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1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高举总路线的红旗继续前进
李富春

从1958年8月党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到现在已经两年了。在这两年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经过了一个巩固和发展的过程。在党的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人民取得了人民公社化的胜利,取得了国民经济连续大跃进的胜利。
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以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贯彻执行,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和敢想敢做精神的普遍提倡,大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干劲,发扬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促进了工农业生产高潮的继续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及时地研究了这个时期的实际经验,总结了各个方面的群众创造,特别是关于人民公社的创造,在1958年8月党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出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关于1958年比1957年钢产量(包括土钢)翻一番的决议。这两个决议,得到了全国工人阶级、广大农民群众和革命知识分子的热烈拥护。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全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在全国范围内几千万人上山,采取土洋并举的方法大办钢铁,在农业战线上和工业战线上都形成了空前规模的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群众运动,开创了国民经济大跃进的新局面。
伟大的革命的群众运动,改革了一些不利于生产发展的规章制度,建立了一些有利于生产发展的规章制度,它在创造新生活、新历史的过程中,很快地很好地解决了我国国民经济大跃进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全党团结一致,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采取满腔热情的态度,支持和领导这个群众运动,并且及时解决那些新提出的问题,使群众运动更好地向前发展。在1958年11月,党中央召开了第一次郑州会议,接着党中央在武昌召开了八届六中全会,作出了著名的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发布了全会的公报。这个会议,从理论上和政策上进一步地解决了人民公社和大跃进出现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重要问题,进一步发展了总路线中几个同时并举的方针,把它概括成为一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随后,党中央又召开了第二次郑州会议,确定了人民公社三级所有制,指出由基本队所有到基本社所有,再到全民所有,要有一个发展过程。全国根据北戴河会议、两次郑州会议和武昌会议关于人民公社的决定,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使人民公社经过整顿,而走上了更加巩固、更加健全发展的道路。在1959年春季,党中央反复地审查了这一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使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够在高速度发展中保持适当的比例。
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胜利,显然注定了我国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快要最后灭亡,因此引起了国内外反动派和现代修正主义者的仇恨。在这个时候,社会上一部分资产阶级分子和少数富裕中农,还是留恋资本主义的“自由经营”、“自由买卖”,还想死灰复燃,向资本主义开倒车。他们拒绝改造自己,有点风吹草动,就想蠢动起来。这种情况不能不对党内发生影响。党内一小部分心怀不满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反映了一部分资产阶级分子和少数富裕中农对于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抵抗,他们利用和夸大难以避免而且已经克服了的缺点向党猖狂进攻,进行宗派活动,反对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他们把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说成是“小资产阶级狂热性”,把大跃进说成是“左倾冒险主义”,说人民公社“办早了”、“办糟了”,说大炼钢铁“得不偿失”;他们面对着大跃进中难免出现的某些局部的暂时的不平衡,惊慌失措,把这种不平衡说成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1959年8月在庐山举行的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彻底地粉碎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进攻,有力地驳斥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一切谬论,进一步地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的原理,保卫了党的总路线,坚持了大跃进,坚持了人民公社。会议以后,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同时在全国人民中开展了反右倾、鼓干劲、厉行增产节约的群众运动,使我们取得了1959年的继续大跃进。

1958年和1959年连续的大跃进,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开始进入了大发展的新时期。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英雄行动,推翻了国内外一切反动派、怀疑派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发展速度一定要低于第一个五年发展速度的断言,创造了比第一个五年高得多的速度。两年工农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等于第一个五年年平均增长速度的三点六倍;两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的绝对数,等于第一个五年增长总数的两倍多。在国民经济的大跃进中,某些原来薄弱的部门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使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进一步协调了。