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1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算账心底亮 心明干劲足
吴村管理区采取六项措施集中劳力
由于调集优势兵力农业生产任务可保按质按量适时完成
本报讯 最近,山西清徐县吴村公社吴村管理区算了两笔账:劳力账和播种面积账。通过算账,使这个管理区及时地调集劳力到第一线,加强了当前的秋田管理。
自从党中央和省委强调以农业为基础,并具体提出参加农业第一线的劳力必须占到农村总劳力80%以上的精神下达以后,吴村管理区也和其他管理区一样,热情积极地贯彻执行了这一方针。但是,参加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劳力究竟达到80%没有?还有无潜力可挖?这些问题不仅广大社员不摸底,就连管理区的几个主要干部也心中无数,只是认为农业上的劳力已经不少了。公社党委和县委工作组发现这种情况后,认为这是一种盲目乐观情绪,这种情绪的存在,对今后进一步挖掘劳力大大不利。于是,在公社党委和县委工作组的帮助下,就开始算账了。
劳力账算的结果是这样:全管区共有男女整半劳力七百四十四个,在集中劳动力以前(6月份以前),投入农业第一线的劳力为四百九十二人,只占在农村总劳力的66%,而工业、副业、后勤(食堂、托儿所、缝纫厂)等方面就占用劳力二百五十二个,占到在村劳力的34%;集中劳动力以后,参加农业第一线的劳力将增加到五百五十六人,占在村劳力的74.7%,比以前增加了8.7%。但这只是计划,实际上,从工业、副业、后勤等方面压缩下来的劳力,数字远远没有这么大。从算账当中发现,原来从食堂、托儿所、幼儿园、妇产院、缝纫厂等方面抽调出来的劳力,又有三十三个已经回到原来单位。在算账中,大家也具体算了8月前半月全区所需投工情况,如果不再设法挖掘劳力,全区至少要缺少二千多个工。
通过算账,使干部们进一步认识了集中劳力加强农业生产的意义。管理区主任潘洪元说:“现在正是要紧时候,劳力要上不去,基础就难保证,今年的秋季丰收就是空谈。”党支部副书记罗三好说:“只要头脑清醒了,心底亮了,干部下决心,劳力就能抽下来,农业战线就能增强。前一阶段我有些本位主义,光怕自己负责的工作搞不好,所以后勤方面的劳力就抽不出来。”在干部认识统一的基础上,又把算账的结果向群众宣布,发动大家献计献策,最后归纳大家的意见,又找出了六条挖掘劳力和提高劳动效率的新办法:
(1)实行劳力综合利用,亦工亦农,农忙则农,农闲则工。根据这个原则,对管理区的砖厂和一些副业生产要暂时停工一月,全力参加农业生产,共可抽出三十二个强劳力;
(2)重新复查前段劳力计划的执行情况,保证劳力集中起来;
(3)食堂等后勤部门,在前段压缩的基础上,今后每人每天要抽出一部分的时间参加田间劳动;
(4)在全区推广上地捎粪、回家捎草的经验。这样,仅割草一项每天即可节省劳力二十五个;
(5)全区共有学生二百二十四人,利用放假时间,组织他们参加一定的劳动;
(6)从县、社工业和基本建设等方面再抽调劳力二十人。
通过上述办法,实际为农业战线增添强壮劳力八十五人。
通过算播种面积账,也使干部和群众更清楚了调集劳力到农业生产第一线的重大意义。全区原有播种面积九千八百七十六亩,今年通过开荒和利用小块地共扩大播种面积一百二十八亩;由于修建猪场、砖厂和修建中学,共占用土地九十三亩,扩大和占用相顶,实际只扩大了三十五亩。算账中大家还算了一笔容易被人忽视的账,这就是:由于前半年久旱无雨,秋作物的缺苗断垅现象十分严重,除了前段已经补种的以外,目前的缺苗至少等于少种三百四十亩土地。这就是说,今年的播种面积实际上是比去年减少了三百零五亩。为了贯彻执行“多种多收”的方针,管理委员会决定除了把缺苗地全部补种蔬菜以外,还要把二千六百亩麦田在前段复播面积的基础上,全部种上菜,这样全区复播面积将比去年扩大两倍。在农活如此集中的情况下,必须增加劳力,才能完成任务。大家认识了问题的严重性,决定采取坚决措施集中劳力,加强农业战线。估计上述集中劳力的措施实现后,今年这个管理区的农业生产任务,就可保按质按量适时完成。
