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3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抓两头 带中间 树标兵 赶先进
灯塔公社开展竞赛争取秋田全面增产
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一类苗不断上升 三类苗迅速下降
本报讯 宁夏中卫县灯塔公社党委采取一系列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领导社员展开秋田增产竞赛运动,使全公社的三万一千多亩秋田粮食作物的生长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
灯塔公社今年秋粮播种面积由去年的二万六千多亩扩大到三万一千多亩。由于各类田的基础不同、土质不同、肥力不同、地势不同、茬口不同,因此产量悬殊。比如,去年的高田和肥田水稻亩产四百斤,而洼田和瘦田的亩产只有一百多斤。这样,就使得平均亩产拉得很低,总产量也受到影响。党委在分析了以上形势以后,决定开展一个秋田粮食作物大面积增产竞赛运动。
为了摸清底细,抓深、抓透、抓彻底,公社党委经过调查研究,对全社实行了“四排队”:第一,生产队排队。根据各生产队的原有基础和当前的生产水平,把全公社的生产队分别排成一、二、三三类,一类占21.6%,二类占45%,三类占33.4%。第二,秋田粮食作物土地排队。三万一千多亩秋田中,高地占75%,洼地占25%,肥田占70%,瘦田占30%。第三,禾苗排队。在作物的前期生长阶段,一类苗占43%,二类苗占32%,三类苗占25%。第四,劳力排队。根据每个社员管理秋作物的技术特长,分别排出每个人适合的农活,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在力量和专长。
摸清了底细,公社党委就有可能分别情况给予具体的帮助。公社党委先后给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管理区和生产队配备了三十八个领导生产有经验的干部。在劳力配备上,主要作物如水稻等都以干部、老农、技术员为主,组成了“三结合”的五十七个专业管理队,其它作物则以生产组为单位,实行小段包工。对各类作物的加工管理,都规定出统一的标准。然后按照标准,对所有的队、组、干部、社员实行了定劳力、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定报酬的责任制度,使大家任务明确,责任分明,领导得力,方法具体,干起活来也就更加积极和主动了。
为了把秋田田间管理推向新高潮,达到大面积增产,公社党委采取了抓四个“两头”,全面带动中间的工作方法。着重抓的是:先进队和后进队,先进田和后进田,先进苗和后进苗,先进人和后进人,并把做好田间管理当做改变后进队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具体作法上,公社把六个管理区分成三个片,每个片中有一个先进管理区和一个后进管理区,以便树立对立面。公社的三个书记、四个社长和县上的工作组长,都分别长期固定在三个片里,他们选择了一个先进队和一到两个后进队,作为秋田管理培养的重点。各管理区、生产队的领导干部也都分别选择了先进队组和后进队组,作为自己培养的基点。他们一面参加生产,一面领导生产,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为了取得经验,指导全面,各级领导干部都分别在自己重点培养的先进队、组或后进队、组里,选择了主要秋田作物的丰产方作为试验田。公社党委在宣和管理区培养了一个水稻千亩丰产方作为指导全公社水稻加工管理的指挥田,各管理区和生产队也分别培养了三十亩至一百一十亩大的二十七个丰产方。这些丰产方在田间管理的每个环节上,都先走一步,做出样子,推广全面。
抓两头、带中间,突出地体现在蹲点转面,以点带面的活动方法上。各级领导干部根据先进中有后进、后进中又有先进的情况,既在先进中抓薄弱环节,又在后进中抓先进。他们不论在先进队或后进队、先进田或后进田里取得经验后,就及时总结,采用兜(兜圈子)、开(开现场会议)、传(传经)、取(取宝)、说(老农现身说法)等办法,到处传播,使先进经验遍地开花。例如,公社党委第一书记何其秀在宣和管理区水稻千亩丰产方里,摸索出产生二、三类苗的原因是:土地的基础差,肥力不足,土壤多系粘土,田块高低不平。经过和干部、老农、技术员会师田间,研究出一类苗光追施化肥,二、三类苗除追施化肥外,还要加追羊粪、绿肥、大粪等有机肥料的办法,既能促进作物生长,又能改造土壤,增强地力,消灭二、三类苗。取得这个经验后,何其秀同志便利用兜圈的机会,带上老农到各队现身说法,传经送宝。各队认为这个经验很好,一致要求现场参观,党委便组织了四百多人的现场会议,在千亩丰产方中取“经”。然后又把这些人组成三个组,到全公社一边巡回检查、一边传授经验,很快就在全公社范围内,掀起了一个提高一类苗标准,消灭二、三类苗的秋作物加工管理竞赛高潮。在抓后进队中,公社党委推广了宣和十队改变落后面貌的经验。宣和管理区第十队,原来是个后进队,三类苗占50%以上。公社党委书记和管理区总支书记,共同深入这个队,和社员一起查漏洞找原因,在抓生产的同时,狠抓生活安排,并投资肥料款五百多元,大大提高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在秋田管理高潮中,党委抓紧时机,在先进队与后进队中广插红旗,大树标兵,广泛地组织了学、比、赶、帮的竞赛运动,利用广播、黑板报、电话等工具,及时公布战果,表扬先进。先进的争取更先进,后进的力争赶上先进,中间的觉得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奋起直追,赶上先进。这样,把增产运动又推向一个新阶段。在很短的时间内,全社的秋作物一类苗由原来的43%上升到66%,二类苗由原来的32%下降到21%,三类苗由25%下降到13%。通过中期的田间管理竞赛运动,全公社共培养出田间管理标兵队十三个,原来的二十七个中间队中有二十个赶上了先进队,二十个后进队中有十四个变成了先进队。同时,还涌现出了一百二十七个先进人物,给后期的秋田管理加工打下了良好基础。
灯塔公社党委在领导秋田增产运动中,摸出了一条不断革命的加工管理经验。当作物田间管理进行到一定阶段,出现了苗壮的景象以后,有些人就产生了大局已定的盲目乐观情绪;另一些人则认为水稻后期加工顶不了多少事。各级党组织及时总结了前一阶段的经验,访问了老农,得出了“功莫枉费”的结论;同时,对各类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例如:水稻、高粱、玉米当时正在孕穗、扬花的关键时期,加工管理如果赶不上去,就会影响穗大、粒饱;小糜子正在拔节生长,需要大量水、肥;青豆的黄藤子也不少,严重地威胁着它的生长发育。通过具体的分析,在干部和社员中树立了不断革命思想。大家一致提出,秋田管理一定要做到好中求好,锦上添花。(附图片)
奋战田间夺取今年好年成 之湘