在工业高速度发展的同时,农业的发展速度也大大加快了;在重工业高速度发展的同时,轻工业的发展速度也大大加快了;在生产建设高速度发展的同时,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也大大加快了。在国民经济的大跃进中,我国的经济布局正在趋向合理,各省、市、自治区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自己的基本工业。在1957年,全国只有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能够炼铁,只有十七个省、市、自治区能够炼钢,共有九十五个大小不同的钢铁企业。到1959年底,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除西藏以外,都已经能够炼铁炼钢,共有一千四百个大小不同的钢铁企业,此外还有三千个左右的“小土群”钢铁生产点。我国的钢产量,不包括土钢,1957年为五百三十五万吨,1958年为八百万吨(包括土钢为一千一百零八万吨),1959年为一千三百三十五万吨。一个以钢铁和机械为中心的、大中小型企业相结合的、地区分布比较合理的全国完整的工业体系,正在形成。由于原有企业生产潜力的不断发挥,基本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绝大部分工业产品每年增加的生产能力超过了第一个五年的总和。机器设备的自给能力已经从1957年的60%以上提高到1959年的80%以上。企业设计和建筑施工的力量,已经能够大体适应建设规模逐年扩大的需要。我国的农村,在过去两年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增加了灌溉面积五亿五千万亩,到1959年底,初步改良了低洼易涝地和各种低产田四亿五千万亩,初步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面积达到了六十万平方公里。农村人民公社,不仅大办农业,而且大办工业,到1959年底,农村社办工业的生产单位达到二十万个以上,社办工业总产值中,约有55%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业的技术改造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两年新增加的排灌机械共二百八十万马力,可以排灌一亿亩以上的农田;推广的各种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共有五亿二千多万件。同时,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原理,总结农民群众生产实践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农业增产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八字宪法”。这些都使中国人民有充分的信心,能够在今后争取国民经济的持续跃进。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迫使生产关系不能不进行不断的改革。在过去两年的连续大跃进中,我们正确处理了集体所有制内部的矛盾和全民所有制内部的矛盾,正确处理了集体所有制同全民所有制之间的矛盾,同时继续正确处理了社会主义所有制同资本主义所有制残余和个体所有制残余之间的矛盾。在这期间,适应农村生产大发展的要求,全国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已经实现了向人民公社的伟大转变。同过去农业生产合作社相比较,人民公社的规模更大了,经营范围更广了,公有化程度更高了。现在全国正在大办城市人民公社,到6月底为止,全国已经办起了一千零二十七个城市人民公社,入社人口已经有五千二百多万。农村和城市的人民公社已经显示出来的优越性,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人民公社是高速度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好的社会组织形式。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将来,人民公社是由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最好的形式,也是我国由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好的形式。在这期间,我们党和国家用了很大的精力来研究全民所有制内部的矛盾,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解决这种矛盾。在这些措施中,包括:改进体制,企业下放,投资包干,超额分成;实行以计时为主、计件为辅的工资制度,实行增加集体福利和增加个人收入相结合的制度;在企业内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通过这些措施,更好地处理了中央和地方、上级和下级、领导和群众之间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各方面的矛盾。在处理全民所有制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矛盾方面,值得指出的是,我们已经顺利地把绝大多数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从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同时,对价格和税收,在坚持基本稳定的方针下,作了某些合理的调整;对于工人和农民的收入,在逐步缩小工农差别的方针下,作了适当的调整,从而使国民收入的分配能够更好地兼顾全民和集体的利益,更好地兼顾积累和消费的需要。在国家积累和集体积累都迅速增长的条件下,职工收入和农民收入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在继续处理社会主义所有制同资本主义所有制残余和个体所有制残余之间的矛盾方面,我们打击了城市中极少数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分子的投机破坏活动,进一步限制了农村中的自由市场,反对了极少数富裕中农投机倒把和从事剥削的非法行为,这样就进一步地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所有制。两年来的事实清楚地告诉我们,我国的生产力所以能够飞跃地发展,生产潜力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地改革了生产关系,进而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两年来,在不断地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的同时,我们不断地解决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已经被基本消灭,但是资本主义的残余势力,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影响,旧社会的习惯势力,陈腐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经过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这个革命还没有完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还没有结束。庐山会议前后,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猖狂进攻和全党的反右倾斗争,就是政治战线、思想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就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继续在党内的反映。