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7月1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实行注音学文化 推广普通话三结合
福建各地广泛开展注音识字运动
本报讯 方言复杂的福建省在开展群众性的注音识字运动中,作出了很大成绩。目前,广大农村和城镇有五百多万工人农民学生和儿童在学注音识字。各地都以普通学校、业余学校为阵地,采取注音、学文化、推广普通话三结合的办法,加速了文盲扫尾、推广普通话和普及业余初等教育。
福建省的方言多达三四十种,在一个县内有十多种方言、土话,人们饱受
“语言不通,寸步难行”之苦,所以在方言地区进行扫盲工作中需要同时推广普通话,注音识字就可以帮助巩固扫盲成果,促进加速推广普通话。几年来,福建省各级各类学校一直坚持采用普通话教学和扫盲,并在社会上大力提倡讲普通话,造成极为有利的学习环境。由于注音识字、学文化和推广普通话三者结合一竿到底,使注音识字运动已在全省农村和城镇广泛深入地展开,获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现在,全省已有85.86%的青壮年摆脱了文盲状态,参加业余高小学习的有二百六十多万人,参加业余中学以上的有四十多万人,全省会讲普通话的达六百五十多万人。大田县屏山公社有五千四百九十八人通过学习注音识字,在六个月内就有四千零九十八个青壮年能熟练的掌握注音识字,会认会念,会拼会写,巩固了扫盲成果,识字能力也大大提高。他们在5月举行的一次测验中,在六十八个刚脱盲的学员中,认一千五百至二千字的五十一人,占75%;认一千二百字左右的十人,占14.8%;认七百字至一千二百字的七人,占10.2%,这些参加测验的学员们的普通话,都说得很好。云霄县上坑大队有二百五十个学员学习了注音识字,去年5月扫盲毕业后升入业余高小,今年2月就念完了高小课程,迅速普及了业余初中教育,学习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半以上。
福建省在推广普通话和注音识字运动中,把普通学校和业余学校作为两个重要阵地。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普通话教学,学生学会了拼音后,就去教给在业余学校学习的学员,这就为进一步开展群众性注音识字运动提供了大量师资。将乐县南口大队、松政县大布大队的在学青少年,全部学会拼音字母和会讲普通话后,在党、团组织领导下,开展辅导活动,分别包干帮助父兄、姑嫂学习,使90%的青壮年农民都很快学会了讲普通话。这两个大队原来30%的回生复盲社员,通过注音学习很快又摆脱了文盲状态。全省各县、社、大队还分别举办短期师资训练班,大力培养能用汉语注音和普通话教学的业余学校的教师。晋江专区,仅在5月份就培训了民师三万多人。
福建各地还由于注意组织社会教育场所大力配合,充分运用影院、图书馆、书店、文化站和有线广播等宣传工具,促使注音识字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工农群众提高了文化和掌握了注音工具之后,不仅能读通俗注音报刊,还自学理论、学哲学,组织起来看毛主席著作。大田屏山公社五千三百二十一个脱盲壮年,组成一百六十五个学习毛泽东著作小组,几个月来已普遍初读完“矛盾论”、“改造我们的学习”等重要著作。
最近,中共福建省委指示各地密切结合生产,继续深入开展学习注音识字运动,大力推广注音识字,推广普通话,使在业余高小学习的二百二十多万工农群众,能大量突击生字,提高大读大写的能力,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扫除剩余文盲的任务。(附图片)
“列车人员下苦功,要把拼音学个通!教人首先教自己,当好学生当先生,”这是山西太原铁路局客运段党委书记刘士琦(前二)和列车员们一起学习注音识字 新华社记者 花皑摄
第4版()
专栏:要闻快报
哈尔滨文教战线加强建党工作
哈尔滨市文教战线各部门的党组织,积极地接收了大批新党员,在各基层单位建立、健全了党的基层组织,有力地加强了党对文教事业的领导,保证了文教事业的持续跃进。
据统计,在过去的一年中,全市文化、教育和医药卫生等部门发展的新党员共有一千零九十二名。这些新党员都是文教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其中有百分之六十是市、区、县及本单位的先进工作者。
青海办起六百多机关农牧场
青海省各机关单位大办农牧场的群众运动,正在沿着
