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2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干部和社员爱社如家克勤克俭埋头苦干
重庆米亭子人民公社勤俭办一切事业
本报讯 重庆市米亭子城市人民公社干部和广大社员爱社如家,克勤克俭,埋头苦干,在建社短短四个月内就把各项生产事业办得很出色。
这个公社没有向国家要过一文线,要过一部完好的机器,全凭干部、社员白手起家,实干苦干,工厂就由原来的十七个发展到一百二十多个,职工近三千人,4月份到7月份工业总产值达到九百多万元,相当于去年全年这个地区所有工业的总产值的六点四倍。生产产品的品种由原来的一百多种增加到六百多种;公社建立了机电、轮机修配、化工、线带等一批骨干工厂,能生产马达、电焊机、电焊条、倒顺开关、航灯变压器、氨水、农肥和许多生活日用品。居民区内的托儿所、公共食堂、生活服务站己成套成网。
这个公社有三万多城市劳动人民和工人家属,原先只有几家街道工广,没有什么生产事业。全社能在短短几个月中改变面貌,是和全社干部以身作则,和社员群众一道克勤克俭、埋头苦干的作风是分不开的。全社干部从党委书记、社长到各个基层生产单位的干部不仅带头到生产第一线,还都到街道公共食堂搭伙,和社员群众同甘共苦。公社办厂初期,机器修配厂只有一部“四肢不全”的破旧车床,不能开动,工具也极少,生产遇到很大困难。公社党委书记何玉福、社长刘朝荣就深入工厂,带头和社员一道自制、自装。何玉福和刘朝荣还领导全厂车工、钳工、锻工一齐动手,分头到大厂废钢铁堆里去找来废钢、破鼓风机壳子,白天搞生产,晚上全厂职工闹革新,没有钢材做架子、没有水泥浇座子,社员们找来木头和石板代替,就这样,经过领导干部和社员共同苦战,这个“穷棒子”的机器修配厂已经有了六部车床、刨床、冲床、鼓风机;这些机器又制造了许多工具和机具武装了自己。原来只能生产船钉、螺丝等小五金,现在已能为国家加工矿山钻机、卷扬机,试制了电焊机、马达、变压器等,成了公社的一个骨干工厂了。公社干部、共青团员喻成珍、江礼孝、艾英英等利用业余时间抬石头、搭工棚、建炉灶,利用旧铁锅办起了一个青年化工厂,生产了不少化工产品,现在已成为全社的一个中型工厂。在公社干部的带头影响下,工厂一个接一个的办起来,全社一百多个工厂,几乎都是公社干部群众一同辛勤劳动的果实。公社各个工厂的厂长,很多人在短期内学会了管理企业的本领和生产技能。他们爱厂如家,细心管理行政事务。由于他们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劳动,对社员影响很大。
广大社员在公社党委领导下,立大志,树雄心,个个发奋图强,决心创造幸福的劳动生活。四个女社员以院坝为工场,以一个破风箱、一把钳子和一个锤子办起了一个小五金厂。开工第一天只生产了一斤半船钉。接着党委书记又协助她们从别的工厂里找来了破旧车床、刨床、摇丝机,工人增加到二十多名。从此,全厂职工信心更大,在退休老工人刘国安的指导下,许多人很快掌握了技术。有一天这个小厂接到修复403号拖轮锅炉的任务,职工们又惊又喜,召开了诸葛亮会议,对锅炉进行“会诊”。经过七天的实干苦干,在附近轮船修配厂工人帮助下终于完成了任务。现在这个小厂不仅生产船只上需要的三十种零件和配件,而且担负了轮船的中修和小修,正式被公社命名为轮机修配厂。白手起家的轮机修配厂的办厂事迹,更加激发了社员群众和干部艰苦奋斗的决心。在办厂初期,许多人是吃家里的饭,办公社的事,他们不仅不拿工厂工资,还拿出部分积蓄给工厂购置用具,替公社兴家立业,发展生产。在办工厂中,全社干部和社员尽量搜集了城市的废旧物资,能改装的就改装,能修配的就修配。据七个工厂统计,目前已拥有土简设备一百三十多台,保证了生产。
在大批工厂和集体福利事业办起来后,广大社员立志改变旧面貌的信心更大,他们继续发扬革命干劲,冲破技术关和原材料关。全社原有的技术工人很少,为改变这种状况,公社派出了一批社员到大厂学技术;在生产岗位上的职工也发奋图强,苦苦钻研技术。机器修配厂原来只有一名电工工人,经过短期的培养、传授,现在全厂懂机修技术的工人增加到四十多个,全厂生产技术水平也大大提高。全社工厂数量猛增后,他们为不增加国家原材料的消耗,广大社员广找生产门路,充分利用城市废品、废料和大厂边角材料。有什么材料,生产什么产品,千方百计增加国家财富,改有一个工厂叫喊缺原材料的困难,没有人伸手向国家要原材料。他们利用烂铁废钢生产船钉;把大厂的废棉、收购来的破布、废鞋,经过加工做成擦机器的刷把、拼成童装、做成鞋底。线带厂、麻线厂、废布厂、草件厂、络纱厂等许多轻工业厂也开办了红炉车间、锻工车间,利用烂铁废钢制造船钉、角钉、剪刀、炊具、马铁掌钉、牛铁掌钉等小五金,变无用为有用,给国家增加了大量财富。
公社党委不仅重视政治思想工作,而且发动全社干部和社员建立了制度,保证了勤俭办社方针的贯彻。公社规定了各单位在五十元以上的购置费用,需要公社批准,一百元以上的还得由公社负责干部会议上讨论确定。这样保证了尽多的资金用到扩大再生产上去,尽量减少非生产性的开支。今年上半年全社积累的十四万多元资金,有90%以上用于生产建设;全社还从其他开支中节约了四万多元,转用到生产建设中。许多工厂每月只有必要的开水费、办公用品、订阅报纸等几元的开支。在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下,公社领导也很注意社员福利事业的建设工作,深受社员们的赞扬。


