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7月2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亚太和会和我国各人民团体致电
祝贺古巴革命节日 支持古巴人民斗争
朝越报纸发表评论指出古巴人民反美斗争必将胜利
新华社26日讯 在反对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古巴的国际抗议日,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秘书处致电古巴保卫和平和各国人民主权运动。电文说,在今天古巴人民欢庆伟大的节日之际,我们谨致以团结的敬礼。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各国人民把古巴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干涉,为维护古巴独立和民族主权的英勇斗争,看作他们自己的斗争。古巴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是对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一个重大贡献。
新华社26日讯 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在反对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古巴的国际抗议日致电古巴保卫和平和各国人民主权运动转7月26日纪念大会,代表中国人民向英雄的古巴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和坚决的支持。
电文说:古巴革命的胜利和古巴人民为保卫革命果实而进行的坚决斗争,有力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信心。
中国人民永远站在古巴人民一边,坚决支持古巴人民的正义斗争。我们深信,觉醒了的古巴人民,发扬“七·二六运动”的革命精神,一定能够在反对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赢得最后胜利。
据新华社平壤26日电 “民主朝鲜报”在今天发表的祝贺古巴“七·二六运动”革命节的评论中表示支持古巴人民的正义斗争。
评论说,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被打倒和革命政府的成立,给古巴人民打开了走向新生活的广阔的道路,给美帝国主义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评论说,朝鲜人民完全支持古巴人民的正义斗争。如果美帝国主义侵略者胆敢发动对古巴的武装干涉,古巴人民将在全世界人民的全力支援下,使美帝国主义侵略者遭到不可挽救的惨败。
据新华社河内26日电 越南“人民报”今天在祝贺古巴“七·二六运动”革命节的社论中表示,坚决支持古巴政府和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干涉和侵略的正义斗争。
社论指出,古巴的胜利号角大大地激起了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古巴人民用自己的行动粉碎了美国及其走狗在拉丁美洲人民中间制造的恐美思想。
社论进一步指出,古巴革命的经验使全世界人民更清楚地看到,在我们的时代里,紧靠着帝国主义的头子美帝国主义的一个小国,也可以胜利地进行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建立起符合民族利益的制度以及改革土地制度和改造半殖民地经济等基本任务。
社论指出,拉丁美洲各国争取真正独立的反美斗争越来越高涨。美帝国主义决不能阻挠拉丁美洲革命运动的历史进程,也不能把刚果人民拉到过去被奴役的地位,更不能阻挠全世界汹涌澎湃的反美浪潮。
(附图片)
一群哈瓦那省的农民正在兴奋地观看古巴政府发给的土地证
新华社稿


第6版()
专栏:

东京一万工人集会要求奉行中立政策
野坂参三号召日本各地人民发展反对日美条约的共同斗争组织
