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四八交叉作业适用于一切矿山
黑色和有色金属矿山及化工采矿部门已广泛推行
本报讯 煤炭工业部门创造的“四(班)八(小时)交叉作业”先进经验,已经在冶金工业部门的黑色、有色金属矿山以及化学工业的采矿部门中广泛推广。推广的结果证明,这一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不但适合于产品单一、多工具、多工种、多工序以及工作场所不断向前移动的采煤工业,而且对其他类似的地下作业也是适用的。
冶金工业部门的黑色和有色金属矿山曾经派代表到唐山开滦煤矿学习了“四八交叉作业”的经验。到目前为止,黑色和有色金属采矿部门已有半数以上的大中型矿山全面推广了这一先进经验。凡是推广了“四八交叉作业”的各矿,每班实际生产工时普遍增加了一小时半到二小时,工效提高15%到30%,采矿强度(单位面积在一定时间内采出的矿石数)提高15%到25%,掘进进度提高15%到30%。因为采掘加快,顶板压力减少,还保证了安全生产。在企业管理、工人的精神面貌等方面,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便于把矿山工人培养成多面手,并能促进矿山企业综合工作队的发展。
化学工业部门的矿山企业,去年12月间也曾派出工作组到开滦煤矿学习“四八交叉作业”的经验。现在,向山硫铁矿、荆襄磷矿等不少单位已经完成了推广“四八交叉作业”的试点工作,正在普遍推广。锦屏磷矿在部分工作面上实行“四八交叉作业”以后,工效普遍提高了10%到15%;有一个工作面的日产量还比过去猛增了一点六倍。向山硫铁矿在采用这一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同时,实行了利用电铲代替人工扒矿,每个工作面的生产效率比过去提高了二倍以上。


第2版()
专栏:

全国煤矿推行四八交叉作业
实际采煤时间增加 均衡持续高产 工人更能有劳有逸
本报讯 适应煤炭生产高速度发展的需要,全国煤矿企业正在进行一次生产组织的大革命。从去年10月到目前为止,全国五十四个重点煤矿已有一千四百多个采煤工作面和二千八百多个掘进工作面推行了四(班)、八(小时)交叉作业,各占这些企业采掘工作面总数的80%和60%以上。其中京西、抚顺、萍乡、潞安等十四个煤矿,已经全部实行了“四八交叉作业”。在基本建设的井巷工程方面,也已经有64%的掘进工作面推广了这一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
“四八交叉作业”这一先进经验,是峰峰、淄博、阳泉三个煤矿的职工在1958年大跃进中创造的。煤炭工业部总结后认为,这种新的组织形式完全适合煤矿生产地下作业、产品单一、多工具、多工种、多工序和工作场所不断向前推移的特点。它的优越性集中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发挥设备效能,做到均衡持续的大面积高产;二、可以更好地实现有劳有逸地进行生产,增进工人身体健康,促进文化革命的发展;三、可以进一步促进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四、生产安全,节约坑木,并能降低成本;五、可以发扬工人的共产主义协作精神,加强班同班之间的团结。
过去我国煤矿生产一般都是三班作业,不是两班采煤一班准备,就是三班混合作业,各班既采煤又做准备工作。这种组织形式的主要缺点是:交接班时间过长,准备工序和采煤工序之间容易脱节,设备、工时不能充分利用,生产经常中断。“四八交叉作业”是在原有设备和劳动力的基础上,将三班改成四班,各班工作时间仍为八小时,每班有两个小时同另一班交叉作业。在上一班工作到六小时的时候,下一班工人就进入工作面,和上一班一同出煤,并做好支柱、放顶、移电溜子等下一班出煤的准备工作。这样,就使各工种和工序之间增加了不少平行交叉作业时间,消灭了过去三班作业时存在的生产中断及相互脱节现象,保证各班能够按期均衡地完成生产任务。
各矿自从推行这一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以来,工作面的采煤时间都从原来每天十六小时增加到二十小时左右;产量提高了10%到20%;采煤工效率提高10%到30%;生产成本降低10%到15%;掘进进度加快10%左右。由于采掘加快,生产均衡,避免了过去有时因完不成任务而发生的加班加点的现象,相对地增加了工人休息和参加学习及文娱活动的时间。工人们歌颂“四八交叉作业”说:“工时利用高,窝工消灭了,文化娱乐大开展,有劳有逸干劲高。”
