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
专栏:

我们是怎样进行教学改革的
辽宁省黑山县北关小学代表 贾桂枝
我校的教学改革,是从1958年秋季开始的,是在现在的二年一、二两班和今年春季始业的一年一、二两班进行的,试验的学科主要是语文、算术两科。经过一年多的试验,已初步取得一些经验和成绩。
教学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先谈谈教学改革收到的效果。我们二年级的试点班,经过三个学期零两个多月的学习(其中较大的改革,是七个多月),现在学生的语文已达到四年级程度;算术也相当于四年级程度。今年春季始业的一年级试点班,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就学完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今年3月,省教育厅工作组,对我校试点班二年一班和邻县一个小学的四年四班,用同一题目、同一评定标准进行了一次对比测验。语文测验的结果,我校二年一班学生的识字、听写、阅读和作文,都超过了那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水平。例如:识字,共测验一千八百七十个字,我校二年一班平均识一千七百一十五个字,那个小学四年级平均识一千四百二十七个字;听写一百五十个字,我校二年一班平均会写一百四十一个字,那个小学四年级平均会写九十三个字;阅读,两个班各抽十二名学生(成绩上中下各四名)参加,阅读五年级语文课本中“学校生活的回忆”一课,能读得流畅;能很好地复述课文大意的,我校二年一班有十人,那个小学四年级有二人;作文内容丰富,有思想性,情节比较完整的,我校二年一班有二十四人,占测验总人数的39.3%,那个小学四年级有十人,占24.3%。算术测验,我校二年一班平均成绩是九十六点六分,没有不及格的,那个小学四年级平均成绩是九十点二分,有二人不及格。
由于学生认字多了,知识丰富了,课堂教学已满足不了孩子们的要求,他们在课外还阅读了许多读物,我们的试验班——二年一班很多同学都阅读了“新少年报”、“小朋友”、“红孩子”、“红领巾”等刊物。有十多名同学还阅读了“我的一家”、“在烈火中永生”、“林海雪原”等中篇、长篇小说。孩子们读书读的多了,生活知识多了,他们就要求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样,我们就打破了一、二年级学生不作文的常规,在第一学期开始,就让孩子作文。现在我们试点班的孩子都能写很好的短文和日记了。他们还很喜欢用诗歌、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有的孩子三至五分钟就写出了一首诗,如刘艳荣(九周岁)小同学,应客人的要求,以“红领巾”为题,五分钟写了一首诗:
红领巾,红又红,系在脖子上真光荣,
大家齐争红领巾,争取全班满堂红。
旅大市参观同志,让贺玉坤(八周岁)小同学作首诗,她问“作什么题?”一位参观同志说:“这位陈老师是旅大市模范教师,你就给他作首诗吧!”贺玉坤小同学想了想,就作了一首诗:
陈老师真能干,在大连是模范,
到黑山来参观,小朋友真喜欢,
带来知识和经验,祝你模范事迹永不断。
最近,二年级试验班,以“跃进的黑山”为题,试验写长篇文章,有八名同学写了一万多字,全班平均写了六千五百多字,写的很有内容。
由于孩子们阅读的书籍多了,又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眼界扩大了,受教育的机会多了。因而,试验班孩子们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成长的很快。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深深地印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并常常把他们的心情反映在自己的文章和诗歌里,有个小同学写了一首歌颂社会主义好的诗:
社会主义好,共产党来领导,
幸福花儿开遍了,打倒美帝生活好。
有一位参观同志和一个小同学谈话,谈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毛主席给带来的时候,这个小同学就比喻说:“毛主席像太阳”。参观同志打趣的问:“你像什么?”他回答说:“我像一棵向日葵。”又问:“你怎么像向日葵?”他说:“向日葵朝太阳,我要永远跟着毛主席、跟着共产党!”孩子们也特别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如当教师讲了“人民公社好”一课后,就有二十多名小同学,自动的组织起来,帮助公社去拔草,受到了公社叔叔们的表扬。尊师敬老、拾金不昧、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等等共产主义品德,也在孩子们身上表现出来,仅就一个班一个学期的统计,好人好事就有四百二十二人次,受到社会上表扬的信件和大字报就有十八份之多。
过去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有缺点,满足不了学生智力发展的要求,常常出现课堂纪律不好的现象,现在的教学满足了孩子们的学习要求,发挥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而听课精神非常集中,纪律也非常好,在整个课堂里都充满着又紧张又活泼的气氛。
孩子们学的东西多了,是不是“负担太重了”呢?可以肯定的回答,孩子们的负担并不重。因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基本上做到当堂消化,孩子们的课外作业是不多的。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们都在早晨六点到六点半起床,下午四点多钟从学校回家后,大多是做游戏或帮助家长做点活,晚饭后进行半点钟左右时间的自习,在八点以前都睡觉了。有的家长还提出“是不是再叫他们多学一点?”孩子们健康情况也是很好的。不久前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检查结果证明孩子们的发育是完全正常的。