第4版()
专栏:

领导群众改变山区面貌 以身作则带头厉行节约
阎克平精打细算处处为集体
在他的影响下,十三陵公社干部和群众发扬勤俭办社新风尚
本报讯 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人民公社党委书记阎克平,带头发扬解放战争时期的艰苦朴素作风,一手抓增产,一手抓节约,克勤克俭,由己及人,全公社发扬勤俭办社的新风尚。
十三陵公社境内多山,一向是缺粮地区,常年靠买粮过日子。阎克平从去年冬夭调到这里工乍,在上级党委的指示下,抱定“发奋图强”的决心,领导全社干部、社员“与天斗争,向山要粮”,力争尽快改变山区缺粮的面貌。他深入田间、果园、食堂,发现社员中有“靠山吃山现得利”的思想,对经营庄稼改有兴趣。针对这种情况,他和公社其他党委委员仔细地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山区也要以粮为纲,并决定结合春耕播种在群众中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大搞林业、畜牧业和其他副业,力争做到全社口粮自给。今年一开始,他领导全社社员首先抓紧管理好三千亩春小麦,终于在干旱的山坡地上收获了三十多万斤麦子。同时,为了改变山区耕地少的情况,发动社员扩大耕地面积,全公社掀起了向“十边”进军的生产高潮,垒沟沿,开梯田,在原有三万一千多亩耕地面积的基础上,又扩大了七千亩耕地,还普遍栽种玉米、多穗高粱、白薯等高产作物和实行林粮间种。当春播夏锄农忙季节,立即从水利工地和社办工业等方面调出劳力,加强粮食生产战线,结果春耕比往年提早一个多节气完成。田间管理又抓得狠搞得细,实现了全社无荒地。社员们吃上公社新收的麦子,又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时,都兴奋地说:“咱们社有阎书记这样好的当家人,穷山也会变成余粮乡。”阎克平在领导社员贯彻以粮为纲的方针时,并没有放松林业生产。他发动社员组成了专业队,加强果树管理,并有计划地发展畜牧业和社办工业,力争各项事业全面跃进。今年以来,已连续五次被中共昌平县委评为红旗公社。
十三陵公社党委在大抓增产的同时,又抓紧节约。阎克平到公社后,发现有的生产队见什么就买什么,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他就一方面领导公社财务人员,加强经济核算,订出公社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生产队流动资金现款不得超过三十元;非生产性开支五元以上,需经公社党委批准。这样,既控制了开支,又提高了公社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他以身作则和抓典型事例,不断向干部和社员进行勤俭办社的思想教育。在春耕生产时,许多生产队都提出购买粪箕、粪筐、笼头和套股绳等生产资料,而泰陵园生产队却自编和利用旧物代替这些用品。阎克平就组织生产队干部讨论学习泰陵园作法,发动社员就地取材,用山上野生的荆条进行纺织,既做到不误农时又节约了开支。对于非生产性开支,他抓得更紧。公社食堂是用十多根竹竿和一张旧席搭起来的,有人曾主张盖个新食堂,他坚决不同意,并且说:“食堂的房子好坏有什么要紧,还不是照样吃饭。”这些事情,给社干部和社员很大教育。
由于党委书记处处带头克勤克俭,这个公社发扬勤俭办社的风气。从公社党委到生产队,许多干部和社员,都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他们不论办大小事都精打细算,因陋就简,时刻注意节约。公社干部下到生产队时,就住在社员家里,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打游击一样,干部和群众相处得亲密无间。黑山寨生产大队没处办公,也没肯盖一间新房,挤出几间旧房作办公室。公社建猪圈盖鸭场,也都是社员千方百计想办法,就地取材建成的。在生产上也处处节约,泰陵生产大队在搭白薯炕时,本来从供销社买来三百斤麻绳准备打草帘,可是党总支本着
“能不花钱就不花钱”的原则,发动社员上山砍葛条代替麻绳使用,把买回的绳子全部退回去。接着又组织编织队,自编水果筐,没用公社开支,就把今年收下的水果打包运出去了。
生产提高了,社员收入增加了,却很少看到铺张浪费的现象。家家都本着勤俭持家的精神,精打细算过日子。现在,这个公社的社员大部分人都有存款。仅今年上半年,全社社员就储蓄了三十多万元。(附图片)
这是北京市昌平县十三陵人民公社长陵生产大队的社员们正在地头上休息,公社党委书记阎克平(左一)和他们研究开荒山种“十边”和勤俭办社等问题。 本报记者 孙世恺摄


第4版()
专栏:

职工业余教育促进技术革命
上海国棉十七厂、玉门石油管理局、重庆汽车运输公司业余教育网发挥重大作用
