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60-04-13

1960-04-13新闻联播 文字版

害必除 病必灭 沙市爱国卫生运动步步提高

第4版()<br/>专栏:<br/><br/> 害必除 病必灭<br/> 沙市爱国卫生运动步步提高<br/> 据新华社武汉11日电 全国卫生先进单位、湖北省卫生模范城市沙市的人民,在中共沙市市委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高举不断革命的旗帜,使爱国卫生运动步步提高。<br/> 今年以来,沙市人民根据“标本兼施,以治本为主”的方针,大力改造厕所、猪圈、沟渠、污水坑和污水塘,从根本上消灭病害的滋生场所,获得了显著的成绩。三个月来,全市八百多个厕所,全部实行密封和暗道,坚持了勤打扫、勤出粪、勤消毒、勤冲洗的制度;新建与改建的五百九十九个猪圈和三十三个大型养猪场,达到了栏圈内外净、牲畜身体净、食槽洗刷净、饲料用具净的要求;全市疏洗阴沟三万九千米,填平污水坑、塘面积四千三百多平方米,并做到了大小沟道成系统,使雨水、污水畅流。郊汪公社通过水利建设,消灭钉螺面积四十九万多平方米;结合卫生运动,积各种肥料一万四千多吨。目前,全市正结合市政建设,对阴暗、潮湿的古老房屋进行改造;全市还成立了环境卫生管理所,所有饮食行业和居民食堂,普遍订立了卫生管理条例,增加了卫生设施,实行餐具消毒;普遍建立街道预防指导站和建立了疫情报告员;凡五十人以上的单位,都建立了保健室,五十人以下的单位配有一个兼职保健员;根据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精神,普遍服了传染病预防药,建立了以医院为中心的地段保健工作网。由于采取了上述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今年春季流行病比去年同期显著下降。全市80%的托儿所和幼儿园,没有发生过病情;几种主要传染病发病率下降达75%以上。<br/> 沙市人民在卫生运动中体会到“害可除、病可灭”,进一步树立了“害必除,病必灭”的决心,上下一股劲,自觉搞卫生。从市委书记、市长到群众中的老年人和小孩,现在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日手执卫生工具,消灭“四害”。居民们每天自动打扫室内外,并坚持一星期一次大扫除;机关干部每天坚持上下班前后十分钟搞清洁;厂矿企业的职工建立清洁交接班制。街道居民“四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大小便,不沿街吃东西)、“四勤”(勤洗衣被,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的卫生习惯,已蔚成风气。各机关、学校、居民小组还自觉地建立了个人卫生的鉴定制度。<br/> 沙市人民已保持卫生红旗两年多,主要由于中共沙市市委一贯重视卫生工作,在组织上坚持了由“书记挂帅、加强领导”的原则。这个市除书记外,市委委员中有三人分工负责卫生方面的具体领导工作,各基层党委和行政单位,也都设有领导干部专管卫生工作。在开展群众性的卫生突击运动时,各级党组织的书记都亲自出动,和机关干部、居民一道参加卫生劳动。在大搞卫生运动中,市委始终坚持了不断革命的思想精神。使干部和群众始终保持了充沛的战斗热情。为了使卫生和生产、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市委提出了“卫生为生产,生产讲卫生”的口号,在工作安排上实行“四统一”(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布置、统一检查评比)、“三结合”(结合生产、结合思想运动、结合市政建设)。为了指导运动深入平衡地发展,各级党委还办了卫生工作“试验田”等五百九十四个。运动中突击与经常相结合,使运动既能轰轰烈烈,又能经常持久。<br/> 各级党委在卫生运动中放手发动群众,使卫生工作节节胜利。从1959年以来,通过插红旗,树标兵,以全市卫生红旗廖子河地段和陈孝珍家庭为榜样,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一千个模范人物、一百个先进集体、一万个积极分子”的学先进、赶先进和帮后进的爱国卫生运动,目前全市“廖子河”式卫生地段已有一百三十二个,像“陈孝珍”家庭一样的卫生家庭已有一万二千四百三十一户、卫生模范和积极分子已达四万三千五百八十七人。群众自觉地行动起来大搞卫生运动,在市政建设方面也解决了不少问题。两年多来,卫生治本工程中修沟渠下水道总长达三十一万多米,填平和改造污水坑、塘面积三十二万多平方米,由于大搞群众运动,国家实际投资数只占原来国家全部包下来的预算数7.4%。<br/> 目前,沙市的卫生运动正蓬勃发展,以更大的成绩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