为了把这个革命、这个斗争进行到底,我们对于资本主义的残余势力,对于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影响,对于旧社会的习惯势力和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这样就使全国人民能够从这些东西的影响和束缚之下不断地解放出来,能够从各种迷信的影响和束缚之下不断地解放出来,为生产力的持续跃进不断地扫清道路。在人民内部,除了阶级矛盾以外,还有先进和落后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总有一部分人安于现状,不愿继续前进。他们或者因为不了解,或者因为不习惯,或者因为同他们的既得利益有抵触,对于一种新制度的建立,一种新事物的产生,总是没有热情,甚至采取对抗的态度。由于我们在建设时期有成效地在全党和全民中运用了整风的方法,我们不但能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阶级矛盾,而且能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先进和落后的矛盾。因此,我们也就能够不断地克服领导上的官僚主义作风和命令主义作风,同时能够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使先进的革命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伟大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正是因为有了上述一系列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群众运动,就在各个战线上,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财政贸易直到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广泛地开展起来,势如破竹。广大群众敢想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大大发扬,他们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敢于批判,敢于创造。他们埋头苦干,勇往直前,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他们在生产、工作和学习中,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帮后进,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大大地发挥了共产主义的协作精神。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中国劳动人民还有过去那一副奴隶相么?没有了,他们做了主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面的劳动人民,现在真正开始统治这块地方了。”(注)我国劳动人民就是这样在过去两年中创造了许多历史上没有的奇迹。只要我们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高度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舞群众在完成一个任务以后接着去完成一个新的任务,在取得一个胜利以后又去夺取一个新的胜利,我国劳动人民就一定能够创造更多更大的奇迹,一定能够在不很长的时间内把我国建成为一个具有高度发展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一定能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建设起一个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共产主义社会。
从1960年春季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群众运动进入了一个以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新阶段。这个运动的高潮还在向前发展,但是从已有的事实就可以看到,它不仅能够解放笨重的体力劳动,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能够显著提高产品的质量,产生大量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多快好省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这个运动的前途是无可限量的,它对我国经济发展将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例如,全国工业生产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在1959年底为30%左右,到1960年6月底已经提高到50%左右。由于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开展,今年上半年工业企业职工的劳动生产率比去年同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钢铁工业方面,有一批小型洋法生产的企业采用了大风、高温、精料的冶炼方法,利用系数已经超过大型洋法生产的企业。在机械工业方面,不少企业采用了新的产品设计、新的工艺方法,使有些产品的效能提高了,使材料的消耗节约了。在煤炭工业方面,水力采煤正在逐步推广,用电钻代替风钻、用代用支柱顶替坑木等新技术,正在推广。在运输方面,高站台、低货位、滑坡化、溜槽化等新的装卸方法的采用,改变了“跑在中间、窝在两头”的状况,大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在燃料的使用方面,许多地区实行了煤气化,使煤炭的消耗节约了25%左右。在农村中,以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为主的农业技术改造的群众运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群众和科学技术人员结合起来,创造了适合于我国农业耕作具体条件的新农具和新工具,如水稻插秧机、割麦机等。今年新增加的农业机械动力,就相当于两千万个劳动力。目前开展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是过去两年不断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必然结果,而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开展,又要求我们继续改善生产关系,继续改造人们的思想,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正是这样,在全国的工人和农民群众中,就出现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著作、学习文化技术和学习科学知识的高潮,就出现了一个与技术革命运动相结合的文化革命运动。