本报讯 上海国棉十七厂的职工业余教育,根据技术革命和生产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新的教学体系经过几个月的实践,证明它能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上海国棉十七厂已初步建立了小学、初中、中专和大学的一套完整的业余教育体系,全厂入学人数达七千四百多人,占职工总数的90%以上。通过业余教育,使职工的政治、文化、技术水平大大提高,青壮年文盲已基木扫除,达到高小文化程度的人数,占职工总数的58%,达到初中程度的占25.5%,达到高中和大学程度的占12.5%;并且培养了大量干部和技术人材。
今年以来,国棉十七厂掀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这种技术革命的新形势,要求工人有越来越高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今后无论是保全保养工、机械工或者是挡车女工,都必须具备更多更新的电气、机械以及近代物理等知识。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这个厂今年在过去两次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第三次改革。
为了统一对这次教学改革的认识,这个厂党委发动业余学校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进行反复讨论。在这基础上,党委又深入车间调查摸底,召开了座谈会,把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排队。这些问题集中起来,主要是关于机械化、自动化和近代科学知识方面的问题。工人们要求提早学这些知识,并且要学得又快又好。因此,这次教学改革的中心要求是:从技术革命和纺织工业发展的需要和纺织工人缺乏物理和机械化、自动化基础知识的实际出发,根据速成的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按照专业和系统提高的需要,确定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相结合,提前学专业课,打破旧的教学方法,建立适应当前和今后技术革命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
经过详细研究和安排,学员学习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时间可以大大提前,原来脱盲以后要到第六年才能学到中专专业课,不能适应生产的迫切需要。现在,脱盲后经过一年突击学习必须的文化课以后,就开始接触到技术基础知识,两年后就可以学到专业课程;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年限因此也可适当缩短。
这个厂还根据成人特点,采取形象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时候,运用了密切结合生产的土教具、挂图等。有时还举办展览会、采用现场教学,边看边操作、边讲解,工人听了容易理解。
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能大大减少课时,缩短修业年限,它能更好地为生产和技术革命服务。通过各科教学,工人们学到各种科学技术知识后,立即运用到技术革命和生产中去,因此提出的革新建议、搞成的革新项目和促进生产的事例,共有一万多件。
本报讯 甘肃玉门石油管理局,在全局范围内己基本形成一个从扫盲到大学、从半日制到全日制的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全局现有全日制大学石油学院特别班一班,石油学校、技工学校和红专学校一百五十一所,入学人数共达三万七千多人。几年来,全局从工人中培养出了大批的工程师和技师,技术工人队伍现已扩大了十一倍。
玉门石油管理局在大办职工业余教育中,主要采取了“抓、辨、带”的方法。抓,就是以生产为中心,全面安排,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教育,生产学习统一领导,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统一奖励。辨,就是辨清是非,讲明道理,消除思想障碍。如有的人认为:“生产还抓不过来,那有时间办学校”、“学习要影响生产”等等。针对这些思想障碍,局党委组织职工讨论,找出该局一些既坚持了学习,又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的车间、队组的事实,解决了思想问题。带,就是领导坚持学习,带领群众前进,通过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分级办学,形式多样,是玉门石油管理局大办职工教育的一个特点。采取了局、厂、车间、井、队和班组五级办学形式,局、厂主要抓中等专业(高中)学校和业余大学,车间重点抓高小和初中,井队、班组抓扫盲和管学习出勤。分级办学不仅使统一性与灵活性、普及与提高更好地结合起来,而且使各级领导层层负责,分片包干,加强领导,使学习更加紧密地结合生产。
