摄影的发言。发言的代表共有二十人。
各协会、联谊会、研究会、学会分别通过了新的章程,选出新的领导机构,或补选、增选了新的理事。按照新的章程,“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改为“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
“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改为“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
各个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扩大会还通过了决议。
这些决议一致拥护陆定一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大会所作的祝词和周扬同志所作题为“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的报告;对各协会、联谊会、研究会、学会的负责人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一致表示同意。
这些决议,要求全体会员和全国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主席的著作,进一步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提高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树雄心、立大志努力攀登文学艺术的高峰;积极进行创作劳动,开展理论批评和大力培养新生力量,并做好其他各项工作,为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伟大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而奋斗。


第4版()
专栏:

充分发扬为政治服务的战斗传统
民间文学、音乐舞蹈万紫千红
据新华社讯 我国的民间文学事业,沿着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社会主义文艺道路上飞速发展。
新民歌的大量涌现,是我国民间文学发展中的突出特点。由于党的倡导,大跃进以来,全国展开了一个声势浩大的采风运动,新民歌创作运动普遍发展起来,出现了大批工农兵诗人和歌手。他们既是生产、战斗的能手,又是文艺的尖兵。这些诗人和歌手,以豪迈的心情,热情的笔调,热烈歌颂新生活、新事物、新英雄。据不完全统计,在1958年和1959年两年中,仅中央和省、市、自治区,已出版了新民歌一千三百多种。
今年以来,在大闹技术革命、文化革命、大办城市人民公社和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中,新民歌运动更出现了大发展、大普及、大提高的局面。城市里弄也开展了新民歌创作活动。赛诗会活动有了新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工农群众集体创作的长篇叙事民歌。在以新民歌为主要内容的群众创作运动中,还出现了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新民间戏曲、新民间故事和新谚语等。
目前,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由专业机构与有关单位协作,专家与群众结合,组织调查采录队,开展民间文艺普查和采录工作,搜集和整理出大批作品和资料,锻炼了一批民间文学队伍。
在大规模进行调查采录的基础上,全国开始了有计划有系统的编选工作。仅最近两年全国出版的民间文学作品,就有一千七百多种,等于1949年和1950年两年的二十七倍。
据新华社5日讯 以革命内容和民族形式为特色的我国社会主义新音乐正在日趋成熟地发展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由聂耳和冼星海奠基的我国革命音乐,一开始就具有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光荣的战斗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中,音乐都成为鼓舞人民从事革命斗争的号角。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个传统有着新的重大的发展。强烈的革命性和时代精神,构成了我国音乐作品最基本的特征。从“全世界人民心一条”、“歌唱祖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中苏友好歌”一直到“社会主义好”、“大跃进歌声震山河”、“人民公社好”,这些歌曲集中概括了各个时期人民群众战斗的政治感情。
