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5月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烧砖不用窑
山西省大同古城砖瓦厂职工用无窑烧砖瓦法,烧出大批青砖、红砖和红瓦。它们的耐压力很大,有10%达到特级品,70%达到一级品,其余也都达到二级品,消灭了等外品。用这种砖瓦可以建筑五、六层高的楼房。
这个砖瓦厂的职工烧砖瓦的做法是:在平地挖一道通风沟(沟的长短、宽窄、深浅,看烧砖瓦多少而定),上边架上炉条,把砖坯顺着通风沟码成垛子(码法跟烧窑内的码法相同),码坯的时候可以在垛子中间留下火道,顶部用卧砖砌平,撒上一寸左右的面土,并留出火眼,坯垛周围抹一寸左右的泥,然后加火焙烧三十多个小时,即可烧成砖瓦。
这种烧砖瓦法可以节省建窑费用,节省占全体砖瓦工人20%左右的装窑工,缩短生产周期,节省煤耗,减少半成品损失,降低成本,使装窑、烧窑工人从笨重和闷热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由于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跟建筑工地结合,流动生产,那里有建筑工程,就组织专业队伍到那里去生产,还能节省大量运输力量,使建筑物的造价大大降低。据大同市建筑材料公司计算,如果全市三分之二的建筑工地推行这种方法,仅运费一项就可节省一百多万元。 (新华社讯)


第7版()
专栏:

机器做伞效率高
湖南湘潭市制伞厂最近用土办法、土器材创造了四十二种共六十二台机具,使制造雨伞的削骨、鏪骨、通眼等十四个工序从手工操作改为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生产。
这个厂是湖南省最大的一个制伞厂,产品畅销国内外。过去,削骨的工人要用手指顶着刀子一下一下削,稍不小心,就会鏪伤手指。现在,一节节的楠竹经过削骨机,很快就削成了长骨和撑骨;长骨在鏪骨机上鏪好了槽,然后经过串吊、褙纸上油,很快就成了各种式样和不同颜色的雨伞,工效提高一到六倍。


第7版()
专栏:

滑行车检查线路
悬挂在电杆上的铜线,日子久了会断;线一断,长途通信就马上中止。必须在铜线没有断以前把线伤检查出来。
这项检查线路的工作,在以前要用几根竹竿绑在一起,由四个人在下面抬着,一个人爬在上面干。一天下来,人累得不行,进度还很缓慢。线路维护工人谢文君,发明了一种滑行车。这种滑行车由几根木棍和十几个小铁轮构成。小铁轮可以卡在线条上,一个人坐在车上用手牵动线条,车子便向前滑行。人可以很轻便地坐在车上检查线条,既消灭了笨重的体力劳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十五倍至二十倍。(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铁木结构挖泥船
昆明市交通运输局航运公司和汽车修理厂职工试制成功铁木结构的“轮鼓式”和“链兜式”挖泥船。经试验,两种挖泥船每小时能挖泥三十七立方米和八十立方米,比人工挖泥效率提高二百九十倍和六百倍以上。
这两种挖泥船是为疏挖滇池航道试制的。滇池航运是昆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制挖泥船的市航运公司修理车间、汽车修理厂的职工,在设备简陋的条件下,苦钻苦干,用土洋结合的方法,在短期内试制成功了节省钢材的这两种铁木结构挖泥船。“轮鼓式”挖泥船,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即制造出来;“链兜式”挖泥船,经过四十天的苦干,也完成了制造任务。 (据新华社讯)


第7版()
专栏:

绣花手巧制双针绣花机
贵阳刺绣厂绣花手、市先进生产者吴敏芳,巧制双针绣花机成功。
两年多来,吴敏芳眼看着绣花这门祖传手艺,从一针一线的手工劳动,改进为机器绣花,又从脚踏机器绣花进到电动机器绣花,但她还是嫌机器绣花速度不够快,又进一步提出了机器双针绣花的建议。吴敏芳说:“千年的手工绣花如今变成了机器操作,难道再让机器多长一根羽毛不成吗?”厂党支部派人协助她设计图样;缝纫机修配厂的老师傅日夜帮她改制绣花机。不久,一部一轴两针、两个线筒、两个线夹的电动双针绣花机,改制成功了。
在试车的那天,这部机器比单针绣花机的工效提高了一倍,既能绣花,又能缝衣。前去参观的绣花手和缝纫工人,人人喝采叫好。现在这种双针绣花机已在全厂推广。


