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工厂大办学校的伟大意义
——祝晋西机器厂大办业余学校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 陶鲁笳
我们所有的厂矿、企业能不能大办业余学校和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学校和半工半读学校能不能高速度、高质量地培养出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向我们提出来的迫切问题。
工厂办学校,这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新闻。许多厂矿、企业,从解放以后,就举办有供职工子弟上学的全日制小学、职工业余扫盲学校、职工业余小学以及全日制的或者半工半读的技工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等等。但是,工厂办学校这个概念,由比较狭隘的具有很大局限性的旧概念,发展到既是工厂又是学校,工厂在生产物质资料的同时必须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新概念,这还是1958年大跃进的产物。从那时起,经过两年来的实践证明,所有的厂矿、企业,不但可以大办业余小学、业余中学和半工半读的中学,而且可以大办业余和半工半读的高等学校(大厂可以一厂办数校,小厂可以数厂联合办一校)。一部分大型的厂矿、企业,还可以逐步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的全日制的教育体系。同时,太原市晋西机器厂以及其他许多先进厂矿、企业的成功经验还证明,厂矿、企业举办的由低级到高级的业余学校和半工半读学校,完全能够高速度、高质量地培养出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由此可见,工厂办学校已经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说,它已经成为我国正在进行的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了。很显然,所有厂矿、企业由低到高地大办各种形式的学校,尤其是大办职工业余学校,这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不是所有的厂矿、企业的领导干部,对于工厂大办学校的这种必然趋势,都有了正确的认识呢?否。只要我们认真地进行一下比较和分析,就可以看到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对于工厂大办学校,大部分的领导干部表现干劲很足、方法对头,因而效果很大;一小部分的领导干部则表现忽冷忽热、办法保守,因而效果不大;另有极少数的领导干部,还根本没有把这个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显然,后面的这两种人,对于工厂大办学校这样的大事,还不能说已经有了正确的认识。他们还处在怀疑派或者半怀疑派的精神状态。照他们看来,工厂办学校,只能小办而不能大办。理由何在呢?无非是,工厂大办就要耽误生产呀,工厂大办学校缺乏师资、缺乏教材呀。因而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工厂大办学校,速度必慢,质量必低,“得不偿失”,等等。总之,在他们的面前是一堆“不可克服的困难”。其实,只要看一看晋西机器厂的生动事实,就可以一眼看他们的悲观论调不过是十足地反映了懒汉懦夫的世界观。
晋西机器厂从1956年开始大办业余学校,到现在仅仅三、四年的时间,全厂职工的文化面貌和精神面貌已经发生了一个飞跃的变化。现在,这个厂真正做到了既是工厂,又是学校。全厂已有近90%的职工在各级各类学校学习。这些学校的形式是:业余的小学、中学、大学;半工半读的中等技术学校和工学院。另外还有一座全日制的中等技术学校。到目前为止,业余初中毕业的职工有三百零六人,业余高中和半工半读的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的职工有一百三十七人,业余的和半工半读的大学毕业的职工有五十四人(等于过去十年国家分配给这个厂的大专毕业生总数的74%)。在全厂职工中,文盲没有了。小学毕业程度的由1956年以前占职工总数的32%,上升到42%,初中和高中毕业程度的由1956年以前占职工总数的41%,上升到50%,大学毕业程度的由1956年以前占职工总数的2%,上升到8%。而且全厂有90%左右的职工组织了四百八十个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小组,还建立了一个包括有四百多工人参加的理论讲师团。可见他们不但非常重视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学习,同时也十分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特别令人鼓舞的是,这个厂1958年举办的工学院,今年5月,培养出了第一批毕业生共四十三名。在这四十三名大学毕业生中,除开十二人原来是具有相当文化水平的技术人员以外,其余都是生产工人。他们之中有十个人(都是具有十年以上工龄的老工人),在1953年以前还是目不识丁的文盲。这十个人大约经过六年的业余学校的学习,就基本上达到了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又经过了在工学院一年零八个月的半工半读和最后三个月的脱离生产的学习,即用了全日制大学一半的时间,就达到了同等性质的全日制大学毕业生的水准。他们所作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同全日制大学的毕业生相比是毫无逊色的。而且他们在解决生产中有关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上远远超过一般大学生。这十个老工人的榜样,对于所有现在还处于文盲、半文盲或者文化程度还不高的工人群众是一个极好的启示。