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2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当前水稻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
中国农业科学院栽培生理研究所
当前全国各稻区中稻已进入成熟阶段。北方单季稻已达孕穗和抽穗期;长江流域单季晚稻已进入分蘖后期;长江流域及华南的双季晚稻有的正在返青,不久即到分蘖期;这是争取秋粮增产的关键时期。广大社员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正以冲天干劲,投入中、晚稻田间管理的紧张战斗。因此,根据水稻的主要生育时期对栽培条件的具体要求,从田间管理措施上加以促进或控制,取得全面增产,是当前水稻生产战线上的中心任务。
水稻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子构成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除选用丰产品种和插秧前的各项栽培措施如施足基肥、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等以外,还必须通过插秧后的正确的田间管理,攻克穗多、粒多和粒重三个关口,使构成水稻产量的这三个因子得到平衡发展。在培育穗、粒的田间管理措施中,控制肥、水是非常重要而又十分复杂的工作。肥、水是水稻生长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施用不适当也会严重影响水稻生育。所以在管理技术上必须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不同要求,灵活掌握。
培育壮秧,促进早期分蘖,控制后期分蘖,攻穗数关。
根据1959年各地中、晚稻丰产经验总结资料,亩产千斤的丰产田一般每亩都要达到二十五万至三十万穗以上。因此,今年不论北方单季稻、长江流域的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以及华南的双季晚稻大面积丰产指标,普遍要求突破三十万穗。要得到这样多的穗数,首先要依靠基本苗数和插植健壮的秧苗。如果栽的不是一类秧苗,在插秧返青后必须根据大田的肥力情况,施用速效的腐熟人粪尿或硫酸铵等以促进苗的生长,同时保持浅水使之早发分蘖。
在亩栽二十至二十五万苗的密植情况下,只要基肥不缺,插秧返青后,分蘖数达到三十万以上是不成问题的。如果肥、水充足,初期温度较高,分蘖数还可以猛增至四、五十万以上。但是能不能得到三十万穗,还要看分蘖期的田间管理措施是否能够跟上。保证每亩有足够的穗数,问题不在于分蘖数够不够,而在于有多少分蘖能够成穗。实践证明,要获得足够的穗数,应该以促进早期分蘖,控制后期分蘖为原则。当分蘖数达到计划指标后,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如在肥力高的稻田采用晒田;肥力较低,分蘖期温度不太高的地区采用灌深水,或两者相配合的办法,可以使分蘖不再增加;同时借排水、灌水以调整稻株的形相,保证行株间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增强已有的分蘖,并促使蘖蘖成穗,提高有效分蘖率。有的丰产田,为了怕分蘖衰退死亡,影响最后穗数,在返青后施用较多的分蘖肥,结果使分蘖数和叶面积激增,行株间过早郁闭,势必有大量的分蘖因得不到正常的光照条件而趋于死亡,反而不能保证足够的穗数。这样不仅徒耗体内大量的有机养分,而且因封行过早,个体得不到良好的通风透光环境,茎身纤细,叶片稀疏,根系发育不健全,出穗迟缓,即使能保存较多的分蘖和穗数,但是穗小粒少,且会加重倒伏的威胁。这样在穗数上的所得,往往不能补偿粒数上的损失,产量不能提高。所以分蘖期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不是依靠大量加多分蘖数以期增加穗数,而是促进早期分蘖的健全生长;不是延长分蘖期,而是缩短分蘖期,控制后期的无效分蘖。因此,在合理密植和施足基肥的情况下,分蘖肥可以不施或少施,如果基肥不足,秧苗初期生长不够健壮,则需要在返青后结合第一次耘耥,提早追肥,或在插秧后亩施一、二十斤硫酸铵并配合适量的磷钾肥施在田土表层作“面肥”,这有促进返青,提早分蘖的效果。总之,分蘖期施肥的关键,在于能够掌握既不要因缺肥缺水而生成叶片短窄,同化面积过小的三类苗,又不要在分蘖后期过早封行,形成披叶郁闭和延迟出穗;并要做到在分蘖末期肥料落劲,出现生理上正常的退“黄”时,为以后攻粒数关打下牢固的基础。
看苗追肥,结合晒田,掌握水稻“黄”“黑”变化规律,调节碳氮代谢过程,攻粒数关
要达到亩产超千斤的大面积丰产指标,在突破三十万穗基础上还需要每穗平均达到七、八十粒或更多的粒数。
在密植增产中,穗数与粒数的矛盾,是群体与个体矛盾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当前生产上存在的重要问题。要取得高产,穗数与粒数的矛盾必须得到统一,即既有较多的穗数,又要每穗有较多的粒数。实践证明,只要肥、水和其他管理措施掌握得好,这一矛盾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水稻在结束其光照发育阶段后,植株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即开始其幼穗分化。在稻穗分化的整个过程中,决定每穗粒数的枝梗原基形成期的进展是很快的。由第一枝梗原基开始突起到枝梗原基形成期终止,一般不过三、四天。争取穗大粒多,就必须在这一时期以前创造形成大穗所必需的一切条件。例如,穗肥的施用,必须掌握在枝梗原基形成期发挥肥效,才有增加每穗粒数的效果。稻穗分化期因品种成熟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一般早稻开始幼穗分化在拔节前,中稻幼穗分化约与拔节同时,晚稻则在拔节之后。如以拔节作为施用穗肥的根据,则必须考虑品种的熟期特性,具体掌握。