日本人民积极筹备第六届禁止原子弹氢弹和争取裁军世界大会
新华社26日讯 东京消息:大约一万名工人今天在东京举行大会,宣布不承认新日美“安全条约”;要求废除这个日美军事同盟条约并建立奉行中立政策的爱好和平的政府。
大会通过决议,要求立即解散国会和大大提高政府雇员的工资。
决议反对三井矿山公司解雇三池煤矿工会积极分子的计划,并且抗议政府镇压反对“安全条约”运动的参加者。
决议表示,公共事业部门工人将加强斗争,争取工人的基本权利。
大会并且通过宣言,表示工人们要为实现上述要求而斗争。
会后,工人们不顾灼热的太阳,在市内举行了示威游行。
新华社25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共产党主席野坂参三号召日本各地人民以群马县民拥护民主联盟为模范,发展已经在全国建立的两千多个反对日美“安全条约”共同斗争组织。
野坂是23日在高崎市发表支援群马县知事选举民主力量联合候选人的演说时发出这个号召的。民主力量的联合候选人是群马县民拥护民主联盟议长角田仪平治。
野坂在演说中对于一年多来群马县人民的反对“安全条约”斗争作了很高的评价。他说,群马县民拥护民主联盟目前在全县拥有一百三十个支部,它汇集了共产党、社会党和以工人阶级为中心的各阶层的广泛的人民,是全国共同斗争组织中最先进的组织之一。
野坂指出,这次群马县知事选举是在池田内阁成立后的第一次选举,因此它受到了普遍的注意。
野坂号召参加大会的人积极展开活动,争取民主力量候选人在县知事选举中获得胜利。
新华社26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人民正在积极筹备预定从8月2日在东京召开的第六届禁止原子弹氢弹和争取裁军世界大会。
这次大会的发起团体日本禁止原子弹和氢弹协议会正在大力地展开宣传活动。它已经出售了八万册有关世界大会的资料和漫画,并且在全国散发了成百万张宣传画和其他印刷品。协议会还在各地积极展开募捐运动,为大会募集经费。
在大阪,当地的禁止原子弹和氢弹协议会已经售出了二十多万枚纪念章,为派遣五百多名代表到东京参加大会募款。大阪各个区的人民为了这个大会正在举行和将要举行多次讨论会。高等学校学生已经组成工作委员会,准备派学生在东京参加大会。
日本最北部的北海道人民正在准备把许多保卫和平的集会同东京的世界大会联系起来。北海道将派一千名代表到东京去参加世界大会,代表人数比原来预定的增加了二百人。另外,在北海道的二十七个城市中,将有二十五个城市举行全市集会,在北海道的一百五十八个乡镇中,将有三分之一举行集会,作为8月份禁止核武器和争取裁军运动的一部分。京都、福冈、岩手等地也在展开筹备工作。


第6版()
专栏:

南罗得西亚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继续发展
布拉瓦约非洲人痛击殖民军警
英国当局出动飞机装甲车镇压 六名非洲人已被害
新华社26日讯 布拉瓦约消息:在南罗得西亚工商业中心城市布拉瓦约,非洲人25日和26日继续举行了示威,非洲工人也纷纷展开罢工斗争,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和残酷的殖民统治。
英国殖民当局派大批警察在飞机的支持下25日两次企图冲入非洲人住区,非洲人展开了英勇的反击。在经过激战以后,殖民警察狼狈撤退。非洲人并冲出非洲人居住区袭击殖民者的汽车和火车。消息说,罢工的非洲人也在城市各处用石头同镇压他们的殖民军警展开搏斗。
手忙脚乱的英国殖民当局赶忙出动更多的武装军警,在装甲车的支持下包围了非洲人市镇,并且逮捕了一百多名示威的非洲人。在这同时,还赶忙从索耳兹伯里调回不久前运往那里镇压非洲人示威斗争的皇家罗得西亚第一营来应付局势。殖民军警的镇压激起了非洲人更大的愤怒。当晚,非洲人在非洲人市镇焚烧殖民当局的办公处和殖民者的汽车,燃起一片熊熊烈火。
殖民当局为了进行大规模的武装镇压,25日晚已命令四个后备营在第二天报到。
26日清晨,警察开枪射击示威的非洲人,至少打死一人。这样,从布拉瓦约24日发生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示威以来,至少已有六名非洲人被殖民军警杀害。