人们很自然地会问,既然他们能够以如此迅速的步伐攀登上科学文化知识的高峰,为什么和他们处于同样条件的人甚至比他们的条件更为优越的人不能做到呢?同时这十个老工人的榜样,对于所有厂矿、企业的领导干部也是一个极好的启示。由此使他们认识,在厂矿、企业逐步普及高等教育,并不是像那些庸夫俗子们看得那样神秘,那样高不可攀。现在,晋西机器厂举办的半工半读大学和业余大学,设有机械、冶金、电机、数学、物理、语文、医学、药学、俄文、企业管理等十个专业,共有八百多个学员。并且他们已经作了如下的规划: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争取一年普及初中,三年普及高中,七年普及大学。即到1966年,现有职工入大学学习和大学毕业的人将占现有职工总数的80%以上。可以预断他们的这个规划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而决不是没有根据的空想。
所有以上这一切事实,雄辩地驳倒了那些怀疑派、半怀疑派所谓工厂大办学校,速度必慢、质量必低的谬论。
工厂大办学校,就势必要耽误生产吗?晋西机器厂的事实,也恰好与此相反。工厂大办学校的结果,不是耽误了生产,而是大大促进了生产。这个厂从1957年11月以来,连续三十个月,全厂生产月月季季满堂红。很明显,他们把文化革命的洪流和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洪流汇合成一股巨流了。所以职工群众的创造发明层出不穷。不但创造发明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它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以这次工学院毕业的职工为例。他们在学习期间,共提出了三百一十九项技术革新的建议,现在已经实现了二百三十二项。这些革新建议的实现,使生产效率几十倍、几百倍甚至成千倍地增长了起来。他们在毕业的前夕又做出了八项具有重大价值的毕业设计,并且现在有五项已经付诸实现了。由此可见,工人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普及和提高起来了,他们在技术革命运动中,就像老虎添了翅膀一样,大显神通,从而不断地产生出一浪高过一浪的劳动生产率。难道这还用得着有任何的怀疑吗?
工厂大办学校缺乏教材、缺乏师资,这些困难无法克服吗?说到教材和师资,晋西机器厂的条件,并不比其他厂矿、企业有什么特别优越之处。他们在大办学校的过程中,的确也碰到了这些困难。然而他们没有向困难低头,而采取大胆的革命精神,把这些困难一个一个地一步一步地战胜了。在改革学制、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等问题上,他们曾经遇到来自具有资产阶级教育观点的人们的抵抗。这些人散布种种谬论,说什么:“业余学校和半工半读学校必须像现在一般的全日制学校那样去办,才算正规。”“教科书是专家权威人士编写的,改动不得。”“教学大纲是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等等。总之,他们装着“内行”的模样来吓唬人。他们对于资产阶级遗留下来的那一套脱离实际、脱离生产的学制、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不敢越过雷池一步。工人群众对于他们的这种资产阶级观点,给了一针见血的尖锐批评。工人群众说:“业余学校走的正规路,大人念的儿童书,课程多,进度慢,用不上,学不完。”正是这样,晋西机器厂依靠工人群众开展了多快好省和少慢差费的两条路线的斗争。他们在学制、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根据工厂办学校必须结合生产、联系实际、适合成人特点、学以致用的原则和多快好省的方针,采取不断革命的精神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大胆地进行了各种改革的尝试。经过这样大胆的尝试,他们开始摸索到了一条多快好省的正确道路。当然,这条道路还有待于在实践中继续检验和发展,以便使之逐步趋于完善。但是,他们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的措施,已经取得显著的效果,铁的事实使那些少慢差费论者终究不能不认输。在解决师资缺乏的问题上,他们同样是采取革命的办法。这就是除了从全厂技职人员中抽调一批称职的专职教师和从厂内厂外聘请兼职教师以外,特别重视在工人中培养和选择师资。现在工人担任兼职教师的已经达到一百六十多人,占兼职教师总数的45%。他们受到了学员的热烈欢迎。第一个走上讲台的工人教师、五级电工常安同志,由于他已经具有相当的文化水平,又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并且熟知工人的心理和要求,所以他在给中等技术学校的学员讲解物理课中远距离输电和变压器的原理时,既生动、又具体,受到学员的一致赞扬。而过去许多知识分子出身的教师,讲解这个原理时,学员们费尽心机,还是落个不得要领。由此可见,既然师资可以来自工人群众,那么师资缺乏的困难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当然,对于这一点,具有资产阶级教育观点的人是不会相信的。然而晋西机器厂的事实确是如此。
应当指出,对于工厂大办学校这件事,至今还抱有怀疑派或者半怀疑派的观点的人,他们的病根还在于他们不了解工厂大办学校和必须实行教育革命的伟大意义。究竟有哪些伟大的意义呢?根据以上所述,指出下列的几点是有必要的:
第一,它是促进技术革命运动高速度、高质量地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因而也是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持续大跃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社会主义的厂矿、企业,不仅应当努力生产物的产品,更重要的还要努力培养共产主义的新人。因为人的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物的产品。所以只有使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普遍地不断地提高起来,才能在由建设社会主义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长时期内实现连续的生产大跃进。