推广“四八交叉作业”,还推动了各矿的技术革新运动和企业管理工作。如抚顺胜利矿在推行“四八交叉作业”过程中,发现充填、放炮、攉煤等六个工序占用的时间过长,便发动群众采用了十多项先进技术经验,使各工序效率普遍提高了三分之一到三倍。
阜新、阳泉等矿针对推行“四八交叉作业”后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及时改进了工资工作,加强了对生产第一线的领导和统一调度,使企业管理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附图片)
京西门头沟煤矿实行四八交叉作业后,禹金贵班(前一班)和陈银华班(后一班)的工人正在面对面地竞赛 新华社记者 纳一摄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包头钢铁公司大搞综合经营
包头钢铁公司利用本企业的废料和当地材料,大办卫星工厂,大搞综合经营,生产建筑材料和机器设备,加快了建设速度。
从去年以来,包钢已经制造了大批机床、电动机等机器设备,生产了大量的水泥。去年包钢安装的全部非标准设备,约有40%是自己制造的。不久以后,他们在基本建设中就可以不向国家要水泥和小型钢材。
山西各煤矿同铁矿挂钩办铁厂
山西省各国营煤矿和铁矿挂钩协作,铁矿支援煤矿铁矿石,煤矿支援铁矿炭,使有煤无铁或有铁无煤的地方都能生产铁,促进了钢铁和煤炭工业的发展。太原西山煤矿和大同煤矿的炼铁企业在有关铁矿的支持下,已在向小型钢铁联合企业发展。汾西、轩岗等小型煤矿,也建起了中型和小型的高炉。
佛山工人帮公社实现半机械化
广东省佛山市的工厂、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等部门的六十六个企业、上千名职工,采取全面规划、分段作战的办法,在十天内,帮助郊区张槎人民公社建立了一个农械修配厂,制造了大批排灌机械和交通运输、粮食饲料加工、养猪、食堂、照明等方面的机具,并且帮助培训了技术力量,使这个公社基本上实现了半机械化和部分机械化、电气化。现在,佛山市各企业正在帮助郊区其他两个公社迅速实现半机械化。
天津印染业的“经验成套推广队”
天津市印染公司以经理为首,吸收所属各厂的老工人、革新能手,组成“革新经验成套推广队”,对各厂技术革新经验进行总结、鉴定、提高,配成了一套先进经验。他们在一个工厂里进行了推广这套先进经验的试点工作,然后全面推广,结果迅速改变了全行业的技术面貌和生产状况。第一季度的生产总值超额36.5%完成了计划。


第2版()
专栏:

茶厂技术革新的急先锋
福建两茶厂土中出洋实现生产自动化半自动化
本报讯 福建省国营福州茶厂用土办法制造自动化设备,从手工操作一跃实现生产自动化、半自动化。
福州茶厂是我国精制花茶的三大花茶厂之一,加工精制一百六十多种名闻国内外的各级花茶,工艺过程十分复杂,要花费大量人工。为了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实现茶叶加工生产大跃进,早在1958年秋季,这个厂的党委就积极领导工人开展机械化、半机械化运动。到1959年初,全厂已有部分工人从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后来,他们又以不断革命的精神,用土办法、土器材制造自动化机器设备,向全盘机械化和自动化、半自动化进军。现在,全厂生产已由过去80%以上是手工操作,跃为96%的工人从事机械化和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全厂职工人数比过去减少了72%,工效却提高了一倍到上百倍;茶叶质量也进一步提高,成为全国花茶质量标准厂。
现在,当人们走进福州茶厂时,就会看见一台台木制梯列机器成串成龙,马达轰鸣,输送带左转右绕。把毛茶原料送进各种机器加工精制,最后浓香扑鼻的花香茶从装箱机中自动流进木箱装好,由胶轮车推进仓库。制茶过程中成百道手工操作的工序,被整胚自动作业线和采花、筛花、烘焙、窨花裨花、匀堆装箱等四条半自动作业线所代替。
