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西藏春播的一天
新华社西藏分社记者、西藏日报记者集体采写
3月22日,在拉萨、山南和昌都等西藏主要农业区,翻身后的藏族农民们进行了紧张愉快的春耕播种。这里报道了这一天西藏农村春播中的一些现场情景和新人新事。
拉萨平原播种忙
在拉萨平原上,这天红日普照,晴空万里。黎明,当朝阳刚刚照上布达拉宫的金顶时,拉萨市西郊区南岗欧协乡的田野上早已沸腾起来。阿亚村东风农业生产互助组全组农民都穿上了新衣,打着国旗和彩旗,给耕牛和农具系上了红缨和哈达,用隆重的民族形式来庆祝属于他们自己的第一个春播季节。田头上,彩旗飘扬,松烟萦绕。互助组组长格桑白真向三头耕牛献了青稞酒,小姑娘央宗端着染色的小麦穗向犁手们预祝丰收。于是一次不寻常的春播开始了。三架铁犁在人们的欢呼中迅速翻开了水饱肥足的泥土。紧跟在铁犁后面,三个妇女把精选过好几次的小麦良种播到犁沟里。再后面就是拾草根打畦埂的人群。十名能干的青年妇女排成两行,非常敏捷细心地把播种后的田土分割成一条条整齐平直的小畦,她们唱着优美的藏族民歌,表示内心的无限欢乐。小伙子格桑架着一盘木耙愉快地在地里压碎土坷垃。过去把地里的土坷垃弄碎得用小木棒敲打,既费劲又费时,现在用新制出来的木耙平地,一个小时的工效相当于过去四十个人用木棒敲打一天。
过去,西藏农奴在封建统治下,耕作极为粗放,播种时,用两头牛拖着木犁围着地头转圆圈,浅浅地划一道沟,农奴用一根削尖的木棒,沿着浅沟捣一个洞,丢一撮种籽,田土高低不平,到处都是土坷垃。去年,广大农村经过民主改革运动,生产力解放了,翻身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生产热情空前高涨,积极改进了农具和耕作方法。这一天,东风农业生产互助组的七克“千斤田”采用了条播和适当密植,从翻地用的犁到撒粪用的筐,全是经过改革的新农具。
往年,南岗欧协乡的藏族农民在封建农奴制度统治下,每逢春播心里倍加忧伤,因为播种和劳役属于自己,收获和享受却属于三大封建领主。今年,翻身农民有了土地,有了耕牛,有了农具和种籽,春播的果实自己收获,因而人人心情振奋,个个干劲冲天。南岗欧协乡卫星农业生产互助组的卜布次仁和他的妻子卓玛,在自己的十多克土地上一边劳动一边谈论着播种后如何加强田间管理,争取特大丰收。一个名叫古桑德庆的妇女回忆起过去春播中受监工毒打的情景时,感慨地对卜布次仁夫妇说:“现在,田头上再也看不见领主和监工的凶恶面孔了,再没有皮鞭和木棍了,到处是红旗和欢笑,自己给自己干活,一点也不觉得累。”
现场会议
3月22日,在山南专区乃东县的泽当区已经是春播的第三天了。这天,中共乃东县委会在雅鲁藏布江边一块名叫“撒惹”的田地上召开了一次播种技术现场会议。相传,一千多年前,西藏人民第一次试种田地,就是从“撒惹”开始的。大清早,泽当区各农民协会委员、各农业生产互助组组长和几十个有经验的老农民,迎着朝阳来到“撒惹”地里,观看播种新技术表演。
播种技术的现场会议开始时,中共乃东县委书记岳升云拿起铁锹,把堆在地里的粪肥熟练而均匀地撒开。他一面操作,一面向老农民讲解施肥的重要性。这事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他们说,过去种地很少施肥,现在每克地要施两万斤肥料,真是了不起的事。大家立刻学着县委书记的样,拿起铁锹,向田里扬撒粪肥。
施肥以后,泽当乡的几个老犁手和泽当乡农民协会委员噶均?喝着肥壮的耕牛,一犁挨一犁地翻起了酥松油黑的泥土。他们一边犁地,一边向参加现场会议的人们说:“现在我们成了土地的主人,再不能像过去为封建领主干活那样,犁一沟、留一埂,一定要一犁挨一犁,作到深耕细犁,争取粮食丰收。”
接着,四个青年突击队的小伙子一声呐喊,架上两头拉着耙的骡马,把犁过的土地耙得平平坦坦。西藏农民过去平地没有耙,也不用骡马耕地。农具改革运动中,乃东县大破常规,训练了几百头骡马,制造了五万多盘耙。