第二,厂矿、企业是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教育方针的最好的场所,是根据这一教育方针实行教育革命的最好的场所。只要所有的厂矿、企业以至所有城乡人民公社都大办起学校来,并且不断地正确地实行教学改革,那末,广大工农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水平,就都会飞跃地提高起来。我们也就可以多快好省地实现党中央曾经指出过的文化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即“建立一支成千万人的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队伍,其中包括技术干部的队伍(这是数量最大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队伍。”
第三,党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的,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的消失,是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若干基本条件的组成部分。而要实现这些目标,仅仅依靠国家举办的全日制学校显然是大大不够的。所以,必须实行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人民公社办学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的方针,也就是“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应当看到,业余学校有远大的前途,随着工业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劳动时间将会缩短,这时候,业余学校和半工半读的学校就没有区别了。业余学校和半工半读学校发展的迅猛和普及教育、提高工农群众的政治思想水平的作用,远非国家举办的全日制学校所能比拟。很显然,这是工农群众知识化的必由之路。我们的教育事业如果没有这样一条腿,要想使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有极大的提高,全民教育作到普及和提高,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逐步消失,也就是说,要想过渡到共产主义时代,是根本不可能的。当然,为了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逐步消失,还必须在全日制学校实行办工厂、办农场,学生定期到人民公社、厂矿、企业参加体力劳动的方针。也就是必须实行知识分子劳动化的方针。这个方针,现在也已经普遍实行起来并且取得越来越显著的效果。
由上可知,作为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士,如果看不到上述这些伟大的意义,如果不把厂矿、企业和人民公社大办学校看作是全党全民的大事情,如果不依靠全党全民去大办各种形式的学校,而仅仅依靠某些业务部门去办,如果不按照多快好省的方针,不断地正确地实行教育革命,那就不可避免地要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一百一十多年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了“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的伟大理想。列宁在上一世纪末也曾写道:“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的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像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这个伟大理想,现在,我们不是正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的照耀下,一日千里地实现了,而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了生活吗?


第7版()
专栏:

全党办报的新发展
二百六十多名新闻工作者,光荣地出席了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他们当中有中央、省(市)、专区、县等各级报刊和通讯社、广播系统的编辑、记者、广播员等;也有非专业的通讯写作组织的代表。他们向大会汇报的各个新闻单位的事迹表明,我国的新闻事业,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依靠全党力量,已经成为党和人民群众的忠实的耳目喉舌,成为党每天联系亿万群众的重要桥梁,成为党指导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的有力工具。
“两条腿走路”和“三结合”
安徽日报的代表说,安徽省从1958年开始,根据毛主席关于党委第一书记挂帅领导报纸工作的指示,从省委起,各地(市)委、县委、公社党委、厂矿和大专学校的党委,都建立了由第一书记挂帅的写作小组,负责为报刊、通讯社、广播部门写新闻、评论、文章等。光是县委以上领导机关的写作小组就有一百八十二个,拥有专职和非专职的成员两千三百五十四人,其中每个写作小组都有五个到十个专职人员。这样庞大的写作队伍,不只安徽一个省有,其他省、市和自治区在党委直接指挥下的通讯组织也在迅速壮大起来。河南省单是孟津县一个白合人民公社,就有六十四个通讯小组,有四百二十八名工、农、商、学、兵各条战线的积极分子,在公社党委书记们的分片分战线的领导下,结合本身工作,进行报道工作。一年来,他们向县报、广播站直到中央一级报刊、广播单位共提供了三千六百多篇稿件,被采用一千一百七十多篇。
