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青海加强秋田作物管理
青海省各族人民加强新垦地和晚田作物的田间管理,力争秋粮增产。
根据八、九月份高原气候多变的特点,各人民公社在狠抓新垦地和晚田作物追肥、除草、浇水等工作的同时,普遍注意了防霜、防雹、防洪等工作。互助土族自治县各人民公社社员研究总结了历年防冰雹的经验,建立了一百五十多个防雹据点。最近,全县连续战胜了十八次冰雹,使作物生长正常。
甘肃大抓饲料增强牲畜体力
甘肃各地乘当前水草丰美的大好季节,狠抓牲畜秋膘,为“三秋”工作准备强壮的耕畜。
解决大忙期间劳役和饲养的矛盾,是甘肃全省今年抓秋膘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各地普遍建立了一整套保畜饲养制度,不少地区还建立了牲畜档案卡片。
各地在抓畜膘工作中,还采取种、采、加工等办法,千方百计扩大饲料来源,备足“三秋”大忙时期和今冬明春的牲畜饲料。
内蒙古、吉林加强管理甜菜
内蒙古、吉林甜菜产区大抓甜菜后期管理,力争为轻工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制糖原料。
目前甜菜已进入块根增长和糖分积累的生长期。为了加强甜菜后期管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厅经济作物处在土默特旗桃花人民公社召开现场会议,总结推广了这个公社对甜菜进行拔草中耕、浇水、追肥、多锄保墒、植株保护的具体经验。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各级干部和社员会师田间,对全县甜菜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通过排队分类,掀起进一步提高一类苗,促使二、三类苗升级的田间管理热潮。
新疆莎车县普建种子基地
新疆莎车县委狠抓良种繁育工作,解决了当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关键问题。全县建立的良种基地,已占到全年播种总面积的10%以上,繁育的良种可以满足全县今年秋播和明年春种的需要。各公社目前收割后精选的乌克兰“八十三”号良种小麦,就可供秋播五十多万亩冬麦的需要。
为了保证优良品种在大量繁育过程中不混杂,使种子的纯度都达到一级标准,还层层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各公社都抽调有经验的社员专管种子田。


第2版()
专栏:

人分组 田划片 常年固定 机动作战
红旗生产队第三小队把劳动力组织得井井有条
国屯小队通盘计划争取主动,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农活和劳力
本报讯 劳动力集中到生产第一线以后,如何有条不紊地发挥作用?湖北省监利县毛市公社红旗生产队第三小队采取“人分组,田划片,常年固定,机动作战”的方法,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
红旗生产队第三小队有四十三户,二百二十一人,男女劳力七十六个,全队共有水旱田五百八十一亩,平均每个劳力负担八亩耕地。由于把劳动力组织得井井有条,定额计工合理,8月份以来劳动出勤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劳力平均工效达到一点一个工。在前段十二种活路犬牙交错的繁忙情况下,仍能做到如期如数地完成任务。
