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报刊文摘

深入政策教育更好地贯彻执行政策
政策一定要和群众见面政策一定要切实兑现
我们从事一切工作都要按照党的政策办事,都要以党的政策为准绳,离开了政策就会变成盲目的行动,就会犯错误。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政策是改造世界的武器,而改造世界又必须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因此,要正确地掌握党的政策,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就必须使党的政策和群众见面,使党的政策切实兑现。
政策是上层建筑,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各项政策,都是集中了群众的意志,反映了群众的利益,从而变为党的主张的。使党的政策和群众见面,就可以发扬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鼓舞他们的干劲,使他们齐心协力搞好生产,搞好工作。但是有些人认为,群众干劲已经很大了,党一提出号召,群众就立即响应,好像政策和群众见面不见面关系不大。这种看法是不对的。群众的干劲愈大,我们愈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群众。在大跃进的时代,形势的发展非常快,要使群众的思想跟上形势的发展,就要不断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政策和群众见了面,可以使他们了解党在各个时期的主张,从而认清形势,明确方向,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永远保持冲天的干劲,把工作做得更好。
使政策和群众见面,不仅可以鼓舞他们完成任务,而且可以使他们掌握方法,懂得怎样完成任务。但是有些人却借口任务重、时间紧,把贯彻政策的事搁在一边,好像贯彻了政策反而会影响任务的完成。这种看法当然也是不对的。不论什么样的任务,实际上都是群众切身需要做的事情,离开了群众就做不好。政策和群众见了面,可以使他们对完成任务的要求和做法,了解得一清二楚,懂得政策的人多了,出主意的人多了,具体办法也多了,完成任务当然也就更加有保证。
党的政策一向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它能照顾到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需要,使整体和局部、集体和个人、长远和眼前等各方面的利益都结合得很好。使政策和群众见面,并且切实地兑现,就可以正确地处理和调整人民内部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群众在生产劳动中情绪饱满、心情舒畅。但是有些人却认为贯彻政策是干部的事,不是群众的事,好像政策和群众无关。这种看法也是不对的。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人民内部整体和局部、集体和个人、长远和眼前等各方面的利益,常常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具体矛盾。政策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可见,政策和群众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政策和群众见了面,并且切实加以兑现,就可以使群众正确地理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懂得贯彻了政策可以满足自己的正当要求,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这样,群众就会心情愉快地接受政策,并积极地维护政策,监督政策的执行。
根据群众的需要,集中群众的意志,制定政策,这是从群众中来的问题;使政策和群众见面,使政策切实兑现,这是到群众中去的问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我们应该认真地使政策和群众见面,切实地使政策兑现,批判和克服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跃进!
(摘自安徽《虚与实》1960年第八期社论)
只有认真地执行政策才能算听党的话听群众的话
政策是党的意见和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产物。只有认真地执行政策,才能算是听党的话,听群众的话。是不是认真地执行政策,这是党组织衡量干部特别是衡量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志。不认真执行政策的人,把党的话和群众的话当做耳边风的人,把“听党的话”作为命令主义的“武器”的人,是党和群众所不能容忍的。
政策决定一切。政策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党的领导的胜利,就是党的政策的胜利。党的政策一经为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伟大的物质力量,就可以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并且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党的历史和群众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有人说,掌握政策是干部的事,不是群众的事,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干部要掌握政策这是万分必要的。但是,干部怎样掌握政策呢?最根本的问题是让政策跟群众见面,让群众自己掌握政策。群众能不能掌握政策呢?政策里面包含了来自群众的意见,难道群众连自己的意见也不能掌握吗?难道有一种为群众所不能掌握而又能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的政策吗?