另悉,南罗得西亚民族民主党外交事务负责人恩科莫24日在伦敦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抗议南罗得西亚殖民当局的镇压暴行,并且要求立即成立一个独立机构来管理国家,同时成立一个调查委员会来研究1923年以来由南罗得西亚殖民者议会所通过的所有法律,并且研究南罗得西亚人民选举他们自己的政府的可能性。
恩科莫说,自从19日以来,民族民主党已有一百八十个党员被捕。他的党已经写信给英国联邦关系大臣抗议逮捕。
新华社26日讯 布拉瓦约消息:在南罗得西亚工商业中心城市布拉瓦约,非洲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继续发展。继24日七千非洲人的大示威以后,25日清晨,那里工业区的非洲工人举行了罢工,许多商店的非洲职工也纷纷投入罢工斗争。罢工使当地整个工商业的活动几乎完全停顿。
消息说,布拉瓦约的非洲人同前来镇压他们的大批殖民军警展开英勇的搏斗,并且用石头袭击殖民者的汽车。
消息还说,当天上午,英勇的非洲人不顾殖民军警的疯狂镇压,曾包围了布拉瓦约英国殖民市长米勒开设的干洗公司的办公处,高呼口号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残酷统治。据报道,这位殖民市长后来只是在大批殖民军队的帮助和护送下,才逃脱愤怒的非洲人的包围。
面对着南罗得西亚人民日益高涨的反殖民主义斗争,英国殖民当局派军警加紧进行镇压。殖民警察用催泪弹、警棍和盾牌不断对非洲人进行冲击,企图驱散各处聚集在一起的非洲人,并且逮捕了一批非洲人。
在这同时,在工业区到非洲人区之间,殖民军警布置了警戒,警察和军队的装甲车驻守着进入非洲人区的路口;在街道上,英国军队拿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在街头布岗放哨。据美联社报道,那里非洲人区的局势十分紧张。
汹涌而起的南罗得西亚人民的斗争浪潮,使殖民军警捉襟见肘,疲于奔命。南罗得西亚英国殖民总理怀特赫德25日从南罗得西亚首府索耳兹伯里赶往布拉瓦约,并且立即同当地警察总局的高级警官举行了会议,布置新的镇压。他扬言增援部队将使得能够采取“更积极的步骤”来对付局势。据报道,在南罗得西亚所有殖民军队的后备队已经动员起来,上周为了镇压索耳兹伯里非洲人的示威从布拉瓦约调去的一营殖民军已经赶回布拉瓦约去“应付局势”。


第6版()
专栏:

庆祝推翻墨索里尼法西斯统治十七周年
米兰十万人举行反法西斯大会
新华社26日讯 罗马消息:米兰市十万多人昨天在杜奥莫广场举行盛大的反法西斯群众大会,庆祝在1943年7月25日把墨索里尼赶下台十七周年纪念。
 大会是由抵抗运动委员会召开的。大会还庆祝最近的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迫使塔姆布罗尼政府下台。
许多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城市各处汇集到广场。其中由前抵抗运动领袖费鲁乔·帕里率领的一支队伍携带着一大堆在反对纳粹分子和法西斯分子的起义中牺牲的两千一百八十名米兰市民的奖章。
帕里在大会上讲话的时候说,热那亚人民起来反对新法西斯党代表大会的胜利斗争,只是反对建立反动统治的自觉的群众行动的开始。


第6版()
专栏:

联合国军要在斯坦利维尔接管权力
刚果士兵拒绝放下武器
卢蒙巴在纽约招待记者谈刚果外交问题
据新华社26日讯 利奥波德维尔消息:在刚果东方省首府斯坦利维尔,曾经英勇抗击比利时侵略军并解除了殖民者武装的刚果士兵,拒绝向联合国军放下武器。
由联合国副秘书长、美国人本奇和欧洲军官指挥的联合国军的第一批部队是17日被派往斯坦利维尔的。联合国发言人25日承认,那里的刚果军队拒绝交出武器。美联社在一则消息中说,联合国的作法是使刚果人“和平地把他们的权力交给别人”,然后开始“训练”刚果军队。消息说,但是联合国军“没有能够说服刚果士兵放下武器”。它还说,截至目前,联合国军的这种作法在斯坦利维尔“行不通”。
据报道,联合国军还打算派更多的部队到斯坦利维尔去。目前到达和分布在刚果各地的联合国军人数已经接近七千五百名,到27日,数目将增加到九千人。
同时据宣布,美国退休将军惠勒已到达刚果。他将以“帮助马塔迪港的石油运输工作”和“解决刚果内陆交通问题”的名义到刚果各处活动。
据新华社26日讯 纽约消息:刚果共和国总理卢蒙巴昨天晚上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重申比利时军队必须撤出刚果。
