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6月3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红花·战士·革命者
林旭
“七一”前夕,我们机关院子里的石榴花开得正旺盛。那花红如火的浓艳色彩,在阳光照射之下显得格外灿烂夺目。那一枝枝像火一样的花朵,使我想起了那些盛开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的共产主义花朵。
不久以前,《江西日报》在第一版上介绍了江西临川县孝桥人民公社党委第一书记谢梅娇同志的生动事迹。文章的标题用特大的红字写着:《一朵大红花——谢梅娇》,前面还登了一张大大的照片,谢梅娇同志热情地欢笑着,脑前挂满了一排一排闪着金光的奖章。说她是朵大红花,一点也不过分。这个今年才二十九岁的共产党员,是党的模范干部,还是农业劳动模范、妇女模范、军属模范。她出席过区、县、专区、省和全国英模大会达三十三次之多,这真令人敬佩。这朵大红花是怎样在我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呢?有一段生动的介绍说:“她任孝桥公社党委第一书记以来,全社的一百一十四个村庄,五十里方圆的土地,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季,不论是狂风暴雨或是风雪交加的日子里,社员们在田里或是在堂屋前,经常可以看见这位矮矮个子,剪着短短头发,有着一双深含热情的眼睛的女书记。她总是那样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为群众解决着大大小小的事情。两年来在以她为首的公社党委会的领导下,已把原来居全县下游的孝桥乡,跃进为全县最先进的公社之一。”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朵鲜艳的大红花,而是面前挺立着一位可敬可亲的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红花是以浓艳的色彩引人喜爱的,而战士却是以可贵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精神激发人心的。我们赞扬谢梅娇,学习谢梅娇,因为她身上闪烁着光辉的思想。她热爱党、热爱群众;她忠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集体、为人民群众服务;她坚决听党的话,坚决执行党的方针路线。特别是她那种处处关心群众,关心集体,时时刻刻为群众的利益着想的革命精神,她那种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实事求是,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更加深刻地感动着我们。
看吧!孝桥公社办公室使用着陈旧的平房。公社党委书记和公社干部都是两人住一间房,两人用一张办公桌,甚至谢梅娇和女副乡长王美兰共睡一张床。有人说这是“小气”,谢梅娇却说:“公社是个集体大家庭,我们干部是受群众的委托管理公社这个大家庭。钱是大家的,不能乱花,要用的得当,把一分一文钱都用到集体事业上去。”
有一天晚上讨论密植,谢梅娇没有说服主张“稀禾谷”的小队长周善荣,第二天她就跑到田里找有经验的老农邹三科请教去了;公社要建设居民点,盖什么样的房子好?谢梅娇又到群众中征求意见去了。老太太们希望新房子有个过门厅,果然就有了过门厅。……
夏天,在狂风暴雨中,谢梅娇为了通知群众防雨,自己却被暴雨淋湿发起了高烧;冬天,谢梅娇感到自己身上冷,就马上想到敬老院的老人们应该穿棉衣了。……
这难道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吗?不!正是在这些看来微小的事情上,谢梅娇同志和群众建立了息息相通,脉脉相连,情同手足,亲如骨肉的深厚感情;正是通过这些小事情,谢梅娇同志把党的温暖带给了群众,把党的力量带给了群众,把党的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也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地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也正是在这些小事情上,生动而又深刻地反映出了谢梅娇同志关心群众,相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优良作风,反映出了谢梅娇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革命精神。我们的党从来都是教育我们时时刻刻关心群众、联系群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群众路线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准则。