要闻快报

第4版()<br/>专栏:要闻快报<br/><br/> 要闻快报<br/> 北京农大公社经营管理训练班开学<br/> 北京农业大学举办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训练班于十一日正式开学。参加学习的有全国二十七个省(区)、市的重点农村人民公社的党委书记或社长等干部一百多人。其中有河南省七里营公社、河北省建明公社、广东省樟市公社等公社的党委书记或副书记,有山东省西由公社社长徐建春等。他们将在这里学习一年时间。<br/> 这个训练班是农业部委托北京农业大学举办的,目的在训练农村人民公社的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公社的经营管理水平。一年的时间内,学员们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党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一些必要的经济理论和农业基本知识,人民公社经营管理问题是训练班的主要课程。<br/> 沙市开展群众性的科学研究<br/> 湖北沙市开展群众性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提高职工科学技术水平,进一步促进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发展。<br/> 全市按行业成立了十四个科学研究所,一千八百三十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参加科学研究的有工人、干部、技术人员等共计一万四千多人。<br/> 在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中,职工们表现了无比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决心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为充实理论知识,解决技术上的困难,电厂无线电科学研究小组,除阅读各种报纸、杂志外,还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刻苦钻研。因此他们仅为适应生产自动化试制成功的高级产品,就有光电管自动控制器、高灵敏计电器、电器仪表等九种。有的已经开始大量生产。<br/> 陕西各工厂企业办业余高等学校<br/> 陕西省的一些工厂已经办起了业余高等学校六十六所。这些业余高等学校目前设有机械、电机、水工等四十四种专业,共有学员二万三千九百多人。<br/> 西安机械厂等二十个较大的工厂企业单位,充分挖掘人力和物力,在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院校的支援下,都单独在厂内举办了业余高等学校。有的工厂在有条件的车间和技术科室开办了业余大学班。有些工厂企业单位,组织职工学习小组,参加全日制高等学校的函授和夜大学学习。<br/> 聊城大办“书记民校”<br/> 山东聊城专区各级党委把干部种试验田这一科学的领导方法,运用到教育事业中来,大办“书记民校”,既指导和推动了整个扫盲和业余教育运动,又促进了生产。<br/> 目前,这个专区各县(市)和公社党委书记办的民校已有六百五十八处,党支部书记办的民校一万七千六百五十三处。“书记民校”是生产的重点,也是扫盲和业余教育的重点;书记在哪里抓生产,就在那里办民校,分工管什么口,就建立什么类型的学校。<br/> 这些“书记民校”,一般都做到入学人数多、学习进度快、教学质量高、同生产紧密结合。它们都是政治好、生产好、学习好、宣传好、体育卫生好的“五好”民校。这种民校深受群众欢迎,他们高兴地歌唱:“社员学文化,书记亲手抓,生产学习一股绳,民校如同钢铁打。”<br/> 丹凤街兴办业余教育<br/> 南京市丹凤街办事处建立起从小学到大学的业余教育体系。到目前为止,全街道有一千多名居民和民办工厂的职工分别进入不同年级的业余学校。<br/> 丹凤街办事处大办业余教育以后两年来已向公办、民办工厂输送了四百九十三个有文化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材,向服务性行业输送了一百四十三人,向其他生产部门输送了七十四人,居民提升为干部的有一百五十人。<br/> 重庆开展“百日三项”体育活动<br/> 重庆市掀起了一个以开展“百日三项”活动(坚持一百天参加三项体育活动)为中心的春季体育锻炼的热潮。<br/> 这项活动在全市各个工厂、矿山的广大职工中已普遍开展,目前已有60%以上的人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许多大型厂矿,都根据“生产越紧张,越要保证职工身体健康”的精神,安排了体育活动的时间。<br/> 在各个机关、商店和街道居民中,“百日三项”活动开展得更加普遍热烈,不少机关都成立了体育锻炼小组,坚持做早操、工间操已成为普遍风气。<br/> 各学校除了组织学生参加“百日三项”活动或劳卫制锻炼外、还广泛掀起了“层层破纪录”的热潮,以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体质和提高体育技术水平。

