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帮助基层干部改进思想作风、解决实际困难和安排社员生活
 高淳县社干部开展“三帮”活动
本报讯 中共高淳县委通讯组报道:江苏省高淳县县社两级深入生产队的干部,在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的基础上,开展帮助生产队干部改进思想作风、解决实际困难、安排社员生活的“三帮”活动。
帮助生产队干部改进思想作风,主要是运用学、带、比、谈、干等方法。“学”,一方面帮助基层干部学习毛泽东著作和党的方针、政策,提高他们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一方面又学习和总结基层干部作好工作,管好生产、生活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生产技术。“带”,通过层层带徒弟,提高基层干部的领导水平。“比”,随时随地插红旗,树标兵,鼓干劲。“谈”,以推心置腹的精神,和队干部、社员谈心交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自己有千只眼万只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干”,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做出样子,鼓舞和启发生产队干部。
在帮助生产队干部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方面,采取的办法是:鼓、挖、安、开、支。“鼓”,对生产上有实际困难的生产队和大队,首先给他们鼓劲,帮助他们树立雄心大志。“挖”,根据生产队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充分挖掘潜力,解决困难。“安”,帮助困难队认真作好安排,制订计划。“开”,帮助困难队开源节流,因地制宜地开辟生产门路,不断增加收入,同时注意节省非生产开支。“支”,组织队与队之间,在等价交换的前提下,开展共产主义协作。
帮助生产队干部安排社员生活,主要是通过参、办、建、管、训等办法。“参”,县、社干部下去后,一定要参加公共食堂吃饭,而且一般要到办得较差的食堂去吃饭,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办”,每人帮助办好一个标兵食堂,取得经验后,及时推广。“建”,帮助所有食堂建立家底,做到瓜菜满园,六畜成群,饭菜多样。“管”,以管好用好粮食为中心,建立各种民主管理制度。“训”,帮助培训会计和炊事员,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帮”活动,最早开始于这个县的凤山公社。这个公社从直属单位中抽调四十三名干部深入到生产队,开展“三帮”以后,使原来工作处于后进的五个大队及三十四个生产队,迅速赶上了先进,成了全县的红旗单位。高淳县委在召开有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参加的县委扩大会议上,推广了凤山公社“三帮”的经验。同时从县、公社抽调了五百九十三名干部,深入到大队、生产队开展“三帮”活动。实践证明,组织县社两级干部深入基层进行“三帮”,有五个好处:第一,给县、社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坚持“四同”,提出了明确的目的与要求,加强了干部的责任感。以县级机关为例,过去抽调下乡的五十二名科局长以上干部,有一半左右的同志仍然在家忙事务,不能经常深入下去。在开展“三帮”以后,他们有的包片,有的定队,吃饭在食堂,工作在田头,切切实实帮助队干部解决具体问题。第二,通过“三帮”,促使干部深入下去,既动手,又动脑,工作作风越来越踏实细致。突出的表现在:走马看花的少了,下马落户、参加生产、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解决问题的多了;无准备的会议减少了,有计划地讨论处理问题的多了。东坝公社原来工作缺乏统筹安排,经常把公社、大队干部调上来开会。开展“三帮”后,全社划成五个片,由公社党委常委负责,其他十九名社干部,统统定到队,规定开大会到田,公社开会到片,保证了干部踏踏实实地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第三,由于“三帮”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大队和生产队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领导能力,进一步改进了作风。固城、砖墙两个公社,为了帮助队干部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分片办起了二十多所业余党校。由县、社干部当教员,联系实际进行讲课,有效地提高了干部的理论水平。砖墙公社有些基层干部,过去认为抓生产与抓生活有矛盾,学习了毛主席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后,弄清了两者的辩证关系,确定了生产、生活有专人负责的制度,和下田抓生产、吃饭抓食堂的工作方法,效果很好。第四,通过“三帮”,促使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县社两级干部深入以后,一手抓先进队,一手抓后进队,重点又放在后进队。他们根据各队情况,对症下药,具体帮助,使穷队的生产建设,一般都有显著发展。目前全县已有十五个后进队(占整个后进队的40%),赶上了先进队。第五,通过“三帮”,上级与下级,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了。他们互当先生,互为学生,成了知心朋友。(附图片)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业松公社党委第一书记郭发贵(左一,汉族),十年如一日,坚持深入生产、深入群众和社员实行“四同”,并在工作中注意帮助少数民族干部提高理论和领导水平。这是他和松山管理区第二生产队的干部和积极分子一起学习理论
新华社记者 郑祖德摄