第2版()
专栏:

采取扎实措施 坚持抗灾到底
昭通深入发动群众大战秋旱
本报讯 云南昭通县干部群众以“天不下雨人下雨,抗旱抗到庄稼黄”的英雄气概,展开了与天争粮抵抗秋旱的斗争。全县出动了五万多人,采取“三先三后”“四落实、四对口”的扎实措施抗旱保秋。现在已有90%以上的受灾面积,普遍灌水一次,其中受旱严重的六万多亩,已灌水二至三次。
近二十天来,昭通县各地久晴不雨,旱象严重威胁着庄稼成长,由江边河谷地带,逐渐扩展到平坝、半山区。目前,全县二十一个公社除大山包、水磨等公社外,都普遍受旱。从目前各种作物的成长情况看,包谷正是授粉时期,水稻正在吐穗扬花,豆子正在开花结荚,各项作物都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县委发出了紧急号召,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坚决与干旱作斗争,要求各级领导拿出抗旱栽插的劲头来领导当前抗旱保秋运动。县委从机关、学校、厂矿、企业、城镇居民中,组织了一千五百一十二人,由县委书记率领,带上抽水机、水泵、水桶等抗旱工具,分赴干旱较严重的蒙泉、博禄、土城、永丰、文屏等五个公社支援抗旱。
各级党委深入发动群众总结历年抗旱夺丰收的经验,鼓起群众的抗旱劲头。大水井公社江底管理区群众都说:我们已有多年和老天爷较量的经验,只要坚持斗争,就能保住收成。全管理区组织了一千一百多人的抗旱大军,两天就把受旱包谷全部灌水一次。土城公社通过群众性的算受旱减产账和抗旱增产账后,仅18日一天就车水、挑水灌田二千七百亩,浇了包谷八百七十七亩。
在抗旱斗争中,各地通过排队算账,本着先抗基本农田,后抗一般农田;先抗受灾严重而增产潜力大的,后抗一般受旱田地;先抗水稻、包谷,后抗杂粮的原则,采取“四落实、四对口”的办法突击抗旱。第一、受旱面积落实,按干旱程度找出具体办法,做到措施与灾情对口。第二、劳力落实,干旱特别严重的地方是全力以赴抗旱,一般受旱地区便组织专业队突击抗旱;轻灾和水源方便的田地,使用劳力少,重灾和水源条件差的田地,使用劳力多;使劳力与田地对口。第三、水源落实,实行水与田对口。全县按照既能保证抗旱需要,又能保证小春用水和明年大春用水的原则,算了水账,进行水源排队。确定长流水进行自流灌溉,沟路不通及时组织修补;小坝塘容易关蓄,可以放水灌溉旱地;同时,充分利用地下水,采取挖塘、打井、挑水、提水等办法抗旱。全县排队结果,除高山水库外,能够用以抗旱的有十七个水库,由县委统一掌握并按各水库灌区、受旱面积下达放水指标。各公社亦根据这一原则,确定抗旱措施。第四、抗旱工具落实,按受旱面积需要把工具落实到队,使工具与劳力对口,以发挥劳动效率,不足的及时赶制修补解决。
由于各级干部亲赴前线,采取扎扎实实的抗旱措施,因而全县的抗旱斗争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到19日止,全县共修通大小沟道一千四百九十八条,车水提水引水灌溉面积共十四万五千五百二十五亩,占受旱面积的91.5%。