心底亮,干劲足,算账后的第一天,全区参加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由算账前的80%左右增加到97%以上。激战第一天,战果辉煌,除了一部分劳力结束麦收打场以外,共抢种蔓菁、芥菜一百零五亩,整菜地二百四十二亩,送粪三千五百担。


第4版()
专栏:

加强思想工作 改进劳动管理
丰城提高农业新手劳动工效
本报讯 农业战线劳动力集中以后,如何提高来自四面八方的大批劳力的生产热情和劳动工效?江西丰城县从加强思想工作和改进劳动管理着手,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今年丰城县参加夏收夏种的二十万劳动力中,有五万五千人是新从城镇和其他各行各业中调集出来的。他们之中有许多人对农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人还不熟悉农业生产技术。县委和各公社党委针对这种情况,大张旗鼓地进行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农业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各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党团组织的负责人,都分片分户分人和他们建立联系制度,切实地解决他们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并在生活上加以照顾。
把新参加农业生产的劳力,加以很好的组织起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丰城县采取了复杂劳动以老手为主,简单劳动以新手为主,生活福利以妇女为主的组织方法。开始时,由于未区别体力强弱、技术高低,仅是简单的插花编组,因而对老手牵扯很多,影响了工效提高;对新手也有很大压力,造成许多思想顾虑。后来,经过各级干部建立分户分人联系制度,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把耕、耙、耘、插等较为复杂的生产工序,划归老手担任,把力弱、技术差的新手单独编成作业组,由他们担负拔秧、收割、车水等比较简单的劳动;同时又把男劳动力从生活福利组织中调出来,把新参加农业生产的妇女派进去,让食堂炊事员和托儿所、幼儿园的管理人员,都以妇女为主办起来。这样,无论新手、老手和男女劳动力,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有利于劳动工效的普遍提高。
丰城县还在新老手之间广泛地开展包教包学运动,使每个新手都很快掌握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丰城县还注意合理解决新手的劳动报酬问题。全县新参加农业劳动的五万五千多人中,除部分拿国家工薪来支援夏收夏种的工人、干部和只要供给饮食的学生外,还有二万多人是要评定劳动工分和劳动报酬的。开始,由于这个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影响了新手的生产积极性。随后,各生产队即根据新手的体力强弱、生产技术高低和个人特长,以自报公议的方法,评定了劳动工分和计酬办法,这样就调动了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


第4版()
专栏:

“火候”和“刀口”
杨岭
深入基层以后抓什么?最要紧的就是抓当地当前生产中的关键。
领导生产做得好的标准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真正解决了当地当前生产中关键性的问题。
抓关键就要看“火候”,也就是看准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对于生产全局有决定性的影响。
抓关键就要看“刀口”,也就是看准在什么地方什么事情上集中主要力量对于生产全局有决定性的影响。
“火候”和“刀口”不是在随便什么时候、随便什么地方都是一个样子,并不是站在一边远远一望就能看准。为什么要提倡干部深入第一线,提倡干部直接参加生产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准当时当地生产上的“火候”和“刀口”。
