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革新工具提高田间管理水平
本报评论员
为了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最近各地正调动更多的劳动力投入田间生产,这是争取今年农业丰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措施。在集中劳动力加强生产第一线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另一个问题,就是大力革新田间管理工具。强大的劳动力与先进的生产工具结合起来,我们就能更有效地加快田间管理的进度,提高田间管理的水平。
今年秋季的田间管理任务比过去更繁重。春天以来,我们曾经尽了很大努力去扩大播种面积,开垦和扩种了大量荒地,现在必须把所有已经种上的农作物都管理起来。今年各地都有大面积丰产田,这些田的管理工作要求更加精细,更加符合园田化的标准。上半年,华北大部地区和若干其他地区干旱严重,不论春播作物或是夏播作物,有很多是抗旱抢种上的,这些作物由于先天条件不好,特别需要后天及早加强培育管理。总之,应做的事情很多,而时间又很短促,要完成如此繁重的田间管理任务,光靠增加劳动力是不够的,还应当向工具改革要劳动力,把一切用之有效的田间管理新工具赶快全部使用起来。
田间管理的许多作业劳动强度很大,革新田间管理工具,不但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也为了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负担。拿水田生产来说,人们跪着或蹲着用手薅秧、拔草,一天只能薅几分田;如果使用耘禾器除草,不仅效率可以提高好几倍,劳动强度也可大大减轻。四川荣县双石农具厂创制了一种船型薅秧器,只要三公斤木材、一两铁钉,就能造一部,价值只有五角钱左右。用它薅秧一人一天能薅五亩稻田,工效比旧式手工作业提高四、五倍,受到荣县各人民公社社员们的欢迎。他们在使用这个新工具的时候,编了一首顺口溜:“薅秧器,真正好,轻便灵活又小巧,不湿手,不弯腰,田平泥绒又除草,价廉物美工效高!”
越是生产紧张,越要大力改革工具,这是近两年来大家体会到的一条重要经验。当前生产样样逼人,哪一项作业跟不上季节,都会影响增产效果。革新田间管理工具最贵迅速,要下个决心,说干就干,不可蹉跎时光,观望等待。过去几年和最近期间创造的先进的田间管理工具已经不少了,现在的问题,首先是把已有的先进工具立即全部使用起来,同时也要在生产过程中边干边改,把创制和推广结合起来。贵州省在插秧完成以后,立即掀起制造、推广以薅秧耙为主的中耕工具运动。全省大部地区采取边制造、边试验、边鉴定和随即推广的办法,到6月底,全省就推广了薅秧耙、追肥器、杀虫器和提水工具等一百八十多万件。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插秧结束后,立即把一万二千多个插秧专业队转为薅秧专业队,全省十万多名插秧机手放下了插秧机,就扛起了薅秧耙,边干边学,很快就成为熟练的薅秧能手。这个事实说明,只要方法对头,行动迅速,在这个生产紧张的季节,同样可以有效地进行工具改革。各地领导机关应当赶快把这项工作抓起来,工具改革越有成效,田间管理任务就会完成得越好。


第3版()
专栏:

全面鉴定 逐件定型 大力推广新工具
赊镇公社秋田管理全面跃进
本报讯 河南南阳市赊镇公社为了加快中耕进度,最近召开了干部、老农、技术员会议,对社内所有先进工具进行了全面审查鉴定,逐件定型推广。通过鉴定、选择了制造简单、操作方便、原料广、工效高的九种先进工具,在全社范围内突击制造,大力推广。截至7月中旬统计,全社已制造各种先进工具四千五百四十三件,中耕日进度由二万五千八百亩提高到三万六千七百五十亩,基本做到了中耕、追肥、锄草、沤绿肥四结合,带动了秋田管理全面跃进。