今年为使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与技术文化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就将每季革新的课题列入教学计划,采取讲课、讨论、辩论等形式,进行研究试制。
本报讯 重庆市汽车运输公司根据汽车运输部门生产流动分散的特点,紧密结合生产,因人因地制宜,采取多样灵活的方式,大办职工业余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公司各车队已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业余学习网,三千二百一十五个应入学的职工全部入了学。现在,脱盲职工除全部进入高小班学习外,并组织了一千零四十人进入了初中和中专学习,还有一百四十四人进入了大专班学习。
这个公司结合生产,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之一,是对单车单班远程行驶,流动性很大的驾驶员,根据他们长期分散在外生产的特点,采取集中大站突击,分散车上巩固的办法。各车队统一调整线路,轮批把需要进入高小或初中学习的人集中在一个大的点线(大站)进行教学。集中学习期间给学员安排双班运输(即由一人一车,一日一班,改为两人一车,两班轮换,日夜不停)的夜班短程运输任务,并尽可能照顾能够快装快卸的货物,保证他们能在第二天清晨六点以前返回住地。对于运程较短、比较集中、生产任务较固定又以行车小组为单位统一安排运输任务的驾驶员,采取以工教工(即工人教工人)的办法,在行车小组中选择或专门调配一个政治质量好,文化程度较高和热心教学的工人作兼职教师。
目前,全公司十三个点分别办了一个大专班和一个中专班。还抽调了八个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干部和技术人员作专职教师,组成流动讲师团,分为三个组三条线路包干负责中专和大专班的教学任务,给每条线路的学习班依序轮流上课。
由于职工政治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技术革命和发展生产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今年以来,全公司实现的较重大的革新就有一千六百一十七项。(附图片)
广州市曙光无线电厂辅助工刘顺仪(右)和张惠挑参加了业余学校的学习, 很快就掌握了收音机的装配和焊按技术。达是她俩在一起交流经验。
新华社记者蔡忠植、罗渺伦摄


第4版()
专栏:

因陋就简 就地取材 土洋结合
吉林中小学进行教具革新
新华社长春20日电 吉林省各中小学本着为教学服务,与生产劳动结合,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土洋结合的精神进行教具革新。吉林市部分中小学根据新教材的需要,仅在二十天内就革新和创制各种教具四千多件。吉林市一中已革新和创制的“自动温度控制演示器”、“无线电波接收演示器”等教具一百五十六件。这些教具都是利用废旧材料制成的。长春市六中创制的“显微镜幻幻”仅用两个双凸透镜,一个强光源和一只木箱,即把显微镜中的虚像变为实像,并把物像扩大几十倍映射在白幕上,供几十名学生同时观察。他们创制的实物幻灯,也仅仅是用一个焦距较大的双凸透镜,一个平面镜,一个光源和一只木箱制成的。吉林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员在教学改革中根据改革后的语文教材,利用旧材料就制成了能够自由转动变换位置,随时能出现所需要的词语的“万能活动黑板”和进行拼音练习的“万能拼音板”。
全省各中小学为了适应精讲多练的教学要求,还大搞电化、自动化教具。长春市六中创制出显微镜幻灯和实物幻灯,辽源市五中制成磁带录音机,通化市二高中制成土电影机等。
各学校把革新和创制的电化、自动化教具广泛地应用在教学上,显著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吉林省实验中学生物课教员以前讲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时,学生们说难懂,最近他们与学校电工厂、木工厂工人合作,做出一台“电动狗头条件反射模型”,只要一按电钮,条件反射规律就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学生看后立即就明白它的原理。怀德县公主岭镇实验小学三年级算术教员采取知识集中归类,精讲多练的办法,把教材通俗化、形象化,用放映幻灯的形式讲课,仅一节课的时间,就讲清了名数、不名数、单名数、复名数等六个定义,随后又以两节课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结果利用三节课的时间,讲完了原计划十节课的教材,效果很好。四平市二中充分利用广播教学,解决了教员不足的困难。