卢蒙巴说,刚果政府希望比利时政府从刚果撤出它的军队,包括在一项尚未批准的比利时同刚果的“友好条约”中给予比利时的军事基地在内。卢蒙巴说,这项条约已经遭到比利时的违犯和破坏。因此,“这项条约已经不再有什么法律上的和实际的价值”。卢蒙巴强调,比利时军队必须立即从整个刚果撤出。
他表示,他希望联合国军队在比利时军队撤退以后留在刚果,以恢复秩序和帮助训练刚果军队。他说,当这些目标达到以后,他将要求撤退联合国军队。
这位刚果总理谴责外国制造加丹加省“独立”以分裂刚果的阴谋。他说,“我们的人民决心保卫我们的领土完整。”卢蒙巴谈到刚果军队反对比利时殖民者的斗争时说,“在刚果发生的事件不是由于仇恨白人的结果”,这是“军队中的一种局部性事件,而不是刚果人民中的一种普遍的运动”。  卢蒙巴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刚果人的唯一目的是建立一个自由独立的国家。他还说,他的国家将执行“积极中立”的政策,“我们不反对任何人”。他说,非洲“不反对美国,也不反对苏联”。他又说,“我们不希望从殖民主义陷入独裁政治。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像美国这样的民主制度。”
卢蒙巴告诉记者们说,在他逗留美国期间,他将要访问华盛顿,并且去会见艾森豪威尔。
在谈到美国资本家德特威勒所说的他的公司——刚果国际管理公司——已经同刚果政府签订了一个五十年的合同来执行一个“开发”刚果的计划,卢蒙巴说:“还没有最后协议,因为议会必须研究这个计划。”他说,刚果政府只采取了“探索”的行动,“只有在一个部长级委员会开会进行研究之后,才能对它作出最后的决定。”


第6版()
专栏:

雅加达战时掌权部
传讯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人
艾地、约多、鲁克曼等人的住房已遭到包围
据新华社雅加达26日电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战时掌权部发言人埃迪中尉今天宣布,雅加达战时掌权部今天和昨天仍在继续“传唤”和“询问”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艾地和其他领导人鲁克曼、约多和苏蒂斯曼等人。
埃迪说,“初步的询问”将继续进行。他又说,他说不上这种“询问”将在什么时候结束。
据印度尼西亚新闻社报道,埃迪在23日说,军事当局正在对艾地和约多进行“严厉的讯问”,要他们“澄清”这个党的中央委员会政治局7月8日就印度尼西亚工作内阁一年来的工作发表的声明。
埃迪中尉曾经在22日发表新闻公报说,雅加达战时掌权部是在21日上午开始传讯艾地和约多的。
艾地21日在最高评议院会议休息时对新闻记者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合作国会”议员朱义多曾经在16日会见了最高战时掌权部的参谋长,向他询问了关于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人的房子被警察局国家安全处的人员和宪兵包围的问题。艾地说,他自己的房子以及约多、鲁克曼、苏蒂斯曼等领导人的房子从7月14日以来都遭到了包围。
据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在22日晚间发表的消息说,艾地22日在雅加达战时掌权部的讯问室内遇到了7月16日被军人带走的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三副主席、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萨基尔曼,萨基尔曼对艾地说,他在被带走以前,并没有接到当局要他去作解释的传唤。


第6版()
专栏:

“巴黎—波恩轴心”
杨效农
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三番五次地谈到西德的问题。戴高乐的态度是什么呢?他公开说过:“德国(指西德)昨天是我们的敌人,可是今天,是西方一个必要的因素,是我们共同的盟友。”戴高乐不仅一般地表明了法国当局对西德的看法,而且在具体问题上和西德唱同样的调子。
法国和西德之间的关系的真相究竟是怎样呢?