第2版()
专栏:

庄稼不负有心人
杨岭
“庄稼不负有心人。”
“人不哄地,地不哄人。”
“人勤地不懒。”
这些都是我国劳动农民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所作的朴素的、科学的总结。
对庄稼,只要多用些劲,多用些心,总能多得一分收获。在播种期间是这样,在苗期是这样,在中期、后期,直到收割、打场,都是这样。
宁夏中卫县灯塔人民公社加强秋田管理,使三类苗很快由25%减少到13%;后期继续加工,又使三类苗减少到3%以下。这样的事实,充分说明了“有心”在争取丰收中的重要性。
灯塔公社的同志们有雄心、有信心。他们的洼田、瘦田占全社耕地面积的30%,对全社粮食总产量和平均单位产量的提高是很不利的。在党提出更迅速地发展粮食生产的号召以后,他们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个状况。他们树立了雄心大志:一定要实现大面积普遍增产,坚决扭转当地洼田和其他瘦田低产的历史,使全社的秋田生产达到高标准的平衡。这雄心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有事实为根据的。他们一方面分析了全社粮食生产的全局,看准了平衡增产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总结了过去部分洼田、瘦田由低产变高产的经验,摆出了精细加工必能增产的事实。他们的勇气和信心,是生了根的。
灯塔公社的同志们有耐心,有恒心。他们立了雄心大志之后,就扎实地认真地埋头苦干起来。公社党委的同志们到洼地较多的管理区,同基层干部和社员一齐动手,建立了千亩水稻丰产方;在这里摸到了产生三类苗的原因和提高三类苗的经验,就及时地普遍地传经送宝。他们还到三类苗最多的生产队去参加生产,同群众一起查漏洞、找原因,狠抓追肥、除草,使三类苗最多的地方变成了三类苗绝迹的地方,同时,也使后进队变成了先进队。他们抓得紧,抓得深,抓得透,抓得彻底。领导干部个个深入基层、深入田间,不到改变生产面貌就不离开。在一个点得到了经验就抓紧推广,不到改变全局面貌决不罢休。前期抓得紧,后期也一点不松手。“不停止地前进,直到丰收为止。”“秋田一日不收,加工一日不停。”这是他们的行动口号,也是他们的实际经验。“有恒而后有成”。有耐心,有恒心,必能排除一切困难,夺得最后胜利。
灯塔公社的同志们还做到了精心和同心。他们对人力作到了精心安排,对庄稼做到了精心管理。精,主要表现在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摸出事物的客观规律(也就是“摸清底细”)。他们摸清了各个生产单位的生产状况和干部状况,摸清了各类各片作物各个时期的增产关键,也摸清了各个社员的思想状况、劳动能力和技术特长,把领导力量按照各个生产单位的状况分配下去,把人和作物合理地搭配起来。这就便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干部、每个社员的潜力和专长,也使大家任务明确,责任分明,领导得力,方法具体,干起活来更加积极主动。干部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四同”的主要目的是同心。上下同心,干群同心,一心一意为了高标准管好庄稼、高速度增产粮食。心同则力协。他们同心协力大干特干,使全社的三类苗比例一降再降,终于减少到3%以下,使大部分后进队变成了先进队,而且使一类苗和先进队再度提高。先进的和后进的都在不断前进,中间的“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也就奋起直追,绝大部分变成了一类苗,变成了先进队。
雄心、信心、耐心、恒心、精心、同心是分不开的。没有在全局上的雄心、信心和同心,解决一个一个具体问题的耐心、恒心和精心就会缺乏力量;没有解决一个一个具体问题的耐心、恒心和精心,雄心、信心和同心就会缺少根底。
“有心”和“无心”,在工作上和庄稼上显出来的差别大得很。我们认识到庄稼不断在变,我们也认识到“有心人”能够运用自然规律使它往好处变而不往坏处变。这是真正的彻底的唯物论。机械唯物论者到最后只能认为“上帝”是大自然的主宰;辩证唯物论者则确信人是大自然的主人。