目前,全省各中小学的党组织正加强对教具革新和创制工作的领导,决心革新和创制更多的电化、自动化、现代化的教具,并使教具配套成龙,做到一具多用。


第4版()
专栏:

积极做好中、小学教师中的建党工作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刘宪曾
中小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特别是我们要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拥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中小学教育不仅负有为高等学校输送优秀学生的任务,而且要为工业农业培养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有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者。团此,办好中小学教育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要办好中小学教育,关键在于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
十年来,陕西省的中小学教育事业有了飞跃的发展。1959年中小学学生在校人数,比1949年增加了二十九倍多,教师队伍也空前壮大,现有的教师比1949年增加了二倍多。随着教师队伍的发展与壮大,中小学教师中的党员也日益增多。现在中小学教师中的党员占到教师人数的15%以上。1959年发展的党员比1958年发展的党员增加了八倍多,比1950年到1958年发展党员的总数还多。中小学校里党的组织也普遍建立起来了,一般的中学、师范都成立了党支部,小学也单独或几个小学联合成立了党支部或小组。这和几年前中小学党员人数很少,许多学校没有党员,许多学校不能单独建立党组织的情况相比较,已经起了显著的变化。
抓紧中小学教师中的建党工作,进一步说明了我们党从来就是重视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视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的工作的。特别在目前,我们党提出了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的任务,我们要使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尽快地赶上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要使我国六亿人口,除了不能参加生产和不能参加学习的以外,人人都生产,人人都学习,使工农群众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在这方面,现在的知识分子负有重大的任务。同时,中小学校数量大,绝大部分分布在农村,是农村进行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基地,是给农村传播文化知识和技术知识的据点。中小学教师是一支庞大的知识分子队伍,他们具体担负办好中小学教育的直接责任。因此,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把他们中间够入党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有着重要的意义。事实证明,抓紧在教师中的建党工作,不断发展与壮大学校党的力量,不仅保证了党对学校的领导,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提高了教育质量,而且大大推动了农村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有些地方自从加强了教师中的建党工作以后,中小学教师的政治觉悟提高了,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安康县1959年在教师中发展的党员,比1959年以前党员的数量增加了126.3%,党的基层组织比过去也增加了三倍以上。发展党员以来,学校出现了“七多”:工作积极主动的多,向领导及时反映情况、汇报工作的多,合理化建议的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多,互相观摩学习的多,对学生课外辅导的多,安心为教育事业服务的多。绝大多数的教师都努力工作,积极展开政策理论学习,制定了个人的跃进计划和红专规划,热情自觉地参加生产劳动,改造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向红透专深的方向迈进,争取参加党的组织;佐龙公社大多数教师积极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由过去的一百多人增加到五百三十多人。