上面所说的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和巨大胜利,都是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照耀下取得的。这些变化和胜利,充分地证明了党的总路线的正确性,证明了党的总路线具有伟大的生命力;同时,进一步地丰富了党的总路线的内容,使它继续发展而更加完备起来。根据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的丰富经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原理,使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能够不失时机地从一个阶段前进到另一个阶段,使我国各方面的工作能够适时地由一个步骤前进到另一个步骤。根据国民经济大跃进的丰富经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原定的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这些方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国民经济两个主要部门的关系方面,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把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迅速发展农业互相结合起来的方针;在工业方面,提出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洋法生产和土法生产同时并举,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方针;在农业方面,提出了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安排,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并举的方针;在群众运动方面,提出了集中领导和大搞群众运动相结合,以政治为统帅、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相结合,政治教育和物质鼓励相结合,领导生产和安排生活相结合,劳逸相结合的方针;在国民经济的安排方面,根据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的原理,提出了既要有冲天干劲又要有科学分析,使国民经济计划建立在既积极又可靠的基础上,使国民经济的发展既实现大跃进的高速度又保持有计划的按比例。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过去能够发挥这样大的威力,在将来还要发挥愈来愈大的威力,就是因为这条总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路线,就是因为这条总路线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全国人民要求迅速改变贫困和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和坚强意志,反映了我国几亿劳动人民创造新生活、新历史的伟大力量和丰富智慧。我国是一个有六亿多人口的大国,当前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个特点在我国广大的农村表现得更为明显。同一切资产阶级学者认为我国人口多、农民多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的反动观点相反,毛泽东同志认为我国人口多、农民多是高速度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最积极的因素。只要把几亿工农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就会出现惊人的大跃进的高速度。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核心,就是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首先是五亿多农民这个伟大的力量,采取一切适合我国具体条件的形式和方法,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跃进。
我们说党的总路线继续得到发展而更加完备起来,当然不是说,总路线已经十分完备而不需要再发展了,也并不是说,我们对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已经非常透彻而不需要再深化了。在过去十年中,尽管我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尽管我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方面,还有一个很大的“必然王国”没有被我们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盲目性。我们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和研究,总结正面的和反面的经验,继续发展和丰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使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继续不断地取得胜利。
社会主义各国人民的援助,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增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增强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社会解放、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解放的力量,增强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的力量,因此,我们每一个胜利,都得到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人民、世界各国人民的鼓励。另一方面,也同时引起世界上一小撮帝国主义分子、反动派、现代修正主义者以及附和他们的人的仇恨。从1958年以来,他们掀起了反华运动,企图把我们孤立起来,企图破坏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事实同他们的愿望完全相反。他们的反华,对我们说来,是好事,不是坏事,证明了我们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证明了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错。他们反华,不但损伤不了我们的一根毫毛,反而激发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更加团结起来,树立雄心壮志,自力更生,发奋前进,一定要在经济上和文化上赶上和超过最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华对于他们说来,是坏事,不是好事,是他们的不祥之兆,他们势必搬起石头打到他们自己的脚上,在全世界90%以上的善良人们的面前,暴露他们自己的丑恶面貌,而把他们自己孤立起来。三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照耀一切工作的灯塔。为了争取国民经济的持续跃进,必须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一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根据过去两年的经验和当前的形势,在今后工作中,应当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坚持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抓住农业这个中心环节,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全党同志都应当深刻地体会毛泽东同志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要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把农业生产放在首要地位。多年来的经验证明,农业计划执行得愈好,就能够生产更多的粮食、工业原料和副食品,来满足国民经济各方面的需要,就能够促进轻工业的发展,并且提高农村对生产资料的购买力,扩大重工业的市场,这样也更有利于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跃进。在促进农业的发展中,我们应当首先促进粮食的增产。多年来的经验证明,有了更多的粮食,我们就可以把包括农、林、牧、副、渔在内的整个农业生产带动起来,更好地实现农业多种经营的方针。各级党的组织,都必须经常抓紧对农业的领导。那些工业发达的省、市,更要抓紧对农业的领导,使工业和农业得到更加协调的发展。