“三自给”的方向飞跃发展。到目前,全省已建立起机关农牧场六百零四个,播种各类作物三十一万一千多亩。其中省级机关单位已播种一十五万八千余亩,饲养猪、鸡、兔、羊、牛等家畜家禽达十二万七千余头(只)。
上海新增十六所大学巩固提高
上海十六所新增的高等学校,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土法上马,获得了巩固和提高。
为适应第二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上海陆续新增了十六所高等学校。其中理工科四所,工科八所,医药卫生两所,农业、艺术各一所。
现在,各新建大学正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多快好省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湖南六十六个县市推行合作医疗制
目前,湖南省已有六十六个县市的二百多个公社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零陵、桂阳、安乡、凤凰等县已在全县全面实行。
合作医疗是群众自己举办的福利事业,各地都在公社党委直接领导下,由有关人员组成了管理机构,加强民主管理。各公社还建立了卫生院(医院),大队设立了卫生所和妇产院,生产队设有保健室,以满足群众在卫生保健方面的需要。
实行合作医疗后,零陵、桂阳等地都以生产队、食堂为单位建立了保健室(箱)、订了卫生公约,大搞除害灭病、预防服药和健康检查,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大减少了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陕西师大附属幼儿师范为农村培养大批幼儿教师
陕西师大附属幼儿师范学校为农村培养了大批幼儿教育干部。
为适应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空前大发展的要求,这个学校从一九五八年起,采用了既办训练班也办幼师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几年来,他们除在学校直接培养了六百多名幼儿教师外,还利用出外实习时间和暑假,到全省各地办短期训练班和业余幼儿师范学校,培养了幼儿教师一千五百多名。
晋东南师专大力生产小球藻
山西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从上月下旬开始,掀起了一个大力生产小球藻的热潮。截至目前为止,全校共建小球藻培养池九十多个,生产出小球藻浓缩液六万余斤。
在大力繁殖小球藻的运动中,他们通过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群众三结合的方法,解决了设备、原料、藻种、技术等困难。
第4版()
专栏:
为大工业服务 为农业生产服务 为人民生活服务
南京街道工业成为新兴的社会生产力量
重庆上新街公社采取边发展边整顿办法巩固社办工业
本报讯 记者古平报道:遍布南京市大街小巷的街道工业,由于根据城市生产和生活的特点,因地因人因时制宜地循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前进。它在为城乡人民经济生活服务、为大工业服务以及为农业服务等方面,日益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南京全市城区九个公社的二十四个分社中,街道生产单位近三千个,其中街道工厂九百六十九个,生产组一千七百八十二个,交通运输队九十三个,建筑队一百一十二个。参加生产的居民有十万多人,其中家庭妇女占80%左右。今年1月至5月街道工业总产值和加工费等于去年全年总产值和加工费的三倍多。
为了适应小商品生产的特点,便于吸收半劳动力参加生产,生产组织有集中的,也有分散的;有整天劳动的,也有一天劳动几小时的。在提高小商品生产的产量和质量方面,很多公社和分社还按小五金、小百货、文化卫生用品等分类建立专业的小商品生产基地。他们之间以大厂为骨干,组成一个固定的协作片;互通有无,充分发挥了各厂的潜力。生产的小商品达到二千八百多种,产量也有很大增长。
全市直接为大工业服务的街道工业占40%多。他们和大厂建立了比较固定的加工关系,由大厂供给原材料或利用大厂的边废料,为大厂生产各种零件、部件。各公社和分社还采取靠近什么厂就为什么厂服务,有什么原材料就生产什么的办法,既全面发展,又各有所侧重。玄武公社和古楼公社所在地区无线电和机械工业比较发达,街道工业就主要发展了电讯仪表和机械工业的加工工业。玄武公社为电讯仪表工业服务的生产单位就有三十三个,近二千人;为机械工业服务的单位二十五个,一千八百人。他们为四十五个大厂生产加工扬声器、传授器、塑胶等一百多种产品。
