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龙马赞
杨朔
我们正生活在毛泽东时代。什么是这个时代的精神特色呢?值得反复深思。
我刚刚到张家口一带作了一次短短的旅行,足迹到处,只觉得生活好似漫山漫野蒸发着的春雾,腾腾上升,充满青春的生命力。当然,我看见的,只不过是我们时代的一些小小的投影,但从这些投影里,或许也能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吧。
且让生活本身出来说话。
我到了蔚县。这个不大的古城坐落在河北西部太行山脉的山口上。当年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受着国民党反动派的压榨,不知有多少白天和黑夜,苦痛地望着那片莽莽苍苍的大南山,盼望解放军有一天能从南山翻过来,把他们从苦难中拯救出来。1948年初春,我就是随着解放军翻过南山,踏到这片千疮百孔的土地上来的。现在相隔十二年,又是初春,旧地重来,我觉得每个人,每座山,每棵树,都十分熟悉,可又一点都不熟悉。早先是一片荒凉的山谷,今天不管是平川或是坡地,田亩都经过细心的翻耕,那么精致,那么匀称,远远一看,好像一匹一匹展开的灯芯绒一样。而在这偏僻的川原上,人民还开起煤矿,建起水泥场、造纸场、纤维板场。……尤其有意思的是挖掘南山的地下水。南山历来缺水,打井也打不出水,山脚下的农民得赶着小毛驴跑到几里外去驮水,才能有吃的,否则就得喝烂泥坑里存的又黄又臭的雨水,当地农民叫做“麻荒水”。水缺,庄稼自然种不好。蔚县川最有名的白麻,南山脚也无法种。其实南山的水并不缺,只是都渗到地下,流不出。大跃进以来,公社的农民开始挖掘地下水,沿着南山的重要孔道,像北口、九宫口、松子口,到处一齐动手。我特意跑到北口看了看。地下水早已挖出,碧粼粼的一片,好似一湾小湖。还得把水引出山,农民就开山凿洞,打成一条一千多米长的隧道。过不了几天,那地下水就可以穿过山洞,滚滚滔滔涌进渠道,一直流到蔚县城。
开山的农民正在歇息,有些人挤到风机房里,围着一炉子煤火取暖。施工所的支部书记叫何财,将近四十岁,当年担任过区小队的指导员,围着南山打游击。我极想知道挖掘地下水的详细经过,请何财说说。何财蹲在煤火跟前,潦潦草草谈不几句,话头一转,兴高彩烈地说:“你等着瞧吧,这水一出山,蔚县川就会是另一个样儿。万世千秋,再也不愁水了。”
我想把话头稍微往后拉一拉,问道:“挖地下水该遇到些困难吧!”
何财说:“有是有,一克服,又没有了。你看没看见,我们正在下头修发电站,一放水,有了电,村村户户亮堂堂的,万世千秋,再也不愁黑夜了。哎,哎,你想想,那时候该是个什么样儿呢?”说着,何财笑了,旁边听的农民也笑了。
我注意到,“万世千秋”是何财爱用的口头语。他最关心的也确实是万世千秋的事业。昨天已经过去,今天就要变成昨天,明天才是无限远大的。当我觉察到我们的人民竟是生活在理想的明天里,我的心都震动得有点儿发颤。
难道不是这样么?不信请再会一会龙烟铁矿烟筒山的电工梁荣。没到烟筒山之前,先就听说工人们创造出种种奇迹。一到,亲眼看见的竟比耳闻的还要新奇。我看见一台绞车,机器闸和控制器都拆了。机房的门挂上锁,根本无人管,只在路旁电线杆子上装着个小木头盒儿,上头有几个电钮。谁要用绞车,一按电钮,绞车的钢绳便会自动上下,搬运矿石。我又看见一台抽风机和一台压风机,两座机房都紧锁着,窗上严严实实地钉着油毡,显得怪荒凉的,机器却在日夜转动。原来在另一间压风机房里装着个控制盘,可以用电钮同时控制这三间机房的机器。本来每天要三十人轮流管理三个机房,现在只需三个人便绰绰有余了。又省人,又省事,效率提高不知多少倍,岂不是奇迹。创造这些奇迹的便是普普通通的电工梁荣。
梁荣才三十一岁,生得瘦伶伶的,举动挺安静。他告诉我他在钻研使这些机器自动化时,怎样焦思苦虑,夜晚睡不着觉,披着衣裳站在机器旁边苦捉摸。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淡淡一笑说:“为什么?为的是共产主义嘛。”
正是这种光辉灿烂的理想鼓舞着我们的人民,大家才一齐放开大步,想尽方法用最高的速度,向着理想飞奔。你看吧,从农村到城市,从工厂到矿山,到处蓬蓬勃勃,真是万马奔腾,气象万千。在张家口一带,一个人只要稍微细心点,准会时常发现工人或者农民的左胸上钉着一小块红布,上写着“赛跑运动员”的字样。谁要以为这真是体育场上的运动员,那才笑话呢。这其实是生产战线上举行的一次别出心裁的赛跑运动会,参加的人都订出自己的生产指标,凡是能按期完成的,都算夺得冠军。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竞赛当中,每个人都想争第一,夺冠军,争先恐后,表现出极强烈的荣誉感。他们要荣誉,要的不是那种个人的荣誉,而是集体的荣誉。这从龙烟铁矿庞家堡的矿工张振旺的行动中就充分地显现了出来。
张振旺还很年青,生得眉眼细致,十分精干。人聪明,又肯钻,最擅长打眼放炮的诀窍,采矿的进度比一般人高出许多,因此都叫他神炮手。领导上见他有能耐,叫他去帮助别人。他丝毫不隐藏自己在技术上的心得,实心实意地推动落后的矿工前进,使别人的纪录也在不断上升。当他听说有个红旗快速掘进队,采矿的成绩远远赶到他前头去,他乐的闭不上嘴。当然,他心里也在使劲,定要不断前进,紧追上去。想懂得张振旺的心情,并不难。他爱的不是自私的个人荣誉。有人能超过他,创造出更大的成绩,为无产阶级争得更大的荣誉,作为无产阶级的一员,他也感到光荣。张振旺是这样,许许多多先进的人物又何尝不是这样。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他们具有高贵的共产主义的品质,都愿意为着明天的理想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出最出色的贡献。我看,这也就是毛泽东时代最突出的精神特色。亲爱的同志们,你说是不是呢?
从张家口去蔚县的路上,路过一座堡子,堡子大门的墙上画着幅彩画,一匹宝马驮着极珍贵的财富四蹄腾空,飞奔向前。题的字是“龙马驮宝”。我感到画意新鲜,因而写成这篇“龙马赞”,赞颂我们像龙马一般飞奔的人民。