深入第一线之前,就应该有明确的目的:下去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生产上的关键问题。河北吴桥县的领导干部就是这样做的。同时进行的农事活动很多,他们下去参加生产的时候就去参加当地当前关键性的生产活动。在开展新的工作的时候,取得先进经验是关键,他们就到条件较好、工作先进的地方去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在推进工作平衡发展的时候,突破薄弱环节是关键,他们就到条件较差、问题较多的地方去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全局是许多局部构成的;领导干部分头深入许多局部,了解各地情况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通过集体讨论、集体领导,就能更准确地了解全局的关键,更有力地推动全局、指导局部。
关键之中还有关键。从全省全县范围来说,某一项工作是主要的关键;从一个公社一个生产队具体而论,在一般的关键之中还有具体的关键。在特殊情况下,一个公社、一个生产队当前生产的主要关键也可能同全省全县的主要关键并不相同。全省全县的生产关键是粮食作物的田间管理,一个公社、一个生产队在当前田间管理中又各有重点,或者是除草,或者是灭虫,或者是追肥,或者是浇水,或者是排水。在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当前生产关键又有不同。在风灾水灾突然袭来的地方,关键又要暂时从田间管理转到抗灾方面。如此等等。
江苏江宁县委根据全县一般情况,提出了以“积肥、追肥为中心加强田间管理”的号召。这个县的铜山公社有不少生产队田间杂草丛生或者脱水现象严重,可是公社领导干部有一个时期没有抓住当地当时的主要关键,而是一般化地按照“以积肥、追肥为中心”办事。县委第一书记李崇同志到了这个公社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帮助他们抓关键。他们经过调查,根据各队的苗情、草情、水情、旱情,把各队的劳动力重新作了安排,集中主力突击当前本队生产中的主要关键。草荒、脱水的问题解决了之后,再集中主力追肥、积肥。追肥和积肥,按苗情的不同、肥源的不同,各队不同时期又各有不同的关键,主要力量先要用在“三类苗”上和夏季最大量的沤青积肥上。像这样做,就是好的领导。
到下面去,“学,干,转,帮”,归根结底还是落在“帮”字上。“学,干,转”,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帮”。不然,就不能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下去要“找麻烦”——从“麻烦”中找关键,解决“麻烦”问题。如果不能起“帮”的作用,或者“帮”得不好,那就只能给下面“添麻烦”,至多是给下面增加一个劳动力,也就离开了改进领导方法的本题。
许多同志深入第一线之后,“学”得认真,“干”得起劲,“转”得周到,“帮”得有力。原因就是在“学,干,转”中间都比较明确地抓关键,“帮”得是“火候”,帮到了“刀口”上——也就是在同时并存的复杂纷纭的许多矛盾中,捉住了在当时当地说是决定着全局的主要矛盾。改进领导方法,这是一个核心。


第4版()
专栏:

多方集中劳力 管理措施配套
陕西秋田管理又快又好
本报西安11日电 陕西省各地根据今年秋田面积大、田间管理工作任务重,以及各项活路集中等特点,经多方面挖掘劳动力潜力,改变田间管理工作方法,提高劳动效率,大大加快了秋田管理工作的进度。