按照把主要力量集中到主攻方面的精神,这个小队把劳力分成三套班子。一套搞后勤工作(包括炊事、养猪、种菜),固定十一个劳力,占总劳力的14%;一套负责喂牛,固定四个劳力;一套搞田间作业,固定五十九个劳力(占总劳力的77.6%),另派两个劳力参加生产队统一组织的副业队。为了适应活路的需要和便于建立生产责任制,又将负责田间作业的五十九个劳力编成三个作业组,由小队队委分别担任组长。在田间管理责任制方面,除每个作业组的社员集体负责以外,还确定两个责任心强,生产经验丰富的田间管理员,负责检查生产质量,及时向小队长和有关作业组长报告庄稼生长情况等。
作业组建立以后,为了妥善解决重点活和一般活。急活和缓活的矛盾,不打乱劳动组织的秩序,他们采取了如下作法: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坚持以作业组为单位生产,分段承包,分段结算。如遇自然灾害和临时性的大型活路,则由小队统一抽调各作业组的劳力组成临时突击队,活路做完后,劳力仍回原作业组生产。各作业组在劳力减少期间,采取将承包的活路重新排队,明确主攻方面,优先保证重点活和季节性强的活。如前一段发生了干旱和虫灾,又要抢种双季晚稻和搞现有作物的培育管理,小队队委便把活路进行全面排队,抽了十七个劳力组成临时作业组,突击完成抗旱、除虫、送粮等五项急活,原固定作业组就集中力量搞抢插双季晚稻和田间培育管理等七项活路。十天来,已把受旱的一百二十三亩水旱田灌了一至两次水,完成了二万三千斤早稻余粮入库任务;六十二亩一季晚粳普遍追了十担肥,对七十二亩三类苗除追肥外还扯了草;以及完成了一百五十亩双季晚稻的抢插任务等。在安排主要力量保证主要活路完成的同时,又安排一定数量的劳力担负一般的活路。
在评工记分方面,这个队采取的集体记工和个人计件相结合的方法。即:小队根据这段活路多少,按田亩多少,用定额算出工分分段包到每个作业组。作业组根据各种活路不同的特点,采用两种记工方法,一种是适合集体生产的活路如割谷、插秧……等,就采取集体包工,再由参与这项活的社员在总工分之内互相评议出每人每天应得的工分。另一种是适合于个人操作的活路,如割田边、推车、养牛……,则按定额直接将工分记到个人。由于评分记工合理,社员生产热情高涨,全小队原来不做事的六个附带劳力,也积极参加劳动。
新华社济南电 山东肥城县城关公社十屯生产大队国屯小队把各项农活和劳力使用一次安排到霜降,分四段完成,段段有重点,步步向前赶,做到晚秋管的好,早秋收的好,秋种准备好。
最近,国屯小队党支部召开了全体队干部会议,详细分析了秋季农忙形势。从现在到完成秋收秋种只有两个月,收、种、管各种农活都拥挤在一起,劳力显得特别紧张。现在,晚茬地瓜、玉米和棉花、秋菜都急需追肥、浇水、灭虫,部分早秋作物已开始收获,收获后必须立即耕地,还须提前作好秋种准备。队干部认为要完成这些任务,必须根据季节把农活、劳力作通盘考虑,制订一个全面计划,分段掌握,改变过去走一步安排一步的做法。通过排任务、算时间、查劳力,这个队把霜降以前两个月的农活分为四个阶段:白露以前以突击晚秋作物管理为重点,适时收好早秋;白露到秋分,以秋收秋耕为重点,继续加强地瓜和蔬菜的管理;秋分到寒露的重点是抢耕抢种;寒露到霜降是收地瓜,抢种晚麦。
每段都根据农活的轻重缓急和劳力出勤情况加以具体安排,全部落实。在执行中,又根据气候和农活的变化,调配劳力和调整计划,使件件农活有人管。例如现在第一个小段计划已经开始执行,管好晚秋、收好早秋、采集饲草等十多种农活的季节性都很强。但是,整、半劳力加上能出勤的附属劳力一共只有六十六人,运肥追肥占用十六人,浇水占用二十二人,管理棉花十八人,收早秋和场间管理五人,菜园里还占着几个人,因此已经排上号的采集饲料、抢种晚菜等等农活便派不出人了。这时,队干部就逐事分析,结果找到管理棉田的专业队可以腾出空来兼管秋菜;借来一部抽水机浇地一百五十亩,又腾出一部分人力抢种晚菜,二万斤饲草的采集包给一百一十名小学生完成。这样一调配,大小农活以主带次,穿插进行,不仅完成计划有了保证,而且运肥突击组在完成秧田运肥计划后还可提前为秋种运肥五百车,使第二段的农活向前赶了一步。