第8版()
专栏:观众的话

纪录片“平凡的人”观后
放映员 丘静宽
“平凡的人”是一部只放映八九分钟的短纪录片,却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好片子。我说它好,是因为它给了我深刻的教育,是因为它使我更爱我的事业,更爱我的祖国。
当我们从影片中看到北京市内电话局零七台的报时员同志,不分昼夜工作在报时台前的时候,当听说她们每小时报时三百六十次,七十六万多次没出差错的时候,谁不体会到他们工作中所作的艰苦努力呢?谁不觉得她们才真正是“时间的主人”呢?当我们从影片中看到李松林大夫细心耐心地照料产妇、接生婴儿的时候,当听说她亲手迎接了八千多新生命的降生的时候,当看到经她接生的“孩子”在大学读书、在工具台前操作的时候,谁不体会到她为人民付出的心血,谁不从心底里对这“伟大的母亲”表示崇敬呢?当我们看到陈智远同志在认真地熨烫衣服,看到那五架磨穿底的烙铁,看到顾客欣然一笑的时候,谁能不感到他是在给人们带来愉快和欢乐呢?
影片“平凡的人”让我们认识到平凡劳动的伟大意义,平凡的劳动就像一格一格画面组成影片一样,平凡的劳动就像一块一块砖瓦盖成大厦一样,它们组织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建设社会主义,它就产生了移山填海创造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一切奇迹只会在平凡的劳动人民的手中出现。而且让我们看到了在社会主义国家、普通劳动者多么受人重视与尊敬。你看李大夫胸前的奖章,你看养猪姑娘来到了人民大会堂,你看洗盐工被政府送到北戴河去休养……党和人民对他们的信任与尊敬,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和荣誉。
也许因为同行的缘故,当我看到放映员、跑片员也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一股无法抑制的热流像喷泉一样从我心底里涌上来,涌上来。过去,有人叫我们“耍电影的”,说我们搬一辈子开关没出息,可是今天也上了银幕。刘少奇同志说过:“劳动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乃是文明的创造者。因此,劳动应该成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事情,劳动者应该成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人们”。今天这一切在我们社会主义的祖国已经实现了。
一切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同志们:加倍努力吧!献出我们毕生的精力。我们从事的劳动岗位,是祖国飞跃前进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列车上的一颗螺丝钉,让我们以辛勤的不懈的努力推动着祖国列车加速飞跃前进吧!