第7版()
专栏:

结构简单的剥麻机
湖北省主要苎麻产区——阳新县的农具厂,创造成功了一种结构简单的五九—一二一型动力剥麻机。用这种剥麻机剥麻,比手工剥麻效率提高十倍以上。
这种动力剥麻机由四个主要部件构成。其核心部分为两对滚筒式的剥麻轮和偏心轴,鲜麻秆从进料斗喂进后,剥麻轮就碎烂麻秆,除去麻皮,取出即成白麻。 (据新华社讯)


第7版()
专栏:

脚踏牛奶分离器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创造出一种经济适用、制造简便的脚踏牛奶分离器。
多少年来,牧民打酥油都是用笨重的木棍,不仅效率低,劳动强度还很高,一桶牛奶需要用木棍打三、四千下,才能打成酥油。有了脚踏牛奶分离器,工作效率可提高十五倍。


第7版()
专栏:

骡马大车运量翻番
银川市胶车运输公司职工,大胆革新民间畜力运输工具,先后试制成功四轮马车、三轮马车、六轮毛驴架子车和各种拖车十五辆,使骡马牵引重量从每头零点六六吨,迅速提高到一至二吨;毛骡牵引重量从每头零点三吨提高到一吨;每辆马车载重量从二吨提高到四至八吨;每辆驴车载重量从零点三吨提高到二吨。


第7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重庆开展四个全民性运动
中共重庆市委号召全市职工开展“四个全民性运动”、狠抓“七个重点项目”、大力猛攻“两新”。四个全民性运动是:装卸机械化运动、煤气化运动、资源综合利用运动和节电、办电运动;七个重点项目是:大力提高冶金设备的利用系数,大搞铸工、铸造机械化,组织好标准件生产,大搞建筑材料生产,利用天然气和节油;“两新”是:积极试制高、大、精、尖、新产品,大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改进城市蔬菜供应的好办法
广州市最近采取组织五百人以上的集体伙食单位和街道公共食堂同郊区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直接挂钩、产销见面的办法,进一步改进蔬菜供应工作。
现在,广州市推行这一办法的集体伙食单位和街道公共食堂已有近一百三十多个。不仅减少了中间环节,减轻了消费单位的开支,而且使广大消费者能及时吃到更加新鲜的蔬菜,因而受到职工群众的普遍欢迎。
吉林市大搞定员编制
吉林市地区各工厂企业,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大搞定员编制,以节省大批劳动力,支援新建和扩建单位。这项工作已在全市一百九十多个工厂企业中迅速展开,不少企业之间开展了先进编制定员竞赛,提出在今年之内要节省12%到19%的劳动力。全市工厂企业,争取在5月底完成先进编制定员工作。
广东大造新产品
广东省工业战线广大职工在技术革命运动中大量试制新产品。从今年初到目前为止,全省已试制出五千八百多种新产品。
在这些新产品中,有不少是高级、精密产品。如佛山市印染厂职工在省纺织工业局的协助下,今年已成功地试制出彩色香云纱,使这个百多年来单一、黑色的古老产品放出了绚丽的光彩。
抢送农业机械支援春播
山西省交通运输战线上广大职工开展了多拉快跑运动,优先赶运农业机械,支援春播。太原、阳泉等地运输部门的职工提出“有多少运多少,斤两不留,台件不压。指到那里运到那里”的行动口号,抽出大批汽车,昼夜不停抢送农业机械。全省从2月份到现在已把七万五千八百九十吨的农业排灌机械、农药、化学肥料等各种物资及时送到农民手里。
忻定使用电探探明地下水源
忻定县普遍运用农田水利建设上一门新兴的技术——电探。一支拥有三十二名技术人员的电探队伍,正在迅速地成长、壮大和完善。
一部电探在一年内完成的任务,钻探机需要二十四年才能完成。测定一个三百米深的井孔,用钻机需要花一万元,运用电探则只需要三元就行。一年来,这支电探队伍共电探了九百八十七个测点,控制面积为一百一十七平方公里,基本上摸清忻定境内地下水源。