第2版()
专栏:

利用有利因素 增收一季粮食
重庆培蓄再生稻再生高粱
本报重庆30日电 重庆市郊各区、县人民公社,在开展以增产粮食为中心的突击增种晚秋作物运动中,抓紧中稻和高粱收割季节,培蓄再生稻和再生高粱,千方百计多增收一季秋粮。目前,北碚区留蓄的四千多亩再生高粱,已经全部施肥、除草。沙坪坝区和巴县铜罐驿公社、长寿县跃进公社、綦江县石角公社等目前都已分别留蓄再生稻、再生高粱几百亩到一两千亩以上。再生稻的苗稼有的已长达四到五寸,生长茁壮。
留蓄再生稻和再生高粱,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掌握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界的有利因素,多收一季粮食的好办法。根据过去一般的培植经验证明,这种办法,费工既少,收效又快。去年市郊一些公社培植的再生稻每亩一般可产一百斤以上,产量高的达二百斤以上;再生高粱一亩也能收几十斤。因此,市郊各公社在充分总结去年留蓄再生稻和再生高粱的基础上,广泛向干部和社员们宣传,说明这是增产粮食的一项好措施,大大鼓舞了社员们大力培蓄再生稻和再生高粱的积极性。许多公社经过管理区、大队、生产队具体规划,将任务层层落实到队。许多公社为了把再生稻培育得更好,还分别召开了老农座谈会交流培育再生稻的经验,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培育再生稻的技术措施。


第2版()
专栏:

抓紧作物盛长时期增添管理措施
五十铺生产队开展超产竞赛
一类田加工不停,二三类田突击锄草追肥迎头赶上
本报讯 甘肃会宁县甘沟人民公社五十铺生产队,在总结前一段生产工作的基础上,抓紧目前有利时机,组织各生产小队开展秋田超产竞赛运动,争取秋收多多益善。
五十铺生产队党支部首先对全队的秋田进行了摸底排队,并发动群众总结了前一段抗旱保苗的经验和措施,通过深入宣传和认真贯彻政策,落实了包产指标,进一步鼓励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了把秋田管细、管好,加工到底,争取秋收多多益善,立即组织社员开展讨论,增添措施,开展了实产超包产的竞赛运动。根据秋田生长的不同情况,因地、因作物制宜,采取了具体措施:对一类田,本着好上加好的精神,细致管理,加工不停,结合中耕锄草,增施磷钾肥、草木灰、厩肥等,对糜、谷等高秆作物进行培土,防止倒伏,施用草木灰、烟叶水防治晚期病虫害,力争株株无空穗,穗穗无秕粒。对二、三类田,在合理安排劳动力以后,把优势力量集中到山塬丘陵和高山地区,突击锄草,追施磷钾混合化肥、厩肥等,促苗生长,攻株攻穗,坚决消灭三类田。
在秋田超产竞赛运动中,生产队党支部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特别加强了对三类田工作的具体领导,组织生产队、生产小队干部和党员负责包干,一包到底,狠抓措施,领导好超产竞赛活动。另外,还从饲养和生活福利等方面抽出三十四名强壮劳动力,立即投入田间生产,保证了全队80%的劳动力用于田间。各小队在劳动力集中以后,加强了劳动管理,做到了条条战线有领导,项项活计有定额;同时,还组织干部、技术员、老农每天上地头验收评比,插红旗,树标兵,激发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加快了秋田锄草、追肥的进度,提高了质量。


