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1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制造一件 合格一件 出厂一件 保用一件
?江机械厂生产农业机具确保质量第一
主要经验是:加强思想教育;严格验收制度;派人下乡征求意见
本报讯 云南省?江县机械厂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踏踏实实地为农业生产服务。这个工厂今年生产的大批农业机械和运输工具,基本上做到了工、农、商“三满意”。
为了更好地支援农业,这个厂加强了对职工进行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的思想教育;时刻地注意克服忽视产品质量的思想;采取厂内厂外“三结合”的群众路线的方法,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发动群众大搞革新,开展优质竞赛,做到“制造一件,合格一件,出厂一件,保证使用一件”。
确保“质量第一”
?江县机械厂是1958年由几个手工业社生产小组并成的机械工厂。在去年上半年以前,厂里部分领导干部对扎扎实实地为农业服务,在思想认识上并不是很明确的。1958年秋收时,厂里赶制了一批打谷机。这本来是一件“雨前送伞”的好事情。但是,由于质量不好,反而给农民增添了麻烦。
为了改进产品质量,中共?江县委要求该厂要在思想上树立为农业生产服务到底的牢固观念,做到“制造一件,合格一件,出厂一件,确保使用一件”。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该厂在去年下半年,以提高质量教育为中心,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思想教育运动。在运动中发动群众大鸣大放、揭露问题、组织算账、开展辩论。在这次教育运动中,全厂职工进一步明确了工业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地支援农业。
向忽视质量思想作斗争
事实证明,“质量第一”的观念必须时时刻刻地加以注意。去年第三季度以来,曾经出现过部分职工对一些产值低的产品质量要求不严格的现象。如秋收时,该厂接受了一批打谷机的任务。生产进展十分缓慢,质量也有问题。经过深入检查,发现有少数职工认为“制造一百台打谷机,还不如两台水闸门的产值高”,因此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工厂党支部批判了这种思想,教育全体职工认识“产品不分大小,一点一滴都对农业有利。”又组织干部下乡,参观田间的稻谷丰收景象,体会广大农民渴望使用打谷机的迫切心情,进一步加强了职工的责任感。随后,厂里的生产立即起了很大的变化,各级干部下车间抓质量促进度,采取措施改进制造技术。打谷机的日产量从十台上下增加到四十台以上。
健全制度 坚持制度
在确保产品质量中,该厂不断地建立和健全了一系列的制度,做到人人把关,关关有制度。促使广大职工遵守和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去年,该厂通过总结工作,对症下药地建立了一套“没有图纸不施工、没有计划不发料、不合格的铸件不加工、不合格产品不出厂、不经试制不成批制造”的“五不制度”。在加强检验中,制订了“三级”检验制,有工人检验,也有技术人员和专职干部检验,有小组检验,又有车间和厂一级检验。
该厂在建立和健全了制度后,又时刻注意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一丝不苟地与各种“马虎”态度作斗争。例如今年初,厂里在赶制一批排灌机械时,装配车间发现了一批螺丝质量不好,当时,机工车间认为时间紧,要求“马虎一次”。装配车间坚决执行“不合格不装配”的制度。厂里领导上也提出“一颗不好的螺丝都不准用”。机工车间于是重新组织力量按时抢制出一批好螺丝。
从“三结合”到“三满意”
?江县机械厂大搞厂内厂外“三结合”,也是确保产品质量的一条重要经验。在“质量第一”的口号下,工厂各级领导干部都深入到车间、工段和小组参加生产领导生产,与工人群众同劳动、同商量。凡是试制新产品和改进老产品,都组织专业性“三结合”小组。为了做到生产、销售、使用单位“三满意”,厂里还经常组织职工带着产品下乡、征求群众意见。例如最近在改制打谷机时,厂里“三结合”小组研究后,订出了改进安装弹子盘的技术措施,提高了转速,减轻了使用的劳动强度。但是,全厂职工并不满足这一点改进。随后,该厂利用全县干部开会的机会,邀请吉花公社的干部来厂试用鉴定。有的干部建议改用优良的木质踏板,增加踏板挂钩固定装置,以便延长使用寿命。该厂本着有求必应的精神,千方百计地克服原材料缺乏、设备不足的困难,按照群众建议继续改进质量,作到工、农、商“三满意”。
开展“优质”大竞赛
为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今年来,该厂掀起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广泛地开展了“优质大竞赛”。由于广大职工树立了“质量第一”的思想,常常为一个零件质量不好,而废寝忘食地苦研苦钻。铸工车间谢兰英小组工人,为了解决车子“钢轴”的浇铸技术关,连夜钻研,终于找到了浇铸钢轴的办法。
今年来,该厂连续不断地从各方面大抓质量的结果,不仅逐步提高了广大职工的思想觉悟,使支援农业成为群众的积极的自觉行动,也大大促进了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更加密切了工农之间的关系和深厚的感情。