第7版()
专栏:

种得早 种得多 种得好
南方七省春播杂粮超过计划一倍
全国各国营农场掀起气势磅礴的春播生产高潮
据新华社讯 南方各省区春杂粮的播种工作已基本结束。今年春杂粮种得早、种得多、种得好,这是南方各省区人民公社在以粮为纲、全面跃进的思想指导下,取得的一项胜利。
据农业部4月23日的统计,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湖南、江西七省区已播种各种春杂粮七千多万亩,超过七省区原订播种计划面积的一倍以上。此外,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和福建八省区,已种春甘薯和马铃薯两千二百多万亩。今年南方各地杂粮播种普遍比去年提早一个月左右。这就错开了农事活动季节,便于安排劳力,解决了历年春季插早稻与播种杂粮互相争劳力的矛盾。早种可以避开尾旱,可以延长作物的生长期,提高产量;早种还可以早收获,便于安排生产和生活。
南方各省区春种杂粮的面积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扩大得多。贵州、四川、广西三个省区已播春玉米三千八百多万亩,比去年扩大近一倍半。杂粮播种面积的扩大,主要是南方各地人民公社积极大力开垦荒地,充分利用闲散地,大搞间种套种,做到见缝插针,寸土不闲。广西已播的杂粮和茹类有46%左右是种在新垦的耕地上,湖南已播的杂粮也有26%种在新开出的耕地上,湖南还充分利用闲散土地二百八十多万亩种植各种农作物,其中仅南瓜就种了十亿多蔸。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采取林粮混作,仅锦屏、黎平、凯里、剑河等县,林粮混作面积分别比去年扩大一倍到九倍。广东新会县礼乐公社已种的一万八千多亩春种作物,有一半是利用零星空地和采取间种、套种的办法种植的。
今年南方杂粮的播种质量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好。四川省涪陵等七个专、市检查了四百三十多万亩已播的春玉米,绝大多数深耕八寸到一尺二寸以上,在三百四十多万亩玉米中,施底肥二万斤以上的占42.4%,一、二万斤的占32.6%,一万斤以下的占25%;在三百三十多万亩玉米中,都做到了合理密植,广东番顺县顺德地区在播种时天旱,就组织十多万人,四十九部抽水机,三千架水车和十一万多件提水工具,进行突击抗旱,保证了二十多万亩旱地作物及时播种。由于播种质量较好,目前早种的玉米已长一尺到二尺高,葱绿茁壮。湖南省杂粮作物出苗整齐,苗高秆粗。
为了夺取春播杂粮作物的丰收,各地都及时提出了“种好一亩,管好一亩,丰收一亩”的口号,并组织力量进行查苗补苗,锄草追肥,并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和山坡地的水土保持工作。
据新华社讯 全国各地国营农场春种农作物的播种工作已经普遍展开。国营农场战线上的广大职工,掀起了一个气势磅礴的春播生产高潮,使今年播种工作进度既快,质量又好。
据农垦部统计,到4月中旬全国各国营农场已经播种各种农作物二千多万亩。黑龙江省牡丹江垦区以春小麦为主的早春作物播种工作即将结束,新疆垦区各国营农场春小麦播种已经基本结束,正在突击播种棉花,广东省各垦区到4月10日已经完成80%的春播任务,其中湛江、佛山等垦区都已经先后超额完成了全部春播任务。
今年各地国营农场的春播工作,无论就动手之早、进展之快、质量之高,都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各地春播时间一般都比往年提前半月左右,做到了适时早播。各地农场都进一步贯彻了农业“八字宪法”,提高了播种质量。
今年各垦区的春播面积比去年扩大了很多。各地国营农场围绕着春播生产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各国营农场在一个多月的备耕和春播当中,创造和改制各种播种、整地、施肥等重要机具达三十五种。其中有二十四种新机具比人工操作提高几倍到几十倍。河南省黄泛区、博爱、板桥等国营农场,创造出春播施水施肥机,工效也提高了十几倍,大大加快了播种进度。
今年国营农场的春播准备工作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做得好。从去冬以来,各地国营农场积极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到目前为止,已开垦荒地一千多万亩。许多国营农场都提出边开边种,当年开当年收益。新疆、黑龙江的垦区和甘肃、云南等省的许多国营农场,都在春播前进行了平整土地,耙地保墒。去冬今春各地还大搞积肥、造肥,积造的各种肥料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多,都好。