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工作上,脱离了群众就如鱼失水,如鸟折翅,什么事情也办不成,什么事情也办不好;而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那就海阔纵鱼跃,天高任鸟飞,办起事情来就拥有无限的智慧和力量,任何困难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红花,是要在肥沃的土壤中生根的;革命者是要在群众中生根的。谢梅娇同志深知这个道理,她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谢梅娇的事迹之所以受到人们的赞扬,也正是因为她继承了我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保持了劳动人民的本色。她这样做,正是出于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的阶级感情,出于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和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她也不是一时偶然地去做,而是处处关心群众,联系群众,几年如一日。这种真挚的思想感情和朴实的作风正是谢梅娇同志的高贵的革命品质的具体表现。
当谢梅娇在冬季及时地把棉衣送到敬老院里去的时候,老人们感动地落泪了。老人们握着她的手说:“谢书记,你呀,你呀,真是好,天一寒你就送来棉衣,从南昌回来也不休息一下,先想到我们,你这那里是送的棉衣呀,是送来了一颗心。”谢梅娇回答说:“这没有什么,这是我本身的工作,应该这样做。”谢梅娇同志的模范行为正是在党的教育下,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产生出来的。她自觉地学习毛泽东思想,提高自己的共产主义觉悟,树立坚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正是因为谢梅娇同志掌握了毛泽东思想,运用了毛泽东思想,因此她把关心群众,联系群众,自觉地看成是一种本分。这种革命者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更加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
谢梅娇同志是一朵鲜艳的红花,是一位模范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一位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的革命者。也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效法的榜样。


第8版()
专栏:

评日本现代画展并致日本画家
叶浅予
最近一个月以来,日本人民以雷霆之势,反对日美新安全条约,反对岸信介,反对艾森豪威尔访问日本,迫使战争瘟神不敢踏上日本的国土。日本人民的斗争打乱了美帝国主义在亚洲的侵略阵势,增加了保卫和平的力量。我们以十分关切的心情支持日本人民的斗争,为日本人民的胜利感到欢欣鼓舞。
在这些斗争的日子里,“日本现代画展览会”在北京开幕了,热烈的开幕式充溢着胜利的喜悦,使那些丰富多彩的画幅更添上了一层光彩。尽管作品的内容并不直接反映日本人民的斗争生活,但从鲜明的民族风格中看到了日本艺术家创造和保卫民族绘画传统的决心和意志,就自然而然和当前的斗争联系了起来。
我们知道,帝国主义的侵略除了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压迫和剥削,最恶毒的一手就是对民族文化的破坏,使被压迫的民族永远做帝国主义文化的奴隶。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美国的刺刀和资本,腐朽的美国生活方式输进了日本,在日本造成灾难。美国的腐朽文化当然也是美国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很难想像在绘画这个领域里不会遭到“颓废主义”、“抽象主义”等等细菌的腐蚀。现在看到日本画家在保卫和发扬民族艺术方面的贡献和成就,感到非常高兴。
日本画和中国画有悠久的历史关系。自唐代一直到清末,中国绘画对日本画的发展有很多的影响。这中间比较显著的痕迹,最早是唐代的佛教画,中间是宋元时代的山水花鸟画,后期是明清时代的文人画。1956年被选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日本画家雪舟,就是中日绘画艺术互相交融的杰出代表,他接受了南宋的马远夏圭一派的山水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影响一直流传到后期的南画派。自从日本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日本画家开始向西欧接受影响,使明治以后的日本画形成了新的风格。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在日本画的影响下,出现了以高奇峰高剑父兄弟为代表的中国岭南画派。这种相互的影响对于我们两国美术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日本画家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和中国画家所使用的基本相同。纸、绢、笔、墨性能一样,调色用水用胶,也一样。题材内容和表现技法也有相同之处。比如,中国画家对自然美的探索,兴趣极广,所以发展了山水花鸟画,日本画家也非常爱慕自然,风景花鸟画也比较多。中国画的白描、水墨、重彩、勾填、没骨等技法,也都是日本画的基本技法。近代中国画题字盖章的体制,日本画家也当作构图的组成部分来看待。尽管有这么多相似之处,但是并不妨碍日本画的民族气派和民族特色的发展,这次展出的八十多件作品便是明证。
