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社论

加强领导多做工作大养其猪
全国各地在去冬今春大规模发展养猪业以来,进展情况并不平衡。这里边的原因相当多,但最重要的一个,在于领导有没有决心,是不是细心,有没有耐心。一句话,在于领导思想和工作作风,能不能适应养猪业大发展形势的要求。
养猪的好处多得很,难道还有人下不了大规模养猪的决心吗?有。有些同志由于没有真正搞清楚农业和养猪业的关系,所以还没有下这种决心。农业和养猪业是相互促进的。田以饲料养猪,猪以肥料养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是它们统一的一面,或者说是适当地解决了两者的关系以后的结果。可是,它们还有矛盾的一面。要大量养猪,饲料问题怎样解决?建立饲料基地,粮食播种面积和饲料种植面积怎样安排?建设新的饲养场,从哪里抽调资金、材料?组织养猪专业队,怎样调配劳动力?如此等等,都是矛盾。如果被这些矛盾吓住了,如果不敢动手解决这些矛盾,就没法下大规模发展养猪业的决心。有些同志害怕妨碍农业而不敢大搞养猪业,结果,从长远的发展前途来看,恰恰削弱了农业。大家知道,肥料是庄稼的“粮食”。肥料不能满足大幅度增产的需要,是当前农业生产上一个极为尖锐的问题。而养猪积肥正是解决肥料问题的一个最有效的措施。从这个意义上说,抓养猪就是抓农业。除了某些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各地总是要“大养特养其猪”的,上面谈的那些矛盾,迟早是要解决的。迟解决不如早解决,早解决可以早得利。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大家都该算一笔账,作个规划,把农、牧两业加以全面的安排。没有这方面的适当的放松,就没有那方面的必要的抓紧。在农业方面挤出一些饲料地、一些劳力、资金和物力,在今年看来,似乎对农业发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可是,到了明年,它会送给我们加倍的补偿。在这里,要紧的是不算小账,而算大账。
为了把猪养得又多又好,光有决心还不行,还得很细心,还得扫掉官僚主义。我国是世界上养猪最早的国家,也是养猪最多的国家。但是,到解放以前,生猪最多不过几千万头,都是一家一户个别饲养。小农经济时代这种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相沿千百年,没有多大变化。我国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后,养猪业突飞猛进,生猪数量迅速增加,社会主义的集体饲养成为主要生产方式。这个大变化给养猪业的饲料供应、疫病防治、饲养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如果不下一番苦工夫,就没法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猪是活的,饿了要吃,病了要治,在母猪生育、小猪断乳期间,更容易发生衰瘦病死现象,所以这里容不得一点官僚主义。为什么有些地方生猪存栏数时升时降?主要原因就在于当地的领导者满足于一般的号召,不进行具体的组织工作,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及时解决各种迫切的问题,所以生猪饲养量不能稳定上升。河南临汝县生猪增长很快,他们的主要经验就是领导重视养猪业,像抓农业一样地抓养猪业。他们从县到公社、生产队,建立了一支有专职领导、专门机构、专业队伍的畜牧战线。县委有专管畜牧业的书记,各公社抽出三百多名党委委员和大队支部书记到猪场担任场长和支部书记,还抽调了一千六百多名党、团员充当饲养员。全县县、公社和生产队党组织书记中,有五百多名深入猪场,建立养猪试验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广经验。三级书记下猪场,干部大搞养猪试验田,他们创造了领导生猪生产持续跃进的一条好经验。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像大规模发展养猪业这种牵涉方面很广而又缺乏经验的事情,当然也是这样。起起落落的情况,最初固然难以完全避免;小幅度升升降降的可能性,在今后都是应当估计到的。因此,为了推动养猪业持续地高速度发展,不仅要有决心,很细心,还要有耐心。耐心,就是百折不回的毅力,不断革命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发展养猪业的过程,就是不断揭露矛盾、克服矛盾的过程。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出来。没有饲料是不行的,有饲料不会喂养也不行,会喂养不会防治疫病还不行。领导要有决心抓,而且要抓到底,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发生什么困难解决什么困难,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如此一步不松,一着不让,持续前进,自然可以把猪养得又多又好。
一个人养一头猪,一亩地养一头猪,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应该树立这样的雄心大志,在最近几年以内,力争达到并且超过这个目标。但是,从起点到终点总有一个过程,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紧张的努力,才能走完这个过程。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有些地区达到这个目标的时间要长一些,有些地方需要的时间可能短些,但不管长途旅行,还是短途散步,总是要从第一步开始的。跃进的精神一定要和实事求是的作风结合起来,把计划、指标建筑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上。养一万头猪,要有养一万头猪的猪源、饲料、人力、场地,如果这些条件还不具备,一万头猪的指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如果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发掘了一切潜力,还是不能养一万头,那就暂时把指标降低些,一面把今天的猪养好,一面积极创造条件,以便在明天提高指标。养九千头,养得又肥又壮;养一万头,养得有的肥壮、有的瘠瘦、有的病弱,到底哪个好?当然是养九千头好。今年养好九千头,积累了领导和管理经验,准备了人力、物力等条件,明年就可能养一万头、两万头,甚至更多。这就叫作积极准备、稳步前进,叫作“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这是作好任何工作都少不了的好作风。
加强领导是为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大量养猪是群众普遍关心的事情,要想把猪养得又多又好,也必须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我们的目标是大家都来动手养猪。无数经验证明,办千头、万头的大型养猪场是发展养猪业的一个好办法,但它不是唯一的办法,在目前还不是主要的办法。公社可以办个别试验性的大猪场,生产队和公共食堂应该多办小规模的猪场,社员家庭应该按照条件养一两头猪。生产队和公共食堂养猪,设备可以因陋就简,饲料便于就地采集;社员家庭养猪,利用辅助劳力,采集野生饲料,更能降低养猪成本。公养为主,私养为辅,公养私养并举,是发展养猪业的长期的方针,一定要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江苏滨海县现有存栏猪四十八万多头,比一年前增加两倍多。他们的养猪业发展得这样快,主要原因是实行了“四级办场、五级养猪”的办法。所谓四级办场,就是全民性的场、公社办的场、大队办的场和小队办的场。四级场公养猪,加上社员家庭养猪,就是五级养猪。在滨海县现有的四十八万多头猪当中,集体养的占66.1%,社员养的占33.9%。由此可见,进一步全面贯彻公养为主,私养为辅,公养私养并举,在公社内部公社、生产队、生产小队和公共食堂都养猪的方针,是迅速发展养猪业的决定性的关键。
今年7、8月间,各地有大批仔猪出生。盛夏百草猛生,到处都是青饲料。猪源、饲料俱备,正是大力发展养猪业的好季节。我们应该抓紧这个有利时机,加强领导,多做工作,掀起一个大养猪的新高潮。