1958年大跃进的形势,不断的为学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教学上怎样贯彻总路线的精神,怎样多快好省地办教育,是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有的同志,当时就想:“为什么小学一定要六年毕业?为什么小学课程内容不可以增多些?学制不可以缩短些?”也有的说:“工人同志能走在时间前边,生产成倍或十倍的增长,我们教学工作为什么不能跃进呢?”这时,黑山县委发出了大闹教学改革的指示,并决定在我校搞试点,这就大大震动了我校全体师生,除少数同志一时思想跟不上,抱着消极态度外,多数同志热烈响应县委的号召,坚决表示一定要把我校试点班工作搞好,就在这种情况下,我校迈进了教学改革的第一步。
教学改革的几点经验
教学必须改革,这是在形势逼人的情况下,使大家越来越明确的问题,但是,如何改?从哪里改起?开始还不清楚,后来,县委派了工作组,并指示我们首先要从调查研究、学习外地经验入手。这就打开了僵局。为了具体摸清教学当中究竟存在一些什么问题,怎样才能高速度?我们就从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现行的教材开始调查研究。从调查中发现生活在今天社会里的六、七岁儿童,他们已经懂得了许多事情,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已经会运用不少词汇,大多数儿童能数一百多个数。幼儿园大班孩子也完全可以学会拼音和识一些字。可是,小学的第一册课本,一个学期只教二百二十三个字,算术只教二十数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这显然不能满足儿童智力发展的要求。经过反复研究,大家一致认为,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很多,而识字是其中最大的问题,生字是个“拦路虎”,识字问题不解决,就影响阅读和写作,就影响其他各科的学习。但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在县委启发下,我们学习我县七台子乡以歌带字,高速度扫盲的经验,并结合儿童特点,用以歌带字和看图识字的办法,编写了识字课本,在当时的一年一班进行了集中识字的试验,共用十课时,教了三百一十七个字。县委为了检验效果,教育群众,鼓舞士气,组织了机关干部、中小学师生和家长代表二百余人,举行当堂表演的验收大会。验收结果,成绩好的学会了全部生字,成绩差的也学会了一百八十七个生字,平均每人识字二百七十六个,比第一册语文课本中全部生字还多五十三个,按授课时数算提高效率二十倍。在语文教学改革试验的影响和启发下,并吸收函授教材的某些特点,又在四年二班的算术教学上采用了“知识归类”和“精讲多练”的办法,用十课时,基本上完成了一学期的教学任务。
我们在实验过程当中,摸到了一条经验,叫“知识归类”,但这条经验并不是一下子就认识到的,在第一次语文试验中,虽然我们用的就是“知识归类”的办法,但在思想上并不十分明确这一条经验。一直到算术试验之后才把它明确起来。过去有些人对儿童接受知识能力估计很低,过分强调量力性的原则,硬把一些完整的内在联系密切的知识,弄得七零八碎,分散开来教。如语文的生字,就是分散在各个课文里,每课只教几个字,离离拉拉的,一直拖到小学毕业以至初中才学完常用字,学生只是掌握了每个字的特点,而没掌握字的共同规律。这样识字当然进度慢,效果不高。我们运用“知识归类”的经验,就是把具有共同性质和共同特点的知识集中起来,以便突出其内在联系,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汉字虽有五、六万之多,一字一样,但字的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为数不多的基本字,一种是占汉字80%以上的合体字(如木、白、巾、是基本字,棉、板是合体字)。根据汉字这个特点,只要教给学生一定数量的偏旁部首和基本字,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些构字的规律去识字、写字,速度自然也就快了。
同“知识归类”这条经验相联系的,我们主张“学习任务要分步实现”。过去的教学,是把几方面的学习任务平摆在一起,不分先后主次,如语文教学,把识字、词汇、语法、修词和阅读等几个方面的知识,都混在文章里一起教;识字也是这样,要求“认、讲、写、用四会齐步走”,结果是什么都要求,什么都不能很好完成。我们把语文教学的基本知识和阅读分开教;识字是要求“四会分步走”,识字时要会认、会讲、基本上会写;阅读和写作时达到会写、会用。这样做,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明确,重点突出,精力集中,容易实现多快好省的要求。
随着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也必须有相应的改革,过去在教学中,是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启发诱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得到消化、巩固和学会运用。我们根据“知识归类”和“学习任务分步走”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主张“精讲多练”。就是要求教师将基本知识讲清楚、讲透彻,使学生完全理解,而后再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规律,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
