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2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名城赋

英雄长沙春长在
星沙
美丽的湘江,日日夜夜,陪伴着长沙,倾听着长沙前进的步伐。
湘江波涛翻滚,歌唱这有三千年历史的古老而神奇的城市,赞颂她的英雄业迹和青春风貌!
在1917年,当毛泽东同志开始组织“新民学会”的第一天,长沙的土地上,便燃烧起了革命的火苗。从此,古老的船山学社里,响着真理的声音;清水塘的小屋前,相聚着劳苦的群众。
毛泽东同志常常赤脚草鞋,粗布短褂,来到工人的住宅。他走到哪里,哪里撒下了革命的种子。他来到哪里,哪里的革命群众运动便如潮如海。短短的时间,到1922年,长沙的工人运动达到了最高潮,所向披靡,步步胜利。
多少传奇般的故事,发生在那些红色风暴震天动地的年月。泥木工人的罢工浪潮起来了,工人们到当时的长沙县衙门外请愿,要增加工资,被无理拒绝,毛泽东同志和工人们站在一起,领导呼喊口号,鼓舞大家。他带着口哨,吹一声,工人们喊一句,连吹连喊,群众的斗志更加高昂。衙门里的爪牙们发觉他是领头的,便来捉他,毛泽东同志从靠墙的几棵树当中穿过去,跑到工人队伍里去了。人们传说开来:“工人们的口号一喊,长沙县的瓦都起飞!”
湘江在怒吼,革命的烽火蔓延、扩展,势不可挡,敌人疯狂反扑。马日事变,长沙沐浴在血泊里,但是,革命的人民没有绝望和悲观。一个战士倒下,千万个战士站起来,先烈们用灿烂的生命立下丰碑。
我们记起那人民最亲切、敌人最恐惧的名字——郭亮,毛泽东同志最好的学生和得力助手之一。当年他和铁路工人一起,带头躺卧在寒光凛凛的铁轨上,用自己的胸膛第一个挡住开来镇压罢工的兵车。他那浩然正气,使车轮发抖,敌人败退。在屠夫们面前,他从容写下“以继余志”的遗书。反动派把这位二十八岁的年轻共产党员的头颅,悬挂在城里行人密集的司门口,以及他最初从事工人运动的地点铜官。然而这并没有使人民慑服,满怀悲愤的工人、学生,纷纷前来和敬爱的革命烈士告别。在铜官,工人们更是不顾生命的危险,到郭亮烈士的家里致哀悼唁。
毛泽东同志初期的革命活动的光辉,照亮了革命者前进的路程,培育了第一批革命的战士。无数先烈的鲜血,浇灌着革命的花朵。长沙,就是这样赢得了红色城市的荣光,成了祖国的革命摇篮之一。当年领袖和革命前辈活动的纪念地,像爱晚亭、第一师范、船山学社、望麓园、清水塘,对于人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多少日子过去了,革命的光荣传统,在长沙人民当中生根、开花、结果。人们把自己的城市,骄傲地称为毛主席的故乡。人们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深深埋藏在心底,激励自己前进。城东杜家山上,烈士公园纪念塔已经落成,塔身庄严雄伟,俯览全城。每天,拜谒纪念塔,缅怀先烈的人流终日不断,塔前鲜花成丛。
革命的火光,化成了建设的赤焰。红色的长沙,今天以社会主义工业城市的崭新姿态,矗立在麓山之下,湘水之滨。
你渡江西去,站上毛主席曾经在此游泳的橘子洲头,可以看见,这江上风平浪静,粼粼绿波滋润着人民长沙的土地;千轮百艇,满载丰盛的物资,传递建设的喜讯,南来北往;从市区北端当年三国关羽走刀的捞刀河,伸展南上,到猴子石的长二十多里的地面,屋宇繁接,烟囱如林。碧空如洗的白天,凝视江水,从烟囱里奔跑出来的缕缕浓烟,不是飞上天空,而是走进了水底;入夜,烟囱里放射的火光,在江水里变成了金星万点。岸上,京广线的火车,吼叫而过,和江上火轮的汽笛,互相呼应。
面对着眼前动人心魄的建设图景,此刻,你真是万感交集。十年前,这里水面上停泊着挂米字旗、星条旗的军舰,黑黝黝的炮管,指向市区,使尽了野兽的威风。那时候外国强盗欺侮我们,是因为统治者腐败无能,因为生产落后,因为我们没有钢、铁……,没有,几乎什么都没有。那时候,号称“四大米市”的长沙,完全是一座畸形的消费城市。问问老一辈的人吧,他会告诉你:旧长沙除了供养统治阶级享受的大米,就是老糠而已。