第3版()
专栏:

抓紧农业生产黄金季节 大战七、八、九月
河南集中劳力加强秋田管理
新华社郑州19日电 河南省集中力量大战7、8、9三个月,开展了以加强秋田管理为中心的夺取秋季丰收的生产运动。
全省截至17日止,除少数地区仍在抢种红薯以外,全省夏播计划已完成98%以上,其中有四千多万亩都是抗旱播种的。洛阳、许昌、南阳三个专区及郑州市都超额完成了夏播任务。今年夏播不仅在干旱的情况下做到了适时播种,而且种的好、种的多。仅据南阳、许昌、洛阳、新乡四个专区的统计,已播面积就比原计划扩大五百多万亩。各地还大搞套作、间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开封专区70%的夏播作物,都推广了混播套作。
春播作物经过精心管理和抗旱浇水,也长得非常茁壮,早玉米已扬花吐穗,一两尺高的棉株已挂满伏桃,早烟都已收烤。广大农村一片喜人景象。
为了把春播、夏播作物管好,力争秋季粮食、工业原料作物、蔬菜三丰收,省委号召全省广大群众开展一个无废闲地、无缺苗断垅、无杂草、无病虫害、无水旱灾害、无三类苗的“六无”运动。省委这一号召发出后,全省广大群众斗志昂扬,在“不下夏季丰收马,又扬秋季跃进鞭”的口号下,在基本结束夏种任务以后,又迅速转向秋田管理。目前全省调集到秋田管理上来的劳力已有八百七十多万人,各地还在继续集中劳力,加强这条战线。广大干部在推广“二五制”的领导方法以后,作风也比以前更踏实,纷纷深入生产第一线,参加生产领导生产。最近,全省各地又继续组织更多的干部下乡参加秋田管理。省委书记处书记杨蔚屏、宋致和、李立、吴皓,省委常委刘名榜、戴苏理等和各部门的负责同志,都率领一批干部分赴各地,加强对农业生产和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领导。新乡专区最近又抽调了七万名干部参加秋田管理。南阳专区内乡、西峡等四个县,除抗旱抢种时下去的干部原地不动外,又从县直属机关中抽出一千四百多人,下到草荒严重的地区,和群众一起突击田间管理。
各地秋田管理工作做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由于7、8、9三个月是争取秋季丰收的决定性时刻,各地都以抓早、抓紧、抓狠、抢时间,大抓查苗补苗、深锄灭茬、松土保墒、普施追肥、防治病虫害、防旱防汛等一系列工作。据初步统计,全省缺苗的夏播田已有91%补种。春播、夏播作物绝大部分都已锄过一遍,施过一次追肥,丰产方和棉花已锄过两三遍,发生棉铃虫和土蝗的三百万亩棉田,大部分都及时治过一两遍,虫害已基本扑灭。由于前一阶段天旱,土地板结,雨后杂草萌生,所以各地都突出抓住深锄灭茬。各地还大抓肥料,大量制造土化肥,继续为秋收作物准备追肥。
由于田间管理工作做得细致、踏实,广大群众对夺取秋季丰收的信心倍增。各地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争取秋季丰收,采取一手抓丰产方,一手抓扩大夏播面积,利用“十旁”和“十边”,大搞超产运动。全省夏播作物丰产方约占40% 左右。许多地区都以更高的标准来规划丰产方,在丰产方内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实现井渠双保险,旱涝保丰收。
从6月25日到现在,河南省各地雨水充足,但是在树立长期抗旱的思想指导下,力争秋季旱、涝保丰收,全省广大地区的水利基本建设和蓄水保水运动仍在进行着。为了使水利建设贯彻全年,又不影响当前秋田管理运动,很多地区都组织常年水利专业队,在落雨较多,水源充足的地区,正一手抓紧防汛,一手抓蓄水保水。


