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5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
专栏:

大搞“四气”促进生产持续跃进
周建人代表的发言
大搞“四气”(煤气、蒸气、天然气、沼气),是大搞综合利用、合理利用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好处是:大大降低燃料的消耗、节约煤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促进其它生产环节的技术革新。各位代表: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的报告,以及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现在,我将浙江省大搞“四气”(煤气、蒸气、天然气、沼气)的情况,向大会作一汇报。
1960年是更好的全面的持续大跃进的一年。今年,本省要求钢、煤等主要工业产品都有成倍的增长,粮、棉等主要农业产品都有跃进的发展。实现这个艰巨任务的首要关键,就是要大搞以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到3月15日止,全省县以上的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的机械化、半机械化操作已达到63%;劳动生产率今年2月份比去年12月提高了16.4%。劳动生产率和设备能力的提高,使企业的生产能力有了很大增长,这样,就产生燃料供应不足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曾经有少数人对克服这个困难没有信心,对能否实现今年持续大跃进产生了右倾畏难思想。但是,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发扬了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决心以同样数量的煤炭发出更多的热量,开辟新的能源,开展了广泛利用煤气、蒸气、天然气、沼气的群众运动,目前,这个运动正在蓬勃地向前发展。
我省以煤气化为重点,大搞煤气、蒸气、天然气、沼气的“四气”运动,经历了大造舆论、大造声势、树立标兵、制订规划、全面展开的过程。今年年初,我省乐清县虹桥公社出现使用煤气火焰炉打铁,长兴陶器厂使用煤气烧窑,省人委机关事务管理局招待所使用蒸气蒸饭,温州市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等先进经验后,省委和县人委抓住这些先进苗头,立即在长兴等地召开现场会议,进行总结,作出在全省大搞“四气”的决定。省人民委员会专门召开了全省性的广播大会,大讲“四气”的用处,并且部署自上而下制定大搞“四气”的规划。在几十天的时间内,全省就掀起了一个工农商学兵、男女老少一齐动手的全面性和全民性的大搞“四气”运动。运动声势之大,有如大办钢铁。金华县的领导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按系统成立了十个领导小组,组织了七千多人,经过三天准备,五天突击,基本实现了煤气化。长兴县从城镇到农村,从工厂到学校,全县数以千计的单位一万余人,投入战斗,热火朝天,向“四气”进军,同时先后组织了二百九十多个建炉突击队和四十二个技术交流小组,广泛展开了建炉活动,在半个月内,就建成一千七百余只;其中已经使用的有一千三百八十一只,占81%。
“四气”运动发展极其迅速,应用范围日益扩大。2月份以来,平均每天有五百余只煤气炉建成投入生产。到3月15日止,全省煤气炉已发展到三万四千只,其中用于工业生产的有六千余只。目前,煤气炉不仅用在烧陶瓷、砖瓦、水泥、石灰,并且进一步用于锻铁、化铁、炼铁砂、发电以及开轮船、汽车等方面。全省五吨以下的锅炉已经普遍使用煤气,杭州电厂突破了五十吨锅炉掺用煤气的技术关。宁波市运输公司利用煤气开汽车,并用天然气发动机器。蒸气灶也已在全省的公共食堂、饮食业等部门普遍推广。
“四气”运动在普及中不断提高。我们通过边发展、边总结,已经肯定了五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炉型,初步积累了煤气炉、蒸气灶的操作经验。在长兴等县,开始兴办了煤气供应站,使煤气的使用更为广泛。
实践证明:大搞“四气”,是大搞综合利用、合理利用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实现生产持续大跃进的重要环节。从本省的实际情况看,其效果是极其显著的。