犁完地,学巴和卓玛泽珠两个有经验的播种手顺着犁沟,把颗粒肥大的青稞良种撒到地里。随后,妇女们把播种后的土地整理出笔直的畦埂,使播在地里的种子被一层薄土严严地掩盖了。为了达到丰产的要求,今年乃东县农村普遍比往年密植了20%以上。
参加播种新技术现场会议的人们都说半天里就学到很多新东西,回去后一定要马上推广。
昂曲河畔的劳动歌声
这天,在春光明媚的昌都昂曲河畔,先锋农业生产互助组的组员们起得特别早,男女老少打着国旗,抬着毛主席画像,牵着耕牛,扛着农具和种籽,敲锣打鼓地向田间出发了。他们首先来到了副组长扎加的地里。扎加今天到区里开生产会议去了,大家都说应该先给他的地下种。
农会主任扎西绕登首先破土开犁,他熟练地驾御着中共昌都县委会发给的新式步犁,组长拉喜敏捷地跟在后边撒种。这位翻身的女农奴抓起一把颗粒饱满发亮的青稞麦种对旁边的农民们说:“你看麦种多胖。”在自己土地上播种的扎加的妻子感慨特别深,往年她在这块土地上给封建领主耕种,领主的皮鞭在她身前身后飞舞,自己挨饿受累,种出的粮食全部给封建领主拿走。今天,在同样的土地上为自己劳动,这是她过去连作梦也没有想到的事。去冬今春,扎加和她都参加了先锋农业生产互助组,他们大干一冬,苦战一春,在地里施了五千斤基肥,深耕了四遍,他们计划等青稞出苗以后,还要施一次追肥,拔四次草,加强田间管理,确保粮食丰收。
傍晚了,农民们还舍不得离开田地,直到天完全黑尽了,他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高歌,唱了“东方红”和“社会主义好”之后,又唱起了他们自己新编的歌子:
东南山上升起了红太阳,
那就是恩人毛主席;
驱散乌云赶走黑暗,
阳光照耀我们作主人;
走上互助合作的大道,
永远不忘共产党。
(附图片)
西藏拉萨市郊农民大搞积肥迎春耕赵家烈陈宗烈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简要新闻

充分利用土地多种种好
湖北扩大春播面积
湖北各地人民公社千方百计节约用地,扩大春播面积。
枣阳县采用平坡填沟、调整不合理的渠道线路、小块并大块等办法,已扩大春播面积有十多万亩。恩施地区许多公社还广泛采取蔬菜和猪饲料上山,保证了粮棉作物面积的扩大。全省大小城市的居民近来也都在近郊和市内一些历来没有耕种过的闲地上种了蔬菜或小杂粮。
(新华社)
常德利用基本建设废地
湖南常德县在去冬今春水利、交通等基本建设中挖、压了一万六千多亩田地,最近,各公社按照县委的指示分别把这些土地划给生产队、作业组经营。生产队所整理的挖压地,同样纳入生产计划,并且建立生产责任制,实行超产奖励。经过最近十多天的努力,这些被挖压的田地都已改成了水田或旱地,部分已经种上了春荞麦和早玉米。
 (新华社)
勃利县高低秆作物间种
黑龙江省勃利县在大力推行玉米和大豆高矮棵作物间作密植的增产经验,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959年勃利县在六百多亩面积上试行了玉米、大豆间作,增产效果都很显著。因此,今年全县的玉米除和大豆间作外,还计划与土豆等作物实行间作。
分宜大建红薯山南瓜山玉米山
江西分宜县发动全民在荒山荒岭上大建红薯山、南瓜山、玉米山,使全县千余座荒芜的山岭变成粮仓,争取今年增产七千多万斤粮食。全县到3月中旬已经建立的红薯山有三百零五个,南瓜山七百六十一个,玉米山一百一十个,春播杂粮面积扩大七万多亩。
辽中县抢种水稻上茬作物
辽宁省辽中县每天出动一万八千多人、三四千副犁杖,突击抢种水稻上茬农作物。
在水稻田增种一季作物,是当地几年来经过试验获得成功的一项增产的好办法。例如茨于坨公社水稻技术员王国栋试种的二亩七分地的麦稻两季作,每亩产麦稻七百三十六斤,比种单季作物增产80%。今年全县确定稻田实行两季作。3月25日普遍开始播种。