在这个展览会里,前辈画家有日本美术院派的横山大观、小林古径、安田韧彦、前田青村,有日本美术展览会派的镝木清方、松林桂月,青龙社的川端龙子,独立的川合玉堂和小杉放庵等。老一辈画家的作品,具有比较鲜明的传统的特色,还能看到旧流派的遗风。这一类作品中流露着较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日本绘画传统里很可宝贵的因素。与此相对照的,是新起一代的作品,如青龙社派的川端龙子和新制作协会的许多后起之秀,在他们的作品里,传统的格调比较少,显然有了后期印象派以来西欧现代诸流派的痕迹,这种痕迹主要表现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少数作品表现在题材内容上。比如,小仓游龟的《良夜》,画的是一个裸体少女,森田沙伊的《少年》,画着一个裸体的少年和三只狗在游戏。这些形象常见于欧洲现代流派的画幅中,在日本画里却是少见的。
上面谈到日本画和中国画有许多相同之处,从具体的作品来看,现代日本画的取材、手法、格调和意境都有独特的面貌。以风景山水画而论,横山大观的《云来去》笔法主要是米点,近似我国宋代画家大小米的山水,但大观的构图和所表达的意境是纯粹的日本山水。大观的画具有气局雄健的特点,不愧为一位大师。新派画家山本丘人和西山英雄,喜欢画山,是东方人的传统,但其取景构图造形的方法则多取西方绘画的规律。中国画中有枯木竹石一类题材,日本人也欣赏一草一花一树一石的构图,但对“雨湿青瓦”或“雪被庭石”一类小趣味产生诗情画意,则是日本画家独有的修养,福田平八郎为了表现这种极为微妙的趣味,不惜尽精刻微付出了很大的劳动,完成《雨》和《新雪》两幅作品。日本的花鸟画曾经接受过中国的没骨、工笔、写意等技法,但日本画家观察花鸟的角度和表现花鸟的情态却有自己的方式。安田韧彦的《罂粟》、小林古径的《孔雀》、前田青村的《红白梅》、吉冈坚二的《雉子》,都具有鲜明的日本风格。
人物画方面比较突出的作品有前田青村的《上场前》这幅画描写一个化装好了的“能”乐演员将要出场的神情,演员带着面具,看不见五官,画家便从侧面下手,准确地刻划了演员的两只手的个性和表情,从而传达出这位有舞台经验的老演员在出场前的具体神情。这幅画的形象位置偏靠画幅的右方,人物的背后空出一大片空间,而人物面向的一面反而显得相当局促,这是违反构图常规的处理,画家之所以作别出心裁的安排,正好说明形式服从内容这条原则,因为《上场前》的规定情景,正需要这样来处理。这幅画除了全部艺术处理方法符合现实主义的要求外,并且充分发挥了高度装饰效果,这正是日本画的一个重要特色。作者前田青村是院派的元老,今年已经七十五岁,在这次展览期间率领日本画家代表团来中国访问,我们除了对他的精湛的艺术造诣表示钦佩,同时,对他为中日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
坚山南凤的《O氏像》是一幅很成功的白描肖像。画家以简练的笔墨,概括了处在沉思状态中的对象的特征。这个形象看起来宁静淡雅,耐人寻味,肖像画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显示了线描功能在东方绘画中的生命力。仕女画是日本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这次展览也占相当的比重,其中镝木青方的《客厅之夏》和寺岛紫明的《黄昏》,反映了两个时代和两类典型的日本妇女形象。
展览会里有两幅描写日本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一幅是朝仓摄的《背东西的人》,一幅是渡边学的《鱼和人》。这两位画家的艺术手法接近西方的近代流派,因为过于偏重形象外貌的体积空间等效果的追求,因而忽略了人物精神状态的表现。虽然如此,这两位画家对于劳动人民生活所表示的同情态度,却是很明显的。因此中国的观众并不减少对这两幅画的兴趣。
为中国观众所景仰和熟知的《广岛原子弹灾害图》的作者之一丸木位里,这次展出了他的水墨大挂屏《牛》。在整个会场里,这是一幅风格特殊的画。说它特殊,是因为它带着一种斗争的姿态出现在鸟语花香和人物绮丽的环境里。丸木位里用粗犷的笔调画了一群愤怒的牛,这群牛拥塞着整个画面,刚强有力,气势雄壮。显然,画家的目的不是在表现牛本身,而是通过这幅画来抒发自己的斗争的情绪。使我们有了很多的联想。
看了这个展览会,对日本艺术家在创造和保卫民族绘画传统的卓越成就我们表示极大的敬意,我们深信日本美术家在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在捍卫民族文化的斗争中必将取得更大的胜利。日本的画家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把武器对准反动派,对准美帝国主义,为亚洲建立一个和平友好的环境,为建设更美丽更伟大的东方文化艺术而努力吧!