第一、大大降低了燃料的消耗,节约了煤炭。一般能节约煤炭30%至50%,高的达70%以上。长兴陶器厂用煤气烧窑,煤耗从每窑五、六吨下降到二、三吨。温州市五十家饮食店实现了煤气化和蒸气化,用煤节省了50%;永嘉县永强公社上京生产队一个二百人用膳的食堂,过去每天烧木柴一百五十余斤,利用天然气后,一斤也不用了,全年可节约木柴五万四千斤。全省如以节约用煤30%计算,全年所节约的煤炭,可以炼二十五万吨铁,发十二亿度电。以煤气代油,全年约可节约柴油三千吨左右。
第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有力地保证了生产的跃进。如乐清县虹桥农业机械厂,用煤气红铁工效提高四点五倍,节约劳动力二十四人,成本降低三十四点八,正品率达到100%。杭州拱墅砖瓦厂用煤气烧砖,耗煤量降低50.64%,烧窑时间从七十二小时压缩到二十二小时,成本降低25.65%。长兴县实现煤气化后,不仅提前二十八天完成了第一季度的工业产值计划,还节约了二千五百多吨煤。
第三、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司炉工人反映:过去炉子好烧,二煞难过(热煞、脏煞)。用煤气后,不仅加煤、出渣次数减少,而且煤灰飞扬的现象基本消灭,卫生条件大为改善。司炉工人赞扬说:煤气炉子好,生产日日超,做活既清洁,劳动又轻巧。炊事员反映:蒸气灶是个宝,省人工,省燃料,烧起饭来快又好。
第四、大搞“四气”后,促进了其它生产环节的技术革新。如机械厂使用煤气炉后,由于炉温高、火焰烈、出料快,出现“铁催人锻”,推动了锻铁工序的原有工具设备和劳动组织的改革。
第五、进一步推动了思想红。“四气”运动同整个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一样,既是生产运动,也是思想解放运动。省人委机关事务管理局招待所蒸气灶试验成功后,促进了该局所有炊事人员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经过四天的奋战,使全局所属十九个单位的炉灶全部实现了煤气化和蒸气化。炉灶和炊具的成套革新,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不仅节约了劳动力,而且使炊事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在工业上使用煤气,开始时曾有少数人害怕不安全,不敢积极试验,经过实践,懂得了煤气并不是神秘莫测,只要掌握了它的规律,就能够为生产服务。在农村,使用天然气还破除了少数群众迷信鬼神的思想,温州永强公社有个自然村,群众过去根本不知道天然气是怎么一回事,曾经发生过一次大火灾,群众议论纷纷,以为神鬼作怪,现在天然气被利用后,解开了他们的疑团,破除了迷信思想。
目前,“四气”的好处,已经基本上做到家喻户晓,深得人心,群众歌颂道:“四气共有七大好,推动生产日日超,既省劳力又省料,气体也可当煤烧,降低成本质量高,劳动强度很轻巧,促进革新木佬佬,解放思想第一条。”
我省大搞“四气”的巨大成就,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伟大胜利。从大搞“四气”的实践中,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国民经济持续大跃进中,不平衡是经常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对待不平衡抱什么态度,是积极采取措施,克服薄弱环节,促进落后赶上先进求得积极平衡呢?还是畏难退缩,迁就落后,放慢建设速度?这是对待总路线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态度。大搞“四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它不仅为今年和今后的持续大跃进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而且大大地鼓舞了广大群众战胜困难,向自然界进军的信心和决心。当然,我们利用“四气”还只是开始,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技术工作和组织工作,使运动不断发展,不断巩固和提高。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坚持政治挂帅,不断革命,大搞群众运动,我们一定能够在胜利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成绩,把“四气”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利用起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持续跃进。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代表们批评指正。