第3版()
专栏:

吉林掀起粮食超纲要增产运动
大办“过黄河田”“跨长江田” 全面进行“后勤”工具改革
本报长春1日电 吉林省农村形势极为良好,各项备耕工作的规模和部分春播工作的胜利开展,标志着全省农业战线已进入持续跃进的新阶段。
两年大跃进,两年大丰收的经验,使吉林省农业战线上进一步掌握了一早百早的精神。这是当前农业生产中突出的特点。全省的备耕工作去年秋季即已开始。当时各地人民公社结合秋收,三十天左右便超额21%完成了二千多万亩深翻地任务。接着,又出动了二百多万名社员,在“与蛟龙开战,向粪肥要粮”的口号下,开展了以兴修水利和积肥造肥为中心的冬季生产运动。由于这些工作比往年提前,各项备耕工作进一步达到了多快好省,全面细致。目前,全省在农田基本建设方面正在为闯过三关(土、肥、水)而努力。深翻地的头遍耙压工作基本结束,二遍,三遍正在进行,大部分深翻地已经整平。积肥完成了原计划的129.8%,平均每公顷施肥量可达三十七点五吨,90%以上已送进地里,已完成的水利工程,受益面积比去年增加四百三十五万亩,以拦截桃花水为中心的大拦、大堵的蓄水灌田运动已形成高潮。根据合理密植的要求,全省种子已全部备足,纯度达90%以上。
春播工作也比往年提前。现在,全省已播下适合早种的小麦、谷子和各种油料作物等二百一十七万多亩。这些作物提前适时播种,可以改变过去因春季集中播种,夏季集中铲趟,秋季集中收割所造成的人力,畜力过分紧张和由此带来的耕作粗放现象,便于今后更加细致地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提高耕作技术。
标志着吉林农业生产持续跃进的另一特点,是席卷全省的“三超(农业超包产,畜牧业超指标,多种经营超产值),两赶(穷管理区赶富管理区,低产区赶高产区),一提高(劳动效率提高)”的竞赛运动,推动着各项生产不断向前发展。从2月初开始,各地人民公社积极进行1959的收益分配工作,全面安排了社员生活。将应该分配的钱款按时分到社员手中,口粮按指标也落实到户,对食堂也进行了整顿巩固工作。从而,进一步激发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出勤率达到90%以上。接着,各地都从发动群众,总结经验,挖掘增产潜力和分析持续跃进的有利条件入手,订出跃进指标,在“三包”落实的基础上,迅速掀起以“三超、两赶、一提高”为内容的社与社,管理区与管理区,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的生产竞赛运动。各地人民公社出动一百三十多万人突击积肥、造肥、送肥、改良土壤,向低产田大举进军。目前,全省已改造各种低产田六百万亩。与此同时,全省又出现了一个汹涌澎湃的“跨长江、过黄河,超纲要”的大搞“三田”的增产运动。永吉县的“三田”(即“跨长江”田、“过黄河”田、“超纲要”田)面积已达到粮豆播种面积的50%以上。广大社员积极往“三田”地里加趟加堆的增施粪肥。九台县部分公社“三田”的施肥量已由原来的五十吨增加到七十吨以上。各地还采取开荒扩大耕地面积来保证实现今年的持续跃进,夺取人民公社化后的第三个大丰收。据初步统计,全省今年可扩大耕地面积四百多万亩。
在“三超、两赶、一提高”的竞赛运动中,各级党委组织万余名干部,由书记挂帅,深入到落后地区和穷管理区、穷队加强领导,因而,使这些地方迅速改变了落后面貌。据蛟河、大安、洮安、永吉等县不完全的统计,在备耕生产中就有一百多个落后管理区和大量的生产队跨入了先进行列。
全省春播大忙季节已经到来,最近,各级党委纷纷组织检查团,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检查,把备耕和春播工作推向新的高峰。