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向和表现革命斗争的政治要求,鼓舞着音乐家在创作中不断地努力去探索和运用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他们一方面对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形式加以继承和革新,使其更好地适应于表现现代题材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力求使外来的音乐形式(如交响乐、歌剧等)向民族化方向发展,形成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在这些方面,已经看到了一些可喜的收获。我国民族传统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及其丰富的表现力,帮助作曲家们突破了自己的旧的创作格式和表现手法。很多作曲家都对记录下来的民间歌曲或民间器乐曲进行了加工和改编。音乐家在使外来的音乐形式向民族化的方向发展过程中,也有着许多成功的创造。已经为人们所熟悉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为交响音乐的民族化和群众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中央乐团用京戏的曲调写作的交响诗“穆桂英挂帅”,也具有非常新颖的风格。
正由于我国音乐具有革命的内容和民族的形式,同现实斗争和工农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人民群众不仅要欣赏音乐,更要求通过音乐的创作和表演活动来反映自己的生活。大跃进以来,全国各地开展起来的群众音乐活动呈现一片蓬蓬勃勃的景象。上海、天津、沈阳、鞍山、旅大等城市都曾举行过数以万计的群众参加的歌唱运动。在群众音乐活动中,还涌现出成批的掌握了一定的歌唱艺术、演奏艺术和创作、指挥技巧的音乐骨干和音乐积极分子。自编、自演、自写、自唱的现象非常普遍。群众音乐运动的开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它意味着在我国的音乐史上已经开始了一个人民创造音乐文化、人民享受音乐文化的新纪元,我国的音乐文化正在走向大普及大提高的局面。
据新华社5日讯 新中国的舞蹈艺术继承和发扬了我国革命文艺的战斗传统,涌现了许多反映我国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大跃进的优秀舞蹈和舞剧。
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的题材,在舞剧中出现得极为普遍。反映海南黎族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斗争的“五朵红云”,歌颂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英勇事迹的“十八勇士”,根据毛主席诗词创作的“蝶恋花”等舞剧,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机智勇敢、不畏艰难险阻、不惜牺牲的革命意志和英雄气概。
全国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歌舞艺术表演团体上山下乡,创作和演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点和高度思想性、战斗性的舞蹈节目,有力地配合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如表现大跃进时代工人阶级英雄气概的“庆祝武钢出钢”、“铁水奔流”,反映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新车与旧车”,歌颂人民公社和农业大丰收的“人民公社好”等,从各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英雄时代,歌颂了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
在这期间,群众业余舞蹈创作也出现了大普及、大繁荣的新局面。农民们创作的“人民公社鲜花开”、“玉米验收”、“惠女锁蛟龙”,战士们创作的“东海的早晨”、“水库的夜晚”等作品,充分表达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思想感情。在今年5月间举行的全国职工文艺会演大会上,职工们演出的“钢铁红旗班”、“英雄矿工”、“巧姑娘”、“伐木工人舞”等节目,巧妙地提炼了生产劳动中豪迈健壮而又优美的典型动作,给予观众巨大的鼓舞。
在最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坚决解放台湾、保卫世界和平的宣传活动中,各地专业和业余的文艺工作者,充分运用了舞蹈这个文艺武器,演出了“艾贼旅行记”、“台湾人民的斗争”等以反对美帝国主义为主题的舞剧和歌舞活报剧。
用舞蹈艺术表现的革命斗争题材,几乎接触到近百年来我国人民革命斗争历史和现代生活的每个方面,充分体现了革命的时代精神。上海实验歌剧院歌舞团最近演出的大型舞剧“小刀会”,就是一首歌颂一百年前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壮烈史诗。(附图片)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舞台美术两系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夕到福建前线去作毕业演出,让前线的解放军亲人来考核自己的成绩。在慰问演出中,他们不怕风吹雨打,爬山涉水,深更半夜到处奔走演出。在七十多天中,他们共演出了六百三十二场次。这是学生们为福建前线的战士们演出“三杯美酒敬亲人”。  (新华社稿)
出席第三次文代会的舞蹈工作者,不放松任何机会互相学习。在代表宿舍的院庭里,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家康巴尔罕(左一)、广西僮族舞蹈演员兰秋云(左二)、西藏藏族舞蹈演员阿克(右一),向云南傣族舞蹈演员、“孔雀舞”作者毛相(前右二)学习孔雀舞
新华社记者 黄景达 章梅摄