第2版()
专栏:

生产大批拖拉机
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


第2版()
专栏:短评

管制造还要管适用
农业机械厂是站在工业支援农业的最前线的。农业机械厂应该怎样更好地担负起支援农业的任务呢?今天本报发表的云南省?江县机械厂支援农业的新闻,提出了一条很重要的原则,这就是:不仅要保证完成制造农业机械的任务;而且要保证这些农业机械都能适用于农业生产。
所谓适用,看来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证一定的质量;一是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农情的需要。
有些人总以为农业机械的制造技术比较简单,质量要求不是那么高的,因而不太注意农业机械的产品质量,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对的。各种各样的农业机械产品,都有一定的、必须严格遵守的质量标准。达不到这个质量标准的农业机械产品,即便是只有一个螺丝质量不好,或是安得不牢固,在运送途中丢失了,也会给农民造成麻烦,影响对农业生产的支援。可见,农业机械厂要更好地支援农业,不仅要保证产品的数量,而且要保证产品的质量。
保证产品的质量,还只是适用的最基本的一条。同样重要的,是要使农业机械产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农情的需要。一年四季的农活很多,从种到收,从地里到田间,以至于各种农副产品的加工,对农业机具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同样农作物的收割和播种工具,南方和北方,山区和平原,在性能和结构的要求上也不完全一样。而且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过去适用的农具,现在也可能就不适用了。如农业实行深耕密植以后,原有的犁耙和播种机具就得随着加以改造。可见,要切切实实地支援农业,还必须因时因地地不断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改造,使其制造一件,适用一件,件件适用。
怎样才能做到件件适用呢??江县机械厂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经验。中国有句老话,“知之愈深,爱之愈切”。只有教育全体职工深刻地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使他们深切地体会到用农业机械支援农业的重大意义,自觉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着多么光荣的任务,才能在制造每一件产品的时候,就考虑到它将来的使用情况,从而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江县机械厂的许多具体的做法,例如严格产品质量的检验制度,大搞“三结合”,下乡访问征求农民对产品的意见,开展优质竞赛等等,都是建立在这个思想基础上的。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方针,在广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工人心里扎根,我们就一定能用更多更好的农业机械支援农业。


第2版()
专栏:

加强领导 开展协作 抢住季节 完成任务
湖南广西先进帮后进抢插晚稻
广东干部职工师生官兵积极参加抢插工作
据新华社长沙电 湖南省在紧张的“双抢”战斗中,采取加强领导,开展协作,大力推广新工具等办法,使许多季节迟、任务重、工作比较后进的地区能抢住季节,完成任务。
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普遍开展以后,各地发现地区之间的进度很不平衡。进度慢的地区除了少数山区季节较迟,或者工作比较后进以外,多数是因为收插任务较大。为了抢住季节,胜利完成“双抢”任务,各地大力加强了对“双抢”后进地区的领导,并充分发挥人民公社优越性,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下,大力开展支援协作。据邵阳、常德、湘潭三个专区统计,共组织了三十一万多劳力支援后进社、队。各地支援队伍实行定时间、定地点、定任务、定质量、定报酬的“五定”办法,和后进社、队的社员开展劳动竞赛,互相鼓舞,加快收插进度。宁乡县八十二个后进大队,应收早稻十七万亩,应插晚稻十九万亩,到8月1日只收了早稻二万六千亩,插了晚稻一万多亩。这时,全县组织了三万个支援劳力,并从本队、本组挤出九千三百零八个劳力参加“双抢”,使这八十二个大队“双抢”劳力由原来的五万一千五百二十一人增加到九万零八百二十九人;并由二十六个大队调整用水,给三十一个受旱大队解决水利问题,节省了九千九百个抗旱劳动日,到4日止,这些后进大队已收割早稻70%,插晚稻51%。
各地还进一步加强劳动组织,认真推广新式工具,加快收、插速度。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使用了十八万部快速割禾器、七万六千部打稻机和十一万部插秧机。
据新华社南宁电 广西各地通过城市支援和社社队队协作,帮助后进地区抢插晚稻。
全省已完成“双抢”工作的地区,在管理好晚稻田的同时,都纷纷组织力量,奔赴后进地区支援抢收抢种。蒙山县有三十九个大队、五百多个生产队,已经互相挂钩,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协作。每天支援后进队抢收抢种的人数达五千多人,出动收割器、犁耙、插秧机等大小农具四千七百多件,耕牛三百多头。
各城镇的机关、企业、学校、厂矿,在“以农业为基础,以粮为纲”的口号下,继续抽调人力、物力下乡支援后进地区抢收抢种。贵县各城镇三千二百名干部、一万八千四百个劳动力,携带耕牛和农具,采取包地区、包任务、包质量、包时间的办法,使全县收种速度大大加快。
后进地区在各方支援下,受到很大鼓舞,掀起你追我赶的竞赛运动。
据新华社广州电 广东省广大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和人民解放军官兵,热烈响应省委号召,掀起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支援抢插扩种晚稻的热潮。全省在两、三天内,就组成了一支九十七万人的支援队伍,分赴农村,投入抢插活动。各地的晚稻插秧速度大大加快。
各行各业大规模支援抢插扩种的行动,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深入人心的具体表现。当省委在2日晚上的电话会议发出支援抢插扩种号召后,从省、专区到县级机关,都抽调了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干部下乡参加晚稻抢插活动。


第2版()
专栏:

生产小配件解决大问题
望江公社力车修配厂大力赶制力车配件
编者按:任何机具都是由若干零件装配成的;如果机具缺少了零件,那怕是一个小螺丝钉,就不能使用。而机具在使用过程中,经过磨损消耗,总会发生缺少零件现象。因此,生产小配件是既保护机具又保证使用的一个重要工作。
望江人民公社力车修配厂的职工,克服种种困难,大力生产气门针和老桩,使许多因为缺少配件不能使用的运输工具得以修复,重新投入了生产。生产小配件,解决大问题。希望各地县、社工具制造修配厂,在试制和生产工具的同时,也能注意这个问题。
本报讯 襄樊市望江人民公社力车修配厂的职工,主动找产品的“缺门”来安排本厂的生产,大力赶制农村运输工具所需的小配件。从今年5月到现在,生产气门针二十三万个、老桩二万套,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
气门针和老桩看来都是极小的零件,但胶轮板车、自行车如果缺了这两个小零件,就不能使用。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这两种产品的需要量大大增加。如南漳三道河水利工地,就有二千多辆板车因无气门针、老桩而不能使用。襄阳县张湾人民公社有个农民在运粮途中损坏了气门针,车胎跑了气,无法移动。
望江人民公社力车修配厂的职工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终于用钳子、手锉、钻子等手工方法试制成功气门针和老桩。开始生产的产品质量很差,工效也很低,每人每天平均只能生产五套,远远落后于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职工们又以“穷棒子”和不断革命的精神,人人献计,个个革新,在没有机器、没有技术、没有材料的情况下,开动脑筋、勤学苦钻。他们利用旧脚踏车的废车幅条、座盘、旧钢碗、轴头、花鼓、钢叉及大厂下脚料,创造了小型简易车、刨、铣、钻、锯、过丝等八种专用机器和三十五种刀具模具,自己武装自己,实现了老桩生产机械化半机械化。学员张荣庆、杨万海、马永德,用废轴头当车轴,用废角铁做隔板,用废钢片做锯盘,在师傅纪尚有的帮助下,创制了一部三用小锯床,提高工效四十一倍。学徒杨振礼与师傅张金良合作,使气门针生产采用了精密铸造、一模多铸等新技术、新工艺,工效由日产六十套提高到二百套,产品质量赶上外地水平,成本很低,每个六分钱。当这批产品上市以后,立即受到群众的欢迎。三道河水利工地购买了以后,很快就将存放了三个多月的二千多部板车修配起来。