第9版()
专栏:

人民公社创造了亘古未有的奇迹
赵文甫代表谈河南人民怎样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战胜连续二百五十天的干旱,夺取农业大丰收各位代表: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和人大常委会所作的各项报告。现在我仅就河南省从1959年7月以来,是怎样依靠人民公社战胜干旱夺取农业大丰收的问题,作如下发言。
天不下雨人下雨,丰收由人不由天
从去年7月到今年3月上旬的二百五十天,全省一百一十八个县市,除十几个县干旱较轻外,其余县市都一直处在严重干旱中。在去年7、8、9三个月,全省平均降雨量一百八十九毫米,比常年同期降雨量四百多毫米,减少一半还多;而这一百八十九毫米的雨量,下得零星分散,是多次累计起来的。全省大部分地区三伏无雨。旱象刚一发生,中共河南省委就提出了“全党动员,万民发誓,有旱抗到底,无雨保丰收”的战斗口号。在全省范围内,很快就掀起了一个声势浩大、规模壮阔的抗旱保丰收运动。特别是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决议传达以后,反右倾,鼓干劲,抗旱运动形成了更大的高潮。工业支援农业,军队支援地方,工农商学兵拧成一股绳,投入抗旱斗争的干部有一百多万人,群众有二千多万人。他们冒着四十度的酷暑炎热,昼夜鏖战,抗旱浇地面积达到二亿七千万亩次,用水量达到一百八十多亿公方,等于人工降了几次大雨。全省人民终于战胜了百日大旱,夺得了秋季大丰收。人们用这样的诗句来歌颂自己的劳动成果:
“天不下雨人下雨,丰收由人不由天。”
秋收以后,干旱继续发展,全省人民接着开展了抗旱种麦运动。在水源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抗旱种麦八千多万亩,超额完成了原定播种任务。例如,林县人民在抗旱种麦中,扩建了“英雄渠”工程,以摇撼山河的英雄气概,在巍峨的太行山腰,劈开了三百五十九个岭,填平了五百六十九道沟,凿山洞,架天桥,把“英雄渠”延长到五百四十七华里,扩大了灌溉面积,适时完成了种麦任务。
入冬以后,仍然少雪缺雨。全省人民开展了以水利建设、养猪积肥和麦田管理为中心的冬季生产运动。在严寒的冬季,掀起了水利建设的新高潮,同时加强麦田管理,浇封冻水五千八百万亩,普施了暖苗肥,保证了麦苗的正常生长。例如,光山县砦河人民公社的姚砦大队,集中四十五部水车,采取“多仙传道”、梯级提水的办法,把十五里以外的“月儿湖”水,倒了二十一转,送到十五丈高的岗岭上,浇地二百三十多亩。社员看到湖水爬山的情景,欢乐地唱道:“从来水向山下流,那见水往山上走?公社能把乾坤扭,竟让湖水翻山头!”
今年入春以来,干旱发展得更严重了。大部分水库坑塘已经干涸,大河道流量减少,中小河道断流,地下水位继续降低。中共河南省委又适时地发出了“全党全民齐动手,抗旱抗到天低头,誓夺小麦大丰收”的战斗号召。一千二百万浇麦大军,巧用地上水,大挖地下水,大造提水机具,大搞工程、工具配套,千方百计地扩大灌溉面积。这次春季抗旱运动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平原地区打机井,下深泉,实行井渠灌溉双保险;二是在山岗丘陵地区修水库,打机井,大建抽水机站,实行灌溉机械化,大搞引水上山岗,向水利条件最困难的地区进军,从根本上解决山区丘陵区的水利化问题。在这次运动中,全省投入打机井的劳动力经常有一百一十多万人,已经打成机井六万九千多眼;全省山区丘陵区新建抽水机站三千六百多处,浇地四百多万亩。在这次抗旱斗争中,城市工业和其他各个方面对农业作了更大更多的支援。城市各工矿企业,一面加速赶制水利机具,一面抽调大批技术工人,深入农村,修理机器,传授技术。全党全民总动员,形成抗旱新高潮。据3月中旬统计,全省已经春灌麦田六千多万亩,其中浇两遍以上的有三千五百多万亩。目前,麦苗生长一般良好。各地公社社员正在继续不断地加强麦田管理,为夺取今年夏季更大的丰收而斗争。
同1942年比比看
各位代表,河南这次旱情之重,时间之长,面积之大,都大大超过了1942年的大旱灾。1942年发生旱灾五十多个县,时间五十多天,面积六千多万亩,干旱程度远没有这一次严重。可是,当时在国民党反动政府、日寇和地主恶霸的反动统治下,横征暴敛,敲诈勒索,大发灾难财,天灾加人祸,把河南人民拖进了沉重灾难的深渊,造成了赤地千里,饿殍载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惨景象。就在那一年,河南有一千三百多万人离乡背井,逃荒要饭,有三百多万人被活活饿死。回忆起来,真是不寒而栗!可是,今天的情况怎样呢?从1959年