第4版()
专栏:


乔园
在推行“二五制”过程中,县、人民公社、管理区各级干部,深入到生产第一线,生产小队去,对那里的生产、生活和思想工作全盘负责。这就是干部包队。
对一个生产小队的任务全盘负责,应当怎样去工作呢?不是一个人去干,而是去帮好基层干部。帮助基层干部出主意、想办法,健全和改进工作制度,帮助基层干部提高领导工作的水平,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这就是说,帮助他们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走群众路线,大搞群众运动。这样,事情就会办得更多、更快、更好。基层干部勤勤恳恳地在当地劳动和工作了许多年,对于他自己所负责的一个小队的生产,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情况,是了解的。他们一般都受到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在工作上有许多高明的主意和办法。下去的干部要善于做“伯乐”,去发现他们好的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提高一步,建立起必要的工作制度,帮助他们把好主意、好办法,总结提高,并且广为传播。同时要帮助和启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实际工作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这样,包队干部在这里的时候,这里的工作是先进的,包队干部一旦离开以后,这里的工作也仍然会是先进的。这才算达到了“帮”的目的。
有些包队干部热情积极,看到队里工作很多,任务繁重,往往把许多事情都包揽起来,自己去干,结果,下去的干部忙得不可开交,而那里的基层干部却在旁边没有多少事情可做,这就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了压抑。这些深入基层的干部,工作积极热情,不怕艰难困苦,满心想在短时期里改变那里的落后面貌,这种心愿自然是极好的。但是,如果只是单枪匹马地去干,不去发动和依靠那里的基层干部和群众,就会事与愿违。这些干部也可能做出一些成绩,甚至使生产小队的工作列为上游,但是,这些成绩是不巩固的。何况,在今天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小队的工作相当复杂,既要抓政治思想,又要抓生产和生活;就生产来说,除了农业,还有林、牧、副、渔。这样多的工作,一个人的本领再大,也包办不了,终究还要依靠基层干部和群众自己动手,才能把事情办好。
当然,不要包办,也并不是把事情推开不管。下去的干部应当参加领导工作,并且分工负责一部分工作。对自己所分工负责的工作,应该通过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帮助基层干部。在有些场合,基层干部和群众遇到了困难,自己不能解决,把问题提到面前,迫切需要有人来当机立断,做出样子。下去的干部就不应当推,而应当挺身而出,拿出自己的主意和办法,亲自做出样子来,这是不是包办呢?不是的。应该说,这也是一种帮法,用实际行动来帮,用干来帮,这种帮法,不但不会脱离群众,反而会得到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赞同,作出良好的效果。
要“帮”得好,还必须“干”好,“转”好,“学”好,先做一个普通劳动者,既了解点的经验,也掌握面的情况,既向基层干部学习,又向群众学习。在这样的基础上,出的主意,想的办法,才可能符合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才能真正及时地解决具体问题。这样,下去的干部才能更好地把党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真正带到基层工作中去,对于基层干部和群众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这样的“帮”才是扎实的,也是最具体的。