当前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粮食生产的主要关键,是从各方面节约劳动力,充实农业生产战线,首先是粮食生产战线。一切原有的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两三年内,都应当做到增产增事不增人,争取做到增产增事又减人。农村劳动力的安排,要兼顾基本建设和当前生产,而以当前生产为主;兼顾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工业、商业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而以农业为主;在农业生产中,又要兼顾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而以粮食作物为主。由于我们的经济事业发展得很快,劳动力的全面安排是一个经常要注意的问题,最少每年要妥善安排一次。所有的人民公社,都应当认真调查公社内部各个非农业生产系统占用劳动力的情况,按照节约使用、合理安排劳动力的原则,反对任意浪费和分散使用劳动力的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倾向,坚决把这些系统中的多占用的劳动力调回农业战线,加强田间生产的力量。
我国今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积极推行农业的技术改造,既做到每个劳动力所耕种的土地愈来愈多,又做到每亩土地的产量愈来愈高,从而大大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要使每个劳动力耕种更多的土地,就必须把各种田间劳动和非田间劳动,有重点地有步骤地从手工操作经过半机械化而实现机械化操作。要使每亩土地生产更多的产品,就必须贯彻执行农业的“八字宪法”,主要是改良土壤、兴修水利和养猪积肥,在这方面也要使手工劳动逐步地变为半机械化以至机械化劳动。
积极推行农业的技术改造,大大提高农村的劳动生产率,不只是农业部门的事情,同时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事情。为了实现农业发展计划,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各个单位,都应当无例外地把支援农业当作自己的光荣任务,根据发展农业生产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需要,制定支援农业的具体规划。重工业各部门应当在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基础上,争取生产更多的农业机械、化学肥料、农药、燃料、建筑材料,来支援农业。其他如交通运输、财政贸易、科学研究、文教卫生各部门,也都应当围绕改造农业技术、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这个中心,通过自己的业务,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人民公社发展生产,发展各项事业。各省、市、自治区应当有计划地组织本地区的所有工矿企业,帮助人民公社进行农业技术改造,办好社办工业,建立农机具的修配网,发展小型化肥厂、农药厂,培养技术干部。
社办工业在实现农业的技术改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民公社工业除了能够承担修理各种农具的任务以外,在制造半机械化农具、改良农具和小农具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1959年,全国生产的半机械化农具和改良农具中,约有一半是由人民公社生产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使社办工业认真贯彻执行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有步骤地扩大生产能力,提高技术水平,使它在农业技术改造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第二,要坚持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洋法生产和土法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更多地发展“小洋群”和“小土群”企业。实践证明,“小洋群”和“小土群”企业的普遍发展,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业发展的速度,迅速地加强薄弱环节的工作,促进工业的合理布局,避免工业过分集中的缺点,并且可以通过广泛的实践,创造新的科学技术,培养大量的干部。
有些人一直到现在还贪大贪洋,看不起“小土群”“小洋群”,他们把发展“小土群”“小洋群”看做是临时的措施,不懂得它在我国工业化事业中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曾经把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上,我们现在应当把“小洋群”“小土群”放在战略地位上。正像过去的民兵、游击队在配合地方部队、主力部队共同作战中发展成为主力部队一样,我们现在的“小洋群”和“小土群”企业,同样有着伟大的发展前途。事实上,在过去两年中建立的“小洋群”和“小土群”企业,现在有的已经成长为中型的现代化企业,有的已经成长为相当规模的工业生产基地。
我国地区辽阔,资源丰富,但是原有的工业布局很不合理。1958年以来,这种不合理的状况有了迅速的改变,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在各地区大量地发展了“小土群”和“小洋群”企业。经验已经证明,工业基点铺得广、铺得好,就愈有利于调动各个地方的积极性,愈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来办工业,愈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这样,也就能够使各个地方的经济普遍地得到发展,而更快地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工业布局的不合理状况,更好地保证国防安全。有些人的眼睛总是望着少数的几个工业基点,他们在安排工业基本建设项目的时候,总是在这几个点上加了又加,而不愿意到新的地方去部署新的工业基点。他们的理由是,在原有的工业基点搞基本建设,生产能力发挥得快,在没有工业的地方搞基本建设,生产能力发挥得慢。这显然是一种近视的观点。只要我们多办“小土群”和“小洋群”企业,把点铺开,无论从长期来看,或者从短期来看,工业的发展速度都不会是慢,而会是更快的。