第3版()
专栏:

公养为主私养为辅 集体养猪狠抓小队
云南养猪数量稳步上升
各地采取“种、留、副、工、采”等方法大力储备饲料
本报昆明19日电 中共云南省委在全民养猪的群众运动中坚决贯彻公养为主、私养为辅,公养、私养并举,公养部分以生产小队为主的方针政策,并狠抓细抓各项具体措施,特别是大抓饲料,促进了生猪高速度发展。全省在新年、春节屠宰大量生猪后,今年5月份生猪存栏数仍较去年年底净增二十万头。
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促进了云南全省养猪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公养部分增长数量更大。去年年底全省饲养的七百万零五百多头生猪中,集体饲养的就占50.4%,社员私养的占49.6%。省委当时分析了全省养猪情况,认为公社各级组织都有养猪潜力,而潜力最大的是生产小队。根据这一指示,人民公社、管理区、生产小队积极兴办猪场、筹集饲料,开展繁殖配种、改革饲养工具等工作,保证生猪发展,全省除生产小队和食堂普遍兴办小型养猪场外,仅公社、管理区就办了集体猪场八万个。人民公社并且建立了配种、防疫机构,今春抓紧春配的黄金季节,一百二十六万多头母猪中,八十万头实现了满配满怀,仅5月份就产仔三十万头。由于大办集体养猪,同时适当发展私人养猪,今年生猪生产获得了迅速发展,其中特别是集体养猪增加最快。全省公养猪已由去年底的三百五十二万多头增加到四百八十四万多头,由占生猪总数的50.4%提高到77.6%。
云南集体养猪获得高速度发展,主要是实行了以生产小队为主的政策。由于以生产小队为主,生猪增产后群众可以得到明显的、直接的利益,激发了干部、社员和饲养员的积极性,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小队原来养猪基础好、经验多、设备因陋就简等有利条件。寻甸县仁德公社回龙管理区原来贯彻这一政策不够坚决,四个月生猪平均每月只增加3.5%,贯彻这一政策后,一个月生猪就增加12.4% 。
各地还都根据省委的指示,狠抓公共食堂养猪。多数地区都把食堂养猪和生产小队养猪结合起来。办法是生产队安排一定的劳动力负责喂养,食堂的米泔水、菜头菜尾等全归猪场作饲料;所养肥猪除完成派购任务外,可以由食堂适当食用一部分。
在坚决贯彻养猪政策的同时,云南省委狠抓饲料这一关键性的措施。半年以来,各地都像抓粮食一样抓饲料,像安排粮食一样安排饲料地。各地都总结了抓饲料的方法,主要是“种、留、副、工、采”等几种。种,就是大种高产饲料。全省计划用三百万亩地作为饲料的基地,这些饲料地大部分是已开或新开的荒地。目前全省已种下高产饲料二百五十九万亩。留,就是在大小春分配中,留下一定数量的粮食作生猪的精饲料,并实行专仓管理,专粮专用。副,是利用粮食副产物喂猪。工,是利用酒糟、豆腐渣等副业加工副产品喂猪。采,是采集和青贮野生饲料,“把山上的找回来,湖里的捞起来,地上的拣起来,树上的摘下来”,全省今年已储备野生饲料约三十五亿斤,比去年同期增加将近一倍。
(附图片)
江苏省滨海县养猪场发明了半自动化喂猪器,30分钟可喂完200头仔猪,而且克服了喂食不均的现象,使仔猪头头都能吃饱。新华社记者 丁峻摄