全社二十五万亩晚秋作物,通过前段管理普遍生长茁壮,但是最近雨水多,部分秋田发生草荒,在秋田管理中产生了劳力少与锄草任务大的突出矛盾。公社党委认为,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办法是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及时普及推广先进工具。为此,党委提出:“全面鉴定,逐件定型,开展万件先进工具推广运动”。在运动中,普遍通过“查、算、辩、比、找、看”解决了部分人不愿使用新工具的思想问题。何庙大队,在田间召开了新旧工具比武会,支部书记王长来亲自用一部“三便利”耘锄,一小时锄地二亩半,比五个劳力一小时锄地一亩二提高工效一倍多。群众就地总结了这个先进工具的优点。
统一思想后,群众干劲很大,行动迅速。为加强对这一工作领导,公社党委成立了先进工具推广办公室,由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工业书记专抓,集中铁木工人五百八十五名,分别建立十二个工具改革厂,六十四个推广站,抽出二百八十六名社队干部包厂、包组,负责到底,具体作到“包领导,包任务,包推广,包使用,包效果”的责任制度。半月时间,全社共推广“三便利”耘锄、半月形跃进草?子等先进工具七千五百四十三件。
随着先进工具的增多,提高使用技术、掌握工具的特点就成了大推广中的重要问题。公社党委为了做到推广好、使用好、充分发挥先进工具效能,以赊镇机械厂和公社木工厂为主,抽二十九名技术工人,分片建立了四个技术训练班;以管理区为单位,建立九个技术传授网;以生产队为单位,建立五十五个技术传授小组。通过以师带徒,包教包学,实际操作,大力培养技术人材,全社已有一千八百八十五名社员学会了新技术。先进农具使用率由23%上升到97%。
由于先进工具的增多,技术力量的扩大,使用率提高,节约了大批劳力,出现了中耕、施肥、积肥齐头并进的秋田管理新高潮。青台、代营等三十二个生产大队,基本上实现了中耕先进工具化,节约八千多劳力投入其他农活。


第3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江苏山西边种边管秋菜
江苏省各地城乡开展大种秋菜、管好秋菜的群众运动。到目前为止,全省仅农村食堂已种瓜菜一百七十多万亩。在突击抢种瓜菜的运动中,各地根据“种植一亩,管好一亩,边种边管,一管到底”的精神,组织专业队加强管理。
山西早期播种的秋菜已大部出苗,适逢种后多雨,普遍生长良好。目前各地正在趁雨后时机,抓紧给秋菜间苗、锄草、追肥、浇水和防治病虫害。
甘肃掀起夏季积肥高潮
甘肃省采用临时突击和长远建设相结合的方法掀起了夏季积肥高潮。天水、平凉、定西、临夏四个专区和自治州入夏以来积的有机肥料和造的土化肥,已给一半以上的秋田施了中期追肥,其中丰产田、三类田已追肥两次以上。
河西走廊全面展开夏收
紧张的夏收大战已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全面展开。到7月19日全区已收割各类夏田五十七万多亩。
张掖专区(即河西走廊)麦田比去年扩大了三十四万多亩,全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旱斗争,夏田一般生长良好。目前,早播的冬小麦、夏杂粮已全部成熟,全面开镰;春小麦也逐渐由绿变黄,即将开始收割。
浙江再攻棉花保蕾保铃关
浙江省棉区广大社员经过两个多月的劳动,已经胜利地打响了争取棉花“桃满座”的第一炮,出现了往年没有的大批棉株带桃入伏的情况。全省棉田中带桃入伏的已占80%以上,每株棉花普遍结桃三到四个。
保蕾保铃的重大关键之一是扑灭虫害,减少落蕾落铃。各棉区群众继前一阶段大力防治第一代红铃虫以后,最近再接再厉防治第二代红铃虫。
大兴安岭林区继续开荒增种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掀起了林粮间作的开荒运动,已在林间空地开荒下种八万三千多亩,比去年增长两倍半。目前,林区各地每天仍出动几千职工和人民公社社员继续在林间空地和住宅附近开垦,种植白菜、萝卜和大葱等秋菜。
旅大试验一次种菜多次收成功
旅大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大连师范学院、旅大营城子人民公社共同试验蔬菜一次种植多次收获成功。他们为了改进蔬菜栽培方法,利用植物的再生能力,在粪大水勤的条件下,使收获后剩下的根茎继续生长,再次收获。目前试验成功的有甘兰、芹菜、茼蒿、茴香、小白菜等。


第3版()
专栏:

总结田间管理经验 掌握玉米生长规律
烽火公社烽火队主攻玉米空秆力争棒多粒饱