福州茶厂职工用土办法制造出来的一系列自动作业线,绝大部分机器都是竹木结构的。这些机器都具有容易修制和操作、成本低廉、效率高等特点。例如工人自己制造的木质平筛机,轻巧灵活,只要一支木支柱,一马力的动力就能带动起来,而筛茶效率却和要七马力才能带动起来的铁壳平筛机相等。又如木质采花机,每部只需几十元的成本,但工效却比人工采摘高一百二十倍。职工们还用土办法、土器材,根据绝缘材料经过磨擦能发生静电的原理,创造成功一台塑料静电拣茶机。
这个厂实现生产自动化、半自动化以后,从手工操作解放出来的两千多工人,都根据他们的技术特长,输送到新的生产岗位。厂内新增了综合利用车间,吸收大批原先的制茶工人,制造新品种“紧压茶”等,满足少数民族用茶需要。还新增了一个制茶机械修造车间,扩大制茶机械的生产,支援农村毛茶粗制实现机械化。
又讯 福建省国营闽东第一茶叶精制厂职工,在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用土办法实现精制茶叶生产全程自动化,节省劳动力75%,制茶工效比过去提高二十一点八倍。
闽东第一茶厂是闻名中外的“坦洋工夫”红茶的精制茶厂之一,历来就以手工操作纷纭复杂著称,故有“工夫茶”之称。建厂以来,虽然先后添置了一批加工机械设备,但仍有93%的劳动仍为手工操作。为了迅速改变这种落后状态,全厂职工在厂党委领导下,掀起了一个“个个搞革新、人人当专家”的技术革命运动。他们利用木材、竹子、废铜、废铁,购买了部分电子管、电表、漆包线、矽钢片等器材,先后制造了二十八部静电吸梗机、螺旋式切茶机等机械设备,实现了生产全程自动化。(附图片)
在福州茶厂,过去用于制茶配料的玉兰花进厂后,全靠手工分瓣筛净,每天得用二百个人加工,现在用自动择花分瓣机加工只要一个人管理就行了 新华社记者 侯民杰摄


第2版()
专栏:

煤炭工业生产组织上的革命 本报评论员
我国煤矿企业从去年冬天开始推行四(班)八(小时)交叉作业制(以下简称“四、八交叉作业”)以来,采用这一先进作业制的矿区已经越来越多。截至现在为止,全国重点煤矿企业中已经有一千四百一十二个采煤工作面(占重点煤矿全部采煤工作面的80%以上),二千八百三十二个掘进工作面(占重点煤矿全部掘进工作面的60%以上)采用了这种先进作业制。这是煤炭工业实现持续跃进的一次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这个变革,充分地展示出它对高速度发展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并且为其它采掘工业指出了改进生产组织、促进生产力高速度发展的方向。
“四、八交叉作业”就是把原来的三班生产改为四班生产,把原来的平行流水作业改为交叉作业。使上下班各工序、工种之间,合理地调剂劳动力,充分的利用空闲时间,有节奏地协作配合,均衡生产。这个先进生产组织方式一经推广,就迅速地把我国煤炭工业生产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据粗略统计,凡是推广了“四、八交叉作业”的采煤工作面,原煤产量一般都提高了10%到20%,劳动效率提高了10%到30%;山东省煤矿基本建设局的五十个掘进工作面,平均日进度提高20%到30%,劳动效率提高20%—25%。由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采煤和掘进的成本都下降了10%左右。事实最明显地证明了这个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对生产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动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组织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自觉地、主动地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生产力高速度发展的根本原因。1958和1959两年的连续大跃进,使煤炭工业的生产技术与设备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过去三班平行流水作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就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需要了。