7月以来发生干旱的达九十多个县,比1942年多四十多个县,干旱时间比1942年长二百天,受旱面积近一亿亩,占全省耕地面积80%以上,比1942年多了三千多万亩。在这样严重的情况下,全省不但没有减产,反而夺得了秋季大丰收。1959年农业总产值比大跃进的1958年还增长了21.9%,粮食总产量增长了13.75%,其他棉花、油料、烤烟等各种农作物的产量都有很大增长。整个农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生气勃勃的跃进景象。农民普遍歌唱着:“从前遇到干旱年,求神拜佛受熬煎;如今遇到干旱年,不求龙王不靠天。千万人民来抗旱,大旱百日保丰产;幸福不再靠天给,公社力量大无边!”我们从这些生动的鲜明的事实对比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旧社会是多么痛苦黑暗,新社会是多么幸福光明!1959年在河南出现的亘古未有的奇迹,雄辩地说明了人民公社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说明了劳动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毛主席说:“矛盾着的对立的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坏事也可以转变成为好事。”抗旱斗争的实践雄辩地证明,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干旱是件坏事,然而,党领导人民与自然搏斗,取得了巨大成就,把它变成了好事。伟大的抗旱斗争,不仅保证了农业大丰收,推动了农村水利建设、养猪积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等工作的全面大跃进,而且促进了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大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财贸、科学、文教、卫生等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发展。特别重要的是,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敢想敢说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大大发扬,征服自然的雄心大志越来越坚定,劳动人民主宰自然的伟大时代已经开始了。
人民公社在抗旱斗争中大显威力
河南人民为什么能够战胜这样严重的干旱,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呢?这是在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充分发挥人民公社优越性的结果。当抗旱开始的时候,党中央和毛主席就指示我们:鼓足干劲,一定要把抗旱斗争坚持到底,人定胜天,争取丰收。全省人民坚决地贯彻执行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充分发挥了人民公社的强大威力,终于战胜了“天”。人民公社在抗旱斗争中是怎样发挥强大威力的呢?
人民公社具有工农商学兵相结合、政社合一、一大二公的特点,它可以更好地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更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抗旱以来,共兴修大中小型水库二千零一十座,塘堰坝三十二万七千多处,打井一百八十万眼,修渠一百零七万条,扩大灌溉面积二千七百万亩,相当于解放前几千年兴修灌溉面积的四倍,同时还改善灌溉面积二千八百万亩,共作土石方六十多亿立方米。水利建设上这些辉煌成就,大大增强了我们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能力。公社化以前,群众只能办小型的农田水利;公社化以后,群众不仅可以办中小型水利工程,而且可以举办大型水利工程。在我省去冬今春动工兴建的三十八项大型水利工程中,就有公社自办和公社联合举办的蓄水一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九座。这在公社化以前是办不到的。鲁山县马楼人民公社,修了澎河水库,开了长达二十里的澎河大渠,逼使澎河水倒流,灌溉了五万五千亩土地,农业生产获得了空前大丰收。社员们歌颂道:“人民公社力量强,锁住千年老龙王;澎河倒流水利化,穷川变成鱼米乡;从此害河变利河,人民幸福乐无疆。”