大工厂需要什么帮助,只要是力所能及的,街道工厂总是主动地去当助手。有些大厂的配件生产需要在内部进行,街道工厂就派出整个车间上门加工服务。国营金陵船厂过去敲船锈和油漆船只的工程很大,敲一只船的铁锈要半个多月。下关公社就办了一个除锈厂专门为金陵船厂除锈,使金陵船厂的工人腾出手来投入更重要的生产。
街道工业为农业生产服务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玄武公社有十多个厂为农村加工、修理柴油机、水闸闸门、拖拉机轮胎等农业、水利机械设备,还生产钉钯、镰刀等四十多种小农具。东风电机厂60%的业务为农村人民公社整修抽水机、喷雾器等。下关公社新光五金厂,在生产工业用品和日用百货的同时,还安排一部分力量生产水桶、镰刀、铁锹、锄头等小农具支援农村。饲料厂专门为全市三个县生产各种饲料,深受农村欢迎。
南京市街道工业由于正确地贯彻了为人民生活、为大工业、为农业服务的方针,满足了广大人民多方面的需要,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现在街道工业的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左右,成为一种新兴的重要的社会生产力量。大工业一时顾不上,管不了,但却是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小商品生产,现在大部分是由街道工业承担了,这就起了一个重要的“拾遗补缺”的作用。小五金、小百货等生活用品花色繁多,零零星星,数量很大,由街道工业生产,既可充分利用废弃材料,又便于充分利用城市各种各样的半劳力,对整个社会生产有很大好处。大工厂的许多辅助性生产由街道工业承担后,不但降低了产品成本,使大厂能够腾出手来生产更多的高精尖产品,也为大厂培养了大批技术后备力量。全市街道工业先后输送了六万多人到国营、地方国营厂矿企业工作。
街道工业在为三方面服务中,产供销全部纳入了国营工业和商业部门的计划,这就使街道工业更加巩固和健全的发展。
据新华社重庆11日电 重庆上新街人民公社采取边发展、边整顿的办法,使社办工业日益巩固。
上新街人民公社是今年3月才建立的。建社后一个多月,社办工厂就发展到九十一个,为了使这些社办工厂不断巩固和发展,公社最近对社办工业进行了一次整顿。经过整顿后,全社现有工厂三十七个。这些工厂6月份都提前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产品的花色品种也由整顿前的六十种增加到一百多种。全社工厂与国营工厂、商业部门签订了产销合同五十七份,共有三十三个品种、一千多万元产值的产品,使社办工厂的生产在相当程度上纳入了国家计划。
公社成立时办起来的一批小工厂多数生产分散,缺乏管理制度,有些厂的生产不尽切合社会需要,或者原料材料来源比较困难。有些厂的产品是市场迫切需要的,但是因为设备、技术力量差等原因没有能迅速扩大生产。公社党委就针对这些问题,对全社工厂进行了排队,全面安排了这些厂的生产计划。以棉布、棉纱作主要原料的织造厂、络纱厂、挑花厂等工厂,因原料都是国家有计划投放的,生产不能马上扩大,就使这些厂稳定在原有的生产规模上,集中力量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花色品种。公社还把居民们举办的二十多个纳鞋底厂、布壳厂、鞋扣厂等合并成为三个劳动保护用品厂以便于领导管理。一些因生产和市场需要应积极发展的工厂,在整顿中都扩大了生产。原来的一个电器修理厂和一个平车修理厂,工人都很少,技术力量不足,公社把这两个厂合并后,工人增加了一倍多,技术力量也大大加强。
在调整社办工业中,公社注意了各类劳动力的合理使用,把一些轻便劳动尽可能分配给社员中的半劳动力担任。这样就抽调出了二百多名全劳动力,又新办了一批工厂,专门为附近的国营工厂服务。如公社最近在国营新民塑料厂的协助下,举办了一家工厂专为新民塑料厂生产压板、粘合剂等产品,使新民塑料厂腾出一批劳动力去生产其他产品。(附图片)
南京白下人民公社五老村分社东风化肥厂的女工们在生产氧化铵化肥
新华社记者 周庆政摄
第4版()
专栏:
蒙古工艺品展览会在京开幕
新华社11日讯 蒙古人民共和国工艺品展览会今天上午在北京开幕。这是北京庆祝蒙古人民革命胜利三十九周年活动的一部分。