在教学改革的试验中,我们还体会到一点经验,就是“狠抓成绩较差的学生,保证全面跃进”。过去有些教师受资产阶级“天才”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顾少数成绩优秀生。我们的教育同资产阶级教育不同,我们是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要学好。因此,狠抓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从他们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有典型意义,若能及时予以指导、纠正,就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避免学生成绩两极分化。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两种思想、两条道路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教学改革是教育革命的继续。我们要使教学达到高速度、高质量的要求,就必须进一步深入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为学生高速度高质量地掌握科学知识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教学改革,是教育战线上的一个大革命,在改革的过程中,两种思想、两条道路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学校的教学改革,一开始就遇到了具有右倾保守思想和持有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人的反对,他们打着教育特殊论的招牌,说什么“学校不是工厂,人不是机器,搞快了就不能保证质量,”说这是“三岁娃娃担担子,自不量力”,并武断地预测,将来一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为了解决这些思想问题,我们在县委的领导下,开展了鸣放、辩论,发动教师揭露了教学工作中大量的少慢差费现象,并着重批判了学校教育“特殊论”和教学工作不能多快好省的谬论,这不仅扫清了教学改革前进中的障碍,而且帮助大家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发扬了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使群众性的教学改革运动在我校迅速的开展起来了。
随着运动的深入,教学改革的效果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当我们的语文、算术教学改革第一次试验成功时,更鼓舞了大家的干劲,坚定了教学改革的信心。但也有极少数人不认输,说这是“鸭子上锅台,一猛之劲”,“别看现在学的多,将来忘的也快,到头还是一回事”。这股冷风一露头,县委就教育我们要顶住冷风,继续试验,并在几次教育会议上,介绍我们的经验,鼓舞我们的干劲。县委第一书记在几次县委扩大会议上,都表示支持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要受旧的框框束缚,只要符合总路线、教育方针,教得快、教得好,就要大胆的试验,坚决地改,这对我们的鼓舞是极大的。我们的教学改革运动,就是这样,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反复斗争,克服了重重阻碍,才走向了健康的发展道路。
通过一年多试验证明:教学必须改革,现行学制可以缩短,教学可以高速度、高质量。陆定一部长提出的“适当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的要求是可以实现的。我们根据县委指示,正在试验八年一贯制,试验虽然刚开始,经验还不多,但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是一定会取得良好效果的。
同志们:一年多来,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做了一点工作,但距离要求还差的很远。我们工作中能有一点成绩,完全是党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的结果。省、市经常派工作组帮助我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工作组也给我们很多指导。特别是不久前中央和省委在我们学校召开了教学改革现场会,中央和省委的一些领导同志亲临我们学校,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指示,许多兄弟学校参观后,也给我们留下了可贵的意见,使我们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应该说,我们学校教学改革的经验,是党领导下的集体的创造,是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结晶体。这些成绩是属于党、属于人民群众。(附图片)
辽宁省黑山县北关小学代表(右第五人)贾桂枝向山西、河北、新疆等地的小学教师代表介绍教学改革经验 本报记者 吕相友摄


第12版()
专栏:

黄口农中在群众中扎下了根
安徽省萧县黄口农业中学代表 任训赞
我们学校在1958年春天创办时,只有两个班,八十个学生,三位教师,设备简陋,规模很小。现在已有八个班,三百四十六个学生(不包括提前结业的),十九个专职教师,三十八个技术工人;建立了拥有二百五十亩耕地的农场和一个家畜家禽饲养场;兴办了农药、化肥、菌肥、糠醛等七个工厂;添设了较完备的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一千多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去年参加全县中等学校期终统一考试,成绩赶上了全日制普通中学的水平。在生产上,除做到学校经费和师生员工生活、学习费用全部自给外,还每月向公社上缴盈余一万多元。在科学研究上,两年来先后创制了小麦脱粒机、播种机、鼓风机、红芋切片机等先进工具,以及各种农药、化肥等产品五百三十余种。教学、生产、科学研究三位一体
黄口农业中学是怎样把教学、生产、科学研究三者密切结合起来的呢?