第3版()
专栏:

锄去野草好长苗 锄下青草好沤肥
山东河北雨后突击锄草灭荒
据新华社济南20日电 山东各地正集中劳力突击锄草灭荒,结合锄草,掀起了大沤草绿肥的群众运动。15日统计,全省发生草荒现象的田地,已经锄了65%,另外还锄一般田地二千九百多万亩。
山东省夏播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最近以来,各地先后下雨,雨后杂草丛生,少数田地发生了草荒现象。为此,中共山东省委最近号召各地,突击锄草灭荒,大积草绿肥,立即掀起锄草、积肥两大高潮。到目前止,全省参加锄草的人数已达七百三十多万人。临沂、昌潍、淄博、聊城等专区投入锄草灭荒的劳力达50%以上。在锄地中,很多社、队首先作好作物、土地、草荒的三排队,因苗、因地、因荒作出晴、雨两套打算。
各地结合锄草灭荒,积肥工作也搞得又快又好。淄博地区的一百万锄草大军,一面锄草灭荒,一面就地刨坑积造绿肥。郓城县什集公社结合锄草灭荒还收贮饲草八十万斤,并采集了一部分野生纤维和药材。
据新华社天津20日电 河北各地广大社员,在抓紧雨后时机突击夏种的同时,普遍开展以锄地灭荒为中心的田间管理运动。目前,全省投入这一运动的劳力已达四百万人,到7月14日统计,春播作物已基本锄完头遍,二分之一左右锄过二遍,部分已锄了三遍,消灭草荒四百七十多万亩,并有四分之一的春播作物已追上肥,浇了水。
自6月下旬以来,河北省大部地区先后降雨。由于前期抗旱播种,部分作物田没能顾上及时中耕,因而雨后杂草生长快。根据这种情况,各地都热烈响应中共河北省委提出的一手抓种、一手抓管,大力突击锄草灭荒的号召,迅速掀起了抢种抢锄的高潮。各地党委领导干部都亲临第一线狠抓后进地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亦帅亦兵,推动锄地灭荒运动平衡发展。承德市地区有两万六千名干部,在“到条件差的队去! 到深山沟去!”的口号下,分赴各地参加锄地抢荒大突击。
各地在锄草灭荒中,都积极创制和推广新式夏锄工具。到目前止,全省已创、改、使用中耕锄草新工具五十九万多件。
各地工商、文教部门和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村人民公社锄草灭荒。全省投入灭荒夏锄的干部、工人、财贸战线职工、学生等已达一百万人左右。