第4版()
专栏:

文代会音乐界代表举行音乐晚会
代表引吭高歌新时代
据新华社讯 出席全国第三次文代大会的音乐界代表2日晚举行了独唱独奏音乐会。
音乐会是由音乐家协会举办的。文化界的负责同志和音乐家协会的领导人周扬、林默涵、徐迈进、阳翰笙、吕骥、马思聪、贺绿汀、袁水拍等出席了音乐会。
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三十多位音乐家和歌手用各有特色的演唱、演奏,表现了大跃进以来的沸腾的生活,歌颂了党和毛主席。


第4版()
专栏:

阿衣吐拉和“摘葡萄舞” 本报记者 谈风 宋政厚
·从农村姑娘到演员·
阿衣吐拉幼年生长在新疆著名歌舞之乡库车县,当地有一句俗话:“小孩子会走路时就会跳舞,会说话时就能唱歌。”但是,在解放以前,丰富的维吾尔民间舞蹈艺术在反动统治的歧视、践踏之下,几乎陷于绝境。那时,阿衣吐拉随着母亲度着十分贫困的生活,只靠母亲给地主家缝缝洗洗,讨得两碗残汤剩饭,那有心思跳舞。解放后,人民才开始过自由幸福的生活,维吾尔舞蹈也获得了新生。阿衣吐拉在新的环境影响之下,酷爱舞蹈。1952年,阿衣吐拉随母亲迁居阿克苏,正好和专区歌舞队毗邻而居,这给阿衣吐拉带来了极大快乐。她摈弃了一切玩耍,每天只在歌舞队里穿来穿去。演员们练舞,她站在一旁,几个小时一动不动地出神看着;演员在前台表演,她溜到幕后学着跳。十二岁的阿衣吐拉对舞蹈的这种巨大热情和认真的态度,很快就被歌舞队负责人发现了,他们非常重视她的天赋,并且郑重地征得了她母亲的同意,吸收她为歌舞队的演员。
为了培养阿衣吐拉,歌舞队为她和另外四个小演员请了文化教员,让她半天练舞,半天学文化。党支部还指派了有经验的老演员教她练习舞蹈的基本动作。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为她创造了深入农村、学习丰富的民族舞蹈的机会。在农村土改、普选和生产运动中,歌舞队终年在乡下巡回演出,每一次都要带上阿衣吐拉,一面让她参加演出,提高舞蹈技巧,一面让她学习民间舞。使她最难忘的是组织上为了培养她,派她到“刀郎舞”之乡阿瓦提的三个月学习,“刀郎舞”是维吾尔民间舞蹈中最古老的一种,起源于麦盖提,而在阿瓦提极其盛行。每当丰收或节日里,农民们都聚在月夜的广场上,伴着铿锵的手鼓声起舞。阿衣吐拉每天和农民在一起跳“刀郎舞”,最初,在“刀郎舞”的单人旋转竞赛中,她总是跳不好。经过三个月的刻苦学习,阿衣吐拉已经成了阿瓦提有名的“刀郎舞”手了。1955年,党组织为了使她得到进一步深造,调她到自治区歌舞团。党的培养,使阿衣吐拉政治上的进步也很快,在她十八岁的时候,参加了共青团。
阿衣吐拉在阿克苏跳的多半是比较朴素的民间舞,作个舞蹈演员,她只是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来到自治区歌舞团,她有些胆怯了。党支部立刻来帮助她,鼓励她苦练,并派了团里最有经验的导演指导她练习,鼓起了她的勇气。
维吾尔舞最大特点,是优美、轻捷而富诗情,跳起来柔如杨柳,迅若飘风,一瞬间,从足尖、腰、两臂以至指尖要变换几十种动作,而又极其和谐。一个舞蹈演员不经过长期刻苦锻炼是无法练好的。阿衣吐拉抱着“功到自然成”的决心,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练起。有一次领导上要她学“种瓜舞”。这个舞是由团里一个成熟的演员担任的,曾经获得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二等奖。最难的部分,是在飞速旋转之时,突然屈膝仰卧,要求做到轻如飞絮,着地无声。阿衣吐拉第一次练习时,因抓不住要领,不但碰得地板咚咚响,双膝也跌破了,疼得她眼泪直往外滚。她怕别人发现,让她休息,偷偷擦干眼泪,依然坚持练习,终于练好了“种瓜舞”。长期艰苦的锻练,使阿衣吐拉逐渐成长为一个受观众爱戴的优秀演员,她不仅能跳各种集体舞,而且成了“拉面舞”、“调皮的姑娘”、“塔吉克舞”、“种瓜舞”等复杂的单人舞的出色表演者。
·朋友和老师·
今年春节期间,阿衣吐拉给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的导演隆征秋同志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你是我的好朋友,又是我的老师,‘摘葡萄舞’的光荣也有你一份。……”
去年夏天,阿衣吐拉准备参加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来到北京的时候,中央文化部派了有经验的艺术导演隆征秋来帮助她。
隆征秋对阿衣吐拉在生活上像对小妹妹一样的关怀,但对她的表演却要求得非常严格。每一个动作他都要问“为什么这样?”他告诉阿衣吐拉,表演怎样的情节,就要从全身、从脸上表现出怎样的感情。为了弥补她这方面的不足,隆征秋耐心地为她讲解每一个动作的含意,手比口说,直到作到合乎要求为止。例如,舞蹈开头,有一个像斜插杨柳的侧弯腰动作最难学,隆征秋扶着她练了五天,甚至像表现姑娘尝酸葡萄和甜葡萄时不同的表情等这些细致的反应,也教她练了几十次。在隆征秋的精心教练之下,阿衣吐拉很快掌握了“摘葡萄舞”的每一个细节,使优美的舞姿和情节达到了高度吻合,被正式列为参加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表演项目,并获得了金质奖章。