第7版()
专栏:

大企业革新技术潜力无穷
洛阳拖拉机厂班产能力超过设计水平60%
兰州炼油厂向“四无”进军获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洛阳30日电 正在向全面机械化和自动化阔步迈进的第一拖拉机制造厂,采取大小并举、洋土并举、全面革新和围攻关键并举、生产部门和辅助部门并举、不断采用先进技术与不断提高操作并举的做法,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使这个开工生产四个多月的工厂,就全面地超过了班产二十五台五十四马力“东方红”拖拉机的设计水平,实现了班产四十台拖拉机。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在技术革命运动中,全厂职工共提出革新建议七万五千七百二十多项,实现了二万五千八百二十九项。技术上的变革,有力地推动了生产的高速度发展。第一季度提前十三天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
“四化”运动还打破了许多陈旧的技术规范。铸、锻和机械加工车间精密零件的清洗、倒角、打毛刺等都实现了机械化;机修车间自制的龙门剪、圈岩机、电机等三十四台简易设备,代替了80%的手工操作。燃料系统和工具车间的刮削和研磨是技术领域里人们历来认为只有手工操作才能保证精密度的工序。这次,职工们创制成功了简单机械装置,也实现了机械化。
“四化”运动给拖拉机厂职工打开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广阔境界。现在,运动的步伐已经由以机床、工序为单位,进入了综合性的全盘革新阶段。全厂广大职工在工厂党委的领导下,正在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本报兰州30日电 兰州炼油厂以“四化”为中心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使全厂出现了九个无人管理的泵房,二个无人管理的工段和生产系统,一个无人管理的装置,实现了成百个单项自动化工序、单机自动设备、单项自动操作方法。
技术革命运动开始,兰州炼油厂党委提出了无人管理、无塔蒸馏、无火炼油、无水冷却的“四无”革新目标。接着又召开了多级干部会议,制订了实现“四无”具体规划。全厂职工热烈响应了党委会的号召。十七岁的学徒工周永源在老师傅的启发和党组织的支持下,在水泵上加装了简单的液面水银自动控制器,使原来需要人工操作的水泵完全自动操作;五个冷凝水泵房中的十五台电泵和十台通风机械实现了开停车自动化,节省了十六个劳动力。第一炮打响以后,党委立即总结推广。接着,电脱盐装置的职工在原来自动控制的基础上,对加水、加碱、放水等系统加以改进,增加一些设备,使机泵、脱水器、容器全部实现自动控制,形成全装置的自动化,劳动生产率提高75%以上。


第7版()
专栏:

城市人民公社无限好
——记北京市宣武区椿树人民公社的成长
本报记者
一清早,人们就从街道工厂、食堂、托儿所、服务站涌向彩饰一新的会场。这是北京宣武区椿树人民公社举行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的大喜日子。她们是多么高兴啊!永光寺街道食堂的管理员陈新竹老大娘和她的在服务站当副站长的老伴,一大早就来了。五个孩子的妈妈栾耀奎戴着三枚奖章坐在主席台上。先进生产者姜淑玉、马惠平在会场前燃放起鞭炮。她们,这些多少年来围着锅台转的家庭妇女们,在短短的十七个月里,通过劳动实践,改变着自己,同时也改变着整个居民区的面貌。
瓜熟蒂落
这个公社是一年半前成立的。实际上,办公社的思想种子早就埋下了。那时,全民整风运动的浪潮推向街道。居民群众大鸣大放大辩论。妇女们通过对新旧社会的对比,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的辩论。辩论是从买东西是否方便的问题开始的。辩论会一次比一次热烈,到快吃饭的时候了,人们还不肯散。棉花胡同二十一户居民抢着发言。王敬心老太太说:“在旧社会我一家五口,睡在地上溜光席,小屋子顶上、墙上到处是洞,冬天外面下雪,屋里也下雪,墙上挂满了冰溜子。孩子冷得直叫,没办法,只好把孩子放在大人的裤子里暖着。七个孩子有六个都这样连冻带饿病倒了,谁给看病?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死掉了……。解放后,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新衣服新被褥一应俱全,女儿当了保育员,外孙孙一出世,牛奶、奶糕就没断过。不只是我们家光景好了,所有劳动人民的光景都好了。你买东西,我买东西,大家都买,买起来当然是要不方便一些,可是这和从前没钱买东西的不方便一样吗?”她刚说完,袁淑敏就接下去了:“可不是,那时候,我爱人蹬三轮,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连口饭都混不上。有一次,家里几天没揭锅了,八岁的孩子拣破烂,卖了点钱,买了张饼,舍不得吃,留给我吃,我叫孩子他爹吃,他爹叫孩子吃,孩子怎么也不肯吃,一家子看着饼放声大哭。那时候,满街都是像我们这样的人,头发乱蓬蓬的,饿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躺在地上等死。现在你们到我家看看,大人、小孩都不愁吃,孩子上技术专科学校了。两种制度,两种生活,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哪一种方便?”
这样一对比,大伙更加认清了一条真理:跟着党和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儿,没错!但是也提出一个问题:咱们家庭妇女,怎样走这条道儿呢?她们看见早些时候走上劳动岗位的女职工,又羡慕又着急。
这时,总路线公布了,大跃进的号角响了,农村掀起了人民公社运动的风暴,工厂面貌一天一个样,生产成倍成倍地增长,宣武区今天新建一个钢铁厂,明天又盖一个化工厂,全区近百家工厂,厂厂喊人不够,北京一些老厂像石景山钢铁厂也来区里要人,从哪儿去找人呢?这就轮到街道上的闲散劳动力了。街道上沸腾了,今天一批妇女进了工厂,明天又一批妇女当了售货员,大伙的心也跟着飞出来了。有的妇女做梦也梦见自己当了工人。有的妇女白天在家里背着人偷偷学卖菜:白菜喽!小葱、豆芽菜!许多婆婆也对媳妇说:你出去吧!孩子由我看。有的丈夫下班以后帮助妻子照料家务,鼓励她参加生产。
这时,街道党委传达上级党委的指示:整个街道工作都要以生产为中心。
一个汹涌澎湃的生产浪潮掀起来了。
劳动创造一切
椿树胡同有九个妇女,她们是干部、木工、三轮工人的家属,她们知道可以用废硫酸和铁屑作农药原料硫酸亚铁,高兴极了。她们说,咱们想法作点农药支援支援农业建设。几个人凑了两块四毛钱,又向街坊借了两个风箱,两口破锅。三个清洁工听信,连夜赶来在空地上帮她们搭了两个炉灶。一个化工厂就这样诞生了。街道上好些人把这事看成笑话,他们说:“从古以来,谁也没见过家庭妇女办工厂!”她们不理这些岔儿。