第3版()
专栏:陕西通讯

计划用粮生活好
——陕西烽火公社崖底新庄食堂介绍
景铭 袁宗 俊祥
陕西乾县烽火公社崖底新庄食堂管理员、共产党员王广禄同志,一片丹心为食堂。他,三年如一日,坚持党的立场,依靠群众,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办起了一个好食堂——让社员吃的饱,吃的好,又省粮。省委书记的启示
1959年6月,夏收刚开始的时候,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同志到崖底新庄检查工作,张书记和社员们一起吃饭中,夸奖了这个庄的食堂办得好,接着问管理员王广禄:“这样吃会不会超过口粮指标?”“能超一些。”“超多少呢?”“半月超了三百多斤。”张书记告诉他说:粮食超吃会影响食堂的巩固,要想办法做到吃饱、吃好,又省粮……。张书记的话深深地在王广禄同志的思想上扎了根。
广禄同志送走了张书记,就钻进厨房,和炊事员一起研究改进饭菜,寻找和堵塞一切浪费粮食的漏洞,订出了详细的节约用粮计划。贫农、下中农双手拥护,说这才像个过日子的样子。一些富裕农民却极力反对这样做,说什么食堂克扣人,甚至骂广禄不懂人情。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使贫农出身的王广禄想起了很多往事:解放前,每当麦子打下来,村里的地主、富农凭着放账、雇工得来的大堆粮食大吃大喝,贫农却精打细算地吃粮。想到这里,广禄节约用粮的意志更坚决了。
到8月底,食堂在确保社员吃饱、吃好的基础上,把6月份以前超吃的九百八十多斤粮食的亏空补齐了,还节约了四百斤;到年底,一共节约了三千多斤。今年春上,没在食堂吃饭的一些社员把主粮吃光了,食堂里上顿下顿吃的还是麦面蒸馍、白面条。退出食堂的社员自动回来了,从来没入食堂的四户社员也进了食堂。
依靠群众顶住歪风
1959年秋季,崖底新庄食堂已经是全县知名的好食堂了。谁知,就在这时,食堂门口出现了三张匿名的大字报,说什么食堂有“三浪费”,“办食堂红火了管理员、炊事员”等等。看了很令人生气。这时,大队党支部书记提醒王广禄:这不奇怪,食堂是人民公社的心脏,反对公社的人首先会反对食堂,反对管理人员。这只是极少数,不信你去问问基本群众……。广禄按照支书的意见,访问了一些贫农和下中农,征求他们对食堂的意见和看法。贫农老太太张玉莲听说有人攻击食堂的事,气得拍着自己的胸膛说:“食堂是我的命根子,谁要退谁退,反正我家要在食堂吃饭。”一场要不要食堂的辩论迅速展开了。经过辩论,擦亮了人们的眼睛,提高了阶级觉悟;把大家团结在食堂和王广禄的周围。
为了把食堂继续巩固、提高,王广禄和炊事员们商量,决定建立家底生产。他们首先从养猪下手。为了把这件事办好,广禄和炊事员牺牲了休息时间,割青草,摘树叶,找代饲料,好容易把猪养大。不料,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不几天,猪得了疫病,死得只剩下一头了。按照广禄的想法:母猪生小猪,小猪长大猪,半年后就是一大群,完成了国家计划,每隔一月两月杀上一头,好叫社员改善改善生活。如今猪死了,理想落了空。广禄是个顽强的人,他活了四十多岁,没有怎么伤心过,这时却难过得差点哭出声来。
猪的死亡,是个很大损失。贫农、下中农又给广禄撑腰了:“广禄:猪是人养的,死了六头,咱再养十二头。”这是贫农张玉莲的劝告。“广禄:不要耽心没钱,只要你搭声,要多少,有多少……。”在群众的支持下,到11月底,食堂猪圈里又有了二十一头猪。
改革炊具节省劳力
崖底新庄食堂越办越好,只有一点美中不足:炊事工序多,活重,占用劳力过多。一百多人吃饭,做饭的炊事员就有七、八个。这怎么能行?王广禄又把改革炊具的担子担了起来。他把公社给的一架炼钢铁用过的手摇鼓风机,拿到木器铺改装,但没有成功。这又引起一些人的议论:人家木器铺“上八仙”都没改成,你那个一窍不通的“下八仙”还想咋?广禄听了很生气,他赌气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动脑子,大家想办法,“下八仙”也能胜过“上八仙”。
话虽然这么说,困难也确实不少。改装鼓风机需要很多器材,队里几乎没有一件,广禄就把自己家里仅有的滚珠拿了来,社员杜清云也拿来了铁轴。他俩叮叮当当干了个通宵,一样一样研究,一件一件改进,改了试,试了改,到第四次试验时,风就呼呼地吹起来了。
脚踏鼓风机改装成功,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接着一个人人为炊具改革献策、献计运动开始了,不到一月,从压面、切菜、用水等十四道工序,全部实现了半自动化。在食堂吃饭的人,增加到二百多人,但炊事、管理人员只有四个。
计划用粮节约用粮
夏收结束了,口粮分配到了食堂,如何更好地安排好群众生活呢?落在管理员肩上的责任更重了。麦子刚打下来,广禄就根据节约用粮、计划用粮的精神,对今年的粮食作了安排:夏粮要接住秋粮,还要留到明年麦收下来。这时又有一些富裕农民表现只管今天,不管明天,吃完粮食靠国家的思想。广禄马上领导社员批判了这种不正确的思想,使大家认识到节约粮要从囤顶做起。思想问题解决后,他便让群众讨论如何按口粮标准安排今后的用粮,做到吃饱吃好又节约。讨论中,群众出谋献计,找出许多节约用粮的好办法。有人说:只要调剂好,搭配谄,既能省粮,生活也改善了。他就根据群众的意见,活重时,吃好些,多吃些;农活稍闲时,节约一些。有一天,食堂吃了一顿干面,多用粮二十斤,在一个阴天活闲时,食堂吃了一顿热热和和的连锅面,就省出四十五斤粮,社员都满意地说:干稀搭配好,吃好又省粮。有的说:逐日核算,算了吃饭,人人算账,心里亮堂。
广禄知道,要进一步改善社员生活,一定要大力开展家底生产,保证社员吃到足够的蔬菜和副食品。夏收后,他除了种好十五亩菜地,还在玉米、棉花地里套种萝卜、白菜等三十亩,计算一下,今年可收六万斤蔬菜,四时八节,社员都能吃到富有营养的新鲜蔬菜,也能节省粮食。食堂的猪、羊、鸡等家畜家禽,除满足国家收购任务,平均两月杀一头猪或羊,调剂社员生活。
广禄刚把计划安排妥贴,又钻进灶房,不几天,就和炊事员合作,用“主粮巧做,干稀搭配,粮菜混合,主副调剂”的办法,做出了五、六十种十分可口又省粮的好饭。还采取长计划、短安排,每七天订一次饭谱,多做社员最喜爱吃的饭。