领导的责任是出主意,用干部。所谓出主意,就是要根据革命建设的形势和群众的要求,制订正确的政策。所谓用干部,就是采取一带二帮三检查的方法,大力培养和大胆使用那些能够正确地执行政策的干部。就各级党委来说,是否尽到了领导的责任,就要看这一级党委是否严肃认真地执行了党中央和毛主席所制订的政策。
党中央和毛主席集中了六亿五千万人民的智慧和要求,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凡是认真地执行了这一系列的政策的地方,就能在生产、思想、生活方面获得全面的丰收,否则,结果也就相反。我们说要总结经验,主要的是要总结执行政策的经验,我们说要检查工作,主要的是检查政策执行的情形。工作上脱离了党的路线和政策,就像在汪洋大海中航行失掉了指南针一样。
正确地执行政策,是十分严肃的事情。许多重大政策是战略问题,要抓紧这些问题。抓的时候,心要狠,手要快。所谓心要狠,就是要坚定,要严肃,要雷厉风行,一竿子扎到底;所谓手要快,就是说要抓住时机,放手发动群众,及时解决执行政策上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
(摘自1960年8月10日《湖北日报》龚同文:“政策的严肃性”)
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
党的政策,是理论和实际的统一的体现。毛泽东同志把党的正确领导归纳成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从群众中来”,“集中起来”,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做指导,按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按照群众的觉悟和经验,按照实际可能的条件,去制定党的政策。毛泽东同志说:“群众的意见与经验一定要作为我们政策的基础。因为人民能教给我们许许多多的事情。我们的任务就是听从他们,学习并了解他们的经验、愿望、批评,确定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的总合,再作为政策交还给他们。”这就是说,党的政策,就是群众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反过来又指导群众的实践。
要认真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就要认真地宣传党的政策,把党的政策直接和群众见面。了解情况,制定政策,必须依靠群众,而制定了政策以后,贯彻执行政策,也必须依靠群众。只有把群众发动起来,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才有了最可靠的保证。刘少奇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事业,都是人民群众的事业,我们的一切纲领与政策,不论是怎样正确,如果没有广大群众的直接的拥护和坚持到底的斗争,都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我们的一切,都依靠于、决定于人民群众的自觉与自动,不依靠于群众的自觉与自动,我们将一事无成,费力不讨好。但只要我们依靠于群众的自觉与自动,只要群众有了真正的自觉与自动的发动,又有我们党的正确领导,我们党的一切伟大事业,都一定要获得最后的胜利与成功。”
既然我们党的政策,都是有利于人民的,同时又是在总结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为什么还这样强调向群众做宣传解释呢?这里有几层意思。第一,群众不是机器,是有头脑、有思想的,只有通过宣传解释,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懂得了党的政策,才能真正地拥护党的政策,并为实现党的政策而奋斗。第二,我们已经指出,党的政策是理论与实际的统一的体现。党的政策虽然来源于群众的实践经验,但却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因此,在没有向人民群众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解释之前,是不可能那样容易地为全体人民群众所了解的。这就需要进行宣传解释,把党的政策直接和群众见面。如果当地群众还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就要经过典型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向群众宣传解释。这样,经过几个反复,才能把党的政策变成群众自己的东西。第三,群众的觉悟程度是不一样的,我们贯彻党的政策必须从这个实际情况出发。如果群众的觉悟程度还没达到党的政策的要求,就要耐心地进行宣传解释,决不能简单地命令群众。毛泽东同志说:“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它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我们的同志不要以为自己了解了的东西,广大群众也和自己一样都了解了。群众是否已经了解并且是否愿意行动起来,要到群众中去考察才会知道。如果我们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命令主义。”如果有什么好心的同志,不知此理,硬要反其道而行之,他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碰壁。
