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7月2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南三联岛
华嘉
从前,南三联岛不是一个岛,它原是十一个小岛,好比被人丢弃的十一颗暗淡无光的小明珠,远远地抛在湛江港外,让它风吹雨打,任海水欺凌。在台风的日子里,风卷着黄沙,淹没了多少田地、房屋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现在,南三联岛是一个大岛了。无数堤围把十个小岛联在一起,只留下一个小岛来作航道。环岛六十六里长的防风林,好像一条绿色的长城保护着这个宝岛。台风、黄沙、呼啸的海潮,这些害人的风沙,从此只好在联岛的大门外徘徊,再也无力肆虐为灾了。
荒岛变成宝岛,沙漠变成绿洲,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啊!怪不得人们都说,十年巨变话湛江,应该从南三联岛说起了。
南三联岛的劳动人民,在解放初期,响应党的绿化荒滩、制服风沙的伟大号召,早就开始了这一场征服自然的艰苦战斗。土地改革胜利完成的时候,我初访湛江,南三联岛的劳动人民在战胜阶级敌人的鼓舞下,乘胜追击,向自然敌人开火。一个互助组,收集了一大堆坛坛罐罐,苦心栽培育种木麻黄的秧苗。过了一年,移植到荒滩上来的木麻黄,已经一丈多高,于是,建筑防风长城的战斗大规模的开始了。一年又一年的苦斗,从三千多株发展到十九万多株,眼看着偌大一片荒地的土壤已经改观,种下的粮食都长得这么可爱,人们是多么兴高采烈啊!可是,一场十二级的台风刮来,这恶魔又把什么都抢走了。
这怎么办?毛泽东时代的劳动人民,是什么困难也吓不倒的。决心把台风赶出去!防风林要更快的种下去,这还不成,索性堵海筑堤,把十个小岛联在一起!
1955年,堵海联岛的壮举惊天动地的展开了。一条小堤又一条小堤,一条大堤又一条大堤,一个小岛连起一个小岛,一座防风林接着一座防风林,……人们以愚公移山一样坚定不移的意志,不管白天黑夜、风吹雨打,拼命地干。到1958年的大跃进号角吹响,人们的干劲冲天,说苦战一年提前完成,果然,就在这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大跃进年头,南三联岛建成了。
请看看今天的南三联岛吧!它建成了二万八千四百亩耕地,缺粮区变成余粮区;它向大海索取了那么宽广的一片盐田,年产三十万担,荒凉沙滩变成幸福盐海。……这满足了吗?不。移山填海的南三联岛劳动人民,还要继续向海洋作战。今年完成的南海大堤,只是大规模作战计划的序幕。按照规划,他们准备在各岛尖端的远距离筑成外围的大堤,那时候,向大海索取的土地将比过去的要超过好几倍。他们要赶上海南岛的英歌海盐场,他们要建成化学工业岛。他们要使湛江港外这个宝岛,好像一颗价值连城的大明珠,光芒四射的闪耀着毛泽东时代的灿烂光辉。……


第8版()
专栏:

白洋淀的游泳季节
李树彬
夏天,河北徐水县白洋淀的游泳季节到了。
当你走到村里,可以听到在街头巷尾乘凉的老人和织席打箔的姑娘们,正在大谈游泳。一个群众性的夏季游泳运动,已经火热地在白洋淀开展起来了。
淀边对手赛
白洋淀公社党委,为了响应县委“今年夏季三十五万人参加游泳”的号召,发动了四万多人参加了游泳运动,并向全县各兄弟公社提出了“开展全民游泳活动,推动生产”的倡议,其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参加游泳活动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95%以上。新安公社也是靠近白洋淀的一个半水半陆的公社,刚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回来的苑金铎书记,当他接到来自白洋淀公社的倡议书以后,从头至尾详细地阅读了几遍,认为白洋淀公社游泳运动所以开展得好,是由于组织领导工作做得扎实,马上便派人去取经。取经回来以后,苑金铎同志亲自制订了方案,结合传达全国文教群英会精神,于6月20日也召开了一次七百多人的誓师大会。会后,还组织了一支宣传大军,村村写街头诗、画壁画,公社办起了“体育简报”介绍游泳经验……。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以后,苑金铎亲手与白洋淀公社的杨洪山书记发出了“友谊竞赛合同”,淀边两个公社的夏季游泳对手赛就这样开始了。
流动跳水台
县委为了提倡人们参加游泳运动,在全县范围内,充分利用1958年水利化以后的有利条件,开展了一个三十五万人参加的群众性的“渡河、过渠、越库、游淀闹龙宫”的夏季游泳运动高潮。而素以游泳闻名的白洋淀人民,在这一运动中更别具风味。为了满足群众的需要,村村因陋就简地建起了幼儿和成年人使用的跳水台、游泳池。为了更好地适应生产,让社员随时都能进行锻炼,大张庄、漾堤口等不少生产队还利用大“五舱”装置上了跳水台。每当社员下地插秧、治鱼时,他们就把装有跳水台的“五舱”划到生产前线。只要工间休息的哨声一响,一群年青的姑娘和小伙子们,便涌向了跳水台的附近,排成一条长蛇阵依次等待跳水。
在封建社会里,这里的妇女整天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参加游泳就更谈不到了。如今,由于这里群众性的游泳运动广泛深入地开展,80%以上的青年妇女参加了游泳的队伍。在最近(7月9日)保定地区举行的游泳运动大会上,白洋淀参加的十三名女运动员,就获得了三项第一。
小两口比赛
一天中午,烈日当头,从砦南生产队向村西游泳池去的街上,走着一男一女。男的是韩小胜,女的是刘小芬。他们夫妇俩结婚还不满三个月,可是自入夏以来,他俩每天劳动以后用过午饭,便一同去游泳池练习游泳。这天出门不远,小胜对小芬说:“7月1日公社要召开社员游泳运动大会,你怎么样?”“我早计划好了,那天也去参加。”小芬说。小胜只哼了一声,以为她不行。没等他往下说什么,小芬就听出话头来啦:“哼什么?我不行吗?别轻视人,不服今天我和你赛赛!”说着就走到了游泳池,夫妻俩就展开了一场紧张的游泳比赛。百米自由泳结束后,小芬比小胜只差一、二米,可她还不服气,又向小胜提出:“谁高谁低,明天再见!”
淀上一家
在白洋淀的中心,圈头生产队的游泳池里,可以经常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这就是六十多岁的夏增祥老大爷。他家共有六口人,除老伴外,还有三个男孩一个女孩。真是老子英雄儿好汉,他的孩子在他的教导下,自小也都学会了游泳,并且都是游泳运动中的名将。他的大儿子夏章叩今年二十六岁,是二级游泳运动员,在1956年曾代表河北省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游泳运动会。在那次运动会上,他曾与闻名全国的穆氏一家比过高低。1958年7月8日,他的大儿子夏章叩、次子夏德顺曾代表保定专区参加了河北省的游泳运动会。在会上他们兄弟二人分别获得了男子自由泳、侧泳二百米、八百米、一千五百米比赛的第一名和第三名。他的三子夏德才和五岁的女儿夏淑芬也都是公社和县里有名的游泳运动员。由于他们一家人都会游泳,又屡次参加县、市、省里的游泳运动会,学得了一些游泳知识和技术,所以村里以他们为主组织起来了一个七十多人的游泳队。现在全部运动员利用业余时间也都学会了潜泳、侧泳、蛙泳。他们一家人被人们光荣地称为“淀上游泳之家”。
幼儿和老人
夏天的太阳像团烈火,把端村幼儿园和敬老院的幼儿和老人们热得不行。幼儿园的孩子们想到妈妈带着自己游泳的欢乐景象,便瞪着两个圆圆的眼睛向阿姨请求去游泳。阿姨带着他们到了游泳池,他们便像一个个小青蛙似地跳进了幼儿的浅水池。
敬老院的老人,每当队里七天一小比、半月一大比的竞赛日快要到来的前夕,就担心自己的孩子在游泳比赛大会上落后于人。所以到了比赛的这天,敬老院的老人也都纷纷赶来,为自己的孩子参加游泳比赛助兴。田洛三老大爷年近七十,看到自己的孩子游到了别人的后边,便要脱衣服下水,当场有人说:“老大爷,这是个累人的事,你这个年纪……”他忙回答:“这又不是参军,难道游泳还有年龄的限制吗?”说着把衣服一扒,噗嗵一声就跳下水去。
当比赛快要结束了,田洛三老大爷和小伙子们一起走上岸,大家都称赞他:“这老头,真行!”洛三说:“行不行走着瞧,反正没有落在你们年青人后边”。
新一代的雁翎队
白洋淀中学和小学的老师们,为了让学生们继承和施展出当年雁翎队打日本鬼子的顽强、机智的水上功夫,从1958年起,这里的八十三处中小学就都建立了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把比较有游泳基础的同学组织起来,让他们受到游泳、划船等多方面的锻炼。白洋淀中学的业余体育学校的游泳队,就命名为“雁翎队”。