本报长春1日电 以改革“后勤”工具为内容的机械化半机械化浪潮,正在吉林省四百多个人民公社中扩展开来。农村“后勤”(包括炊事,养猪和粮草加工)劳动占用着大量的劳动力。鉴于“后勤”工具有制造简单、用料少、成本低、收效快、容易制造的特点,各地就在农具改革运动的同时,大改“后勤”工具。吉林市地区的永吉县一马当先,两个月就基本上实现了粮米、饲料加工机械化、半机械化,炊事和养猪工具部分的实现了半机械化。不久,全省掀起了“学永吉、赶永吉、向‘后勤’工具要劳力”群众革新高潮。从各级干部到广大群众;从农村的铁匠、木匠、石匠到炊事员、饲养员和一般社员,人人动手、个个献计。数百万人卷入这一运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已改革的“后勤”工具达十万余件。吉林、长春、通化、白城四个地区有三千二百二十八个食堂和一千三百个养猪场基本实现了半机械化,二千一百八十六个管理区实现了粮米或饲料加工机械化半机械化。从碾米磨面到食堂的切菜、洗菜、淘米、洗碗、供水;从饲料粉碎到养猪场的送食、供水、运粪一直到圈门开关,都有了各式各样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工具。
过去全省常年要有三十六万强劳力从事“后勤”工作。一名炊事员服务三、四十人,一名饲养员养猪二、三十头,劳动效率很低。“后勤”劳动由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半机械化之后,劳动效率成倍提高,一人代替几个人工作。仅永吉、榆树和长春市郊区部分人民公社调查,炊具和养猪工具改革后,食堂炊事员与用饭人员的比例已由过去的一比三十提高到一比六十至八十,养猪员每人平均养猪由过去的二十头提高到八十头至一百头。长春、吉林两个地区由于改革了“后勤”工具三万八千件,已解放出五万多劳力和三万多头畜力参加了春耕生产。预计全省在年末基本实现“后勤”操作半机械化以后,从事“后勤”工作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力总数的比重,将由15%以上,降到7%左右。全省地多人少劳力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得到缓和。


第3版()
专栏: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牧业争地争劳力的矛盾
玉山县农牧生产共同跃进
本报讯 江西玉山县在取得去年农牧业全面大丰收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两业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更好地促进农牧业双双跃进。
玉山县在讨论今年农牧业的跃进规划时,少数人认为去年农牧业全面丰收了,今年农牧业还要继续共同大发展,就要发生难以解决的争地争劳力等问题,因此,今年只能使两业中的一业继续大发展。大家经过分析后一致肯定今年农牧两业都要继续大发展。至于发生相互争地争劳力的问题,只要积极想办法,也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根据以粮为纲、全面跃进的精神,玉山县今年农牧业跃进规划首先要求粮食总产量增长40%,棉花总产量翻一番,油料总产量增长20%。这样,大力发展农业,就为发展牧业提供了更多的饲料和资金。根据农业发展规划又要求大力发展牧业,为农业提供更多的肥料。今年决定养猪七十万头,比去年翻一番,实现亩田二头猪,耕牛增加20%,家禽增加一倍,其他羊、兔等也有相应发展。