展览会上,展出了十七世纪以来一百多种以钢、金、银、铜、木、骨、丝等制作的蒙古工艺品、服装、首饰。这些展览品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对外文委副主任丁西林,中蒙友协副会长毛齐华、曹禺,美协副秘书长张悟真和首都美术界著名人士二百多人,参加了开幕式。蒙古驻华大使沙拉布,各国驻华使节和文化官员参加了开幕式。
第4版()
专栏:
在祖国各方面关怀下健康成长
七千多归侨学生进步很大
新华社11日讯 今年回国学习的七千多名归国华侨学生,受到各方面的关怀,正在健康地成长。
今年1至5月,共有七千七百九十七名华侨学生回国学习,比历年来接待华侨学生最多的一年——1954年全年的数字还要多。在这些华侨学生中,有六千多名是从印度尼西亚回来的,他们因受印度尼西亚有势力集团的迫迁而失学。其余来自柬埔寨、缅甸、马来亚、新加坡、印度、南越和南美洲等地。
为了适应华侨学生回国人数日益增多的需要,政府今年上半年在广州口岸建立了专门的华侨学生接待站,并把原有的北京、广州、汕头、集美四所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加以扩充,新建的南宁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已经在6月间开学。北京的一部分高等院校和上海、广州、山东、天津、云南、广西等地的一些中等学校,也提前招考归国华侨学生,在学期中间接收了一部分归国华侨学生进校学习。
这些归侨学生们一登上祖国的口岸,到进入各个学校,都受到了亲切的关怀和热情的欢迎。各接待口岸根据他们的实际困难,发给他们棉衣、棉被、卫生衣裤,并补助他们到校的旅费和生活费。归侨学生入校后,经济困难的得到了助学金或贷款,学业基础差的得到了教师和国内同学的辅导。
这些回到祖国的华侨学生,在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他们就学时服从国家的统一分配,就学后能刻苦学习。据上海市曹杨、控江、南洋、继光四个中学统计,一百三十七名归国华侨学生中,在入学时没有学过数学、物理、化学的占三分之一,有四十六人在这三门功课考试中有一门不及格。经过三个月的补习,现在大都已经赶上班,半数以上的人数学、物理、化学考试成绩优良。
归侨学生们在党的教育下,也逐渐养成了热爱劳动、勤俭朴实的作风。集美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涌现的几百名技术革新能手和劳动积极分子中,80%以上是今年回国的华侨学生。
第4版()
专栏:
方言地区也能实现注音识字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处书记 林一心
方言复杂地区,不仅可以实现注音识字而且可以高速度进行
福建是一个方言极为复杂的地区,除三大语系(福州话、闽南话、客家话)外,还有兴化话、建瓯话、永安话、龙岩话等几十种,甚至一个县内就有十多种差异很大、互不相通的语言,以致有人感到“离开本地,好比出国”。文化水平也很低,解放前,工农群众被剥夺了学文化的权利,有80%以上是文盲。解放后,工农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迫切要求在文化上翻身,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扫除文盲运动开始了。但是,在扫盲运动过程中曾经有人怀疑:在这样地区能否推行注音识字?这种怀疑表面看来好像是有些道理,但实践证明:在方言地区不仅能够推行注音识字,而且完全可以多快好省高速度地实现注音识字。
福建开展注音识字学习始于1956年,但那时范围很小,收效也不大,直到1958年随着大跃进形势的到来,在省委的领导下,通过大搞群众运动,大力推广普通话和注音识字。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已取得显著的成绩,现在全省已有五百多万工人、农民、学生、干部参加注音识字学习,有86%的青壮年已经脱盲,进业余高小学校的有二百零六万多人,进业余中学以上学校的有四十多万人。所有大、中、小学、幼儿园(班)以及各级各类业余学校都采用普通话教学。将乐、崇安、东山等县已基本实现了注音识字化。许多地区学拼音、学普通话已成社会风气,男女老少、干部群众都踊跃参加,亲教亲、邻教邻、夫妻同学,三代同堂,六岁幼儿教祖父,七旬婆婆学拼音的动人佳话纷纷出现。农民作家、诗人、画家日益成长。文艺创作也风起云涌,许多工农群众大写诗歌和自传小说。农村中书报的销售量空前增加,将乐县的南口新华书店将过去积压的大批通俗读物全部销完,青年社员萧先发一个人在十天中就买了“矛盾论”、“实践论”、“个人与集体”、“愚公移山”等十八册注音书籍。