人民公社提高了社员群众的政治觉悟水平,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便于组织共产主义大协作。在抗旱斗争中,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公社与公社之间,以至县与县之间,按照互助互利的原则,组织大协作,上下游统筹兼顾,左右岸互相支援,扩大水源,合理用水。例如,南阳专区的南阳、新野、邓县、唐河四个县的十个人民公社,采取集中领导、集中劳力、集中技术力量和集中物资材料的办法,建立了一个百万亩的机井方,已经打机井二千九百眼,仅用机井就已经浇地五十五万亩,加上渠道的自流灌溉,已经高标准地完成了浇麦任务,实现了井渠灌溉双保险。再如宜阳县各人民公社,组织了二十个抽水机站工作队,抽调了五十名技术员,逐沟、逐岭、逐流域进行抽水机站的勘察规划。现在,全县动工兴建的机灌站一百八十三处,已浇地五万八千亩。南阳专区建立百万亩机井方的经验和宜阳县大建抽水机站的经验,目前,正在全省迅速推广。
人民公社人多智谋广,并且有了社办工业,便于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深入和发展,大大地加速了水利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抗旱斗争。去冬以来总共创造和推广各种水利施工工具五百五十多万件,不少工地在挖、运、装、卸、夯等工序中实现了半机械化;全省平均工效由每人每天完成土石方一点一方,提高到十一方。泌阳县华山水库,每人每天可作土方一百零八方。爆破施工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例如临汝县寄料公社采取“连珠炮”爆破施工法开渠,组织三千六百名爆破手,在四十五里长的工地上,打了二万三千个眼,统一装药,统一点炮,一次完成二十四万土石方,占土石方任务的96%。群众高兴地说:“点炮前还未动工,点炮后就收尾工。”长葛县人民公社创造的打井利器“火箭锥”,在全省各地因地制宜推广以后,去冬以来全省已创制、改制、仿制“火箭锥”八十种一万多套。过去打一眼七、八丈深的水井,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现在打一眼十五丈深的机井,一般只需要三、五天的时间,最快的只需要十个小时,提高效率十倍到几十倍。
人民公社农林牧副渔和社办企业全面大发展,公共积累迅速增加,购置了大批的排灌机械和提水工具,在抗旱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59年全省人民公社的积累,比1958年增长一倍多。公社购买水车二十二万部;购买排灌机械二十二万四千马力,比1958年增长109%。一年来,全省公社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的社办工厂,经过整顿以后,现在有六万多个。1959年社办工业的总产值达到十亿元以上,比1958年增长了54.4%。各地在抗旱斗争中所需要的器材,除一部分是由国家供应外,大部分是公社工厂自己制造的。社办工厂在制造、修理水利施工工具和提水工具等方面,作出了极为显著的成绩,有力地支援了抗旱斗争。
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完全适应大规模集体生产的需要,在抗旱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共食堂加强了社员的集体主义思想,培养了社员的集体生活习惯,提高了社员的积极性和劳动效率;它还能够保证社员作息时间一致,保证社员吃饱、吃好、吃省;它能够解放大量的妇女劳动力,使大批妇女走上抗旱斗争和各项生产建设的最前线。如果没有公共食堂,全省经常出动二千万左右的劳动力在抗旱斗争中实行大兵团作战,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公共食堂适合公社化后大规模集体生产的需要,所以全省三十三万个公共食堂,在二百五十天的抗旱斗争中,越办越好,得到了广大社员的热烈拥护。
在抗旱斗争的过程中,河北、吉林、上海、辽宁、黑龙江、北京、山东、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浙江等兄弟省、市、自治区,都以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调拨了大批的抗旱物资支援河南人民,这也是我们取得抗旱斗争胜利的重要原因。现在我借这个机会,谨代表河南全省人民,向这些兄弟省、市、自治区致以衷心的感谢!