这些事例显示,各级党委对新闻事业的高度关怀和重视,因而使我们的新闻事业具有无比雄厚的群众基础。目前,从中央到省、市,到专区、县,直到人民公社和工矿企业,已经建立起一个在各级党委直接领导下的强大而周密的通讯网。这是全党办报方针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全党办报,是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光荣传统。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大跃进,这个传统又有了新的重大发展。现在,在我们新闻工作中出现了“两条腿走路”和“三结合”的新局面。每天从事党的新闻事业的,不仅有日益壮大的专业新闻工作者队伍,而且有广布各个岗位、各个角落的专职和非专职的大量通讯员;许许多多重大的宣传任务,都是由党的领导干部、专业新闻工作者和直接参加实际斗争的工作人员“三结合”完成的。这种“两条腿走路”和“三结合”的形成,不仅为新闻报道开辟了极其广泛和丰富的来源,而且大大提高了新闻工作的质量,特别是因为“两条腿走路”和“三结合”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因而在新闻事业的发展中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新闻工作中的“两条腿”,一方面是指专业新闻工作队伍和非专业的通讯组织而说,另方面是指党委的通讯组、写作组的专职成员和非专职成员而说;所谓“三结合”,就整个新闻工作说,是党委的领导、专业新闻工作人员和广大通讯员相结合;就一项重要报道来讲,是领导干部、新闻工作者和群众相结合;就工作方法来说,是工作、学习、写作相结合。这种“两条腿走路”和“三结合”的内容,正随着持续跃进的形势不断有所发展。江苏新华日报、新华社江苏分社、陕西日报等新闻单位的经验证明,全党办报方针的进一步深入贯彻,将会使报纸更加密切地联系群众、联系实际,更好地完成报纸的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
大跃进的促进派
有十七年光荣历史的江苏省盐阜大众报的代表,给大会带来了他们两年多来宣传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一系列经验。从这家报纸的事迹里,只要举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到全党办报,“两条腿走路”和“三结合”,给新闻工作带来的巨大威力。这家报纸,在中共盐城地委去年年底提出“赶江南”的任务以后,报纸的编辑、记者和六千多名通讯员密切合作,在地委负责干部的直接指导下,在短短的两个半月里,就发表了二十篇有关的社论,四十多篇各种体裁的文章,二百多篇消息和通讯,八十多篇多种多样的文艺作品,此外还组织了十一期讨论会形式的报道,突出地、系统地、深入地进行了宣传,对组织和推动当地群众实现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任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全党办报的新发展,给新闻工作带来了新的面貌,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新闻工作中得到了准确、全面、深刻的体现。在大兴水利,农业丰产、大办钢铁、人民公社化、技术革命、文化革命等一系列的运动中,我们的报纸、通讯社和广播部门,都一直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红旗,满腔热情地宣传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大法宝”,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最坚定、最热情的促进派。出席这次大会的每一个新闻单位的事迹,都能说明这一点。福建省的东部地区,在历史上一向被人形容为“山高、水冷、地薄、人穷”的地方,因此地区“落后论”长期的严重地束缚这里群众的思想。闽东日报根据中共地委的指示,抓住闽东早稻单位面积产量跃居全省第一位等事实,曾在“水冷只怕心火热,山高哪及干劲高,人穷地薄要革命,全省第一红旗飘”的大标题下,大张旗鼓的连续的反复的宣传了毛主席指示的“穷则思变”的思想,批判了“落后论”,鼓励群众打破迷信,解放思想,激励人们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迅速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在报纸这样有力的鼓舞下,当地农村人民公社里的穷队,发起了赶富队的竞赛,有些穷队鼓起了最大的干劲,结果一年就赶上或超过了富队。
黑龙江省哈尔滨日报在大跃进中,创造了短小活泼的“报捷新闻”形式,每天将当地各项工作中涌现的新创造、新成就、新经验,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到报纸上,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这种“报捷新闻”的作者,就是所报道的成就和经验的创造者和组织者——党组织或先进集体,因此它富有更大的战斗性和鼓舞作用。“报捷新闻”栏已经成为各部门和群众比干劲,争上游的一个阵地。报纸组织这种新闻,直接地起到了组织竞赛的作用。哈尔滨日报及其他许多新闻单位的事迹都证明,在新闻工作中实行“两条腿走路”和“三结合”,使党的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得到了有效的贯彻,新闻报道同实际和群众的联系空前紧密,使群众在大跃进中所创造的成就和经验,及时地、准确地、全面地反映出来,成为全民的财富。全党办报全党用报