今年陕西省虽然遭遇大旱,全省秋田播种面积仍然超过了原订计划。但由于大部分秋田是抗旱播种的,苗期管理任务大,所需要的劳动力也比往年多。针对这一情况,各级党委都千方百计地挖掘劳动潜力,加强了秋田管理工作。一般的都采取了:从农田基本建设方面抽调,有些工作实行以女代男、以弱代强,同时动员各行各业抽调一定的劳力支援农业生产,动员假期中的学生支援农业等办法。各地还根据农活的特点和劳力强弱、技术高低等情况,重新调整劳动组织,提高了劳动效率。搞得较好的西安市郊区和四个直属县,从7月28日到8月3日,从社办工业、生活福利以及暑期返乡的学生中,抽调了十六万劳力,使田间管理的劳力较28日前增加一倍到三倍以上,显著的提高了秋田管理工作的进度。全市共二百二十万多亩秋田,完成中耕锄草的一百五十多万亩、追肥三十一万多亩、防治病虫害二十五万多亩;全市六十万亩棉花普遍地中耕一到二次。兴平县采取上述办法,抽调了七万多名劳动力,连同原有十八万劳动力,共二十五万多劳力投入田间管理运动,各项田间管理工作日进度比过去增加了一倍。延安县从各方面挖掘劳力的结果,使90%的劳力投入田间管理运动,各项管理工作都较往年又快又好。例如:中耕锄草工作就由过去的进度一万一千四百多亩,猛增到三万二千六百多亩。
今年由于长期干旱,秋田的中耕锄草、培土、保墒、积肥和施追肥、整枝以及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十分集中,工作量也较往年大。各地根据这一新情况,采用了“管理配套”、“综合管理”等水、肥、锄、保一齐来的办法,既满足秋田作物生长的需要,又提高了田间管理工作的效率。渭北高塬上的邠县、乾县各公社的社员下地都带着锄头、药械和化肥袋等几种器具,使锄草结合积肥,整枝结合治虫、灌溉结合中耕,培土结合施肥。乾县史德公社的社员采用这些办法后,秋田管理工作效率较过去提高了一倍到二倍,做到适时管理并且保证了各项管理工作的质量。
今年,陕西省的秋作物都是抗旱播种的,很多秋田经过一次到几次补种。因此,有些地方在同一块田里出现秋苗大小不一,作物品种不同的情况,对管理的要求也就不同。各地针对这一新的情况,一般都采取同时动手,分别对待的方法,做到了巧管、细管。铜川市耀城公社根据今年秋苗生长的新情况,重新制定了田间管理措施,例如施追肥不仅保证追肥的数量多和质量高,而且根据秋苗的需要分别施肥:对小苗和弱苗施催苗的速效肥,拔节的秋苗施攻秆攻叶的氮肥,吐穗的秋苗追施攻穗攻粒的磷肥。
目前,在广大群众的精心管理下,全省大部分秋季作物生长良好,早玉米和糜谷都已开始抽穗;晚秋作物也都生长得秆粗叶茂,嫩绿茁壮。(附图片)
河南省特等农业劳动模范、杞县城郊公社八卦亭大队党总支副书记兼大队长王文博(中)和社员们一起在检查谷子生长情况,研究加强后期管理措施       董魁诚摄(新华社稿)


第4版()
专栏:

总布局 巧用兵 争主动
——黎城县安排使用劳动力的经验
郝占敖 毕治民
山西黎城县认真摸索研究与掌握工农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规律,根据整个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以生产为主、农业为主、粮食为主,合理安排劳动力,机动灵活巧用兵,从而掌握了使用劳动力的主动权,各项工作主动,农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工业、畜牧、副业、多种经营、短途运输、基本建设等各项生产建设事业也按比例高速度地发展起来。
摸索规律 掌握主动
1958年大跃进以后,黎城县农、林、牧、副、渔、工业、短途运输和基本建设,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全面跃进;不到两年时间,全县的工农业总产值增长50%以上。生产建设的高速度发展,劳动力愈来愈显得不足。如何合理地安排和使用劳动力,就成为保证各项生产建设事业高速度按比例全面跃进的关键。
如何全面合理地安排和使用劳动力呢?研究和摸索各项生产建设事业的规律,掌握运用这些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掌握使用劳动力的主动权。因之,黎城县的领导干部和群众,对全县各项生产建设事业的规律,进行了认真的摸索与研究。