本报讯 陕西农业劳动模范王保京领导的乾县烽火公社烽火生产队,决心把玉米的田间管理提到更高的水平。最近,在乾县副县长魏光祖、烽火公社党委书记孙彦江的指导下,总结了几年来的玉米田间管理经验。从总结中,初步摸清了玉米喜水、喜肥、喜光、喜温等脾性,基本上掌握了玉米在田间管理中既要积极促进,又要适当控制的规律。提出了“攻五关”达到“株株结多穗,穗穗长五两”的具体奋斗目标。把消灭空秆、变单穗成双穗为中心的玉米田间管理运动,推向更扎实更细致阶段。在四天里,全部玉米的第一次中耕培土、开沟施肥、防虫等就完成了。
从总结中看,烽火队的玉米所以连年获得稳定高产,主要是整个田间管理中,积极促进和适当控制工作做得好,结合得好。一方面他们把玉米田间管理分为幼苗、幼穗分化、开花、灌浆、成熟等五大关,根据玉米特性和各个关要达到的共同目的与不同目的,及时供给水分、养分以及光。积极促进玉米第一步达到苗全、苗壮、苗匀;第二步达到秆壮、小穗分化好,多结棒;第三步达到棒大、粒饱。另方面,根据玉米容易受外界不利条件影响而产生“空秆”、单穗多的弱点,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如蹲苗、中耕培土、防治病虫害、通风透光以及防风、防暴雨等,控制玉米疯长、倒伏,达到消灭空秆,变单穗玉米为双穗玉米的目的。
促进和控制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辩证关系。促进工作做得好,就有利于控制,控制得好,促进得也更好。根据劳动模范王保京的体会,在玉米田间管理的积极促进和适当控制中,最难处理的是水、肥、光。玉米喜肥、喜水,但也不是越多越好,要适时、适量、适性、适当,要看天、看地、看玉米办事。玉米生长的季节性很强,幼穗化期间需要水肥很急,马上灌水、施肥,就能马上促进秆壮、穗分化快。错过了时机,水肥再多作用就不甚显著。玉米到了成熟期,需要水肥不多,少灌水少施肥就能促进早熟,反之,就会推迟成熟时间。玉米在拔节期前后,需要氮肥、钾肥较多,到了后期才需要大量磷肥,根据玉米这些味口施肥,既能促进幼穗分化,又能防止徒长、倒伏。通风透光能使玉米吸收大量养分,消灭“空秆”多结棒,但不能用稀植的办法解决通风透光问题,要在合理密植的情况下,采取宽窄行栽培的办法解决通风透光。
通过总结,摸脾性,找规律,使烽火队的干部受到一次最现实教育。把过去在玉米田间管理上取得的感性知识,提高到理性阶段。很快在全队出现了一个大家为做好今年的玉米田间管理出谋献计活动。
这里今年久旱不雨,原订的许多技术措施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各小队就马上改变原订计划。在一般情况下,玉米在拔节期要少浇水或者不浇水,促使蹲苗,以防徒长和倒伏;天旱玉米受了锻炼天然地蹲了苗,倒伏和疯长的可能性很小,就提早灌水。为了解决密植与通风透光矛盾,这个队在玉米下种时,就种成了宽窄行,有些小队没按照这个决定办事,种成了等行距,现在这些单位,准备进行通过中耕培土加强通风透光的试验。(附图片)
北京郊区房山县长沟人民公社,在当前农忙的季节里组织全公社85%的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大力开展田间管理活动。这是社员们在给晚玉米追肥、锄草。 王力加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叫玉米结棒多结棒大
王保京 王保学 马书秀
夏玉米已经过了幼苗关,进入幼穗分化时期。抓好这一关,千方百计让玉米秆壮、幼穗分化好,就能为株株玉米多结棒、结大棒打好底子。
空秆不是绝症 单穗别怪密植
要夏玉米高产多收,从现在起,就要注意消灭空秆,变单棒为双棒。消灭空秆,一秆结多棒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些人认为玉米空秆是绝症,没法救;是“胎里的症”没法治。这些人的看法是不对的。在我们这里,过去玉米地里的空秆的确很多,一百株中就有一、二十株;如今却很少了,一百株中也不过两三株。由于栽培技术不好,玉米可能有先天不足的“胎里症”。但是,只要积极想办法:是水症,从水上下手;是肥症,从肥上治;是管理不细,就细管,问题就能解决。