这个小队在制订计划中充分估计到可能遇到的临时困难,掌握留有余地的精神,以保证计划的实现。例如在劳力安排上,甚至连女社员的经期、孕期、哺育期都考虑到了。这样安排后,社员普遍感到切实可行,信心很足,干劲更大。小队干部的主动性、预见性也大大加强。(附图片)
河南西平县合理安排劳力以后,加强了秋收作物的后期管理。图为朱庄大队女社员在给芝麻追施土化肥。
新华社记者 杨丙文摄


第2版()
专栏:

运用之妙
杨岭
在我们的事业中,有困难条件,更有有利条件。要推动事业前进,就要克服困难,变不利为有利。
今年的晚秋作物种得多,秋田后期管理的任务也就加重了。——同时,种植面积的扩大,正是增加总产量的最好的条件。
夏秋间许多地区雨多、草多,秋田管理就更要多费劲。——同时,雨多正是蓄水防旱的好条件,草多正是沤青积肥的好条件。
多次扩种、补种、改种、套种,作物的成长情况不一致;扩种的一些土地比较零星、地形比较复杂。这些,都给秋田管理添了“麻烦”。——同时,成长期的不同和地形的不同,又是比较灵活地调配使用劳动力的好条件。
看到困难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这样,就能从困难中找出办法来征服困难。关键就在于善于“看”,善于“运用”。
以充分利用土地做到“满山青”著称的四川武胜县,扩种的作物种类很多,一个地方就有几十样;同一样庄稼的播种期也不同,生长期、成熟期自然也就不同。玉米早的已经挂起红缨,晚的刚刚挺起身来。怎样把这些庄稼都管好呢?各级党委领导干部和社员一起上山下田,边看边议,把不同时期种植的各种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各自需要加强管理的时间、需要添加的措施排了队,并且对成片和零星的情况作了具体的了解,对各生产单位当前劳动力配置的情况也作了调查。然后,把三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加以搭配,订出了分批分期全面管理秋田的方案。这样一来,全劳动力、半劳动力的作用就都能更充分地发挥,大块田和零星地的作物就都有人负责管理,不同时期劳逸差别很大、不同生产单位忙闲不均的现象也可以大为改观。这是善于从困难中看出有利条件并且善于运用它来战胜困难的一个好例子。
吉林梨树县郭家店公社今年耕地面积比去年增加了四千多公顷,岗地、洼地上都多种了庄稼,锄地用工量要比去年多30%;夏锄季节开始后偏偏又碰到雨多。公社党委没有忽视困难,也没有害怕困难。他们一方面加强政治工作,教育干部和社员树立起人定胜天的信心和决心;一方面深入地调查研究,总结了一个生产队的经验,找到了克服困难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办法就是:根据全社各队的土地的土质、地势,统一规划,分类排队,按照各队洼地、岗地、沙包地、水田的多少和距离的远近,组成八个协作网,在互助互利的原则下,运用大协作的力量,晴天铲洼地,小雨铲岗地,中雨铲沙包地,大雨管理水田,雨后铲河套地,做到了风雨不误。这样,不但加快了田间管理的进度,而且提高了社员们的思想觉悟。这是把革命热情和科学分析结合起来征服了困难的又一个很好的例子。
毛泽东同志说:“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灵活,是聪明的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这个势,包括敌势、我势、地势等项)而采取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是所谓‘运用之妙’。基于这种运用之妙,……就能实现我对于敌的主动权,就能压倒敌人而击破之,而最后胜利就属于我们了。”还指出:“这里有时机、地点、部队三个关节。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不得于部队之情况,都将不能取胜。”(《论持久战》)武胜县的同志们和梨树县郭家店公社的同志们,正是抓住了天时、地势、劳动组织这三个关节,“审时度势”掌握了“运用之妙”,灵活地运用劳动力,在比较复杂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掌握了加强秋田管理、争取秋季丰收的主动权。