植物器官与器官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为了获得大穗,必须有生长良好的营养器官。在一般情况下,营养体的单位长度的干物重愈高,表示生长愈健壮,将来分化的穗也愈大,每穗粒数愈多。也就是说,大穗必须在茎秆粗壮的基础上形成。培育粗秆大穗,一方面要求有足够的肥、水的供应;另一方面要求行株间有良好的光照条件,以利于茎秆长粗,并增强其碳素同化过程,为形成大穗打下有利基础。全国水稻丰产模范陈永康在单季晚稻三个发育转化时期,掌握“三黑三黄”的规律性变化,看苗追肥,并结合晒田,以调整植株内部营养生理的关系,是促进壮秆大穗的关键措施。“三黑三黄”的要点是:第一次“黑”发生在分蘖期,通过分蘖初期施肥,即所谓“小暑发棵肥”来控制;到分蘖末期,施用的肥分落劲,结合轻晒田,出现第一次“黄”;接着在拔节前施“大暑长粗肥”,叶色转绿,就是第二“黑”;结合立秋前重晒田,叶色一度转淡,形成第二“黄”;复水后施“立秋长穗肥”叶色再度转深,是为第三“黑”;直到抽穗前三至五天结合轻晒田,叶色转淡,出现第三“黄”。现在证明,这种规律性的变化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双季晚稻以及北方的单季早中稻都存在“黑”“黄”变化规律。只是由于生育期较短,一般只出现“二黑”“二黄”,即在分蘖期及穗分化期要“黑”,使氮代谢旺盛;在穗分化前及出穗前,叶色都要一度转“黄”。“黄”的出现,除由于内部营养状况的转变和所施的肥料落劲外,还要依靠晒田加以掌握。晒田不仅能改善土壤环境,有利新根发展,同时使稻根容易吸收的一部分氨态氮氧化为硝酸态氮,并由于土壤水分降低,根系对氮的吸收减弱,因而以氮代谢为主的生理过程转向以碳代谢为主的生理过程,使碳水化合物向茎秆集中,防止徒长,达到壮秆目的。复水以后,这些碳水化合物便向穗部转运,以供给穗粒发育时对有机营养的不断需要。晒田对施肥过多或排水不良的稻田特别重要;但对盐碱区稻田,因易引起反碱,不能适用,可采取“干干湿湿”的排灌方法来代替。
深水孕穗,浅水灌浆,湿润长谷,控制氮肥,防止倒伏,攻粒饱粒重关。
攻粒的目的有二:一、孕穗期追肥是为了提高每穗结实率,二、出穗前后追肥是为了增加千粒重。在一般情况下,当一穗多数颖花进入花粉内容充实期,常常发生颖花退化现象。因此,在花粉充实期前的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即大约在出穗前十二、三天时,进行追肥,可以减少颖花退化,增加每穗开花结实的粒数。
研究结果还证明,谷粒充实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大约有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是依靠出穗后由茎叶的绿色部分合成转送的。因此在出穗期前,如表现缺肥,必须施用粒肥,或进行根外追肥,如喷过硝酸钙或泼稀薄尿水等,常有增产效果。
不论孕穗期或出穗期施用追肥都应当注意植株的营养状况和叶色的表现,不可盲目大量施用。如孕穗期叶色仍浓,绝对不宜施粒肥,否则植株吸收过多的氮素,就要消耗大量碳水化合物,构成氮化合物,使穗部所需的醣类大大减少,增加空秕率。
由孕穗期到灌浆期水的不断供应也是提高穗结实率和增加粒重的重要措施。特别在减数分裂期如遇到干旱,最易使花粉发育不良,结实率降低。江苏江阴农民提出的“深水做肚,寸水抽穗,厚水灌浆,湿润长粒”,是生育后期排灌管理的宝贵经验,值得研究推广。
水稻生育后期的肥、水管理措施,对长江流域的双季晚稻尤有重要关系。因为这些地区双季晚稻的成熟期很容易遇到冷害,如果后期肥、水过多,延迟成熟,将会因冷害而增加空秕粒,影响产量。但在正常的孕穗、出穗时期,如突遇寒风侵袭,则须灌深水以便保温。
以上是取得水稻丰收的三个关,必须连续攻克这些关口,才能使产量在过去的基础上跃进一步。因此,从插秧返青以后,直到成熟这一段期间,一切田间管理工作,特别是肥、水措施,绝对不能放松。必须根据水稻正常的生长和发育的规律及其对肥、水的具体要求,加以调整,起到促进和控制作用,才能最后达到计划中的穗数、粒数和粒重,获得预期的高产。
抓肥抓水,攻穗攻粒,是水稻田间管理的主要方面,但还不是它的全部工作。其他措施如及时中耕以增强根系对肥、水的吸收和提早分蘖;除草以减少肥、水的消耗,健全茎蘖生长;防止旱、涝、病虫等自然灾害,以消灭枯心苗和白穗等,都直接间接地促进分蘖成穗,增加每穗粒数和减少空秕率。这一切都必需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与大抓肥、水的同时,及时掌握。


第7版()
专栏:思想评论

谈勤俭的政治意义
关锋
我国有句格言:“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它的意思是说:勤动手,又勤动脑,勤勤恳恳地劳动,就能克服“拙”而生出巧来;在生活上节俭朴素,就能培养出廉洁的品德来。
这句格言是合乎辩证法的。它没有限于“勤俭”的经济意义,而是进一步说明了“勤俭”对于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作用。所以,它很耐人寻味。