大家事情大家办 群众生活群众管 南昌掀起大办街道服务站的群众运动

第4版()<br/>专栏:<br/><br/> 大家事情大家办 群众生活群众管<br/> 南昌掀起大办街道服务站的群众运动<br/> 据新华社南昌12日电 南昌的街道居民适应生产大跃进需要,掀起了大办街道服务站的群众运动。<br/> 目前,全市共建立起服务站五十六个,下设分站一百四十一处,按地段、工种分别编成服务小组四百六十九个,共有服务人员六千四百三十二名。基本上达到街街有服务站,委委(居民委员会)有服务组,段段有服务员,形成了一个分布面广、项目多种多样、方式灵活方便的服务网。这种群众性的服务组织,对于支援生产建设的持续跃进,全面安排人民的经济生活,提高人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觉悟,起着重要的作用。<br/> 南昌市的街道服务站是在生产不断大跃进的基础上产生的。自从大跃进以来,全市已有五万多名家庭妇女陆续走上了生产和工作岗位,许多家庭的家务事,需要有一种群众性的社会组织来担任,于是街道服务站便应运而生。<br/> 这些服务站根据生产和群众生活需要,设立服务项目,一般有四十多个服务项目。在职工多的地区,搞生活服务性的较多;在工厂多的地区,搞加工性的较多;在商业网点少的地区,搞代销代办性的较多。在服务方式上,采取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并且以分散为主。站一级主要是承揽和分配大项业务,联系和解决原料材料等方面的问题,对各分站和小组的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安排。<br/> 许多服务员不计时间,不计报酬,不辞劳苦地热心为群众办事。三住路服务站先后为十八个工厂、企业单位的五千多名职工群众服务过二万八千多次,仅缝补一项即达一万五千多件。大士院服务站经常帮助邻近职工打扫家庭,照顾孩子,侍候病人,买煤球,搬家等,使职工们在业余时间能够得到足够的休息,劳动干劲更大。<br/> 全市有70%以上的服务站开展了加工生产和短途运输业务,为附近工厂、企业提供了大量辅助劳动力。门路服务站在春节以前组织加工组,协助橡胶雨衣厂完成了一万二千套雨衣锁扣眼任务,使这个厂腾出五十名锁眼女工转入橡胶生产,实现了1960年开门红。新建后墙服务站,几个月来为塑料厂剪碎布一万一千多斤,桂旺厂服务站每月为革属缝制厂加工袜底和手套,都有力地支援了工厂生产。<br/> 各服务站热心地协助商业部门做好某些商品的供应分配工作,以补商业点的不足。下沙窝一带的服务站每月为蔬菜公司供应居民蔬菜七千多斤,为贸易公司代销商品三千元左右,并根据需要送菜上门。<br/> 由于这个分布在大街小巷的服务组织热情地为群众服务,在街道居民中树立了“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群众的生活群众管”,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助人为乐的新风尚。

胡耀邦、蒋南翔接见苏联两个代表团

第4版()<br/>专栏:<br/><br/> 胡耀邦、蒋南翔接见苏联两个代表团<br/> 新华社12日讯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胡耀邦,今天先后接见了正在中国访问的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大学工作者代表团和少年工作者代表团,并且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在今天上午,教育部副部长蒋南翔,接见了这两个代表团的全体代表。<br/> 晚上,共青团中央书记处设宴为这两个代表团送行。胡耀邦和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伟、王照华等参加了宴会。