在教学方面,坚持半工半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农业知识课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和需要,边教边学边用,为生产服务。时间安排上,采取隔日轮流,八个班分两批,每天四个班上课,四个班劳动,在轮着劳动的那一天,早晚有两小时自学时间。课程设置上,除政治、语文、数学、农技四门功课外,根据生产需要增设专业课,例如今年初一增加了农业化学,初二增加了棉花栽培、农业气象、动物饲养,到初三时打算再增加农业机械和物理等课程。这样学生毕业后就可以达到初级农业技术员的水平。教学方法上,政治课紧密结合各个时期的政治运动,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科学技术课根据学科特点,采取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田间教学相结合,学习理论知识与总结生产经验相结合。如在化肥厂讲授化肥配制原理,在田头讲玉米人工授粉、棉花栽培技术,一边讲解,一边做。在农业技术课讲到“土壤结构”一节时,教师把学生带到野外,搜集各种土壤,当场讲解这些土壤的特性,当地土地以碱地为多,着重对碱地作了详细的分析,使学生知道这种土壤不立苗的主要原因就是含碱过多。课后在学校的领导下,又组织土壤调查小组,参加本社的土壤普查,开展“变碱地为良田”的科学研究活动,结果试验成功了换土、深翻、冲洗、酸碱化合等改碱方法,促进了全社的土壤改良工作的开展。学校师生曾运用学到的农业科学知识,总结了当地棉花、水稻、大白菜等的丰产经验,编写了“棉花栽培技术”、“水稻育秧”、“大白菜栽培法”等作为补充教材。此外,还请农业劳动模范到学校讲课,派学生到国营农场和其他有关单位学习,以学习先进技术。采用以上这些教学方法,不但学习效果好,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直接推动了生产和科学研究工作。
在生产方面,建立生产基地,把生产和实习、科学试验结合起来。学校开办之初,由于没有固定的生产基地,生产不能有计划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也缺乏实验场所。学校办起农场、饲养场和工厂后,农业、工业生产都有了固定的基地。学校农业生产和公社一样以粮棉为主,工业生产以为公社农业服务为主。学校作为公社的生产单位,在公社的统一计划下完成生产任务。同时,学校师生在自己的生产基地上进行教学实习,开展科学研究。例如在学习全国劳动模范孙景厚阴天锄棉根,防止棉铃脱落的先进经验时,学生学习后,就在棉花生产中运用这一经验,结果既增了产,又有力地打破了当时有些人的怀疑和顾虑,使这种先进经验在全社范围内很快得到了推广。又如前面所说的改良碱土的方法,学校也首先在自己农场里实行,把二百亩碱土地改好了,这样既为全社做出了榜样,又在生产劳动中验证和发展了所获得的研究成果。
在科学研究方面,一方面结合校内生产的需要,生产什么,研究什么,以新的科学技术指导生产;一方面根据公社生产的需要,解决公社生产中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1958年夏季,棉花虫害严重威胁着黄口公社棉花大丰收,从黄口公社附近的城市一时买不到农药,就是买到一些也满足不了需要,面对这一情况,学校及时开展了棉花病虫害防治的研究,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就地取材,利用人言、巴豆等土药,制成了“三一一”农药。经华东科学研究所鉴定,这种农药的杀虫率比“六六六”还高10%。去年一年中,学校又利用当地各种有毒野生植物,制成农药九十七种,其中土“六六六”和“九○九九”两种农药,经试验,杀虫效率比洋法生产的“二二二乳剂”还高,可以防治棉花的一切虫害。黄口公社是粮棉兼产的作物区,为了解决肥料问题,学校研究和制造了适合各种作物的化肥和细菌肥,供应公社生产的需要。去年一年就试制了化肥一百七十二种,其中用硝老水、草灰、骨粉等制成的氮、磷、钾混合肥料,肥效很高,一斤可抵上十斤人粪。为了帮助公社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劳动力,学校大搞改造工具的研究工作,两年来共创制、改制、仿制新工具二十一种,其中用弹花机改制的山芋磨粉机,比普通石磨提高工效四十倍。为了找出适合黄口地区自然条件的各种植物栽培方法,从去年11月开始,学校农场建立了各种小丘对比实验园地,对棉花、山芋、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的水、肥、土、种、保、密、管,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这样的开展研究工作,结果既促进了学校生产和公社生产,又丰富了教学内容。