(一)
法国和西德的关系亦即通常所说的:“巴黎—波恩轴心”。它实质上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在互相利用基础上结合,又在这种结合中彼此进行倾轧的关系。
法国和西德的接近并不是从今天开始。早在1950年,阿登纳就提出了建立西德和法国经济联盟的建议,同年,法国也提出了类似的“舒曼计划”。次年,小欧洲六国建立了“煤钢联营”。到1957年,六国又建立了“原子能联营”。当时被战争大大削弱了的法国大资产阶级,为了乞求美援恢复自己的力量,实际执行了白宫的意旨,成为美国垄断集团扶植西德军国主义的政策的帮凶。
如果说当时法国和西德的接近多少屈从于美国的意旨的话,那么戴高乐上台后所搞的“巴黎—波恩轴心”便带有更多的“主动”了。这是和法国经济的上升以及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控制力量相对削弱分不开的。从战后初期到1958年底,美国在西方市场上的比重下降了40%;从1953年到1959年中,法国工业增长了67%,而美国却只增长了16%。羽翼逐渐丰满了的法国垄断资本,不但想排斥美国在法国的经济势力,而且力图在政治上也取得与其经济力量上升相适应的“大国地位”。戴高乐上台之初,即凭借这点资本,以及法国在西方世界中战略地位的重要,来要挟美国和英国承认法国的大国权益。他要求法国同被法国舆论称为“盎格鲁撒克逊集团”的美、英,建立三国对西方的领导,允许法国参加西方关于国际重大问题的讨论与决策;抗拒美、英染指它的殖民地;并且想极力摆脱美、英的控制,获得一定程度“独立活动”的自由,与美英平起平坐。戴高乐开始本来打算首先从美、英方面取得平等地位,来取得西欧大陆头等角色的地位,和西德争夺霸权;但是由于上述要求为美、英拒绝,法国与美、英的矛盾超过了它同西德的矛盾,它便转而拉拢西德。
“巴黎—波恩轴心”的经济基础,是共同谋求经济扩张,觅求市场和原料产地。巴黎的经济界人士指出:法国经济的上升,使法国的金融财团和工业集团以及作为他们代言人的政治人物多方面地寻求扩张,而以西德和法国为中心的共同市场,正是这种扩张的方向之一。西欧国家,特别是法国和西德的财团和工业集团,深感自己所掌握的市场不能满足自己商品出路的需要,因而力图抵抗美国和英国的竞争,并保证自己市场的不受侵入,这样就促成了共同市场的加速实现。在“煤钢联营”中勾结起来的法国与西德垄断集团,在建立共同市场的过程中又实现了一系列的工厂结合,以及市场特别是出口市场的瓜分。例如西德克虏伯工厂载重车部门就与法国的西姆卡汽车工厂订有互相保证市场的协定;西德的布瓦拉耳公司与法国的德马赖兄弟公司(化学工业托辣斯)在关于西德和法国建立共同的石油站方面取得了协议;巴黎联合银行和库尔曼(化学工业托辣斯)为首的法国金融工业集团和德累斯登及麦尼斯尔为首的西德金融工业集团通过签订分割市场的协定,合资创办新企业,创立共同基金等方法,结成国际卡特尔,把竞争矛头指向英国。洛希尔特银行和西德伯林纳汉得斯工业集团也曾签订了类似的协定。
法国所以和西德结盟的经济背景,除了市场问题外,再就是原料产地,首先是对非洲殖民地的共同掠夺。人所共知,历时五年多的侵略阿尔及利亚战争,使法国的财政陷入了困境,它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对非洲资源的“开发”。戴高乐吹嘘已久的“君士坦丁计划”至今还是一个空中楼阁;但是法国统治集团把提高自己的地位的另一赌注,放在“重整殖民体系”亦即加强榨取殖民地资源上。因此对外寻求投资,成为戴高乐政权的当务之急。对向美英觅求投资,戴高乐是怀有戒心的;因而他便转向正为自己资金寻找出路的西德垄断集团方面。
在过去法国与西德的谈判中,西德同意对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提供“开发”资金。西德的蒂森、克虏伯等垄断集团都对法国在非洲的原料工矿企业有所投资。典型的例子是德意志银行和巴黎荷兰银行成立的“欧洲工业发展协会”,这个组织的目的,不但是为了“建设”法国和西德在西欧境内的工业项目,并且是为了要保证供应两国的垄断组织以“主要来自非洲的原料及动力”以及“共同经营国外市场”。两国官方成立“法德经济委员会”的目的就在于使西德参加“开发非洲”。
财政上处于脆弱境地的法国统治集团,还想从西德手中取得财政方面的援助。法国在1958年底的“货币改革”正是由于得到了西德六千万美元的支持才实现的。法国欠欧洲支付同盟的六亿美元,绝大部分也是欠西德的。