第4版()
专栏:干部下田新事多

晚秋播种刚刚结束,河南宜阳县韩城公社党委会作了一项决定:全社80%以上的脱产干部,都下放到基层去安家落户,人人都要有劳动工具,有试验食堂,有重点丰产方和重点生产队,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
公社党委办公室也分为三个组,到先进地区总结传播先进经验,到工作薄弱地区深入解决当前的问题。这项决定贯彻以后,全社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写在下面的几个故事,是干部深入生产以后,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细致的关心群众生活的无数事例中的几个。
汤林子拜访“庄稼通”
“你们这里谁是做庄稼的能手?”扛过十二年长工的公社民政股长汤林子,一来到他的新工作岗位——丰涧大队,刚刚放下行李,便提出了这一问题。他心想,这次一定要好好结交几个农民朋友,拜做庄稼有经验的老农为师,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踏踏实实的领导生产。他接连问过好多人,都说论做活要数第二生产队的周根子。周根子已经五十多岁了,扛过二十八年长工,人称“庄稼通”。
汤林子在大队部初步安排了一下工作,便扛着行李来到了第二队。经过了解,周根子在土地改革和开始搞互助组、农业社时样样工作都跑到前面,看到村里的生产有一点不对,都马上向干部提出来。只是有一次,队里把锄地的定额定高了,他说深锄、细锄,一遍顶两遍,定额高了就会影响深耕细作,一个干部不同意他的意见,说他是“老脑筋”、“老保守”。从此,他就不愿意和干部接近了。
汤林子下定决心要同这个“庄稼通”接近。但是几次访问,周根子都不愿谈心里话。一天上午,汤林子又和周老汉一块下地,这天他有意从谈家常入手。谈到自己的出身、历史时,周根子说:“怪道你做活这样地道,原来你过去也是受过苦的人啊!”就这样,两人越谈越投机,汤林子虚心向他请教,问他怎样才能把当前的生产组织得更好。当场,他便向汤林子提出了两条建议。
事后,汤林子又提议专门召开了全队干部会进行讨论,帮助队干部进一步发扬民主作风。会上,他还提出:“一人交十友,十友联百朋”的意见。不几天,全队二十一个党员和干部,便拜了四十三个老农为师,交了一百六十个朋友,事事都和群众商量。(附图片)
陈志 插图


第4版()
专栏:干部下田新事多

食堂饭菜更香
在高村大队第二生产队的中食堂里,增添了一个新炊事员。他个子不大,但做活干净利落,不管是担水、切菜、做馍、和面,都一个顶一个。他还处处关心社员,不断接受社员意见,让饭菜更可口,大家更满意。这个新来的炊事员,就是下放到这里兼任大队支部书记的公社党委副书记陈秀文。
陈秀文同志一来到这个大队,便根据公社党委的要求,确定以第二生产队为他的重点队,第二队的中食堂为他的试验食堂。他来到这个队的第一天早上,便和社员们一道下田做活,一起在地里吃早饭。中午,他到食堂里去做饭时,着重检查了食堂工作,检查中,发现当地的水地少,种菜不多,食堂又没有积极设法解决,结果每人每天平均只吃一斤多菜,还达不到公社党委规定标准的一半。陈书记便耐心地同炊事员和管理员仔细座谈,想出了解决办法,千方百计地保证社员多吃菜。社员们都同声称赞:“陈书记真能干,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做饭。”


第4版()
专栏:干部下田新事多

亢小木扎根张原岭
距离公社党委所在地四十里的张原大队,是全社过去生产最落后的大队之一。这次,公社党委会决定让公社党委委员亢小木,去兼任这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
对张原大队的情况,亢小木并不陌生。他了解这里的每个干部,他们个个工作积极热情,过去生产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干部的工作办法少。这里,全队每人平均有六亩多耕地。过去,干部害怕生产赶不上别人,便都集中住在大队部里,天天分路检查,夜夜开会督促布置,工作比较忙乱被动。针对这一情况,亢小木提出要彻底转变领导作风,建议大队办公室除留下会计、统计,掌握进度和处理日常事务以外,其余都深入到各生产队去,固定包干。他自己到全队最落后的王沟生产队去扎根落户。
决议的当天下午,在张原岭下王沟后洼百亩玉米丰产方里,社员们就发现新添了一名强壮劳力。他锄地又快又好,这就是亢小木同志。他一边锄地一边和社员闲扯,很快就和社员混熟了。当天下午他便了解到许多问题。吃晚饭时,亢小木同志便和生产队长王成海等,在饭场上和社员们一一进行了研究。经过认真地研究,很快便都一一想出了办法。工具、劳力不足,经过查算,有五张耘锄原来堆放在仓库里睡觉,现在也搬出来了;又采取各种办法,从食堂、磨坊和副业生产方面,抽出了十个强壮劳力。于是全队的生产,便很快跃上去了。前一天下午,出动三十三个人,一直干到天黑洞洞才收工,却只锄了十三亩。问题解决后,第二天一清早,便锄了三十九亩半,上午又锄了三十七亩。王沟生产队中耕进度成几倍增长的事实,给了全大队干部很大的启示。