多快好省地培养了技术人材
用三位一体的方法办农业中学,把教学、生产和科学研究密切结合起来,在两年的实践中,已显示出极大的好处,多快好省地培养出了大批人材,推动了生产大发展。
由于三结合,学生是生产者,又是科学研究人员,所以比较易于达到又红又专,既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又有较完全的知识,能文能武。去年根据公社的需要,我们学校挑选了二百九十八名优秀的学生提早结业,输送给公社担任各种技术工作。这些学生一般都能胜任公社分配给他们的工作,有的已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如在丁寨大队当农业技术员的李志英,运用在学校所学得的知识,采取新的栽培方法管理作物,创造了亩产山芋一万二千斤,籽棉一千五百斤的高产成绩。她还经常深入到生产队传授生产技术,和社员们一起钻研生产技术。由于工作负责,已被提拔为妇女大队副,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如担任排灌机手的李乐超,去年大旱时,他负责杨庄大队三万亩稻田的灌溉,由于技术熟练,工作积极,完成了任务,保证了丰收,已被评为全县排灌能手。除了向公社输送了这批学生以外,我们学校还举办了四期农药、化肥短期训练班,为公社培训了三百七十八名制造农药、化肥的干部。现在在黄口公社,谈起农业中学,人们常常会竖起大拇指称赞说:“农中农中,文武皆通”。
由于三结合,使学校在生产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过去,农村里十几岁以上的青年人进学校读书,和生产有很大矛盾。实行一般的半工半读,情况虽然有改变,但对生产总有些影响。建立了生产基地,开展了科学研究,情况就大不同了,学校不仅起了一个普通生产队的作用,而且成为公社的试验田,发挥指导、推动全社生产的作用。黄口农中的农场,去年棉花平均亩产籽棉一千一百斤,水稻平均亩产一千三百多斤,小麦亩产比公社生产队平均产量高一倍以上。工业上去年为公社生产土农药九十五万斤,全社六万亩小麦、七万亩棉花的病虫害,80%以上是用农中制造的土农药防治的;生产化肥一千一百多万斤,细菌肥三百万斤,基本满足了全社十五万亩耕地的需要。去年我们学校工农业总产值达八十五万多元,教职员工、学生平均每人达两千多元。如果把学校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制造的农药、肥料,对公社生产所起的作用估计进去,成绩就更大了。所以群众现在非常喜爱这所学校,他们歌颂说:“公社办起新学校,读书种田办工厂,庄稼活儿样样会,全是搞的新花样,棉花长的像桃树,稻子穗儿赛高粱,半工半读好处大,都是毛主席的好主张。”


第12版()
专栏:

让体育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上海市食品公司肉类加工厂代表 郝明才
我们上海市食品公司肉类加工厂的全体职工,在党的领导下,在大搞生产、大搞技术革命的同时,大搞文化革命,大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使体育运动在我们厂生了根,开了花,结了果。
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开展