受尽强盗欺凌的长沙人民,都懂得钢是怎样重要。1958年,经过十三万人的大炼钢铁运动,三个多月里,不仅夺得了数千吨钢铁,还建设了炼钢轧钢厂、铁厂、焦厂……
在市先进生产者代表会上,人们第一次看见了东风钢厂红旗炼钢班的班长陈少云。以前,这位理发工人,手里巧握轻快的刀剪,修剪纤细的发丝。如今他手头擎着天柱似的钢钎,指挥炼钢炉内的朵朵红云,全班经常创造崭新的纪录。
新兴的钢铁战线上,该有多少个陈少云呢?他们的双手,使火车站的货车里,汽运队的卡车上,摆着长沙制造的钢锭、钢材,送往祖国二十多个城市,送往广大的农村。
长沙和农村手挽着手,长沙的工业担负着支援农业,支援公社的光荣任务。每逢节日,市工人文化宫里,迎来了农民兄弟,工农欢聚在一起,工人总是谈起工厂里在给农村生产什么,然而每次都好像说不完。屈指数一数长沙有多少大的、小的、现代化的工厂,这些工厂又制造了多少农业生产机器、工具和农村生活资料呢?不行,一时简直数不清。
就在湘江下游岸边不远,座落着湖南农业机械厂的巨大厂房。1958年,这里开始生产丰收牌拖拉机;不久,她将要扩建成为湖南第一座拖拉机厂。在南郊,有每年供给农村成批排灌机械的长沙水泵厂。这个工厂在刚解放时,还只是几十家私营小机器店拼凑拢来的不满百人的小型机械厂,当时只能承揽一些零星的修理杂活。到1953年,全厂也只能仿制一种水泵,而去年的产品品种却增加到了七十种。1958年制成功二十四时口径的大水泵,它的威力,可以把一千八百公斤的水量,举到七十九米的地方。发动一部这样的机器,几十万人的吃、用水,不用愁;一千亩受旱的田地,一小时里,会吸足解旱的甘露。这还不是最大的,最近设计成功的“湘江巨龙”,每个小时的排水量比它多了五倍以上。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过去没有的,今天有了,而且更多、更好了。这是长沙工业建设发展的“常规”,而每走一步,都留下了可歌可颂的伟迹,出现成百成千的优秀儿女,于是,你会看到,长沙人民在十年的革命和建设里,如何踏着革命先辈的脚迹前进,如何继承和发扬了烈士们崇高、伟大的革命英雄气质,更高更高地举起总路线的光荣旗帜。
全国人民代表、曾经连续二十次当上全市、全省、全国先进生产者的建筑工人刘正良,是最感人的先进人物之一。解放以来,不必说他领导的建筑工程队年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他那闪烁着集体主义思想光芒的故事,细讲起来,就可以编织成一串串晶莹璀灿的珍珠。听,他为着到全市、全省的工地上去推广自己的先进经验,宁愿每月牺牲一半的工资而毫无怨言。他细心帮助过十六个落后的工人,现在这些同志大部分当上了先进生产者,很多人入了党。还是他,在社会主义竞赛中派出自己队里优秀的技工去主动支援对手,使对手很快赶了上来。也是他,战胜文化上的令人难于相信的困难,把先进经验一字一句编写成书,编成舞蹈,还经常创作文艺作品,被选为市文联的副主席。最近,这个普通的工人,已经被任命为建筑工程师了。
高尚的共产主义思想风格,同样在湖南农业机械厂普工胡汉云的身上集中地体现出来。他似乎是另一种性格的人,不声不响地劳动,忘却了自己。因为生产的需要,他从拿计件工资的清砂间调到拿计时工资的热处理间,一个月的收入减少了很多,不但没有影响劳动热情,反而劲头更足。领导上要给他保留原有的工资水平,他说:“钱多钱少,有什么要紧!工人阶级搞生产,为了人民,不是为着几个钱。”在热处理间,他创造了大大提高工效的双层装炉法,又使原来的手工操作实现了机械化。胡汉云的工作岗位调动过很多次,他就是在那些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贡献一个共产党员的最大的热情、毅力和创造性的劳动。
应该再介绍一下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里的“闯将”,水口山第一冶炼厂的老工人、现在的冶炼工程师齐昌栋。在旧社会,齐昌栋被资本家三次开除出厂。原因是他想过能够增加生产也可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巧计,工厂的厂主骂他“打懒主意”,赶他出厂门。解放以后,齐昌栋的智慧能够充分施展了,他不断地创造奇迹。前年,经过前后几年努力探索而打破了世界横罐炼锌常规的重大建议,终于实现,每年替国家增加大量锌块。