一方面因为班与班之间存在着生产间隙,而且生产准备时间占去了直接用于生产的时间,阻碍着煤炭产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又由于采煤工作面各工序间的工作量不均衡,不可免地有一部分人闲着没事干。一般是开初下井打眼、放炮时用人不多;而到了攉煤、装岩石时,工作量增大,又感到人力不足,形成了煤矿工作面上由来已久的“前松后紧”的生产状况。实行“四、八交叉作业”制,下一班提前两小时进入工作面,既可以提前作好生产准备工作,又可以把多余的劳动力用来支援上一班,提前完成上一班攉煤、装岩石的任务,使工人可以按时升井,把劳与逸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工作面上“前松后紧”的老“常规”,使上下班生产连成一气,增加了有效生产时间,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建立起均衡的、有节奏的新常规,给整个煤矿生产的持续跃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通过生产组织的变革,巩固和发扬了班与班之间的共产主义协作思想,工人们关心本班生产和关心整个工作面增产也结合起来了。由于“四、八交叉作业”的结果,工人们业余时间也增多了。这就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事政治、文化、技术学习,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思考革新技术等问题。这对今后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具有更加深广的革命意义。
充分利用生产时间,合理地使用人力,更好的作到劳逸结合是企业管理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煤矿企业的“四、八交叉作业”制在这方面提供了成功经验。这个经验,对于具有同样生产特点的其它采掘工业是基本上适用的。就一般的工业生产来看,各工种、工序间工作量不均衡的现象也是普遍的。如何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合理、正确地组织交叉作业,增加生产时间,消除生产上的“前松后紧”或是“前紧后松”的现象,对于保证生产的持续跃进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全国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正以波浪相逐之势,沿着一条正确的、科学的和全民的方向澎湃展开。许多工厂、矿山、工地的许多工种、工序,昨天还是手工操作,今天就变成了机械化、半机械化甚至自动化、半自动化的生产了;许多产品的生产往往由于一项或几项的革新,就使一月甚至一年以上的工作量在一天或是几个小时里完成了。在这种生产力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各个企业部门及时地调整各方面的生产关系,改进生产组织与管理,主动地、积极地、自觉地利用客观规律,为新事物的加速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促使客观事物的变化按照人的意愿加速实现。这是十分必要的。
愿煤矿企业的“四、八交叉作业”的方法,在一切性质类似的部门很快得到推广,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2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重大的创举
福州茶厂用土办法做出了现代化的、先进的设备,搞出了自动生产线。这将对福建省茶叶生产大跃进发生巨大的作用。福州茶厂成就的更深刻的意义还在于,它将彻底打破“土办法一定不如洋办法”这个迷信,从而使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地攀登技术革命的高峰。有些人总是不相信土办法的威力、不相信土洋并举方针的英明。我们和这种思想的斗争,实质上是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要不要贯彻多快好省方针的斗争。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小土群,没有土洋并举,就不可能在手无寸铁的基础上迅速建立福建省强大的钢铁工业;同样的,没有土洋并举的方针和道路,也就不会有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胜利。