法国在经济上与西德资本勾结一起也带有它的政治目的。要弄清楚这方面就不能不涉及到戴高乐的基本外交方针。
戴高乐的外交的根本方针是力图争取和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除了要挟美英,和在东西方关系上作出某些姿态迫使对法国有疑虑的美英让步外,他的另一套重要手法就是联合西德,拉拢意大利,以组织“小欧洲”,用这个“西欧大陆阵线”向“盎格鲁撒克逊集团”施加压力。
戴高乐为了取得西德阿登纳的支持,是有交换条件的。这就是西德要戴高乐改变他未上台前对共同市场的反对态度,同意按期履行共同市场条约和在西柏林问题上支持阿登纳的立场。戴高乐想通过这场交易来取得西德默契,以“小欧洲”发言人的身份,为“美英法三头领导”开辟道路。法国还换取了西德对法国反对自由贸易区的态度的支持,并勾结西德垄断资本和英国进行贸易战。这一切斗争围绕着争夺西欧霸权这个目的。据法国“新工厂”周刊的一篇文章透露,戴高乐曾向他周围的人表示,他“对共同市场的经济内容并不重视”,但他认为共同市场“将有一天会给法国带来西欧大陆的领导权”,这句话正道出了戴高乐的野心所在。
自然,西德所以愿出上述代价帮法国的忙,也有它自己的政治野心。这就是首先把法国拉到“小欧洲”集团内,疏远法国和英国的关系;西德即可以凭借它比法国雄厚的经济力量取得“小欧洲”的实际领导地位。它不仅可以迫使在财政经济上有求于西德的法国跟着它在对德问题和西柏林问题上走,成为波恩政府在国际会议的义务代言人,而且还可以有把握地利用法国作为与英国争夺西欧霸权的垫脚石。
因此,在法国和西德的“结合”背后,实质上隐藏着资本主义强国争夺西欧霸权的斗争。而这个斗争又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必然的结果。
(二)
剥开法国和西德表面上接近的外皮进一步观察,人们会发现这个“轴心”远不是像他们自己所吹嘘的那样“巩固”。这是一种一定力量对比下的暂时妥协,实际上,戴高乐与阿登纳是“同床异梦的”。
这里只举共同市场和对德问题两方面的例子。
尽管法国经济在战后一直上升,而且上升得不慢,但其水平与英国和西德比较起来,却仍然处于劣势:工业集中程度不如英国和西德,设备落后,竞争力差,因此法国一向依靠高关税和限制进口额来保护它的工业。法国所以参加了共同市场,是冒着“风险”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的。
为了减小“风险”,法国的垄断集团除了在1958年底实行法郎贬值外,又以加速大企业对小企业的吞并以及订立大企业间财政、技术和商业协定等方式,极力加速本国资本集中的过程;此外,还实行了冻结职工工资的政策。据悉,法国工资水平1955年超过比利时、荷兰、西德和意大利而处于第一位,但在1959年已经低于西德和比利时而处于第三位。这一切都是为了加强法国商品在共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与此同时,法国又采取了一些吸引国外游资回到法国和鼓励出口的措施,增加了法国的外汇储备。正是因为法国采取了上述一些对策,才敢于在去年放宽进口限制。法国的金融财团还打算使共同市场内部资本流通有更大自由,以便法国资本向其他国家渗入。
无疑,法国的这些活动会增加共同市场内部的竞争。人们都还会记得,由于法国钢铁价格低于西德,曾经在两国之间爆发了一场争吵。
不但如此,西德在对自由贸易区的看法上也曾与法国有分歧,以艾哈德一派为首的西德垄断集团,扩张胃口极大,他们认为西德工业力量强大,市场愈大对它愈有利;同时西德也不愿因共同市场失去占它对外贸易60%的自由贸易区国家的贸易额,不过西德今天仍然需要法国在政治上的支持,暂时还不打算疏远法国,但这个矛盾终究会存在下去并且要发展的。英国报纸在戴高乐访问英国时即曾写道:“在戴高乐和麦克米伦的谈判中,西德的影子,特别是艾哈德的影子始终笼罩着”。前些时候艾哈德主张“六国”和“七国”举行会谈的建议,在巴黎就遭到了冷淡的反应。法国担心英国的自由贸易区计划使法国向英工业品开放市场,但由于帝国特惠制的存在,却使法国工业品及农业品不能享受同等优惠待遇。同时,该计划规定对区外关税不得强求一律,使英国可以进口廉价原料,降低成本与法国竞争,使成本高的法国商品处于不利地位。法国还害怕接受自由贸易区计划后,丧失了一张与英国进行大国地位谈判的王牌。