刘正良的主动协作,助人为乐的品质,胡汉云忘我劳动、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齐昌栋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格,像拂煦的春风,吹遍千家万户;具有共产主义思想风格的新人新事,处处涌现。这一切,使人不能不赞叹着:红色的长沙!英雄的土地!可爱的人民!
展望长沙的未来,使你想到美妙的锦绣。而享有近百年中外声誉的著名的湘绣,可以说得上是以长沙为家的。在五一路湘绣大楼,千条万幅绣面上,山明水秀的潇湘风光,尽览无遗,把人引到诗一般的境界。解放到现在,长沙的绣工从三百多人,增加到了一万二千多人。绣花姑娘们绣“活”了人间美景,大好山河。我们赞美这青春常驻的锦绣,更赞美自己的青春常驻的长沙!
这是长沙岳麓山的爱晚亭,是毛泽东同志早期进行革命活动时常来读书和开会的地方。


第8版()
专栏:党委书记手记

一出戏的诞生
中共武汉市第一商业局委员会副书记 江洪其
今年年初,我们第一商业局系统的职工自己编写、自己演出了一个反映商业职工如何为生产、为人民服务的大型话剧“亲人”,这戏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尤其是商业职工,反应更加强烈,大家都被剧中先进人物郑玉岚的英雄形象所感动,认为是受了一次深刻的共产主义教育。许多同志从剧中得到了启发,纷纷以剧中英雄人物的先进思想来要求自己。大家自觉地开展了一个向郑玉岚学习、把顾客当亲人,更好地为顾客服务的群众性热潮。
写剧本,我们过去谁也没写过,根本不懂得戏剧创作上的一些“悬念”啦、“冲突”啦、“高潮”啦的玩艺儿。可是,大家都迫切地希望用文艺的形式来歌颂一下我们自己的英雄模范。从1958年大跃进以来,我们的商业工作也跟其他工作一样,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一个一个令人鼓舞和激动人心的事件接连而来,成千上万的先进工作者成长起来了,涌现出来了。同志们这个想法提出来以后,立即得到了党委的支持和鼓励,于是,同志们便商量了一下干起来了。
开始写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可真不少,写来写去总不像个戏,事情说了一大些,却没说清个红绿来。可是大家并不气馁。因为我们具备着两个写戏的基本条件:首先是咱们对于所要写的生活非常熟悉,素材到处都是,而且我们对它非常热爱,自己的感受也很深刻,要写的内容很丰富。其次,由于我们都长期生活在商业部门,亲自参加了商业部门各种政治斗争,所以对商业部门中两条道路、两种思想斗争也非常熟悉,爱憎分明。再加上我们能紧密依靠党的领导,依靠群众,虚心学习,为了把戏写好,同志们经常向党请示,找大家商量,一遍一遍地讨论,一点一点地研究,你一个建议,我一个主意,大家往一块凑。同时,大家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文艺理论,凡是有关反映大跃进题材的戏和电影,我们就挤时间去看。看了不足,就找剧本来读,读了再去看,反复地学习人家好的地方。听到哪儿有文艺理论和创作经验的报告会,就千方百计地跑去听,听了就回来结合自己的创作讨论、研究、修改。就这样,从各方面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更加上党的及时教导和亲切的关怀,经过反复地修改,剧本居然也就初具眉目了,人物也活了,事情也顺了。