在中小学教师中积极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学校中党的力量,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是有条件的。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解放后由我们办的各类学校毕业、肄业的,是我们党直接培养起来的,据我们在公办全日制中学和师范学校教师中了解,1951年以后在我们举办的各类学校和训练班毕业、肄业的,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全日制小学教师中,解放后参加教学工作的,占小学教师总数的80%以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工农子弟,他们正是由于在党的领导下,才有机会上学,才有机会教书,因而他们一般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特别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经过了整风,经过党的总路线的教育和学习,经过教育方针的贯彻,不论是新教师、老教师,很多人政治觉悟提高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有了进一步的改造,许多人在政治上要求进步,要求加入党的组织,许多人已经成为各项工作的先进分子和模范人物。这就给我们发展党的组织,带来了许多有利条件。西安市在1959年9月底以前接收的四百多名党员中,受过奖励的先进工作者和模范人物即占50%以上。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小学教师的思想改造工作已经进行得完美无缺了。我们知道,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还有一部分人的资产阶级世界观没有得到根本改造,他们头脑里还存留着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即使思想改造好的同志,也不能以此为满足,因为思想改造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在我国整个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长期的波浪起伏的进行着。中小学教师队伍,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必然要反映到这个队伍中来。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对教师思想改造的领导,教师也必须努力改造自己的思想。而在教师中发展党员,在学校中建立党的组织,也正是为了更好地领导教师的思想改造工作。
在解决对中小学建党的认识问题的时候,有这样一种思想还必须注意。这就是:在过去一个时期,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干部,他们不太重视中小学校的建党工作,认为“学校不是生产单位,也没有什么具体生产任务,建党不建党关系不大”。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生产单位固然需要建党,而学校也同样需要建党。我们的学校是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强有力的工具,我们的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贯彻执行这个方针,没有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我们的教育要使学生学到比较全面的知识。这个任务没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不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不努力提高教师的共产主义觉悟,要达到这个目的,是不可能的。因此,教育工作虽然不是直接搞生产的,但是为生产服务的,是为生产培养人材的地方。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忽视学校中的建党工作。