有那么一些人,虽然不认为玉米的空秆、单穗是绝症,但他们却把这种现象完全归罪于密植。说什么:空秆多,双棒少是招了密植的祸。有的甚至想用稀植的办法达到株株玉米结双棒、结大棒的目的。稀植的玉米,固然通风透光好,秆壮、穗大、空秆少;可是由于株数很少,单位面积产量显著下降。自然,把玉米苗留得过稠,也会造成互相荫蔽,妨碍通风透光,根扎不好,养分水分送不上去,会产生秆细、穗小、空秆多的现象。
现在,这里的玉米一般水地每亩留苗两千五百株到三千五百株上下,并没有发生植株过密现象。我们种植小组曾经种了一块丰产玉米,每亩留苗三千六百株,每百株玉米中不到两个空秆,结双棒、三棒的在一半以上。一块对比田,每亩不到二千株,每百株有二、三十个空秆,平均每株只有零点七九个棒子。可见,空秆多、单穗多不是合理密植造成的。
关键在于促进、控制两适当
根据我们几年来的摸索,造成玉米空秆和单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第一是水肥不足。玉米喜水又喜肥,尤其到了幼穗分化期,更需要肥大水足的生长条件。庄稼人常说的:“缺肥单棒多,天旱出空秆。”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是受了病虫危害。玉米受了害,营养物质输送不到幼穗上去,雌穗就长不好。第三、通风透光不好,影响雌穗正常发育。
以上是造成玉米空秆和单棒多的表面现象,但追其根子,还是田间管理工作没有做好,这也就是该施肥的时候不施肥,该浇水的时候不浇水,要光不给光,防病、防虫、防倒伏没早抓。
怎样才能消灭空秆,使株株玉米结双棒,结大棒?我们的做法是在田间管理这一阶段中,要过好幼苗、穗分化、开花、灌浆、成熟五关。这五关有共同的目标,也有各自不同的任务。共同的目标是消灭空秆,多结棒,结大棒,粒饱粒重,产量高。各关不同的任务是:幼苗关力争苗全、苗旺、苗壮;幼穗分化关,主要叫穗分化快,分一个,成一个;开花关是尽力让所有花丝吐出,受好粉;灌浆关的中心是争取穗大、粒饱、粒重;成熟关是一切为了早熟。这五关是“你帮我,我促你”的关系,都很重要。要关关把紧,一关不放。
眼前要抓紧过好穗分化关。这是决定玉米有没有空秆,是单棒还是双棒的关键时期。这一关过好了,幼穗分化得快,分化得好,才有可能使天花出得快、出得好,花丝吐得快、吐得好、受粉好。
根据新情况加强管理
要过好玉米穗分化关、开花关、灌浆关,就要根据今年新情况,积极进行促进工作。
今年的新情况是入夏以来雨水很少,夏玉米种得迟,玉米苗先天不足,如果管理不善,很有可能未老先衰,空秆、单穗、小劣穗多。照新情况怎样给玉米“促进”呢?中心还是水、肥、管。灌水要看天、看地、看玉米,施肥要适时、适量、适性。看天,在穗分化期,如果天仍没有下雨,就多灌些水。在正常情况,幼穗分化期一次灌二、三十方水就行了,天旱时就适当加多一些。看地,灌水后一、两天内,土能用手握成泥蛋的就不再灌,反之,很松散,就要连着灌。看玉米,叶子见了太阳晒就卷,是水分不足,需要再灌;反之,不卷叶,就不用再灌水。施肥适时,是要把肥施到玉米正需要的“骨节眼”上,叫它“刀下见菜”,马上发挥作用。适量,是要多不给少,要少不给多。适性,是要啥肥给啥肥。在方法上,啥见效快用啥。灌水要轻浇、勤浇。施肥要开沟施肥、围根施肥,这样能充分发挥肥效。上边的这些原则掌握得好,用得好,对玉米健壮生长就能起到促进作用,一切不利因素都可以变成有利条件,玉米先天不足所带来的生理缺陷,都能很快补起来,达到多结棒、结大棒的目的。
总之,消灭空秆,让一株玉米上尽可能多结棒,是玉米增产中一个还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但是,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大家出主意,想办法,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第3版()
专栏:

创造“小江南”全面赶江南
中共江苏省盐城地委第一书记 陈宗烈
盐城专区“创造‘小江南’,全面赶江南”的群众运动,是江苏全省“苏北鼓劲赶江南,江南更上一层楼”的群众运动的一部分,是贯彻执行总路线、实现人民公社化和生产持续跃进的结果,也是盐城地区四百八十万人民多年的愿望和要求。
立志赶江南
盐城人民到过江南的很多。解放前,很多农民都是“丢了刀杆断了粮,泥门江南去逃荒,秋去春回如燕鸟,口咬黄连苦难当”。盐城县大胜公社的冈利大队,就曾因此被称为“燕子窝”。这就使得盐城人民非常熟悉江南,羡慕江南,向往江南。