第2版()
专栏:

扎扎实实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本报评论员
当前,是大秋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旱、涝、风、雹、虫等自然灾害出现频繁、交错发生的时期。夏季的田间管理工作,施肥、除草、排灌、中耕等农业技术措施和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掌握天时,深知土性,适时施肥和喷撒农药,可以大大提高肥效和灭虫的效果;降水和土壤湿度的预测预报,可以为水库的蓄水泄水、田间排灌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了夺取今年秋季大丰收,必须更加深入、细致地做好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工作。
熟悉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是深入、细致地开展气象服务工作的关键。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和天气变化的地方性很显著。各种农作物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各不相同,天气的变化也十分复杂,特别是夏季,即使在同一个乡村,同一个城市,由于地形、地貌、植被等情况的不同,天气变化就会很不一样。“雷雨隔牛背”的农谚十分形象地说明了天气变化的复杂性。这就要求气象工作人员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切实地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熟悉当地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摸清当地天气变化的特点,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要什么天气,怕什么天气”。这样,才能做到因时、因地、因作物制宜,细致、扎实地开展气象服务工作。江苏省气象部门在今年麦收期间,层层派出了气象台、站、组,深入生产第一线,根据当地的天气和农作物的特点,结合农业生产的需要,狠抓中、短期天气预报,既提高了预报天气的准确率,做好了气象服务工作,又加强了对当地民办气象哨、组的指导,一举数得。这种做法很好,值得提倡。
做好气象服务工作的中心问题是充分发动群众。把国家办的气象服务台和气象服务站和人民公社、生产大队自办的气象服务哨、组密切地结合起来,实行台、站、哨、组预报服务工作一条龙。我国农民在长期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看天、看地、看庄稼”的经验,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宝库,认真地发掘这个宝库,将会大大提高我国气象科学的水平。为此,我们要发动当地的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生产经验极其丰富的老农参加气象服务工作。农民群众在当地土生土长,知天时,识地利,他们是当地的“诸葛亮”。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他们,恭恭敬敬地向他们学习,同时帮助群众学习现代气象学知识,才能使气象服务工作真正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
不断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正确地掌握和使用预报,这是做好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前,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比过去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限制,还不能完全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在这种情况下,要切实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一方面必须继续认真贯彻“天气预报大中小相结合”的方针,总结农民的看天经验,总结预报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加强科学研究,进一步认识天气变化的客观规律,使天气预报尽量接近或符合于客观实际。另一方面,使用天气预报的部门要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灵活掌握,具体应用,要贯彻“防字当先,两套安排”、“从最坏处打算,向最好处努力”的精神。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预报服务工作建立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之上。


第2版()
专栏:

准确掌握气象 减少灾害损失
各地气象部门紧密配合农业生产充分发挥尖兵作用
本报讯 各地气象部门正大力开展气象服务工作,积极支援农业生产。
今年夏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有些地方的旱、涝又交错发生。为了战胜这些自然灾害,保证农作物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各地气象部门正积极主动地投入抗灾斗争。
在抗旱、防汛斗争中,各级气象组织积极开展了各方面的服务工作。
河北省保定地区气象部门为了配合抗旱斗争,层层搞土壤墒情的普查,随时把蒸发量、墒情、天气预报汇报给各级党的领导,对合理灌溉,节约用水,支援抗旱斗争起了很大的作用。湖南省南县气象服务站6月13日发布了三天内降雨量一百毫米的预报。县委立即布置各公社高田蓄水保水,低田排渍,低水洼适时封闭,打好围坝。由于天气预报准确,及时排蓄,对抗击水、旱灾害,争取了主动。河北、广西等地气象部门,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在人工降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各级气象部门还根据今年防汛的特点,对大、中、小型水库气象服务工作进行了积极布置。江西省在大、中型水库上已筹建了气象服务站和气象服务哨许多处,并开展了雨量和水情的预报。新疆库尔勒专区各级防洪指挥部都建立了水文气象情报组,并建立了严格的汇报制度,及时向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水文和天气变化情况,起到了耳目作用。
在防台、抗台斗争中,各级气象部门都密切的注意台风这只大“老虎”的活动,层层作出台风的补充预报。广东省南海县南庄公社气象服务哨,在6月25日,即台风出现前四天,根据气象服务台的台风预报和当地老农对气象的经验,作出了台风将侵入的预报。党委根据预报,及时布置了预防工作,结果在台风侵入前两天把全社一千多亩黄熟的水稻收割完毕,基本上免受了损失。
7月28日下午,由于台风的影响,辽宁省复县出现九级以上大风和暴雨,十二小时的降水量达九十八毫米。由于气象站在三十六小时前作出了准确的预报,党委作了周密的布置,减少了损失。据统计全县在台风到来之前迁出危险地区的居民一百八十一户,修补了六百零九间不牢固的房屋。
在病虫害发生之前,各级气象组织配合农业部门发布病虫害预测预报,并深入田间进行服务。甘肃省高台中心气象服务站携带仪器深入田间进行观测,找出了蚜虫在气温摄氏22—25度,相对湿度33—45%时最易发生的气象条件后,作出了蚜虫发生的趋势预报,在两天内将六百亩作物蚜虫及时捕灭。
为了紧密的配合生产,支援农业,充分发挥尖兵作用。江苏、甘肃等地的气象部门,在各个重要的农事季节,气象部门层层派出流动服务台、站、哨,狠抓中短期灾害性天气预报。江苏南通专区的气象台、站、哨,由于提前一、二天报出了5月17日、23日、28日、30日四次大风雨,地县委组织了四次突击抢收运动,全区发动了二百二十五万余人抢收大麦、元麦三百八十六万亩,推动了麦收进度,减少了损失。社员们说:“天气预报真正好,大风大雨早知道,丰产丰收保的牢,多亏党的好领导。”


第2版()
专栏:

工人帮咱安上抽水机,胜似天降及时雨
秦耕作


第2版()
专栏:

在抗洪救灾中的解放军
太子河水猛涨,辽阳市郊区部分村庄被洪水围困,人民解放军某部奉命来到这里,抗洪救灾。他们作出了许多动人的事迹。
“我们是人民解放军”
八月五日清晨,某部三连的突击队员正趟着齐胸深的水向上王家急步前进。这时候,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大爷背着一个小包,从对面慢慢摸索着走来。走着走着,忽然掉到大泡子里去了,几次挣扎,也没有露出头来。就在这危急关头,副排长徐禾苟、班长齐永有、战士申学田三同志就像离弦的箭似的钻了过去,敏捷地把老大爷架起来一直送到对岸。老大爷眼里挂着感激的泪花,说:“谢谢你们!没有你们我这条命就完了!同志,你们都贵姓?”三个同志齐声回答:“老大爷,我们是人民解放军,您好好休息一下吧,我们还有任务!”说罢,掉头又跳进洪水……。
加快速度
某连六班长陈邦顺,领几个战士驾着一只胶皮船来到道西屯。这时,正有三个产妇和几个老太太在等着他们,六班长就带着战士把她们一个一个背上船。船小人多划不动,战士们就下水推船慢慢地前进。可是,船在水里多呆一分钟,产妇们就要多痛苦一分钟。六班长心里想:应该想办法加快速度。他把船头的绳子拿过来缠在自己腰上,用尽力气拖着船走,有时候摔倒了掉到坑里,爬起来又拖,一直把船拖到岸边。
龙门夺粮
洪水包围了大沙岭,经过一天抢救,居民全部脱险,但是十几万斤粮食还堆在仓库里。八月五日晚上,某部接到抢救粮食的命令后,当即快速行军二十里,赶到沙岭,进行抢运。没有车,没有船,大家就用肩扛,有的袋子坏了,就用手帕堵,用衣服包。大家提出:“龙门夺粮,要快要光”,“爱护粮食、不掉一粒”的口号。大家苦战八个小时,就将仓库里十六万斤粮食全部抢运出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