乘胜前进,继续战斗
各位代表,人民公社诞生只有一年多的历史,不仅经得起这样严重自然灾害的考验,显示出这么伟大的抵抗自然灾害和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造福万民的威力,而且走上了更加巩固的健全发展的道路。1959年我省人民公社所举办的各项事业都有了飞跃的发展,公共积累有了很大的增长;有72%的穷队赶上了富队或一般队;90%以上的社员增加了收入,社员的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全省农村一千二百一十个人民公社,都像钢铁一般地巩固起来了。广大农民在战胜干旱的过程中,更加坚定地把自己的命运同公社的命运更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人民公社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威力,能够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无限广阔的道路,是因为它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根本原理。帝国主义者咒骂我们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胡说什么人民公社“垮台了”、人民公社“大失败”之类的无耻谰言;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非难人民公社“办早了”、“办糟了”、“水利化得不偿失”等等。这些荒谬论调,在河南人民伟大的抗旱斗争胜利这一铁的事实面前,都已经被彻底粉碎了。
河南人民的抗旱斗争,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争取1960年农业生产全面大丰收,还有很多艰巨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3月中旬以来,全省先后降了雨雪,大部分地区透墒或基本透墒,这些地区旱情暂时有所缓和。但是,部分地区仍然需要继续抗旱;就是透墒或基本透墒的地区,雨量仍然不大,没有径流,许多水库、坑塘没有蓄住水,河道流量仍然很小或者断流,而且天气渐热,蒸发量越来越大,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水份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情绪,必须动员全省人民乘胜前进,继续战斗,有旱抗旱,无旱防旱,坚持大搞机井方,大取地下水,大搞抽水机站,大造提水机具,同时大搞养猪积肥,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大搞钢铁超产运动,组织工业及其他方面大力支援农业,千方百计夺取八千万亩夏收作物大丰收,保证把四千万亩春播作物种得又早又快又好,为今年持续的全面的更好的跃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省同全国一样,政治经济形势都是很好的。我们相信,河南全省人民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更高地举起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红旗,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实现我省1960年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跃进。
以上发言,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代表指正。


第9版()
专栏:

“穷孙家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王喜明代表谈绥化县四方台公社 “七一”管理区几年来的巨大变化主席团、各位代表: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李先念两位副总理所作的报告,并要坚决贯彻执行。现在将我们“七一”管理区几年来,特别是人民公社建立后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向大会作一简要汇报。
绥化县四方台人民公社“七一”管理区,解放前是个有名的“穷孙家沟”,封建地主剥削惨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解放后,党领导农民群众进行了土地改革,打倒了地主,穷人分得土地翻了身,农民才当上土地的主人。此后,为了迅速发展农业生产,不断地提高人民生活,又先后建立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这些农业生产组织,都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农村经济的全面迅速发展,使我们越来越感到原来高级社的组织形式和经营范围已不能与之相适应。恰在此时,党中央发出了建立人民公社的伟大号召,全管理区农民在1958年,以无比兴奋的心情,参加了四方台人民公社。
两年实践结果证明,人民公社这一新的组织形式有着无比的优越性,它是我们农村通向共产主义的一条康庄大道。这从我们管理区公社化后的发展变化情况完全可以得到证明。