解放前,我们厂的职工,在恶劣的劳动条件下,造成体质虚弱,有各种疾病。如刮毛工人上肢粗,下肢细;屠宰工人四肢关节发炎。工人说:“到了四十岁,就别想再吃这行饭了。”那个时候,资本家只晓得剥削工人,根本谈不上关心职工的健康。全厂只有一个资本家雇佣的篮球队,广大职工是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份的。工人们说:“连吃饱、穿暖都有困难,那有心思搞体育。”解放以后,体育运动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成为增进职工身心健康,为劳动生产和国防建设服务的社会主义事业。全厂一千三百一十五个职工,在党的领导下,克服了运动场地少、体育设备缺乏等困难,做到了凡是能够参加的都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建立了包括五十多个项目的一百八十余个运动队和锻炼小组,全厂已有80%以上的职工达到劳卫制各级标准,50%以上的职工成为普通射手,千人无线电训练正在进行。运动水平也有了迅速提高,在区运动会上连续两年获得男子总分第一和田径、举重、游泳三个项目的团体冠军,拔河曾在市运动会上得到第一名,全厂还涌现了二百五十多个等级运动员,并且出现了两个运动健将、两个一级运动员和十五个二级运动员。去年一个航海多项运动员参加了全国运动会,今年两个运动健将分别参加了全国比赛,其中一个获得女子自行车五十公里全国第四名。
现在我们厂已基本上做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和各种各色的体育运动。体育运动在厂里已成为职工生活所必需,成为工厂的新风尚。职工们说:“我们已尝到了体育锻炼的甜头,深切地体会到体育对增进健康、为生产服务的好处。”有个工人作了一首诗说:“人人都上体育场,要把身体炼成钢;炼好身体搞生产,指标天天往上涨。”所以每天清晨,在工厂的大门口,在附近的马路上,在厂内球场、平台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群。半夜里,夜班职工下班了,还有人要打一套太极拳后再回家去。大家对各项体育活动都有不同的爱好。其中长跑是肉类加工厂职工最喜爱的项目之一。在1958年区的比赛中,工厂第一次出现了一个“马拉松”的二级运动员——王保生。原来大家对“马拉松”有迷信,认为一下子要跑几十公里,怎么吃得消。因此,当王保生比赛回来时,大家围着他问长问短。以后,很多职工参加了长跑锻炼。1958年市举办五区、两局“马拉松”比赛时,参加比赛的共两百余人,其中肉类加工厂就有七十八人。现在天天跑上二、三十里的职工已有七十多人,至于每周有两、三天跑几十公里的,那就更多了。
体育活动的开展,使职工的业余生活、思想面貌起了很大变化。过去下班后,大多数人都回家去了;年轻小伙子们闲着没事,就溜大街,也有一部分人到小酒店去喝酒。这些风气,现在为之一变。如职工方阿根,过去几乎每天喝酒,自从参加体育活动后,就变了样。他说:“搞了体育活动,酒也不想喝了。过去一天不喝酒,浑身难过,现在一天不跑步,就觉得浑身不舒服。”老年工人越活越年轻,青年工人精神焕发。职工黄莲昌,虽只三十一岁,但平日沉默寡言,对文娱活动和体育活动一概不发生兴趣,工作、学习也不带劲,大家说他像“八十岁的老头子”。参加体育活动后,性格变得开朗了,开会、学习都很积极,并在最近工厂举办的越野赛跑中得到了第八名。
在体育运动普及的基础上,群众也就有了进一步提高的要求。广大职工除了参加广播操外,积极主动地参加了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组织了各种运动队和锻炼小组。这就使群众性体育运动经常持久的开展起来,促进了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又成为推动广大职工坚持经常锻炼的积极因素。过去,我厂的运动技术水平是比较低的,由于全体职工具有加速提高运动水平的殷切愿望,经过几年来的勤学苦练,现在我厂平均每五个职工中就有一个国家等级运动员。我厂的女运动员吴祥美,就是从一个普通女工,在半年多时间内,在党的教育与鼓励下,自己勤学苦练,迅速达到了女子自行车运动健将的标准。吴祥美1958年下半年才参加自行车运动,她已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有些人开始听说吴祥美要争取当运动健将,为她着急。可是吴祥美想的是另一回事,她没有想这些困难,而是想如何迅速提高运动水平,为全厂、为上海工人争取荣誉。她每天清晨跟有经验的运动员一起练。人家骑二十公里,她骑三十公里;人家练习两小时,她练三小时,坚持锻炼,终于达到了健将标准。在今年参加全国比赛时,由于缺乏经验,在比赛中碰到了一些困难,开始时落在兄弟地区运动员后面,但她想到厂里工人正以冲天干劲在搞技术革新,又想到自己是代表上海市的运动员,要对上海人民负责,要保持上海运动员的荣誉,赶上去的思想鼓励着她,终于获得了全国比赛的第四名。
运动场上的健将 劳动生产的闯将