第3版()
专栏:

鼓足冲天干劲 发扬协作精神
广东灾区迅速恢复生产
汕头、佛山、湛江等灾区集中劳力大搞晚造生产
本报广州20日电 广东灾区人民正在迅速恢复生产,江河堤围的修复工作已基本完成,各地掀起了晚造生产热潮。
6月间,广东省曾经先后两次受到风洪灾害的侵袭。第一次,强台风袭击汕头、佛山专区,使三十二个县市遭受其害。第二次,强台风在湛江专区的化州县登陆,也使湛江专区二千公里的沿海地区遭受袭击。
受灾地区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战胜暴风和洪水之后,拿出比抗风抗洪更大的干劲,投入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工作。曾经遭受到历史上最大一次洪水灾害的潮安县江东公社全体社员以“出勤劳动力超灾前,劳动干劲超灾前,工作效率超灾前,工作质量超灾前”的行动,掀起了一个声势猛、速度快、规模大的全面恢复生产运动。灾后半个多月来,每天都出动一万四千多人投入消灭灾痕的战斗。到7月6日止,全社十一处堤围险段和小堤缺口已全部修复,并且加高加固了。全社受浸的五千七百多亩农田,已有五千二百多亩抢种上了甘薯和其他杂粮作物。全社十八个轻灾队和中灾队已恢复生产,十三个重灾队基本消灭了灾痕。现在,村前村后皆是一片郁郁葱葱、遍地皆绿的新景象。海丰县联安公社石塘大队在暴风雨停止后,就全力开展了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工作。只花了十一天的工夫便修建了二百三十五间房子,使全体社员都得到安居,公共食堂也迅速恢复起来,妥善地安排了社员的生活。
这次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工作,是在中共广东省委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当洪水开始下降时,省委便全面布置各地迅速恢复生产和做好救灾工作,并且及时拨出大批物资和救济款,支援灾区人民。各级干部像抗洪抢险时那样,这次又站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最前线,全省灾区各县的县委第一书记和各级干部都深入到灾区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参加和领导抢修堤围,抢收抢种。
在灾区恢复生产中,大大发扬协作精神。非灾区支援灾区,轻灾区支援重灾区,社与社、队与队互相支援,使各种困难迅速克服。五华县华城公社二十七个轻灾队每天都出动三千多人去支援重灾队,他们还拿出一万多斤薯苗和大批燃料支援重灾队恢复工作和安排生活。
全省受灾地区的广大干部和群众抱着“人定胜天”的雄心壮志,团结一致,奋力抗击特大自然灾害,创造了高速度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奇迹。汕头、佛山专区在灾后立即抢修了五万八千多间房屋,湛江专区受灾地区也在风雨过后抢修了一批房屋,使灾区人民的衣、食、住问题都得到妥善安排。全省灾区被洪水冲毁的江河堤围和水利工程已基本修好,被风刮倒的已黄熟的水稻也都抢收回来了。各地农田积水排干后,立即抢种番薯、玉米、粟类等早熟杂粮作物。仅汕头、佛山两专区在灾后就抢种了一百二十多万亩。目前,汕头、佛山、湛江等地灾区人民,都把劳动力高度地集中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上,大闹晚造生产。
(附图片)
广东汕头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抽水机排除受灾田的积水
新华社记者 陈福北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