我们管理区,人民公社化后的明显变化,首先表现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社员收入逐渐增加。公社化给农民群众增加了无比力量,过去不敢想的事情、现在也敢想敢干了。公社化后,由于大丰收在用工数量上增加了一倍还多,由于广大社员发挥了冲天干劲,秋收搞得又快又好,提前三十多天完成任务。并在紧张秋收中,还用一万七千多个劳动日与邻近管理区联合修建成两个较大水库,受益面积达五千多垧;与此同时还深翻了六百多垧土地,占全管理区耕地总面积的93.4%,并达到了粪满田。农业“八字宪法”的全面贯彻,使粮食产量逐年有所增加,社员收入不断增加。五年前我们管理区正常年景是垧产二千四百斤,1955年高级社阶段是四千五百斤,公社化后的1959年增加到五千一百斤。卖给国家的粮食,1955年是七十八万斤,而1959年则为一百八十四万斤。1955年社员总收入为十三万六千元,每个劳动力平均收入二百一十元,每口人平均收入为六十七元。而1959年社员总收入达二十六万七千元,每个劳动力平均收入五百六十元,每口人平均收入为一百一十七元。每口人的平均收入较1955年有了显著的增长。更不用同收入更少的前些年相比了。
公社化后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我们管理区已经跳出了仅仅经营农业的范畴,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工、林、牧、副、渔等业都有了很大发展。1959年从多种经营的纯收入中拨款补助农业三万多元。公社化后我们管理区采取依靠群众、大家动手、自力更生的办法,已经建起碾米、制砖、制瓦、被服、铁木修理以及酿酒等八个工厂,还建立了一个有三百多口母猪的养猪场、有十一垧地的果园和有五十七垧地的林场,渔业方面同九个管理区联合经营了两个水库,养十五万尾鱼。由于生产发展,收入增加,我们还买了两台拖拉机,建立了火力发电站,机耕土地面积已达60%多,生产和生活用电已基本上得到解决。
公社化后,由于生产的迅速发展,各种生活福利事业也随着相应地跟上来,这也是异常明显的重大变化。我们管理区建立了八个托儿所,五个食堂,中小学各一处,适龄儿童已经全部入学,幼儿全部入托,大部社员到食堂就餐,使广大妇女摆脱了繁重的家务,参加了社会劳动。生活的改善也表现在居住条件的改善上。根据农村房屋砖瓦化的要求,我们采取“公办私投”(社里供给砖瓦、人工,每间价一百五十元,分期扣回),就地取材,大家动手,自力更生的办法,已在管理区建起二百零四间砖瓦房,现在已有30%的农户迁入新居,其余70%的农户也住的是阳光充足宽阔的正房,计划在三年内全部实现房屋砖瓦化。现在全管理区已家家安上了电灯,实现了点灯不用油,社员日子越过越好。群众说:“住砖房,点电灯,越想越高兴,心里好像开了两扇门似的,觉得浑身是劲”。他们回忆过去是:小马架,破厢房,南北炕,一间房三辈人睡一床(炕),缺吃少烧没衣裳,干一年都白忙,穷哥们伤心肠。现在是:新街道,红砖房,油漆门户玻璃窗,电灯、机器响,人人脸上喜洋洋,要问幸福那里来,多亏救星共产党,今后的幸福乐无疆。
我们管理区发生深刻变化还表现在:在农村经济面貌日益改观的同时,人们的精神文化面貌也大有改变。经过社会主义教育,总路线教育,以及整风、反右等一系列政治思想教育运动,广大社员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共产主义风尚大大发扬。永远跟着党走,听党的话,决不离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条康庄大道已成为广大社员坚定不移的信念。正是由于觉悟的提高,也促进了生产积极性的大大增强,任何繁重困难的任务,领导一经提出,社员即群起响应,干劲充沛,斗志昂扬,许多任务都提前超额完成。在文化方面,不仅适龄儿童得到就学,社员中的文盲也已经基本消除,现在已有不少过去一字不识的人,能够看书看报、写信写稿。总之,贫穷,落后,“穷孙家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七一”管理区几年来,特别是人民公社化后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的无比正确性,鲜明地显示出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大法宝”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力量。我们所作的工作还不够多,还不尽好,同党的要求和希望还有距离。今后,我们定要加倍努力,坚决在党的领导下,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红旗,为人民公社的进一步健全和巩固,为建设繁荣、幸福、美丽的新农村而奋斗。
祝大会胜利成功,祝各位代表身体健康!


第9版()
专栏:

重新安排河山
李顺达、申纪兰代表谈山高土薄的平顺县怎样提前八年实现了农业发展纲要粮食指标主席、各位代表:
听了各位首长的报告,对我们国家跃进的大好光景,更加明确了。我们完全同意这些报告。自1958年,党提出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大法宝后,我们国家的样样事情,就越办越兴旺了。在这里,我想把我们的家乡——山西省平顺县,提前八年实现农业发展纲要粮食指标的情况向大会汇报一下。
为争取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粮食指标,在1956年县委就提出要把“太行变江南、高山薄地变粮仓”的口号。把粮食亩产四百斤,叫“过黄河”;亩产八百斤,叫“跨长江”。一开始,不用说“跨长江”,就是“过黄河”,也有人半信半疑。刚刚过了四年,到1959年,我们全县就比规定的1967年提前八年,实现了农业发展纲要粮食亩产四百斤的指标。我们全县秋、夏田二十多万亩,每亩平均产粮四百零二斤半,比实行农业发展纲要前的1955年,提高60%,比大跃进的1958年,也提高了26.1%。这么大的跃进,是过去没有过的,怎能不叫人人欢喜、个个庆贺呢?