我们厂里的体育积极分子和运动员,在生产上起了很大的作用。群众称赞他们是:“运动场上的健将,劳动生产的闯将”,凡是劳动强度高的,一般工人力难胜任的工作,常常由运动员抢着去完成。我们也有计划地将运动员分配到这些工作岗位上,发挥他们身强体壮在生产中的突击作用。如冷藏组挂猪片工作,劳动强度大,就分派举重运动员去担任。群众说:“到底是运动员行。”去年,在离厂三十多里的浦东郊区突击种植水浮莲,因为道路狭窄,汽车运输不便,厂里就将三十六个长跑运动员组织成突击队员,顺利地完成了繁重的任务。由于运动员在生产上充分发挥了带头和突击作用,因此在安排劳动力时,凡是运动员,各部门都争着要,运动员与群众的关系也非常密切,遇有比赛,生产小组的领导与职工都主动提出:“我们保证完成生产任务,你们保证打胜仗”,支持运动员出去比赛。而运动员在比赛前,也往往提前上班,争取把杂务工作做掉;比赛后,即便是快要下班了,也要回来生产。
发动群众战胜困难
我厂的体育运动并不是在什么条件都具备了的情况下开展起来的。恰恰相反,解放前的屠宰工人几乎都是没有文化的,平均年龄也较大,绝大部分人没有参加过体育活动,更谈不上有什么“指导”、“教练”了。但困难还不在这里,更困难的是没有体育活动的场地和设备。我们厂是四幢四层屠宰大楼,一幢接着一幢,全厂只有一块小空地,能安装一个篮球架。职工们说得好:“厂房是解放前英帝国主义建造的,帝国主义、资本家只知道剥削工人,根本不顾职工健康,恨不得连厕所都不造,那里还谈得到上体育场。”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却把体育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物质条件困难,被总路线的光芒,被越穷越要革命的真理战胜了。我们发动群众,贯彻勤俭办体育的方针,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利用马路作跑道,下雨天,就围绕厂房底层中央的炉子周围跑;从厂房底层到四楼的楼梯,成为女职工练习“爬山”的好地方;在厂里挖了一个沙坑,就可跳远、跳高;草包铺上棉袄当垫子,就在这上面搞技巧活动,大翻跟斗;旧自来水管、硬杠棒搭在墙的两端,就是单杠;车间与车间之间的走道、弄堂,当作了拔河的好地方;利用废齿轮作杠铃,练习举重等等。利用上班时间,有很多人不乘车或者少乘几站车,练习长跑。他们说:“这样既能练好身体,又减少了车辆拥挤,还能节约车费,真是一举三得。”我们还利用马路和厂里的走道、弄堂举行运动会,有赛跑、跳高、跳远、举重、拔河、乒乓球、象棋等项目,最近一次参加者就有七百多人。就是这样,把体育运动蓬蓬勃勃地开展了起来。从我们厂的经验证明,开展体育运动也要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土法上马,大搞群众运动。只要群众自己感到有参加体育运动的需要,那末随便什么困难都可以在群众面前迎刃而解。
体育与生产紧密结合
我们坚定地领导职工开展体育活动,把体育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体育的好处,已为实际生活中无数事例所证明。这里,举几个例子:
冷藏组职工,过去要将杀好刮净的白肉背来背去,车间热,仓库冷,温差很大;白肉背在身上,油腻很重,因此要将衣服脱光,贴身穿上油布衣。这样,工作时很容易感冒,全组一百四十四个职工,经常倒有七、八十人感冒和请病假,劳动力安排就成为一个大问题。支部书记苦思苦想,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一天,与职工闲谈,一个职工说:“我们这个工作,只有运动员才吃得消。”这句话,给予他很大启发,经过调查,发现全组职工中,不大生病的只有三十余人,其中绝大部分是运动员。据此情况,就大力在职工中开展体育活动,职工们积极响应了。经过几个月锻炼,感冒现象趋于消灭,参加活动的人越来越多,缺勤率降低了,劳动力也有余了。原来由于身体虚弱,一天生产也是勉强维持,谈不上生产之余,从事技术革新。现在,这种情况也改变了。当党组织发动职工搞技术革新,改变背猪的办法,提出“装上轨道棒,利用铁滑杠;白肉进出仓,利用手推车”后,不到一个月,两项革新全部实现,大大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条件,节省了劳动力。现在,冷藏组职工已减为四十人。