第2版()
专栏:

抽调干部一包到底 适时种足块块种好
林县种麦准备工作落实到队
新华社郑州27日电 中共林县县委在狠抓秋田管理的同时,及早动手安排明年小麦的“三包一奖”工作。社社队队目前普遍订合同,使小麦播种面积、产量指标、种籽、肥料、劳力、播种时间、厂矿支援和领导力量都落实到生产队和丰产方,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争取明年小麦丰收的积极性。
早在7月底,中共林县县委十八名书记和委员就分头到山区和丘陵区、干旱及易涝区,认真考察了历年的小麦增产经验。根据考察结果,县委进行了研究,认为及早动手安排1961年小麦“三包一奖”工作,确定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指标,逐级签订合同,是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做好麦播准备工作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确保小麦块块种好,真正做到把三类麦消灭在播种以前的有效措施。在小麦播种准备上,一定要抓好“八落实”:一、播种面积落实,县、公社把面积落实到生产队,生产队落实到地块,根据土质、茬口,及早做好土地规划,保证一亩不少。二、产量指标落实,逐级制订切实可靠的增产指标,大队对生产队要做好签订“三包一奖”(包工、包产、包投资,超产奖励)合同的工作。三、种籽落实,根据因地制宜与合理密植的原则,及早确定种什么品种、下多少种,秋收前各大队要及早把种子发到生产队,作好发芽试验和温汤浸种等准备工作。四、肥料落实,要求秋收前十天到半月普遍把肥料送到地头,保证一亩不缺。五、劳力落实,不仅要有足够的劳动力,而且要及早挑选和训练足够的扶耧手和扶犁手,做好各种农活的包工定额,划定责任区,保证农活的质量。六、确保适时下种。七、各行各业及早围绕小麦播种工作,制订支援计划,县、公社工业要包社,包队,保证工具、肥料、农药供应及时。八、领导力量落实,从现在起就抽调干部分地区包干,现在抓准备,将来包面积、包增产。
为了认真做好这些工作,县委在8月上旬又召开了四级干部会议,确定了全县小麦播种计划,逐级研究制订了小麦增产指标。县委并且从县直属机关中抽调出四百一十名干部到丰产方安家落户,从现在起一直包到明年麦收。
及早安排“三包一奖”工作以后,全县各公社、大队都掀起了为争取明年小麦丰收献策献计和总结小麦增产经验的运动。河顺公社申村大队在签订“三包一奖”合同后,全队仔细进行了检查,发现还有二百八十亩地的底肥没着落,另外犁、耙、耧等工具和扶犁手、扶耧手也不够。大队干部立即进行了明确分工,支部书记抓当前生产,大队长抓秋耕准备,第一副支书抓播种准备,第二副支书抓收割准备,从而大大加快了各项准备工作的进展。许多公社在大力加强秋田管理和开展积肥运动的同时,积极整修田间渠道,保证块块地平渠通,冬麦适时下种。目前,全县已组成各种麦播准备工作专业队二千七百二十个,已为小麦准备了大量的底肥。全县四个种麦面积小、畜力多的山区公社,还和六个种麦面积大的平原地区公社签订了协作合同。其它各行各业也都围绕小麦播种准备工作,制订了支援计划。


第2版()
专栏:

农业部通知
秋冬播种注意预防病虫
据新华社28日讯 农业部27日发出关于做好秋、冬播种防治病虫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做好以下几件工作:
一、大力预防锈病,从种开始环环扣紧,抓早、抓狠、抓彻底。推广抗病品种,实行多品种组合,压缩易感锈病的品种面积。特别是在历年受害严重地区和越冬发病基地,要千方百计做到全部换种抗病品种。除提高种子纯度外,应有计划地加速抗病品种的繁殖和选育工作。
二、抓紧种子处理和防治地下害虫。麦类黑穗病和小麦线虫病,经连年推行种子处理,已达到基本消灭为害。但种子处理如不坚持下去,病害便会回升。因此,要求各地“对症下药”,以免浪费和影响防治效果。同时,抓紧播种期间,采用六六六和各种有效土农药拌种,或施毒谷或进行土壤处理以防治地下害虫,防止因病虫为害而造成缺苗断垅。
三、建立无病留种地是杜绝危险病虫传播的根本措施。各地应结合良种繁育工作,从种开始有计划地建立无病留种地,并落实到田。当前对留种地除注意选好茬口外,尤应严格做好种子处理,彻底消灭种子外在和潜伏内部的病菌,保证适期播种,为满足明年生产需要繁殖足够数量的无病良种。
四、在做好秋播时期防治小麦病虫的同时,还须做好油菜、绿肥等作物播种时期的病虫防治工作。


第2版()
专栏:

石灰窑小队用兵有术
杨昭铨 余南荣 孙代坤
最近,我们在贵州省镇远县?阳公社两路口生产队石灰窑小队,就如何组织使用劳力的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石灰窑小队在合理安排劳力方面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
把劳力集中到田间之后,如何把这些劳力管好用好,使其在生产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我们在石灰窑小队调查时,发现这个小队的干部对这个问题解决得很好,他们善于管理劳力,善于灵活指挥,灵活用兵;他们能根据劳力强弱、技术难易和活路的轻重缓急等不同情况,因人、因时、因地、因活制宜地安排和使用劳力,做到了钢用到刀刃上,使集中在田间的每个劳力都能用到最恰当的地方去。
按四个“制宜”安排劳力
因人制宜,就是看年龄、体力、技术高低进行活路分工。他们这样安排劳力的好处有二:一是劳力基本固定,便于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用之得当,人人有恰当的活干,事事有合适的人做,各得其所。全队投入田间的农业劳力共有四十三个(主要劳力十八个、半劳力二十五个),另外还有放假学生和自愿请求做些轻巧活路的老年社员十一人,因此一般每天搞农业活路的各种劳力共有七十九人。这七十九人中,除十八个精壮劳力样样活路能干以外,其余的半劳力和辅助劳力,都各有所长,又各有不足。比如十一个老年社员,虽有几十年精耕细作的经验,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在田间做些辅助劳动,或是出面当当“参谋”。几十个劳力各有特点,但石灰窑小队的干部对每个人的特点都很熟悉,每当一项新任务一布置,他们首先就把这些劳力进行一次排队,根据各人的特点和特殊情况,因人制宜地安排。以当前的田间管理为例,虽是活路项目繁多,但一点也不乱套。队里把各种活路大体分为三类:田头、土头、杂活(以运肥为主,还有运粮、运草等)。劳力强的青壮年就专门分配干运肥、运粮和运草等重活;青年妇女和有生产经验的老农薅秧、追肥;不能下田和年老体弱的社员以及手巧心灵的妇女就专门分配干土头的薅淋和播种,使人人都在自己相应的生产岗位上大显神通。
因时制宜,就是看季节、看气候、看时间安排劳力。石灰窑小队的干部和社员,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是:抓季节,抓气候,抓时间,就是抓劳力。他们说,“只要工夫用在‘火口’上,就可节省出大批劳力”。反之,则“事倍功半”。这个小队在老皮冲有十一亩包谷长到一尺高时,小队长向青云就安排了十一个人去薅,计划十一个工可以薅完。但当天由于生产队里把劳力全部调到别的小队去挖洋芋,后来又连续下了十来天雨,错过了时机,包谷地的草长得很猛,结果花了三十三个工才薅完,无形中就浪费了二十二个工。因此,石灰窑小队在安排活路上特别注意抓季节,一般都是在每项活路进行前的五至十天即作好计划,并有一至二天的短安排。这样既做到了适时,又做到了有条不紊,用的工夫也恰到“刀口”上。这个小队每天还有两套活路的安排,社员出门干活也带两套以上的工具:晴天就干晴天活,雨天就做雨天的事,由小队长灵活指挥,使劳动力安排紧紧适应天气变化,一般做到上午的活路不拖到下午做,下午的活路不拖到第二天做。