第4版()
专栏:

运城县以专业研究机构为核心农中为骨干小农场为基地
科学研究遍地开花农业生产持续跃进
本报讯 山西省运城县的农业科学研究活动,遍地开花,立竿见影,对不断革新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持续跃进起了重要的作用。
运城县的农业科学研究活动,是依靠一套完整的科学研究网开展起来的。这套科学研究网是以专业研究机构为核心,以遍布农村的农业中学为骨干,以小农场为基地组成的。全县有棉花、粮食、农业、林业、畜牧、水利、渔业、农业机械等十个专业的科学研究组织,参加研究的有五百二十多人。全县十一个人民公社和所属九十二个管理区,社社有综合科学研究所,区区有科学研究站,队队有科学研究组。这些科学研究组织共耕种着五万一千五百亩土地,这些土地分别属于一百零九个小农场所有。在小农场进行具体科学研究试验的,主力军是四十五所农业中学的学生。得力助手是六百二十三座中、小学的学生。这些中、小学都有专搞科学研究的“试验田”或“小农场”,还设有许多科学研究室和气象站。
运城县开展群众性的农业科学研究活动,是从1958年开始的。当时由于专业研究机构研究的项目常常脱离生产需要,而群众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又得不到经常及时的指导,研究的成果不能很快提高。根据这种情况,中共运城县委在去年作出决定:凡是有农业中学的地方,公社或管理区的小农场一律和农业中学结合起来,实行场校合一。
他们的具体作法是:年初,县的专业科学研究机构,根据县委对全年农业生产的安排,制定出农业技术革新方案和保证完成农业增产的措施,分别不同的农事季节,通过农业中学、小农场等展开大传授,大训练。如今年在保证棉花一次播种一次全苗和留定棉苗等阶段,就大传授和训练过五次,使全县四万七千余人次听到了棉花播种技术的传授。在这同时,四十多个以农业中学为主的小农场,重点地展开了科学研究活动。在专业研究工作者与群众结合上,运城县一面让三十五个研究员长期驻点,和重点小农场的科学研究者们,根据县里的科学研究计划和本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试验研究,认真观察,认真记载,总结经验,推广普及;另一方面让留下的人在研究所研究,并且要在农事活动的关键时期也深入下去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依靠一整套农业科学研究网,运城县的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立竿见影,对以粮、棉为中心的农业生产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今年全县四十七万亩棉田,在推广三大技术革新,即:旱薄地高度密植,水、厚地宽窄行、南北行播种,地头育苗的先进耕作技术,已经在全县普及。
在农业科学试验上,还因地制宜地贯彻了农业“八字宪法”的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在小麦密植方面究竟密植到什么程度合适,有的主张越密越好,每亩下种五十斤到一百斤,有的主张每亩二、三十斤,还有的主张每亩五到十斤。小农场就从五至一百斤设区对照,结果证实了水厚地每亩下种三十至三十五斤,旱薄地每亩下种二十五至三十斤最相宜。在施肥量上,也是主张不一致,农业中学也作了先磷后氮,先氮后磷,氮磷混施和施底肥每亩从一万斤至十万斤的对比试验,结果证实在目前耕作条件下,每亩施底肥一万至一万五千斤适宜。
棉花蕾铃脱落从来都是运城县农业生产上的一个大问题,运城镇公社大渠小农场以植棉模范、农业中学教师郭震西为主,摸索出一套根据棉花生长和地力等情况,先磷后氮的施肥经验,有效地控制了棉花狂长,使棉花蕾铃脱落率由43%下降到24%,产量提高了20%以上。这一增产措施从去年就普及全县。
培育良种是这个县的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龙居公社西张耿小农场,育种行家杨桃胜,用洋麻的花粉和岱字十五号棉花杂交,培育出“麻龙一号”棉,经过四年培育,已经定型。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县培育成功的棉花新品种五十四个,小麦新品种二十三个。因此,社员们把小农场称做繁育种子的“发源地”、“后勤部”,把农业中学的师生们称做培育良种的“带路人”。