开展体育活动,也促进了职工的文化学习,劳动模范谢根生学文化就是一个生动的事例。他是一个四十余岁的职工,在业余学校里读了三年,仍旧是一年级,教师帮他认字总是很难记住。自从参加体育锻炼以后,精力日益充沛,学文化进步很快,年年升级,现在已是四年级学生了。
总之,体育运动所带来的许许多多好处,使体育运动在我们厂里生了根。归结成一条,就是:“生产要体育,体育为生产”。以1957年与1959年作比较,发病率下降了60%以上。全厂的技术革新,有一半以上项目是运动员搞出来的;在每一项重大的革新中,几乎都有运动员参加。全厂评出来的生产能手,运动员也占一半以上。
为了使体育更紧密的结合生产,更有利于增强职工的体质,最近,全厂正在依靠职工自己动手大搞生产操。在短短的几天里已编了七套(每个工段一套)。
三项主要措施
我们厂一向是把开展体育运动作为“党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去加强领导的。厂里的各级党组织都能坚决执行党中央和市委关于体育运动的方针指示,坚持政治挂帅,紧密结合生产和依靠群众。我们的主要措施是:
一、加强党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坚持体育为劳动生产与国防建设服务。我们厂经常根据群众对参加体育运动的各种思想顾虑,大力宣传体育运动的方针任务,并通过回忆对比,进行阶级教育,以及抓紧一些参加体育运动后对增进健康起积极作用的典型事例,来提高广大职工对体育运动目的、意义的认识,使党的体育方针深入人心。我们又十分重视加强对运动员的政治思想教育,表扬先进,树立标兵,要求运动员在运动场上是健将,生产上当闯将,成为练好身体、为劳动生产服务的榜样,并使运动员成为开展体育运动中的骨干力量。
我们在抓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对职工参加体育活动,作了深入细致的安排。根据以生产为纲,全面安排的原则,将体育列为一项经常的工作,给以一定的条件和时间,经常检查开展活动的情况并解决产生的各种困难;又根据生产特点,掌握“平时积极练,忙时不间断”的精神来开展活动。这样,既有利于生产,又保持了经常的锻炼。
二、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使体育运动积极经常的开展起来。在普及方面,根据群众的自愿、爱好和场地条件的可能,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以适应男女老少的不同需要。同时,根据生产的特点,发动工人自编生产操,做到既根据群众的爱好又有利于生产。在普及的基础上又抓紧不断提高,使已经开展起来的活动巩固经常,通过提高,进一步推动普及。在领导开展体育运动中,贯彻了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勤俭办体育的方针。首先解决少数体育干部的贪大、图“洋”、“条件论”等各种不正确思想,依靠群众,根据现有条件,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运动,并且发动群众自己动手创造各种土设备,解决各种困难,使体育运动蓬勃地开展起来。
三、依靠各级组织,充分发挥体育积极分子的作用。我们认识到体育运动是一个群众性的运动,必须走群众路线,依靠和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在经常工作中,党总支主要抓方针、政策,抓思想,具体工作由各有关组织办理。并在活动中,加强对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提高,使他们成为开展体育运动中的一支骨干力量。目前我们厂无论在厂级、工场、工段或生产小组都有大批积极分子响应党的号召,主动安排各项体育活动。
我们的工作还不能适应党和群众的要求,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缺点。通过这次大会,我们一定认真学习各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在党的领导下,高举总路线红旗,随着生产不断跃进,密切结合卫生工作,使体育工作取得更大的跃进,使职工的体质普遍增强,更好地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更多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