第4版()
专栏:

盛夏在城市人民公社里
烈日炎炎,暑气逼人。在北京的城市人民公社里,不论走进社办工厂,还是到公共食堂、幼儿园或服务站,到处都可看到忘我劳动的人们,到处都是亲如家人的情景。
三伏天里揭红榜
刚到下班时,爆豆似的鼓声传进了椿树人民公社党委会。从公社玻璃厂来报捷的妇女,冒着蒙蒙细雨挤满了院子。站在台阶上的公社党委书记张志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接过来红色的捷报。他兴奋地说:“祝贺你们提前三天完成7月份生产计划,希望在8月份生产的产品,质量更好,品种规格更多。创造出新的成绩。”紧接着,这个厂的厂长拿着刚刚揭下来的红榜,面对大家放开嗓门说:“我们能不能实现党委的新指示!”话音刚落,全体生产人员异口同声地回答:“能!”
谈起揭红榜,这里有段故事。
7月21日,公社党委提出大战三伏夺高产的号召,并给每个厂贴上一张红榜,规定由提前完成生产计划的工厂揭下来报捷。从那时起,全公社十多个工厂四千多生产人员都立下决心要抢先揭红榜。
获得1959年北京市先进集体光荣称号的公社玻璃厂职工,在这次竞赛中,当然不甘落后,大家都憋足了劲想大干一场。可是,盛夏的炎热不由人,她们生产玻璃仪器的高温车间,温度很高,不用生产就热得汗流浃背。这时,在生产第一线上的党支部书记贺小柱,就马上找生产管理人员彻底解决防暑降温问题。星期天,支部书记亲自领着土木工,为车间打天窗,挖通风洞,又按上排风扇,屋内温度立即下降。这一下,大家兴奋极了,都兴高彩烈地说:“这回可好啦,干活不流汗,保证抢先揭下大红榜!”她们说到那里就做到那里。7月下旬的日产量果然比上旬猛增两倍多。
以高温车间为榜样,其他车间也采取了综合降温措施,车间主任以上的生产管理人员全部到车间“落户”,这些事情大大鼓舞起生产人员的干劲。这些天,工厂广播员不断地播出令人振奋的消息:试制的新产品水银开关、滴瓶、量瓶等投入生产后,产量天天上升。仪器车间制作滴瓶的生产小组夺得全厂生产冠军,日产量超过计划250%。


第4版()
专栏:

食堂胜似家
中午开饭的时间到了,一群孩子拥进食堂。炊事员孙凤荣爱抚地招呼孩子们洗完手,然后又把饭菜一份一份地送到桌上,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吃着。不一会儿,工厂下班了,一群女生产人员进来了,她们高兴地坐在自己孩子的桌子旁边吃起饭来。
公社耐火材料厂生产人员魏书荣走到桌旁,看见桌上已经摆好了炒菜、馒头和绿豆稀饭,满意地对坐在桌子周围的三个孩子说:“大热天,饭菜做的多顺口啊,比在家吃还好吧!”
忽然,一位满脸是汗的工人跑进食堂,他一进门就要买饭。食堂主任王凤兰耐心地对他说:“同志,那儿有水,先洗把脸吧,吃饭也凉快。”这位工人叫崔凤山,是崇文区建设局的电工。听说叫他洗脸,就有些不耐烦地对王凤兰说:“得了,我一点就上班,给我饭吧!”看到这情景,王凤兰更加耐心地对他说:“我知道你爱吃辣菜和馒头,我给你准备好,保证你洗完脸就吃饭。”崔凤山被说服了。他洗脸回来,舒服地吃了一顿午饭。
入夏以来,体育馆路人民公社西四块玉食堂,想了许多办法让人们吃饱吃好,吃得干净,还有营养。食堂很清洁,窗户都糊着白色的冷布,厨房里的炉门开在墙外边,切菜的用具都是生、熟菜分开使用,食具每餐一消毒。每天早上四点钟,炊事人员就煮好一大锅稀饭凉着,好让人们吃的时候不觉得热。每到吃饭的时候,她们都要观察人们的爱好,当她们发现人们在夏天特别爱吃凉菜的时候,每天都要想办法做几个凉菜。(附图片)
赵志方插图