第8版()
专栏:

逼“天公”交权
宁丁
“来了旱魔王,屈膝即投降;颗粒不归家,人们饿断肠。”
“来了旱魔王,挥臂就抵抗;有灾不见灾,五谷堆满仓。”
这是对于干旱的两种态度、两种结果的写照。
人类的历史,首先是与“天公”斗争的历史。在这一斗争中,人与“天公”的地位,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在旧社会,人民群众的力量不可能充分发挥,“天公”占居统治地位;人们受着“天”的支配,即所谓“听天由命”。旱了,跪拜祈雨;涝了,烧香求神。尽管如此,“天公”总是无情地折磨着人们。正如苏轼在“喜雨亭记”中描述的那样:“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再加上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劳动人民更是过着贫困至极的生活。就是解放以后的个体农民,因为形单影孤,一木力微,也还得叫“老天爷”当家。“人种庄稼天定产,丰收由天不由人”,正是他们屈服于“天公”的表白。那时,农民虽然在政治上当了国家的主人,但在经济上还是贫穷落后的。
如今,已是“天公”交权的时代了。掌握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大法宝的中国人民,要高山低头,要河水让路,要支配“天公”,要做大自然的主宰。“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已是许多事实所证明的一条真理。广东雷南人民抗旱斗争的辉煌胜利(见3月9日“人民日报”),就是其中的一个铁证。这县在1958年至1959年,连续十六个月没有下过透雨,禾苗旱死三、五次,但他们没有灰心:旱死了,种上;又旱死了,再种上……。这和过去的“大旱望云霓”,是多么鲜明的对照啊!1959年,他们那里的庄稼,不但没有减产,反而比大跃进的1958年增产一成多。社员们笑道:“叫它旱吧!再旱一年,我们还有吃的。”雷南人民的笑声,与苏轼的那种哀叹,又是多么鲜明的对照啊!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告诉我们:社会生产力中,人是最有决定性的因素,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都是为人所创造和使用的。客观虽然决定主观,但主观却能反作用于客观。人们能够发现和认识自然法则,掌握它们,利用它们来为社会谋福利,从而征服它们,控制它们。事情在人办,条件能改变。在我们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我国六亿英雄的人民,正是从这种观点出发,在严重的春旱面前,以“天不下雨人下雨,丰收由人不由天”的气概,向“天公”宣战,与旱魔搏斗。结果捷报频传,最后胜利是肯定无疑的。
目前,旱魔仍在与人们作对。在战场上斩“魔”立功的同志,正在再接再厉,乘胜前进,坚决与旱魔搏斗,坚决逼“天公”交权。在我国人民无畏的英雄气概面前,“天公”不交权是不行的。


第8版()
专栏:

绿伞给咱遮太阳
三春遍地花儿香,
徐淮平原好风光。
植树大军满山野,
红旗飘飘气势壮。
镐头闪光空中舞,
汗水落地泥土香。
山岭种满水蜜桃,
杨柳栽在道路旁。
春风秋雨三五载,
桃红柳绿情意长。
夏日走上林荫道,
绿伞给咱遮太阳。
抗旱
运河沿岸人影乱,
徐海路上歌声喧,
车如龙,人成线,
水桶击碎河中月,
扁担压得弓样弯。
担担金银浆,
灌饱万顷田,
灯火辉煌羞星月,
好像当年淮海战。
江苏徐州 韩莉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农药史话
杨旻
农药在我国最短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据“周礼”“秋官”记载:“庶氏掌除毒蛊,以……嘉草攻之。翦氏掌除蠹物,以……莽草熏之……赤犮氏掌除墙屋,以蜃炭攻之,以灰洒毒之,凡隙屋除其狸虫。蝈氏掌去鼃黽,焚牡?,以灰洒之则死,以其烟被之则凡水蛊无声。”从这里可以看到当时应用的杀虫灭菌药,已有“植物”和利用动物煆烧而成的“无机物”两大类了,使用的方法也有“触杀”和“熏蒸”之分了。而专官的设置,分工的细致,又说明了当时的人们对于防治病虫害的工作,早已普遍推行和十分注意了。
用药物进行种子的防虫杀菌处理,至迟也是在汉代就发明了的。后汉王充“论衡”的“商虫”篇说:“神农后稷藏种之方,煮马屎以汁渍种者,令禾不虫。”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泛胜之书”,在这方面有更具体而详细的记载,其中有一段说:取马骨一石挫碎,加三石水,煮三沸,滤去渣,用煮成的溶液浸附子五枚,三四天后,去附子,再浸入等量的蚕矢和羊矢,和成稠液,在下种前二十天,用这稠液溲种子,干后再溲数次,使种子如麦饭状。这样,庄稼就不会惹蝗虫和其他害虫。前几年农业部门曾按法进行试验,证明确有相当好的效果。
无机杀虫剂中应用最广泛的砒霜,在我国至迟在明代就已经大量地用于拌种了。明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麦工”一项中说:“陕洛之间,忧虫蚀者,或以砒霜拌种子,南方所用,惟炊烬(俗名地灰)也。”
对于仓库除虫用的药物,历代文献中提到的更多。“郭橐驼种树书”记载收藏麦子的方法说:“宜烈日之中,乘热而收,仍用苍耳叶或麻叶碎杂其中,则免化蛾。”
此外,如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后魏时代已利用藜芦洗治羊疥虫;苏东坡的“物类相感志”上早就有用油类、硫黄和松毛、荠菜花等防治米虫、飞蛾及蚊虫……的记载。以及旅居马来亚的华侨菜农用鱼藤——最好的植物杀虫药之一——作杀虫药;也都是世界上最先的发明创造。
上面提到的是“土农药”。至于“洋农药”,一般是指用化学方法制成的无机或有机杀虫灭菌剂、除莠剂、生长刺激剂等而言。洋农药最被人看重的是有机合成制剂。在它们的始祖中,最有历史意义的便是法拉第在1852年发现的六六六和德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学生齐德勒在近一百年前发现的滴滴涕。然而这两种杀虫良药,当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前者一直到了1935年才发表了一些报道它的杀虫作用的论文。到1946年后,世界各国才开始推广使用。后者也过了六十多年,才被普遍应用。
说六六六和滴滴涕最有历史意义,首先是因为它们杀虫效力强大、杀虫种类众多,对人、畜和农作物的毒害小……但更重要的,却是因为它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很快地引起了许多效力更强的杀虫灭菌剂的发明。如1605、1059等以含磷为特点的“有机磷杀虫剂”,以及以含氟、汞、硫等为特点的各种各样的产品,都是紧接着它们的被发现而产生的。
近年来,由于苏联生物学家和化学家的共同研究,更获得了许多具有高度性能的农药,可以随意促进、阻抑或停止植物生长。此外,还有防止马铃薯、糖用甜菜和葱类在储存时发芽,提高棉花的出花率的药剂,以及灭除杂草、脱去叶子,以便收割用的去叶剂,促进生根、利于移栽的生根剂。
解放以后,我国农药研究和生产,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1952年,滴滴涕、六六六、1605等几种重要的有机杀虫剂都制造出来了。现在六六六的产量,已经跃居到世界第一位。1958年大跃进以来,农药生产也迅速地向前跃进了。高效、价廉的无机内吸杀虫剂“农用氨基磺酸钙”,能代替波尔多液、防治小麦赤霉病和锈病的“二硝基硫氰代苯”、防治棉花苗期炭疽病和立枯病的“五氯硝基苯”,以及效力能和1605媲美,而对人、畜的毒性又较小的有机磷杀虫剂“乙基马拉松”等等,都试制成功,投入了生产。此外,还生产了有名的“二四滴”和“萘乙酸钠”等植物生长刺激剂。土农药的发展更快,大跃进中发掘出来的就有五百多种,全国建立了二百四十多万个土农药厂,使用的药量达一千七百多万吨。中央有关的十个单位还联合组成了“土农药科学研究办公室”来指导土农药生产。在农药这个领域内,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下来的丰富遗产,我们正在使它发扬光大。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读者、作者、编者
“抗虫棉”培育者聂寿茂的来信
2月9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了我培育“抗虫棉”初步成功的消息后,陆续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两千余封热情的来信。每封来信对我都是莫大的鼓舞,我衷心地向同志们表示感谢!
培育“抗虫棉”的工作能够取得初步成绩,是党对我的培养、支持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目前“抗虫棉”还未完全定型,有少许变异,加上种子数量少,今年还要作进一步的繁育、巩固和提高的工作,因此不能满足一些同志要我邮寄种子进行试种的要求,请原谅!
江西波阳县利池湖
棉花原种繁殖场 聂寿茂
多登工人学理论的体会
人民日报3月7日七版刊载了魏淑琴同志写的“售货员的共产主义风格”,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对我们学习毛主席著作有很大的帮助。过去有些商业工作者认为学习理论和工作很难结合起来。读了这篇文章以后,看到学习理论提高思想、推动工作跃进的生动事例。我热烈要求你们能经常选登一些工人、售货员同志学习理论的体会。
浙江商业厅 沈宏美
一处错误
3月16日人民日报登载的谭震林同志的文章“关于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若干问题”一文,第二段中说:“……广大农民群众眼看‘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这一年多来的愿望很快就要变成现实,更是精神振奋……”。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这一年多来的愿望”是否应该是“这一多年来的愿望”?
广西 陈昌吾
读者的意见是对的。由于排印方面的疏忽,“多年”错成“年多”。
——编者


第8版()
专栏:

街道新景
李斛速写
快要吃饭了
妈妈来喂奶的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