要把中小学教师中的建党工作搞好,关键还在于各级党委的领导,特别是县委和公社党委要加强领导。根据陕西省的经验,县委和公社党委要把中小学教师中的建党工作,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订出建党计划,定期讨论、研究、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采取抓两头的办法,推广他们的经验;对建党工作搞得差或党的基础原来就比较弱的地方,主管文教工作的书记应该亲自抓起来,深入到这些学校去,具体解决问题,把建党工作做好。其次,全党都做建党工作。建党是全党的事情,是每个共产党员的事情。要把中小学的建党工作做好,就不能单单依靠党委的组织部门和宣传部门去做。政府文教部门的党组织和公社以下党的基层组织,也负有直接的责任,他们对学校的情况熟悉,对教师的情况也比较了解。这样,党委和政府部门的党组,上级和下级互相结合起来,就更有利于开展学校的建党工作。再次,做好教师中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各级党的组织,特别是学校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要把在教师中培养积极分子的工作,当作建党工作的重要一环,通过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决议和党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使他们了解我们党的性质,了解怎样才能做一个共产党员,启发他们自觉地改造自己,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使自己逐渐具备一个共产党员的条件,为我们在学校中发展党员准备后备力量。
我省在中小学校的建党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各级学校党的组织也逐渐发展和壮大起来了,但这与我们文教事业的发展还是不太适应的。这就必须继续积极地进行中小学校的建党工作,建立和健全中小学中党的组织,进一步巩固党对学校的领导。


第4版()
专栏:

祖国的花园城市—青岛
大众日报记者 李梅村
新华社记者 王建林
青岛,祖国锦绣山河上的一颗珍珠。这座位于黄海之滨的花园城市,自1952年以来,就一直是全国卫生红旗单位之一。现在让我们看看这里夏季的卫生情况。
不让“病从口入”
我们访问了春和楼、李村路食堂等许多餐馆。在这里我们没有发现一只苍蝇。这些饭店的防尘、防蝇、防腐等设备都十分齐全:菜墩加木罩,笼屉加布套,面案设纱帐。春和楼饭店今春以来,共创制改制大小工具设备十三种,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和饮食卫生水平。原有炉灶改建成’万能灶后,全部实现了蒸汽化,利用蒸汽做饭,室内无烟无尘。在这个饭馆内,和面、包饺子、切菜等,都使用自制的机械,尽力减少手与食物的接触,保证食物清浩卫生。
在暑期,到冷食店内一坐,喝上一瓶冰镇汽水或是啤酒,真是沁人肺腑,神清志爽。在青岛糖果冷食厅,各种带奶冷食品的含菌量,崂山汽水厂各种汽水的杂菌含量,都比国家标准低得多。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的青岛啤酒,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更是十分严格。
蚊蝇不再光顾了
俗话说:“井里的蛤蟆酱里的蛆”,可是,在青岛裕长酱园的产品内,几年来就没见过一只蝇蛆。
在这个酱园的各个院子内,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千七百多只大缸,缸缸有罩有席,防护十分严密。自从今春试制成功电动砖、搅拌机等五十六种机械和工具台,全园一系列工序都达到了卫生要求。
在人们想像中,肉类加工厂内一定是污秽不堪,腥臭难闻。其实不然,在青岛肉类联合加工厂内很少见到苍蝇,环境卫生也很好。在它周围的邻居,一点也不感到厂内不洁之物给他们的威胁了。
高温炉旁凉爽宜人
当我们向青岛市驴华玻璃厂行进的时候,我们真担心工人们会经受不了玻璃厂那种高温。可是,来到这个厂温度最高的-号大熔炉旁一看,工人们却从容不迫地在炉前操作。我们举目四望,只兑包裹着炉身的黑色钢片外侧,水流过过而下。厂党委书记郑培慈告诉我们说:这叫做“隔热水幕”。在这层钢片里面,还砌有一层“轻砖”。它们像一道道的屏障,隔绝着热源。这个厂发动职工出主意,土洋结合,采用了自然通风、动力通风、高速喷雾等许多综合降温措施,终于使炉前温度由四十九度降到三十五度,比济南最热时的气温还低将近五度。工人们换班后,可以到凉亭休息。
昔日垃圾场
今朝变花园
青岛除了气候宜人,山明水秀外,其他条件并不尽好。台东和台西等市区的大部分地方,同都区农村没有什么两样。
台东区的汉口路和北仲家洼,解放前本是有名的垃圾场臭水沟。而现在映在我们眼前的却是另一番景色。我们正走在上面的平坦、光亮的马路,是居民新近用矿渣等刚铺好的,以前,每到雨季街道便被冲得坎坷不平,泥泞满地。居民们还从矿渣中拣出很多铁,用它变卖得来的一千多元钱,买成水管,敷设了下水道,使公共厕所的粪池和各家各户所修成的污水道同下水道衔接起来。在这里,所有空地、庭院都栽植了花木,在街心、路旁,建起了好几个别致的小花园或大花坛,并安置了石桌、石凳,供人们晚间闲坐纳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