第一次定稿写成以后,为了征求更多方面的意见,就拿给专业文艺团体去让专家们给评一评。专家们一看,又鼓励说:“写的不错,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性很强,也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再加加工,就能成为一个好东西!”大家一听,信心就更高了,劲头也更大了。在这时党又时刻嘱咐大家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同志们虚心诚恳地接受了专业文艺团体的意见和热情耐心的辅导,凡是提出来需要删节的地方,只要是对的,就毫无保留,毫不心疼地大刀阔斧删节,凡是认为需要加以丰富的地方,便又认真地研究加工。又经过了很多次修改,戏就比原来好多了。这时,党委决定,为了及时配合比学赶帮运动的开展,结合中心工作向职工进行宣传教育,并且也为了更广泛地让群众鉴定这个戏的好坏,立即抽调了演员排练,演出。在演出过程中,又根据群众的意见,反复地改,局党委的负责同志也常常和大家一起讨论和研究、往往是一搞,就搞到深夜一两点钟,这更鼓舞了大家的干劲,就这样经过了不知多少次的修改补充,剧本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再说演戏吧!开始的时候,谁演过话剧呀?连普通话说起来都咬嘴,至于什么布景、灯光、化妆…那就更是一窍不通了,可是大家并没有被吓住,因为演员都是一些营业员、加工员、会计员和商店支部书记等,演的是自己的事,宣传自己的工作,而这又是大家长久以来想把自己搬上舞台的热切愿望,所以每个人都像有一股力量在顶着,政治热情非常高,干劲非常大,都把演好戏,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有些生活不熟悉,就深入体验生活,普通话说不好,就到处求老师,哪个字咬不准,就把它写在手上,记在心里,逢人就学,见人就问。在寒冷的冬夜里,同志们一面排着戏,一面还是满头大汗。很多同志在睡梦中还在说着台词,复诵着导演的提示。一些布景、灯光等舞台工作,则一方面向专业文艺团体拜师学徒,一方面自己动脑筋,想办法。为了掌握这些技术,又不影响排戏,大家在演员休息的时候,仍然一遍一遍地试验、学习。由于有了一个明确的思想目的,加上勤学苦练,齐心合力,技术也就很快地被掌握了。当一些专业文艺团体的同志们看到在演出过程中,只用了一分多钟就换了一台比较复杂的布景的时候,都感到有些惊讶和赞叹。
在排戏的过程中,为了使同志们早日达到角色和剧情的要求,党委一直重视了政治思想工作,成立了党团支部,根据排演的各个阶段所出现的具体情况,及时提出中心口号。例如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提出了“过五关”(语言、动作、情感、气氛和舞台工作)的攻关战斗,而当剧中主人翁郑玉岚在塑造上不能达到要求的时候,则又提出了“一切为了郑玉岚”的战斗口号,号召大家人人为郑玉岚的塑造贡献力量。局党委的几个书记经常亲自在现场指导排练和同志们一起分享创作的甘苦,一起研究创作上的关键问题,及时正确地指出了出路。广大的商业职工也为话剧的演出作了强大的后盾。职工们听说是演自己的戏,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做布景时,职工为我们送来了大批的包装布,送来了最好的木匠和演戏所需要的道具。职工们是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演员们的服装,职工们也利用一切时间只用了两天就全部做成。一些专业文艺团体的专家也亲自来辅导,认真耐心地帮助我们排练。
就这样,在党的密切关怀下,在演职员的艰苦钻研和广大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在专业文艺团体的热情协助下,戏终于排出来了,和广大观众见面了。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群众的创造才能是最巨大和最丰富的!


第8版()
专栏:

民兵赞(三首)
解放军上等兵 王石祥
凤凰山上落凤凰
凤凰山上落凤凰,
姑娘练武上山岗,
步子飞跃胳膊闪,
百凤朝阳展翅膀。
枪上肩,枪下肩,
装子弹,退子弹;
看她们练得多带劲,
看她们练得多熟练!