可惜,我们有的同志还不懂得这个真理。他们不敢向群众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政策,或者只是宣传他们认为需要宣传的一部分,而不敢把党的政策全部交给群众,或者在给群众东西的时候,才宣传党的政策,而在向群众要东西的时候,就不敢宣传党的政策。据他们说,宣传了党的政策,“工作反而难做”。这是不相信群众的表现,当然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党的政策集中地代表了群众的意志与愿望,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党给人民群众以东西,固然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向人民群众要东西,也是为了人民事业的需要,也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所以,只要说明了政策,人民群众就会自觉与自动地贯彻政策,难做的工作变成好做的工作,好做的工作变成更好做的工作。
(摘自山东《新论语》第十五期,王崇训:“认真地研究宣传和贯彻党的政策”)


第7版()
专栏:

为农业技术改造服务是社办工业的首要任务
张根生
广东省花山公社在大办公社经济中,正确地贯彻执行了公社工业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因此公社建立一年多,就出现了农业生产一马当先,万马奔腾,工业、农业和各项生产连年不断大跃进的发展局面。花山公社在大办公社工业为农业服务方面,为广东省人民公社的社办经济指出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花山公社办工业的创业史
为了便于说明花山公社社办工业支援农业的情况,这里先把该社办工业的发展概况作一叙述。1958年公社化以前,这个地区的工业还是一张白纸。人民公社成立后,才为在农村中建立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公社办工业,一开始就碰到了没有资金、技术力量、设备和没有经验等困难。但是,他们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白手创业的英雄本色,采取了先易后难,先土后洋的办法。在1958年农业生产大跃进,特别是粮食大丰收的有利条件下,在大搞钢铁的运动中,他们组织劳动力上山炼铁、挖煤、挖泥炭土,并建立起砖瓦厂、石灰厂和简单的农械厂,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又为发展公社工业积累了资金。1959年春耕时,公社党委及时地提出了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要发展公社工业,以支援农业生产。当时,他们除了把已建立的砖瓦厂、煤矿、石灰窑等加以整顿和扩大外,又建立了农具机械厂、小农具加工厂、肥料厂、农药厂等一批为农业直接服务的工厂。后来,工业积累了一批资金,又建立了拖拉机站、运输站和一批农副产品加工厂、水力、水电站。
公社对工业生产的利润,除去用于支援农业外,还购置了工业上所必要的机械设备。公社办的工矿企业用的厂房,一直是因陋就简的。在这样克勤克俭、自力更生的经营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全社建立起了自己的十九个工业行业,大小四十三个工矿企业,拥有动力设备七台(共八十九马力),各种机床十二台。除农具厂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外,其余各厂矿也都在大力推行“四化”。公社工业已经有了一支能够掌握一般技术操作的工人队伍。生产的主要产品有肥料、农药、胶轮车、畜力车、原煤、砖瓦、陶器等二十六种,并能制造和修配汽车拖车、拖拉机、单车等机器零件七十余种。此外,还建立了有十七个混合台的拖拉机站和八部汽车、四十余部畜力车的运输站。
公社工业生产有了极迅速的发展。一年多来,全社总共生产小农具十五万多件,开采原煤三万多吨,生产了九千多万块砖瓦,制造了二万多吨肥料和二百多吨农药。
社办工业在支援农业技术改造中的作用
花山公社的工业、农业同时取得全面跃进,这是因为公社的工业从创办以来,同农业生产就紧紧地拧在一起。公社工业的建设,首先是为了支援农业生产的发展。社办工业的十九个行业中,直接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和机械化装备的就有六个行业,为农产品加工的有六个行业,两者共占全行业的60%。二十六种主要产品中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有十六种。今年上半年工业支援农业的产品产值达一百七十余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1%。花山公社工业支援农业生产的作用,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社工业为农业提供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的装备,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首先公社建立了拖拉机站,机耕面积达三万余亩,占全公社总耕地面积30%多,其中占水田面积的50%以上。仅这一项,每年就为农业节约九万个劳动日,同时节省牛工三万个。拖拉机除了农忙时全部投入田间作业外,农闲时还有一部分拖拉机为农业生产担负短途运输任务。今年仅第二季度,拖拉机为各生产队运送的肥料即达一百八十万斤,相当于同期四百多个劳动力的工作量。拖拉机不仅为农业生产节约了大批劳动力,而且机耕的田一般均较牛犁的田的产量要增产一些。据南岭生产大队的试验,在同样条件下,今年早造机耕田比牛耕田每亩增产五十二斤,增产约12%。其次,公社工业为农业制造了各种运输工具,这对节省用在运输上的劳动力,更有着普遍而重要的作用。到今年6月底止,公社农械厂装配了胶轮车一千六百多部,其它木轮手推车一千多部。一部胶轮车二个中等劳动力一次可拉五、六百斤,这就等于通常五、六个强劳动力的工作量。如以一年有一百二十天使用计算,一千六百部胶轮车,就可节约六十多万个劳动日,等于增加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二千余个。