在今后工作中,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都应当根据铺开工业基点的要求,根据各自的条件,每年有计划地发展一批“小洋群”和“小土群”企业。现有的“小洋群”和“小土群”企业,都应当不断地改善技术,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并且根据需要和可能,有步骤地扩大生产规模,从小到大、从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向联合企业发展。无论原有的,或者是新建的“小洋群”和“小土群”企业,都要注意“左邻右舍”的配合,注意成套的发展。
在“小洋群”企业的普遍发展中,应当把重点放在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石油、水泥等行业方面,以便更多更快地增加重工业和轻工业所需要的原料、材料和燃料的生产。加快原料、材料工业和燃料工业的发展,我们的工业就能够根深蒂固地得到更好的跃进。
第三,为了更加多快好省地发展工业、运输业,应当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方针。这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新方针。在发展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实行多种经营,可以冲破行业和部门的界限,更好地发挥各地方、各部门、各企业的积极性,来经营他们所需要的和能够经营的生产事业;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机器设备、技术力量、原料材料、自有资金以及其他生产条件,进行基本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更好地实现投资少、见效快和自力更生的要求;可以使有关的生产过程更好地衔接起来,使原料材料的生产同加工制造直接结合,使原来各行业、各企业之间和各地方之间的协作关系大大简化,而更好地实现社会生产的统一领导和合理分工。
多种经营,可以扩大原料、材料和燃料的生产,可以大大促进物资的综合利用。目前在生产中间,对于原料、材料、燃料的效能的利用是不充分的,这是对于物资的很大浪费。只要我们认真地实行物资的综合利用,把原料、材料、燃料的效能大部以至全部地利用起来,就可以大量地节约这些物资的消耗,同时生产出多种物资和新的产品,从而大大增加社会生产。在物资的综合利用方面,我们的口号是:物尽其用,变无用为有用,变小用为大用,变一用为多用,变有害为有利。各个行业、各个企业都应当根据各自的条件,遵照自力更生的原则,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把上述口号变成实际行动。
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生产的社会分工,也促进生产的密切协作。因此,企业的组织,一方面要考虑专业化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联合化的需要。有人认为,社会生产愈发展,社会分工愈细致,企业的组织就愈要专业化,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因为按照这样一种观点去做,就会把本来密切联系的生产过程人为地割裂开来,增加许多中间环节,耗费许多劳动,并且妨碍生产的计划性和连续性,从全社会来看,这是很不经济的。我们应当根据企业的具体条件、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经济合理的原则,使企业的组织在必要分工的前提下,逐步地向联合企业的方向发展,以便更好地实行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
第四,要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跃进,必须进一步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各个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开展起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的继续前进,不但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而且将促进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
今后一个时期内,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重点,应当继续放在解放笨重体力劳动、增产节约原料材料和促进农业的技术改造方面。我们必须首先把这些方面已经取得的有显著功效的成就,迅速地普遍地加以推广。应当在党委的领导下,采用领导干部、工人群众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办法,把那些对于解决当前生产关键有直接作用的、收效最大和有普遍意义的革新项目,加以总结、提高,使之系统化,然后推广。同时,继续组织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领导和群众,来研究新的办法,创造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产品。我们应当努力争取所有的原有企业,在广泛应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成就的条件下,使生产能力大大增长,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使原料、材料和燃料、动力的消耗定额大大降低。在工业产品特别是机械产品的设计方面,要发展新产品和改进老产品同时并举。无论新产品和老产品,都应当及时地吸取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新成就,使它们既能提高效能和质量,又能节约原料材料和工时。我们还必须通过设计的改进和新的施工方法的采用,把一切技术成就应用到所有的基本建设中去,大大地节约投资和缩短建设时间。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它对于社会生产发展的推动力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永远也不要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而应当根据运动的发展,提出每一个阶段的新的目标、新的要求,推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
我国劳动人民,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高度智慧,采用了土办法和土洋结合的办法,创造了许多适合我国具体条件的新技术。这样就推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当然,在科学技术上,我们现在还有很多空白。凡是我们没有学会的先进技术,我们一定要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努力学习。先学习、再创造,在学习中创造,这是我们的方法。我们的学习和创造,都必须同我国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需要相结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继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反对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提倡敢想敢做、大胆创造。对于我们现在许多的发明创造,必须认真地进行鉴定,同时必须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和说明。这就要求加强技术的理论研究工作,使研究工作同生产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在这方面,应当推广科学研究机关、学校和生产单位三结合的办法,推广设计部门、制造部门和使用部门三结合的办法,推广领导干部、工人群众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办法。