第一、农业生产:①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搞不好,一波百动,整个生产建设事业就不可能大踏步前进。②季节性很强,贻误农时就要影响产量。特别是春耕下种,三夏、三秋时期,贻误几天时间都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③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特别是4月份的春旱、6月份的雹灾、7月份的卡脖旱和风灾,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在劳力使用上不稳定,风调雨顺时用劳力较少,遭灾时用劳力较多。④主要农作物的生长期大致相同,农活很集中,时间性强,机动性小;在劳力使用上很不平衡,春耕下种,三夏、三秋,三个季节用工数约占全年农业用工总数的70%—75%。⑤生产周期长,表面看来间歇性很大,实际上生产的各个环节一环扣一环,一环抓不紧,产量就要受到影响。⑥一年庄稼两年,生产准备时间长,事事要为下一步做好准备。一年有了亏空,接连几年都赶不上,在劳力使用上,必须常年保持相当比例的专业队伍。⑦和其它生产(工业、畜牧、基本建设等)联系紧密,农业生产的丰收,并不仅仅决定于农业生产本身。安排劳力时,不仅要看到农业生产,还必须兼顾到其它生产。
第二、公社工业:和农业生产联系紧密,生产一般稳定,使用劳力比较稳定;但也可以机动,劳力多时大搞,劳力少时小搞。
第三、畜牧业:生产比较稳定,劳力固定,机动性不大;但可以兼做一部分农活。
第四、林业:季节性很强,主要靠短期突击。劳力使用非常集中,清明前后的春季造林和秋收前后的林业收获季节,用工数约占全年林业用工总数的80%—85%。
第五、副业:除常年性的作坊和短途运输专业队外,主要靠春前秋后农闲季节突击,和穿插农业生产空隙进行。劳力使用上机动性大,便于组织突击。
第六、基本建设:主要为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集中在春前秋后进行,第一和第四季度的用工数约占全年基本建设用工总数的70%—75%。
摸清家底 全面安排
在摸各项生产建设事业规律的同时,黎城县对全县的劳动力状况和历年来使用劳动力的规律,也进行了调查研究。
全县共有男女全半劳力三万六千二百多人,其中男全劳力一万五千五百人,女全劳力九千八百九十八人,男半劳力五千五百四十三人,女半劳力五千三百四十二人。每个劳力每年做劳动日数:男全劳力三百五十个,女全劳力二百七十个,男半劳力三百个,女半劳力二百个,共计一千零八十三万多个。另外,全县还有八千二百七十二个辅助劳力,一年约可做劳动日一百余万个。总计,全县全年投工总数约为一千一百八十多万个。这支劳动大军,和大跃进以前比较,妇女劳力的比重大大增加了,体力和耕作经验较前为弱,但是由于技术革命运动的开展,人们掌握新技术却较前为多。
全县共有耕地三十三万亩,种好一亩地每年约需工二十个,共需工六百六十万个;加上三万余亩扩种地(开荒、小块地)的用工数(每亩地十二个左右),全年需工总数约为七百万个。
全县土地分散,水位较高,水利条件较差;必须保持相当比例的基本建设队伍,才能保证农业和其它生产逐年高速度发展的需要。每年用于基本建设的劳动日,一般在二百万个左右。
全县有较丰富的山区资源和地下矿藏,每年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劳动力从事工业、畜牧业、副业、林业和短途运输等生产。
在摸规律和摸家底的基础上,黎城县根据整个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以生产为主、农业为主、粮食为主,全面地进行了劳力安排,确定了各项生产建设事业使用劳力的比例。保证农业生产(田间劳动)占用全县劳力总数的65%;春耕下种、三夏、三秋三个节令,占到70%—75%。
集中兵力 打歼灭战
根据各项生产和建设事业的规律,黎城县在劳力使用上,广泛采用了专业队伍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常年生产和季节性生产相结合,长期准备和短期突击相结合的办法,集中优势兵力,大打歼灭战。
全县各项生产和建设事业,除农业生产以外,根据生产规律和使用劳力的特点,都分别固定有一定比例的专业队伍。每支专业队伍都配备有较强的技术力量,专业队伍既要坚持日常生产,又要为大搞群众运动做好准备工作。专业队伍的劳动力,一般情况下不轻易调动,只是在使用劳力最紧张的季节内,进行必要的压缩和调剂。