对农牧业争地的问题,采取三条措施加以解决。第一,早稻面积由二十二万亩扩大到二十三万亩,经济作物比去年扩大一万八千亩,饲料地由三万亩增加到五万亩。扩大饲料地的办法是开垦一部分荒地,从农业上拨出一部分低产旱地,利用一切零星地。今春以来,全县已开垦荒地一万多亩。第二,实现饲料高产化,节约使用饲料地。首先选种高产饲料作物,如蕉藕、红薯、莙达菜、萝卜等。第三,广泛运用山区丰富的野生饲料,大量青贮。争取今年夏季全县达到十万个青贮窖,平均每个公社有四千个。
为了解决农牧业互相争劳力的问题,玉山县采取了这些主要措施:一、县委和各公社党委层层建立了有技术人员和铁木工人参加的养猪技术革新委员会,第一书记亲自挂帅,领导开展养猪技术革新。首先革新花费劳力最多、效率又低的切料工具,实现切料半机械化、机械化。去年和今春已创制成功铡草机、切片机、刨丝机、磨粉机、粉碎机等五种先进切料工具,工效比过去人工切料提高五倍至十倍;目前大批铁木工人正在赶制赶造,力争今年全县推广各种切料机五千部,达到平均每个公社有二百部。二、实现运送饲料和肥料车子化。各社正在广泛利用旧木料制造土车子,同时把去冬今春兴修水利遗留下来的土车子、土火车、木轨道等加以整修利用。三、实现养猪用水自流化。各个养猪场运用毛竹做水管,用三合土砌水沟,引水进场,节省过去挑水、抬水花费的大批劳力。四、合理安排、灵活使用劳力。确定全年80%的劳力搞农业,以5%的劳力搞牧业,并随农事季节忙闲和各业发展需要灵活调动,从而顺利解决了农牧业互相争劳力的问题。
(刘光辉)


第3版()
专栏:湖南通讯

巧干
本报记者 彭香林 黄生谱 李进挺
在新开垦的处女地里,早稻种子发芽了,油菜田和绿肥田里,一片锦绣,一冲又一冲翻犁好的水田里布满了黑浸浸的肥料堆,使人们对今年农业丰收充满了信心。
湖南衡山县吴集人民公社的春耕生产大忙已经来到了。真奇怪,田里劳动的人并不比往年多,而春耕准备工作为什么做得特别出色?
几天的访问,使我们找到了一个答案:巧干。
公社党委负责同志说:自从去年开展群众性的工具改革运动以来,全公社创造、仿制的新工具有七十三种,推广使用的共五万多件,这就等于增加了二千五百多个劳动力。去年冬天,由于使用土机械修水利,只四十五天,就修起中小型水库一百零八座,塘堰七百多座,比过去十年修的水利工程多五倍。现在每亩田已积肥一千五百担,比往年增加了一千担,田里的犁耙工夫,也做到两犁两耙,原来荒田荒土种上不算,还新开荒一万八千亩,以及造林、修公路、修河道等。社员们都说:“工具改革使这里人增加了千百万双手。”这句话一点也不错。
车子战胜了扁担
在这个公社里,给人一个突出的印象是,再没有人用扁担挑运物品了;在田间大道和山坡小路上,到处可以见到独轮、三轮、四轮车子,有手推车、牛拉车、土火车、绞盘车、滑道车………。田力生产队妇女们使用的手推车,一次可以装运四担肥料,这种车子到了田边,人一转过身,两手把车辕朝下一压,车轮就像蝎子翘尾巴一样滑出来、翘上去,手推车变成了拖泥船,把肥料直接运送到田间粪凼里。人们称这种车子是“水陆两用活轮车”,载重四百斤,比肩挑提高工效两三倍,一天可运一百六十担肥料下田。
说起这部车子,就使人回想起去年12月间,大家用车子送肥,运到水田边,还要再用扁担挑下田去。老农曹时青捋着胡子说:“我一定要造一部能上山、能下田的运肥车。”在公社党委的支持帮助下,一个有木工和老农参加的诸葛亮会召开了,能工巧匠们个个磨拳擦掌,苦思苦想。龙山生产大队木工郭俊满连夜画图,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制成了这部能上山能下田的水陆两用车。第二天一早他跑到公社党委报喜,一看其他十四个生产队制的两用车也送来了,经过当场比武,大家都说郭俊满造的这部两用活轮车最好,在全县新工具比武会上也评为第一,很快就在衡山全县推广使用了。