可是,那时候,江南在盐城人民的心目中,不过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天堂”。只有在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经过社会主义教育和大跃进的锻炼,干部群众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发扬了敢想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高产典型陆续出现,又有人民公社坚强组织的保证,才开始破除“江南高不可攀”的迷信,激起赶江南的愿望和要求。我们根据省委的指示,于1959年底,提出了“跳出盐城赶江南,提前实现四十条”的口号,把粮棉产量比我们高出一倍以上的江南苏州专区,作为学习的榜样,要求一、二年接近,三、四年赶上,五、六年超过。
赶江南的口号,是用毛泽东同志一再教导我们的不断革命的思想,武装了干部群众,打破了一些人满足于现有成就,安于现状的思想;以江南这个形象化了的目标,把党的提前实现四十条的号召,同群众的内在要求联系到一起。所以这个口号一经提出,就得到群众的热烈响应。
他们说:“过去去江南,逃荒去讨饭;如今赶江南,彻底把身翻;将来门一开,处处是江南;越想越高兴,越干越要干。”
四百八十万人民立志赶江南,究竟怎样赶法?需要解决一个具体方法和道路问题。
以点带面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创造“小江南”,全面赶江南。这主要是考虑到各地的生产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不可能都在同一时间内赶上江南,只能先有局部地区赶上,而后大部分地区赶上,最后全面赶上。因此,各地都抓住一些基础、条件比较好,可以较快地赶上江南的单位,培养创造“小江南”,让他们首先赶上江南,然后带动全面赶江南;同时也选择一部分穷队,重点帮助他们翻身,创造穷队赶江南的经验。
现在,各级领导正在创造的“小江南”试点,共有二百三十八个大队(占大队总数7.5%)、四千九百九十个生产队(占生产队总数23.7%)、二百四十多万亩田(占耕地总面积23.3%),基本上做到了地、县委有万亩左右的“小江南”片,公社有“小江南”大队,大队有“小江南”生产队,生产队有百亩“小江南”田。
目前,尽管各地“小江南”的质量还有高有低,但是它的特有作用,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表现出来:
一、完成了全专区分期分批赶江南的布局。地、县、社三级都搞万亩千斤“小江南”,今年先搞一万亩,以后年年扩大,分期分批地赶。最后把“小江南”联成大片,逐步实现全面江南化。
二、赶江南有了活榜样,看得见,摸得着,学起来方便,赶起来也顺当,信心也更加提高了。群众说,“才提赶江南,心里真胆寒;看了‘小江南’,思想大转弯。”
三、成为贯彻和推广各项技术措施的示范基地。一切措施先从“小江南”做起,经验到“小江南”总结,会议到“小江南”召开,边看边议,边学边做,使“小江南”成为解放思想的现场,学习技术的课堂,贯彻工作的会场。
四、同重点帮助穷队翻身紧密结合。一部分穷队赶上了江南,其他穷队也就会破除迷信,确信“鸡毛能上天”;生产条件优于穷队的社、队,更要发奋图强,迎头赶上。
五、推动各级干部坚决执行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抓两头带中间的领导方法;并且通过创造“小江南”创造不平衡,促进新平衡,使运动步步高涨,节节前进。
全专区第一个经过检查验收、正式命名的“小江南”——滨海县正洪公社二渡大队,他们早在今年春节期间,就把弯曲的沟河搞成棋盘格似的河网,把鸡零狗碎的田块搞成整齐划一的条田,并且实现了灌排自流化,种籽良种化,三亩两头猪,二亩一个草泥塘,打谷场、公墓、绿化和居民点的规划也紧紧跟上,在全专区树起了赶江南的第一面红旗。一旗高举万旗飘,二渡周围的群众跑来学,滨海全县的社队干部跑来学,全专区的公社和大队也都在努力向二渡看齐。所有“小江南”像“火车头”一样,带动了全面赶江南的列车,向前急驰。