还有一些人,虽然口头上承认土办法有好处,但他们只是把土办法看做是权宜之计,明明我们已经由土到洋,用土办法创造出了先进的设备,但是,他们却还是要咬定你是“土”的。请看福州茶厂吧:那迅速自动运转着的整胚窨花、烘焙等自动生产线,那高级的静电吸梗机,还有那巧妙的、比手工生产效率高一百二十倍的柚花分瓣机……所有这些机器,除了是使用比钢铁更便宜、更省工的木材这一点与洋的不同之外,在生产效率等方面那一点不如洋的呢?人们都应当在这个伟大事实的面前受到应有的启发、鼓舞和教育。
千百年来身受手工操作、笨重体力劳动折磨的工人群众,对于变手工操作为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有着强烈的愿望和要求。他们千方百计地力争迅速摆脱手工操作,摆脱笨重的体力劳动,迅速改变我们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因此,他们是技术革命中的急先锋,是我们最主要的依靠力量。紧紧依靠他们,并且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技术人员),我们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就一定能蓬蓬勃勃地发展下去,就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像福州茶厂这样的伟大的创造。(摘自福建日报)


第2版()
专栏:

宿舍调整了以后 陈霈
热闹的宿舍区
这是一个晴朗的假日,我迎着早晨的太阳,来到阳泉三矿。一下汽车,我就跑到原来的办公大楼找党委会。咦!这里怎么变成矿工宿舍了?“党委会搬到哪去了?”“搬到沙坪宿舍区了。”当我找到党委会,推开办公室的门,正碰上张钧安同志在那里。“王书记在吗?”“不在,他今天串工房去了。”党委书记串工房有什么事呢?小张好像看出了我的疑问,便告诉我说:“按生产单位调整职工宿舍以后,党、工、团的办公室都搬到了宿舍区,党委委员们工作时就经常在职工宿舍区里。”“好吧,那咱们也去串串工房好吗?”小伙子愉快地答应了。
我们顺着一条宽阔笔直的洋灰路走去。在这条横贯南北二里多长的马路两旁,排满了一幢接着一幢的矿工宿舍。人们熙来攘往。几乎每幢宿舍雪白的墙上都贴着激动人心的捷报,画着色彩鲜艳的漫画;每隔几步就可以看到万紫千红的竞赛台、献礼台、标兵台、跃进门,千百面红旗迎着春风招展。一路上,不断看到标明“一号井工人宿舍”“白头嘴坑工人宿舍”……的牌子。俱乐部、图书室、展览室、党校、团校、红专学校、食堂、医疗所、敬老院、中学、百货商店、影剧院、运动场等应有尽有,还有一座文化宫正在修建。看到这些,我情不自禁地说:“这儿变化可真大呀!”小张笑着说:“你还记得吧!前几年,工人们刚刚从荒山土窑搬进了新房子里,一间屋里上白班、上夜班的都有;一个组的工人住了好几处,相距十来里,想谈谈心,跑一上午,累个死也难得找到一个人,要想组织工人学习、开会、搞文娱活动,那就更困难了。自从调整宿舍以后,工人学习、开会、搞竞赛评比、文娱活动都搬进了宿舍区,才把这里闹得热火朝天。”
红勤巧互助组
边说着,我们已经来到了机电工人宿舍区。许多门上挂着“红勤巧互助组”的牌子,闪闪发光,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随手推开一间宿舍的门,嗬!好漂亮的宿舍呀!窗明几净,非常整洁,屋里还摆着许多书报。一位瘦瘦的年青工人把我们让了进来。小张跟他很熟悉,笑着问:“刘巨模,你看的什么书?”“看‘毛选’”。小张指旁边一张空床问:“侯俊业呢?”“参加晋中区青年理论学习督导团下厂了。”于是,我们便毫无拘束地从学习、工作又扯到生活。当扯到他们的“红勤巧互助组”时,小刘激动地说:“提起互助组可真是太好了!”他便讲起这样一段故事:这,还是去年的事情,党委为了全面提高工人政治、技术、文化水平,就在各寝室普遍实行了“政治、文化、技术三配备”,一间寝室也就是一个“红勤巧互助组”。小刘这间屋里住着三个青年钳工。侯俊业下了班就死啃理论;刘巨模不问政治,死钻技术。刚搬来,两人老说不到一块。