放下扁担,推起车子,这在吴集公社可以说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变革。1958年以前,这里的人很少见过车子,后来有了一些车子,人们开始不习惯使用,还发生过“扁担和车子”比赛的故事。田里大队的妇女最先学会了用车子,但一些男社员不相信车子比扁担强,推选出谢顺生和陈丁生两个大汉子和妇女比赛:同样的距离、时间,用车子一天运肥一百六十担,人挑只挑了四十担。两个大汉子累得腰酸背痛,妇女们用车子却轻轻快快,并不很累。扁担被车子战胜了。现在,车子已经成了人们的随身宝,社员曹雪兰夫妇俩都是好劳动,他俩人就有三部手推车;老农曹用廷拿出存放了二、三十年的棺木,给六个儿子每人做了一部车子,还献出四部车子的材料,让更多的人用上车子。全公社仅手推车就有六千八百多部,做到了每个劳动力人手一车。全公社还造了几百部牛车。人们都说车子能使半劳动力变成强劳动力,一个劳动力变成三个劳动力。
不再用耙头翻凼
沤在田里的凼子该翻了。过去,翻凼都是一个人用耙头翻。今年,他们是两个人操纵一架两张连在一起的有六尺长的大耙,像拉锯一样,一来一往,两丈长、六尺宽、一尺多深的粪凼,只要三、四分钟就翻完一个。看起来挺轻巧,费力不大;两人操作,一天能翻二百多个大粪凼。过去用耙头翻凼呢?一天最多只翻得二十多个。
今年,肥料比往年多了好几倍,社员们一则喜,一则愁,喜的是肥料多了能增产,愁的是用耙头翻不过来。淡家冲大队党总支书记赵恒仕和木工穰治华动了心思,他们商量要试制一种快速翻凼器,于是搬来一张耙田的耙,一边由一人掌握耙,一边用绳拉,翻凼确比小耙头快,但使用不方便;他们又把两张耙连到一起用手掌握着翻,经过多次改进,结果很好,就是用铁耙齿不合算,后来又改成竹耙齿,等正式下田试用的那天,人们都欢天喜地的跑来看。从此翻凼器成了人人喜爱的东西,全公社由于使用翻凼器,布满三万多亩水田的粪凼已翻了四次,这一项革新,全社就节省劳动日十三万六千多个。
畜力水车站
在这个公社的河、港、小溪边,都有一座座小茅棚,茅棚上写着“畜力水车站”几个大字。里面一头牛拉着一架转盘,带动几部水车转,一股股清水灌进了田。走近看时,赶牛的不是带着针线做活的老婆婆,就是带着书本的小孩子。畜力水车站是去年抗旱时的产物。那时,全公社大部分劳力集中抗旱,其他工作没人管。木工丁桂生看到社员为了车水日夜苦战的情景,又看到耕牛闲着没处使用,他就利用绳索牵引机的转轮,做成了牛拉转盘水车,牛在轮盘内拉着转,起初因占的地方大,不能移动,小溪边不能安装;又把转盘改小,牛在外边转,这样轮盘齿少,转得不快,工效不高。他日夜琢磨,连吃饭也把筷子摆成转盘钻研,终于想出了在大轮盘边安装一个小侧轮,这样就加快了转速。牛拉水车成功了,一天可灌田十三亩。全公社做了七十八部牛拉水车,去年节省抗旱劳动日二十多万个,同时保证了全面丰收。现在牛拉水车又开始转动起来,向田里灌水了。
春耕季节“不太忙”
吴集公社在春耕中巧用新工具的事情,真是看不尽说不完。除了上面说过的几件以外,还有撒粪用的牛拉撒粪器;犁田有改良式双轮双铧犁,它比旧犁提高工效四倍多;耙田有三用耙,原来耙三道,现在一道就行了;除了插秧机,还用拔秧器代替手工拔秧;整田塍也有田塍荡光器;有点灰器代替手点灰;有喷雾船代替人背喷雾器;有四轮横直中耕器代替人力?田。农副产品加工方面,有水力自动碾米厂、油榨坊,在养猪场和公共食堂里,也都实现了半机械化。
虽然是紧张的春耕季节,但社员们由于干得巧,并不感到太劳累,在这里人人精神舒畅,个个谈笑风生,在田里休息的时候,人们不是作诗作歌,就是从口袋里掏出书本学文化。连夜苦干的情况没有了,每到晚上,社员们吃过饭都自动地来到政治、技术、文化“三合一”的红专业余学校学习。全公社组成了一百三十四个科学技术研究小组,有一千多人参加。由于技术革新和文化革命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全社已培养出工业技术人员三百二十多名,农林牧副渔的技术人材二千一百多人,社队财务管理人材一千一百多人。人们现在都说:“生产忙,没有文化会更忙;要‘四化’没有文化就化不了啊!”