她们听说第三制钉厂的废硫酸用完就倒掉了,又听说第三机械厂把铁屑当废物处理,就借了个排子车,自己去拉,来回好几里路,跑的满身是汗,都不肯休息。第三天晚上,大伙正干得好好的,忽然下起瓢泼大雨,淋得全身都湿透了,没一个人到房檐下躲雨的。直到水涨到一尺深,实在没法拉风箱,才进屋。干了几天,硫酸把衣服烧得满是洞,大伙的干劲却越来越大。不认识温度表,用普通尺子比着量;不懂技术,请崇文区一个化工厂的老技师来教;不会记笔记,就死记,下课后你一句我一句一块凑。他们就这样日顶太阳,夜顶月亮,终于熬出了第一锅硫酸亚铁。
她们去北京电解铜厂找废酸。电解铜厂的同志说,他们有废酸又有铜末很想作硫酸铜,可是腾不出手来,问化工厂能不能帮忙?她们一听,高兴得不得了,回来就动手试验。一次又一次都作不成,有人灰心了,厂子的领导说,这点困难比起红军长征过草地、走雪山,算得了什么?大家大胆去作吧,组织上支持你们,试验十次不成,就试验一百次。这样一说,大伙的劲儿又足了,没多久也就作出来了。以后,电解铜厂就同她们挂上钩,按时给原料,按时收产品。北苑化工厂知道了这个消息,也把盐酸拿来,请她们加工成盐酸提纯。兴华染料厂把制作爱耳染色的任务交给她们后,抽出七、八十位工人作化学指示剂,只半年功夫就给国家创造了七百万元的财富。
现在人们走到化工厂,就会看到近三百工人在四个车间愉快地劳动着。车间里摆着大大小小的土球锅、土甩干机和高大的硬气锅炉、耐酸泵。如果到新产品试验室看看,还会看到重钨酸铵等十多种产品。工厂的月产值现在已经不是几千几万,而是四、五十万元了。
许多工厂都是像化工厂这样成长起来的。像三百多人的玻璃厂就是两盏油灯起家的;五百多人的塑料厂,是由一把裁纸刀办起来的。除了这些厂子,公社最近还把成百个各种类型的生产小组合并成两个综合工厂,专门为市场上加工各种日用小工业品,妇女们在一起糊纸口袋,折书页子,装订旧书,装配口哨、平直废旧铁钉……。这些妇女,过去因为孩子多,只好把活儿领到家里去做。现在随着生产大发展,公社的底子渐渐厚了,集体福利事业越办越好,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门,进入了综合厂。集中生产以后,活儿干的比以前快了。像糊三角比例尺的二十多个女工,原来在生产小组时,二十五天只能糊五万多个,进综合工厂仅仅一个星期,就糊了近五万个。另外,一部分不愿离家太远的妇女,可以到附近的集中生产组生产;一些家务拖累太大的人,像家里有病人需要照顾的,也可从工厂把活儿领回家去做。现在,凡是愿意参加生产的劳动人民和职工家属,都有适当的活干。
这个从来听不到马达声的居民区,现在挂着许多新牌子:五金工厂、仪器厂、玻璃工厂、浆糊厂。大院的门口和院心里堆放着铁皮、钢板、各种各样的原料和马上要运走的玻璃管、仪器……。
现在,全公社已有十八个像样的工厂,有三千九百零五人参加了生产,生产的一百五十九种产品中,有多种多样的小产品,也有较精密的仪器和漂亮的塑料雨衣、手提包……。
劳动人民的乐园
山西街有一个大杂院,里面住着四十来户人家。1958年8月中,那里办了一个小缝纫厂,有六十多位妇女作活。大伙参加了生产,干劲满高,可是吃饭问题没解决,很多人天不亮就起来生火做饭,吃完饭锅也不刷就赶去上班,有时还迟到。她们每天在工厂忙了一天,回家还得围着锅台转。
二十多名街道妇女积极分子在一块商量:“大杂院里有一间破房子,多少年没人住,满屋子蜘蛛网,尘土有手指厚,房里堆满了破砖烂瓦,怎么不利用一下呢?”她们说完就动手,有的搬砖,有的抬土,有的合泥,何启信的丈夫也赶来帮助砌炉灶。他们边干边唱,整整闹了一夜,比赶庙会还热闹。第二天知道办食堂的人多了,你送一把刀,我送几块钱,不一会儿锅碗瓢盆、桌椅板凳都送来了。街道医院的医生还给炊事员送来一件白大褂作罩衣。食堂开伙了。不过两天,全公社二十多条街巷,紧跟着出现了二十多个食堂。
吃饭有着落了,大伙很高兴,可是心里还有块疙瘩:大人上班,孩子在家没人管。她们利用门道、庭院和自己多余的房子,办起了最初的托儿所。原先三天两日进医院的“小药罐”进了山西街幼儿园以后,一天比一天胖,妈妈高兴地马上把两个大孩子也都送进幼儿园。山西街哺乳室开办时收了三十多个娃娃,入所一个多月,娃娃们的体重平均增加了一公斤。家长们都说:咱劳动人民的孩子,住托儿所比在家还享福。