各位代表,我们为什么能够提前八年达到农业发展纲要的粮食指标呢?下面我对这个问题谈一下。
大战“百里滩”
我们先从治山治水、大战“百里滩”说起。大家知道,我们太行山上原来是个山大川少、石厚土薄的地方。平顺有两条干河滩,足足有一百里长。沿河两旁高低不平的山地,是人工造成的梯田。人们常说:“旱涝风雪年年有,庄稼十年九不收”。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个地方是个老低产“锅底”。有了互助组、农业社,情况就变了,依靠集体力量,治山治水,和穷山恶水斗争,让粮食增产。可是土地还没有大“翻身”,产量再步步提高还没有保证。为争取这些梯田提前“过黄河”、“跨长江”,前几年,就把它一块一块的里切外垫,实现了地埂化,初步控制了水土流失。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1958年,经过了一个冬春,县委领导全县十个人民公社,组织了“万人百里滩大战”。从山头到山脚,成坡成沟的全面治理。植树、又造林,修谷坊、又修水库。社员们提了个口号:“岸抬头,地翻身,每亩要产四百斤,不达目的不甘心。”就这样白天黑夜的奋战,我们又把十二万亩梯田变成了“水斗梯田”,做到了“石头排队,地岸抬头、保土蓄水、土地翻身”。把过去的乱石河滩,修成了两万亩好地,长起了庄稼。
这么一来,就从土地改良上,给农业大丰收铺下了好底子。备耕的时候,按农业八字宪法的要求,全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深翻土地大协作运动,深耕地占到70%,既含蓄水份,又能使庄稼扎根深。每亩地施肥一百六十担,比过去多六十担。播种量也比过去增加了二、三成,作到了合理密植,苗全苗旺。
战胜“百日旱”
我再说说抗旱斗争。去年正在秋苗绣穗时碰上了旱灾。这种“卡脖子”旱刚一露头,县委就领导全县公社,依靠大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展开了百日抗旱大战。用水掺肥点浇保苗的办法,浇了水,上了肥。许多公社、管理区互相配合作战。石城、耽车等公社,集中劳力、水车,把漳河水引上高山,浇了几千亩旱地。石城公社的豆口管理区还用绳索吊管的办法空中运水,把南山的水调到北山浇地。全县五万抗旱大军,日夜突击,利用一切机具、水源,把受旱的秋苗抢救过来。
为使受旱庄稼,在后期能够迎头赶上,全部秋田浅锄过二到四次,每亩又多上肥十来担,增加了抗旱能力,秋苗越长后劲越大。县委想得高,看得远,在抗旱保苗的同时,就提出准备洪水浇地的措施。全县又开展了“百万条水渠”运动,块块地地都修了引洪渠、沟。8月19日恰好开始下雨,男女老少一齐动员,冒雨淌河,拨水挡水,浇地十几万亩,脱离了干旱的威胁。
各位代表,虽然我们县提前八年实现了农业发展纲要粮食指标,但是我们决不自满松劲。1960年,各项生产要更大更好的跃进,每亩粮食产量要达到五百斤,一直把“太行变江南”。大家知道,我们那个山地所以能够高速度的年年增产,原因只有一个:这就是我们有了党中央、毛主席的好领导,有了三大法宝。特别是有了人民公社的好制度,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山区生产的宝库,鼓舞了每个人的干劲。我们要重新安排河山,让大自然听从我们的使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