可是,他俩同组劳动,同室共眠,天长日久怎么能不发生一点影响呢?一天晚上,两个小伙子躺在床上,小侯问小刘:“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这一下可把小刘问住了。小侯就给小刘讲保尔和吴运铎的英雄事迹,小刘听了很受感动。同时,他亲眼看到比他入厂还晚一年的小侯,由于自己努力,入了党,还当了全市理论学习模范,参加了全国青年积极分子大会,而自己因为只在个人“前途”上打圈子,几年来碌碌无为,感到十分惭愧。从这以后,他相信了小侯讲的那些道理,下定决心奋起直追。一年来,他已学过十多本理论书,被评为学习模范和技术革新标兵,去年11月还入了团,又写了入党申请书。同时,小刘也从技术上帮助小侯。晚上下班后,两人在宿舍里钻研技术。一年来,他们共同钻研革新了十多件机具,提高效率一至十四倍,而且两人在技术上都进了一级。类似这样感人的故事是很多的。
一场辩论会
从小刘那里出来,我们到了一号井工人宿舍,可巧王书记和一号井坑主任史德贵也在这里。我们谈着谈着,又说到了调整宿舍的事情。王书记爽朗地笑着说:“调整了宿舍,我跟工人们睡觉、劳动都在一起,关系更亲近了。我刚搬进工房,工人看我被子薄就抢着给我被子,我不肯要。可是等我睡着了,工人们又悄悄地给我盖上了……”
“哈哈!哈哈!”一阵笑声打断了我们的谈话。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户看到一伙工人坐在太阳地里,有说有笑,好像聊天,又像开会。这是干什么呢?史德贵主任说:“这是三队工人们正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呢。现在宿舍里不仅能解决生活和学习问题,还能解决管理问题呢。”史主任给我讲了这样一次生动的辩论会:去年4、5月份,三队调到一个新工作面,坑木消耗很大。主要是有些人不爱惜坑木。有一天,工人张五元放顶时光图省事,把一根本来可以回收的大梁给压在落山里了。当天下班后,在宿舍里就开了个经济活动分析会。成本组长吕更旺问老张:“你说今天那根大梁能不能回收出来?”张五元说:“丢根坑木算不了什么。”更旺说:“可不能那么说,一根坑木来得多不容易呀!像那么粗的树,至少也要长十来年,从栽种到长大,又用火车、轮船送到矿上加工,这要多少人的血汗呀!你再算算,这根大梁成本至少有三十多块钱,你光图一时省事,小利益就损害了大利益。”高来头也接着说:“咱再算算政治账,过去替资本家下窑挖煤,他哪舍得给咱买坑木。现在,咱们国家的木材并不充足,党为了保证咱们的安全,不断给咱们运来坑木,咱们要是不爱惜,对得起谁呢?”也有的说:“咱们要超过英国,如果没有坑木停了产,那怎么超呢?”你一言我一语地,几笔账算得张五元心里又亮堂又惭愧。坐在一旁的贾四奎也深受感动,自动检讨说:“我比五元错误还大,丢的坑木更多,从明天起就坚决改正。”一场辩论教育了全组,大家就琢磨着怎么能降低坑木消耗,你一条我一条就凑起了个爱惜坑木的公约,并且决定推广金属支柱。就这样,三队的坑木消耗由3、4月份每千吨煤用十五立方,下降到每千吨煤只用五立方。
× × ×
夜,降临了。当我坐着汽车走上归途时,回头从车窗里望见宿舍区的万家灯火,犹如天上撒下的星星闪烁发光。可爱的矿山,你又经历了一次变革!生活在这样一个欢乐、和睦、友爱、互助和温暖的大家庭中的矿工们,是多么幸福!


第2版()
专栏:

太原市普遍调整职工宿舍
本报太原14日电 太原市各厂矿普遍按照生产单位调整职工宿舍。现在,全市已经有太原钢铁公司、太原纺织厂等十八个厂矿进行了职工宿舍的大调整。
大规模调整职工宿舍以后,一个宿舍的职工休息时间一致,休息得好,生产时精力更加充沛,而且也便于职工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技术、文化学习。同一个车间、同一个班次的职工住在一起,改变了过去“上班在一起,下班不见面”的情况,可以更好地互相帮助,互相关照,增强职工的团结,有利于共同进步。各单位的党委书记、厂长、工段长等领导干部,都和工人一起搬进了宿舍区,和工人同吃同住。这样,就使领导干部更好地和职工打成一片,便于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和生活,更好地向职工进行教育,促进生产发展。许多职工家属在调整宿舍以后,掀起了大办工厂和集体福利事业的热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