第2版()
专栏:

编者按 这里选登几个公社、管理区和生产队在勤俭办社中作得比较突出的事例。我们从这几个事例中可以看出,勤俭工作搞得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王大挂公社党委第一书记王金生,从生产到生活、从农业基本建设到日常办公用品,处处讲求勤俭;在他的领导下,公社还层层配备了几把理财好手,有了这样一批“好当家人”,就使勤俭成为整个公社的社会风尚。
沸海公社非生产性开支大大降低
青海省湟源县沸海公社领导干部带头处处勤俭、厉行节约,不断降低各种开支。1958年建社后的几个月中,非生产性开支占的比重就很小。1959年非生产性开支降低到只占全社总收入的2.2%。今年前七个月,这个比例又下降到1.1%。
1958年秋季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有人主张新修一些办公室、礼堂、招待所,购置办公用具。公社党委坚决不同意。公社只买了一辆公用脚踏车,供紧急事务之用。公社的办公室还是十年前刚解放时接管的一座旧院落,只是刷新了一下,把三间房子的隔墙拆掉改成会议室。
由于干部以身作则,各生产队的社员都学会了勤俭节约。这个公社的下胡旦度生产队一直是个穷队,1958年以前国家每年要供应他们一二十万斤粮食。成立公社后,公社经常有一名书记或主任抓这个生产队,教育社员发奋图强、克勤克俭。经过一年的苦战,全队一百多户社员大抓农业,处处节约,去年打下的粮食除去种子、口粮、饲料、征纳粮四大开支外,还有余粮一万多斤,达到了富队的水平。
沸海公社党委除了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外,在生产性开支上也做到了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这个公社地处山区,多是羊肠小道,运种子、农具、材料、粮食等等很不方便。开头有些干部打算组织专业队、投资一万余元修道路。公社党委充分发动社员讨论后,除根据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原则,抽一小部分人组成专业队常年修筑外,主要是利用除草、春耕、秋收前的空隙和阴雨天突击抢修。从1958年底起,到去年,全公社共修筑了简易公路、盘山大道五十二条,全长八十七公里,既做到了少花钱多办事,使主要劳力投入田间,又使全公社九个大队形成马车畅通的乡村道路网。这个公社田鼠多,要购置硫化锌等农药来扑灭,就需要很大一笔投资。公社党委领导干部根据勤俭办社的原则,深入访问老农,推广了用当地野生毒草制药饵、用野刺装制弓箭和用水灌鼠洞等办法扑灭田鼠。两年来,他们没花一文钱,扑灭田鼠十一万多只,使所有耕地基本上免除了鼠害。由于精打细算,沸海公社成立两年来已积累资金二十三万九千多元,目前,社里还余存款十三万多元。


第2版()
专栏:

勤俭经营 寸土不闲
汇江生产队粮桔连年增产
浙江省黄岩县澄江公社汇江生产队是个产桔区,地少人多,平均每人只有八分地,其中桔地四分三厘,粮地三分七厘。可是全队干部和社员,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勤俭经营,寸土不闲,争得了粮桔连年增产,农牧副渔全面跃进。
这个队不但粮田经营得好,如:去年的水田复种指数达到240%,还充分利用了桔园的土地,扩大经营,增加收入。桔树需要大量的氮肥,他们就把各种豆科作物套种在桔墩上,这样,黄豆、绿豆等的根瘤菌为桔树提供了大量的肥料,而桔园地势高燥,又保证了怕涝的豆类的丰收。他们在桔园里养蜂,蜜蜂能够促进柑桔异花授粉,使柑桔高产,而蜜蜂采的桔花蜜,又是养分很高的优质蜜。冬天在桔园里养鸡、鸭、鹅,既能除去桔园里的各种越冬虫卵,又能提高桔园的肥力。全队五十亩小桔园的空隙大,他们就在桔沟里种上连作稻,这样,既供应了桔子的水分,加强了对桔树的培育,又增产了粮食……。他们就是这样,千方百计地利用桔园增加生产,增加收入。两年来,全队桔园套种收获的稻谷和各种豆类有一万多斤,各种蔬菜三十五万多斤。


第2版()
专栏:

王大挂公社
层层配备理财好手
山东平原县王大挂公社在勤俭办社中,社队干部大兴勤俭之风。
这个公社和各生产队都配备有几把忠诚可靠,能勤俭、善理财的好手,分别把守住几个重要方面,坚持勤俭办社。这个公社的党委第一书记王金生,就是第一把勤俭好手。他常说:
“治家好比针挑土,败家好比水冲沙”,凡是用人用钱用物,处处讲究经济核算,经济实效。从生产到生活,从农业基本建设到日常办公用品,他都亲自检点。其他几位书记分别抓住财务、保管、饲养、机械、食堂几个重要方面,克勤克俭,兢兢业业,一心把工作做好,各生产队也都配上几把好手。如代家口、王大挂、张希班等生产队,支部书记或生产队长都是会盘算、会理财的好当家人。下面还有公正无私的会计,忠心耿耿的保管员,刻苦耐劳的事务员,爱护机械的机械手等。这些人同心协力为社效劳,一草一木也不浪费。
两年来,公社公共积累达三十二万多元,几乎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管理费压缩到0.5%。公社的机械、农具节约修补费数万元。
公社干部人人学会当家过日子,凡事克勤克俭,一马当先,一年至少劳动四个月。公社干部对群众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不断进行核算、评比,看哪个先进,哪个落后;哪个节约,哪个浪费,用活的教材教育群众。如公社党委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干部“过日子”会,专门从勤与俭、开源与节流,以及如何用钱用物用人等方面找经验、树标兵,查漏洞、挖潜力。最近从食堂、饲养两个方面,又查出六百多人可以抽出参加田间生产。一年来,这个公社已经树立起勤俭标兵七多百人。


第2版()
专栏:

致富管理区
严格财务管理 降低生产费用
吉林省伊通县营城子人民公社致富管理区,坚持勤俭办社的方针,除在增产方面狠抓多种高产作物外,节约方面,狠抓降低生产费用与管理费用。彻底改变了穷困面貌,成为全县勤俭办社的红旗。
根据多年来领导集体生产的经验,这个管理区首先抓生产费用和管理费用的节约。由于处处精打细算,克勤克俭,生产费用和管理费用不断下降。一九五七年这个管理区生产费用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五点六,一九五八年已下降到百分之二十点六,去年又下降到百分之一十六点六;一九五八年的管理费用占总收入百分之一点零三,去年已下降为百分之零点八。
致富管理区不断降低生产费用和管理费用,是认真执行财务管理和财产管理制度的结果。每年春耕前,他们按公社统一规划,把包工、包产、包财务的三包要求,交给群众反复讨论,并通过各种办法,核算当年开支。
致富管理区还本着“瞻前顾后,留有余地”的原则,每季每月都按计划的百分之七十开支。去年管理费计划开支一千三百八十元,实际开支七百四十七元,只占计划的百分之五十四。他们把这种作法叫作“留有余地争主动”,并总结出这种做法有“两保”、“三省”、“四满意”。“两保”是:保证生产需要,保证物尽其用。“三省”是:由于充分利用了物资,省人、省物又省钱。“四满意”是:领导满意,心中有数便于领导;会计满意,计划开支好掌握;队长满意,定额包干好管理;社员满意,民主管理好监督。


第2版()
专栏:

贵州金沙县岩孔公社联升生产队的社员,在收摘利用田边地角种的四季豆 新华社记者 南沙 侯明德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