第8版()
专栏:党委书记手记

大战嘉陵江 运煤来保钢
中共重庆市水上交通运输公司委员会书记 魏兆鸿
“塆曲漕道,狭窄的滩,水位降到零下三(尺),运煤保钢要实现,必须攻破枯水关”。这是重庆水上运输工人们提出的战斗口号。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给运输工作带来了繁重的任务。可是今年嘉陵江的水,无情的往下降,降到了二十三年来从未有过的特枯水位,降到了零下三尺。水位越下降,漕口越狭窄,水流越湍急,滩口越险,这给我们水上交通运输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和考验,特别是渝(重庆)白
(庙子)线所要经过的十大险滩,更是突出。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煤炭和焦炭运输必须保证,不能使钢厂的生产因为煤炭和焦炭供应不上而受到影响,提出要“枯水投降,险滩让路,鼓足干劲,全力以赴,战胜枯水,运煤保钢”的口号,像春风一样吹到我公司各艘轮、驳船上,像春雷响彻在嘉陵江上。与漕窄、枯水、凶滩、恶水开展一场英勇顽强的搏斗,做到矿不存煤,港不留铁,分秒必争,斤两不压,有多少运多少,来多少运多少,这已经是每个工人的决心和行动指南。我公司的职工日夜奋战,忘我劳动,赢得了运煤保钢巨大的胜利,写出了光辉的一页。今年1至5月煤炭运输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20.63%,焦炭增长284.66%,生铁增长181.03%,钢、钢材增长238.07%,保证了钢厂粮草和钢铁物资的及时运输。
“以钢为纲”,这是改变我国
“一穷二白”面貌的一个伟大的政治任务。我们水上交通运输职工为了赶运煤焦,保证钢铁的正常生产,在战胜嘉陵江枯水的日日夜夜里,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熬过了多少不眠的夜晚。利滩、黄盘石、红沙碛等几个主要险滩的拉滩保钢队的职工们,在要
“难险让路,礁石低头”和“大战红沙碛,猛攻黄盘石,决战大利滩,巧战小鸡冠,拿下桌子角,攻破千吨关”的战斗口号鼓舞下,又提出了“来多少船,拉多少船,转多少船,保证当天的任务当天完”的英雄口号。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驳船上的工人们实现了两人放一重儎的重大创举。在今年第一季度里,光是人力推、拉就达五百余只船。拖轮工人在水枯漕窄不能直航的情况下,就提出了分段接运的办法。水流湍急,拖船少,行驶慢,严重影响钢厂粮草的供应,工人们就采取绞滩机和放碾的办法解决。黑羊石滩险过去一次只能拖三只,采取“放碾”后,一次可拖到五只了。水浅了要打车叶,工人们就用石头压船头,将船尾翘起。在战胜枯水和浅滩中,各路英雄大显奇能。运输八号拖轮职工在“当好运输先行官,不让钢厂缺粮草”的行动口号下,在龙溪河至挂膀山航线上创造了拖带八只五百余吨的纪录;十号轮全体职工,在“战胜枯水,运煤保钢”的战斗口号鼓舞下。做到了“春节期中人人出勤、奋战通宵。在嘉陵江零点二米水位的情况下,发扬了敢想敢干的精神,创造了拖带十六驳,七百余吨的新纪录。全国群英会代表曾华轩同志所在的
九号轮全体职工,在战胜枯水运煤保钢的战斗中,更是气贯长虹,干劲冲天。特别是曾华轩同志,为了保证煤焦运输任务的完成,虚心地向同志们学习,并与市先进生产者徐鉴清同志和八号轮的全体职工创造出了“活动拖绳,上、下滩转拖长拖法、飞蛾纤须”等一套战胜枯水的经验,进一步解决了“灵活,多拖,安全”的关键问题,曾华轩同志由于认真采取了这些先进操作方法,先后创造拖驳十六、十九、二十、二十一只的新纪录。真是
“嘉陵江上巨龙飞,枯水休想困长龙”。由于战胜了嘉陵江的水枯漕窄等困难,确保了钢厂煤焦需要。
高山有顶,生产跃进可没有顶。海宽有边,挖掘运输潜力是无止境的。水上交通运输公司的职工们将树更大的雄心大志,永不骄傲,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再鼓干劲,天天向上,不断地迈进。


第8版()
专栏:

多梦时节 (日本现代画展作品)
日本 伊东深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