在我国,党的各级组织和干部,都把新闻事业看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新闻工作当作自己的职责之一,并且给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各种便利的工作条件。各项重大的报道的任务,都是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完成的,这比新闻记者单枪匹马的进行采访活动,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新华社安徽分社的记者,到阜阳县采写多种高产作物的报道过程中,中共县委第一书记曾经召开两次有县委书记处书记、农村工作部长、办公室主任和县长、农业局长、水利局等负责干部参加的会议,和记者一道共同讨论研究报道的主题思想、内容,拟定写作提纲,组织有关人员帮助搜集材料,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报道任务。这个分社今年1月到4月,发给新华总社和人民日报的稿件中,40%是各级党委的写作小组供给的。
随着党委所领导的写作队伍和通讯网的扩大,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每天所发表的消息、文章、评论等,由直接参加和指导实际斗争的工作者提供的稿件越来越多,从而保证了新闻宣传日益丰富多彩,同党的意图和群众的要求息息相通。就以新闻写作中比较难于掌握的评论和文章来说,非专业的作者、特别是各级党委领导干部写的论文,已经在报刊上占据显著的篇幅。人民日报的代表发言中提到,今年第一季度发表的各省、市和自治区党委书记写的文章,就有四十篇,超过去年平均每季度十八篇的一倍以上。辽宁省旅大日报70%以上的社论,是各级党委和各部门的负责干部写的。由于他们有着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党的方针政策有深刻的理解,和群众有着直接的联系,因而他们写的报道和文章都能作到有的放矢,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很受读者欢迎。
在大跃进的时代里,插红旗,树标兵,鼓舞亿万人民千方百计地向先进的看齐,是报纸经常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山西日报在这方面作的比较突出,经过这家报纸给全省人民树立起来的先进榜样,1958年有二百九十五个,1959年增加到四百二十个,今年1月到4月就达一百四十九个。这家报纸对山西省各行各业开展轰轰烈烈的“红、勤、巧、俭”群众性竞赛运动,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从许多新闻单位介绍的材料中,可以看到现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不仅积极参加办报,而且在工作中,随时随地运用报纸指导工作。他们都把运用新闻报道,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途径,根据报纸上介绍的先进经验,来改进自己所领导的地区或部门的工作。
全党办报,使我们的新闻工作全面地作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广大群众血肉相联,人民群众对新闻报道感到非常亲切和莫大的信赖。每当人们有弄不清楚的问题时,总是说:“看看报纸怎样说吧!”有谁作了一件好事,周围的人就会说:“给他登个报!”工人、农民反映:“一天不读报,好像睡了觉,两天不读报,啥也不知道,三天不读报,脑筋不开窍,生产要跃进,天天要读报。”每当报纸或广播电台报道一个成功的经验时,立刻就有不少的人,从远自几百里、几千里以外坐飞机、乘火车前往参观、学习。
工人阶级新闻队伍在成长
在执行全党办报的方针过程中,工人阶级的新闻工作队伍正在迅速成长。大批有着实际革命斗争经验的干部,和工、农出身的优秀通讯员,加入了专业的新闻工作者行列。黑龙江日报、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哈尔滨日报等新闻单位现在正培养和训练一批既有生产经验,又有一定文化水平,政治觉悟高的先进工人,担任编辑、记者,仅哈尔滨日报就调进二百名工人,其中一部分人经过短期参加采访编辑工作的锻炼,已经能够独立地进行采访活动。同时,原有专业新闻工作者经过整风运动,作到了政治挂帅,坚决听党的话,严格地按照党的意图办事,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同群众共命运,同呼吸,完成了宣传任务,也改造了自己的思想作风。在革命的熔炉里,逐步烧掉了资产阶级新闻观点的遗毒,接受了毛泽东思想的武装,成为党的忠诚战士,群众的朴实勤务员。青海人民广播电台和广西日报的记者在大办钢铁运动期间,同工人、农民一起战斗在炉旁,一边炼钢铁,一边采访,写出了感动人的报道,也炼红了自己的思想。新华社西藏分社有两位记者,采访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消息,他们同登山队员们同甘共苦,不仅将我国登山队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伟大胜利,及时地详细地报道给全国全世界的人民,而且他们自己也曾攀登到拔海六千六百米的高度,这在中外记者采访登山消息的历史上,还是前所未闻的记录。
林枫同志在这次大会上的报告中说:“我国的新闻事业,在国际范围内的阶级斗争中,在国内的阶级斗争中,都发挥了充分的战斗性,成为无产阶级的更加有力的宣传工具,成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更加有力的工具。”这是党给新闻工作者的莫大光荣和奖励,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崇高和艰巨的任务。新闻战线上的战友们,让我们高举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的红旗,继续坚持和发展全党办报的光荣传统,更好地发挥党的宣传武器的作用,永远做革命的尖兵和促进派。
新华社记者 于长钦 余辉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