第五,在制定计划指标的时候,必须做到既积极又可靠,而且要适当留有余地。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按照留有余地的精神制定计划指标,并不会妨碍各地方、各企业和各单位的积极性,相反地会使它们的积极性得到更好的发挥,会使广大群众鼓起更大的干劲为超额完成计划任务而奋斗,并且可以使我们应付预料不到的情况,在工作中更加主动。在我们的计划工作中,一方面要体现远大的理想,要高瞻远瞩;另一方面,在确定每一项指标的时候,必须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切实的计算,使指标尽可能符合实际或者接近实际。计划指标的拟定,应当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这种方法,就可以保证计划指标比较符合实际。
在制定和执行计划中间,都要贯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各地方和各部门都必须从全局观点出发,研究最经济合理的方案,安排生产和建设的指标,并且在执行中首先保证国家计划的实现,保证国家重点的建设,保证农业的增产和采掘工业的发展。国家计划外的基本建设和生产,应当按照原料、材料、设备等供应的可能,加以适当控制。
要做到计划既积极又可靠,要贯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合理安排基本建设的项目和投资。两年以来,我国的基本建设的规模扩大得很快,不仅对这两年生产的增长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对今后生产的持续跃进将起长期的积极的作用。为了保证生产的不断高涨,我们当然还要继续扩大基本建设的规模。但是,在拟订国民经济计划的时候,既要看到生产和基本建设互相促进的统一方面,又要看到两者互相制约的矛盾方面。我们必须在首先保证生产高涨的前提下,逐渐地扩大基本建设的规模,而不应当不分轻重缓急,使摊子铺得很多,战线拉得很长。如果那样做,是不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的。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在安排基本建设项目的时候,都必须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而且,在每一批建设项目中,都要遵守先中央后地方、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一切基本建设的材料、设备和劳动力,应当全部由省、市、自治区党委按照国家计划和上述原则,统一进行分配和调剂。
第六,自力更生、勤俭建国,这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要尽可能争取外援,但是党一贯认为,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过去是这样,今后更是这样。我们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同时经过十年的建设,特别是过去两年的连续大跃进,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比过去已经很大地增强起来,我们有六亿多勤劳英勇的人民,有丰富的物质资源,特别有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因此,我们完全有信心依靠自力更生,把我国建成为一个伟大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各个企业,各个单位,各个人民公社,都应当向干部和群众深入进行宣传和教育,真正树立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思想,彻底克服依赖思想,并且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办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愈来愈好。
要真正做到自力更生,就必须同时坚持勤俭建国、勤俭办社、勤俭办企业、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得很快,但是我们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底子很薄。我们要把我国建成为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还需要艰苦奋斗许多年。我们必须继续发扬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作风。无论在哪一方面,我们都不应当铺张浪费。国家要有储备,人民要有储蓄。一切非生产性的建设,现在能够不建的就不建,能够缓建的就缓建;生产性的建设,也应当尽可能地因陋就简,少花钱,多办事。又勤又俭,这就是使我们国家以较快的速度达到富强之道。
只要我们贯彻执行上述各项方针,我们就一定能够更好地实现党的总路线所提出的多快好省的要求。

党的领导是我们一切事业胜利的根本保障。在1958年以前,党中央和各级党委工作的重心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方面。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以后,党中央和各级党委工作的重心逐步地转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过去两年我们能够取得连续的大跃进,就是因为从中央到各级党委都加强了对经济建设工作的领导。以后我们要把大跃进的局面持续下去,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两年多来,党的群众路线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使各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了很大的胜利。但是,决不能说,我们在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方面已经尽善尽美了,已经一点问题也没有了。党内有一小部分同志,每当我们的事业得到比较大的发展、工作得到比较大的成绩的时候,就往往容易自满起来,而不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自以为是,不再愿意接受群众的批评,不再愿意接受群众的监督,有问题也不再同群众商量,以为单靠行政命令就可以解决。这些同志不了解,在困难的时候固然要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在胜利的时候尤其应当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我们必须帮助这些同志,切实改正他们的错误。我们的党是当政的党,在群众中拥有极高的威信,必须经常警惕一部分人滥用党的地位和党的威信,走到脱离群众的危险。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作风,反对那种对群众的困难漠不关心的错误态度,使党的群众路线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都能经常地贯彻执行。各级党委,应当经常用具体事例,教育干部懂得走群众路线的好处和不走群众路线的坏处。要坚持干部下放和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各级领导干部每年要分期分批地下厂矿、下农村,当工人、当农民,或者当基层干部,同群众打成一片,同群众交朋友,倾听群众对于工作的各种不同意见,使下情能够及时地充分上达。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身临生产前线,既要很好地领导生产建设,又要切实地关心群众生活,帮助群众过好日子,按照劳逸结合的原则,安排群众的劳动时间和休息时间。