淮海战役先烈浩气长存 徐州各界举行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奠基典礼

第4版()<br/>专栏:<br/><br/> 淮海战役先烈浩气长存<br/> 徐州各界举行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奠基典礼<br/> 据新华社南京12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徐州部队和徐州市各界人民两万多人,4月5日上午在徐州市南郊凤凰山东麓隆重举行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奠基典礼。<br/> 参加奠基典礼的,还有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个省的代表。<br/>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著名中外的战役。这一战役从1948年11月7日开始到1949年1月10日止,历时六十五天。人民解放军在这一战役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共歼敌五十五万多人。淮海战役的胜利,加上辽沈、平津张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反动政府输光了打内战的最主要的本钱,为人民解放军以后横渡长江、迅速解放全国大陆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参加淮海战役的,有中原、华东两个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冀鲁豫地区所属地方武装,以及冀鲁豫皖苏五省支援前线的人民,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表现了对人民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国务院在1959年4月责成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共同负责,在徐州市建立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和淮海战役纪念馆,使人民能永远瞻仰和凭吊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的英雄形象,并且使革命先烈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成为鼓舞人民前进的力量。<br/> 纪念塔和纪念馆都将建立在风景秀丽的徐州市凤凰山东麓。纪念塔建成后,塔身高三十八米,塔的下部有表现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和支援前线的民工的英勇形象的巨幅浮雕,整个结构庄严朴素,气势雄伟。全部工程预计一年完成。<br/> 在奠基典礼上,江苏省副省长韦永义代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筹建委员会讲话。他在阐述了淮海战役的伟大意义后,号召江苏人民学习烈士崇高的革命精神,团结一致,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奋斗。安徽省副省长王中、徐州专署专员秦诚、解放军代表梁仁芥将军、徐州市妇联主席仲麟等也在会上讲了话。最后,江苏省副省长韦永义,安徽省副省长王中,人民解放军代表杨汉林、梁仁芥将军,建塔委员会的委员和山东、河南两省的代表等执锨破土,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奠基。<br/> 新华社南京12日电 江苏省邳县人民为纪念淮海战役碾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建立的淮海战役碾庄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5日在碾庄举行了落成典礼。中共徐州地委、徐州专署和中共邳县县委的代表,都在落成典礼上讲了话。<br/> 纪念碑的正中是刘少奇主席亲笔所题“浩气长存”四个溜金大字,碑的两面是刘伯承元帅和陈毅元帅的题字,碑基的四周雕有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冲锋陷阵和广大人民支援前线的英雄形象。<br/> 碾庄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主要战场。在这一阶段中,我军将国民党黄伯韬兵团全部包围并歼灭在这里,敌兵团司令黄伯韬也被击毙。(附图片)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模型        徐 枫摄(新华社稿)