在今天,勤俭的意义比在旧社会里大得多了。勤俭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光荣传统。但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劳动人民克勤克俭地创造的物质财富,却被剥削阶级剥夺了去;而且,那时受着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勤俭常常只是同家庭的生产、收入和生活联系着,而不能够同争取劳动人民解放的总目标联系起来。那时,他们终年勤俭,结果还是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革命的不断胜利,情形就不同了。中国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勤俭的传统得到了更大的发扬,特别是这种传统同劳动人民解放的总目标,同争取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联系了起来,成了劳动人民求解放、争取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民主革命阶段的艰苦岁月里,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各级干部,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我们革命根据地的劳动人民,高度发扬了勤俭的光荣传统。他们艰苦地劳动,发展生产,省吃俭用,节约革命的资财,以支持人民革命战争。各级干部和军队,同劳动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在勤和俭两方面都成为群众的表率。由于大家克勤克俭,不仅从经济上保证了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而且更重要的是密切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密切了军民关系,培养了广大党员、干部的革命品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
建国十年多以来,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极其巨大的成就。我们国家的“家底子”厚得多了,人们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是否需要大力提倡勤俭呢?是的,需要比过去更加强调,更为大力地提倡。为什么呢?因为社会主义建设,是更加艰巨也更加光荣的任务;因为在人们生活比较好的时候,从政治思想方面考虑也更需要大力提倡和发扬勤俭的光荣传统。
毛泽东同志指出:勤俭经营“应当是一切经济事业的方针。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现在还很穷,要使中国富起来,需要几十年时间。几十年以后也需要执行勤俭的原则,但是特别要提倡勤俭,特别要注意节约的,是在目前这几十年内,是在目前这几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在今天,勤俭直接地同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富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联系了起来,直接同创造条件以便将来在我国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联系了起来。所以,勤俭的意义更大了。为了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要依靠全体干部和全国人民,在党的总路线照耀下,团结一致,克勤克俭,艰苦奋斗。只有经过坚韧不拔的艰苦奋斗,才能把党和国家所规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美丽蓝图变成现实。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飞速发展,形势是好得很的。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不应该把事情想得一帆风顺,而应该准备应付一切可能遇到的困难。要克服困难,就要靠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靠着勤劳的双手和不怕吃苦的决心和毅力。在党的总路线照耀下,只要全体干部和全国人民勤劳节俭,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天大的困难都会被我们克服。每个人勤恳劳动,为国家多创造一斤粮、一尺布、一个机器零件;每个人省吃俭用,为国家节约一斤粮、一尺布、一文钱,这都是创造有利条件以争取新的胜利的重大因素。“集腋成裘”,大家尽可能地多生产财富,尽可能地节约,汇集起来就能大大地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很显然,勤俭既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手段,又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政治问题;要不要勤俭实际上就是要不要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而艰苦奋斗的问题。
我们知道,国际环境也要求我们非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不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正在疯狂地进行侵略和扩军备战。我们必须争取时间,尽快地进行建设,以便在保卫世界和平、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国际义务中,贡献出自己的更为巨大的力量。这就是说,勤俭又是同国际范围里的阶级斗争、同加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同粉碎美帝国主义准备侵略战争的阴谋直接相联系的。