正如戴高乐自己承认那样,法国对共同市场的更大兴趣,还在于利用它去实现对小欧洲的领导权,并以此作为登上西欧霸主地位的阶梯。据“法兰西观察家”周刊一篇报道透露,戴高乐曾私下对麦克米伦表示:“法国为了控制西德,必须领导小欧洲”。巴黎“十字架报”更露骨地说,法国西德轴心这个“外交上的真正变革”给了法国“新的责任”,它成为了决定国际问题时的一个“增加的重量”。但是阿登纳把戴高乐拉在共同市场内,又是想利用西德比法国更强的经济力量,取得小欧洲的领导地位,使法国为其服务,便于它同英国争夺西欧领导权。这样西德和法国的调子就时常唱不到一起。在西德的报纸上,不断出现对法国想利用西德抬高法国地位的企图表示不满。例如“法兰克福报”即认为戴高乐表示同西德友好的谈话,是“想日益加强法国的作用的许多政治途径之一”,并且说这样理解“巴黎—波恩轴心”时,会“获得不信任的景象”。
戴高乐想驾凌西德之上,成为西欧大陆盟主与美英平起平坐的活动,还表现在法国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闹“独立性”问题上。这自然也引起了西德的反对。这不但反映了西德对法国争夺西欧霸主地位的不满;而且西德还担心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涣散无力,影响它的重新武装,从而使得西德重霸欧洲大陆的好梦难圆。
在对德国问题上,看起来双方调子一样,但各自的打算却是不同的。阿登纳利用法国有求于西德的情况,换取了法国在德国和西柏林问题上的支持。在西德方面,原是害怕国际局势的缓和,会影响军国主义的再起和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垄断资本集团的扩张。但法国的目的,却是想通过阻挠对德问题和西柏林问题的解决,力图维持欧洲现状,以便于从紧张局势中实现争霸主地位的野心。
什么是法国统治阶级的打算呢?
首先,维持冷战局面,便于戴高乐借口“建立力量均势”,继续进行原子军备竞赛,和在国内进一步加强个人专政。
其次,维持冷战局面,便于戴高乐借口法国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拖住美英,并进一步要求美英满足其大国地位的野心。
再次,维持冷战局面,便于戴高乐实现将西德束缚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及小欧洲内的计划上,用巴黎协定和美、英、法驻军约束西德,使西德在政治上听命自己,并使西德成为反苏和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前哨阵地。
最后,害怕德国问题及西柏林问题的解决,在欧洲出现一个与自己相抗衡的国家,使法国争霸的野心更难得逞。
一句话,戴高乐在利用西德来同美英“盟邦”进行政治交易的同时,并没有忘了限制西德;而西德利用法国,也是为了争霸西欧,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终又必须压倒法国。除了反苏反社会主义阵营一点外,这里很少有什么共同利益。西方的舆论已经在怀疑“巴黎—波恩轴心”的“蜜月”究竟会有多长了。
(三)
显然,这样的“联盟”是极不牢靠的。“法兰西观察家”周刊已经担心地写道:“过去十年之中”西德的工业生产增加了一倍,而法国只不过增加了57%。西德工业生产等于法国意大利工业生产的总和。因此,有一天,“西德会建立起对欧洲大陆的控制权”。当然,阿登纳野心的实现,绝不像这家周刊想的那样简单,这决定于多种因素。但这种担心却是比较普遍的。
法国统治阶级对这个问题也不是那么高枕无忧的。前面所引戴高乐对麦克米伦私下谈话以及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英、法之间流露出某些接近的迹象,都显示了法国又在有意拉英国一把,作为抑制一下西德的手段。法国一家报纸曾经出现了这样一个标题:“戴高乐——西欧大陆和英国的中间人”。可是与此同时,西德也在针锋相对地加速共同市场建立的步骤上对英国作出了一些妥协的姿态。这不正好是法国和西德“轴心”的内部矛盾已在进一步发展的一个说明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