第4版()
专栏:

庆祝朝鲜解放十五周年
中国音乐家协会举行音乐晚会
新华社17日讯 中国音乐家协会今晚在北京剧场举行音乐晚会,庆祝朝鲜解放十五周年。
对外文委副主任罗俊、外交部第二亚洲司副司长李强奋、和音乐界著名人士吕骥、孙慎、李元庆、黎国荃、李凌、王元方等近千人出席了晚会。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华大使李永镐和大使馆外交官员、朝鲜在京外宾等,出席了音乐晚会。
晚会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主持。他在会上致词说:朝鲜民族有着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解放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音乐家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反映了朝鲜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英勇斗争,也反映了朝鲜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斗争。他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祝朝鲜音乐家通过音乐创作,在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争取祖国统一、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中作出更卓越的贡献。
晚会上,中央乐团合唱队、交响乐队、以及著名歌唱家刘淑芳、魏启贤,小提琴家杨秉孙等,分别演唱、演奏了“金日成将军之歌”、“我们骑着千里马飞驰”、“美军滚出去”等歌颂朝鲜人民革命斗争、歌颂朝鲜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


第4版()
专栏:

两批华侨回国
表示要积极参加祖国建设
新华社17日讯 近日有两批印度尼西亚华侨回到祖国,受到热烈欢迎。一批侨胞乘“安顺”号轮船在14日抵达湛江港,另一批乘“海顺”号轮船在7日下午到达广州。
14日回到祖国的侨胞,除了一部分是回国升学的巨港华侨学生外,大部分是南苏门答腊省和碑生在排华活动中丧失生计的华侨小商人,以及一些不愿意继续居留在印度尼西亚的巨港等地华侨。侨胞们回到祖国怀抱后都很兴奋,纷纷表示要和全国人民一道,积极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
7日回到广州的侨胞,来自北苏门答腊省棉兰、实武牙等地。其中,大都是失业工人和在排华活动中丧失生计的小商贩,还有一部分是被外国种植园主无理解雇的、年老的种植园工人。
这批华侨在棉兰集中准备回国时,棉兰、丁宜印度尼西亚中国友好协会和丁宜印度尼西亚妇女会的代表特地前来欢送,并赠送果品。代表们在谈话中,赞扬广大华侨对当地各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并且认为在长期的生活中,华侨和当地人民已经结成深厚的友谊。妇女会的代表说,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人民的友谊是万古长存的,你们回到祖国,请代我们问候中国人民。


第4版()
专栏:

惊涛骇浪中的生死情谊
记中朝人民同心协力抢救渔船的故事
郭锡侯
7月29日,黄海上同时发生了两起冒着生命危险,在惊涛骇浪中抢救渔船的故事。这是又一支中朝友谊之歌。
28日晚,在辽东半岛和西朝鲜湾的海面上,突然刮起了九级以上的风暴,海上卷起了惊心动魄的巨浪。驻守在某岛了望哨所的战士,从望远镜里发现一只木船,船头露出水面,后半截淹没在波浪中。这只船被猛烈的东南风和巨浪卷着,顺着潮水从公海往岛上飘来。显然这只船已经被狂风巨浪打坏了。哨长颜范才几次向木船发出联络信号,都没有得到回答。29日早晨八点多钟,船被卷到离岛一千多米的地方。颜范才再次发出联络信号,才见一个人从灌满了水的船舱中挣扎着站起来,举起一面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看!兄弟邻邦的渔船,准备抢救,绝不让它遭到不幸。”副排长李明山发出了号召。
船仍被风浪卷着往岛子冲来,离岛只有四百米了,眼看着就要撞进满布暗礁的危险区。在这紧急关头,管理员任正水带着二十多个战士迎上去,并向来船发出了抛锚停止前进的信号。几个解放军朝鲜族战士用朝鲜语高声喊着:“赶快抛锚,注意暗礁。”船上抛锚了,船在风浪中来回颠簸,船上的人被抛来抛去。就在这时候,副排长李明山和班长罗吉祥抬来了一卷数百米长的棕缆绳,把绳的一头给了管理员,另一头系在自己腰上,然后跳入海中,迎着汹涌奔腾的巨浪向木船奔去。接着,罗吉祥、赵增明、侯友等几个水性最好、对海情最熟悉的同志也跳了下去。
巨浪几次把他们卷到水里,人们紧张地注视着英勇的战士,经过二十多分钟的搏斗,他们终于战胜了恶浪,把棕缆绳带到船上,岸上的同志们在一片欢呼声中,奋力将船拖向海岸。战士们上船迎接船上的七个朝鲜兄弟。五十多岁的朝鲜老船长林成三在昏迷中睁开眼睛激动地说:“有了你们,我们得救啦!”战士们和岛上居民们听说迎来了朝鲜渔民,纷纷派人送来香烟、蔬菜和鸡蛋,解放军战士还送来了干衣服,医生忙着为他们检查身体,炊事员为他们作了可口的饭菜,岛上顿时热闹起来了。
就在这同时,在另外一个岛上,当地渔业生产大队出海的一只渔船被风暴卷翻了,在离岛二千多米的海面上随波逐流。这只船船底朝上,时而被小山似的浪头高高举起,时而又被吞没在凶险的巨浪里。船上三个人拼命地抱住船身,不让浪头卷走。正当危急的时候,从海上来了一只大机帆船,顺着狂风巨浪靠近岛子。原来这是一只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渔船,是被风浪卷来的。朝鲜渔船船长吴太仁和三个渔民靠岸以后,知道有一只中国渔船在海上遇难,处境万分危险,他们就立即掉转船头,协同岛上的中国驻军连长杨中贤以及副连长和四个战士一起,迎着强风,穿破惊涛骇浪,驶向正在波涛中翻滚的中国渔船。海浪猛烈扑打着船身,发出了剧烈的轰隆声,水花像一匹又宽又大的白布,一次又一次铺天盖地地袭来。连长杨中贤和朝鲜船员林华彬几次被猛扑过来的浪头打倒在甲板上。处在危难中的三个中国渔民,看见朝鲜朋友伸出了援助的手,真是喜出望外。当他们被救上船以后,立即告诉连长和朝鲜船长,还有两个人被打入海中,不知卷到哪里去了。于是这只朝鲜船又冒着风险在海上来回寻找,终于把两个紧抱着一只小舢板,在奔腾的海浪中来回滚翻的渔民救了起来。
第二天,中朝两国渔船得救的消息在这两个岛子之间传开了,才知道这两只朝鲜渔船原来是一起出航捕鱼的。在28日夜间,狂风巨浪把连接两只船的缆绳冲折了,彼此在黑暗中失掉了联系。31日,这只大机帆船被护送到了×岛。两只船上十一个朝鲜渔民在中国的土地上平安地会见的时候,许多人的眼里涌出了感激的热泪。
在岛上军民庆祝“八一”建军节三十三周年的联欢会上,新添了十一个兄弟国家的客人,大家尽情地欢乐,欢庆人民解放军的生日,欢庆中朝人民共同战胜惊涛骇浪结下的生死情谊。
8月6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安南道水烹管理局副局长金时泰带着两千斤苹果和三千万朝鲜人民的深情厚意,来到岛上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军官兵。部队和岛上渔民为了帮助朝鲜兄弟返回祖国,日夜帮助赶修被打坏了的朝鲜渔船。8日,岛上军民怀着依恋的心情送别朝鲜朋友。解放军战士乘船把这两只满载中朝友谊的船送出几百里外,然后依依而别。
(新华社安东17日电)


第4版()
专栏: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苏雷曼8月17日举行招待会,庆祝印度尼西亚独立十五周年。图为在招待会上。左起: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苏雷曼临时代办、李先念副总理、习仲勋副总理。
新华社记者 杜修贤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