全县每年组织四次大战役:12月、1月、2月集中力量大搞基本建设,同时,穿插几次积肥运动;4月份为春耕下种突击月;6月、7月突击夏收、复播、秋苗管理;10月、11月突击秋收、种麦、秋耕。3月、5月、8月、9月为各种生产的交叉时期,组织林业,副业、短途运输、积运肥料等小型运动战。组织大战役时,紧缩各方面的劳力,全力以赴,同时组织工农兵学商多方支援。交叉时期的小型运动战,则互相穿插,机动灵活。
在大搞群众运动,组织短期突击时,黎城县还注意了打有准备仗,打歼灭战。在准备工作方面,除专业队伍的平时准备外,还本着“雨天做的晴天活,闲时做的忙时活”的精神,组织全民全面性的准备。每年开春以前,都要完成全年积肥任务的70%左右;每次战役开始前,都要把工具、器材、燃料和粮食准备停当。在工作安排方面,大战役中套小战役,打歼灭战。如农业生产:6、7月的三夏战役,就分为夏收、锄苗、施追三个阶段。基本建设除较大的工程外,一般工程分期安排,完成一批,再搞一批,做到每次战役中心突出,速战速决。在安排劳力上,留有余地,盘子打的低一点。这样做,力量集中、收效快,有钢能使在刀刃上,也比较主动。
千方百计 挖掘潜力
黎城县安排与运用劳动力的另一个方面,是运用各项生产建设事业的规律,千方百计想办法挖掘劳动潜力。
一、调剂作物种植时间,早、中、晚播种作物相结合,避免劳力使用上的过分集中。过去割麦和谷子间苗,常常挤在一起;不是误了收麦,便是荒了谷苗。今年全县种植七万余亩谷子,其中六万亩早谷提前下种十天至半月,一万余亩晚谷推后五至七天下种;这样在麦收前,早谷就间完了苗,麦收后晚谷才开始间苗,两种农活都有了较充足的劳力。其它作物的种植上,也注意了合理安排,今年夏收前已基本完成了间苗和薯类、玉茭、棉花的锄苗任务,并有六万亩施了追肥;麦收季节就全力以赴,展开了抢收小麦运动,七天时间全部完成了十三万亩小麦收割任务。
二、根据劳力多少,安排作物种植比例,调整地区间劳动力不平衡的现象。后山地区沅庄等五个公社,土地少劳力多,就多种经济作物、金皇后玉米等用工较多的作物,并适当扩大复播面积。东阳关等七个公社土地多劳力少,就适当扩大正茬小麦的播种面积,增加省工高产作物。
三、提前管理,样样赶前,把农活做在最省工的时期。如谷苗长到一寸半高以前间苗,一个工可间七分至一亩,如果长到半尺高再间苗,就要付出多一倍以至数倍的劳力,而且会影响产量。
四、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改革耕作方法,改革工具,向技术革命要劳力。
五、全县自上而下重视了抓生活、办好公共食堂,办好托儿所和幼儿园,有劳有逸,爱惜劳动力。所以几年来由于支援工业建设,全县的劳动力虽然逐年减少,可是实做劳动日数却逐年增加。1958年比1957年增加29.6%,1959年比1958年增加18.4%,今年预计将比去年再增加10%以上。
预防灾害 两套安排
在各年的劳力安排中,都预计了一般灾害,如果发生大的灾害怎么办?黎城县作了预防大灾的第二套劳动力安排。
黎城县发生较多而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的灾害,主要是:4月春旱下不了种,6月冰雹毁坏小麦和秋苗,7月份的卡脖旱庄稼出不了穗,风灾把玉茭刮倒。
根据灾害发生的规律,在劳力安排上,采取以下对策:
一、在安排各项生产建设的劳动力时留有余地,盘子打的不要过死,以便发生灾害时争取主动。
二、各项工作在4、6、7月都做遭灾的准备,安排出一部分机动劳力,一旦发生灾害能及时组织力量扑灭。
三、无灾当作有灾年,处处从坏处作准备。如4月春旱时期,基本建设占用的劳力还不能全部抽调下来,每年安排工程项目时,4月份的工程要安排的机动一些,春旱一露头,就能马上把基建劳力撤下来,投入抗旱斗争。
四、和自然灾害抢时间,把农活赶在灾害前面。过去小麦的成熟期正是雹灾期,损失很大;以后把小麦播种和收割时间都提前十天,损失就小了。
由于坚持贯彻执行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不断地认识与掌握客观规律,掌握了劳力使用上的主动权,黎城县在持续跃进以来的两年半中,农业生产连年获得了丰收,其它生产建设事业也得到了全面跃进。


第4版()
专栏:

山东五莲县汪湖人民公社汪湖生产队青年技术队队员们,正在大豆试验田里喷撒“六六六”农药防治虫害
杨九峨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