劳动人民祖祖辈辈所梦想的理想生活在这里开始实现了:清晨,熟悉旧北京的人,走过这个居民区,马上就会感到空气比过去清新。许多人家早晨起来不再自己做饭,扑鼻的炊烟少多了。在工厂集中的山西街、后孙公园、海北寺街,有三个能容纳上千人吃饭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大食堂,在公社境内,它们的位置像个“品”字,许多中小型食堂星罗棋布在它们的四周,各个工厂附近都有食堂,职工一下班,走不多远就可以吃到饭。在这些食堂入伙的和在托儿所、幼儿园吃饭的儿童,总共有五千一百多人,绝大部分是生产人员和他们的家属。每当开饭的时候,大食堂的炊事员骑着三轮车,把热腾腾的馒头送到附近的中小食堂去。几个大食堂里,有集体餐厅,也有“母子餐厅”、“回民餐厅”和“客饭厅”,有些食堂为入伙的病人、老人、幼儿专做软食,还根据传统习惯,为生产人员加工节日菜饭。假日、星期天,一家老小来食堂吃“团圆饭”的越来越多。大食堂附近有淋浴室、蒸馏间和洗衣房,综合利用大食堂蒸汽大锅炉的废汽、废水。晚饭过后,食堂又变成了课堂、会场和俱乐部,人们在这里讨论跃进规划、学文化、看书、打乒乓球,扩音器传出职工合唱团欢腾的歌声:“人民公社,好比太阳,万道金光,照耀四方,要把人间变天堂”……。晚上,妈妈把孩子从托儿所接回家里的时候,街道服务员们早已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暖水瓶里也灌满了水。很多职工把家里的钥匙交给服务员,说他们是“管家人”。
劳动最光荣
“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成为这里的新风尚了。白天,很多人家都锁上了门,很少看见提着菜篮、酱油罐的妇女。许多居民大院里只剩下一两个老人在看门,只有一早一晚和星期天,街道上才能看见一群群拿着提包、有说有笑的女工。邻里间传播的不再是张家长、李家短,而是谁家姑娘当了红旗手,哪家姊妹出席了群英会。大家一见面,不再像过去那样问:“你吃啦没有?”而是常常互相打听:“你今天完成了多少产品?”先进生产者姜淑玉含着喜悦的泪花比方着说:过去我爱人下班,一进屋门就嚷:“屋里的哪儿去了?”现在呢,他这样说:“咱那上班的回来没有?”
栾耀奎从一个典型的家庭妇女到一个共产党员,是这个居民区许多妇女已经走过和正在走着的道路。
两年以前,栾耀奎还是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家庭妇女。每天一睁眼,就忙着给丈夫和五个孩子做饭、洗衣,经常忙得自己衣服扣不上,脸洗不了。就这样,丈夫还说:“你一天干什么,把家搞得这么乱七八糟!”她想:下辈子可别再当女人了,女人不是人!
街道上闹生产,她进了儿童玩具厂。开始,身在厂,心在家,一面作活一面想:小四、小五今天乖不乖?下班钟点一到,她就往家跑。
工厂上政治课,大伙回忆对比新旧社会。栾耀奎想,现在日子一好过,就成天想自己的小家庭,忘了大家庭,这还像话?如今自己已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光荣岗位,怎能稀松松,上班心不在焉?这么一想,想家的思想甩掉了一半。手下一天比一天快,活一天比一天出的多。有一天她注意到张多兰出活少,弄得全组完不成计划,她和组长商量后,把张多兰做不完的活拿回家,晚上帮着赶。一个午夜,天上掉雨点,她想,工厂院子里堆满了锯末,一淋雨再一晒就要损失很多。她毫不犹豫地把三个孩子叫醒,跑到工厂去,收拾了两个多钟头。去年年底,栾耀奎光荣地入了党。她的丈夫也格外体贴她了。
作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这是这个居民区许多妇女的心事。现在这个公社已经有八个先进的街道妇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听党课的妇女从1958年的二十多人增加到二百多人。
这个普通的居民区,在大跃进时代里,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在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这个全市的总目标上,由于人民公社的建立,和其他街道一样,它已进入一个新的里程。公社党委书记说:“许多事情还没做好,要做的事多得很,现在只不过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第7版()
专栏:

河南省遂平县嵖岈山公社充分利用洼地种植水稻
新华社记者 唐茂林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