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研究科学、技术也更感兴趣。下温村铁民校十三个民师和学员,自动组成“米丘林小组”,开辟了三块试验场地,先后进行了二十五个关于杂交、嫁接等科技试验题目的研究。该大队青年都懂得氮磷钾等化肥与农家肥的混合使用原理及合理施肥的知识。注音识字还帮助广大劳动人民打开了学习理论的大门,并起到改造思想提高觉悟的巨大作用。许多地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了理论学习小组,农民们读了注音的“矛盾论”、“实践论”,都认为“思想上开了花,懂得了许多道理”。南口大队种菜员汤文其原来集体观念不强,只关心个人菜地,别人批评他还不服气,在读了“个人与集体”注音读物后,感到自己的思想很可耻,便下定决心,采取许多措施,将集体菜地种好,获得全体社员的赞扬;吴山大队生产队长陈通进,因怕工作困难,曾一度不愿当队长,在读了注音的“不断革命”一书后,觉得自己的思想实质是不想革命,是忘本,于是决心转变,现已成为一个好队长。总之,广大群众通过注音识字,摘掉了文盲帽子,扩展了知识领域,眼界开朗了,政治觉悟提高了,精神面貌大大改变了。真是气象万千,人才辈出,花果满园,美不胜收,过去那种语言不通,文化落后的状况,正在迅速改观,一个史无前例的文化高潮已经开始形成。
取得以上成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始时,有的人对推行注音识字有抵触情绪,认为用普通话教学会影响扫盲速度,行不通,主张用方言教学;有保守思想的人还认为学拼音、学普通话是“忘本”;在群众中出现过一些畏难情绪,如说:“拼音是洋昆,难学!”“未学行,先学飞!”;妇女更认为:“一不出门,二不当干部,注音识字有啥用”,甚至在少数干部党员中也有人认为:“生产忙又忙,文化放一旁,自己是文盲,拼音不在行”、“推广注音识字是下一代的事情”。
我们对于群众中不正确的认识,进行了耐心说服教育。产生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往往是由于对客观形势认识不足或对注音识字存在误解。他们不理解高速推行注音识字,并非单纯出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客观形势促成的,是合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需要的。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感情和交流经验的一种工具,福建由于文化落后,语言复杂,曾使我们在工作、生产和学习中增加了许多困难。解放初期,大田县到吴山乡工作的干部,因为语言不通,不得不叫一个地主当翻译,结果那个地主乘机歪曲党的方针、政策,把好说成坏,把坏说成好,使工作遭受损失。有的由于语音不准确,把政治说成经济,把四十说成十四,甚至把老师叫做老鼠,这就造成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差错和误会。这种情况也给群众生活带来了许多苦恼。莆田县有个农民要搭汽车到离家仅二十公里的江口去,但因语言不通,又不识字,结果多搭了一百多公里,跑到同安县的灌口。特别自1958年大跃进后,全省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生产关系起了根本变化,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这都要求地区之间和群众之间必须进行更广泛的互相协作,交流经验,以便共同提高,并肩跃进。而落后的文化、复杂的语言和这种形势不仅不相称,而且形成尖锐矛盾,正如广大劳动群众所感到的那样:“语言不通,寸步难行”、“共产主义是天堂,没有文化登不上。”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势所趋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强烈愿望,汇成了一股不可阻遏的文化洪流,汹涌澎湃,滚滚向前,正如毛泽东同志的科学预见那样:“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这就是我们必须和能够高速实现注音识字的客观依据。如果说文化落后、方言复杂,可以成为难于实现注音识字的理由和借口,倒不如说这种情况恰恰是需要高速实现注音识字的原因和条件。