在城市人民公社的大家庭里——天津几个城市人民公社见闻

第4版()<br/>专栏:<br/><br/> 在城市人民公社的大家庭里<br/> ——天津几个城市人民公社见闻 本报驻天津记者<br/> 从一年多前天津市成立了第一个鸿顺里人民公社开始,人民公社这面鲜红的大旗,就在人们心里生了根。这几天,天津市的大街小巷变得更加热闹,到处张贴着庆祝成立公社的大红喜字,老大娘们穿着新衣,欢欢喜喜地到“登记处”去申请加入人民公社。街道居民们千盼万盼的人民公社,一个接一个地成立起来了。<br/> 我们访问了几个成立得较早的公社。这些公社成立一年多来,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使我们激动的、也是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除了那些千百个白手起家办起来的工厂、溢发着菜香肉味的公共食堂、整洁的托儿所、充满欢笑声的幼儿园、安静的敬老院、愿为社员办事的万能服务站、晚上灯火通明的公社业余学校以外,就是这里的人,千千万万普通的公社里的人。<br/> 为了公社 为了集体<br/> 郭庄子人民公社第四分社有两位老大娘,一个是五十四岁的李秀英,是分社的正社长,另一位是四十八岁的刘淑英,是副社长。她俩都是普通的朴实可亲的老大娘,但是在她们的身上,孕育着高尚的共产主义思想。早在1958年,她们两个人组织了几个家庭妇女,作包装、油漆粉刷活。那时候,什么也没有,五个妇女作油漆粉刷,只有几个小铁桶。她们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晚,一个钱一个钱地积攒着。有了收入,就添工具、买原料、盖厂房,慢慢地油漆粉刷组发展成了电器厂,包装组成了包装厂,每月的产值由几十元,几千元到几万元。可是她们长久以来从没有想到过个人,不计报酬、无代价地为集体而奔波忙碌。<br/> 像这样的风格高尚的人,在各个人民公社里数也数不清。鸿顺里人民公社光华分社3月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分社要在元福里建立一个食堂,刚宣布要三个人当炊事员,王淑兰就报了名,还把自己住的房子腾出两间来作食堂的厨房;在制帽生产组的刘素琴和五金加工组的师恩荣,原来两个人在生产组一个月工资都是四、五十元,听说要组织食堂,就主动报名来食堂作义务炊事员,坚决表示要不计报酬。老人家干起活来浑身是劲,每天从早忙到晚,挑完了水、买好菜后,就挨门挨户搜集社员们每天喜欢吃什么饭食,给孤老病残的社员送饭送水。工人吴秀琴生孩子,有一次师恩荣去送饭,吴秀琴说:“师大爷,你告诉食堂给我压碗面吃。”师恩荣当时就答应了,转过来一想:“月子人吃压的面太硬,不好消化。”他回到厨房就自己动手给作了一碗又软又烂的面,感动得吴秀琴不知该说什么才好。<br/> 全新的关系 全新的人<br/> 在公社的大家庭里,到处可看到共产主义的道德在成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一个远大的理想联结在一起。<br/> 过去,有些家庭妇女做完饭,就抱着孩子闲扯起来,东家长,西家短,再不然就是比吃比穿。现在可不同了,人们关心的是生产,是公社集体,是建设社会主义,眼界开阔得很。妻子和丈夫谈论的不再仅限于柴米油盐的家务琐事,主要的是谈生产、谈学习、谈技术革新。今年2月里,郭庄子人民公社第四分社划粉生产组开大会,动员群众,大搞技术革新。会后,生产组的张玉珍就回家和丈夫萧庆忠商量。萧庆忠一听妻子要搞技术革新,大力支持。每天,俩口子下了班就在一起研究琢磨,终于设计出一个使划粉生产自动连续化的捣料机。据河北区的统计,像这种通过夫妻互助、亲属相帮,改进的钻头、捣子机和马达等技术革新项目就有六百多件。<br/> 从甘肃路人民公社光耀分社弹簧厂的成长过程中,也可以看出新型家庭关系的成长。这个厂原来是家庭妇女伊香春和毕玉琴在1958年赤手空拳办起来的。伊香春在一个街道生产组,学会了作汽车上用的断道器小弹簧的技术,回来她就和邻居毕玉琴商量,组织起来搞弹簧生产。毕玉琴的丈夫苗化论,是河西区汽车零件二厂的车工,他知道这一消息后,就帮助妻子设计生产弹簧的工具。“工厂”逐渐发展起来,由两个人扩大到五个人,虽说规模小,也总得有个账目。伊香春的丈夫是东昌橡胶厂的会计,他就帮助“工厂”建立了各种账簿,并且教会了伊香春记账。这个厂的工人张志秋也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她丈夫刘开恩,是东昌橡胶厂的工人,每天生产很忙;而她自己就在家守着三个孩子,小姑刘景华也在家里没事作。姑嫂俩吃完饭就“扯闲篇”,不是羡慕这家穿的好,就是谈论那家戴的好。从打张志秋把孩子送到公社托儿所,自己进了弹簧厂,刘景华也成了纺织工人后,这一家人的关系就大大变了样子。谈起话来,不再是家长里短,比穿比戴;而是夫妻钻研技术,姑嫂学习文化。张志秋在丈夫的帮助下,改进了制造发电机碳金簧的电动弹簧机上的胎具,把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去年,被评选为全市的先进生产者。今年“三八”妇女节,又被评选为全市妇女红旗手。<br/> 共产主义风格<br/> 集体,这座巨大的熔炉,陶冶着人的思想。在这里,共产主义的道德风尚,开始成为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关系的准绳。