新的一代
顺着河岸的沙洲上,一群女青年正在忙着“插秧”,走近一看,她们是在用一蔸蔸松针,练习插秧,原来这是公社训练插秧机手的“课堂”。全社计划训练的一千五百名插秧机手,现在已训练出近千名。荆花桥大队女社员陈秋芽,是十六岁的姑娘,早在春节过后,田里水结了冰,她就参加了使用插秧机的学习,她忘记了吃饭,忘了休息,只两天就学会了。她还学会了使用深耕犁,学会了推车子,两年里共学会了二十四种农业生产技术,掌握了十六种新工具的使用技术,成了农村中新的一代农民。


第3版()
专栏:

农牧之间
程浦
江西省玉山县在取得了1959年农牧业共同大发展的胜利之后,进一步运用农牧业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规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为今年农牧业继续共同大发展开辟了道路。
农牧两业本来就是互相依存的,畜牧业需要农业为它创造物质基础(提供饲料和资金),畜牧业发展了,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供优质肥料、畜力和资金)。但是,两业之间也不是没有矛盾,比如要发展畜牧业,就得多种饲料,要多种饲料,就得多占用一部分土地,这样就可能发生饲料跟粮食争耕地的矛盾。在劳动力问题上也有类似的矛盾。正确地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农牧两业就能同时高速度地发展。
有些同志口头上并不反对农牧业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说法,但是,当他们看到两者之间发生争土地、争劳力的矛盾的时候,就不相信农牧两业可以共同高速度地发展。说什么要按比例,就不能高速度;要高速度,就不能按比例。这不仅理论上说不通,事实也否定了这种说法。玉山县农牧业共同发展就是一个例证。这个县采取了一系列的保证农牧业共同大发展的措施,1960年要做到粮食增产40%,油料增产20%,棉花增产一倍;同时,养猪量要由去年的三十万头增加到七十万头,耕牛、家禽、兔等也要有相应的增加。他们是怎样解决农牧两业间争土地、争劳力的矛盾呢?就是自觉地运用农牧业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规律,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在这种安排中充分表现了玉山县同志们的雄心大志和革命干劲。比如在安排饲料地和其他作物面积的时候,他们能够解放思想,打破去年的“一头猪一分饲料地”的老标准,在适当地增加一些饲料地(其中包括新垦荒地和零散土地)的基础上,着重采取一系列保证饲料高产的积极措施,解决了猪的饲料问题。在解决劳力问题上,也表现了同样的精神。按去年的标准,养七十万头需要的劳动力占总劳力的32%;今年由于大搞技术革新,实现养猪生产过程半机械化,就只占用5%的农业劳动力。这样,农牧业争劳动力的矛盾就得到解决了。
可见,要把农牧业同时高速度发展这一客观可能性变为现实,需要的是像玉山县那样树立高速度地发展农牧业的雄心大志,敢于打破旧定额和老标准,大力实行技术革新,切实克服工作中的矛盾和困难,积极采取周密的生产措施。


第3版()
专栏:

贵州省对江管理区社员正在犁田
新华社记者 郑祖德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