由此可见,在今天大力提倡勤俭,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勤俭,在今天对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勤能补拙”,在今天仍然是一个真理。这一点,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凡是勤动手又勤动脑的人,就变得聪明起来,就能作出或大或小的创造发明,对祖国、对人民作出贡献。反之,凡是不愿勤动手又不愿勤动脑的人,就不可能有什么发明创造。“俭以养廉”,同样也还是真理。凡是生活俭朴的人,就能保持和发扬廉洁作风。反之,凡是铺张浪费的人,就会滋生腐化堕落的苗头。
但是,在今天,“勤俭”不仅能“补拙”,“养廉”,而且是全面地直接地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约而言之,其关系,至少可以有下面几点:
勤俭,可以克服官僚主义作风,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勤俭,可以克服粗枝大叶的作风,而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
勤俭,可以“补”眼光之短浅,而有助于人们展宏图、立大志;
勤俭,可以消灭懈怠于萌生之时,而使人精神振奋;
勤俭,可以“补”恒心之缺乏,而培养坚韧不拔的斗争性、坚定性;
勤俭,可以消除散漫性,而培养纪律性、战斗作风;
勤俭,可以消灭个人主义的贪欲(贪图享受,贪图安逸,在个人利益上锱铢必争),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发扬“吃苦在前,享福在后”的高尚道德品质。
在目前提倡“勤俭”的意义,从思想方面来说就是: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发扬共产主义思想。
勤俭的反面,就是“懒”和“奢”,用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好吃懒做”。如果不发扬勤俭的作风,就会逐渐染上“懒”和“奢”的作风。染上“懒”“奢”作风的人,就必然讲究排场,铺张浪费,那怎能不脱离群众?就必然对党交给的工作马马虎虎,那怎么还能实事求是?就必然逐渐懈怠起来,那怎么还能发愤图强?就必然只看到穿、想到吃,眼光如豆,那怎么还能立大志?就必然懒散起来,那怎么还能有纪律性、斗争性和战斗作风?那样,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好吃懒做”的人,成了资产阶级的俘虏。而克勤克俭,却能抵抗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和生活作风的侵蚀,越来越能够提高人们艰苦奋斗的决心,坚定人们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心。
勤俭是无产阶级的作风,懒奢是资产阶级的作风。勤俭作风是革命的优良品质的表现,而发扬勤俭作风也就必然使革命的优良品质得到提高;懒奢作风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如果不保持和发扬勤俭作风,就会染上懒奢作风而变成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
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套用这句话,也可以说“由勤入懒易,由懒入勤难”。这两句话,对于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尚未树立、或树立而尚未巩固的人说来,在一定程度上是很适用的。由于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存在,如果不加以抵制和克服,而任其自流,在许多人身上就会不知不觉地染上懒奢的恶习。所以,勤俭作风,必须长期进行教育培养。在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因为财政经济十分困难,生活十分艰苦,所以人们比较地容易养成勤俭作风(当然不是说,那时候不需要教育)。现在,我们的生产在不断地跃进,生活也比过去好得多了,安适得多了。而,国际环境和我国“一穷二白”的状况,都要求我们克勤克俭,以最高的速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是,对于无产阶级世界观尚未树立或树立而未巩固的人来说,在生活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就会发生“由俭入奢易”,“由勤入懒易”的危险。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说来,他们既没有经过民主革命时期的艰苦锻炼,又没有经受过旧社会的艰难困苦,而且无产阶级世界观正在形成过程中,因而资产阶级的思想作风更容易侵蚀。因此,我们必须比过去更要加强勤俭教育,比过去更要强调发扬勤俭作风,教育全体干部和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为了祖国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为了共产主义的远大前途,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利益,不辞辛劳,不避艰苦,发愤图强,发扬“卧薪尝胆”的精神,时刻记着为中国革命而光荣牺牲的烈士,时刻记着当年的艰辛困苦,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决心在艰难困苦中,“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十分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历史将证明:我们党大力提倡勤俭,加强勤俭教育,是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