我们所有的干部,都要根据毛泽东同志历来所提倡的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的精神,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定要有雄心壮志,要有明确方向和远大目标,同时也一定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深入实际,及时地具体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5月25日,中国的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这个胜利,正是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的结果。登山队的同志们,一方面具有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雄心壮志,具有要高山低头、要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具有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的豪迈精神;另一方面对高山极度缺氧和摄氏零下四十度严寒等重重困难,又采取谨慎态度认真对待。他们爬上每一个山峰,渡过每一条冰川,扎下每一座营地,以至采取每一个具体行动,都不是粗心大意,满不在乎,而都是对当时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进行科学分析,做出实事求是的决定,发挥集体主义的精神,一个一个地把所有的困难克服掉,从而完满地实现了党和国家交给他们的任务,在全世界面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我们要在所有的干部中,提倡登山队的这种精神、这种作风,使大家在工作中把冲天干劲和科学分析结合起来,把敢想敢做和实事求是结合起来。党中央提倡的敢想敢做的精神,一方面同少慢差费的偏向相区别,另一方面又同乱撞乱碰的偏向相区别。前一种偏向,低估客观的实在可能性,忽视主观能动性;后一种偏向,不承认客观的一定限制性,不防止主观随意性。这两种偏向,都是脱离实际的,都不是实事求是的。自由是被认识了的必然。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愈是合乎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愈是实事求是,他们也就愈能够发挥创造精神,愈能够敢想敢做。大家知道,我们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在我们党内是最注意实事求是的人,因此也是我们党内最能够敢想敢做、最有创造精神的人。
实事求是,是党的根本作风,是党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的大多数同志坚持了和发扬了这个传统,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同志滋长了浮夸的毛病,工作不扎实。他们满足于一般号召,而不细致地具体地做组织工作;他们热衷于表面热闹,形式好看,而不考虑实际效果,能否真正解决问题。我们决不能够容许这种情况的存在和滋长,一定要教育所有同志学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实事求是地对待成绩和缺点。在党的正确路线的指导下,我们的成绩总是主要的,缺点总是次要的,成绩和缺点的关系总是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但是,决不能因此忽视缺点,更不能否认缺点和抹杀缺点。缺点在任何时候都有,而且永远会有,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采取严肃的态度来改正缺点,并且从过去的缺点中吸取教训,把工作做得更好。有些同志不了解,我们同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分歧,不在于承认不承认缺点,而在于对待缺点的态度和立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利用工作中的缺点,把它加以夸大,来否定工作的成绩,阻碍事业的前进,甚至企图开倒车,实际上为资本主义的复辟开辟道路。我们正视缺点,改正缺点,是为了巩固工作中的成绩,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并且把中国从社会主义的胜利逐步引向共产主义的胜利。因此,我们决不应当因为要坚决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丝毫放松对工作中存在的缺点的注意,放松对克服缺点的努力。相反,缺点改正得愈快愈好,工作做得愈细致,实事求是作风愈贯彻,我们就愈能够使广大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顺利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跃进而斗争。
为了实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最有力的领导,全党都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把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大大提高一步。多年以来,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的根本性问题,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得到了重大发展。我们应当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武器,来正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快更好地前进。
我们应当继续向苏联共产党和世界各国的共产党学习,学习他们的一切长处,吸取他们一切有益的经验,这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条件。
当前国际和国内的形势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是十分有利的。任何反动力量和现代修正主义者的造谣诬蔑,都阻止不了我们的前进。我们一定要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跃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跃进。
注“介绍一个合作社”,见“红旗”杂志1958年第一期,第三、四页。   (原载《红旗》一九六○年第十六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