措施紧跟上
但是,不论“小江南”还是大面积,要得产量赶江南,最根本的条件,还是要措施能赶上。只要措施能赶上,“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产量、产值和社员收入,自然会逐步赶上。
因此,在提出赶江南以后,我们特地把各县委第一书记和地、专各部门的主要干部,带到苏州参观学习。同苏州比条件,排差异,找原因,提出逐项措施赶江南的任务。抓住长远的农业基本建设和当前生产上的技术革新,进行分级规划,分项要求,分期实现,积极为赶江南创造条件。
我们在赶江南的措施中,首先狠抓水、肥、土。水利不如苏州,我们就大搞机电灌溉。四百一十万亩水稻,除去一百多万亩自流灌溉,其余有60%实现了灌排机电化。肥料不如苏州,我们就大抓养猪、草塘泥、绿肥“三大件”。现在全专区已有生猪一百四十万头,平均七亩多田一头,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多。苏州的草塘泥,以肥源广、办法省、肥效高著名,我们学了回来,也已做到三亩一塘。苏州绿肥比较多,我们就把现有绿肥全部留种,力争今年秋播绿肥二百到三百万亩,达到每三亩到五亩耕地就有一亩绿肥。土质不如苏州,我们就采取广种绿肥、开沟爽碱、盖草窖草、铺生换土、引淡洗盐等多种办法,进行改良盐碱土的工作。
春播夏种开始,又抓住合理布局、选用良种、适时早播、施足基肥、合理密植、工具改革等关键措施,在作物栽培管理方面,开展学习苏州的技术革新运动。多数地方实现了动手早、行动快、技术新、质量高的要求。现在,又在按照赶江南的规格,狠抓秋熟作物田间管理,力夺秋熟大丰收。
群众很赞成这样做,他们说:“扎扎实实干几年,保证江南能赶上!”
但有些措施还嫌抓得迟了一步。这就教育我们:抓生产一定要走一步看几步,不但要春活冬干,夏活提前,以夏促秋,而且要明年的事,现在就动手准备。目前各地已经开始注意一手抓当前,一手抓来年,积极进行明年生产的作物布局、水利、肥料、种籽等准备工作,争取明年更好的跃进。
改进干部作风
为了使赶江南运动搞得深入细致踏实,我们继续推行几年来行之有效的“三三制”的领导方法,即地、县机关抽出三分之一的干部到基层搞点,三分之一巡回检查,三分之一留机关处理日常工作,这样,就有更多的干部走出了办公室,深入生产第一线。春播夏种期间,五级干部五万余人两度会师田头,检查促进。县、社办公室纷纷搬到大队、生产队去办公。干部劳动到田头,吃饭上食堂,工作在小队,会议在现场,开始形成制度。
中央和省委一再指示:生产的跃进同干部思想作风的跃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事实正是这样。赶江南运动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跃进;干部作风的跃进,又推动了赶江南运动不断向前。今天重温中央和省委的指示,感到格外亲切,迫切需要重头学起。
盐城专区的赶江南运动,是思想不断革命的产物。从提出赶江南的口号,到创造“小江南”、“生产措施逐项赶江南”、“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革新赶江南”,直到最近正在开展的
“赶江南红旗评比竞赛运动”,前后衔接,环环相套,也是一个不断革命、步步提高的过程。
赶江南的初步成效越来越明显了。今年三麦总产量比1959年增加;秋熟作物生长茂盛,只要思想不麻痹、不松懈,继续加工培育,丰收有望。这一切都是中央、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广大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兄弟地区,特别是苏州、南通、南京等地无私支援的结果。
但是,今年还只是赶江南的第一年。目前运动的发展还不平衡。已经做了的事情,不过是在过去比较差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小步。我们决心继续遵循中央和省委的指示,按照不断革命的精神,不断把运动推向前进。


第3版()
专栏:

人人献计策 个个搞革新
 冯宝诚 符仕柱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