因地制宜,就是看田地远近、看耕作难易、看土质好坏来分配劳力。石灰窑小队的三十九户人家,都居住在两山的山腰,田头活路较近,土头活路较远,最远的土有十来华里,并且一出门干活就得爬坡。为了避免吃饭往返耽误时间和便利生产,他们在相距两华里的石灰窑和良田各建一个食堂吃饭,以食堂为中心把三十九户人家划为两个“战斗组”。如没有突击性的生产任务时,两个战斗组分别安排劳力干活,工分定额不变。这就避免了干活往返费工的情况。在这方面,小队的办法很多,打得很紧。比如当前积肥用工,全队采取了人牛上山踩粪的办法,在边远田土运肥活路花工大的地区,建立了五个牛圈就地积肥、就地踩粪、就地施放。初步计算,全队光这一项就要节省运肥劳力在三百个工以上。
因活制宜,就是看活路的轻重缓急,分清主次,既突击主要农活,又照顾一般农活。从石灰窑小队看来,虽然人户不算多,田土也不过几百亩,但是“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各样作物都种得有一些,活路项目一样繁杂。因此,他们在安排劳力上始终是根据以粮为纲、照管其他的原则来办事的。比如当前,就以抓田间管理为主,照顾突击播种晚秋作物和修制三秋工具等,用在第一线的劳力就占总劳力84.3%。同时以田间专业组为主,以临时性的突击组为辅。比如当前栽种晚秋作物的时间性特别强,小队里除分派五个社员专门追施三类苗以外,其余的劳力则全部调去抢种秋苕、胡萝卜和大白菜,突击三天后,又分头进行薅秧和薅土中作物。
人不空手 路不空行
石灰窑小队从目前到秋收的两个月中,全队的劳力虽是一再设法增加到了四十个,但计算到秋收前,也只能做一千九百多个工,和实际需要的尚差一千九百多个工。看起来,这个小队要按质按时完成生产任务,是困难重重的。但事实并不如此。干部和社员都非常乐观,对实现今年农业大丰收信心十足。这里的主要原因,一是这个小队的干部善于合理安排劳力;一是他们善于安排活路,使每一个劳力能发挥更多的作用。
这个队做到了人不空手,路不空行,大大提高了工效。合理排工在石灰窑小队已不是一个什么新的问题,只不过是现在发展得更全面罢了。过去,社员们就有“出门带肥料,收工带柴草”的良好习惯,合理排工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如目前,根据多样的农活,队里就对现有劳力作了多方面的规划:出门带肥料到田里,收工带柴草等回食堂;割草积肥结合割田坎和割路;薅秧和薅土头作物结合积肥;看牛和看田水的社员带镰刀割草积肥;看鸭子的社员照顾管田水和薅田坎豆;到镇远运粮的社员带柴上街去卖,等等。由于在干活的时间做到了手不空使,路不空行,从中节省出了大批劳力。综合使用劳力后,队里的积肥、运肥、砍柴、卖柴、捶晒坝、看田水、薅田坎豆等方面约计可节省出一千五百个工以上。
辅助劳力作用不小
在石灰窑小队,无论是青年、壮年、老年,或是小学生,只要能做得一点事的,都要争着找些活做,寨子里看不到一个闲人。这里有十一个老年社员和二十五个十四岁左右的学生。为照顾老年和年龄较小的学生的身体,队里尽量分配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轻便活路。“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三十六个没有列入小队劳力之内的辅助劳力,仅在7月份就做了三百六十多个劳动日。因此小队干部对这些辅助劳力也极为重视。