<br/> 在蓄水池街公社靶鞝街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纸袋车间的十八名青年妇女,在一次暴风骤雨的深夜里,竟不约而同地都冒雨跑到了车间,去抢救公社财产。谁也用不着说什么,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淘水的淘水,搬材料的搬材料,把穿来的雨衣又盖到了纸袋上。当天露微明,雨逐渐停下来的时候,这十八个湿透了衣服的妇女,身上虽然觉得有些凉,但每个人的心里却都是热乎乎地高兴。<br/> 像这种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可歌可颂的事例,在公社里的人当中,那是说不清、道不完,遍处皆是。被鸿顺里公社的社员们公认为“无名英雄”的贾大娘,是第一个举手自愿担任炊事员,办起了天津市第一个街道公共食堂的老大娘。她勤勤恳恳、爱社如家始终如一日。当她患了一次病,病好以后,社里照顾她的身体没有分配她具体工作,这位乐于为群众服务、爱上了集体的老人家,仍旧一时不闲。她悄悄地作了许多为人们注意不到的事情。见到社里一些公用的东西没处放,也没专人保管,她就把自己的房子腾出一间来给社里作小仓库,从锦旗、礼品直到壶碗、扫帚,她都精心地保管着。每当吃饭,社办公室里没有人,她就悄悄地进来守着电话值班。遇到社里开会,她就从家里一壶一壶地给送开水,人们怎么劝也不行,劝得多了,贾大娘嘟囔着说:“叫我在家里坐着,不管社里事可不行。”<br/> 在甘肃路公社东方红分社托儿所里,传颂着一件关于“四个妈妈”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托儿所里有个叫李敏的小女孩,她的母亲在去年秋天忽然患重病住了医院,家里没有人照顾孩子,这可怎么办呢?这个刚刚才七个来月的孩子,本来就很瘦,一下子断了奶,喂牛奶她又不喝。这时候,保育员葛淑萍就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奶来喂这个孩子,而给自己的孩子断了奶,改喂稀粥和牛奶。葛淑萍的奶有时也不够,保育员张淑云就抱过来用自己的奶来喂。当这个孩子大便干燥的时候,保育员刘妙芳老大娘,就立即从家里拿来白糖和香油合成水,一天三顿喂给孩子吃。就这样,小李敏日日夜夜地被集体的乳汁、集体的关怀哺育着。小李敏不只有一个妈妈,而有“四个妈妈”!等到李敏的母亲出院以后,两个来月没看见的小李敏,已经变得又白又胖了。<br/> 被埋没的智慧发出光彩<br/> “旧社会里妇女苦,依靠丈夫不作主,党是咱们大恩人,公社带来真幸福”。这是兴安路人民公社社员们为公社写的一首赞歌。<br/> 人民公社的成立,使多少人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多少普通的家庭妇女,成了社长、厂长、车间主任、红旗手、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去年一年,全市就有三百九十七人被评为全市的先进工作者。据鸿顺里、兴安路、郭庄子、甘肃路四个公社的统计,就有一千多人担任着从公社社长、厂长到生产组长的职务,有一千二百多人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和红旗手,有五十多名妇女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她们在各个劳动岗位上和男人一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热情地劳动着,就是用她们过去被繁琐的家务劳动束缚着的双手,现在制出了精密的产品,制出了上千种产品,供应着大工厂和市场。<br/> 就在这个兴安路人民公社蓬勃发展的工业里,有三十七个家庭妇女担任工厂的厂长。周文娟便是其中的一个。她是五金厂的厂长。这个厂是由六个家庭妇女、六块钱、六把刷子和一块门板办起来的。现在,已经发展到一百一十八人,每月给国家创造产值十四万元的财富。从一个家庭妇女到担任一百多人工厂的厂长,周文娟像由铁成钢一样,是经过千锤百炼,在困难中锻打出来的。她在去年5月20日到五金厂当厂长的第一天,管理人员就告诉她说:<br/> “厂里的生产计划完不成,差了三天活,赶不出来”的原因。当时正搞“红五月”竞赛,有人就议论说:“这回要看女厂长的本事了!”周文娟没犹豫,她到全厂各个车间去找工人商量,发动群众,找关键问题,调整劳动组织,解决窝工现象,把闲着的机器都开动起来。”周文娟在车间里跟工人们一道干,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结果提前完成了计划,夺得了全区“红五月”生产竞赛锦旗。现在,周文娟对工厂的情况了如指掌,全厂制造三种产品的几十种工序的技术,她都熟悉,都摸遍了。在技术革命运动中,她领导着职工大搞革新,把人力操作的工序变成了机械化、半机械化,使这个工厂成了公社的红旗单位,周文娟成了市级先进工作者。她们的事迹被拍成电影,上了银幕。<br/> 在周文娟领导下,有像赵淑霞那样的技术革新者,既会动脑筋,又会动手改造机器;有像切铁组组长封新蓉那样敢想敢干,不怕困难,喜于帮助落后的先进工作者;有像随荫风那样舍己为人,先公后私,利用自己下班后的时间,帮助别的组完成任务的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这些人过去都是普通的家庭妇女,今天,她们的智慧和才能在社会劳动中放出了光彩。