姑娘巧,巧姑娘,
宽肩膀,红脸膛,
耕耩锄刨是行家,
练兵场上英雄将。
地头操练
一阵哨响,
麦田里燕子飞翔;
一声口令,
民兵排成一道道人墙。
人墙里,
刺刀闪亮;
刺刀里,
映着英雄的脸庞;
男民兵,
头系白毛巾;
女民兵,
辫子缠在脖子上。
步子走,
地发抖;
杀声喊,
天摇晃。
一阵阵歌声一阵阵笑,
枪声飞散头昂扬……
湖上渔歌
一只燕子点水过,
两把船桨戏水波;
姑嫂二人去捕鱼,
一船笑声一湖歌。
一群大雁湖边过,
姑娘用手跟嫂说,
嫂嫂放桨拿起枪,
枪声响处大雁落。
枪声响处大雁落,
大雁落处笑脸多;
小伙子齐夸枪法好,
嫂嫂脸上泛红波。
姑娘才要夸哥哥,
嫂嫂拨船箭飞梭,
“你这个丫头甭多嘴,
知道你爱民兵连的好小伙!”
姑娘撒网唱渔歌,
嫂嫂支篙掌住舵;
一支渔歌一网银,
船上银鲤上了箩。
一只燕子点水过,
两把船桨戏水波;
姑嫂渔船回食堂,
一船笑声一湖歌……


第8版()
专栏:

干旱也是纸老虎
华实
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件振奋人心的事迹:广东雷南县从1958年10月到今年春天,一连十六个月没有下过大雨,遭到了百年罕见的严重旱灾,而195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比大跃进的1958年,仍然增产一成多,全县农民除留足口粮以外,还破天荒第一次留下了一千四百四十万斤储备粮,农民丰衣足食,全县每户平均存款三十多元。这不仅是亘古未遇的奇迹,就是最富于想像力的童话家,也未曾编过这种神话般的奇谈。
这一事实表明,在党的领导下,有了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这“三大法宝”,有了六亿人民的“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共产主义风格,干旱是完全可以被战胜的。再凶恶的旱魔,在刚强的人民面前,也不过是一只一戳即穿的纸老虎。
不过,这种纸老虎与真正篾扎纸糊的纸老虎,又并不完全一样。篾扎纸糊的纸老虎的确是不会吃人的,胆小的人怕它,也不过受一场虚惊,伤害不了什么。干旱这种纸老虎,确是一种欺软怕硬的纸老虎。你越是怕它,不敢戳破它,不敢和它作斗争,它就越凶恶,越可怕,有时还会真的吃人;你越是不怕它,敢于戳破它,和它作坚决的斗争,你就一定能战胜它。
广东雷南县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河南省抗旱斗争的事实同样证明了这一点。笔者所在的洛阳地区,1942年只旱了四十天左右,由于当时的农民被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封建地主阶级压榨得喘不过气来,没有力量去同纸老虎战斗,结果纸老虎张牙舞爪起来,无数的生命被吞食,多少人被弄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流落他乡。去年,这里遭到了多年未遇的百日大旱,旱情比1942年严重百倍。但是,由于我们已经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不仅有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三大法宝”,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成为向自然界开战的无畏战士,及时认清了纸老虎的真面貌,提出了“抗旱抗到天低头,无雨也要保丰收”的豪迈口号,全党全民向干旱开展了勇猛的斗争,结果我们战胜了干旱,获得了农业生产空前的大丰收。
由此可见,干旱会不会成灾,丰收能不能获得,决定的因素是人,而绝不在于干旱本身,也不是“天老爷”。“丰收由人不由天”,这就是我们时代“人定胜天”的特征。当然,我们说“丰收由人不由天”,并不是盲目向“天老爷”摆威风,而是自然界本身就为我们提供了这种现实的可能性。因为水是客观存在的,天不下雨河里有水,井里有水,河水干了,井水尽了,地层深处的水不会尽,永远会给我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源。我们是自然的主人,不是自然的奴隶。我们向大自然要水,向一切有水的地方要水。“天上无水地上找,地上无水地下寻。”只要我们抱定“人定胜天”的坚强信念,拿出翻江倒海的雄伟气魄,就一定可以战胜干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