石灰窑小队的二十五个学生,虽然年轻力小,但由于他们生活在农村,大活做不起,割草、看牛等活路还是挺在行的:割草,他们手巧心灵;看牛,他们跑得快。我们看到的许多十三、四岁的学生,每天早上都能割七、八十斤垫圈草。吃了早饭,有些体力强的还和社员们一块去做土头的锄草活路。十一个老社员,虽是年纪大一点,但干活路很在行,比如杨大毛和雷大妹,虽然年高,但身体仍很健壮,干土头活路有许多中年妇女还不如他们。为了实现今年粮食大增产,他们都自愿请求参加做些土头活路。
健全的生产责任制度
在各项活路中,石灰窑小队都有一套经过社员讨论制定的规矩;每一项农活又制定有合理的定额。这两年来,队里始终坚持了“定农活、定质量、定时间、定工分”的“四固定”小段包工生产责任制。由于小
队里的生产定额切合实际,坚持定额管理、质量检查和奖惩制度,生产有条不紊,大大的提高了社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出工早、收工晚已成为风气,因而劳动效率成倍提高。这个小队做得比较出色的,是“四固定”到包工小组。每组一般五至十人,每天临田干活又灵活分头包干进行,实行人田对号,社员干活的劲头格外大,每天都要超过各种农活定额达30%以上,有的还超过定额一倍多。比如当前的割草垫圈积肥,规定每人每早上割八十斤草,不少社员都超过了定额。同时,他们还有一日“三抓”(早上抓出工、中午抓检查、晚上抓评比)的制度,对无故完不成生产任务的小组或个人,就及时地进行检查;活路做得不合要求的坚决返工;发现有偏高偏低的定额,及时进行合理调整。把对手赛具体到每项农活
石灰窑小队的田间生产竞赛一直搞得热火朝天。这个小队的干部把组织田间生产竞赛作为调动社员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措施。这个小队的田间生产竞赛的特点,主要是样样活路进行田间比武,社员们个个有对手。经过比武而名列前茅的标兵小组或个人,小队立即表扬,连续三次都评为标兵的,小队还送给斗笠或其它东西作为奖励。这个小队在薅秧、积肥、运肥、种晚秋作物等方面都树有标兵,这些标兵又是社员面对面在田间评选出来的,一经命名标兵之后,社员们立即掀起学、赶、超标兵运动,竞赛搞得热火朝天,生产高潮越来越高。如在当前的积肥比武中,社员李永洪一天割八百斤垫草,被命名为全队的积肥标兵后,社员们人人决心超标兵,连日来积肥定额一再突破,以前每人每天平均割草四百斤,现已平均割到七百斤左右,比原来割草工效提高70%多。可见,样样活路开展面对面的竞赛很好,既便于互相学习,又便于评比高低,推动生产的作用很大。
善于使用劳力善于爱护劳力
“要社员干活好,首先要生活安排好”这个问题在石灰窑小队显得格外突出。我们看到两个寨子的社员,不论年轻的或年老的个个红光满面,喜笑颜开,都是一个劲争取把生产搞好。我们在寨子里访问,社员们反映说:队里的干部会关心人,体贴人,给我们把生活安排得妥妥贴贴的,没有什么牵心挂肠,想到的就是搞生产。在关心社员生活上,这个小队特别突出的有三个方面:一是食堂办得出色。两个食堂家底都很厚,蔬菜多,一日三餐,每餐两菜一汤,花样多,味道好,社员吃得非常满意。二是有劳有逸,坚决按照劳动作息时间办事。这段天气热,他们早上天麻麻亮就出工,中午都要“命令”大家睡两个钟头的觉,晚上七点收工吃饭,有事最多开半小时会就各自休息。因此,有的青年就利用晚上学习文化和毛主席的著作。由于社员有了充足的休息时间恢复疲劳,生产时精力充沛,干活如龙似虎。三是关心和照顾年老体弱、生病和身体有特殊情况的社员。由于石灰窑小队干部善于体贴人关心人,社员干活的劲头也就格外大,这也是这个小队劳力少、活路多,能够出色的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的一条重要保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