由于公社工业为农业提供了各种机械设备,因而就推动了农业的技术改造,使农业迅速地向着半机械化、机械化的道路迈进。同时,也大大推动了农田基本建设的进行。现在,全公社的水利灌溉,绝大部分实现了自流化,基本结束了“三天无雨水车响”,每年车水抗旱的被动局面。仅这一项,每年每亩就可以节约六、七个工;现有的几千部水车,今年也都安上了滚珠轴承,过去三个人踩一部水车,现在只用两个人。公社还建立了大小十多个水电站和水力加工站,共有七十四马力;目前还有十几宗水力工程正在兴建,预计年底可以完成三十宗水力工程。以上几项主要措施,据粗略计算,全年在农业劳动生产中就可以节约一百四十多万个劳动日,等于增加了四千多个劳动力。这样不仅补上了工业抽调的劳动力,而且可以使农业更能精耕细作了。过去农业上每年用于运输的劳动力,一般都占总劳动量的35%以上。由于实现了车子化,运输方面的用工量已减少到只占过去的20%左右。根据平南、录边、华安等几个生产大队的调查,情况莫不如此。以华安生产大队为例,这是一个人少地多的队,平均每一个劳力负担七亩地。全队调配支援工业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10%;但是公社拨给这个生产大队的胶轮车三十二部,拖拉机耕的土地占总耕地的一半。1959年一亩早造水稻的用工量为二十二个,其中仅运输一项(运肥、运谷)即占八个多工,占总用工量的36%。今年早造一亩水稻用工量减少为十六个,减少27%。特别是运输用工量从八个减为四个,节约了一半。今年早造的用工量减少了,单位产量却较去年同期增长了很多。
第二,公社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肥料、石灰、农药以及各种小农具等生产资料。现在公社生产的石灰和各种小农具,不仅可以基本满足本公社的需要,而且还可以支援外地。今年上半年支援外地的小农具达三万多件。一年多来,公社肥料厂生产了各种混合肥、土化肥二万一千吨,按耕地平均每亩有四百多斤;石灰厂生产了一千二百多万斤,平均每亩水田二百斤。高级社时期,这里要挑二担石头去才能换回一担石灰。农药厂生产了土农药二百多吨。过去这里虫害甚为严重,1954年、1956年早造都因虫害而严重减收;但从去年以来,依靠公社工业自己制造的土农药防治了病虫害,保证了粮食的增产。
此外,还有农产品加工工业,对促进农业,促进城乡交流也起了很大作用。公社的陶器厂、碾米厂、纸厂、茶厂生产的产品,不但满足了本社的需要,而且还支援了城市和其它地区。
第三,公社工业为农业生产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公社化以前,农业生产中资金不足是一个普遍的困难,每到春季都要向国家贷款。花山公社建立了强大的公社工业经济以后,资金不足的困难就得到了解决。1958年上半年,当时各高级社向国家银行的贷款达四十六万元,平均每一个生产大队贷款七千多元。公社办起了工业之后,不但为各生产队清还了历年积欠的国家贷款六十七万元,而且还按时支付了大量的资金。一年多来,公社工业上调支援农业的资金累计到二百六十多万元。仅1959年农业生产上需用的二百零三万元资金中,公社工业积累的即达八十余万元,占38%。
公社工业经济不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而且保证了公社按月发工资,逐步提高和改善了社员的生活。从1958年11月份以来,月月能发工资。社员对公社按月发工资充满了无限喜悦之情,个个情绪饱满,心情舒畅,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社办工业的几点主要经验
花山公社社办工业直接为农业服务,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共同大发展的事实,生动地说明人民公社在组织工、农业生产全面大跃进中有无限强大的生命力。只有正确地组织公社经济,才能充分地显示人民公社的优越性。花山公社的经验说明:所谓公社经济与生产大队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公社内部工业与农业的关系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公社工业如果以支援农业、服务于农业生产为其首要任务,公社经济与生产大队经济必然会取得协调一致,共同跃进。不然,公社经济与生产大队经济之间的许多矛盾就无法解决,直接会影响公社整个生产的发展。因此,发展公社工业,必须以发展支援农业、为农业服务的工业建设为其中心。公社工业只要为农业生产服务,有力地推动农业生产,公社经济发展也就会越快,因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正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在整个国家建设中如此,在公社内部尤其如此。花山公社的工业由于真正做好了支援农业的工作,所以生产大队的干部和社员也把公社工业看作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靠山”。公社组织原料生产,在农闲时帮助搞工业基本建设,生产大队都积极支持。这就使公社工业有了劳动力、原料、市场的可靠基础。从这里,使我们进一步地体会到“人民公社是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其意义就在于人民公社能够把工业、农业一齐抓起来,使工农业生产更好地相互协作,相互支援,共同发展。花山公社的经验证明,要办好公社工业,必须抓好以下几条。