白洋淀和新安公社的党委,为了尽快掀起夏季游泳运动高潮和满足社员们学习游泳技术的要求,分别从本公社所属生产队,调来了二百余名游泳技术较高的男女社员,以七天的时间集中生产,并利用生产后的业余时间,聘请中学的体育教师,帮助他们进行了游泳的理论和技术训练。这批人员学习期满后,回到生产队既是农村开展游泳运动的一批骨干力量,又是广大社员游泳的指导者。
社员身体好 生产日日高
白洋淀地区的生产,向以治鱼为主。过去,这里流行一句话:“小风减半,大风满完”,意思是说,遇到小风的时候,治鱼的生产就要减少一半,碰上大风的时候,生产就完全停顿。如今,由于游泳、划船等体育运动的开展,社员们普遍提高了游泳和划船技术水平。所以英雄们提出的口号是:“没风特干,小风大干,大风巧干”,结果生产大增。社员们由于经常参加游泳锻炼,体质也普遍增强,劳动出勤率上升到97%。因此,最近白洋淀公社还获得了市、县委奖给的“捕捞先锋”的大红旗。
(附图片)
白洋淀(中国画)
刘君礼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小球藻和它的家族们
——藻类史话
杨旻
从大办养猪事业中发展小球藻,引起了人们对藻类的兴趣。
藻类植物的应用在我国至迟可以追溯到周代。《诗经》《召南采苹》篇云:“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这里所说的藻有两种,一种是属于眼子菜科的虾藻,虽然它并不是真正的藻类植物,但由于有真正的藻寄生,颜色便显得翠绿可爱。古代盛称藻的美丽而以“藻”喻“文采”,把图饰的天花板称为“藻井”。又《周礼》《天官》篇载:“加豆之实……箈菹……”,所谓“箈”又叫“石衣”,是“干浒苔”之类的绿藻植物。
古代人们认为鱼类最喜欢藻,所以《诗经》《小雅鱼藻》篇又说:“鱼在在藻”。实际上池塘如果有适量的藻类植物,鱼儿的确很喜欢,这就可以增加回游,提高食欲;并且虾藻对于草鱼来说,还是一种非常可口的食物。不过当时对于藻的利用,主要是作为一种菜食。《左传》上说:“苹蘩蕰藻之菜”,魏刘桢称赞藻的功用说:“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从这里,也就不难想见它是怎样的珍贵了。
晋郭璞《江赋》云:“……水物怪错,则有玉珧、海月、土肉、石华……”,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说,这里提到的“石华”就是石花菜……可见,各种重要大型藻类植物的利用,都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这些藻类除作为菜食以外,还巧妙地被用在其他方面。《本草纲目》云:“鹿角菜……久浸则化如胶状,女人用以梳发,粘而不乱。”又说:“海带……今登州人干之以束器物。”江南一带,很早就发明用藻胶涂墙壁和窗纸,又用于涂金属器物,防锈的性能也很优良。特别是绿藻中的水绵,还被用来造纸,晋朝张华撰《博物志》时,晋武帝赠给他的万番“侧理纸”,便是用水绵所造。
单细胞藻类个体非常微小,要用显微镜才能察见,它们却能以数量取胜,大量繁殖起来,往往会使井水、塘水、湖水甚至河水、海水以及雨、雪等染上颜色。日本东京湾等海湾出现的赤潮,便是由于虫藻的骤然繁殖而成。
对于单细胞藻类所造成的水的变色现象,古代人们是不可能理解的,但是他们根据经验,实际上却也利用到了单细胞藻类。后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上曾提到利用“旧墙土”作肥料,据研究,旧墙土的肥效,便是由于寄生在其中的有固氮能力的兰绿藻等所造成的。又明朝方以智所著的《物理小识》,更提到用发生泡沫的池塘水晒干为粉,调于汤中;所以能把水晒成粉,最大的可能就是由于水中繁殖了大量的藻类,而实际上池塘水发生泡沫,也正是藻类大量繁殖的标志。
藻类的人工培养,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明朝王象晋的《群芳谱》上记载:“欲石上生苔,以茭泥马粪和匀,涂润湿处,不久即生。”这里虽说是“苔”,实际上大部分却是藻类,和现在用粪水培养小球藻,其原理正是一样的。
藻类植物在以前曾被错误地认为没有多大用处,而现在人们对它的看法却恰恰相反。特别是小球藻等单细胞藻类,更被人们喻为“绿色之肉”,其实这样比拟,还是大大委屈它们了,因为它们的营养价值,实在比肉、蛋更大。所以从本世纪初开始,藻类便日益被重视起来。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已有人提倡培养小球藻,以补救粮食的不足。印度、日本等国还研究有固氮作用的兰藻。我国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藻类的研究实际上可以说是等于零,但解放以后,这个空白点也很快就弥补起来了。据报道:我国所发现的鱼腥藻、念珠藻等几种兰藻,其固氮能力还超过了日本的藻类;而栅藻的亩产量,竟高达一万二千斤,比日本的要超过一倍之多;尤其是小球藻的培养,到处开花,许多地方都作得十分出色……。在藻类的研究这个领域,我们也正在赶上并超过国际的先进水平。


第8版()
专栏:

“四同”花开
中共江苏扬中县委第一书记 朱维中天时地利靠人和,干群团结喜事多。干部只要能“四同”,社员干劲更加浓。能克困难能跃进,定能秋熟大丰收。领导要到第一线,我与师傅常见面,我的师傅哪一个?劳动模范黄美善,他为大家不为己,十年以来如一天。前天我去请教他,师傅领我看庄稼。一边走来一边谈,研究如何再增产。出了猪场过了桥,到处庄稼长得好。玉米吐出红胡子,黄葵开了向日花,南瓜打丑结疙瘩,大豆角子把鞭挂,东风吹起稻波浪,乌黑稻子二尺长。丰收在望靠斗争,目前全力抓治螟,男女社员齐上阵,我们参加采螟块,采完螟块喷农药,夜里点起诱蛾灯。洗了手脚进食堂,师徒同桌饭更香,夏夜社员爱乘凉,新老社员谈家常。夜凉越谈越来劲,找出增产好主张。


第8版()
专栏:

读报  金一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