第4版()
专栏:

儿童乐园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气温超过了三十七度。丰盛人民公社民康幼儿园的保教人员,为使孩子们过得舒服,照例满头大汗地忙碌着。小班的保育员于春芳,一会儿想出一个使室内温度降低的土办法,搬进去一大盆凉水,一会儿又哄着孩子多喝天天变花样的防暑饮料:“乖乖,萝卜水好喝,又凉又甜,喝了不生病。”在其他一些场所,大班的教养员正在讲着能够使人感到凉爽的水的故事,使孩子们安静下来。炊事员孟维清吃完中午饭,就把晚饭做好凉着了。保健员正在仔细地检查孩子们食具消毒的情况。
傍晚,园长梁汉玉从公社开会回来,一进门就向大家提出一个降温的好办法:开后窗,做风扇。“好啊!这下子孩子们可好了。”园长的提议立即得到大家的赞成,并且立即动手干起来了。到第二天下午,各个班的屋子共装起了十二个土风扇,有纸做的,有三合板做的,有手拉的,脚蹬的。原来没有后窗的屋子,都开了后窗。从此,孩子们在吃饭、睡觉、休息的时候,都会享受到保教人员送给他们的凉风。
保教人员辛勤的劳动,使这个园二百多个孩子,舒适地过着炎热的大伏天,室内的温度一般都在三十度以下。今年以来,全园还没有一个孩子泻肚的。除了个别日托的孩子,也没有生痱子的。


第4版()
专栏:

周末晚会
周末。前门人民公社的社员们完成了一周的生产任务,怀着愉快的心情回到家里,把孩子们打扮得干干净净,自己也穿上了新衣裳,纷纷从大街小巷赶到附近的一个文化馆。
文化馆会场不算小,可是座位上、人行道上都挤满了人。当报幕员报完评剧“婆媳夸公社”的节目以后,红色的幕布一拉开,台上立刻出现一个穿着花小衫绿裤子的年轻媳妇。她随着悠扬的琴声,满面笑容地边舞边唱:
“满城响遍跃进歌,幸福歌越唱越乐呵,街道上成立了人民公社,妇女们心花怒放好快活!”……
当演员唱完第一段曲子,场下立刻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姐姐,咱妈什么时候学会唱戏的?”这是坐在台下的七岁男孩苏健的声音。开初,他也同大家一样地激动,拍着小手;可是当他发现台上的演员就是自己的妈妈的时候,他立刻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又惊又喜地打问坐在他旁边的十二岁的小姐姐。
台上扮演媳妇的演员,叫刘秀增,是前门人民公社銮庆加工厂纸盒车间主任。她是有五个孩子的职工家属,过去在家时从来也没有唱过评戏。参加公社生产以后,才爱好上文娱活动,并且成为公社业余文工团的积极分子。当她演完这出戏,听到大家的赞扬,她满面春风地笑着对大家说:“我从参加生产以后,自己真觉得越活越年轻了,心里高兴,就想登台唱唱!”
(沈骊珠 张慧贤 孙世恺文)(附图片)
前门人民公社业余文工团演出评剧“婆媳夸公社”。公社銮庆加工厂纸盒车间主任刘秀增饰媳妇;工人徐志春饰婆婆。    张定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