首先,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社办工业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发展公社工业就是为了保证农业的大发展。促进农业的技术改造,促进农业生产的全面跃进是公社工业的首要任务。要认真贯彻好这一方针,就必须坚决反对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和任何轻视支援农业的观点。有不少搞公社经济的干部认为,公社搞为农业服务的工业,不是什么重要的工业,赚钱少,没有搞头;总想搞大、洋设备,搞产值高的产品。特别是在大中城市附近的公社,城市中有些工厂、商店愿意叫公社的工厂为其加工制造半成品,而这些又都是产值高、赚钱多的活路。在这种情况下,公社工业很容易脱离农业生产,走上专为城市加工服务的道路。当然,公社工业在首先支援农业的前提下,以一定的力量支援城市,补充国家大工业之不足,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如果脱离了农业生产,不为农业生产服务,则是错误的。因此,要经常与这些错误思想进行斗争,并教育公社搞工业的干部和职工,树立为农业服务的思想,认清工业为农业服务是光荣任务。为农业服务,虽然产值不一定很高,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将日益要求现代化装备,要求更多的化肥、农药和各种各样的新式农具。公社工业只有为农业服务,才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工业支援农业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针。在人民公社中,则具有更加迫切的现实意义。只有把这一方针像一条红线一样贯串在公社的全部经济工作中,公社的工农业生产才能比翼齐飞,共同跃进。
其次,社办工业,必须积极地发展农业机械工业(包括搞些小炼铁炉),为农业提供大量的新式农具和运输工具,促进农业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实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迅速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困难。这是工业支援农业,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一环。花山公社就是因为首先建立了农械厂、农具修配站和拖拉机站等,才加强了工业对农业的支援作用。同时,也为调配劳动力发展工业开辟了道路。首先建立为农业服务的农业机械工业,这也是公社办工业,采取自己装备自己,自力更生的一条重要措施。
社办工业还必须大力发展制造肥料、农药和石灰等工业,这对提高农业生产、节省劳动力和节省资金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根据农业生产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要求,肥料厂要大量制造各种质量好的混合肥、颗粒肥、化肥,农药厂要提供必需的杀虫药剂。同时,还要发挥一切新式农具、拖拉机的作用,深耕深翻、精耕细作,才能够保证单位产量迅速地提高。
公社工业还应该在一切为农业服务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日用品、建筑材料、燃料等工业。这样,既支援了国家建设,又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为农业积累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
最后,发展公社工业,必须贯彻勤俭办企业的原则,要克勤克俭,爱惜每一元资金。基本建设不能一下子搞得太多、太快,要用穷办法、土办法,因陋就简。花山公社在发展工业生产中,认真地贯彻了勤俭节约的精神。公社经济收入虽然很多,但是他们没有盖一座大礼堂,也没有盖办公大楼,把积累的资金全部用来解决各生产大队的农业投资,添置必要的工业设备以及发放社员工资。这充分反映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雄心壮志。同时,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不断地改善公社企业的经营管理,逐步实现工业生产的“四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把公社工业从土到洋,从小到大逐步完善起来,这也是办好公社工业的一件重要工作。此外,工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材。
花山公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所取得的成就,不但在经济上更加巩固了人民公社,日益显示了人民公社的伟大作用,而且由于公社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对农业的有力支援,大大密切了公社与生产大队的关系。因此,正确地执行公社工业为农业服务的方针,对加速农业技术改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着巨大的政治的经济的意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