开展注音识字必须走群众路线大搞群众运动
我们所以坚信在方言地区能够高速实现注音识字,是因为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教导下,我们学会了一整套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这个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无价之宝。注音识字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它也和其他革命建设工作一样,只要能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就一定能够所向披靡,成绩卓著,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反之,如果不走群众路线,只依靠少数专家,就必然冷冷清清,困难重重,一事无成,即使有点成绩,也是微不足道。
一提起推广注音识字,许多人就会想到师资问题,这虽然是个重要问题,应该十分重视。但师资问题的解决,仍然必须依靠群众,大田县吴山大队在1958年7月以前全大队没有一个会拼音的教师,但他们在党支部领导下运用了“以民教民”、“能者为师”的群众路线,依靠在全国第一次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上学会注音的陈进四(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这样一个普通的劳动人民,开办了五十多人的注音识字训练班,就把注音识字运动迅速开展起来,不仅完全解决了师资问题,而且全大队还在国庆十周年前夕实现了注音识字化,以后又实现了业余高小化和办起业余初中,现在他们更抱着雄心大志:决定今年国庆前普及业余初中,1962年实现业余高中化。这说明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群众智慧如海如天。
要发动群众推行注音识字,就要向群众说清注音识字的好处。因为群众是最聪明最讲道理的,只要领导上把道理说清讲透,群众不但能坚决贯彻,而且举一反三,弥补领导之不足。实现注音识字能够促进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正如刚刚脱盲的十九岁的女社员谢玉娣写的诗歌那样:“人人都说金镯宝,我说不如字母好,金镯只能当饰品,拼音帮我把盲扫。能看书来能看报,政治技术快提高。工农攀上科学峰,社会主义早建好。”他们还把注音识字的好处归纳成六点:第一是高速,据这个大队的经验:一般的青年只要十五小时左右,壮年只要二十小时左右就能掌握声母、韵母的发音和拼音;第二是回熟,注音识字是消灭回生的有力武器;第三是便利,只要学了拼音,就可以自拼自认,无师自通,随时随地能够学习;第四是致用,通过注音工具,自学注音的政治理论、科学技术读物,提高政治觉悟,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第五是提高,注音识字不仅能扫盲,而且能迅速地普及业余高小,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第六是推广,注音识字可以校正读音,推广普通话,比耳听口传直接学普通话的效果好。
要发动群众推行注音识字,还须要抓住基本阵地,业余学校和普通学校是青壮年和少年儿童集中的场所,不仅能够有效地推行注音识字和培训师资,而且还可动员青壮年和少年儿童当辅导员和小先生,通过他们又能动员更多的人参加学习注音识字和推广普通话。厦门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到厦门玻璃厂帮助开展注音识字运动,他们办了一个注音扫盲试点班,使几十个参加学习的职工在两周内脱盲,认识一千字左右,并且得到巩固。
要发动群众热烈参加注音识字,特别要注意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广泛地进行社会发动工作,造成满目皆字母,到处拼音声,人人学识字,个个写诗文的社会风气。将乐县采取六到田(农具、黑板、粉笔、拼音课本、拼音卡片、拼音扑克到田)的办法,既可娱乐、游戏,又能学习拼音,而且还可结合进行宣传鼓动工作。有的公社还出版注音诗歌、注音墙头报,利用广播学拼音,放电影前教拼音,路标、招牌、标语口号上也注音,诗歌满墙,学习气氛极为热烈。社员们这样自豪地描写他们的学习盛况:“党的领导真英明,山沟变成文化村,东庄西庄办学校,村前村后皆书声。人人胸前挂钢笔,个个能武又能文。全民都学普通话,先进事迹红旗登。”
我们之所以坚信方言地区能够高速度实现注音识字,除掌握群众路线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武器以外,还摸索到一套高速实现注音识字的具体作法。
注音识字、学文化、推广普通话三结合,多快好省实行注音识字
我们的经验证明:只要很好地把注音识字、推广普通话、学文化(包括扫盲、业余教育)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就能够多快好省地实现注音识字。拼音字母是识字的工具,也是推广普通话的工具。事实上在方言复杂地区,不把注音、推广普通话、学文化三者结合起来是行不通的,因为不结合注音识字学普通话,不熟悉掌握拼音字母这个工具,文字和语言就不能同时进步,统一使用;而孤立地推广普通话,不结合学习拼音识字,只能硬学硬讲,就会学得不好不快;单纯识字,用方言教学,不结合学习拼音,结果虽然扫盲了,语言还不能沟通。反之,如果注音识字、学普通话,又提高了文化,就可以事半功倍,一举三得。这个作法,实际上是总路线精神在文化教育中的具体体现。福建省在采用这种三结合方法以前,虽然在扫盲和普及初等教育中取得不少成绩,但和其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高速度发展比较起来还是不很相称。自摸索出三结合的经验以后,文化面貌已焕然一新。这是因为三结合中有总路线作灵魂,是符合辩证法的。
三结合的一般作法是:第一步,以突击拼音字母为主,识字学普通话为辅,根据大田、清宁等地情况,工农群众学拼音字母一般用二十至三十小时就能达到会认、会写、会拼、会用的程度。第二步,以识字为主,巩固拼音为辅,逐步作到熟练地掌握拼音字母这个工具。第三步,大量阅读、写作,提高写作能力并结合正音、学准普通话。三结合的作法效果很显著,加快了扫盲速度,巩固和扩大了扫盲成果,迅速提高了群众的写作能力。将乐县南口娣队过去扫盲只要上三个月的夜校就能识一千五百字,达到扫盲毕业程度。社员陈桂英原来一字不识,进了夜校不到三个月就摘掉文盲帽子。这个大队青壮年原已有90%扫除了文盲,但在去年底检查,全部回生的有15%,一部分回生的有30%。经过学拼音,回熟率迅速上升98%,并全部升入高小班。所以群众编山歌赞道:“注音识字是个宝,学过的生字能记牢,忘了生字看注音,生字再多难不倒。”三结合的作法对提高普通话的质量也很有帮助,我省许多方言的语音和普通话的语音差别甚大,过去有的人虽然会讲普通话,但是发音不准,外地人听不懂。大田县吴山大队是全国推广普通话的一面红旗,但在采用三结合以前,许多社员由于硬学硬记硬讲,所以普通话仍讲得不好,结合学拼音后,居然变成人人北京腔了。三结合对提高工农群众阅读、写作水平的作用就更为显著,学拼音前,许多工农群众在阅读和写作中因为有拦路虎和绊脚石,往往看不下去或打断思路,造成阅读和写作上的很大困难,学拼音后,就可拼音识字或查拼音字典,或用拼音顶替拦路虎和绊脚石,顺利地读下去,所以群众说:“注音字母是个宝,无师自通看书报,勤学苦练多钻研,政治文化技术大提高。
推行注音识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
推行注音识字,是个政治任务,所以方言地区能否实现注音识字,并不单纯是个文字改革方法和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思想问题。因此,在推行注音识字运动中,必须重视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和一切违反总路线精神的观点、言论和作法作斗争,省委对这个问题,一向是抓得紧的。对推广普通话和推行注音识字工作都作过明确指示,并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这项工作,不断地统一安排、统一部署,抓生产的同时也抓学习,特别自党中央发布迅速推广万荣县经验的指示后,省委及各级党组织更重视这一问题。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有兄弟地区先进经验作借镜,加上自己的实践经验,只要全党全民共同努力,我省注音识字工作一定能够更广泛更深入更有效更迅速地向前推进,和其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样,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